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验检测管理程序
检测站现场管理制度
![检测站现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39612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3.png)
检测站现场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检测站现场管理工作,提高检测工作效率,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制1. 检测站设立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检测站的管理规章制度,监督检测站现场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2. 检测站设立现场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的现场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调配、设备维护、安全保障等。
三、人员管理1. 确保检测站所有人员具有相关资质和培训,做到岗位与资质相匹配。
2. 确保人员健康状况良好,不得饮酒、吸烟等影响工作的行为。
3. 定期对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人员进行处罚。
4. 建立员工交流制度,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四、设备管理1. 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对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保持设备与科技的同步发展。
五、现场安全1. 确保现场环境整洁,防止杂物堆积影响检测工作。
2. 做好消防设施的维护,保证现场的消防安全。
3. 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进行培训,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4. 加强现场卫生管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六、工作流程1. 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地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3. 对工作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七、应急处理1. 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做好应急处理演练。
2. 对应急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应急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试验室《程序文件》现场检验管理程序
![试验室《程序文件》现场检验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86340e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8.png)
试验室《程序文件》现场检验管理程序1目的保证现场检验工作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检验的检验室。
3职责3.1技术负责人是程序的实施负责人。
3.2各检验室的检验人员实施本程序。
4程序4.1现场检验任务的接受4.1. 1现场检验的检验室直接接受现场检验任务的委托,由委托单位填写委托单(计量室除外),检验人员按照样品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并办理委托手续。
委托单一式两份,分别交委托人、资料管理员。
有样品检验的执行《样品管理程序》。
4. 2现场检验的内容:产品外观检查和产品抽样检查、工程结构检测、仪器设备的校准和其它必须现场进行的检验。
4. 3现场检验及要求4. 3. 1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人员必须是两人以上(包括两人)。
4. 3. 2定期监督检验必须持质量检查通知书。
4.3.3在到现场检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是否正常。
4.3.4在现场使用设备时,要检查现场条件是否符合检验标准求,现场提供的电源是否和仪器设备的要求一致。
4. 3. 5现场的环境不能满足检验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避免和隔离措施。
如: 时间上隔离和地点上隔离。
4. 3.6进行检验前,检查仪器设备的状态确认正常、仪器设备运行稳定后,进行检验。
检验完毕检查设备状态并记录。
4. 3.7必须使用现场仪器设备时,要对现场设备进行检查。
要详细记录使用现场设备的信息,记录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规格型号、量程和精度、计量检定证书的有效期和仪器设备的所在单位。
4.3.8现场检测时,出现检测数据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
发现设备异常,停止检测,重新安排检测。
4.3.9现场检验还执行《检验工作程序》。
4. 4现场检验记录4.4. 1检验人员要认真做好现场检验的原始记录,对于使用外部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要重点记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799068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4.png)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量检查是指按照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检查项目,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测,并和质量标准的规定相比较,确定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工作主要包括工程的隐检、预检、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验收、工程分阶段结构验收、单位工程竣工检查验收几个部分。
一、在工程施工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以下质量检查制度。
1、开工前检验制度开工前检验的内容及要求: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经审核并依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施工前的工地调查和复测已进行,并符合要求;各种技术交底工作已进行,特殊作业、关键工序已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的新技术、机具设备、原材料能满足工程质量需要。
