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双减是我们国家近期出台的非常重要的政策,这个政策对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面对双减政策,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它,双减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在哪里,该如何来应对呢?
1“双减”前教育面临的问题
“双减”之前,学生唯一的学习任务是取得好成绩,众多家长和孩子被卷裹到分数之中,在内卷、“鸡娃”中迷失了目标和方向。不仅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容易迷失掉自己,家长也表现出了迷茫和过度的焦虑等状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亲子之间的冲突也比较多,而且大多数的冲突都集中在学习问题上。而学习之外的与孩子成长有关的其他更为重要的议题,比如健全人格的发展、身心健康等问题,都被完全忽视了。亲子关系也变得单一化、功利化,就是为了分数,由此使分数绑架了孩子,也绑架了家长。家长错把教育目标窄化为分数,忽视孩子健全的人格、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无法培养孩子成为完整的“人”。家长遭遇的这一系列心理健康危机和困境,又直接导致孩子出现一系列的与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和危机。过去几年中的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生中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呈上升的趋势,而且年级越高,抑郁焦虑的问题就越突出。同时,过度的压力下,孩子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出现抑郁、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同时视力、肥胖等身体问题非常突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全面发展。
2“双减”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当下,很多人可能有一个共识——在知识学习方面,学校和学生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相对而言,在思想品德、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双减”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是“双减”对于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双减”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
要落实“双减”政策,最主要的激励机制之一就是要实现全面评价。学校要着力提升课程设计和安排,使学生享受到完整全面的教育。家长要做好孩子在体育、美育、劳动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督导工作。社会层面要做好“双减”的辅助工作,积极推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长的评价改革。
但“双减”也可能会给师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首先,威轻不必要的作业负担后,学校必须强化过去忽视的教育内容,比如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质量。这无形中会成为一种“负担”。其次,学校还未制定基于“双减”政策下的评价初制,这种压力是无形的,它会传导给学生、家长、学校,也会传导到社会面。因此,不管是学校.家长、学生,都要着眼未来,做好自我平衡。学校评价体系的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慢慢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评价体系的改革进程,努力调整应对策路,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形势下,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所有人都要调整认知,接受疫情带来的改变。对家长而言,要努力调整以往的生活方式和陪伴孩子的模式,积极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向孩子传递负面情绪。对教师而言,在做好自我调适的同时更要关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对学生而言,要充分理解教师与家长的努力和改变,同时要多给教师、家长和自己一些时间去适应和调整。
3“双减”政策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政策助力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方面,它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遵循着教育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回归到让孩子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去,学业任务的减少、学业压力的降低,把孩子从考试、分数和大量低效重复的知识学习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不为分数所羁绊,不将分数变成生活中唯一的重心,由此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视野和人生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双减”政策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双减”政策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锻炼孩子强健的体魄,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探索自己爱好发展的潜能,为未来做好坚实的准备。
4“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应对
4.1“双减”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
“双减”政策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要发生巨大的转变,家长、教师对“双减”政策需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顺应“双减”政策开展有效的调整和变化。具体而言,“双减”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长对“双减”新政下的教育目标可能把握不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就是说,“双减”到底减什么?为什么要减?怎么减?“双减”后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以上问题均需要有非常恰当、正确的认识。正如刚才所说,“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把握住这个基本原则,家长就能吃透“双减”政策的核心内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人”的发展。
第二,“双减”政策导致家长自身焦虑感增加,想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把劲儿却感觉到缺乏足够的抓手。“双减”政策后,一些家长可能容易产生各种误解,作业量少了,课外班没有了,那么孩子的成绩怎么办?如何能上成一个好学校?想到这里,家长自身就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由此可能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去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支持和帮助,以及鼓励和肯定。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把这种焦虑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由此使孩子在减掉一些压力后又增加了新的压力。
第三,“双减”之下亲子相处的时间增多,亲子冲突容易发生,亲子关系容易紧张。由于孩子上各种各样课外培训班的时间少了,作业量少了,亲子之间共处的时间自然而然地增加了,由此可能带来如何在新环境新背景下构建全新的亲子关系新格局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去构建一个好的亲子沟通和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为家长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家长对此需要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地学习良好亲子关系形成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积极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与孩子间的互动和教养方式,这一点也因此成为“双减”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难点问题。
第四,“双减”对孩子而言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业余时间的充裕带来自我管理和自律等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孩子可能暂时会感到迷茫和丢失目标。“双减”之前的目标是好成绩和升学,“双减”之后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为自己一生的发展指引方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因应新形势的需要而需高度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时间的增多也容易使孩子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不适应,比如很多孩子可能会沉迷于手机或网络,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律性差,每天晕晕乎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对孩子出现的“双减”后的适应问题,需要高度重视,然后提前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以防患于未然。并且,当孩子真的出现了以上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作用,帮助孩子度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