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 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概论樊丽明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财政概论》是财政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本课程重点介绍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工具,包括财政目标、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政策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涵;2.了解并评价财政管理的各种方法和工具;3.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来源与结构;4.了解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5.了解财政改革的发展和实践。
三、教学内容1.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1.1公共财政的定义和特点1.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3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2.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2.1财政目标的分类和选择2.2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分类2.3财政收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3.1财政支出的分类和结构3.2财政支出的决策与管理3.3财政政策的概念和功能3.4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财政改革与发展4.1财政改革的目的和途径4.2财政改革的国内外实践4.3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对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公共财政概念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加强学生对公共财政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财政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课外阅读: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文献,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3.期末论文: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个与公共财政相关的问题。
4.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六、参考教材1.张其成,《公共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年。
2.朱锡忠、张红群,《公共财政概论》,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2学时)第二章:财政目标与财政收入(6学时)第三章:财政支出与财政政策(6学时)第四章:财政改革与发展(4学时)八、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室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版(32学时,金融学专业)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编码:学分:2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实践学时:0开设实验项目总数0 个;其中:必修(0 )个,选修(0 )个开课单位:08商学院适用专业:金融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主要面向金融学专业等本科而开设的一门经济学类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在学科体系中起着衔接一般经济理论课程和财政学科的中介作用:一方面将一般经济理论引向深化,另一方面对财政业务进行理论性分析。
主要任务是力图把财政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现代财政的经济分析方法为“经”,以中国的财政制度背景和实际运行为“纬”,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入手,全面阐述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我国财政的基本管理技能。
通过对公共财政收支理论、税收理论、财政政策与制度的学习,全面增强学生的财政学素养,并提高其对公共经济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解决处理能力,以满足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课程培养目标1.立德树人课程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比较研究法,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反映我国财政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实践。
以课程体系逻辑为主线,把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讲透彻,让学生具有理解理论建立的背景和适应的条件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多视角、多层次去观察思考,形成自己的财政价值判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财政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角度、东西方的比较研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突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促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了解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结构,对财政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目录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四、教材与参考书目五、教学课时分配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竞争市场的效率第二章市场失灵第三章公共经济目标第四章公共经济职能与政策工具第五章公共品理论概说第六章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第七章公共品的公共提供(1)第八章公共品的公共提供(2)第九章公共部门的运行及其效率第十章公共支出:结构、规模与效果评估《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财政学》是财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专门研究公共部门活动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市场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主要内容涉及市场效率、市场失灵、公共经济目标、公共品理论、公共品的私人提供与公共提供,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公共支出的结构、规模与效果评价等。
《公共财政学》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是财政学理论的延续与发展。
由于其理论性较强,因此要学好这门课程,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微观与宏观经济的功底,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数学建模与实证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公共财政学》是财政学专业核心课之一。
据此,本大纲所指课程适用于我院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
公共财政学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本大纲只是针对48学时的教学任务而制定的。
公共财政学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准确地阐述和介绍了公共部门的必要性及公共支出的一般理论。
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不仅可以对政府决策的依据以及政府支出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出基本的评判,而且可以对政府支出作用的后果作出大致的预测并,也可以运用所了解和掌握的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去观察、研究财政问题。
而上述这些正是我们从事公共财政学学教学的目的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第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市场失灵出发阐述了公共部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讨论公共支出一般理论和具体分析。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5年修订)课程编号:110001英文名: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置课: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税收学、比较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蔡军、吴美华、何志敏、王红领、陈桂华、陶学荣、郭晔、蒋兆才等选定教材:陈共.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财政学》是财政学本科专业和税务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课程从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具体说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财政理论部分,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
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主要阐述国债原理、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政府预算,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主要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相关问题。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教学目的:1.财政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是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使学生在研究经济基本要素与框架的基础之上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为进一步研究财政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公共财政学》PPT课件
19.04.2020
.
6
• (三)大力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着力支持解决“上学难、
上学贵”的问题
•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教育支出858.54亿元,比2006年
增加252.49亿元,增长41.7%。一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 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巩固西部地区改革成果 的基础上,2007年中部和东部地区也全面推行,对全国 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落实免除学杂费政 策,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 生活费。二是全面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 系。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 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 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95.1亿元, 用于扩大政策受益面,提高资助标准。
《公共财政学》讲义-10
邓晓兰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19.04.2020
.
1
第10章 财政管理
• 一、政府预算
• (1)含义:基本财政计划,反映政府的收支状况。
• (2)内容:编制、执行、决算。
• (3)形式: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
• (4)预算级次:
•
按其隶属关系国家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
19.04.2020
.
