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世界化学历史的贡献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古代化学

中国古代化学中国古代化学是指在中国古代时期,人们对化学的思想、理论、实践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创造性的贡献。

中国古代化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和唐代的发展,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体系,并在宋代达到了高峰。

在古代化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刻的探索和发现,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领域。

一、烟火制造烟火的制造是中国古代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早在2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制造烟火的技术。

烟火由火药、烟花两个部分构成,其中火药是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古代人通常将硝石、炭和硫磺混合在一起,用竹筒封住,当其遇到火花时自燃,便产生火药燃烧的气体,从而产生威力强大的火药爆炸。

二、瓷器生产中国的瓷器是世界知名的,而瓷器的生产过程也涉及到化学领域。

古代中国人从自然材料中提取出对釉下颜色的菜色料,釉渣料、釉料等,从而成功地生产出了胎体纯净、釉色浑然一体的瓷器。

三、钩镰草药制备钩镰草药是中国古代药学中的一种重要植物,被广泛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钩镰草药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离和提取等方式加以提高,其中包括酚类的成分和多种碱性物质等。

四、纺织染色古代中国人通过天然植物和矿物颜料进行染色。

其中,茜草是最常用的染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可以把茜草变成茜染料。

除此之外,与茜草等天然植物染料不同,铜绿和朱砂等矿物染料也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染色。

五、药品制造在中国古代,药品的制造往往涉及到天然物质的提取和加工。

比如说,像龙骨、仙人掌、地黄、桂皮、玄参等药材都是通过提取和混合等化学过程加工完成的。

药品制造在古代医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化学的创新和发展源自中国人对自然的探索和认知。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了化学方面的领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

中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

中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

暂且撇开以前的不谈,近代以来,有多少先进分子和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和束缚,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他们的思想和举动可歌可泣,又有多少先进分子和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兴盛和贫弱,呕心沥血,坚决不移,他们的思想和举动异样可歌可泣。

中国的化学家,为了祖国化学的开展作出了贡献。

下面我们举例式地描画几位化学家的事迹。

中国著名化学家、化工专家侯德榜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侯德榜生于1890年,他在青年时代目击了本国列强在中疆土地上的霸道行为,他以为本国列强之所以敢欺负中国,是由于他们的迷信技术先进,因此,中国要想不受人家欺负,就要走 ''迷信救国〃的路途。

我国知识界的 ''迷信救国〃思想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发生的。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阅历了洋务运动、变法维新,但是这些都失败了。

19门年迸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完毕了帝制,树立了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后,一方面支持列强瓜分中国的革命妥协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中国依然落后,国外交治形势混乱,在许多知识分子和留先生中间,尤其是在学习迷信技术的知识分子中间,逐渐发生了迷信可以救国的思想。

他们要用他们所掌握的迷信技术救国。

这表示他们是国度的主人,他们要投身到救国的事业中去。

因此,关于从事迷信技术任务的知识分子来说, ''迷信救国〃的思想是一种爱国思想。

''迷信救国〃代表了一些迷信家寻求救国路途的一种想法,许多人抱着这种想法去尝试、去实际、去妥协。

他们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迷信技术,并带回祖国,对开展祖国的迷信技术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固然,在事先的历史条件下,仅仅经过开展迷信技术是难以完成救国的愿望的。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中,关于中国人寻求救国的路途,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他写道: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度寻觅真理。

历史化学教案:掌握历史事件和化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化学教案:掌握历史事件和化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历史化学教案:掌握历史事件和化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一、引言历史与化学是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然而,在深入研究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事件和化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历史化学教案,揭示历史与化学之间的奇妙关系。

二、历史事件对化学发展的影响1. 古代文明中的药物和颜料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和印度等国家都在医药和颜料领域有着重要贡献。

例如,中国古代医药理论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推动了药物研究的发展。

同时,大量使用颜料也催生了对金属提取和合成染料等方面的研究。

2.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展工业革命时期带来了一系列科技进步,其中包括许多与化学相关的发明。

例如,朗克福特(Lancaster)在18世纪末使用蒸汽引擎驱动生产机器,这对于改进化学实验室设备有着深远影响。

此外,该时期的炼焦炉和化学肥料等发明也推动了农业和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3.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科技进步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而在这些战争中,化学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毒气被广泛使用,并催生了防毒器材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引发了核能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三、化学对历史事件的影响1. 火药的发明与军事变革古代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并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

