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pdf

合集下载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制作)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制作)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制作)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微课程是一种以简洁、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教学形式。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程时,我们应该遵循简单的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独立做出决策。

设计原则在设计微课程时,以下原则应当被遵循:1. 研究目标明确:确保每个微课程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 简洁明了:微课程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冗长的内容和复杂的概念,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3. 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设计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动力。

4. 多媒体应用:结合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微课程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

5. 评估与反馈: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确保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及时反馈。

制作步骤以下是制作微课程的基本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微课程的研究目标和重点。

2. 策划课程内容:根据研究目标,策划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顺序。

3. 创作教学材料: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材料,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

4. 设计研究活动: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应的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

5. 制作微课程视频:根据教学材料和研究活动,制作微课程视频。

6. 评估与反馈: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为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估机会。

7. 发布和分享:将制作完成的微课程发布和分享给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基本指导,实际制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结论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需要我们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同时确保学习目标明确、互动参与,并应用多媒体技术。

通过正确的设计和制作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地创建出高质量的微课程。

幼儿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幼儿园—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图形宝宝玩游戏》中班数学活动目标:1.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初步体验椭圆形和半圆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2.能仔细观察,感知椭圆形和半圆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操作活动的有趣,喜欢并能较主动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操作单,图卡16-7,电子课件。

(2)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图形片各1个(教师用),圆形纸片若干张(幼儿用),剪刀若干把,笔。

(自备)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圆形、正方形等常见图形。

活动过程:一、图形变变变,引出活动主题圆形变一变,导入活动主题。

教师:今天,圆形宝宝要和大家玩游戏,大家一起说“圆形变变变”,看一看它会变成什么形状。

二、图形作比较,感知椭圆特征比较椭圆形和圆形,感知椭圆形的特征。

教师:这是什么形状,它和刚才的圆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幼儿观察椭圆形,运用重叠等方法体验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圆形和椭圆形都没有角,圆形是圆圆的,椭圆形是扁扁的。

三、圆形来对折,感知半圆特征1.教师:圆形还想变魔术,大家一起说“圆形变变变”,看这次变出了什么形状。

2.教师将圆形纸片对折,引导幼儿观察半圆形与圆形的关系。

3.教师:圆形是怎么变成半圆形的呢?两个相同的半圆形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形状?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将圆形纸片对折剪开,分成两个半圆形;将两个半圆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圆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半圆形有一条直直的边和弯弯的边;圆形可以分成两个相同的半圆形,两个相同的半圆形可以拼成一个圆形。

四、幼儿来操作,完成学习任务1.展示操作单,介绍操作内容。

P31圈图形:认真观察这些图形,在旁边的图形标记中找到相应的标记并圈出来。

P32找相同的半圆形:拿出图卡16-7中的绿色半圆形比一比、看一看, 再将一样大的半圆形连一连。

P33出椭圆形:下面的物品哪些是椭圆形的呢?请你把它们圈出来。

P34摆一摆,圈一圈:拿出图卡16-7中相应的图卡摆一摆,并将每组中的椭圆形圈出来。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2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新媒体时代教育领域的应用。

2. 了解微课程制作流程,包括选题、教案设计、素材准备、拍摄剪辑等关键环节。

3. 学习微课程中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微课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操作水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微课程制作任务。

3. 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通过微课程展示,使观众能够理解并接受所传达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科知识,对新媒体教育感兴趣,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流程- 选题与目标设定- 教案设计与编写- 素材搜集与处理- 拍摄与剪辑技巧3. 教学策略与方法在微课程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结合课本知识,创新教学设计4. 微课程制作实践- 分组协作,明确角色职责- 制作工具的使用(如:PPT、视频剪辑软件等)- 微课程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5. 微课程评价与优化- 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制定- 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优化微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涵盖微课程的概述、设计与制作流程、教学策略方法、制作实践以及评价与优化等方面。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浮力教学目标: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能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能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系统人类改变地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

