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稿前言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稿前言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稿前言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版)前言

程本兴

距今约1700年前的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还有稍后一些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分别在他们的著作《襄阳耆旧记》和《水经注》中明确记载:宋玉,楚国鄢人,即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其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十六篇,而现今传世并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主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舞赋》、《钓赋》及《微咏赋》等,还有新发现的《御赋》,约计十四五篇。据程本兴、张法祥在《江汉论坛》2011年第4期发表的《不宜把〈九辩〉定为宋玉的唯一代表作》云,爱国主义诗篇《九辩》为宋玉的楚辞代表作,而《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和《风赋》等为其楚赋代表作。

在荆楚文化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宋玉以其立身高洁的人品和师表文坛、垂范后世的文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了意蕴深邃、特色鲜明的“宋玉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宋玉文化”呢?简而言之,就是指宋玉和他的作品及其两千多年来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物质的、特别是精神的财富。它具有品位高洁、思想和谐、自主创新、影响古今的特质。它是荆楚文化的一件稀世瑰宝,绚丽璀璨;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历史遗产,值得继承、维护、增值到永远!

文如其人。文化的品位,往往与其文化人的品格密切相关。大量史实表明,宋玉作为楚顷襄王和考烈王的文学侍从,创造性地继承了其先师屈原的遗志,始终坚持忠君义民、以文报国不动摇,并为此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讽谏。在封建专制时代,为官“谏”而不“谄”,为文“讽”而不“媚”,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品位高洁的重要条件和关键表现,也是千古留芳的魅力所在。

首先,宋玉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爱国爱民的杰出作家。这在其《九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九辩》以秋天的萧瑟衰败景象起兴,暗含着对楚国政治昏暗、国势衰落、气数将尽的忧心,有力地揭露了奸佞误国的黑暗现实,反映了贫士失职后的凄苦境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却决不同流合污,依然思国怀民的强烈感情。从《九辩》这一总体精神和倾向来看,宋玉的人品和文品都是相当可贵的。

如《九辩》第二章就具体地写出了宋玉因被排挤离开宫廷而不能见到君王的心情——“专思君兮不可化”、“愿一见兮道余意”、“心怦怦兮谅直”!这些都是宋玉身处逆境仍思君忠君的反映。第六章则揭露了时政的黑暗,表明了自己即使“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也要坚守圣贤节操而决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志向。再如第八章,以浮云蔽日月象征小人蒙蔽君王,抒发了自己忠君、爱国、忧民之情。其中“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一句,分明是说作者看见农夫们因赋敛过重停止耕作而背井离乡,造成大片田地荒芜。这其中的“恐”字,是宋玉对农田荒芜的担心,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心,是对奸佞蔽君君不明所造成的社会黑暗的揪心,是对生产关系阻碍并破坏了生产力的痛心。在最后一章,作者深情地劝谏君王应该学习尧舜重用人才;因为不能见到君王,只好去天上遨翔;但作者在结尾时,仍无限情深地祝愿君王——这是多么真挚的忠君爱

国之情!

《风赋》是一篇以风为喻的讽谏力作,主要讲了一个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有一次楚襄王在兰台游览,宋玉和景差陪同。这时,有一股风飒飒地吹过来,楚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清风纳凉,并且洋洋得意地自夸道:“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听后,就意味深长地对答了一句:“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宋玉的心中是装着普通百姓的,并且他敢于用巧妙的方式来否定楚王的自诩而不卑躬地迎奉;接着宋玉讲起了风的发生过程和各种态势,有意将风分成了“大王之雄风”和“庶民之雌风”。在讲述雄风经过的地域时,专门刻画了王公贵族生活的豪奢,透露了自己的不满;在讲述雌风经过的地域时,乘机反映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悲惨,表示了自己的同情。他借雌雄之风,提醒楚王要体察庶民的疾苦。

《钓赋》是以钓鱼之术喻治国之道的名篇。文中宋玉独具匠心地由钓鱼说到治国,由叙事转到说理,不失时机地劝谏楚王效法尧舜禹汤等古代圣主贤君,选贤任能,强化德治,以民为本。全文充分表现了宋玉心系国事、不贪逸乐、谏君治国的政治智慧。在《御赋》中,宋玉则由实到虚地向楚王讲了“良御”、“神御”和“俗御”等三种御术;接着巧妙地以御术喻治国之道,主张“君丽民义”、以义役民,忠心劝谏楚王采用“以国家为车,贤圣为马,道德为策,仁义为辔,天下为路,万民为货”的“义御”。全篇充分展现了宋玉爱国爱民、为民治国的情怀和谋略。

宋玉在《招魂》中为生病的楚王招回魂魄,使之归附躯体,讲了一大篇“招魂词”,否定了天地四方可以找到幸福的幻想,无比执着地诉说了对尘世生活、对楚国故居的深深眷念,显示了对家园的热爱,对人生的亲切明朗的乐观态度。

其次,宋玉还是一位能够扬诗守礼、严于律己的正人君子。据《登徒子好色赋》记载,楚考烈王初期,有一次,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身边侍奉,就趁机说宋玉的坏话:“宋玉这个人长得体态文雅、英俊潇洒,说起话来既婉转温柔又巧妙引人,加上他天性好色。希望大王不要带他在后宫出出进进的。”——就像当今一些心怀叵测的竞争对手,在政治、经济上找不到某人的毛病,便无中生有地向领导打小报告说“他有生活作风问题”一样。于是楚王查问宋玉,要落实这个生活作风问题。宋玉便胸有成竹地坦承自己绝不“好色”,并具体讲述了他家东边邻居的姑娘,天生丽质,楚楚动人,十全十美,经常趴在院墙上偷偷看他,暗送秋波,一连看了三年,他一直没有动心。而登徒子的老婆,完全是个“丑八怪”,叫人恶心,只因为她是个女人,登徒子就对她产生性爱,以致不顾肾虚腿软,使她生了五个孩子!两相对比,是谁好色呢?最后,作者借章华大夫之口说明了对女色应当“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的道理,最终赢得了楚王的好评。

《讽赋》则讲了另外一个故事:有一次宋玉休假回家去了,唐勒就乘机在楚襄王身边进谗言说:“宋玉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待其休假结束回到宫廷后,楚王就当面责问宋玉,宋玉原原本本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回家途中他到一家旅店投宿,房东的女儿看上了他,便趁父母不在家的时机,如何收拾打扮得仙女般的漂亮,如何千方百计地向他献殷勤,甚至主动向他求爱,而他始终坚守礼义、丝毫不为所动,并且对她说“吾宁杀人之父,孤人之子,诚不忍爱主人之女”,以至打消了房东之女的欲念。最后,楚王感叹万分。——这同《好色赋》一样属于巧妙讽谏、现身说法,以达到规劝楚王面对女色诱惑要恪守礼义、不乱方寸、以国事为重的目的。可以说,宋玉所有作品的立意和主题,凸现出来

的,都是宋玉那高洁耿介、令人景仰的正面形象。

在宋玉生活过的地方,有关宋玉的遗迹、纪念性建筑及其自然文化景观,从历代方志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可考出25处之多,凭吊宋玉的诗文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流传甚广的一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歌谣《黄花鱼儿歌》,就很有代表性:“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知朝宋玉。”其欢快的语调、灰谐的语意,正洋溢着民间对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宋玉的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唐代“诗圣”杜甫在咏赞宋玉的诸诗中以《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为最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敬慕宋玉高洁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儒雅的气度及非凡的才华,在内心深处把宋玉视作自己的师长和榜样。最后以楚宫的泯灭与文章的传世加以对比,烘托出宋玉作为一代文人的不朽精神。

自古以来,凡是杰出的文学家,都应当而且必然是思想家。作为文学大家,宋玉的辞赋创作中也理所当然地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而宋玉思想宝库中的和谐思想,正是其作品中的重要思想;宋玉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调整自我心态心理时采用的和谐方式,正是在其和谐思想支配下的重要方式。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屈原因报国为民直谏惹怒了君王,遂被逐流放而愤然投江,其后宋玉就一直没敢象屈原那样用刚正指言的方式进谏君王。那么,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面对专横而又昏庸的楚顷襄王,宋玉又是怎样做的呢?