火药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军事战略和国家格局。

此后,火药逐渐传入其他地区,并推动了全球性冲突模式的转变。

2. 医学与卫生科学的进步众所周知,医学和卫生科学是历史事件和社会进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近代医学中对微生物和感染原理的认识始于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的贡献,他是细菌学和抗菌手术的奠基人。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手术和医疗方法,使得更多人能够幸免于感染。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化学技术的应用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例如,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在车尾气排放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世界著名化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故事发生在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

那时候,他在清华学堂,是他刚入清华学堂的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因为入学成绩特优,他只需要在清华学一年就可以去美国留学)。

入学之前,他在符离集(出烧鸡的地方)铁路上工作了三年,1910年考上的清华,1911年去的。

没办法,他家穷,侯家世代务农,他爷爷出于为未来的期望,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大家都知道“富清华、穷北大”那时候清华学堂的人还是比较看不起这个比较穷而且大一点的插班生的,别人可是在这个英文授课的学校里学了好多年了(清华学堂学制十年,第十年正常毕业就可以直接留学美国)。

在第一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后,再没有看不起他了。

就在这次考试上,他拿了十个满分。

1913年,他去了MIT学化学。

河里在讨论皮革,其实最早的化学家颇有学制革出身的。

刘楚青便是,侯德榜也学过制革,原因很简单,看到中国的原料就这么白白溜走,别人拿走钱就这么简单,心有不甘。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就是制革,而不是制碱。

侯德榜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对那段日子他从未忘过。

幼年家贫不能上学,就在私塾外面听。

他天资甚高,学堂里面还没记住,他在外面过耳不忘,被教书先生视为奇才,原意免费收他这个学生。

同样的故事还有一个人,是邢其毅的父亲刑端。

我是在查邢其毅这个贵阳人和蔡智诚这个老乡的关系中了解到这段轶事的。

邢其毅和蔡智诚没什么关系。

因为刑端家贫且务农出身、属于寒门士子,二十一岁即中进士离开了贵州入翰林院(最后一批)并再没有回去过,这时候邢其毅最多刚出生。

回到侯德榜上来,他彻底突破了苏尔维法的秘密之后,用英文写了《制碱工业》这本书,书的封面上,就是一个在南方稻田里,留着长辫子,脚蹬水车,手捧书本的英俊少年。

这本书把苏尔维法从原理到工艺再到设备以及参数的设置写了个底掉,从此中国人,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价。

如果这是山寨货,那么我希望中国这样的山寨货越多越好。

干化学和化工实际上是两个方向,化学要考虑的这个东西能不能做出来,化工要考虑的就多多了。

化学家简介(中国)

化学家简介(中国)

【魏伯阳】(约100~170年)中国东汉时期的炼丹家。

名翱,号伯阳,后人称他“云牙子”。

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一部炼丹著作,记录了我国古代炼丹的理论与实践。

他认为“易经”理论、道家哲学和炼丹术三者是统一的。

该书记录的有关化学知识和观察到的化学事实主要有:(1)水银容易挥发,也容易跟硫黄相化合,(2)氧化铅能被炭还原成铅,(3)几种不同金属可以组成合金,(4)从汞矿石可以制得红色硫化汞,(5)黄金不容易氧化,(6)物质起化学反应时的比例很重要等等。

鉴于炼丹术和道教相结合,披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外衣,所以在《周易参同契》中有很多神秘荒诞和隐奥莫测的内容。

【葛洪】(约281~340年)中国东晋的炼丹家。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公。

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其中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内容比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丰富而具体,而且隐讳的内容较少。

它涉及的知识有:(1)最早详细地记录反应的可逆性和物质相互转化的实验现象,(2)叙述了金属置换作用的实验事实,(3)制得外表如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4)列举某些化合物的性质及升华提纯的操作要点,(5)汇集了多种炼丹的矿物原料,说明人们认识和应用天然矿物质的范围扩大了。

由于历史条件,在《抱朴子·内篇》中仍充满了迷信色彩,宣扬了服丹长生不老之说,但该书集中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在化学上的成就。