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

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

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

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

科学知识目标: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

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四、教学准备:有关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图片、视频资料、有关人类引起地表形态发生的活动图片、视频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壮美的自然景观,高山、河流、平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听说过沧海桑田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就验证了这个事实。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影片)2、同学们猜想一下,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3、你们的这些猜想都是有可能的,都是自然力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自然力量以外,还有一种力量能引起地表的变化,是什么呢?4、学生试着回答4、引出课题:你真是了不起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改变地表》(二)科学探究1、我们是有生命的会思考能活动的动物,为了生存,人类在地球上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老师总结了一些活动(出示课件)2、人类的这些活动使地表发生了变化,是有利还是不利呢?将他们进行分类A、组内交流B、全班交流C、出示课件3、人类的有些活动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请看一个记录片(出示纪录片)A、看了之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吧?B、总结:是啊,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的自然,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应该保护它爱护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表不受破坏呢?自己思考C、学生回答(三)辩论会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好,老师很是感动,我知道了我们人类和自然应和谐相处。

B2 微课程编写与制作(教学设计)

B2 微课程编写与制作(教学设计)

B2 微课程编写与制作(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B2微课程编写与制作的教学设计指导。

微课程是一种短小精练、内容紧凑的在线教学形式,适合于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微课程的基本要素和步骤,并提供一些设计和制作微课程的简单策略。

微课程设计要素为了编写和制作高质量的B2微课程,以下是一些设计要素需要考虑:1. 目标设定:明确课程的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

2. 教学内容选择:选择与目标相关的核心知识或技能,并排除次要内容。

3. 课程结构:安排好课程的整体结构,包括导入、教学主体和总结部分。

4. 研究活动:设计有效的互动研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实践所学内容。

5. 多媒体素材:选择适当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以增强教学效果。

6. 评估方式:确定合适的评估方式,以检查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微课程编写与制作步骤以下是编写与制作B2微课程的步骤:1. 确定主题:选择一个特定主题或教学点。

2. 制定目标:明确所希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达到的研究目标。

3. 设计课程结构:确定导入、教学主体和总结部分,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4. 编写教学内容:根据所选主题和目标,编写简明扼要的教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5. 设计研究活动: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互动研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应用所学。

6. 选择多媒体素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需求,选择适当的多媒体素材来支持教学。

7. 制作微课程: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如幻灯片制作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制作微课程。

8. 评估效果:根据课程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微课程编写的简单策略为了简化微课程编写过程,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简明扼要:精炼教学内容,避免冗长和重复。

2. 重点突出:将重要知识点或技能突出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4.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

《三角形内角和》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撕、拼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通过交流、比较,培养策略意识和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

3.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思维提升的过程,激发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教学过程1.确定策略师:我们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因为180度的角是平角,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如果是平角,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

2.操作演示(1)先画一个平角,注意要画出平角的顶点。

(2)然后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每个角的顶点与平角的顶点重合,相邻的边也要紧紧挨住。

(3)最后观察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恰好拼成了一个平角。

3.小结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设计思路本节微课是对“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进行展开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知识基础。

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知道了这一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觉得本课的重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所以然”。

我的设计意图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它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微课以操作的形式展示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平角的特点,结合平角的特征,让学生对猜想进行了验证。

“在此我提出拼角的方法,拿出准备三角形进行操作,从中获益,发展动手动脑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比较、分析从而自主探索得出结论,得到的不仅是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学生也学会了转化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微课程设计方案微课主题:初步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制作小学数学B2微课程,以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研究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项目的背景信息:目的和意义:该微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研究体验。

相关背景知识和前提条件:在设计和制作该微课程之前,需要了解小学数学B2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需要熟悉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工具,以确保微课程的制作质量和可交付性。

该微课程设计方案的目标是通过专业的教学设计和制作流程,创建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B2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

该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通过本微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字、计算、几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技能目标:学生将通过本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培养和提升一些数学技能,如观察、分析、推理、计算等,以便能够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微课程,学生将培养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增强数学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上是该微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该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单元或主题的内容安排以及所选取的教材、教具和资源。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单元1: 加减法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教材: 《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教具和资源: 数学研究机、数字卡片等单元2: 乘法和除法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中学信息技术—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中学信息技术—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第15课鸭兔同源教学设计第1页共3页

学生体会
学生通过使用该小程序,更方便地了解老师需要在群里通知的内容,无需回复收到,即可表明自己已查看老师发布的内容。

同时,上传作业也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做到及时修改。

班小二中的打卡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每天可以记录,而且教师会送小礼物,学生会有排行榜,做得好的同学会收到电子奖状。