在规劝君王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或过失时,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最推崇的是“讽谏”的方式。所谓讽谏,就是用讲故事、打比方、谈寓言、说笑话等方式方法,营造和谐的进谏气氛,设置对方感兴趣的悬念,委婉、迂回、暗示、巧妙地规劝君王改过纠错。宋玉基于自己出身贫寒、没有背景,只有报国之志和横溢才华等实际情况,为了尽到爱国之心,一方面必须继承屈原的遗志,坚持进谏决不动摇;另一方面还需要记取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屈原直谏身亡、宏图无望的惨痛教训,于是决心采用孔子的教导,选取“讽谏”的方式并身体力行。例如,楚顷襄王非常好色,淫逸无度,不理国事。面对这一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有些大臣心怀叵测,干脆听之任之,甚至助之兴之;有些大臣心怀忧虑,却又束手无策、莫敢谏言。而宋玉决不是明哲保身、“和稀泥”的人;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有一次,应襄王的要求,便趁机向襄王讲述了怀王梦交神女的虚幻故事。这其实是在帮助襄王用“白日梦”的方法释放好色的欲望和情感,对襄王难以抑制的性爱原欲(性冲动)进行顺势疏导和发散,是一种心理和精神的治疗,并在《高唐赋》的结尾,不失时机地劝谏楚襄王要“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惟其如此,神女才会见君王。结果使襄王陷入了深思之中,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讽谏的目的。

即使在游戏文学作品中,宋玉也能够匠心独运,“寓教于乐”。楚襄王沉迷逸乐,荒芜朝政,诸大臣皆莫敢谏。有一次,宋玉便趁着楚王要臣僚们讲大话、说小话之机,在《大言赋》中以包举宇内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形象地描绘了“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的壮士形象,在玩笑中有力地激奋了楚王。而在《小言赋》中,宋玉更是通过逗乐的方式启发楚王若有复兴楚国的大志,就要从“道”(宋玉《小言赋》中所说的“微物”就是《老子》一书中所说

的“道”)的根本处做起,先修身而后治天下。宋玉往往就是这样,擅长以柔克刚,迂回激将,因势利导,规劝君王;既有不动声色的原则性,又有举重若轻的灵活性,在复杂艰难的情况下,用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巧妙地使君王醒悟以体现报国的理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上下关系达到安定有序、双赢和谐的目的。

宋玉在处理左右同僚关系的态度和方式上,也是发人深思、令人感佩的。从现有的资料可以看出,每当楚襄王向群臣发问时,总是唐勒、景差、登徒子等人争先恐后地抢着先说,而宋玉则是谦恭地听着,直到最后才胸有成竹地发言,并且一旦发言,总是侃侃而论,一语破的,令人折服。宋玉讲求诚信友善,从来不捏造事实诬告同僚;即使遭到一些同僚嫉妒、诬告时,他也“不愠不怒”,也不立即以牙还牙,而是直到襄王追究责问他时,才镇定自若地加以解释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宋玉象处理上下关系一样,决不放弃原则,而是坚持以智胜人,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驳得对方理亏辞穷、无言以对;面对诽谤自己的同僚,宋玉始终能以大局为重,坚持以和为贵,做到“和而不同”。这种温良恭俭让的儒家君子风范,正是宋玉继承传统文化并坚持躬行以求人际关系和谐的实际表现。

宋玉的作品,蕴含着民本、德政的和谐理念。以民为本,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以德治国,是和谐社会的必需。宋玉用心地继承了儒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饱含怀民之情具体地描写了社会底层中弱势群体生活的恶劣环境和凄苦惨状,并与王公国戚们富丽堂皇的豪华环境进行鲜明对比,暴露了社会的极不公平,表现了强烈的正义之感;又以钓鱼为喻,循循善诱地规劝襄王要“兴利除害”,相当全面地体现了社会和谐的良好愿望。

宋玉的作品,蕴含着护才、任贤的和谐理念。《老子》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意思是说,那些杰出的人才,深刻旷达、卓尔不群、才高负俗,往往不能被一般人认识和理解。只有尊重人才,注重创新,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打破平均主义,鼓励人才拔尖,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宋玉在《对楚王问》中,就针对这一问题,用曲高和寡、鲲鲵对比等设喻类比,明确指出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却不为世俗之民所理解,从而形象地揭示了优秀人才的特点和个性,有力地维护了人才的价值和人格,给了襄王很大的启发。在《九辩》中,宋玉反复地指出襄王不用“骐骥”“凤凰”这类贤良人才,而用“驽马”“燕雀”这般奴才奸佞以致祸国殃民,巧妙地讲明了举贤任能对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特殊重要性。

宋玉的作品,蕴含着重教、化民的和谐理念。比如,在我国最早具体地描写音乐以讽谏君王的作品《笛赋》中,宋玉就向世人描述了一幅规范、美妙的和谐景象,其中“八音和调”的“和调”,正是古代“和谐”的本原之意。而其另一篇杰作《舞赋》也同样蕴含着优美和谐的理念。

宋玉的作品,还表达了恢复法度的和谐理念。在《九辩》中,宋玉穿插运用了直谏的方式,揭露了社会上法度混乱失控、人们投机取巧、贪官污吏中饱私囊、严重缺乏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以致社会矛盾激化的现象。教化世人是十分重要的,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以德治国是必要的,但依法治国万不可少。宋玉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这种和谐理念是难能可贵的。

宋玉的作品,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和谐理念。早在唐朝就被人们尊为“道家圣徒”的宋玉,从老庄的“天人合一”以及山水文化中吮吸了营养。他在山水文学杰作《高唐赋》、《神女赋》中,不仅描绘了楚王、神女、方士及随从在巫山游历的生活场景,而且还对那里形形色色的自然生态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描述,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相协调、环境没有被污染的生态画

卷,至今仍能撩拨人们的心弦。

当然,在宋玉的作品中,也还有怀农、重农的和谐理念。孔孟诸圣,是重视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发展的。《孟子·梁惠王(上)》曰:“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就能稳固社会和谐之本。尽管后来宋玉已经被谗失职,流落他乡,但在《九辩》的创作中仍然念念不忘规劝楚王,还能始终如一地爱怜农民、关心农村、重视农业经济,这种重农固本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行动,实在令人感佩!

