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城镇用地扩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城镇用地扩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科研热词 建设用地 gis 遥感 衡阳盆地 结构与布局优化 粗糙集 空间扩展 生态状况诊断 甘井子 环境演变 泰州市 武汉城市群 格局演化 时空变化 扩展 广佛都市区 城镇扩展 城镇建设用地 城市空间扩展 地理学 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 南方丘陵区 千岛湖镇 交通道路 上海 uii lulc ltm模型 logistic回归 clue-s模型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科研热词 城市化 遥感 扩展 建设用地 鸟鲁木齐 驱动力分析 顺义区 隔离度 重金属 都市圈 评价 苏州地区 空间过程 空间格局 空间尺度 空间分异 空间关联 生态资产 生态效应 深圳 河网 来源 景观格局 景观变化 太湖流域 城镇用地 城镇扩展 城市边缘区 城市扩展 城乡交错带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 吉林市 南宁市 南京 北京大兴区 二值图 上海 landsat卫星数据 gis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2011年 科研热词 驱动力 城镇用地 城市扩展 土地利用 遥感 时空格局 建设用地 上海 驱动机理 非都市区 青海 闽清县 长三角 都市区 遥感信息提取 道路网络 苟各庄村 苏南 耕地 绿洲城镇 绿洲 综合扩展程度指数 管制规则 空间格局 空间分析 空间分异 相关分析 独山子 热岛效应 烟台市 烟台 灰色系统动态模型 灰色关联度 海岸区位 河西走廊 河湟地区 河北野三坡 武汉 模拟 景观生态功能优化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时空分异 旅游地 微尺度 影响因素 弹性规划区 开发利用程度 建设用地扩展 广佛都市区 山东省 层次分析法(ahp) 推荐指数 3 3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第38卷第6期2013年12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38 No.6Dec.2013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13.06.004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黎亚波,李玲,陈俊,曾建,王艳英(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在RS 和GIS 的支持下,获取了滇池流域1998年、2002年及2010年的土地利用分类图,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分析了流域22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结果表明:耕地和建设用地主要沿滇池分布,林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其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别为1.598%、2.698%和9.021%;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关键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驱动力分析;RS ;GIS ;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S718;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3)06-0022-05Dynamic Chang of Land Use in Dianchi Lake BasinLI Ya⁃bo ,LI Ling ,CHEN Jun ,ZENG Jiang ,WANG Yan⁃ying(Tourism and Geography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pport of RS and GIS ,this paper obtained the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figure of three periods in Dianchi Lake basi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he number of land use type change of Dianchi lake basin in 22years were analyzed.Results showed that :Arable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main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Dianchi Lake ,the proportion of woodland area was larger ;Land use type change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land ,unus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land usedynamic degree were 1.598%,2.698%and 9.021%respectively ;The population growth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Dianchi Lake Basin land use /cover change.Key words :LUCC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driving force analysis ;RS ;GIS ;Dianchi Lake Basin收稿日期:2013-08-15;修回日期:2013-10-08.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项目“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保护和恢复技术研究”(201101042);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11FB042)。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研究的热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对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描述和分析,揭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

然后,本文将深入探讨驱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驱动、经济驱动、社会驱动和自然驱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将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中国的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了多源数据融合和空间分析技术,以揭示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

我们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通过变化检测算法识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这些遥感影像来源于多个卫星平台,包括中国资源卫星、美国陆地卫星等,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为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我们整合了社会经济数据、自然地理数据以及政策文件等多维度信息。

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GDP、产业结构等统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政府统计部门;自然地理数据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来源于中国气象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

我们还收集了国家和地方层面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城市发展等相关政策文件,以揭示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

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本文将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特征1、时间持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展现出时间持续性,呈现出逐年逐月逐日逐时持续不断的趋势。

2、空间集中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空间集中性,大部分扩张发生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周边地区,而城市远郊地区的扩张较少。

3、规划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现出规划性,大部分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都经过了详细规划,并且有一定的发展计划。

二、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越来越多地聚居在城市,导致城市的用地需求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相应增加。

2、城市扩大化城市扩大化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城市扩大化会导致城市边缘地带的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