8
• (六)完善财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变好是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必由之路。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881.21 亿元,比2006年增长20.1%。
• (七)积极配合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等改革,进一步完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概论
1. 公共财政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公共财政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3. 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财政收入理论
1. 财政收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税收理论与政策
3. 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点
4. 财政收入结构与调节
第三部分:财政支出理论
1. 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
2. 财政支出的决策原则和方法
3. 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与控制
第四部分:财政预算理论
1. 财政预算的概念和作用
2. 预算编制与执行
3. 预算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五部分:公共债务理论
1. 公共债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公共债务的风险与管理
3. 公共债务市场和政府债券发行
第六部分: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
1. 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关系
2.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协调与配合
3. 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趋势
结语
以上是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对公共财政学的系统
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公共财政学的基本原理和
实践运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6282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因此财政是政府为民理财的经济行为,财政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
《公共财政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财政学》课程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政治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财政理论知识以及现实财政现象的理解、分析与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本课程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如多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灵活采用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论文)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基础上,大胆钻研探索和创新。
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重点讲解难点问题。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殊规律,并结合实际研究我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财政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公共财政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公共财政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通过对公共财政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公共财政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财政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1.帮助学生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公共预算、公共债务、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2.提高学生对财政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使之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理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公共财政概论1.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特点2.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公共财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公共预算1.公共预算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公共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原则和程序3.公共预算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指标第三章:税收制度1.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2.税收制度变革与改革3.税收应用与管理第四章:公共债务1.公共债务的概念和种类2.公共债务的管理和评估3.公共债务规模和可持续性问题第五章: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概念和作用2.财政政策的实施与效果3.财政政策的实践和完善四、教学方法1.授课方法:演讲、讲授、案例分析2.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和讨论3.课外作业:阅读相关论文、书籍,参与讨论和研究五、考核办法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2.期末论文:占总成绩60%3.课堂表现:出勤、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10%六、参考教材1.刘琳,许嘉璐,杨云编著,《公共财政学》,第二版,人民出版社,2019年。
2.高强主编,《财政学》,人民出版社,2018年。
3.赵万迪,陆居仁著,《财政学案例精选》,中国财政出版社,2018年。
以上为本课程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编写人:编写时间:年月日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号:课程类别:学时:学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运行方式、管理体制,全面熟悉政府对财政活动的组织方式,了解政府管理和协调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和手段,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察公共财政问题,分析判断财政状况,全面理解政府财政政策。
使学生具备对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进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5学时) *第一节政府和市场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第二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二、中国的基本特征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第三节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5学时)456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二、公共生产三、公共定价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二、财政支出的效率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第三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一、按财政功能分类二、按支出用途分类三、按经济性质分类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五、国际分类方法*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四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一、财政收入分类二、收费和预算外资金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二、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第五章税收原理(3学时)第一节税收的含义一、税收的基本属性二、税收的“三性”457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一、税收术语二、税收分类第三节税收原则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三、税收中性问题*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二、税负转嫁方式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四、我国的税负转嫁*第六章税收制度(9学时)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一、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第二节商品课税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第三节所得课税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一、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二、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第五节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的改革一、税收制度改革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第七章国债和国债市场(3学时) *第一节国债原理一、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二、国债的经济效应三、国债的政策功能第三节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一、国债负担率分析二、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第四节国债市场及其功能一、国债市场二、国债市场的功能三、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第八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3学时)第一节国家预算458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二、编制部门预算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第九章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3学时)第一节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一般方法一、按基数测算二、按统计指标测算三、按预算定额测算四、综合法第二节政府预算收入的测算一、政府预算收入的内容二、主要税收收入的测算三、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测算四、债务收入测算五、专项收入测算六、其他收入测算第三节政府预算支出的测算一、政府预算支出的内容二、经济建设支出的测算三、事业发展支出的测算四、国家管理费用支出测算第十章政府预算的编制(3学时)第一节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二、政府预算编制的依据第二节政府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内容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二、政府预算编制的程序三、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一、单式预算编制方法459二、复式预算编制方法三、预算编制的几个相关问题第四节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一、政府预算审批机构二、预算审批关系三、预算审批程序四、预算审查报告第十一章政府预算执行(3学时)第一节政府预算执行的任务和组织体系一、政府、预算执行的任务二、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二节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一、预算收入的收纳入库二、预算收入的划分和报解三、预算收入的退库第三节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与平衡一、预算拨款的原则二、预算拨款方法三、预算支出执行中的平衡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分析一、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理论基础二、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内容与程序三、预算执行分析的方法和方式四、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写作第十二章政府决算(3学时)第一节政府决算的意义和组成一、编制政府决算的意义二、政府决算的组成第二节政府决算的编制一、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二、单位决