2、施工过程中检验制度施工中应对以下工作经常进行抽查和重点检验:施工测量及放线正确,精度达到要求;按照图纸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验收标准;施工原始记录填写完善,记载真实;有关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落实;砼、砂浆试件及土方密实度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测实验和验收,试件组数及强度符合要求;工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有交接记录;工程日志薄填写要符合实际。
3、定期质量检查制度项目部每月、工程队每周组织一次定期检查,由项目总工主持,质检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
检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准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限期进行整改。
4、检查程序自检—互检一班组长检查一队内技术人员、专检人员检查一项目部工长检查一项目部专职质检员T监理工程师施工队提前两小时申报,同时要说明申报部位和施工队自检情况,然后向专业工长报验,合格后向安质部申报,专职质检员检查合格后申报监理。
5、原材料、半成品、设备及各种加工预制品的检查制度:订货时应依据质量标准签订合同,必要时应先鉴定样品,经鉴定合格的样品应予封存,作为材料验收的依据。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a3602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b.png)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公司的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受理的所有类型的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公司受理检验检测业务、向各检测部门传递任务、发送检验检测报告、管理送检样品;检测部门确定责任检验检测员进行指定的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然后交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交综合部盖章发送并存档。
4工作程序4.1业务受理4.1.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由综合部人员接待。
4.1.2接待人员需认真审核送检单位提交的送检资料。
接待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公司有关人员联系,或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
4.1.3送检资料齐全时,接待人员应请送检单位代表认真填写申请(协议)书。
接待人必须对申请(协议)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工作不会有疑义出现。
同时,在申请(协议)书审查人和文件接收人栏中签字。
4.1.4接待人员应会同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验收,以保证能正常进行检验检测。
样品验收符合要求后,接待人员应开具《样品验收交接单》,一联交送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公司样品管理人员,同时在申请样品接收人栏中签字。
当需由公司抽样时,按《抽样控制程序》执行。
4.1.5接待人员应根据检验检测收费管理制度开具《检验检测收费通知单》,按规定向送检单位收取相应的检验检测费用。
4.1.6凡未缴纳检验检测费用的申请,综合部不能将申请书输入计算机下达任务。
领取报告。
4.1.8符合要求的申请,综合部应由专人登记并及时输入计算机,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随同申请书交综合部主任。
4.1.9检验检测任务单由综合部主任签发。
4.1.10已办的申请书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备查。
4.1.11检验检测任务单签发后,应及时送交相应公司接受。
4.2检验检测流程4.2.1公司负责人接受任务单后,应在相应栏中签字并署上接受日期。
对安排不妥的任务单及时和综合部协调。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85f68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6.png)
检测设备管理程序一、设备管理检测准备阶段:1.明确检测目标:确定检测的范围、内容和重点,包括设备的种类、规模、区域等。
2.制定检测方案:根据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的方法、时机和人员等。
3.组织检测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检测团队,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充分培训和准备工作。
二、设备管理检测实施阶段:1.设备的基本信息采集:收集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设备的编号、型号、规格、数量、所在地等,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依据。
2.设备的功能性检测:通过对设备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测,验证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进行记录和评估。
3.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对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包括电气安全、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4.设备的质量控制检测:通过对设备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检测,评估系统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
5.设备的维护管理检测:对设备的维护管理进行检测,包括维护记录、维护计划和维护措施等,评估维护管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检测:对设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震动等,以确保设备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
7.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检测:对设备的备品备件管理进行检测,包括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有效期等,以确保备品备件的完善性和合规性。
三、设备管理检测报告编制阶段:1.整理检测数据:将检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以便对设备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2.编制检测报告:根据检测数据和评估结果,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设备管理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和措施等。
