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志民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材更具深远的意义。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是中华民族真正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并上升到了国家“第五空间”主权的争夺。因此观念的变革,是一个首要问题。

互联网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挑战与变革,但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学习的革命”,给学生与老师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知识的产生、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正在逐步演变。特殊是前两种功能,大学的知识产生功能正在逐步增强,知识传播的形式多样化会使今后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远比现在所起的作用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应逐步演变成以研究为主的知识生产机构,靠政府授权,这种机构也可以是以鉴别人们掌握知识水平为目的的考试和证书发放机构。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学习知识再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固然,有些不能进行虚拟实验的理工科专业除外。我们争论多年的大学要宽进严出,扩大招生规模在网络教育时代都会迎刃而解。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

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过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强调利用好两个工具,即字典和图书馆。今后要增加一个工具,更应该强调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术开辟课程课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师肯定要被信息社会淘汰。就学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于简单的互联网的概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工具。这里就有一个观念问题,不能仅认为惟独进入课堂才是学习,惟独教师讲的才是知识,惟独考分才说明能力,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现代化学习观念的学生,应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对知识的探索,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应有一个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此外,对获取和使用信息的习惯和意识也要转变。在互联网上,一个人面对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 元钱都觉得亏,而使用电话一对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觉得贵,主要是习惯和意识问题。

互联网不同于一些短寿的技术,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是永久的,远远超越了教育、经济等领域,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上升到了第五空间的争夺。

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有些技术风靡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如1985 年,在美国大唱片曾经是年销售 240 亿美元的大行业,由于录音带、 CD 等技术的进步,五年之后大唱片在美国的商场中彻底消失了。今天的录音带、录象带的市场也在日渐萎缩。而有些技术则不同,他会长期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不断升级,如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则远比电影、电视、印刷等技术要大的多。

互联网不仅提供了新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对于培养人材,转变学习方式,产生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甚至语言的演变都有重要影响。在整个过程中,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宣扬与传播。如果哪个民族不抓紧这次机会,今后将会使这个民族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传统上我们把一个国家的主权定义在有形空间上,如领土、领海、领空等三个空间,靠科技的发展,少数发达国家正在争夺太空的控制权,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国家的第四空间(或者称领宇)。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存在于有形和无形之间,或者称领网)。尽管它没有有形的边界界定,但它靠知识产权、文化和价值观念、技术壁垒等来界定。尽管开辟第四空间的起步较早,但第五空间发展得比第四空间要快得多。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主权争夺战,而且日益激烈,我们也应在这个战场上挣得一席之地。

观念问题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无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校长、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因此转变泛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者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知识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认识的过程。惟独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前面已经讲到,我国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特殊是大学以及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照较完备,但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资源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电脑有 50%以上处于不彻底使用或者闲置状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

能认为教育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教育信息化也不是赶时髦,要有急迫感。学校

领导要积极引导,为教育信息化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

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一

些负面影响辩证地看。比如网吧疏于管理,浮现了“蓝极速网吧”这样的事件,同时,一

些学生沉迷于网吧玩游戏或者黄色内容,使社会一些人士及一些家长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

不必要的误解,其实大可不必。举个不恰当的类比: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wei)险就象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wei)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

车所带来的方便,或者不发展汽车工业。既然互联网的利大于弊已成为共识,媒体就不应

过分渲染互联网的弊端,人们也不必谈网色变。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

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

三人行,必有我师,新的教育模式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在教与学的诉求对

象上再也不有严格的界限,只要你有真知灼见,无论你是什么,是谁,都可以“结庐授课”,真正实现了孔子的理想: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形式再也不局限于授课、学习、交作业、考试等等。可以是听讲,可以是讨论,可以是论战,无非要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必须依赖互联网提供的学习平台与工具,因此,人的信息化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基础。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

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

师资培训作为重点,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要注意纠正重硬件、轻软件和轻人材培养的倾向。

师资队伍培训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拥有大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的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教师把信息化技术渗透到日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