3、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之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三、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1、耕地资源减少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远郊地区,将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

3、交通拥堵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也会导致交通拥堵,这是因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意味着相应的交通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四、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解决方法1、加强规划意识强化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意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开发。

2、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加强土地集约利用,通过改进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环境保护,合理设置生态绿地和水系,保护城市的环境。

4、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既可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五、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但扩张所带来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

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控 制 城 乡建 设 用地 扩 张 , 进 建 设 土地 集约 利 用 , 府 需要 有 合 理 的 城 市规 划 , 资政 策 和 财政 政 策 。 促 政 投
【 键 词 】建设 用地 规模 ; 均 建设 用地 面 积 ; 动 因素 ; 池流 域 关 人 驱 滇 【 圈 分类 号 】F 9 中 2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其 驱 动 力 的研 究 包 括 两 个 重 要 方 面 , 是 建 设 用 地 一 规 模 扩 张 的驱 动 力 研 究 , 是 人 均 建 设 用 地 增 长 驱 二 动 力 的 研 究 , 内 期 刊 上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驱 动 力 的 研 国
动力 , 为建立建 设用 地 扩张 驱 动力 的理 论 范式 丰 富
【 要 】 文 利 用遥 感 影 像 资料 解译 出 18 -2 0 的 6期 滇 池 流 域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数 据 , 合 社 会 经 济 统 计 资 料 , 建 面 摘 本 98 0 8年 结 构
板 数 据 回 归模 型 , 制 自然 资 源 因素 , 控 比较 分析 了经济 发展 因素 和 规 划政 策 因素 对 滇池 流 域 城 乡建设 用地 规模 和人 均城 乡建
l 引 言
2 0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 国高 速 的 经济 增 长 和 中 快 速 的城 镇 化进 程 形 成 了对建 设 用 地 持 续 迫 切 的
需 求 , 设 用 地 迅 速 增 长 , 地 则 不 断 流 失 , 于 土 建 耕 关 地 利 用 演 变 的研 究 , 别 是 建 设 用 地 扩 张 驱 动 力 的 特
渡 区 、 山 区 ) 以 及 呈 贡 和 晋 宁 2个 县 。该 区 域 是 西 ,
中国 国土辽 阔 , 建设 用 地扩 张 的驱 动 因素具 有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滇池的研究报告表明,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首先,滇池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活动的增加,滇池受到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这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藻类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和异味的出现。

其次,滇池湖泊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和湖岸开发等活动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很多珍稀的湖泊鱼类和水生植物因此受到威胁,湖泊生态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滇池在水量方面也面临困境。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滇池的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源保护,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湖泊中的珍稀鱼类和水生植物。

同时,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气象监测,科学合理地调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滇池的研究报告揭示了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
危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湖泊生态修复,才能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人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T、
epa px+ 22…" i) x ( 1 px + 1 + tX - i [  ̄ 1 epa p 1px+  ̄ i + x ( l + 22 …+ i) + x X
… ‘
式中P 一 概率或定性变量或是具有二分性 的变量 ,在本 研 究 中 , 示城 镇 用地 扩 张 , J表 0表 示不扩张 ;一常数 项 ,表示 自变量取值全 是 0
时, 比数 ( 与 Y O的概 率 之 比 ) 自然 对 数 ; = 的
价因子的区域差异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 , 结合 已有 的研究成果和繁阳镇 的实 际情况分别 从 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选取与城镇用
地扩张有较大联系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自 然驱 动力主要从 自 然环境条件方面选取驱动因子 , 包

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起着枢纽作用 , 区域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 ( ) 究 方法 二 研
1小 城镇 用地扩 张驱 动力 因子 的选取 。 研 . 本 究 以选 取 因 子 的全 面性 、 表 性 、 代 主导 性 以及 评
Y I■- =+1l 2 + 4i (、 = 卜_ aD + x …- X , n = x p2 - i 1  ̄ J
向的基 于时间序列 的社会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 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 也有学者利用 l ii模型 o sc gt
从空 间 角度 ,对 区域 土地 利 用变 化 的驱 动力 、 城
而为城乡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 究 区概况 与研 究方法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 , 但是分析的尺 度多集中于大中城市 , 对于小城镇这一城镇用地 扩张活跃点的研究则不多见。 探寻影响小城镇空