3.报告的审核和确认:将编制好的检测报告提交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和确认,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报告的通知和传达:将检测报告通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措施。
四、设备管理改进措施实施阶段:1.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检测报告的结果和建议,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包括改进目标、措施和落实责任等。
实验室检测样品管理程序
![实验室检测样品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7a0df241284ac850ac0242ae.png)
1 目的对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或返还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范围适用于中心各场所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或返还等各个工作环节。
3 职责3.1 收发员在受理客户委托时,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宜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测组。
3.2 检测人员对制备、测试、传送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并负责对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 检测组组长负责对样品的处理或清理申请进行审核。
3.4 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最终样品的处理或清理。
4 工作程序4.1 样品的接收4.1.1收发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要求,查看样品状态(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等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资料的完整性,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有些样品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容器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制备的要求和检毕样品处理方式,并在《检测委托单》上登记说明。
4.1.2收发员及时对样品进行编号(样品编号由“JMJC-年月日(如190101代表2019年1月1日)- 流水号(三位数,如:001、002)4.1.3 收发员将样品及第二联委托单传递到检测部门,检测人员在进行交接验收时,应查看样品状态是否与检验业务和委托单填写的内容相符,对以封装方式送达的样品,应检查封签是否完整有效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并在《检测信息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4.1.4当对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存有疑问,或当样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或对所要求的检测规定得不够详尽时,收发员应在开始工作之前问询客户,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下询问的内容。
4.1.5 如发现样品偏离检测方法要求或规定,应告知客户,如客户知道偏离规定仍要求进行检测时,应在委托单中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并注明偏离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同时通知检测所要在报告中作出免责声明。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4a718e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f.png)
检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来料、生产过程及成品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检验与验证活动,获取产品特性符合性信息,对产品质量全面分析及改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最终使客户满意。
本程序特规定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紧急放行等环节的要求与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编制检验规范、流程等检验文件;实施对各阶段产品的检验或验证,放行产品;并负责记录、统计、保存检测数据,以及物资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控制与管理。
3.2物管部负责接收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相关部门应提供产品图样、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要求等验收依据。
3.3营销中心负责接收顾客财产,验收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需对接顾客提供检验依据。
3.4 技术部负责指导、分析、处理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5制造部负责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和互检以及合格后按程序提交检验。
4 工作程序4.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是指对进货物资做品质确认和查核,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4.1.1 来料检验方法a)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进行验证;b)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标等量具验证;c)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硬度计验证;d)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4.1.2来料检验方式a)全检:适用于检验过程简单、数量少、价值高、检验不会对产品破坏、关键的性能要求高的、不良品对后道工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b)抽检:适用于质量较稳定,批量太大、检验成本昂贵、检验会对产品会造成破坏的、非关键件的物料。
c)免检:供应商送货连续十批次完全合格收货的可以考虑免检。
适用于数控系统、光栅尺、线轨等产品。
4.1.3来料检验的流程a)采购员提前通知物管部来料情况以及明细,物资到厂后,应立即通知物管部一起进行来料核对,确认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无误后,物管部将物料置于待检区或做好待检标识,与采购部做好交接,填写入库单连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记录,向品质部报检。