葛洪是我国炼丹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颇受国内外化学史界的重视。

【沈括】(1031~1095年)中国北宋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字存中。

杭州钱塘(浙江杭州)人。

宋仁宗嘉祐年进士。

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

他担任过司天鉴、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知延州等职务,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化学家的传奇一生充满了许多精彩故事,表现了科学家的态度、品质和精神,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化学家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家的传奇故事篇一1990年8月7日,侯德榜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落成,以纪念这位对世界制碱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为中国争得了巨大荣誉的著名化学家。

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俗称苏打。

他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制造玻璃、肥皂、纸浆、洗涤剂和炼制石油等。

纯碱可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纯度低,产地分散,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需要。

1862年,比利时人苏尔为最早用化学方法制造纯碱。

他所用的制纯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制造的基本方法是:先将浓的食盐水通入氨水饱和后,再利用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上述氨化饱和是盐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按进一步与食盐反应,就得到碳酸氢钠和副产物氯化铵。

碳酸氢钠溶解度小,经过滤分离后,在加热,就得到纯碱并放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再利用。

氯化铵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氨气,氨气被收集起来循环使用。

这种制碱法被称为苏尔维法,垄断世界制碱行业达70多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可循环利用,工艺简单,原料易得。

但是,它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食盐利用率太低,只有70%左右;二是氯化铵和石灰乳反应生成的大量氯化钙用处不大,无法处理,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当时,虽然许多国家的化学家也曾试图对此法加以改进,但都没有。

1920xx年10月,侯德榜怀着发展祖国化学事业的雄心壮志,从美成回国,首先在塘沽等建永利碱厂。

当时,国际资本集团垄断者制碱技术,要想发展自己的民族制碱工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

侯德榜排除种种阻力,深入现场,亲身实践,深入钻研制碱技术,不断解决设备和工艺上的问题,最终在1920xx年建成了碱厂。

该厂日产白花花、亮晶晶的纯碱180吨。

塘沽制碱厂的建成,在技术上突破了国际上苏尔维集团的垄断,经营上战胜了朴内门公司的排挤。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1.勒沙特列(1850-1936),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工程技术有关,唯一重要的化学理论贡献就是化学热力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这一原理概括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性质。

它甚至可以超越化学,成为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相提并论的,描述自然世界的一般性规律。

伟大的思想不在于他的篇幅,而在于他的深刻。

只有两句话的勒沙特列原理足以使勒沙特列跻身一流化学家的行列。

2.凯库勒(1829-1896),德国化学家苯环,如此美丽的分子,它的对称和谐之美,足以使人陶醉。

凯库勒最早论证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以苯环为基本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同时,凯库勒还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是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的发起人的主要组织者,为国际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另外,他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的学生之中,有三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本人没有获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与诺贝尔逝于同年。

3.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师,一位成功的商人,不过至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化学家,他对于化学理论实在是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

他大概是化学领域名气最大的人,不过这不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的巨额遗产。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把能分到他的遗产看作一项至高的荣誉。

他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成为人们开山劈石,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利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同时,这项伟大的发明也被广泛用于战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伤敌人。

诺贝尔,一个传奇,因为科学成就而获得大量财富,因为处理财富的伟大方式而不朽。

4.范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

1875年,他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霍夫—勒·贝尔模型),这些观点成为立体化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的化学

中国古代的化学

中国古代的化学中国古代的化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贡献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理论。

古代中国的化学研究主要包括金石学、药物学和冶金学等领域。

一、金石学金石学是中国古代化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金属和矿石的性质、提取和利用。

在古代,中国人发现了许多金属,如铁、铜、锡等,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冶炼的技术。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其制作技术高度发达。

古代冶金学家通过研究金属的熔点、硬度等性质,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冶金工艺,使青铜器制作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二、药物学中国古代的药物学也是古代中国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和药物疗法。

中国古代的药物学家研究了许多中草药的性质和功效,并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药方。

其中最著名的是《本草纲目》,这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

该书收录了大量的草药和药物知识,对中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冶金学中国古代的冶金学是古代中国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人在冶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他们发现了铁和铜等金属的存在,并掌握了一些金属冶炼的技术。

中国古代的冶金学家通过研究金属的性质和冶炼工艺,发展了一套完整的冶金技术体系。

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青铜器的制作,还推动了中国古代冶铁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四、其他领域除了金石学、药物学和冶金学之外,中国古代的化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在染料和制造颜料方面,中国古代的化学家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研究植物、动物和矿石等材料,发现了许多具有染色性质的物质,并掌握了一些染料制备的技术。