基于RS与GI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RS与GI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RS与GI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郇轶中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4(000)012
【摘要】本文以滇池流域2002、2013年Landsat TM影像为源数据,对其治理前后的用地进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其土地利用、生态景观的变化,提出影像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因素,为滇池流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复合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郇轶中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GIS/RS的滇池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J], 张加龙;郑传斌;王宇新
2.基于RS和GIS的湟水流域平安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祁永发;沙占江;王静慧;张娟;陈晓琴
3.基于USLE和GIS/RS的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J], 董磊;彭明春;王崇云;杜建海;陈振亮;孔维琳
4.基于RS/GIS的江汉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曾群;喻光明;杨珊;胡利梅
5.基于RS,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J], 徐旌;张军;刘燕;杨效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1 0 0 8 7 5.C i n a)
Abs t r ac t:Ba s e d O H t h e l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a p s o f 1 9 96,2 0 02,2 0 09,t h i s p a p e r a na l y z e d t he s pa t i a l d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R e s o u r c e s Ma n a g e m e n t ,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r i n g 1 0 0 0 9 4 , C h i n a ; B e i n g Z h o n g D i Hu a Y u a n L a n d
u r b a n a r e a s i n b i g c i t y—A c a s e o f S h u n y i , B e i j i n g
Z HAO T i n g — t i n g .Z HAN G F e n g — r o n g ,DU Yi n g ,J I A NG Gu a n g — h u i
居 民点 、 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 ; 而新增建 设用地 来源 涉及所有 其他地 类 , 其 中耕地 贡献最 高 , 达6 1 . 4 0 %。
1 9 9 6 -2 0 0 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 了潮 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 , 而东部扩展缓慢 , 其鲜 明对 比格局形
成3 个 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 , 分别是以西南部 天竺 、 后沙峪 、 南法 信为主的空港经济 圈 ;
关键词 : 大城市近郊 ; 建设用地 ; 扩展 ; 空问分异 ; 驱 动 力 中图 分 类 号 : F 3 0 1 . 2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1 5 2 4 ( 2 0 1 3 ) 0 3 0 5 4 8 - 0 7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和晋宁县境内,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

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多种物种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很高。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了解滇池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滇池的水质与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富营养化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排放废水所致。

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

蓝藻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蓝藻产生的毒素也会危害人类健康,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除了水质问题,滇池的湿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是在滇池周边,大量湿地被填埋和开发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

这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植物和生物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湿地的破坏也使得滇池的水质更加不稳定,失去了对水体净化的功能。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滇池的渔业资源已经极度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滇池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

正常而言,滇池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无限捕捞和无序管理,滇池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

针对滇池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质监控和污染治理。

加大对农业和城市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保护好滇池周边的湿地,减少填埋和土地违法开发的现象,保护湿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限制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生态资源。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一、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东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多个国家接壤。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本报告将对云南省的土地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政策和土地问题等方面。

二、土地利用现状2.1 农用土地利用情况根据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云南省的农用土地面积约为XX万公顷。

农用土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

农作物种植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茶叶、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主要包括养猪、养牛、养羊等。

农用土地利用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农药施用过量等。

2.2 建设用地利用情况云南省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园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目前,云南省的城镇化率约为XX%,在西南地区居于前列。

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开发过度、环境污染等。

2.3 生态用地利用情况云南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态用地主要用于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云南省有很多著名的自然景点,如丽江古城、泸沽湖等。

生态用地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区管理不严格、非法采矿等。

三、土地政策3.1 农地承包政策云南省实行农地承包政策,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的方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根据政策规定,农民可以通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获得土地使用权,并享有合同期限内农地的纯收益。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 城市土地管理政策云南省实行城市土地管理政策,通过土地出让、土地征收等方式,合理调控城市土地资源的供给。

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云南省也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力求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3.3 生态用地保护政策云南省重视生态用地的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交错带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土地利用方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更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动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城乡交错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揭示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同时,结合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深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包括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理论体系,还能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城乡交错带的概念与特点城乡交错带,又被称为城市边缘地区或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一个独特的过渡地带。