检验与试验管理程序
![检验与试验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8d76e27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4.png)
2.软管产品:
(1)批量生产前或停机4小时以上或改换机台/模具生产(印刷、丝印、烫金在正式生产前或更改菲林、树脂版、丝印版、烫金版)时,应先进行机台周边之产前清场与相关工作准备。经调试后初步确认产品外观无明显不良时填写好《首件记录表》,经班/组长确认后即可生产。留附首件样品交品管员进行首件复核再确认,品管员依据样品或相关品质判定基准要求进行复核,若判定OK,可由品管员直接通知生产线继续生产,若NG则生产单位须重新调试;如客观因素无法改善的需报至品管主管由品管主管进行协调处理。直至首件样品OK,方可投产。软管试模流程同注塑试模流程。
(二)适用于工序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三)适用于成品出厂前的检验、试验和抽验。
三、参考文件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二)产品鉴别与追溯管理程序;
(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四)纠正与预防管理程序;
(五)QC工程表;
(六)相关检验标准;
四、权责:
(一)品管部门负责编制《产品检验标准》及各工序品管员负责复核每单产品之首件。
4.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执行《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有关规定。
5.出货前,生管应开具《出货排程单》并附《装箱单》及相关资料于OQC。
6.仓库根据《出货排程》进行备货;OQC依据合约或订单的要求,以及出货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并填写《成品出货检验表》。
7.经出货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执行《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6.除了被定为免检产品外所有的进料(物)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bf53ad4b767f5acfa1c7cd4e.png)
检验检测现场安全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障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制订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现场安全和安全管理。
3、职责3.1项目安全员是检验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检验安全工作。
3.2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自己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安全负责。
3.3 安全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负责人授权管理人、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3.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重要设备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抽查。
4、程序4.1检验前的准备:4.1.1对“重要设备”(罐车除外)内部检验,应提前3天(或受理之日)填写《重要设备检验告知》,将检验设备的种类、数量、检验时间和地点等报省院安全管理部门。
4.1.2在开展检验工作前,应向生产、使用单位告知检验前的安全准备工作,遵守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4.1.3在制定检验细则、检验方案、大纲时应考虑安全方面的要求,明确安全作业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重要设备”内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危险源控制并填写《检验现场危险源控制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本项目人员进行学习。
4.1.4检验员检验前严禁饮酒和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带病进行检验工作,服用抗过敏(麻醉类)药物后不得从事登高、进入设备内等较危险的环境的检验工作,检验环境温度超过36℃时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检验安全。
4.1.5为保证检验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在可控范围之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等相关检验部门应根据需要配置测氧仪,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分析测量仪,射线探伤应配备个人计量仪;应根据需要配置急救装置和器材。
4.2检验现场安全:4.2.1项目安全员在开展检验前应按相关专业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要求对检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检验原始记录的“安全条件”栏签字确认。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dffca11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c.png)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嘿,大家好呀!咱今儿个就来唠唠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啊,这检验检测机构就好比一个大舞台,而人员呢,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的主角们。
要是主角们没管理好,那这戏还不得乱套呀!所以说,人员管理程序那可是相当重要滴。
先来说说招聘吧,这可不能马虎。
咱得像挑宝贝似的,精挑细选,找那些真正有本事、有责任心的人来。
不能随便拉个人就进来呀,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这就好比你要盖房子,你不得找手艺好的工匠嘛,不然盖出来的房子歪歪扭扭的,你住着能安心吗?招进来了人,培训可不能少。
就像刚买来的小树苗,你得给它浇水施肥,它才能茁壮成长呀。
给员工提供各种培训,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别小看了培训,这可是让员工变得更厉害的法宝呢!你看那些武林高手,哪个不是经过一番苦练才成大器的呀。
然后呢,得给人员合理安排工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咱得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这就跟下象棋似的,每个棋子都有它的作用,你得把它们摆在合适的地方,才能赢得比赛呀。