学生们表示这个小程序非常的便捷有效,对日常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学生体会
通过问卷星的调查能提起学生的兴趣,愿意真实的去根据自己的内心选择,这样真实性比较高,教师在这一点上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喜欢上这堂课,从而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增加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有利于学习的进步,知识的稳定,整个班的成绩都会有所提高。

学生体会
调查内容是家长所关心的话题,题目语言通俗容易理解,大家乐于答题。

从中反映出家庭作业布置的一些现象,便于学校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也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因为应用了多种多样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练习形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练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习,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让孩子们更加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第15课鸭兔同源教学设计第3页共3页。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2)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学生体会【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12)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使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设计意图:复习两数的倍数关系,意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学习比的意义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问:这位航天英雄你们认识吗?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展示的两面旗帜师:这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两面旗帜。

这两面旗帜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

你能用算式表示长和宽的倍数关系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还可以利用一种新的形式,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选举“神舟五号”这一现实素材作为载体,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比的两种情形。

通过两面长方形旗帜数据,引发学生提出长与宽的倍数关系,同样为后面的选材作铺垫,凸显情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并认识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案教案

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案教案

B2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方案教案一、课程背景B2微课程是一种结合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的新型课程形式,旨在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

该微课程适用于各类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都能够轻松进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B2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2. 掌握设计B2微课程的基本原则;3. 学会运用相关工具制作B2微课程;4. 能够有效评估和改进B2微课程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1. B2微课程概述B2微课程是指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课程,通过结合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技能。

其特点包括内容简洁明了、学习时间短暂和交互性强。

2. B2微课程设计原则- 简洁明了:避免内容过多、复杂,注重主题的突出;- 互动性强:通过小测验、讨论等方式增加学习者参与度;- 多媒体结合:视频、图片等形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3. B2微课程制作工具- 视频制作:使用专业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制作高质量的微课程视频;- 图片编辑:借助工具如Photoshop、Canva等,制作精美的图片素材;- 课件制作:PowerPoint等工具可以用来设计PPT课件,增强课程的可视化效果。

4. B2微课程评估与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反馈意见、学习效果的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B2微课程的质量和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通过讲授B2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原则,帮助学习者了解其基本知识;- 实践操作:指导学习者使用相关工具,制作自己的B2微课程,并实际运用到教学场景中;- 讨论交流:鼓励学习者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提升对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 课程资料:提供相关的教学文档、视频教程等资料,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与实践;- 在线支持:设置在线问答、讨论平台,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获取帮助和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本微课程是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数学微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减法的认识与应用”、“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两个部分。

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加减法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2.掌握减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学内容1.减法的认识与应用(1)认识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运算过程和方法。

(2)学习减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操作。

(3)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减法与加法的关系(1)分析减法与加法的关系,理解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2)加深对减法和加法的认识,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3)进行综合性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如比赛、游戏、练习等。

2.多种手段相结合,既用教师讲解、板书、示范,也通过图片、PPT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小故事、动画片等引入减法的认识与应用。

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作用和意义。

2.讲解在引入后,通过讲解减法的定义、运算方法和技巧等,使学生对减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减法概念和应用的认知。

3.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减法练习,包括口算和书写练习。

同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减法进行计算。

4.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同时,巩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通过示例讲解转化过程,并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应用减法和加法进行运算。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学生推测,教师板书。
谈话:同学们做了这么多推测,要想验证自己的猜想是
为研究茎的作用做铺垫
培养逻辑推理水平
否准确我们必须要实行实验,在实验前要有一个实验方
案(看幻灯片中的实验方案),我们已经知道了根有吸收
水分的作用,实验中植物需不需要带根了?在实验时我
们通常选用芹菜、白色的月季花等容易观察容易找到的植物,实验完成之后我们必须要看到茎确实能够运输水分(茎的变化、水的变化等),实验材料填写齐全了实验方法步骤我们能够写也能够画实验现象可实行一下口头预测,结论先不填。小组讨论,不明白的能够举手问
老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分组汇报实验方案,教师点评,评选出优秀实验方案。谈话:为了让同学们在这节课上看到实验现象老师提前做了实验,现在老师把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出示玉簪
花幻灯片。
提问:玉簪花变红说明了什么?(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植物的茎内有运输水分的导管,水分就是通过导
管向上运输的。
谈话:下面老师发给每组一段芹菜的茎,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茎的横切面,那一个一个的小红点就是导管所在的
根和茎呢?请大家看15页科学在线。
学生读科学在线
找生说如何区分根和茎,先带学生看书。
出示幻灯片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些植物的根和茎,看看
大家能不能区分?
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茎。
让生说本节课的收获,看小视频结束本节课程。
观看视频进一步巩固梳理茎
的作用。
板书设计
研究茎的作用
输导、支持、繁殖植物、贮藏营养
设计思路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植物,谁能到前面指出茎所
在的位置。
学生到台前指,让学生说说这三种茎在形态上的共同特

