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2024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同药物氧化过程的氧化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CYP450,即细✃
色素P450单氧化酶系。CYP450是一类亚铁血红素-
硫醇盐蛋白(heme-thiolate
prot括药物、环境化合物在内的
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其他有关的酶和辅酶包括:NADP HCYP450还原酶、细✃色素b5、磷脂酰胆碱和NADPH等。许 多药物或其他化合物可以改变肝药酶的活性,能提高活性的药
第三章 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 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 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 溶性扩散)、载体转运(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滤过:药物分子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液体通过细胞膜的水 溶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侧,为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按此种方式通过生物膜。非极性药物 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 过细胞膜。也是一种被动转运方式,故又称被动扩散。 载体转运:分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 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于胆汁 的排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有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 ,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消除高时,生物利用度底,机体 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用药剂 量。 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因素:药物的脂溶度、毛细血管通透性 、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与血浆蛋白和组织蛋白的结合能力、 药物的PKa和局部的pH、药物转运载体的数量和功能状态、特 殊组织膜的屏障作用等。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 受体产生效应。

药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常考知识点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药理学的常考知识点对于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药理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

1.药物分类: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皮肤贴剂等方式进行。

吸收后,药物会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

药物代谢发生在肝脏中,通过化学变化使药物转化为可排泄物。

最后,药物通过肾脏、肺、肠道等排泄出体外。

3.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对生物体产生作用。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等。

4.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与受体结合,通过改变受体的活性来产生药理效应。

5.药物的剂量依赖性和效应依赖性:药物的剂量依赖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的反应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

药物的效应依赖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6.药物的治疗窗口:治疗窗口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所需要达到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治疗窗口的确定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7.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有效剂量下可能产生的不希望的效应。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8.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对方的药物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形式包括添加作用、拮抗作用、代谢酶作用等。

9.药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和效应。

根据个体的遗传差异,药物对不同个体的作用可能存在差异。

10.药物的治疗原则: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治疗原则。

例如,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时避免相互作用、监测药物血药浓度等。

药理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和应用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药理学常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学习和掌握药理学有所帮助。

《药理学》知识

《药理学》知识

《药理学》知识药理学知识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效应和副作用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并为药物的发现、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知识。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治疗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化学分类:如酮酸类、抗生素类、抗酸剂类等。

- 作用机制分类:如麻醉药、抗生素、抗癌药等。

- 治疗用途分类:如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止痛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药物目标在生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

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拮抗:药物与受体结合,抑制受体活性。

- 激动:药物与受体结合,促进受体活性。

- 抑制:药物通过抑制某个酶或受体,阻断特定生物过程。

- 模仿:药物模仿某个生物体内的物质,产生类似的效应。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可能是由药物作用机制导致的,也可能是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或过量使用导致的。

药物开发和研究药物的开发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包括发现、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等阶段。

药物研究旨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副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药理学的应用药理学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学领域,为药物治疗和药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解决药物不良反应和制定合理用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药理学的一些知识概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药理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理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理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药物的吸收1. 药物的吸收影响因素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比如药物的溶解性、分子大小、分子结构等会影响其在胃肠道内的溶解和吸收情况;而口服给药、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不同的给药途径也会对药物吸收产生影响。

2. 药物的吸收途径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进行。

其中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途径,因此对于口服药物的吸收特点和影响因素需要特别关注。

3. 药物的吸收动力学药物的吸收动力学主要包括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

吸收速率反映了药物在单位时间内从给药途径到达血液循环的速度;而吸收程度则反映了给定剂量的药物有多少被吸收到血液中。

了解药物的吸收动力学有助于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和调整给药方案。

二、药物的分布1. 药物的分布特点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药物在血液、组织、器官、细胞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的分布特点受到血液供应、血脑屏障、蛋白结合、脂溶性等因素的影响。

2. 药物的分布影响因素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脂溶性、血流情况、组织通透性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

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指导药物的合理应用。

3. 药物的分布动力学药物的分布动力学表现为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了解药物的分布动力学可以帮助优化给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疗效。