可不能乱安排,不然就像把马放在象的位置上,那不就乱套啦。
还有考核,这可是很关键的一环呢!得定期看看员工们干得怎么样,有没有偷懒,有没有进步。
这就像老师给学生打分一样,好的就表扬,不好的就批评,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改正呀。
要是没有考核,那大家不就都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啦,那怎么行呢!再来说说激励机制。
人都是需要鼓励的嘛,做得好就得给点奖励,让他们更有动力去工作。
这就好比给马儿喂点好草料,它跑起来就更带劲啦。
发点奖金啦,给个荣誉啦,这些都能让员工心里美滋滋的,工作起来更卖力。
哎呀呀,你说要是人员管理程序没做好,那会怎么样呢?那检验检测工作还能做好吗?肯定不行呀!就好比一辆汽车,零件都松松垮垮的,还能跑得起来吗?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人员管理程序这事儿,别不当回事儿哟!咱检验检测机构要想发展得好,人员管理程序就得抓得牢。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05610f22af90242a995e53d.png)
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1目的为加强对检验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检验检测(包括现场检测)的工作秩序,监督检验检测的环境、样品、设备及人员的规范性,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性,保证所有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开展的各类检验检测工作。
3 职责3.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检验检测业务的接洽和协调;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的实施,检验检测人员负责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验检测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现场检验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验检测的实施和控制;3.3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管理;3.4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数据准确性的审核;3.5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的批准;3.6质量管理部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资料档案室管理员负责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归档管理;3.7 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由技术负责人主持处理。
4 程序4.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4.1.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一般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签订委托检验合同(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1)委托检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2)申请人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3)委托仲裁检验的依据和检验项目;(4)批量产品仲裁检验的采样方式;(5)完成时间、检验费用;(6)违约责任及其他约定;(7)双方代表签章。
4.1.2委托检验对客户有要求的,其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抽样方式、判定依据等均应按合同(协议)规定执行。
4.2 合同评审按《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程序》进行。
4.3检验检测任务下达检验检测业务由实验室负责人分流并下达给各检验检测人员,检验检测人员根据检验检测协议或合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4.4样品的标识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样品标识。
4.5检验检测前的准备4.5.1各检验检测人员应在检验检测前选用合适的检验检测方法。
如需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按《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组织方法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执行,检验检测结束后,所有非标方法的来源、方法确认记录及方法等资料应连同检验检测报告和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
工地试验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
![工地试验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bae63bddccda38376baff0.png)
工地试验室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第一章试验检测工作程序一、质量目标1.贯彻“质量第一”的宗旨,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和交通部的规范、标准和有关操作规程,敬业爱岗,坚持杜绝重大的检测质量事故,把一般检测质量事故降到最低限度;坚决杜绝在试验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以科学、公正的检测数据,密切配合工程施工。
2. 首次检验无差错率应达到95%,经复核后,检验无差错率应达98%,审批后发出的检验报告其无差错率应达99%。
3. 考核检验人员工作成绩时,首先应考核检验质量,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者,当年不得晋级,不得提薪,情节严重者,将降级降薪直至解聘。
二、检验工作流程1.试验检测员根据施工图纸内容,确定需要进行的标准试验,根据本试验室批准的业务范围决定自检或送检。
2.挑选料场或供应商,按试验规程要求在监理旁站下进行随机抽样并编号,贴标签记录材料的产地、规格、使用部位等,以适当方式进行封存并进行标识,填写抽样记录表。
送检时,应填写试验委托单。
3.根据试验内容选用技术标准和试验规程,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严格按试验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填写原始记录表和仪器使用记录表。
5.对试验检测数据进行计算、校核,满足精度要求后生成检测报告,若发现数值异常时,立即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复验。
6.检测报告经试验、复核、审核签字后,加盖公章即可签发,进行备案登记。