此外,中国古代的火药技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之一。

古代中国人通过研究和实践,掌握了制造火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化学在金石学、药物学、冶金学以及其他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古代中国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化学发明史上的中国人

化学发明史上的中国人

汞齐( 汞齐(gǒng jì )齐( jì):合金[alloy]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 记·辀人》 又称汞合金,是汞与一种或几种其他金属所形成的合金,汞有一 种独特的性质,它可以溶解多种金属(如金、银、钾、钠、锌等), 溶解以后便组成了汞和这些金属的合金。含汞少时是固体。含汞多 时是液体。天然产的有银汞齐和金汞齐。人工制备的较多,如钠汞 齐、锌汞齐、锡汞齐、钛汞齐等。
古代希腊的原子理论 公元前 400 年,希腊哲学家德模克 利特( Democritus ), 提出万物由原子产生的思想。 道尔顿( J. Dolton )的原子理论 19 世纪初,英国中学教师 J. Dolton 创立 了原子学说,基本观点包括: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见的, 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自生自灭 ②同种类的原子具 有相同的性质,不同的原子性质不同; ③每一种物质都由特 定的原子组成。 卢瑟福( E.Rutherford )的行星式原子模型 1911 年的 α 粒 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中带正电的原子核只是一个体积极 小,质量大的核,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作用而在核外围空间 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旋转一样,称为行星式原 子模型。
四、葛洪与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 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 子,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著有 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 《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
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 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 (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 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 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 了解,这一了解在当时化学还处于萌芽时期是很 了不起的。

初中化学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

初中化学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

初中化学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侯德榜 (公元1890~1974)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

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

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为此, 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

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

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

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

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

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

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

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

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

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

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中国历史上的创新精神

中国历史上的创新精神
1、西汉初年我国发明了造纸术。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 滩出土的汉景帝时的纸,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纸。公元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造纸术是 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11世纪初,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发 明早四个多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是一个重大 贡献。 3、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 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13世 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 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4、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 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 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古代的创新精神
寻找我们时代的创新精神恐怕要从我们祖先那里 谈起。
古代人在技术水平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发明了重要 的工具和技术,发现自然规律,甚至在政治制度 上的创新精神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2007年,英国《独立报》评出了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赫 然在列。
商鞅变法虽终止了奴隶制度对中华民族的迫害,却也有 这弊端,它使中国的封建保守思想根深蒂固。从此我们 也可以看出创新的成果是需要经过实践与时间的检验才 能正确地评价。
近代的创新精神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局动荡不安,许多思想家、 科学家在艰苦的环境之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思想 成果和科学技术。
魏源
《海国图志》是1841年起,由思想家 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 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 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国历史政制、 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 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 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的七项伟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的七项伟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的七项伟大贡献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要回顾中国的这六十年,也要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以产生的中国现代革命,同时要将中国的这些现当代史放到世界政治和世界历史的宏大背景之中,从而可以总结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世界政治和世界历史的以下伟大贡献。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它从中诞生的伟大革命,经过它实现的国家统一,也经过它决定性地推进的中国强盛化,消除了这么一个往昔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极端羸弱,因而作为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促成了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前半叶东亚动乱不已、战争横生的局面,因为中国的羸弱总是吸引欧美列强和日本在中国这巨型大国及其周边外围进行帝国主义侵略、瓜分、竞争乃至重大战争。

而且,由此还两度极重要地助成了世界的大动乱和大冲突。

主要在极端羸弱的中国境内,1904至1905年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打它们之间的日俄战争,俄国的战败导致沙皇政府被迫停止在东亚的大规模扩张,将主要扩张矛头转向巴尔干,从而大大加剧了与奥匈帝国的争夺,铸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成因之一。

此后,还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与中国羸弱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初起点可以说并非晚至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而是1931年日本发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而这日本侵略的一个重要诱因,在于中国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积贫积弱,吸引和加剧了狂暴的日本军事帝国主义野心,并且由此参与酿成了影响极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这一切,因为中国经过革命而来的统一、其后60年奋斗维护的统一和实现的国家强大,根本消除了上述历史悲剧的一大成因。