它位于城市建成区与乡村地域的交界处,是城市扩张和乡村发展的交汇点,呈现出一种既非城市又非乡村的特殊景观。

城乡交错带在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城乡交错带具有显著的过渡性。

这一地带内,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城乡混合体。

城市化的推进使得部分乡村地区逐渐融入城市体系,而乡村的保留则使得城市在这一地带中呈现出一种不完全的、碎片化的状态。

城乡交错带具有高度的动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交错带的范围不断扩大,其内部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

新的城市要素不断涌入,旧的乡村要素逐渐消失,这种变化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地带。

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基于道路网络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林地景观的影响——以深圳市为例

域面 积之 比 ,计 算公 式[1 1为 2
Di _ jAi =LI j |
其 中: 表示第 , 网格样本 i D“ 年 的道路密度 , 单位 k k ~ ¨ m・ ;L 表示第 , m 年网格样本 i 的道路长 度, 单位 k A m;“表示第 / 网格 样本 i 年 的用 地 面积 , 单位 k 。 m 本 文 以 道 路 扩 展 强 度 指 数 表 征 道 路 网络 在 研
基于道路 网络特征 的建设 用地扩 张及其对林地景观 的影响
— —
以深圳市 为例
杨 思 ,孔 德 良
1 北 京大 学城 市与 环境学 院生 态系 ,北京 10 7 ;2 深圳 市循 环经 济重 点实 验室 ,广东 深圳 5 85 . 08 1 . 10 5
摘要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 ,与建设用地景观 、 地景观之间存在着 复杂 的生态学联系 。在道路 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 ,深圳市 林 建设 用地迅速扩张 ,并对林 地景观产 生了一定影 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对 19 -2 0 陕速城市化地 区深圳市 9 6 0 8午
3 结 果
3 1 深圳 市 1 9 — 0 8年道路 网络动态 和 建设用 . 620 9
地 扩张
20 08年 ,深圳 市道 路 总长 2 3.k 93 m,道 路密 2 度 11 m・ ,相对 于 19 . k k 4 m~ 96年增 长 了约 1 . , 8倍 该 年 份 深 圳 市 主干 道 密 度 03 m・m~,相 对 于 .2k k 19 9 6年增 长 1 倍 。在 道路 网络 扩展 的同时 ,深圳 . 5
涵 盖 了大部分 快速 路 、干道 、次 干度, 是相邻景观单元相互转化 的发生 区L。利用 景观 组 分边 界特 征分 析景 观碎 裂 化过程 8 J 的成 因 和生 态 影 响也 成 为 景 观 生 态 学 理 论 和应 用 研 究 中的热 点 问题 … 。 建设 用地景 观 和道路 问存 在复 杂 的相互作 用 , 揭示 两类 景观要 素 问 的互 动规 律及 相互作 用机 制 , 对合 理规 划道 路 网络 系统 、调控 城 乡发展规 模等 有 重要 意 义【 。建设 用地 的扩 张对林 地 等景 观产 生胁 l ¨ 迫 ,研究 与 建设用 地 斑块接 触 的林地 斑块 的边 界动 态及 其 与道路 网络 的关 系 ,对理 解建 设用 地扩 张对 林地 景观 的胁 迫 、理解 道路 网络 对林 地景 观 的生态 学影 响很 有 帮助 。 1 研 究 区概 况 深圳 市位 于我 国珠 江j 角洲 东岸 ,地 处广 东省 南部 。深 圳市 自建 立经 济特 区 3 0年 以来 ,由一个