试验检测流程图如下:第二章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制度一、取样:1.本工地试验室将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相关质量检验标准要求,在驻地监理的见证下做好取样检验工作;按照监理或质量监督站要求做好对试验检测项目的复测工作。
2.取样方案、样本大小、抽样基数等参照交通部部颁标准、规范、规程执行,取样方法通常采用随机取样。
3.取样人数至少两人,做到在驻地监理的见证下进行取样。
4 . 确定以后,取样人应以适当的方式封存,并以适当方法运往工地试验室或委托的试验室。
运输方式应确保不损坏样本的外观及性能。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369c57a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e.png)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检验和试验制度与控制程序jwt/qp09-a/01.目的规范检验和试验,防止未经检验和试验及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加工和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的入库检验和试验、过程控制中的检验和试验及产品最终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技质部是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编制检验卡/指导书,负责生产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对产品的合格与否进行判断。
3.2生产车间负责管理实行生产过程的送检、互检,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并配合处理不合格品。
4.工作程序4.1进货验证(检验):4.1.1订货回去的原材料、外协加工模具进厂后,由质检人员根据原材料技术要求或与供方签订的供货协议/合同进行验证。
对原材料的验证结果记录在《进货物资验证记录》中,对外协加工的模具通过检验产品的符合性来进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中。
4.1.2发货检验内容包含:a.供货方与否为合格供方;b.原材料供应商应提供该批供货产品的合格证明书,必要时要求提可供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c.外观检查,包括产品的包装量、数量、商标、品牌、规格型号;d.5.对重要原材料、部件、元件、特种控制件要查验相关证件的有效性、合法性、匹配性,如《安标证》的有效期;部件、元件所标注的内容与《安标证》是否一至,防止假证或赜弥っ鳌4.1.3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由生产车间导入生产。
例如检验不合格,应当通告供销部订货人员联系处置。
4.2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分为首检、自检、巡检、工序完工检验4.2.1首(末)件检验4.2.1.1在如下情况时应展开首检,避免工序因素的变化引致夏秋间的除役:a.每批加工的首件;b.调整或改良工艺后加工的首件;c.设备维修或工装更换维修后加工的首件;d.换班后加工的首件。
4.2.1.2首检由质检员展开,质检员应当将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上做出标识,并留存至该批产品竣工。
首件检验未经合格,严禁稳步加工或作业。
首件检验应当核对《工序检验记录》。
4.2.2自检操作方式人员在正常生产时,应当按规定的检查频次、检查项目对加工的产品展开送检,将存有外观瑕疵的不合格品挑选出,与合格品分离置放。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检查程序》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检查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97889cbaa98271fe900ef950.png)
《特种设备现场安全检查程序》一、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程序主要包括:①出示证件②说明来意③现场检查④作出记录⑤交换检查意见⑥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⑦采取查封扣押措施⑧整改复查二、检查人员应当遵守被检查单位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自身和被检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
三、被检查单位因故不能提供有关书证材料的,检查人员可以书面通知被检查单位后补。
被检查单位无正当理由拒绝检查人员进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场所查,或者不予配合、拖延、阻碍正常检查,或者拒绝签字、签收相关文书的,可以认定为拒不接受依法实施的安全监察,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四、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项目、内容、发现的问题等及时作出记录,填写《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原始记录表》。
检查原始记录表由检查人员签字后存放在案卷中。
五、检查人员将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措施等信息汇总后,制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记录》。
检查记录应当由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和检查人员双方签字。
签字前,检查人员应当就检查情况与被检查单位参加人员交换意见。
六、有证据表明生产、使用的特种设备或者其主要部件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或者在用设备存在以下严重事故隐患之一的,应当予以查封或者扣押:①使用非法生产的特种设备。
②使用的特种设备缺少安全附件、安全装置,或者安全附件、安全装置失灵的。
③使用应当予以报废的特种设备或者不符合规定参数范围的特种设备的。
④使用超期未检或者经检验检测判为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的。
⑤使用有明显故障、异常情况的特种设备,或者使用经责令整改而未予整改的特种设备的。
⑥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不予报告而继续使用的。
当场能够整改的,可以不予查封、扣押。
七、查封、扣押可能引起被检查单位停产停业的,检查人员应当事先向本质监部门主管局长报告,并取得同意。