实际上,这对二战以后的世界朝比先前远为和平、稳定甚而正义的方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就此而言,对世界政治的重大改观或进步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崛起乃势所必需。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革命建国的首要目标,在于实现中国的全面独立;此后,新中国在建国初年迫不得已但英勇决绝地参与朝鲜战争,进行令当时几乎不可一世的美国大为吃惊的抗美援朝;再后,60年代后期,中国以几十万战斗辅助部队间接参与越南抗美战争,并且担当这场战争的“大后方”。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他,组建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第一个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团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应用先进化工技术的精盐厂、亚洲第一座碱厂以及科技水平位居远东第一的硫酸厂……他,是一个视科学为灵魂、视英才如手足、视事业如生命的实业家。

他,是一个成功挑战国外列强技术垄断、坚定走民族自主发展之路并屡创商战奇迹的民族英雄。

他,就是范旭东。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黄明建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这位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在重庆的灵堂上,国家领袖、社会名流、普通群众纷纷前往悼念,寄托哀思。

毛泽东主席亲书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时任委员长的蒋介石送去挽幅:“力行致用”。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国共两党领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与祭奠的唯范旭东一人。

范旭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如此高的声望?下面,我们还是让历史先回到二十世纪初期。

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1900年,范旭东就跟随其身为革命党人的兄长范源濂流亡日本。

在那里,他结识了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目睹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国力的崛起,同时完成了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业。

他时时都在关注着国内的发展形势,为民族的命运担忧。

他曾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

1911年,正当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时,范旭东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1912年曾供职于民国政府财政部下属部门监测银元铸币质量,可两月后,他因不满官场腐败,愤然辞职。

深明范旭东心思的兄长范源濂时任教育总长,恰逢一次良机,委派范旭东赴英、法等欧洲国家考察。

在这期间,范旭东以考察盐政为主,兼及制碱化学工业。

近一年的欧洲之行,更坚定了他实业救国的信念。

这时的中国,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中。

官商勾结,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市场上,洋面、洋线、洋布、洋火、洋盐、洋油、洋药……几乎充斥着所有商铺。

日、英、法、美、德、意等多国的洋人、洋枪在一些城市及重要口岸随处可见,洋船、军舰更是频繁出入。

化学作为中心学科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它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

化学作为中心学科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它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

化学作为中⼼学科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和发展,它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科⽬:化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题⽬:你认为化学作为中⼼学科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和发展,它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

化学是⼀门中⼼的、使⽤的、创造性的科学,它是⾃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作为⼀门应⽤科学,化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类的⽣活息息相关。

⼈类的⾐⾷住⾏,都⾃觉或不知觉的享受着化学变化带来的便利。

⽽原始化学正是萌芽与冶⾦、酿酒这样的传统技艺,中国作为四⼤⽂明古国之⼀,中国古代化学有许多辉煌成就,为化学发展史写下许多伟⼤的篇章,中国⼈很早就学会了使⽤⽕,中国⾄今还流传着燧⼈⽒钻⽊取⽕的神话故事,⽕的使⽤是⼈类发展的⼀⼤飞跃,⽕是⼈类⽤来发明⼯具盒创造财富的武器,利⽤⽕能够产⽣各种各样化学反应这个特点,⼈类陆续发展了制陶,冶⾦,酿造等⼯艺,⼈类⽂明从此进⼊了另⼀⽅天地。

China⼀词的由来是每个中国⼈都知道的。

炼丹术和炼⾦术呗认为是近代化学的起源,中国古代拥有最显著的炼丹技术。

作为封建社会通知阶级的皇帝、贵族和地主等权贵,他们不仅渴望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希望掌握长⽣不⽼的秘密以永远享⽤得到的财富和权⼒。

这种情况下。

炼⾦⼠和炼丹家正式⾛上了历史五代,其中的著名⼈物包括魏伯阳(汉)、葛洪(西晋)、孙思邈(唐)等等,古代的炼丹家们在炼丹过程中写下了⼤量著作,总结了⼀些化学反应的规律,为化学学科的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炼丹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中提到“变化者,乃天地之⾃然,何嫌⾦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葛洪已经认识到运动变化是⾃然界的必然规律,这些炼丹⽅式已具备了原始的化学思想。