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域经济合作 的进一步加 强和 云南桥头 堡 战略 的实施 , 云 南 省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经济大通道的经 济发展战
略, 滇 中城市群将成 为连接东 、 中、 西部 , 辐射东南 亚的前 沿 阵地 , 也将成为 中国面向东南亚 、 南亚 的 中心枢纽 区和 物 流、 商贸、 加 工制 造基地 , 信息 、 技术 、 资金 等的集 聚 中
方 向 :区域 经 济 。
2 0 1 3年第 1 期
总第 2 2 3期
8 5
对 铤
省面 向东南亚南亚 实施 “ 桥头堡 ” 战 略的先行 区。“ 把滇 中城市群打造成 为全省跨越发展的引擎和 区域 协调发展 的重要支撑点 , 进而 打造成 为我 国面 向西南 开放桥 头堡 核心 区域 、 西部 区域 性经 济 中心及 支撑全 国经济 的重要
对外绳
【 区域经济】
滇 中城 市群 空 间 结构 演变的动 力机制
刀秋坤 吴映梅
( 云南 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 摘 要 ]滇 中 城 市群 地 区是云 南省政治经济核 心 区, 是 中国通往 东南亚、 南亚的 陆路 与航 空 交通 枢 纽
站, 云 南省 已经初 步确定滇 中地 区将构建“ 一核 、 两轴、 三 圈、 四极 、 五通道 ” 的空 间结构。从 自然生长 力、 市场 驱动力和政府调控 力三个 因素分析 了滇 中城市群 空 间结构的 演变机制 , 结果表 明 自然 生长力是滇 中城 市群
自 身扩展 的原动 力, 市场发展是城 市空间结构扩展的根本原 因, 政 府调控在很 大程 度上影响 了空间结构 演变
心。

滇 中城市群 的区位优 势

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文献综述

境三方面内容 : ①经济效益方面反映土地集约利用
的指 标 ,主 要包 括土 地投 入程 度 、土地 利用 程度 和
化特征 、影响因素及 对上 海的启 示[ 城 市规划学刊, 0 , ) 2 3 . 『 1 . 2 8 6: — 9 0 (3 『 吕志强, 7 1 白杨, 丁喜莲, . 市建设用地与其影响 因子的定 唐伟 城 量 分析—— 以 山 东省 即墨 市 为例 U. ] 国土 资 源科 技 管理 , 0, ) 2 5 3: 0 (
减少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占用 ;交通条件的改善促 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城市总体发展水平 的提升导致建设用地结构的优化 ;城市产业结构 ‘ 级与功能转型改变 了建设用地 的内部结构 ;郊区化 重塑了国际大都市 中心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的布局 结构 ;地价的高低形成 了建设用地结构的明显空间 差异 ;其他特殊因素如金融危机在短期 内也会造成 城 市新 增建设 用 地 的大 幅下 降 。
4 -5 . 8 2
[1宋红梅 , 湖平, 1】 侯 张绍 良, 丁忠义, 黄继辉. 于熵值 法的城市 基 土地 集约利 用评价—— 以徐 州市 为例U. 1资源开发 与市场 , 0 , ) 2 7( : 0 2
1 6 8 -1 O. 1
具体地块为评价对象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 、 经 济产 出和 环境 指数 等 。
设用 地规 模 和绩效 的差 异 ;地 下 空间 的开发 与利 用
与 以上学 者观 点不 同 ,赵丽 等学者 (0 9)通 20
过S S 1. P S3 分析软件和E cl 0 xe 图表工具 ,以河北省永 清县为研究对象 ,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和土地利用 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并分别从产值 、产业结构 、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收稿日期:2004-11-05;修订日期:2005-03-04作者简介:袁丽丽(197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管理。

E -mail :yuanlily@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袁丽丽(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该文简介国内外学术界对城市用地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对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以及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驱动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驱动力;驱动机制中图分类号:F29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3-0051-05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比例和空间结构及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宋启林指出,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它离不开对土地的依托,同时也是城市土地利用物质和精神的具体体现,二者是同质的[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一直是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

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形态学和规划学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城市地理及经济领域需要研究企业布局的最大利润问题,产生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地域结构理论、地租理论、门槛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等,国外开始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系统研究。

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解决城市社会及环境等问题为宗旨的城市土地空间利用理论,如以解决城市过分密集庞大而产生的有机疏散理论以及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星座城市等规划理论,对城乡一体化、郊区化、城镇群、城市连绵区、大都市区等城镇蔓延发展形态的分析研究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混合功能区理论等。

总体而言,国外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侧重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过程、动力机制和增长控制3方面,并形成了历史形态学派、区位经济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及政治经济学派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派系[2]。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阳建强;孙丽萍;朱雨溪
【期刊名称】《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卷),期】2024(39)1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空间资源有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