三、药物的代谢1. 药物的代谢机制药物在体内会经过代谢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中。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使药物更容易排泄,同时也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的活性。

2. 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差异、酶系统的活性、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了解药物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合理选择用药方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药物代谢的动力学药物代谢的动力学主要表现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情况。

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可以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药物积累和中毒。

药理知识点全部总结

药理知识点全部总结

药理知识点全部总结一、药物的吸收1. 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的吸收可以通过口服、皮肤贴敷、吸入、注射等方式进行。

药物的口服吸收可以经过胃肠道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运输、膜通透、吞咽等方式进行。

而皮肤贴敷、吸入、注射等方式也各有其特殊的吸收机制。

2.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吸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患者自身因素等。

其中,肠道黏膜、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健康状态对药物的吸收影响较大。

3. 药物吸收的应用药物的吸收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吸收特点来选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分布1. 药物的分布机制药物分布到组织器官内,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行。

在血液循环中,药物主要通过毛细血管的间质空间向组织器官内分布,靶向组织也可能受到药物蛋白的结合影响。

2.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的性质、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蛋白结合状态等。

不同性质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率也会有所不同。

3. 药物分布的应用分布机制对于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分布特点来合理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药物在靶组织器官内的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三、药物的代谢1. 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等器官进行代谢,其中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在肝脏内,药物可以通过氧化、还原、羟基化、脱甲基化等酶系统进行代谢。

2.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主要包括肝脏功能状态、药物的结构特点、酶系统活性状态等。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诱导或抑制肝脏的酶系统来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

3. 药物代谢的应用药物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来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

四、药物的排泄1. 药物的排泄途径药物在体内主要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方式进行排泄。

药理学知识点

药理学知识点
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通常较轻微,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能会引起口干、心悸等副作用。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变态反应也称过敏反应,与药物的剂量无关,常见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困倦、头昏等现象。致畸作用是药物影响胚胎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药理学知识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它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合理用药、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键的药理学知识点。
一、药物的应。治疗作用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旨在消除致病因子,如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对症治疗则是改善疾病的症状,如用退烧药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众多,包括药物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药物方面的因素有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联合用药等。不同的剂型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作用速度;剂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作用强度;给药途径不同,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也不同;给药时间的规律与否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作用于受体:许多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如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反应。
2、影响酶的活性:通过抑制或激活酶的活性来调节生理过程,如奥美拉唑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减少胃酸分泌。
3、影响离子通道:如硝苯地平阻滞钙离子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药理学知识点汇总1、药物的基本作用(1)调节功能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个称为兴奋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称为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补充机体代谢所需的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2、(1)治疗量:(2)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3)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LD50)和半数有效量(medianeffectivedose,ED50)的比值。

即Tl=LD50/ED50。

通常要求Tl>3。

(4)两重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5)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6)效价(强度):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

(7)受体的脱敏:指长期使用激动药,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8)受体的增敏:指长期使用拮抗药,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升高的现象。

3.举例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4.(1)副作用*:定义:药物在常用量(治疗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副作用与防治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特点:是药物固有的作用。

可以预料,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定义:指用药时间过长、用药剂量过大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范畴。

特点:反应比副作用大,对人体健康危害大,可预料和避免的。

(3)变态反应:定义: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特点:①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药解救无效;②反应严重度差异很大,可能只有一种症状,也可能多种症状同时出现;③与剂量无关;④过敏反应不易预知。

5.药物与受体结合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亲和力(affinity,亲合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是效价强度的决定因素。

(2)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效应力,efficacy)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进一步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

药理学必背知识点

药理学必背知识点

药理学必背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药理学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剂量效应关系等。

以下是药理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1.药物分类: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两大类。

化学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生物药物可分为蛋白质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2.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包括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受体、酶抑制、细胞内信号传导调节等。

3.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受到吸收速率、分布容积、代谢速率和排泄速率的影响。

4.药物的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的效应大小及其与药物剂量之间的关系。

药物剂量与药效之间通常呈现剂量-效应曲线关系,包括剂量-反应曲线和剂量-时间曲线。

5.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不同药物的副作用种类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6.胶囊的制备工艺:胶囊剂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物剂型,其制备工艺包括胶囊壳的制备和填充药物。