提问:你还见过哪种形态的茎?(学生发言)

B2微课课程设计与制作(上传)

B2微课课程设计与制作(上传)
生说
2.这些图形中都有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认识角)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在生活中找角
生来说,师根据生的回答给与合适的评价
2.初步感受角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出角,摸一摸,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
4.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画角:先画一个点……
5.认识角的大小
看看附页3中的两个角
问:哪个角大?
生说
问:怎样才能快速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
追问:能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三角板上两个角大小吗?
引导学生得出:开口大的角大
三.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生独立画角,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画法
2.辨角。练一练第2题
3.课件出示两个角(差别较大的角),让学生说说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角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含有角,下节课我们来与大家交流。
实施思路
一.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自主操作,观察发现角的特点(顶点,边),鼓励学生创造“角”等活动,理解角的特征。
二.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学过新知后,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和同伴们分享发现,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角的实物,如“剪刀,三角尺等”,对角有了实物的支撑,因此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经验引入新知,这样学习会事半功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是本节课的起点,亦是本节课的终点。
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
一.引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使学员了解B2水平的语言要求和能力- 增强学员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 帮助学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员对不同主题和话题的理解和讨论能力2. 教学内容:- 词汇:扩大学员的词汇量,学习高频词汇和常用短语- 语法:巩固和扩展学员的语法知识,包括时态、语态、句型转换等方面- 口语:提高学员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对话和演讲技巧- 听力:提高学员的听力理解能力,包括听取对话、讲座、访谈等形式的练习- 阅读:培养学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读取文章、短文和报告等材料- 写作: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文章、报告、短文等3. 教学方法:- 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员分配任务,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员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合作学习:鼓励学员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增强学员的交际和合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练习材料- 个性化学习: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支持4.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阶段,通过引入话题或问题,激发学员的兴趣,准备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学习阶段,通过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练习阶段,通过与学员的练习和互动,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员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总结阶段,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员巩固和回顾所学内容- 第五步:评估阶段,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能力5. 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适合B2水平的教材,包括课本、练习题和配套材料- 多媒体资源:准备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网络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学习网站和应用程序,为学员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材料6. 教学评估:-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作业等形式,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定期评估:设置阶段性考试或测试,检验学员对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 反馈评估:及时给学员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法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可以为B2水平的微课程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员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1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1

条列出信息的方法阅
讨论:用一条信息表达出作者 80 岁以后的读书感 读课文,梳理作者的
受。(读第 9、10 自然段)
读书经历。
归纳:80 岁以后,书看多了,会进行挑选和比
较。
课件提示分条整
4.归纳: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用到了哪些 理的方法。
梳理课文内容的方法?
(学习冰心读《三国演义》的内容用表格,读
1.完成部分字词学习任务。(第二课时为主)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
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目标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
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
课时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对象
五年级(2)班学生
1.课前预习:学生结合学习任务观看视频,进行
么?(学会自己读书,对章回小说有了兴趣。)
之后,冰心奶奶又读了那些书?(《水浒传》《红
楼梦》等)
(2)读课文第 6、7 自然段,把读者读《水浒
传》和《红楼梦》的感受用横线圈画出来。
交流、评析:尤其欣赏,极其生动的性格。
讨论:武松、鲁智深有怎样的性格?(武松:冲 动、行侠仗义;鲁智深:豪爽,粗中有细)
课文内容,明白作者
开始
听舅父讲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 的写作顺序。
接着
开始自己读
一知半解,越读越明白
后来
断断续续,自 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这里课件出示表
己读
格,学生阅读、思考并
归纳:我们用表格的方法梳理了作者读书的经 历,知道了一部《三国演义》承载了作者的喜怒哀
填写表格,完成初读 任务。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用天气预报图预报天气。

【教学难点】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歌声谚语导入新知背景歌曲《雷欧之歌》谚语: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