城市存量土地更新成为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论文阐述了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存量土地类型与基本特征,构建了“权力—资本—民生”三大驱动力交互作用影响的更新动力分析框架,重点分析讨论了
居住类存量土地的“政府+社会”协作更新机制、产业类存量土地的“政府+市场”协作更新机制、公共设施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公共空间类存量土地的政府主导更新机制以及历史文化类存量土地的多方协作更新机制等五种更新驱动作用机制,以期为城市存量土地更新制度设计与治理优化路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推
动城市更新的协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7页(P1-7)
【作者】阳建强;孙丽萍;朱雨溪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4
【相关文献】
1.他山之石:城市存量空间适老化更新的规划实践与运营机制研究——日本经验的阐释
2.城市更新中土地利用优化动力研究
3.存量更新视角下空间策划和城市设计联动机制研究
4.不完全契约下土地剩余权博弈与配置机制研究
——以广州YH地块城市更新土地整备为例5.存量更新规划中的大数据应用方法研究——以哈尔滨市城市存量土地更新规划对策研究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古维迎1冯长春1沈昊婧1于书霞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070)【摘要】本文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解译出1988—2008年的6期滇池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控制自然资源因素,比较分析了经济发展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对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影响。

认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增长对于区域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解释更好,对于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以及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而言,规划和政策因素驱动更明显。

在政府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持,土地更趋于粗放利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均更快。

提出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促进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政府需要有合理的城市规划,投资政策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驱动因素;滇池流域【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2-001-03)1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对建设用地持续迫切的需求,建设用地迅速增长,耕地则不断流失,关于土地利用演变的研究,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日益成为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1]。

我国建设用地扩张不仅是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过程,人均建设用地也随之迅猛增长[2],因此对其驱动力的研究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驱动力研究,二是人均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的研究,国内期刊上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多指前者,而后者则归于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中国国土辽阔,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具有巨大的区域差异性。

学者们已从全国、区域和个案城市多尺度上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从全国和区域尺度上的分析来看,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的论断几乎不存在争议[3]。

近年来,随着RS 和GIS 技术的应用,学者们相继对个案城市开展了更细致而深入的剖析,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解释。

上述研究多为对城市总体情况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4-5],以城市内下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的定量分析并不多见,已有的此类研究也仅基于截面数据,缺乏在时间尺度上的分析[6-7]。

本文对利用从1988年到2008年的6个截面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流域内区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单元,结合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影响因素的驱动力,为建立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理论范式丰富了研究案例。

2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2.1研究区域本文的研究区域滇池流域位于昆明市域范围内,主要包括昆明主城4个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以及呈贡和晋宁2个县。

该区域是过去20年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至2008年,该区域集聚了昆明市70%以上的GDP 和80%以上的城镇人口。

2.2数据来源2.2.1土地利用数据本文的土地利用数据来自于利用1988、1990、1994、1999、2002、2008年Landsat TM 和ETM +的6期遥感影像解译,其中2002年为ETM +的遥感影像。

因为流域边界与区县的行政边界并不重合,嵩明县的滇源镇和阿子营乡位于流域内,而西山区的团结镇和晋宁县的二街,夕阳和双河乡则位于流域外,在利用ArcGIS对各区县土地数据进行空间统计时,将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接近的滇源镇划入西山区,阿子营乡划入晋宁县。

2.2.2社会经济数据分区县人口数据基于1990年,2000年的人口普查,1995年和2005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的常住人口统计,《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中的1985年的户籍人口统计,以及《昆明经济工作手册2005—2009》中的常住总人口的统计。

分区县经济数据则是基于《昆明经济工作手册1999—2009》,《昆明辉煌的五十年》中1985年和1990年的分区县统计。

采用指数插值法估计各区县1988年、1994年、1999年和2002年的常住人口和经济数据。

3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综述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引起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主导因子,建立建设用地扩张的概念模型与数学模型。

国内已对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做了大量实证研究,但是相关基础理论研究依然比较薄弱,缺乏一致的理论模型与研究范式[8]。

