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全套精品教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分课时,很全的详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案全集

新课标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案全集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案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2)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2)第二节内环境稳态重要性 (14)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6)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6)第一课时 (16)第二课时 (21)第三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26)第一课时 (26)第二课时 (31)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5)第四节免疫调节 (42)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46)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6)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2)第三节其他植物激素 (58)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61)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61)第一课时 (61)第二课时 (65)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69)第3节群落的结构 (74)第四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82)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89)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89)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93)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2)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04)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7)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10)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0)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1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设计思路:《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情景导入→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本章的引入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案(全书)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案(全书)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规划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

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

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

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

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从容说课“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教学案[整套]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者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具体如何做?学生讨论,总结。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尤其是处于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的人,更应注意自身保健,如边防战士注意保暖、炼钢工人注意降温、抗洪战士注意补充水盐等。了解这些知识后才能懂得如何关爱自身和他人。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强化自我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一、随堂问答评价,以期即时检测学生已有知识、新获知识
1.人的体温总能维持在什么范围内?人在寒冷与炎热的环境中如何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2.人静脉注射蒸馏水可能的后果?人血浆渗透压约为多少?人的血浆渗透压平衡是如何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江西师大附中朱延平
案例名称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目
生物
课时
1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是继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之后,对内环境的进一步学习,将具体学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本节既是第1节的延伸,也是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稳态的概念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也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正确理解稳态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且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中,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高等多细胞生物和人体在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使机体保持稳态,并作为一个整体去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此稳态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由于这些内容都很抽象,学生要做到真正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会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本节知识属于了解层次。但为了更好的讲解“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此节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将第二章第3节中的两个具体实例“人体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提前到本节中讲解以便使知识的生成更流畅。当然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理解概念,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稳态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的机制;
3. 了解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
4. 能够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环境中如何调整稳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理解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3. 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
2. 实验演示;
3. 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分钟)
a. 什么是稳态?
b. 为什么维持稳态对生物体很重要?
2. 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30分钟)
a. 负反馈调节机制;
b. 热调节;
c. 酸碱平衡;
d. 血糖调节;
e. 水盐平衡。

3. 环境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20分钟)
a. 温度;
b. pH值;
c. 营养;
d. 水分;
e. 其他环境因素。

4. 案例分析及讨论(20分钟)
a. 分组讨论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适应并维持稳态。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生物体维持稳态的机制;
2. 研究一种具有很强环境适应能力的生物体,并写一份报告;
3. 小组讨论环境因素对生物体稳态的影响,并撰写总结报告。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 学生对稳态与环境的理解程度如何?
3. 是否做好了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的准备工作?
4.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注: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

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案【音像资料:风鸟、孔雀、角雉的求偶行为】提问:鸟儿们风趣、生动的行为是生命系统通过复杂精巧的调剂,指令全身各个器官保持高度和谐的结果。

你们认为这复杂而精巧的调剂包括哪些类型?生答:通过神经系统的调剂。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调剂方式?生答:通过激素的调剂。

(性激素的调剂)师:大伙儿总结得专门好。

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与神经调剂和激素调剂都有关。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激素调剂。

板书课题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剂[回忆旧知,启动知识储备库]师提问1:关于激素调剂的知识我们在初中差不多初步学习过了。

谁还记得什么是激素?生:激素概念:由内分泌腺分泌产生的物质,直截了当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师提问2:我们人体要紧有哪些内分泌腺?能分泌哪些激素?请看图。

谁能说出这些腺体的名称?【CAI投影人体要紧内分泌腺】结合课本图片生:答师:这些腺体能分泌各种激素,其中,……(生答).当激素分泌专门时,人体就会显现相应的病症。

师展现CAI: 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地点性甲状腺肿图片生:借助图片回忆相关知识,明白得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剂作用。

巨人症:图中那个人因过分生长,导致身材过高,他患了什么病?病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侏儒症:这是沈阳市第51中的郝众同学和他校长的合影。

他身高不足一米,却在今年高考中考了476分,欢乐跃入龙门!他和一般人有什么不一样?患有侏儒症!病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症状是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呆小症:生长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病因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亢:病因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地点性甲状腺肿(大颈项病):颈项肿大,呼吸困难,心跳快,气短;病因是山区和内陆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使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师总结过渡:通过这些病例,我们可感受到激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的调剂作用。

现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专门轻松的了解许多有关激素的信息。

高一生物教案 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高一生物教案 必修三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等讨论活动,使学生理解内容。

另外,教学内容里所引用的事例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四、教学过程(一)章题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二)新课引入:1、引导学生观察图1和图2并提示和分析讨论。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归纳: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三稳定与环境教学案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三稳定与环境教学案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生物必修三牢固与环境教教课设计高中生物必修③《稳态与环境》教教课设计江苏省阜宁中学伏书俊[ 课题 ]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3课时实验生物体保持pH牢固的体系[ 本节聚焦 ]1 、生物体为什么能使pH 牢固在必然范围内?2 、依照实验结果,说明不同样实验资料pH 变化有什么特点?[ 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① 会产生好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② 食品中有时会含有一些③ 或④物质,这些⑤ 或⑥ 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⑦ 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由于血液中⑧的调治作用,机体能使 pH 牢固在○9。