在用特种设备因连续性生产工艺等客观原因不能实施现场查封、扣押的,可由被检查单位在检查记录上说明情况,暂不实施查封、扣押,待被检查单位正常停用后予以查封、扣押。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检查流程是什么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检查流程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23329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png)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检查流程是什么在建筑行业中,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则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那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检查流程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检查目的和范围明确此次检查是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还是特定的施工阶段、部位或工艺。
同时,要明确检查的重点,是侧重于结构安全、施工质量、安全防护措施还是其他方面。
2、组建检查团队检查团队应包括具有丰富经验的建筑工程师、质量检查员、安全专家等相关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估工程质量安全状况。
3、收集相关资料收集工程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质量检验报告、安全管理制度等资料,以便在检查过程中进行比对和参考。
4、准备检查工具和设备根据检查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钢尺等)、检测设备(如混凝土强度检测仪、钢筋扫描仪等)、安全检查工具(如安全带、安全网检测工具等)等。
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质量检查(1)地基与基础工程检查地基的处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的尺寸、标高、位置是否准确,基础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配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规范。
(2)主体结构工程检查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有无裂缝、蜂窝、麻面等缺陷;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和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砌体结构的砌筑质量,灰缝的饱满度、平整度等。
(3)装饰装修工程检查墙面、地面、顶棚的装饰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如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的方正等;检查门窗的安装质量,开启是否灵活,密封是否良好。
2、施工安全检查(1)个人防护用品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
![试验检测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3ca83e83c4bb4cf7ecd1a5.png)
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为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保障检测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制定本制度。
1、本站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统一管理;2、各室如需新购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需报质量室统一购置;3、质量室应注意采集技术资料信息,及时更新有关技术资料;4、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由质量室建立档案,统一编号、保存;5、质量室应建立资料借阅制度,技术资料原则上只供本站人员借阅,借阅、复制技术资料应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6、技术资料应根据有关要求、分类、重要性等情况确定保存期限。
一般情况下各种法规、标准、规范应保存至有效期过后两年;检验报告和记录一般保存两年,当有合同要求时,记录的保存期应按合同要求执行;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技术档案,报经质量主管批准可延长保存期限;7、超过保管期的技术资料应按规定报技术主管批准,登记后予以销毁;8、检验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副本的管理应遵守有关保密的规定。
试验环境条件管理制度为保障试验环境条件满足检验工作及其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1、检验室应保证检验时的现场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要求,不应对检验结果或对检验设备的计量准确度造成不利影响;2、在检测站以外场所进行的检验工作,应首先确认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
对检验环境条件有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预见,以避免对检验操作及检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3、对开展检验工作的环境条件要进行监测、控制和记录,项目负责人应确保环境控制设施运转正常,认真填写设备使用和环境监测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应报告室主任或质量主管。
4、检验室应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如灰尘、电磁干扰、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噪声、振动、雷电、有害气体等的影响,以免影响工作质量。
5、检验室应制定停电、停水、火灾等非正常情况的应急预案,在检验过程中非正常情况发生时,应保全检验数据或重新组织检验。
6、检验设施的布置及检验工作的开展应尽量避免相互之间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b0dc1c402d276a200292e86.png)
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1、目的检测公司对关键人员、管理人员及支持服务人员(包括管理层、执行层、检测和操作、抽样、核查等人员)规定了明确的岗住条件、职责和权限,并在职责的范国内行使职权,以保证检测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测公司人员管理。
3职责经理负安人员的聘用。
质量负责人负责各个岗位人员工作的监督。
全体员工按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程序要求进行检测工作。
4 程序4,1人员岗位要求经理A具有大学学历、中级职称、从本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5年以上。
B实行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各项工作及资源调配。
C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力针和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程。