中国的炼丹术后来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融合⽽形成阿拉伯炼⾦术,阿拉伯炼⾦术传⼊欧洲,并逐渐演变为近代化学。

中国在化学起源⽅⾯的另两⼤贡献是⽕药和造纸术。

⽕药是中国的炼丹术⼠发明的,是炼制“长⽣不⽼药”的副产品,后来呗运⽤到军事⽃争中。

⽕药技术后来随着炼丹术⼀起从中国传到阿拉伯世界,并传⼊了欧洲。

我国古代化学知识点总结

我国古代化学知识点总结

我国古代化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化学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的化学之一。

从古代的炼金术到今天的现代化学,中国古代化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的化学发展。

1. 中国古代炼金术的发展炼金术是古代中国人所开创的一门科学。

炼金术主要是指把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技术。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炼金术来炼制金、银、铜等贵重金属,同时也进行着人体和药物的炼制。

炼金术的发展为后来的现代化学奠定了基础。

2. 古代中国对物质的认识在古代中国,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易经》和《道德经》。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的。

而《道德经》则提出了“一分为二,再分为三,三生万物”的理论。

这些观念为后来的化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3. 鸡鸣香鸡鸣香是中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是由硫磺、樟脑、丁香等物质组成的。

在古代,人们用鸡鸣香来驱蚊杀虫,也用它来进行火药的炼制。

鸡鸣香的发明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 火药的发明和炼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火药的国家之一。

古代中国人用硝石、炭和硫磺等物质来炼制火药。

火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和民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宋朝时期,火药的炼制和使用已经相当普及。

5. 青铜器的制作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十分先进。

青铜器主要是由铜、铅和锡等金属合金化而成的。

青铜器制作工艺对古代中国的冶金和金属工艺有着深远的影响。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也为后来的冶金技术和金属工艺打下了基础。

6. 医药和药品的炼制古代中国的医学和药物学十分发达。

在古代,人们通过浸取、馏煮、提纯和炼制等方法,炼制出了许多药品。

这些药品对古代中国的医学和药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来的现代药物学奠定了基础。

7. 冶金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冶金技术在世界上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利用铁矿石、铜矿石和铅矿石等原材料,以及木炭和高温煅烧等工艺来炼制金属。

古代中国人在冶金技术上的成就为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

中国化学家-侯德榜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中国化学家-侯德榜[1]〕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他就像一块坚硬的基石,托起了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大厦,这位先驱者,就是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

侯德榜(启荣,字致本),1890年8月9日诞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坡尾乡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1907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1910年他毕业于闽皖铁路学校,并到津浦铁路当施工练习生;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学堂;1913年,以10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名震全校,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1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他以《铁盐鞣革》的论文获该校博士学位。

这一年,侯德榜收到一封来自祖国的不寻常的信件,寄信人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交通受阻时期。

中国一向依赖进口的洋碱断了来源,国计民生受到严重影响,范旭东先生决心在塘沽久大精盐公司的基础上创办永利制碱公司并进一步发展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可是苦于当时国内没有专业人才,于是他发信给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恳请他回国共同振兴祖国的民族工业。

就这样侯德榜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

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侯德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

其后不久,被命名为"红三角"牌的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在1930年瑞士举办的国际商品展览会上,"红三角"再获金奖,享誉欧、亚、美。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由于当时内地盐价昂贵,用传统的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太高,无法维持生产,为寻找适应内地条件的制碱工艺,永利公司准备向德国购买新的工艺--察安法的专利,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除了向侯德榜一行高价勒索外,还提出了种种对中国人来说是丧权辱国的条件,为了维护民族尊严,范旭东毅然决定不再与德国人谈判。

中外著名化学家

中外著名化学家

1.门捷列夫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

2.道尔顿约翰·道尔顿,英国科学家,在19世纪初把原子假说引入了科学主流。

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3.拉瓦锡拉瓦锡拉瓦锡,法国著名化学家,“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者。

他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称之为近代化学之父。

4.钱永健钱永健,汉族,祖籍浙江杭州,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国生物化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

5.侯德榜侯德榜侯德榜,中国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

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

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所做的贡献。

6.黄鸣龙黄鸣龙,有机化学家。

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7. 张青莲院士张青莲张青莲,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辅仁、清华、北京等大学教授,中国质谱学会首届理事长。