2、目的要求经过比较1○0、1○1(如 Na 2 HPO 4、KH 2 PO4等的溶液,在加入1○2或○时,能使○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质料在加入○ 后○ 的变1 3 1 4 1 516化,推测17○。

3、资料用具1○8 防范手套,50mL1○9 1万用pH 试纸,镊子1 把,自来水匀浆、23○、用水5:1稀释的个, 50mL20○ 1 个,0.1mol/LnaOH(22○24○、黄瓜匀浆),pH=721○,pH计或),生物质料(肝的2○5。

4 、方法步骤①将 25mL②用 pH 26○倒入计或 pH50mL烧杯中。

试纸测试2○7,并做记录。

③一次加一滴○ ,尔后轻轻摇动。

加入 5 滴后再测○ 。

重复这2 829一步骤直到加入了○为止。

将 pH 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3 0加入 0.1mol/LHCl加入 0.1mol/LNaOH加入不同样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样数量液滴后的pH051015202530051015202530自来水缓冲液生物质料 1生物质料 2④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 。

测定并记录初步的○ 。

再3 132如步骤 3,一滴一滴地加入○,测定并记录 pH 。

3 3⑤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 ,重复步骤 1 至 4 ,记录结果。

3 4⑥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质料分别代替○,重复步骤1至4,3 5记录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质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四、教学用具:幻灯片五、课前准备: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老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生答师提示〕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

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思考回答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板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思考〗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______稳态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题: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组织液吸水会导致组织水肿: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科学家访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2.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了解本模块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以及主要栏目设置;4.了解与本模块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5.了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品质,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本模块的主要知识内容、结构体系、栏目设置教学难点:对与本模块相关的科学观念的了解难点突破:例证教学方法:谈话、例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教程:本模块选取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为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奠定基础。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课中,学生的认知对象是生命系统──包括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各个层次;认知目标就是理解不同层次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这一认知目标的达成,三个必修模块各有其独特的作用。

就本模块来说,主要是在个体和群体水平揭示生命系统的稳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稳态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内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即自我调节)。

初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高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生命世界从细胞到个体,从个体到群体,以至生态系统,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有着自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

《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细胞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遗传和进化》模块侧重于使学生在基因水平认识生命系统的发生和发展;本模块则侧重于使学生在个体和群体水平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就决定了生命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生命系统的动态变化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否则就会解体,导致系统的崩溃。

也就是说,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都将维持自身的稳态作为目标。

稳态的维持*的是生命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

本模块中关于这种调节机制,在个体水平上重点阐述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在群体水平上主要阐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可见,就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来说,本模块具有其他模块不可取代的价值。

深入理解稳态、调节、环境等核心概念稳态的概念是本模块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人体内环境的研究。

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C.Bernard, 1813—1878)首先指出,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外环境,也就是身体的内环境。

虽然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内环境基本不变,从而给细胞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理化环境。

贝尔纳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独立自由的生命的条件。

”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 1871—1945)发展了内环境稳定的概念,指出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只有通过协调各种生理过程才能达成。

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产生一些反应来减少内环境的变化。

他将这种由代偿性调节反应所形成的稳定状态称为稳态(homeostasis)。

他认为稳态并不意味着稳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仅人体的内环境存在稳态,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稳态。

在微观领域,细胞内的各种理化性质也是大致维持稳定的,各种酶促反应的进行受到反馈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中同样存在稳态。

在宏观领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都存在稳态。

就人体的稳态而言,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稳态的观点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稳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的,强调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

完善的调节机制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来维持的。

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本模块安排的探究活动十分丰富,包括实验1个、探究5个、模型建构1个、调查(课外实践)4个、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12个、思考与讨论18个、技能训练4个、制作1个。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本模块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一是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二是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等。

此外,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民族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节后练习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前者用于巩固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后者意在培养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能力,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本章小结既对本章知识要点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梳理,又对本章包含的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科学的本质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

·自我检测包括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思维拓展四部分。

这四部分检测题的功能如下。

自我检测:概念检测──检测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分析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特别是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的问题技能应用──训练科学探究技能思维拓展──在本章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行更深入、更广阔的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第2——第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策略:1.章节引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引入;2.节题的引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3.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4.以任务驱动讨论的开展,以讨论促进任务的完成,通过建立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充分理解。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2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内容: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师提示〗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CO2+H2O H2CO3H+ + HCO3-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 .Fe2+B .K+C .Na+D .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 .浮肿B .手足抽搐C .贫血D .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 .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 .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 .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 .细胞中ATP 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血红蛋白B .葡萄糖C .二氧化碳和氧D .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 .组织液B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 .淋巴和组织液D .消化道和组织液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 .血浆、体液和体液B .血液、体液和淋巴C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 .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 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0 中暑 体温过低 低温疗法肌肉运动 静息范围 低温麻醉1.C2.C3.A4.A5.D6.A7.B8.C9.1)甲状腺激素;腺上腺素2)40;皮肤血管舒张汗液的分泌增多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10.(1)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2)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3)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H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拓展题(1)A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2)有氧呼吸产生水;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产生水(3)通过皮肤汗液蒸发失水,通过呼吸失水(4)B书会首先死亡,因为AB鼠代谢产生的水基本相等,但B鼠蒸发失水和粪便失水均较A鼠多第3、4课时(总第4、5课时)教学内容: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