D负有组织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检测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井确保其持续适应、有效,提供管理体系运行的必备资源。
E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批准攽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主持管理评审'工作,保证检测工作作的科学、公正、准确。
F按客户要求完成约定和承诺的检测工作,保证优质高效的为用户服务。
G组织职工参加有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吸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自身系质,以保证检测质量。
H做好日常思想教工作,组织全检测公司开展文明建设活动,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I 有人事任免权,对检测人员有奖励和处罚权,对人员、资金和资源有调配权,.主任A具有大学学历、中级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5年以上。
B在经理领导下,分管检测技术管理工作。
C 协助经理完成经玾岗位职责和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技术负责人A具有大学学历、中级技术职称、从节本专业技术5年以上。
B 建立、实施和维持与检测公司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持续适应和有效,全面负责检测公司的技术工作。
C负责完成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记录控制、合同评审、环境和设施、检测方法和作业指针书、设备和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检测样品,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能力等的技术管理和上述要素涉及相程序的实施和有效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检验检测管理程序
1目的
为确保现场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对现场检测时的环境、样品、设备、人员等实施有效控制。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客户要求或必须到现场进行的检验检测工作。
3定义(无)
4职责(权责)
4.1检测室、项目室
组织现场检验检测的实施和控制。
4.2技术负责人
批准检验检测方案。
4.3检测人员
a.实施检验检测,记录相关数据;
b.出具检验检测报告。
5工作流程图(无)
6程序要点
6.1本中心现场检验检测项目主要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b.混凝土回弹强度检验检测;
c.结构物载荷试验;
d.现场钻芯取样;
e.填料密实度检测;
f.隧道围岩检测;
g.钢结构(钢筋)分布及金属超声探伤检测等。
6.2根据客户需要,对于需要现场检验检测的项目,在审核满足工作环境的前提下,由检测室协调时间,确定检验检测人员,并通知客户。
6.3现场检验检测前准备
6.3.1现场检验检测人员要仔细向用户收集与检验检测项目及检验检测评定有关的一切资料(包括图纸)。
当客户申明由我方选用检验检测方法时,首先选用相应工程行业标准,无行业标准时采用国家标准,其次采用参考标准。
6.3.2对非常规检验检测项目,必须由检验检测人员会同客户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检验检测实施方案。
明确采用标准、加载设备规格、来源、检验检测仪器规格、精度、采样大小与数量,主要负责人及配属人员等。
经中心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
6.3.3现场检验检测方案形成后要征得客户同意再实施。
6.3.4检验检测前要做好仪器、记录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用电仪器要充电、检查测试;回弹仪进行回弹值率定;仪器配件、专用工具,操作规程及记录表格等。
6.3.5检验检测构件及场地准备。
做任何检验检测都要依据规程要求进行试件或场地准备。
对准备工作量大,时间长的检验检测项目,应提前通知客户现场准备。
6.3.6对人员进入现场有可能造成危害的环境,要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衣等。
6.3.7进入现场的仪器设备必须配置适宜的运输箱,运输中做好防震、防尘、防潮工作,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应倍加小心。
6.4现场检验检测实施
6.4.1现场检验检测时,检验检测人员应根据采用标准,对检验检测时的现场工作环境
(如温度、噪声、电源等)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符合后,才能进行检验检测准备工作,并将环境条件记录在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上。
6.4.2在现场环境符合的情况下,检验检测人员还应对带到现场的仪器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工作状态良好后,才能进行工作,检验检测工作结束后也应对设备进行检查,装入储运箱,做好运输准备,回单位后及时送到原存放位置。
6.4.3检验检测数据的初步分析与判定。
离开检验检测现场前,对检验检测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确认所得信息可靠,记录参数完整时,才能结束现场操作,否则应按规定和要求重新采集数据。
6.4.4检验检测工作结束后,检验检测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内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按规定审批后发放。
6.4.5检验检测过程中,当环境监测结果显示环境条件达不到检验检测要求时,检验检测负责人应决定停止检验检测,对不能间断的检验检测活动,检验检测数据宣布无效。
立即与委托人协商,重新选择恰当时间。
考虑在无干扰时段进行检验检测,做好必要的条件保障。
6.4.6如现场环境条件持续达不到检验检测要求,应停止现场检验检测计划的实施,可请委托人考虑可否改变检验检测方法。
如实施在室中的模拟检验检测或其他方法。
6.5现场检验检测质量控制
6.5.1现场检验检测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应评定标准要求的检验检测方法、频率,与用户共同制订实施方案或按检验检测业务合同执行。
6.5.2现场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检查和记录与室内检验检测工作相同。
检验检测仪器要做好防护管理,不得交予非检验检测人员操作。
6.5.3对难以控制的环境条件,应采取措施,将检验检测活动的地域实施隔离。
6.5.4现场检验检测人员要对其记录的数据和提供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以及数据的齐全完整负责。
6.5.5采集数据的个数及准确性应满足相关规程的规定及数据处理分析要求。
6.5.6现场检验检测要做好试验编号、标记。
防止相似试样混淆。
6.5.7现场检验检测工作必须做好人员分工,保证各负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