而今,恢复了宋玉的历史原貌,就可以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宋玉和他的作品及其深广影响,确实是一座丰厚无比的文化富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急需我们挖掘、开发、利用和推广!两千两百多年前宋玉作品中的诸多和谐理念、见解和愿望,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科学地研发弘扬!而宋玉在吸取儒家、道家、法家和纵横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为实现报国义民的理想而努力创新出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和谐思想,在善与人同、以为我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能够努力克己复礼,坚持躬行,和谐自我心态心理,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社会责任心、求索精神、科学态度、高洁品格和言行一致的作风,则对于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价值和巨大力量。

我们赞同罗曼教授和吴广平教授有关宋玉文学成就的论述。宋玉师承屈原,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并结合自己所处的实际,为了进谏君王、实现报国的理想,在思想和文学创作上,勇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完成了由楚辞到楚赋的转变,有效地拓展了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在赋体文学、感伤文学、艳情文学、梦幻文学、女性文学、山水文学和游戏文学等方面,作出了开山和奠基性的不朽贡献,并极大地启发、解放、示范了后世文人,展现了宋玉文化自主创新的光辉特质。

——宋玉开创了赋体文学。赋体文学,是在屈原之后,起于战国末期而盛于西东两汉的一种文学体制。它与包括楚辞在内的先秦诗歌不同的基本特征是,咏物、铺陈、不歌而诵;其一般结构特点是,首尾多为散体,中间多为韵文。这样,在表现形式上就比诗歌更为自由,在表达内容上也比诗歌更为具体实在。而这种表现和表达,正是宋玉开了先河,并结出了“交彩风云”的空前硕果,从而为汉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人说,赋体文学之祖是荀子而不是宋玉。其实不然。首先从赋作数量上看,宋玉有赋十六篇,除了《九辩》、《招魂》属于楚辞,其余的则都是赋体文学作品,而荀子传世的赋作却只有三、四篇。再就质量而言,荀子的赋作往往质朴乏文,不大铺张扬厉且文辞较隐晦,远不如宋玉那绚丽风云的文采,而且荀子实际作赋的时间比宋玉晚多年。从赋作的内容特点和荀、宋被公认的主要成就所属而言,显然,荀子是以哲理性、时论性散文为主而著称于世的思想家,至于宋玉则是第一位有自觉的文学创作意识和大量文学杰作的辞赋作家。所以,司马迁把宋玉列在赋家第一位,却没有提及荀子。汉代司马相如和杨雄、班固、张衡并称为“汉赋四大名家”且首屈一指,但司马相如的赋作流传下来的只有6篇,仅相当于宋玉赋作的一半。

——宋玉奠定了感伤文学。中国感伤文学的永恒主题是“伤春”和“悲秋”,比如,宋玉在《招魂》的“乱辞”中就开创了“伤春”的主题:“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而其楚辞代表作《九辩》更是全方位地描写了秋

色、秋景、秋气、秋风、秋声、秋云、秋雨、秋虫及其引起作者的秋思、秋绪、秋愁、秋悲和秋感。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以自然之秋象征楚国国运日衰、气数将尽,更增添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悲哀!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悲秋”主题并深入细致、具体生动、感人肺腑地进行描写,从而正式确立以影响后世的文学杰作。在此之前,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也写过相关诗句,可惜仅是提到了“愁”、“秋”二字,未能展开述写,构成不了悲秋主题,也就不能算作感伤文学作品。

——宋玉影响了艳情文学。一般说来,艳情文学之“艳”指女性的外在美,而“情”则指女性的内在情感;其突出特点是,描写男女相恋和性爱以表达一定的主题。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并不忌讳性爱,只是文学创作中还无人涉及艳情。为了讽谏君王抵御诱惑、理服同僚为己辩诬,宋玉还是“第一个吃了螃蟹”,在作品中真实而自然地表现了性爱,叙说了艳情。例如,《讽赋》中房东之女见了自己倾心的美男子时所萌发的青春的躁动,还有她对爱情的执着的追求;《招魂》中楚国君王因痴迷女色,贪得无厌,以至于“二八侍宿,射递代些”等等,所有这些可说是几近原始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对中国艳情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应当特别说明的是,宋玉描写男女性爱,决非所谓“性解放”的宣扬,更不是什么“床头文学”。

——宋玉成就了梦幻文学。梦幻文学的主要含义是,在作品里以梦为线索展开描写,表现梦中幻觉所出现的性爱以表达一定的主题。第一个表现这类主题的就是宋玉,他在《高唐赋》中向襄王讲述了楚先王在高唐梦遇巫山神女的故事;在《神女赋》中,宋玉还描述了襄王在迷蒙之中与含情脉脉的神女相遇欲合的幻境。宋玉的梦幻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讽谏淫逸无度的楚襄王而精心创作的。

——宋玉独树了女性文学。其一,是描写并塑造了美女。宋玉第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真切而具体地描绘并塑造了众多身份不同的美女,从而开创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先河。在宋玉笔下,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民间个体美女“东家之子”,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和中国人体审美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有《招魂》中的宫廷群体美女——女子歌舞队;更有《神女赋》中的神界仙女——神形兼备、光彩熠熠、令人着迷。这些美女的音容姿貌,嫣然一笑,服饰质料,心态情调,全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给人以美的感受,发人以深深的思考!其二,是描写并塑造了丑女。宋玉第一个在作品中多侧面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丑女,大大地丰富了女性文学的内涵。如《登徒子好色赋》中对登徒子之妻的活灵活现的刻画。

——宋玉拓展了山水文学。山水文学是把大自然的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和描写题材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学。本来,《诗经》中有写山水的诗句,但那只是为了起兴;屈原也写到了山水,却也只是为了抒情,并不是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和描写对象。庄子爱水,也写过水;但其目的只是为了表达热爱之情或暗示一种哲理,所缺乏的依然是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作出丰满的具体描写。只有宋玉,才是第一位把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和描写题材并融入自己作品之中为主题服务的先行者。比如,他在《高唐赋》中对巫山一带天、地、山、水、鱼、虫、鸟、兽、草、木、花、石等自然景象,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记述,可谓绘声绘形、绘色绘味、有动有静、斑驳陆离、引人入胜,使人目不暇接,从而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和启迪回味,第一次展示了山水文学的巨大魅力!

——宋玉还开启了游戏文学。游戏文学又称为“娱乐文学”,其目的在于逗乐、

消遣、休闲;其最佳境界是“寓教于乐”。从现有资料看来,作为文学样式第一次出现的,就是宋玉的《大言赋》和《小言赋》。此二赋,在中国游戏文学史上成了第一支标杆,一直影响着后世。汉武帝就经常叫人给他讲“大言”、“小言”以作乐;昭明太子还专门组织文人比赛大、小言以相娱。代代文人相聚,联句咏诗时也常有以大、小言为题的智力竞赛游戏。溯其源,无不与宋玉有关。客观地讲,宋玉确实是一位有血有肉、多才多艺、活跃倜傥、贴近生活的“多面手”,而不是那种一天到晚都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刻板人物。面对楚襄王这样的“玩家”,宋玉总是策略应对,借机讽谏。大量事实表明,宋玉更贴近于世俗和庶民,宋玉文化闪烁着许多平易近人、令人娱乐的民俗化、大众化的亮点。

另外,在中国舞蹈史中,第一个具体描绘舞女舞蹈全过程而娱人耳目的,是宋玉的《舞赋》和《招魂》。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篇记述古代竹管乐器制作和演奏全过程而乐人视听的,是宋玉所作的《笛赋》。

由此观之,在南北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屈原精神感召下,宋玉博采众长,潜心创制出赋体、感伤、艳情、梦幻、女性、山水、游戏等诸多文学,大都体现了人性、反映了民俗,具有雅俗共赏之巧、朝野同欲之妙,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冲激力和人际亲和力,亦为灵秀湖北的文化底蕴大放异彩,故影响深远、千古不衰。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继屈原之后,宋玉以其研发的文学体裁、开启的文学主题、塑造的文学形象、锤炼的文学语言,尤其是传世的文学精品给后世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加之他本人高洁的品行修养和可贵的忠君义民情怀,从而赢得了“屈宋”并称的崇高地位,以至《辞海》、《辞源》等大型工具书均收有“屈宋”的条目。

