金利波:用“爱”和“原则”经营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利波:用“爱”和“原则”经营人生
作者:江蓠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5年第12期
纤瘦,沉静,气质优雅,这是儿童心理医生金利波女士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初次见面,她穿着一袭领口下用彩线绣着菊花的朱红色绸缎旗袍,脸上薄施粉黛,眼神清澈明亮。
待我们落座,她沏上茶水,话题切换到她的家庭教育和个人事业,她开始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脸上逐渐显出一个母亲的温婉:“孩子来到我的生命中,对我来说是一种感恩。只有在他人生的前18年,我才有机会陪伴他,所以需要用爱和原则去经营。”
正基于这种爱和原则,她不仅成为众多家长眼中的“成功妈妈”,还着手创办了南京金利波儿童心理咨询中心,专门处理0~18岁儿童、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及时化解心理困惑,让孩子重新拥有明亮的眼睛和灿烂的笑脸,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独立:
亲手放飞的
雄鹰
几乎所有的女性在孩子出生后的一两年时间内都经历过这样的抉择:背奶还是辞职?做职业女性还是全职妈妈?
选择前者,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还能改善家庭经济,却牺牲了与家人孩子相处的时间;选择后者,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享受无忧无虑的亲子时光,但容易脱离社会甚至失去自我。
有得必有失。家庭和事业兼顾是个美好的命题,但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中。对于这一话题,当时还在南京脑科医院任职的金利波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答案——让孩子尽早独立。“当孩子不再依赖于父母的节奏来安排他的生活的时候,事业和家庭或许就不那么冲突了吧。”
研究儿童心理的金利波一直跟孩子打交道,对儿童的心理发育过程了然于心。但是她坦言,只有当儿子真正来到她的世界,她才意识到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如今,那些忙碌的日子早就成为过去,她始终坚持的是: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
“大概在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他对公交车路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趟车的起点、终点,经过哪些地方,孩子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个发现让她十分兴奋,她经常在双休日带着孩子漫无目的地乘坐公交车,从一趟车的终点站坐到另一趟车的终点站,年幼的儿子兴奋地望着车外的风景,乐此不疲。
“有时候车开到了中途,儿子会主动告诉我,从这一站下车,坐哪路公共汽车可以去哪里。”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有意识地教孩子一些独自乘车的经验,比如上车后扶住栏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到站时一定要等汽车停稳后再下车等等。
不过,尝试归尝试,真正让儿子独自坐公交车,金利波心中还是有些不放心。这一天是平安夜,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终于对前来接他的母亲提出要独自坐公交车回家:“妈妈,你答应过好多次了,让我试试吧!”
看着儿子期待的眼神,金利波突然意识到,不能让自己的不放心阻碍了孩子成长的步伐,于是她一咬牙,与儿子约定:儿子独自坐公交车回家,妈妈则骑自行车,看谁先到下车的地点。
怀着几丝焦虑和担忧,金利波一路骑行来到了下车的地点。在人群中搜寻了一遍,不见儿子的身影。她心想:可能自己骑车太快,公交车还没到吧。
“没办法,我心里虽然着急,但也只有站在公交站牌下等待,每一趟车靠站的时候,我都睁大眼睛,生怕自己一个疏忽,儿子便从眼皮底下溜走了。然而,二十多分钟过去了,那个小小的熟悉的身影一直没有出现。”最后,失去耐心的金利波只好给家中的丈夫打电话,得知情况后的丈夫也十分着急,同时又安慰道:“你再等等,如果儿子回家了,我给你打电话。”
儿子不会出什么意外吧?就在她心急如焚的时候,手机响了,丈夫在电话中说道:“儿子回来了,你回家吧。”
原来,儿子乘坐的那趟公交车在半路上坏掉了,司机只好让所有的乘客从车上下来,乘坐下一趟公交车。这时候,儿子觉得与其继续乘坐这路公交车,还不如越过两条马路,换一路公交车,这样下车的地点离家要近很多。
“换那路车要经过两条马路,你是怎么过马路的呀?”
“有斑马线的地方我就走斑马线,没有斑马线的地方我就跟着大人一起走。”
望着儿子那张稚嫩的脸,金利波突然觉得非常温暖,她一把将儿子抱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说道:“妈妈真的谢谢你。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强了,你的成长能力远远超过妈妈的想象。”
“这件事情最终成为儿子成长过程中自我独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儿子开始独自上下学,我上夜班也好,临时加班也罢,他的生活节奏再也没有被打乱过。”
自律:
战胜自我的
过程
近日,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是时候谈谈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了》。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嫁到国外的年轻妈妈,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一家餐厅用餐,巨大的餐厅里坐满了各种肤色的客人,其他的孩子都在安静地用餐,只有三个8~10岁的中国孩子在整个进餐过程中“你追我赶,大呼小叫,一圈一圈地转着满地跑”,引得整个餐厅的客人“都往这里翻白眼”。对此,作者痛心疾呼:“为什么没有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习一下教养?”
关于教养,旅美作家蔡真妮曾说过:“我们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这个原则就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基本的规矩和礼貌,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
在金利波看来,这个原则还包括自律。而她培养孩子自律能力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制订计划”和“完成计划”。如果说制订计划是为孩子树立目标和方向,那么脚踏实地、有步骤地执行计划则是一个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过程。
“不过,孩子终归是孩子,很多时候他的计划做得完美无缺,但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这就说明,他的自律能力还不强。”有一次,金利波下班回家,儿子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自己房中写作业,而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有些沮丧和焦虑。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儿子回家后贪看电视剧《亮剑》,早就将写作业的计划忘在了脑后,直到妈妈回来,他才关上电视机。
“听到这里,我并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勃然大怒,而是心平气和地问道,‘你电视看完了吗?’见儿子摇了摇头,我又问道,‘我干扰你了吗?’儿子点了点头。”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金利波叙述起来,却宛若发生在眼前。
“那么,我陪你一起看,看完了你再写作业,然后妈妈做饭,好不好?”就这样,母子俩像一对亲密的朋友一样,坐在沙发上看完了一集《亮剑》。电视一结束,儿子便从沙发上站起来,自觉地回到房中写作业。
饭后,金利波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道:“你看,你现在放学回来正好有这么一个好的电视剧,如果你真的很想看,我们也可以进行计划上的调整,先看电视,然后写作业,你能做到吗?”
“我试试吧。”儿子肯定地回答。
关于这件事,金利波总结道:“生命是自己的,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受益一辈子。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是小升初还是中考甚至出国留学,金利波都没有太为儿子的学业操过心,她认为,这与孩子从小通过计划养成的自律意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