胶囊壳主要由明胶和水构成,填充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物化性质和剂量。

7.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酯酶抑制剂是一类药物,在体内可抑制酯酶的活性,从而延缓或抑制底物的代谢过程。

酯酶抑制剂通常用于改善底物的生物利用度或增加药物的持续时间。

8.临床药物监测:临床药物监测是指对使用药物的患者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以确定药物是否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常见的临床药物监测指标包括血药浓度、心电图等。

9.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或体征。

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需要首先停止使用药物,然后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

10.临床药物评价:临床药物评价是指对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临床药物评价通常包括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药理学知识点详细汇总总结

药理学知识点详细汇总总结

药理学知识点详细汇总总结一、药物的分类:1.根据作用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等2.根据作用性质:促进剂、抑制剂、舒张剂、收缩剂等3.根据化学结构: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细胞毒药物等二、药物的作用机制:1.受体结合:激动剂和拮抗剂通过与受体结合来调控生理功能2.酶作用:酶制剂通过抑制或激活特定酶发挥作用3.通道调节:离子通道药物通过调控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来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4.细胞膜效应:膜稳定药物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干预生理功能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肝脏代谢:大部分药物在肝脏中经过代谢而达到活性或失活状态2.肾脏排泄:肾脏是主要的药物排泄器官,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3.其他排泄途径:肠道、肺泌物等也是药物排泄途径四、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1.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理作用之外的有害效应,如过敏反应、药物中毒等2. 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增强或减弱其疗效,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五、个体差异对药物反应的影响:1. 遗传因素:基因型差异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酶活性差异,从而影响对药物的反应2. 年龄性别: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对药物的代谢、排泄也有影响3. 疾病状态:疾病、器官功能损害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六、药物的临床应用:1. 药物用途:治疗、预防、诊断等2. 药物的用量、用法和给药途径:不同药物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用药规范和给药途径3.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性:有些药物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七、未来药理学的发展趋势:1. 个体化药物治疗:结合基因组学和药代动力学,实现对不同个体的个体化治疗2. 药物新疗法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RNA干预等3. 药物安全性评价:加强对新药物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和监测,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总的来说,药理学作为临床医学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用药以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药理学知识点

药理学知识点

第1-6章相关名词解释与简答1.药物:能够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研究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3.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5. 新药: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

6.离子障:离子型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7. 体内过程包括哪几个过程?答:①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②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③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使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代谢。

④排泄:排泄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组成部分。

8.首关消除:药物口服后,经肠粘膜和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过程。

9.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0. 药酶抑制剂:指某些可抑制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导致药物代谢减慢的药物。

11.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2.肠肝循环: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胆汁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肝肠循环。

13. 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5.AUC: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称曲线下面积(AUC)16.Css: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Css)17. 半衰期: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最新药理学必考知识点大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的学科,是医药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以下是最新的药理学必考知识点:1.药物分类:药物可分为化学药物、生物制品和草本药物等。

化学药物又可分为有机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

2.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吸收通常通过肠道和皮肤进行,分布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不同组织和器官,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排泄通过肾脏和其他排泄器官完成。

3.药物靶标: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标结合来发挥作用。

常见的靶标包括受体、酶和通道等。

4.药物-靶标相互作用:药物与靶标的结合形成药物-靶标复合物,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

药物与靶标的结合可以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5.受体结构和功能:受体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标之一、受体结构可以分为离子通道、酪氨酸激酶、鸟嘌呤酸环化酶和G蛋白偶联受体等。

受体的激活会引起细胞内信号传导的改变,从而发挥药物的作用。

6.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会经历代谢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进行。

药物代谢可分为相位Ⅰ代谢(氧化、还原、水解)和相位Ⅱ代谢(糖基化、硫酸化、甲酸化等)。

7.药物肝毒性: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肝脏损伤。

常见的肝毒性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等。

8.药物副作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称为药物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皮肤过敏等。