分析歌声、谚语反映的地理现象,(学生回答)导入新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天气与气候”的世界吧。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天气及其影响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下题。

(1)人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____ 的。

(3)结合课文和亲身体验,你觉得天气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雷电交加(2)其余几个描述的是什么呢?(3)仔细体会,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训练:完成课本P47活动1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己的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7页图3.2中的资料,看看这些信息,说的是人类哪方面的活动与天气的关系呢?明确答案:A说明了天气与交通的关系;B说明了天气与生活的关系;C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说明了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3)拓展延伸①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③找学生谈谈天气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过渡:既然天气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明天的天气呢?(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天气预报的内容。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设计方案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1、微课程设计方案
县(市、区) XX 区
学校
XXXX 学校
姓名
XXX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知识点或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技能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主题名称 选题意图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 拍摄 录屏 □动画 □其他 (可多选)
预计时长
教学过程
微课程设计
设计意图
1-2 分钟复习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法,2-5 分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以一个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演示 解题过程和书写格式,5-6 分钟归纳总 结解题方法,7-9 分钟反馈练习。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为基础,结合一元一 次不等式的性质,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 式的演示教学,通过解题是步骤书写,直观的相学生呈现解题书 写格式和步骤,讲解方法和原理,让理解能力差的同学在课后反 复观看此微课视频,以达到熟练的效果,提升后进生的书写能力 和对计算题的正确率。既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逻辑性强,也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不会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中等生和后进生 会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前预习 □课中教学 课后巩固 □其他
学科
数学
教学用途
本节课重点是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难 点是如何去分母,教学用途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碎片化学习,在视频的引导下规范操 作和书写解题格式,更加熟练的掌握解带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特别是成绩中等或者 靠后的这部分学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规范书写不等式的解题格式。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pdf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pdf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pdf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能力描述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1.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合格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学重难点;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晰、重点突出;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联思考;操作性。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提交指南和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评价标准2.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优秀合格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启发引导性强;力;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表达;理解重难点;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3. 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

如需自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PPT 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6)

小学科学—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方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国培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86)

微课设计学科:_小学科学_ 主备人:制作人:授课时间: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水到哪里去了》微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独立设计、运用对比实验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2.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正确分析出温度高或温度低是否对水蒸发有影响。

3.科学知识: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能独立设计、运用对比实验研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一杯水、相同大小的两个烧杯、火柴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在常温下水会慢慢的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那么,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设计实验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温度越低蒸发的越慢。

介绍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一杯水、相同大小的两个烧杯,火柴实验过程1、在烧杯内注入相同的水;2、一个烧杯放在常温下,另一个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看看温度对水的蒸发有没有影响;3、8分钟后,观察烧杯内的水位变化(加热的烧杯内水位明显下降,而常温下的烧杯内的水位没有明显的变化);4、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进行的比较慢,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微课程教学方案主题:今天的天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以测量的量,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

教学对象全体学生教学流程1.引入新课。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内容设计首先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性地观察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主要特征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

其中特别提到了“节气”。

节气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3. 学生体会: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微课程能够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可在课前、课中或课后灵活使用。日常教学 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成熟的微课程,也可以设计、制作或修改微课程。如需自
主开发,教师应掌握拍摄、录屏、 PPT 合成等必要的微课程制作方法和技术工具,根据内 容特点及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制作方法。
制作微课程时,教师需要明确微课程的用途是什么,该知识点适合何种媒体表达方式, 通过该微课程能否将知识点讲清楚。同时,应把握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几个要点,如微视 频时间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一个微视频中只讲一个知识点或实用策略;不要轻易跳过任 何一个教学步骤,提供完整的讲解或文字;选择合适的内容结构序列;通过标注、放大关 键点、拉近拉远、镜头快慢、字幕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注重过程中与学习者的交互;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 习者的认知规律,过程主线清
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
晰、重点突出;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 联思考;
实施思路清晰合理,具有一定的 操作性。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2. 微视频: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 优秀
10 分钟。 合格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 启发引导性强;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 力;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 理解重难点;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 表达;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能力描述
提交指南和 评价标准
实践建议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结束时要有简短的回顾和总结;注重一对一学习氛围;课程教学情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微课程实施时,常常需要配合使用学习任务单。
18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1. 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 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
合格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 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 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 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