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中的自利与利他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中的自利与利他观念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描述:自利与利他观念涉及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已利益和他人利益的问题,也涉及到人的行为的恰当与否问题,宗教的伦理对在这方面的问题也极为关注。
佛教是较多和较直接论述自利与利他观念的派别。此教在创立时就以追求脱苦为宗旨。佛教的脱苦说中包括自己如何脱苦的方法.这之中就涉及如何自利的问题。小乘佛教在总体上说被认为是重视所谓“自利”的。即主要追求自身的解脱.其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主要足小乘佛教中个人所达到的解脱。在小乘佛教看来.解脱境界(涅檠)与“世间”是两个不同的、有分别的境界.自己注重自身的修炼.摆脱外界的烦恼.就能达到脱离“世间”的解脱境界.至于别人的解脱或别人如何离苦等。则不是小乘佛教关注的莺点。
但大乘佛教则在强调利益面更为突出。大乘佛教极为讲究所谓慈悲。“慈”指使众生快乐。给众生幸福;“悲”指去除众生的苦恼。使之摆脱痛苦。“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㈣大乘佛教把成佛、普度众生(利他)作为最高目的。在多数大乘佛教派别或信徒看来,解脱境界(涅檗)与“世间”不是绝对分离的。达到解脱并不是离开“世间”后进入的另一不同的世界。大乘佛教徒要“即世间即涅粲”。作为菩萨或成佛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利他”.菩萨或佛不是存在于“世间”之外,而是要在“世间”之中救度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菩萨或佛什么都能舍弃。仅仅狭隘地追求自己的一时或表面的利益.并不能真正达到涅粲或成佛。要真正达到“自利”的最高境界。就必须“利他”。二者最终实际是一致的。
道教非常强调清修.信徒把求取个人成仙作为目的。这当然也属于自利的行为。但道教并不仅仅追求自利,此教中也有强调利他的内容。认为要想长生。一定要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蜩人之急,救人之穷,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这样.在道教中.自利与利他是结合在一起的.利他是自利(如长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若不利他,则非“有德”。那么.要个人长生或成仙的目的就难以达到。伊斯兰教同样信奉者承诺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如果不是这样.此教也难以激发信众饱满的宗教热情.因而这晕面应当说有自利的成分。但伊斯兰教更为强调的是利他。此教在产生时就
谴责自私或损害别人的行为,要求帮助别人或弱者。如《古兰经》中就要求信众崇拜真主.孝敬父母.优待亲戚.怜恤孤儿,救济贫民,亲爱邻居和伴侣。在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中。有所谓施舍的要求.这种施舍开始是自愿的.是一种自愿捐赠的慈善行为.后来形成纳课制度.要求教徒在财产超过一定数量后交纳“天课”(课岁).用于救济贫穷困苦者。显然。利他的思想在伊斯兰教宗教教义中也占有相当比重。
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
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
实习部门:实习日期:
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