9.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作用,甚至产生新的药效。

10.药物治疗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可能会有差异。

个体差异包括遗传差异、环境因素差异和疾病状态差异等。

以上是最新的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涵盖了药物分类、药物动力学、药物靶标、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受体结构和功能、药物代谢、药物肝毒性、药物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治疗个体差异等内容。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兴奋作用可以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抑制作用则使其减弱。

2、药物的作用方式(1)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

3、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

(2)对症治疗:针对疾病症状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

4、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3)变态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5、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

(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3)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发挥作用,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3)对神经递质、激素或自身活性物质的影响。

(4)作用于受体。

(5)影响酶的活性。

(6)影响离子通道。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途径、机体的生理状态等。

(2)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理学知识点

药理学知识点

药理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出)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3.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5.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6.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

7.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8.继发反应: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9.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

10.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

11.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首次通过肠壁细胞和肝脏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2.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胆汁排泄,在肠内再次吸收入血的过程。

13.生物利用度:用以描述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和速度,又称全身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优劣的重要参数。

14.半衰期(t1/2)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

15.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复接触后,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

二、选择题和判断题1.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拮抗药—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竞争性拮抗药—可逆、非竞争性拮抗药—不可逆)。

2.简单扩散口诀: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3.不良反应有(8个):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

4.治疗指数(LD50/ED50)越大越安全。

5、冬眠合剂:氯丙嗪(降低体温)、异丙嗪(镇静)、哌替啶(镇痛)。

药理学知识点范文

药理学知识点范文

药理学知识点范文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药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1.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进行分类。

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激动药、抑制药、交感药、副交感药等;按照化学结构分为生物碱、激素、抗生素、中枢镇痛药等。

2.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例如激活或抑制特定的受体、干扰细胞内的信号传导、抑制酶的活性等。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设计和开发新的药物。

3.药物的吸收: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被生物体吸收,例如口服、皮肤吸收、静脉注射等。

吸收速度和程度受到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4.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5.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通常会经历代谢过程,其中包括阻滞、转化或转运。

药物的排泄可以通过肾脏、肝脏、肺等途径进行。

6.药物动力学:药物的动力学主要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7.单剂量-反应关系:药物的效应通常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一些剂量上达到最大效应。

在这个剂量之后,增加剂量将无法再增加药物的效应。

8.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预防和管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9.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使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的生理或行为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确保药物使用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方面。

10.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由遗传因素、性别、年龄、肝肾功能以及与药物代谢和排泄相关的其他因素引起。

以上是药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药效学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药代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

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演变过程和血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药物(drug ):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能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生理机能和生化过程以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化学物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分子之间的初始作用。

[动因]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 effect ):在药物作用下,引起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

[结果] 按基本类型分:兴奋:原有功能的增强;抑制:原有功能的减弱选择性: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器官发生比较明显的药理效应, 而对其它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药理效应。

选择性强——范围窄,针对性强;选择性差——范围广,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治疗作用:药物产生的符合临床用药目的的作用。

按效果分:对因治疗:治疗病因,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症状,治标。

补充疗法/替代疗法: 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药物引起的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引起的疾病称药源性疾病。

副作用(side reaction )药物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积蓄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

后遗效应(after reaction )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性质无关。

药 理 学知识点总结

药 理 学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第一章】1、药物:【概念】即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1、选择性和二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属性。

任何药物都有二重性。

2、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此时已达到最大有效量,若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加。

3、半数致死量LD50: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4、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5、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时机损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

6、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又称为治疗矛盾。

7、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含量少,1mg/10fmol)8、激动药:又称兴奋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9、拮抗药:又称阻滞药,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拮抗药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10、首过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舌下给药,直肠给药没有)1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浆蛋白结合率;②体内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③体液PH值;④局部器官的血流量;⑤药物与某些器官的亲和力。

12、影响药物效应的生理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个体差异;④种族;⑤精神因素。

【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促进腺体分泌。

3、兴奋平滑肌。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肌松药过量的解救。

【有机磷中毒的解救方法】轻中度中毒可用阿托品,中度及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常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以彻底消除病因与症状。