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对同位素化学造诣尤深,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对中国重水和锂同位素的开发和生产起过重要作用。

晚年从事同位素质谱法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研究8.袁翰青袁翰青,有机化学家、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

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研究、中国化学史研究以及科技情报研究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

9.李方训李方训李方训,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

长期从事电解质溶液性质及理论的研究,对格林亚试剂的反应机理,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离子熵、离子的极化和半径以及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等,做出了贡献。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

中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1.焰色反应被称为“山中宰相”的我国南朝著名科学家陶弘景(公元454—536年)在实践中发现,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从而找到了鉴别外表极为相似的硝石与朴硝(硫酸钠)的最筒便方法。

这个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焰色反应”。

陶弘景发现“焰色反应”并应用于物质的鉴别,比欧洲最早发现者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早一千二百多年。

2.自燃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和诗人张华(公元232—300年)于公元290年前出版的新著《博物志》一书,是世界上记载“自燃”现象的最早文字记载。

3.碳酸气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一书中,已有烧白石作白灰有气体发生的记载。

白石就是白石灰石,白灰就是石灰,所产生的气体就是碳酸气即二氧化碳。

十七世纪后,才有比利时人地碳酸气作专门的研究。

4.深井天然气中国人于公元前1世纪就已用传统的方法打出了4800尺深的钻井,并用竹管把天然气从井里引到锅灶里,用来蒸煮食物和熬制食盐。

比欧洲人早一千九百多年。

5.氧气我国唐朝学者马和在公元八世纪时期就已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并提出了制取的方法,但由于其原著《平龙认》一书已失传,无法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过了一千多年三个欧洲人(普利斯特里、拉瓦锡、舍勒)才在各自不同国家里发现了氧气的存在。

6.石油我国人民知道和利用石油的时间,比世界各国都要早。

远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后汉文学家班固所著《汉书》上记载:上郡高奴县,有水可以燃烧。

这里所指可燃液体就是石油。

高奴在今陕西省延长,现在仍出产石油。

7.煤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用煤炭雕刻成圆环和动物形状的艺术品。

公元前200年左右的西汉,已用煤炭做燃料来冶炼铁。

我国使用煤的历史悠久,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8.麻醉剂据《后汉记·华佗传》中记载,在公元200年时,我国外科鼻祖华佗就能用全身麻醉来施行外科手术,这是世界上施用临床麻醉最早的人,所用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物。

9.水银据马王堆汉墓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用水银能治疗臃肿和皮肤病。

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

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

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
中国人命名的化学反应是指由中国化学家所发现或发明的化学反应,其命名语言为中文。

这些反应或许不是全球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但对于中国化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介绍三个由中国化学家发现或发明的化学反应。

1. 傅-克鲁兹反应
傅-克鲁兹反应由中国化学家傅家谱与美国化学家约翰·克鲁兹共同发现,是一种生
成醇类化合物的反应。

在此反应中,含羰基的化合物与丁基锂发生反应,生成亚洲叉丙基锂,然后与干酪树醇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这个反应对于有机合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
用价值,可以用于不对称合成、药物合成和手性化学的研究上。

2. 龙骨骨料水解反应
龙骨骨料水解反应是由中国化学家刘承浩等人发现的一种利用中国传统草药骨状技术
制备骨料胶的方法。

在此方法中,将龙骨骨料加入盐酸等溶液中进行加热反应,随后将反
应物进行水解,可得到高品质的骨料胶。

该反应在传统工艺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庄重重杂环反应
庄重重杂环反应是由中国化学家庄宇航教授发明的一种快速构建复杂杂环结构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含有双酮的化合物加入弱碱溶液中,通过氧氧化作用生成间架封环化合物,再通过酸处理的方式,得到目标产物庄重重杂环化合物。

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多种复杂杂环
结构的构建,为杂环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随着中国化学事业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化学家也在不断发掘新的化学
知识和创新性方法。

这些由中国化学家发现或发明的化学反应,不仅是对中国化学领域的
一种贡献,也为世界化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对世界化学历史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5000千年的文明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科学家,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在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在世界化学史上我们的炎黄子孙也是成果辉煌,业绩闪烁,给5000年的文明史添光争彩。

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现将在化学史上有重大发现的我国学者作一摘要介绍。

6rC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

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

……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

……端,是无间也。

”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

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

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

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
二、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