算的编制三、财政总决算的编制四、财政总决算的年终结算第三节政府决算的审查与批准一、政府决算审查的方法与形式二、政府决算审查的内容三、政府决算草案审批程序四、决算的批复和备案*第十三章财政平衡(3学时)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460第三节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一、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运用二、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三、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第十四章财政政策(3学时)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主体三、财政政策目标四、财政政策工具五、财政政策的类型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二、财政政策效应三、财政政策乘数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三、不同的政策组合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第四节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提出二、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3学时)第一节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的内涵二、税收管辖权及其交叉或冲突三、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四、税收饶让五、国际税收协定第二节关税一、关税概念二、保护关税三、特惠贸易安排四、WTO与我国关税政策的协调第三节出口退税一、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二、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第四节外债一、外债的功能二、外债的种类与结构三、外债的负担与限度四、外债管理461四、教材《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五、主要参考资料1、《公共财政学》,唐朱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公共财政学》,梁朋等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3、《政府预算》,包丽萍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六、成绩评定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2024年度《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参与国际税收合 作的现状
介绍中国在参与国际税收合作方面的 实践,如签订双边税收协定、加入国 际税收组织等,并分析其对于中国税 收制度的影响。
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 现状与挑战
阐述中国对外财政援助的规模、领域 和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 援助效果评估、援助资金管理等。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机 构合作的现状与挑战
2024/3/23
12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
01
购买性支出
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 支出和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024/3/23
02 03
转移性支出
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 ,政府对科技、教育等公益事业的支出,大多属于转移性 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
包括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物价稳定程度、国际收支状况等宏观经济指标,以及社会福 利水平、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微观经济指标。
2024/3/2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 进行客观评价。
要点二
最低成本法
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 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 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 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 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 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
要点三
综合评价法
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 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 评价结果。
2024/3/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
2、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性支出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分析二、基础产业投资三、农业投资第二节社会消费性支出一、行政管理支出和国防支出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第三节政府采购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及特点二、政府采购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三、政府采购制度的运行和监督3、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内容、管理第六章转移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财政补贴制度。
2、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二、我国主要的社会保险制度三、中国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比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第二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内容二、财政补贴的必要性和作用三、我国财政补贴实践四、财政补贴政策的调整与确定3、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与财政的关系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述1、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掌握财政收入结构分析的方法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税收、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它收入二、按经济部门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第二节筹集财政资金的原则一、发展生产,广辟财源二、兼顾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三、效率与公平兼顾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二、政府职能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三、分配政策和体制对财政收入的制约四、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制约第四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第八章税收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税收原则、税收负担、最适课税理论,了解税收的经济影响。
2、教学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税收原则一、税收原则的创立和发展二、公平原则三、效率原则第三节税制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二、征税对象三、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四、税目五、纳税环节六、减免税: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七、违章处理第四节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概念二、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三、税负水平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四、考核税收负担的经济指标五、宏观税负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六、最适课税理论第五节税收的经济效应一、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二、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3、教学重点与难点:税收原则、税收的经济效应第九章税收制度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各个税种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及计算方法。
2、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税制的产生:是国家政权和私有制经济相结合的产物。
二、税制的发展三、我国税制的沿革第二节流转税制一、流转税制概述:流转税的特点、作用二、增值税三、消费税四、营业税五、关税第三节所得税制一、所得课税的特点二、企业所得税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四、个人所得税第四节财产和行为税制一、财产和行为课税概论二、资源税三、土地增值税四、印花税3、教学重点与难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课征制度。
第十章国际税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包括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国际避税与逃税。
2、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税收的形成与研究对象一、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区别二、国际税收的定义三、国际税收的产生四、国际税收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税收管辖权一、概念二、主体和客体三、税收管辖权内容第三节国际双重征税一、概念二、国际双重征税的产生三、国际双重征税的影响四、国际双重征税的免除方法:免税法、扣除法、抵免法、税收饶让第四节国际避税与逃税一、国际避税与逃税的原因二、国际避税与逃税的方式三、国际避税地四、反国际避税和逃税的措施3、教学重点与难点: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第十一章公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债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公债的经济影响。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债概述一、公债的概念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三、公债的特征和用途第二节公债的管理一、公债的种类二、公债的发行条件三、公债的发行方式四、公债的还本付息第三节公债的经济影响一、公债的负担二、公债的经济效应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债的经济影响第十二章财政政策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的产生和发展一、凯恩斯的观点二、新古典综合派的观点三、供给学派的观点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第二节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一、财政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二、财政政策的效应和机制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的财政政策第三节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一、IS-LM-BP模型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第十三章政府间的财政关系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关系及转移支付制度。
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一、财政分权的理论二、财政集权理论三、财政职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第二节政府间的财政支出关系一、分税制二、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三、政府间收入的划分第三节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转移支付概述二、转移支付的种类与效果三、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3、教学重点与难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课时分配四、参考书目1、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刘玲玲《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3、胡庆康、杜莉《现代公共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4、张志超《现代财政学原理》南开大学出版社5、张馨《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蒋洪《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