【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药理作用:1、松驰平滑肌2、抑制腺体分泌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4、心血管系统:兴奋心脏,扩张小血管5、兴奋中枢阿托品临床应用:1、内脏绞痛2、腺体分泌过多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配镜4、抗体克5、抗缓慢性心率失常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均出现强烈收缩作用)2、兴奋心脏3、升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4、大剂量时血糖升高,增加孕妇子宫收缩频率。

药理学主要知识点

药理学主要知识点

药理学主要知识点一、名词解释药物: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可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首剂效应:首剂现象是指首次应用哌唑嗪等药物可引起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尤其在直立体位、饥饿、低钠时易发生。

首关消除: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时即被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量称为安全范围。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稳态血药浓度:按半衰期间隔重复给药5次,血药浓度达到相对平衡的稳态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此时,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相近。

耐药性:反复用药后,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需加大剂量才能产生作用,这种现象称耐药性。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血浆半衰期。

肝肠循环:有的药物经胆汁排泄,在肠道再次被吸收入血,这种现象称为肝肠循环。

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兴奋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称为内在活性。

抗菌谱: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耐受性:有些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方可呈现治疗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

常用量: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能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应用剂量。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极量:最大治疗量。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效学。

药理学总结知识点

药理学总结知识点

药理学总结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学科。

药理学是药学、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临床用药、药物研发和新药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药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口服、皮下、静脉等)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等。

药物吸收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转运、细胞内代谢等。

2.药物的分布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分布过程。

药物分布受到血液流动、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蛋白结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药物的浓度不足或过高,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3.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酶促作用的化学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发生在肠道、肺、肾脏等组织器官。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降解药物分子,使其易于排泄,并产生活性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可以增加、减少或改变药物的药效,也可导致药物相互作用。

4.药物的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药物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肠道、肝脏、肺等途径进行。

药物排泄的速度和程度受到药物的性质、剂量、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排泄不足可能导致毒性反应,排泄过快可能降低药物的疗效。

5.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学科。

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清除率、半衰期、体积分布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药效、毒性和用药方案。

6.药物的药效学药物的药效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时间和效果的学科。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包括最大效应、半数最大效应浓度、剂量反应关系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

7.药性与指标药性是指药物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物理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

药性的认识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避免不良反应。

药理学知识点 全

药理学知识点 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药理学是指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2.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器官功能及代谢活动并用于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活性化学物质。
3.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理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作用。
4.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2.急性肾衰竭。
3.停药反跳。
二、α、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
药理作用:
1.对心脏、血管、血压的作用。
2.平滑肌——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产生强大的舒张作用。
3.代谢——升糖作用,增加机体耗氧量。
临床作用:
1.过敏性休克——主要跟激动α、β受体有关。
2.利尿药——氢氯噻嗪。
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4.正性肌力药——强心苷。
5.血管扩张药——硝普钠。
第九部分:抗心绞痛药
1.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
3.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
4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第十部分:利尿药
2.血管作用—扩血管,皮肤潮红、温热。
3.平滑肌作用—对多种内脏平滑肌起松弛作用,与哌替啶连用可以用于胆道痉挛。
4.眼睛作用—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
5.腺体的作用—使腺体分析减少。
6.中神经作用—兴奋中枢,可以对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临床应用:
1.缓解各种内脏平滑肌绞痛。
3.作用强度子宫部位不同,宫低收缩,宫颈松弛。
4.作用快而短。
第十三部分: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知识小结一、名词解释:#药物:是指能够改变生理生化功能或能改善病理状态,用于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或计划生育的特殊物质产品。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代动力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局部作用:根据药物作用部位,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受体:是指某些特定的细胞蛋白质组分,能识别并与某些特殊微量化学物质——配体结合,并通过放大系统触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内源性物质(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等)或药物。

#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

#竞争性拮抗剂:与激动剂互相竞争与受体可逆性结合的拮抗剂。

使激动剂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Emax不变。

#药物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关系。

#效价:是指产生一定效应时所需要药物剂量的大小;计量越小,效价(强度)愈高。

#效应力: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是同系列药物效应大小之比,α越大,效能越大。

#肝药酶:是生物转化的主要酶,选择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

#药酶:是指代谢药物的重要酶系统,主要有微粒体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肝药酶。

#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胃肠粘膜及肝脏时极易发生转化,部分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生物利用度(F):经肝脏首关消除后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一级动力学:消除速度与C相关,恒比消除;t1/2恒定;大多数药物按此消除。