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

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

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

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
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

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

”这句话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

刘安在西汉时能发现这一现象,说明他对磷有所了解。

而德国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从尿中发现磷的,他的发现比刘安晚1000年。

那么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三、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

生卒年代不详。

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

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

其中化学知识丰富。

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
四、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

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

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 ====== Hg + 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 + S ====== HgS 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 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在当时化学还处于萌芽时期是
很了不起的。

五、蔡伦
我国东汉和帝时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

宦官。

桂阳人(今湖南来阳县人)。

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

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

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人打仗,唐军败,士兵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
阿拉伯。

然后相继传给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

六、陶弘景
我国南北朝(公元5世纪末)时期有名的医学家和炼丹家。

他著的《本草经集注》就有焰色反应的记载。

书中这样写到:“先时有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消大同小异,月出月出如握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

朴消指的是硫酸钠,消石指的是硝酸钾(当时的“消”和“硝”混用)。

所以说陶弘景是最早运用焰色反应的人。

德国化学家本生是在1854年才发现焰色反应的,比陶弘景的发现晚1000年。

七、马和
我国唐朝的炼丹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

马和写的一本书叫做《平龙认》,书中谈到:空气的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N2)和阴气(O2)组成,其中的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马和还进一步指出:阴气还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

如果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

他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

马和的《平龙认》一直流传清代,后来被德国侵略者乘战乱抢走,我国现无保存。

不过,在1807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德国汉学家朱利斯·克拉普罗兹(Klaproth)宣布了一篇论文,文中说他见过《平龙认》的中文手抄本。

近代一些国外专著也提到了马和及《平龙认》。

如英国梅勒的《无机化学大全》,苏联湿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

湿克拉索夫写到:“在8世纪时,中国学者马和的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了空气组成的复杂性,提出了制备氧气(阴气)的方法,并发展了燃烧的假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是18世纪70年代,比马和的发现要晚1000年。

八、孙思邈
我国唐代医学家。

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

最早记录了黑火药的配方。

他写的《丹经内伏硫磺法》载于孟要甫的《诸家神品丹法》第五卷中,对黑火药的配方就有记载。

到宋朝时黑火药的生产和应用就很熟练了,火药武器就很先进。

公元1225年—1248年由商人将黑火药传入阿拉伯等国家。

九、沈括
北宋仁宗进士,杭州钱塘人。

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

写的《梦溪笔谈》一书是世界上科技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高度。

为了纪念他,1979年国际上曾以沈括的名字命了一颗新星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本书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我国古代称石油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时叫“猛火油”。

沈括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后来世界各国也基本上采用了“石油”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十.宋应星
我国明代著明的科学家。

江西奉新人,出身官僚。

一生著作很多,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开工天物》。

该书发表的初期轰动全欧洲,在日本兴起“开物之学”。

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对《开工天物》很感兴趣。

《开工天物》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名著。

《开工天物》中的化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

像该书中叙述的连续鼓风的活塞木风箱比欧洲早100多年。

记述的锌的冶炼和铜锌技术是世界上首次文献记载。

所以说宋应星是锌元素的发
现者。

《开工天物》中有对磷火的记述:“暮夜鬼火游烧……孤野墓坟……直待日黄昏,此火中隙而出……”说明宋应星生前已发现磷的自燃现象。

这一发现要比德国的布朗特发现的早。

因为布朗特是1669年从尿中发现的,而宋应星已于1661年(历史辞典中)去世。

他的《开工天物》在1661年以前早已完成。

所以说宋应星发现磷的自燃现象比布朗特发现磷早。

十一、徐寿
我国清末科学家。

江苏无锡人。

我国近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书籍。

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此外他于1875年在上海创立了“格致书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氧气的名称就是徐寿命名的。

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气”。

十二、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

早年留学美国。

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21年回国。

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是世界著名的制碱专家。

他与范旭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制碱企业。

1925年国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他写的《制碱》一书1932年在美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纯碱工业生产的专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联合制碱的连续工程,在世界上被称为“侯氏制碱法”,该法的特点是将制碱厂、合成氨厂、石灰厂联合了起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碱的同时生产化肥(NH4Cl)。

这是世界制碱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对制碱和化肥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化学史上的中国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