宋玉的文才和人品,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屈宋”并称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定论。文学评论家刘勰多次指出:“屈宋以辞赋发采”,“相如好书,师范屈宋”,“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南朝大学士沈约也指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诗仙”李白在诗中写道:“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在《感遇四首》之四中感慨道:“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杜甫也在诗中明白地表示了他的景仰深情:“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而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更是赞叹不已:“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

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史书、方志、类书、诗赋创作以及文学辑本等,都有关于宋玉及其作品的记载,宋玉辞赋作品一直广泛流布,历经汉晋隋唐而不衰。一方面,宋玉爱好楚辞,有《九辩》、《招魂》等楚辞力作;另一方面,他创制楚赋,并且凭《高唐》《神女》等优秀的楚赋作品被世人称道,无数正直的文史大家对其辞赋作品的评价都很中肯而公正。如《对楚王问》这种对问体,刘勰曾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并列举了宋玉以后六百年间先后有东方朔、杨雄、班固、崔駰、张衡、崔寔、蔡邕、景纯、陈思、庾凯等名家效仿宋玉的实例加以论证。

而宋玉在感伤文学方面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现代诗人兼学者林庚教授这样评价:“宋玉的《九辩》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屈原这一诗化的步骤,集中全力从秋风

这一诗化的突破口扩大战果。荆轲的《易水歌》、刘邦的《大风歌》,直到曹操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像一条引线把楚辞与建安诗坛连结在一起。宋玉悲秋因此而传为千古佳话。古人谁不知悲秋呢?而宋玉却是第一个有意识而非偶然的把它揭示出来,《九辩》是属于整个诗坛的,也是属于宋玉个人的。”自此以后,“悲秋”遂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挥之不去的永恒的情结;而《招魂》中伤春主题的影响莫不如此。出身南朝梁代官宦世家的庾信,被强行扣留北国二十余年,写下了著名的《哀江南赋》,赋中充满对江南故土的深切怀念。人生的可悲经历加上浓重的乡关之思,使庾信与宋玉有所共鸣,全篇借用“哀江南”一语为题,正是取材于宋玉《招魂》。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无论是悲秋还是伤春,宋玉均堪为感伤文学之祖。因为,直到1768年,感伤主义文学才在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萌芽。

又如梦幻文学,宋玉笔下的“巫山云雨”一词,早已成为文化上的经典意象和语汇象征,并由此衍生了近60个变体形式,两千多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类作品之中,如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其第六回的题目就有“宝玉初试云雨情”一句。关于这一点,历代公正求实的鸿儒巨学皆有公论。如早在封建伦理盛行的唐朝,李善就讲过:“《汉书》注曰:‘云梦中高唐之台’,此赋盖假设其事,风谏淫惑也。”大诗人李商隐诗云:“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巫山云雨尽堪疑。”宋朝评论家洪迈说得更明白:“宋玉《高唐》、《神女》二赋,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予尝即其词而味其旨,盖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真得诗人风化之本(大意是:宋玉创作《高唐赋》和《神女赋》,在这两篇赋中赋写了较为隐含的话,借以托物兴寓、有所寄托是很明显的。我曾细读里面的词句,玩味作者的意图,可以说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

再如艳情文学和女性文学,高唐神女既是女性美的极致,也是美的极致,是中华民族爱与美的象征。历代才子为之倾倒迷醉,无数文人因而歌咏不休,并以《高唐赋》、《神女赋》作为学习或模仿的对象,巫山神女(高唐神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母题和原型。自宋玉以后,在作品中直接表现男女相恋和性爱的,代有人出,以致“艳情”这种人类共有的生理欲望几乎成了“中药里的甘草”。而发端者,盖为楚之宋玉。他使文化的“禁区”变成了“热地”!从现存资料看,最早学习《高唐赋》、《神女赋》的是东汉傅毅,他在宋玉《舞赋》基础上增衍而成的《舞赋》,多处引用、化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的句子。魏晋时期,曹植“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洛神赋》;与曹植同时的其他建安作家都写有《神女赋》,还有陶潜的《闲情赋》等,均与宋玉笔下的神女有着一定关系。汉代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则明显地模仿了宋玉的《讽赋》;而白居易《长恨歌》中那位杨贵妃形象,显然是祖于宋玉东家之子的眼神。此外,受宋玉《好色赋》“登徒子妻”这一丑女形象的影响,西汉刘向描绘了丑女钟离春,东汉班固塑造了丑女孟光,都先后登上了女性文学的殿堂。至于《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出现的妖魔化的女性形象,亦盖源于宋玉之研发。

还有山水文学,受宋玉《高唐赋》和《招魂》自然风光描写的直接影响,西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名篇,均有山水景色和田猎盛况的生动描述。自此以后,山水文学遂成了中国文学的一大亮点。而西方的山水文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由欧洲的浪漫主义诗人开始的,比宋玉晚了两千多年。

至于宋玉在《招魂》中对当时“六博之戏”的精采绝妙的记述和对当时美食

佳肴的津津有味的真切描绘,以及对当时“三陪小姐”言行举止的记录等等,其影响之广大久远,时至今日,在各地民俗生活中,在各种大众媒体中,在许多文化活动中,仍能发现其娱乐的本原形态!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诗填词、写文作赋,经常援引、化用宋玉辞赋的词句,学习、借鉴、模仿其作品,描述、品评其本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形成了一系列成语、典故及其变体形式,而有据可查的至少就有117个,其中有数十个经久不衰的经典意象。

近百年来,宋玉研究远及海内外,如马来西亚郑良树先生、日本稻畑耕一郎先生、韩国朴永焕先生、荷兰高罗佩先生、法国郁白先生、英国爱吉士先生、前苏联李谢维奇先生以及港台地区的李立信先生和高秋凤女士等,对宋玉及其作品均给与了很高的评价。总之,诚如著名的文学史专家陆侃如教授在《屈原与宋玉》中所言:“谁是中国文学之祖?我毫不迟疑的说:屈原和宋玉。他们不但给予楚民族文学以永久的生命,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稳固的基础……古代若无屈、宋,则文学史决没有那样灿烂;而楚民族若无屈、宋,则楚文学也决占不到重要地位。所以,凡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尤其研究古代文学的人──都不可不从屈、宋下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上个世纪20年代,以当时著名学者刘大白为代表的“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把原本是宋玉的作品说成了是别人的创作,损害了宋玉的“文品”;后来,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在宋玉一事上,郭沫若又把宋玉歪曲成了“卖师求荣”、“没有骨气”、“作风轻薄”的“无耻文人”,在学界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压力,否定了宋玉的“人品”,并运用许多方式在社会上广造舆论,在一两代、甚至三四代人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幸的是,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竹简宋玉佚篇《唐勒》(后定名为《御赋》),终于证明了宋玉赋作的客观存在,为正确评价宋玉的文品奠立了基础。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上下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海内外学者在对宋玉人品的评价上才逐步趋向客观。

1990年12月,以著名楚学专家张正明教授为会长的宋玉研究会在宜城市宣告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宋玉的学术组织。2004年《湖北社会科学》第2期发表了由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斌庆领衔撰写的长篇论文《宋玉立身本高洁——对郭沫若先生〈关于宋玉〉的初步质疑》,从历代名家的客观评价和宋玉作品的深入剖析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公正地分析了宋玉的人品和文品,雄辩地证明了宋玉立身高洁、忠君爱民的爱国情怀。2009年3月,襄樊学院宋玉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高校第一个研究宋玉的科研机构;次年10月,中国屈原学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襄樊学院和宜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宋玉及其辞赋研究》。2011年9月,中国屈原学会宋玉研究中心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宋玉研究学术团体;2012年3月,中国屈原学会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举行了成立揭牌仪式。由知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专家方铭任总主编,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南开、浙大、武大、湖南大、暨南大、吉林大、北京语言大、中央民族大、中国政法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安徽师大、山西大学及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的相关教授,集体新编的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将于近期在长春正式出版。该书充分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史科研新成果,其中第一卷第一编中,“第六章屈原及战国骚体文学”共7节,“第七章宋玉及战国赋体文学”则有5节、2万多字,第一次在文学“通史”中体现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原貌。所有这