#安慰剂:不具备药理活性,但外观上与药物无法区别的制剂。

#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又称耐药性。

#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递减,要增加剂量才能保持疗效。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是指α受体阻断药与肾上腺素合用时,α受体被阻断后,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被取消,而激动β受体的舒血管作用仍然存在,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这种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其它辅助药物, 以加强和完善麻醉效果, 而单独应用某一种全麻药往往效果不理想。

#帕金森氏病:是由于黑质-纹状体退行性改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神经递质多巴胺不足,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的综合征。

#抗酸药:又称胃酸中和药,本类药多属于弱碱的镁盐或铝盐,口服后能中和过多的胃酸,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浸蚀和刺激,降低胃蛋白酶分解胃壁蛋白的活性,具有促进溃疡愈合和缓解疼痛的作用的一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副作用之一,指有些疾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或缓解后,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使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

二、选择题1.药物作用的性质包括兴奋和抑制。

2.药物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3.过敏反应的4种类型:过敏性休克、免疫复合体反应、细胞毒性反应、迟发细胞反应。

4.“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5.不良反应按性质分: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反应和致畸作用。

6.药物作用效果的两重性:治疗效应和不良反应。

7.受体的特征:特异性、敏感性、饱和性与可逆性。

8.根据受体调节的效果可分为: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和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按被调节的受体种类可分为:同种调节和异种调节。

9.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体液的pH、局部血流量、特殊细胞屏障。

10. 药物跨膜转运类型:简单扩散(脂溶扩散)、滤过(水溶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逆流转运)、膜动转运(胞饮、胞吐)。

11. 根据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给药途径的异同,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2. 药物稳态血药浓度与维持量、给药间隔时间的关系:Css的高低与Dm正相关;Css的波幅与Dm正相关;Css的高低与τ负相关;Css 的波幅与τ正相关。

13. 新斯的明的作用机理:抑制AchE;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受体;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

临床应用:1、重症肌无力 2.术后腹气胀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

14. 阿托品的药理作用:①抑制腺体分泌;②对眼的作用为:扩瞳、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③解除平滑肌痉挛;④对心血管系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⑤中枢作用15. 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主要是利用其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

16. 筒箭毒碱过量中毒的解救药物:新斯的明。

17.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共同具有的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升高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18.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局麻组织PH;血管收缩情况;局麻药的代谢;4、体位与比重。

19. 可麻醉前应用的药物:地西泮、苯巴比妥;哌替啶;阿托品。

20. 对于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地西泮;对于癫痫强直镇挛性发作首选药物是:苯妥英钠;对于癫痫失神小发作首选药物是:丙戊酸钠和乙琥胺;对于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药物是:卡马西平;可用于失神性发作:丙戊酸钠、乙琥胺、拉莫三嗪、氯硝西泮。

21. 苯妥英钠可用于强心苷类药物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

22.泻药可分为:接触性泻药(酚酞)、容积性泻药(硫酸镁或钠)和润滑性泻药(甘油)三类。

23. 喹诺酮类药物药理学共同特性:(1)抗菌谱广: (2)无交叉耐药性 (3)口服吸收良好(4)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感染;(5)不良反应少24. 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的药物:氯霉素、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白喉霉素。

三、填空:1.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跨膜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2. 酸碱性强药物、季铵盐在胃肠难吸收。

3. 口服为最常用给药途径,主要吸收部位在肠道。

4. 药物起效快慢与吸收速率有关;持续时间与消除速率有关。

5. 最佳给药方案: 每隔一个 t1/2 给予半个有效量,首剂加倍。

6. 乙酰胆碱在胆碱神经末梢合成,主要被ChE水解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消除以被再摄取为主。

7. 胆碱受体激动药分类: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8. 有机磷中毒的特效治疗药物:阿托品。