总结国内对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相关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条件和限制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根本动力,而城市规划和投资、财政等政策制度则引导了建设用地扩张的模式和方向,可以将影响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3.1自然资源禀赋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是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基础,土地的地质,地形条件,决定着土地的承载力,建设用地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开发成本,土地的土壤、气候和水文条件则关系着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着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的机会成本。

我国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耕地资源的稀缺程度为影响建设用地开发的最直接因素,耕地资源越稀缺,越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建设,限制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同时建设用地趋于集约利用,对于人均建设用地增长限制作用越明显[9]。

土地的自然条件,甚至是土地的稀缺性,在短时间尺度上,改变并不明显,而在长时间尺度上则可能对土地利用变化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3.2经济发展因素中国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别是建设用地总量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济发展的要求,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引起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包括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以及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过程。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总量扩张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大[3]。

对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域的人均建设用地增长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一条先增后减的倒U型曲线,从生产的角度看,根据经典的要素替代理论,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资本稀缺,投资者倾向于以土地替代资本,土地利用呈粗放的态势,人均建设用地逐渐增长,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资本问题逐步解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提升,土地利用趋于集约,人均建设用地趋于下降[10]。

而从生活角度看,在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发展产生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居住面积为一个重要的方面,人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居住面积的重要性下降,同时建设用地利用往纵深发展,土地利用趋于集约,人均建设用地趋于下降。

3.3城市规划和制度政策因素城市规划和制度政策因素可以通过强制改变土地的供给,或是通过改变市场激励来调节土地的供需与价格,影响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

城市规划引导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方向,通常与政府的投资和财政政策捆绑在一起,在政府确定的投资开发区域,或是采取以土地开发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伴随着政府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引导建设用地总量迅速扩张,同时容易降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导致人均建设用地增长。

而在政府确定的限制增长区域,政府削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构成限制。

此外,制度政策因素还包括土地市场制度建设,以及政府对土地利用的各种管制手段。

土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机制发挥得越好,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则越趋于理性。

政府严格保护耕地的政策,以及土地整理与复垦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的增长[11]。

4滇池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4.1指标选择与数据整理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在短期内变化并不明显,本文将其视为控制性指标,主要讨论经济发展因素和规划政策因素对于各区县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和人均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因为统计样本并不多,指标选取宜以少量综合性指标为宜,在经济发展因素方面,涉及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经济水平,而在规划政策因素方面,则涉及城市规划中是否为拓展区域,以及投资和财政政策指标。

然而在此时间内,代表经济发展和投资政策的指标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使得许多指标出现系统性偏差,并不具备很好的延续性。

如我国在1993年和2002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在不同阶段偏差很大,需要进行修正。

而各区县经济规模最具代表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因为在2005年之前并不以地域原则统计,难以真实反映各区县经济发展的真实经济规模,需要重新测算。

为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所有年份以货币单位衡量的指标均以历年昆明市GDP平减指数换算成2005年价。

4.1.1地方财政收入指标修正从全国财政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来看,在1993年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比例立即发生了很大变化,1993年时为22.0:78.0,1994年时的55.7:44.3,而1995年时为52.2:47.8,此后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只需要根据1995年的比例对1985年和1990年各区县的地方财政收入进行修正,如1985各区县地方财政收入统计为FIi1,全国财政收入统计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为δ1,1995年为δ,则修正后各区县地方财政收入为FIi0=FIi1(1+δ1)/(1+δ)(1)4.1.2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测算衡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选取不同的指标作为评价依据,最普遍接受的测度有两种,一是从产出角度衡量,即人均GDP,二是从收入角度衡量,即人均国民收入[12]。

然而如上文所述,2005年之前昆明市各区县单元GDP不能反映各区县发展的真实水平,收入则分城镇和农村分别统计,其余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单一指标往往比较片面,并不被普遍认可。

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测算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原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更适合衡量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因其在分区县统计中不具备很好的延续性,以职工平均工资指标代替,五华区和盘龙区没有农村人口,其各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各年份所有区县均值代替。

对2008年各区县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地方财政收入指标的综合性最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与地方财政收入相关性最高,与地方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低,固定资产投资与地方财政支出相关性最高。

再考虑到地方财政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具有收入与消费水平意义,而地方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则具有政府投资与财政政策含义,本文的指标选取具备统计上和现实上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