些,都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帮助。

我们要以史为据,坚持唯物史观,用看待、研究、分析、评价、维护、宣传屈原时的情感、态度、立场和方式方法,来公平、公正地对待宋玉。文化是多元的,我们应从新高度上理解、包容屈、宋这两位并称齐名的宗师,让宋玉文化与屈原文化交相辉映。为了进一步普及楚文化常识,引导并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宋玉、学习宋玉、宣传宋玉,真正让宋玉文化走进千家万户,2012年3月,应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作家协会之约,我承担了有关襄阳历史文化名人、“赋圣”宋玉作品的编注任务。因双眼近乎失明,撰稿确有难以克服的困难,我就嘱托我过去所教的一个高中学生姚守亮来代为执笔。我具体负责前言部分的把关、编注体例的设计、相关工作的联络及统筹,拟定书名为《宋玉辞赋注译析》。姚守亮具体负责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融通,对各个篇目进行题解、注译和简析(《悲回风》仅拟译文)。本书修订版收录了宋玉辞赋16篇,其中包括赵逵夫教授力证为宋玉所创作的《悲回风》,每篇作品包括原文、题解、注释、译文、简析、赏读等六个部分。经电话联系,征得赵先生同意,将其相关研究成果编入书中。论文《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也一并收入附录,便于大家参考。“题解”部分主要包括该文篇题解释、创作情况蠡测、大致内容提要、相关成语典故源流等。原文部分一般采用较为通行的版本作底本。注释力求通俗、简明、少留难点。译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直译,适当兼顾意译。简析是对各个层次的内容所作的扼要提示。赏读则是对全篇重要内容或精彩片段的鉴赏和分析——这样更便于读者朋友的阅读和理解;同时也衷心希望这本小书能为“四个襄阳”建设聊尽绵薄之力。

2013年10月初稿

2016年2月修订

杜甫诗歌特色

杜甫诗歌特色 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于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饥饿贫穷和贫富悬殊。杜诗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历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思想方面 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着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手法方面 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杜诗也善于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于景。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语言方面 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准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于运用民间口语。 体裁方面 杜甫作品众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于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炼,为历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于成熟。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风格方面 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郁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表达自己爱国的思想。

宋玉诗赋选

宋玉诗赋选 宋玉,又名子渊,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曾事楚顷襄王。。 宋玉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著名的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来。 宋玉诗赋选目录 九辨 风赋 高唐赋 登徒子好色赋 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雍雍而南游兮,鵾鸡啁晰非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贫蹙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臧。 叶菸[艹/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羊。 岁忽忽百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亻狂]攘。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仰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宋玉《九辩》原文+赏析

宋玉《九辩》原文+赏析《九辩》 作者: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羇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 蝉寂漠而无声。雁痈痈而南游兮, 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 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徕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柰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愿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沾轼。 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 叶烟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 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昂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扬。 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于众芳。 闵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心闵怜之惨凄兮,愿一见而有明。 重无怨而生离兮,中结轸而增伤。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情感目标】 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预习检测说说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 如: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 1、涵义(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后记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后记 姚守亮 在2010年10月宋玉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方铭教授明确指出:“宋玉是有才气的诗人,是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有政治见解、充满了悲悯情怀、对人生和社会有透彻感悟的哲人……宋玉是襄樊市(襄阳市)的先乡贤,大概也可以认为是襄樊市(襄阳市)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1]而在他任总主编的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中,还鲜明地体现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历史地位[2]。 为了大力宣传宋玉,全面普及宋玉文化,让宋玉文化尽快走进千家万户,2012年初,应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作家协会之约,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程本兴先生承担了有关襄阳历史文化名人、“赋圣”宋玉作品的编注任务。因其双眼近乎失明,撰稿确有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嘱托我代为执笔。恩师程先生具体负责前言部分的把关、编注体例的设计、书名的拟定、相关工作的联络及统筹等。我具体负责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融通,对各个篇目进行题解、注译和简析、赏析等。 本书初稿[3]收录了宋玉辞赋15篇,每篇作品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简析、赏析等六个部分。还收录了宋玉赋作的4篇异文,每篇异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译文等四个部分。“题解”主要包括该文篇题解释、创作情况蠡测、大致内容提要、相关成语典故源流等;原文部分一般采用较为通行的版本作底本;“注释”部分根据辞书和各选本的注解,择其符合语境且通俗易懂的义项而从之;“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尽量做到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各篇译文相关层次之后的“简析”,是对各个层次的内容所作的扼要提示;篇后的“赏析”则是对全篇重要内容或精彩片段的鉴赏和分析——这样更便于读者朋友的阅读和理解。 这本小书主要是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的普及性通俗读物,与专家学者们研究宋玉的学术论著有很大的不同,故而,在编写时注重对前贤时彦研究成果的综合吸收和普及推广,其中参考了朱碧莲、谭家健、袁梅、刘刚、吴广平、金荣权、罗漫、刘玉堂、蔡靖泉、程本兴、曹文心等专家学者的相关著述,在此一并致谢;特别是得到了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主任刘刚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他审阅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附有书面修改建议,若干篇目中“题解”和“赏析”的部分内容,即参考了刘教授的观点。在此我深表敬意。 书稿于当年11月底完成,此后我一直忙于其他事务而无暇顾及。先是着手论文《宋玉辞赋叠音词的多视角研究》的撰写。次年春,论文初稿大致完成,送程先生校阅,并由程先生转呈刘刚教授、金荣权教授和吴广平教授审改。以上几位教授在百忙之中抽暇审读论稿,对我这篇小文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又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专家高见,我对论稿再三斟酌、增删、润色,尔后才得以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接下来是筹备课题申报。在论稿写作过程中,恩师程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励我、敦促我进行宋玉辞赋语法、修辞方面的系统研究。对我而言,这是个全新的挑战。一则笔者才疏学浅,单靠一人之力来完成此类任务确乎勉为其难;二则身处偏僻乡镇,信息闭塞,尤其是专业资料极为有限;三则此前的相关研究似乎还是空白,而可资参照的系统论述又知之甚少,因而研究几乎无从下手。可是

《语不惊人死不休——欣赏杜甫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努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 【学法指导】 1、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吟诵,掌握诗歌节奏,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感悟、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 4、教师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语言特点。 【知识目标】 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把握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和把握诗人独特的语言特色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2、了解诗人的风格,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提升诗歌语言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内容,把握诗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式感悟式自主式交流式点拨式讲析式比较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星空里,镶嵌着许许多多璀璨耀眼的明星。沉郁顿挫的是杜甫,豪放飘逸的是李白;提起柳永,我们便难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 缠绵悱恻;说到苏轼,我们又怎能忘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雄 浑。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杜甫诗歌的语言特点。 一、预习检测说说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歌的语言风格(指名回答): 女口: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李商 隐的朦胧隐晦,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清新自然,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温庭筠的绮丽香 艳,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二、知识温习 1、涵义(师讲解):诗歌风格简称诗风,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诗人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上表现出来的总的特色。从诗风渊源看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 体裁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别。诗歌的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 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诗人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 结,主要由作者的写作个性、选择的题材类型等因素决定。 2、诗歌的语言风格及鉴赏术语(师生共同温习): 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3、词藻华丽4、明快:明白通畅。5、沉郁顿挫苍凉:

杜甫草堂对联

杜甫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正门,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宋代重建茅屋,立祠宇,以后历代均曾修建,今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门锦江上。百花潭:已湮塞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杜陵: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孤悰:孤苦的心志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李谪仙:李白。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稿前言

《宋玉辞赋注译析》(修订版)前言 程本兴 距今约1700年前的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还有稍后一些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分别在他们的著作《襄阳耆旧记》和《水经注》中明确记载:宋玉,楚国鄢人,即今湖北宜城人。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其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十六篇,而现今传世并为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主要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舞赋》、《钓赋》及《微咏赋》等,还有新发现的《御赋》,约计十四五篇。据程本兴、张法祥在《江汉论坛》2011年第4期发表的《不宜把〈九辩〉定为宋玉的唯一代表作》云,爱国主义诗篇《九辩》为宋玉的楚辞代表作,而《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和《风赋》等为其楚赋代表作。 在荆楚文化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宋玉以其立身高洁的人品和师表文坛、垂范后世的文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形成了意蕴深邃、特色鲜明的“宋玉文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宋玉文化”呢?简而言之,就是指宋玉和他的作品及其两千多年来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所形成的物质的、特别是精神的财富。它具有品位高洁、思想和谐、自主创新、影响古今的特质。它是荆楚文化的一件稀世瑰宝,绚丽璀璨;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历史遗产,值得继承、维护、增值到永远! 一 文如其人。文化的品位,往往与其文化人的品格密切相关。大量史实表明,宋玉作为楚顷襄王和考烈王的文学侍从,创造性地继承了其先师屈原的遗志,始终坚持忠君义民、以文报国不动摇,并为此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讽谏。在封建专制时代,为官“谏”而不“谄”,为文“讽”而不“媚”,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品位高洁的重要条件和关键表现,也是千古留芳的魅力所在。 首先,宋玉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爱国爱民的杰出作家。这在其《九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九辩》以秋天的萧瑟衰败景象起兴,暗含着对楚国政治昏暗、国势衰落、气数将尽的忧心,有力地揭露了奸佞误国的黑暗现实,反映了贫士失职后的凄苦境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却决不同流合污,依然思国怀民的强烈感情。从《九辩》这一总体精神和倾向来看,宋玉的人品和文品都是相当可贵的。 如《九辩》第二章就具体地写出了宋玉因被排挤离开宫廷而不能见到君王的心情——“专思君兮不可化”、“愿一见兮道余意”、“心怦怦兮谅直”!这些都是宋玉身处逆境仍思君忠君的反映。第六章则揭露了时政的黑暗,表明了自己即使“无衣裘以御冬兮,恐溘死不得见乎阳春”,也要坚守圣贤节操而决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志向。再如第八章,以浮云蔽日月象征小人蒙蔽君王,抒发了自己忠君、爱国、忧民之情。其中“农夫辍耕而容与兮,恐田野之芜秽”一句,分明是说作者看见农夫们因赋敛过重停止耕作而背井离乡,造成大片田地荒芜。这其中的“恐”字,是宋玉对农田荒芜的担心,是对国计民生的忧心,是对奸佞蔽君君不明所造成的社会黑暗的揪心,是对生产关系阻碍并破坏了生产力的痛心。在最后一章,作者深情地劝谏君王应该学习尧舜重用人才;因为不能见到君王,只好去天上遨翔;但作者在结尾时,仍无限情深地祝愿君王——这是多么真挚的忠君爱

宋玉诗赋选

宋玉诗赋选 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宋玉的作品,最早据《汉书·艺文志》载,有16篇。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其他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篇,也有人认为不是宋玉所作,不过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九辨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兼容并蓄 回复引用顶端 分享此贴只看该作者| 小| 中| 大想想[1楼] 发表于:2010-05-28 13:17 人生何时不迷狂,正心诚意修非常,道体玄通无为处,佛心妙谛真如藏。 作者资料发送短消息加为好友级别: 总编 UID: 3 精华: 410 发帖: 10737 威望: 14510 点 金钱: 0 RMB 所在城市:北京 注册时间:2009-04-01 最后登录:2010-08-04 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浅谈杜甫诗歌特殊语序

浅谈杜甫诗歌特殊语序现象 【摘要】诗歌作为文学中最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的语言艺术,在文学手段的压 迫下,它的语言是超逻辑、超语法、超常规而高度陌生化的。这种“变形”的手段在诗歌中突出表现为特殊语序的巧妙使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特殊语序现象自先秦文学中就已出现,到 唐朝成为很重要的表达手段,尤其是在杜甫的笔下更是运用自如。特殊语序现象常常由于押 韵、节奏、对仗、平仄或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在杜诗中频繁出现,有着不同凡响的表达效果。【关键词】杜甫;特殊语序;分类;原因 一、中国古典诗歌概述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由于缺少丰富的形态变化,语序便成为区别语义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凡句中实字,孰先孰后,原有一定之道理,以识其相互维系之情。”[1] 作为智性语言的诗歌“从语音方面讲,它通过建立格律造成一种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从最终目的来看,他要打破语言常规,增加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新、巧、奇、警和多义性、启示性及写意传神的效果”。[2]杜甫诗歌也不例外,他常常使用特殊语序,从而达到种种特殊的表达效果。特殊语序现象自古有之,只是人们的称谓不一,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里称之为“效奇之法”;宋吴《优古堂诗话》称之为“斡旋句法”[3];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称之为“错综句” [4],在此,我们称之为诗歌的特殊语序现象。当然,这里我所说的“语序”的含义超出了语言学上所说的“语序”的界限,它不仅指语法成分(词语)的排列顺序,还涉及到句子的顺序问题。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法故意打破诗句在逻辑意义上的正常顺序,使得语意的表达与语言的组织形式产生不和谐的状况,给人产生一种突兀奇特的新鲜感和独特的审美享受。 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是中国诗歌的集大成者,它海纳了盛唐以壮阔为美的时代特征,其个人深入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又使之将忧患由“上感九庙焚”降及“下感万民疮”。杜甫的诗歌形式对内容有高度的适应性,深刻的人生体更使得其语言更具有无与伦比的表现力。而且,杜诗的语言是一种创构情感意象的典型的诗语言,尤其是字词的特殊组合和特殊语序的应用,往往将景物与情志紧密结合到“化合”的程度,句法的运用更是以情感生命之起伏为起伏的。他极力描摹生命的节奏,使诗歌的律动与内在的生命之律动相吻合,焕发出异样的诗美。 二、杜甫诗歌中特殊语序的分类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讲解词 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 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带着自己的家人几经辗转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暂时居住在浣花溪旁的古寺。第二年春天,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段时间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在杜甫留下的240多首草堂诗歌中,有大量歌咏自然、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诗作,也有不少忧国忧民、富于现实意义的篇章,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是现存杜甫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现代诗人、学者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所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渐渐荒芜。到唐末,诗人韦庄沿浣花溪畔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为纪念杜甫,他重建了一间茅屋。成都杜甫草堂遗址由此得以被确认。从此以后,历代对草堂进行过十多次培修、重建,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两次规模最大。这两次重建,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的基础,并流传至今。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正门前的照壁,粉壁青瓦、庄严肃穆,与外界形成一道屏障,给整个建筑群增添了几分含蓄和深邃之感。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万里桥即今成都的南门大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桥头送费祎出使东吴,因感于费祎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遂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清代曾重修。古百花潭在浣花溪上游今龙爪堰一带,绝非今天百花潭公园一带的江面。杜甫所营建之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古百花潭的北边,两句诗十分精当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与今天草堂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此,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身临其地的这座闻名海内外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当年诗人故居的遗址上重建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流经草堂正门的是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在唐代的时候,浣花溪江阔水深,能行大舟,两岸农田阡陌,风景宜人。杜甫诗句“窗含西岭