9. 阿托品禁用于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

10.阿托品滴眼后,可出现瞳孔扩大、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表现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11. 酚妥拉明的扩张血管作用是由于阻断α1受体。

12. 恶性贫血用维生素B12药物治疗;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由于亚铁盐缺乏。

13. 治疗胆绞痛、肾绞痛,宜以阿托品和哌替啶合用。

14. 组胺激动 H1 受体,引起皮肤血管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激动H2 受体促进胃液分泌。

15.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镁合用可克服起引起的便秘。

16. 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减少胆固醇生成,使胆结石逐渐溶解。

17. 抗肿瘤药的分类:根据对肿瘤细胞不同增殖周期的作用,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和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

18.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1.低血糖反应;2.过敏反应;3.耐受性。

19. 治疗结核病的原则: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足量用药、规律用药和全程用药五项原则。

四、简答题:1.药物的作用机制:※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影响酶的活性;※影响膜上离子通道;※影响核酸代谢;※影响免疫功能;※激活或阻断受体。

2. 东莨菪碱用于麻醉前给药有哪些作用特点?答:东莨菪碱用于麻醉前给药的特点:东莨菪碱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较阿托品强,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可增强麻醉药的效果,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可缓解麻醉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减少毒性反应。

3. 简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药理作用:直接激动M胆碱受体发挥M样作用。

眼: 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腺体: 使分泌增加;平滑肌:增加平滑肌的收缩力和张力。

◎临床用途:主要用于眼科,不作全身应用。

※、青光眼;※、缩瞳作用。

4.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为何用有机磷中毒解救药与阿托品合用?答:有机磷中毒解救药胆碱酯酶复活药对N2受体有阻断作用,能对抗骨骼肌收缩的抽搐,能复活乙酰胆碱酯酶,但对M样症状和中枢症状无效,而有机磷中毒的先期症状是M样作用,严重中毒出现中枢症状,阿托品除对抗M样症状外,大剂量能对抗中枢症状,故两药合用可取长补短,作用全面。

5.请问在使用拟多巴胺药左旋多巴时为什么要与卡比多巴或苄丝肼合用?答:合用,既提高左旋多巴的疗效,又减轻其外周的副作用,所以是左旋多巴的重要辅助药。

6.为什么不可应用左旋多巴治疗氯丙嗪引起的帕金森氏综合征?答:抗精神病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又能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故能对抗左旋多巴的作用。

7.中枢兴奋药根据作用不同中枢部位分为哪几类?每类代表性药物?※、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咖啡因、哌甲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尼可刹米、※、兴奋脊髓的药物:士的宁※、改善脑代谢和功能的药物:甲氯芬酯、吡拉西坦8.简述哌替啶与吗啡在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上有何不同?答:药理作用方面的差别:※. 哌替啶的镇痛、镇静、欣快及呼吸抑制作用与吗啡相似,但镇痛作用弱于吗啡,作用的持续时间比吗啡短;※.吗啡具有镇咳作用,哌替啶无;※.吗啡有缩瞳作用而哌替啶无;※.吗啡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提高,哌替啶较弱;※.两者均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应用方面的差别:两者均可用于锐痛和心源性哮喘,区别是吗啡可用于止泻,而哌替啶用于人工冬眠。

9.解热镇痛抗炎药与镇痛药的镇痛机理、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不同的是:10.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

11. 哌替啶、阿斯匹林、阿托品各用于什么性质的疼痛?各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答:哌替啶具有中枢镇痛作用,用于各种急性锐痛与癌性疼痛,主要不良反应是依赖性;阿斯匹林具有外周止痛作用,用于慢性钝痛,如感冒头痛、关节痛、肌肉痛、月经痛等,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对痉挛性平滑肌有解痉作用,用于胃肠绞痛,对胆绞痛、肾绞痛应与哌替啶合用,此用途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口干、视力模糊、心悸、皮肤潮红。

12.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有:①抗炎作用②免疫抑制与抗过敏③抗毒,④抗休克,⑤增强骨髓早血功能⑥还有退热、中枢兴奋和促进消化作用13.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有哪几类?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