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

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的可行性分析 姚守亮 (湖北文理学院宋玉研究中心,湖北襄阳441053) 摘要:宋玉作品未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一种缺憾。秦汉以来其辞赋一直广为流传;而今终于重新全面恢复了“屈宋”并称的文学史地位。宋玉部分优秀作品具有篇幅短小、难易适度、手法繁富、内容健康等特点,与《课程标准》和时代要求相吻合,可作为精读或略读课文编入必修教材或选修教材。 关键词:宋玉作品;语文教材;可行性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屈原是楚辞体文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作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宋玉则是楚辞的殿军,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享有“赋圣”之誉,因而这两位天才作家在文学史上一向是“屈宋”并称。他们的作品无疑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所了解的初、高中语文教材(含选修教材)中,选编屈原及其作品的篇目大致有《屈原列传》(节选)、《离骚》(节选)、《国殇》、《涉江》、《湘夫人》、《渔父》、《橘颂》、《山鬼》等至少8篇,并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中都有专门介绍;而选编宋玉作品的,似乎仅有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风赋》1篇[1],且为略读篇目,宋玉其人其文却在历史教材中只字未提。这种状况与“屈宋”并称的文学史实相背离,不能不说是教材编写中的一个缺憾。那么,《风赋》而外,其他的宋玉作品入选语文教材是否可行呢?笔者试分析如下。 一、宋玉作品广为流传 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宋玉辞赋一直广泛流布,经久不衰。有关记载、收录、传播或评述宋玉作品的古代文献,大致有:西汉·司马迁《史记》载:宋玉“好辞而以赋见称”。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宋玉赋十六篇。王逸《楚辞章句》收录了《九辩》和《招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称:“屈宋逸步,莫之能追。”“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揭示了宋玉文学创作的成就,确立了宋玉与屈原并称的文学史地位。萧统《文选》收录了《风赋》、《对楚王问》等5篇作品。《隋书?经籍志》载:楚大夫《宋玉集》三卷。唐《古文苑》收录了《钓赋》等6篇作品。《旧唐书?艺文考》载:楚《宋玉集》二卷。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载:楚大夫《宋玉集》二卷。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门》载:《宋玉集》一卷。明·陈第《屈宋古音义》选录了《九辩》等六篇辞赋。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卷十)选录了宋玉十三篇辞赋作品。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宋玉的人品、人格及其作品的真实性、著作权等,均受到了彻底的贬损。即使在这种学术背景下,宋玉的作品客观上仍在继续传播。如1929年,陆侃如编著《宋玉》一书,书中就选编了《九辩》等十四篇辞赋作品。而尤为可喜的是,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宋玉赋竹简佚篇《御赋》[2],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赋体文学于战国末期的存在,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宋玉辞赋的著作权。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们大力开展宋玉作品的整理,先后有袁梅的《宋玉辞赋今读》(选编十三篇作品)、朱碧莲的《宋玉辞赋译解》(选编十二篇作品)、金荣权的《宋玉辞赋笺评》(选编十四篇作品,篇目与陆侃如《宋玉》同)、吴广平的《宋玉集》及《楚辞全解》(其中选编宋玉辞赋及署名宋玉的轶文共20篇)、

历史趣谈宋玉的老婆是谁宋玉有没有儿子 宋玉又什么故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宋玉的老婆是谁宋玉有没有儿子宋玉又什么故事 导语:宋玉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美貌与潘安齐名,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男子之一,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而他更为人所道的就是他在历史 宋玉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美貌与潘安齐名,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男子之一,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而他更为人所道的就是他在历史上为后人留下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宋玉人如其名,玉本就无暇纯洁而温润,宋玉本人也是长得宛如璧人,光洁无暇,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玉一样美好的品质。宋玉的故里是楚国的宜城,楚国曾经在这里建都数百年。因此,宜城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是却一直都浸润在楚文化之中,它随着楚国的发展壮大而愈加浓厚,宋玉自幼就受到了这种文化的熏陶,在这种环境成长下的宋玉,他深深地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他所看到的、生长的楚山楚水,都是宋玉骨子里喜欢的,甚至喜欢到想要和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就是在这种强烈的归属感的驱使下,宋玉对弘扬楚文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宋玉觉得这是自己的使命。他虽然是楚王身边那个能够和楚王谈天说地的人,但不幸的是,宋玉生前身后二千多年,始终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这个人的文学作品因为和屈原的甚是相似,还经常被忽略,被隐藏在屈原的光辉后面,“扬屈抑宋”似乎成了历史的一个惯常的偏见。 宋玉长得一表人才,仪表堂堂,作为一个儒雅的学者、作家,他最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他的长相。“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道朝宋玉。”这首诗歌表面 生活常识分享

关于杜甫的论文

杜甫诗“沉郁顿挫”之再探 杨童环宇 文学与新闻学院语文教育10260434 【摘要】:“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没错,这句诗描写的就是我国唐代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圣——杜甫。说起杜甫的诗,没有人不知道他诗中的写实手法,以及杜诗的“史诗”性质。“沉郁顿挫”更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说,“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岐及也。”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写实风格?他的生平造就了他的思想,思想体现风格,风格展示了他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杜甫沉郁顿挫生平思想体现影响 “沉郁顿挫”,本意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沉郁,指诗歌内容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多对诗词文章的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而言。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多是对诗词文章的语言和篇章结构而言。“沉郁顿挫”在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他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出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1】 杜甫是唐代社会转折时期继往开来的伟大诗人,他前半生是在盛唐度过的,深受盛唐文化的熏陶,在他身上可以看见盛唐士人开阔的胸襟;放荡不羁的精神。可安史之乱来临,他的后半生历经战乱、四处漂泊,对战乱中百姓颠沛流离,受苦受难的生活有着实际的深刻的体验。正是历经了这种战乱沧桑,他的诗风趋于沉郁顿挫,写实风格突出。所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之前对其生平,思想,作品及艺术风格都有一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1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 我屋上三重茅……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2 在那遥远的四川成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杜甫草堂,一直吸引着我。今年春天,我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一进们,几棵高大的柳树像士兵似的站在门口,守卫着杜甫草堂。那翠绿翠绿的柳条,像是一道道绿色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向下流去。微风一吹,柳条就会摇摆几下,我知道这是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呢。那小巧玲珑的柳叶,像是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呢!柳树下有两只黄鹂鸟,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一只身上有着许多黑色的小斑点,像穿了一件花衣裳,变得更神气了。你看!它扬起那高傲的头,不时的往草地远处眺望,好像和我一样也在欣赏风景。另一只黄鹂鸟则悄无声息地飞上树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黄鹂鸟,唱吧!小河为你伴奏;黄鹂鸟,唱吧!柳树

宋玉传 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玉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玉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曰:“子盍③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④,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⑤,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崪⑥乎直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对曰:“昔者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暧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施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赤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卒,封于巫山之阳台,精魂依草,实为灵芝。'”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闻谗言,怒而放流。屈原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参考译文: 宋玉,是楚国鄢地人。所以现在宜城还有他的坟墓。起初他追随侍奉屈原,屈原被流放后,他向好友景差谋求侍奉楚王。景差害怕宋玉胜过自己,只是向楚王简单说了说,楚王也只给了宋玉一个小职务。宋玉于是责备景差,景差说:“生姜和肉桂固然是依靠土地生长,但并不是靠土地才有辛辣的味道;美丽的女子固然是靠媒人的介绍嫁人,但不是靠媒人来使夫妻相亲相爱。介绍你得到官职的,

从唐朝社会的变化论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2012-2013年第二学期《文艺心理学》科目考查卷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班级:中文10-1 任课教师:罗远玲 姓名:张光凤学号:10064130120 成绩 论安史之乱对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时代的变迁不可否认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时代则是培植作家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作家的创作个性是形成作品风格的内在动因,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性格特征。在这个实践中,社会生活的变化,作家对生活的体验也就有所不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反映着作者的思想性格和理想愿望。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作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虽与先天的禀赋气质有关,但更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文学家是自己时代的儿子”。任何创作个性和风格,都毫无例外地要受到作家所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影响其世界观和人生态度,也影响其文化心理和情感意绪。杜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将杜甫的诗歌创作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二个创作时期:天宝五载入长安前为第一创作时期;其后均为第二创作期,时代的变迁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影响来谈谈杜甫诗歌创作为何从“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之美,转化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郁伤感的悲壮之美。 翻开唐朝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的命运及其诗歌创作和唐代的社

宋玉个人简历.doc

宋玉个人简历 你想知道宋玉的生平吗?想具体了解一下他吗?快来看看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宋玉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宋玉个人简历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市)人,楚国辞赋作家。宋玉好辞赋,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风流倜傥,潇洒干练,反应敏捷,谈吐不凡,所以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梦泽。相传宋玉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人物经历 公元前298年,生于今宜城南郊腊树村。 前296年,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死于秦国,屈原写《招魂》,宋玉三岁。 公元前291年,宋玉8岁时随屈原入鄢郢。 公元前284年,五国灭齐,楚将淖齿救齐时杀了齐王。当年屈原逐放,宋玉15岁。 公元前282年春,宋玉17岁。景差为楚襄王推荐了宋玉,被襄王任文学侍臣,后为大夫。做《高唐赋》、《大言赋》、《小言赋》。宋玉得云梦之田。 公元前281年秋,宋玉作《讽赋》。 公元前280年夏。宋玉作《风赋》。 公元前280年秋。宋玉作《对楚王问》。 公元前279年夏。宋玉作《钓赋》。

《走近宋玉》公元前278年春,写《神女赋》。 公元前278年2月,楚大夫昭奇叛乱。宋玉与庄辛联手平乱。宋玉为议政大夫,时年21岁。 公元前278年4月,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引蛮河水,用长渠攻陷楚都。楚襄王迁都陈。当时62岁左右的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公元前263年襄王卒考烈王20岁继位。宋玉36岁。 公元前258年,宋玉劝考烈王联赵。毛遂自荐,宋玉再为议政大夫,时年41岁。 公元前253年,宋玉46岁。黄歇得宠,考烈王冷遇宋玉。 公元前249年,楚灭鲁,黄歇架空考烈王。宋玉被免一切职务,宋玉50岁。这年写《九辩》。 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宋玉58岁。 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宋玉写《笛赋》。 公元前222年,楚亡,宋玉卒,约享年七十六岁。 作品争议 宋玉究竟有哪些作品呢?这是自古至今难以质证的问题。《汉书·艺文志》著录宋玉赋十六篇,但篇目已不可考;而现存题为宋玉赋者则仅有十四篇:王逸《楚辞章句》载《九辩》、《招魂》,《文选》和《古文苑》等书还载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数篇,古今许多学者经过研核鉴别,多认为《招魂》乃屈原所作,《九辩》为宋玉所作,其他均系后人伪托。现举几例: 一、《文选》、《古文苑》等书所录各篇散文赋的体式,并非楚辞体;而是西汉司马相如所创制的那种散文赋体。这种体式不是宋玉所处的战国时期所能产生的。所以,如果定要说它们是宋玉之作,那么,这位宋玉就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楚人了。

吴广平先生校注的宋玉集简介

旧学功底新学气象——吴广平先生校注的 《宋玉集》简介 陈靖武 宋玉是战国末年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汉书?艺文志》载,宋玉有赋16篇。据《隋书》和新旧《唐书》记载,隋、唐时期曾有三卷本和两卷本的《宋玉集》传世。但到宋代即均已失传。到了明代,学者们又重新开始收集、整理宋玉的作品。今天所能见到的赵氏培荫堂旧藏本《宋玉集》两卷本就系明人所辑。但此书目前只有一部手抄本藏南京图书馆古籍部,故流传不广。加之此书编次无法,淆乱芜秽,文字讹误比比皆是,因而价值不大。自清代至今,《宋玉集》的整理、校注工作一直无人问津。有感于此,吴广平先生穷数年之功,重新整理、校注了《宋玉集》,全书42万言,已于2001年8月出版。此书作为岳麓书社精心打造的“集部经典丛刊”之一种,视野开阔,新意叠出,既显示了作者的旧学功底,也展现了作者的新学气象。 过去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对传世的宋玉作品几乎全部被怀疑为伪作。吴先生充分利用考古发掘的新材料和吸收海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定东汉王逸注《楚辞章句》、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唐代无名氏编《古文苑》、南宋末陈仁子编《文选补遗》、明代无名氏所辑《宋玉集》等古籍中所收的署名宋玉的16篇作品,有12篇确是宋玉所作,有4篇则为伪作或真伪难明。加上银雀山新出土的宋玉赋佚赋《御赋》,作者认为现存的宋玉辞赋实有13篇。这为我们重新认识、

评价宋玉的文学成就和重新疏理、描述中国辞赋的发展史扫清了障碍。 此书对传世的16篇宋玉作品和新发现的宋玉赋佚篇《御赋》以及唐代虞世南辑《北堂书钞》所引的《宋玉集序》全部作了校勘、注释,校勘精审,注释精当。《高唐赋》中有这样几句话:“其鸣喈喈,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所著《楚辞诗学》据其中“当年”二字,认为带有晚年回忆年轻时事情的口吻,而断定《高唐赋》为宋玉晚年的作品。吴先生据清朱〖C04A〗《文选集释》,指出“当年”二字实系“当羊”之误。当羊,即“尚羊(徜徉)”,游戏的意思。因此,不能据此讹文来推断作品的创作年代。古人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从吴先生对《高唐赋》校勘的这一个例子,我们就可看出其校勘的价值和意义了。宋玉《钓赋》中有个人名叫玄渊,四部丛刊初编本《古文苑》原讹作“玄洲”,平津馆丛书本和墨海金壶本《渚宫旧事》更讹作“元洲子”。吴先生在校勘中据《文选》卷三十四枚乘《七发》李善注、《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四《资产部?钓》引《钓赋》改为“玄渊”,指出“渊”与“洲”乃形近而讹。并指出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引《钓赋》“玄渊”作“玄泉”,乃唐人避唐高祖李渊讳;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钓赋》“玄渊”作“元渊”,乃宋人避宋帝始祖赵玄朗讳。又据《史记》、《汉书》、《淮南子》、《文选注》等历史文献,指出玄渊有十个异称。并引《淮南子》、《七略》、《汉书》以及枚乘《七发》对玄渊的事迹作了考证与勾勒。这样读者对作品中所涉及的玄渊其人就一清二楚了。 为了穷究原委,作者特别注重广征文献,所引之书遍及《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还有出土文献、域外汉籍。例如署名宋玉所作的《微咏赋》一篇,姜亮夫、曹道衡等权威学者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均说最早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