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业竞争力的波特“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业波特理论竞争战略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一直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垄断程度相当高,而来自外部的竞争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在五年时间内,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全面开放。这无疑将给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冲击.使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容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本行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知己知彼方可游刃有余。本文将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对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分析,希望能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波特模型简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波特指出,一般而言,一种产业的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由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共同决定的。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个图示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除现有竞争对手外.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都影响着竞争态势。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中都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强度和竞争规则,它们从整体上决定着产业的赢利性。由于产业中存在着上述五种竞争力量.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要分析行业的竞争态势.首先涉及到的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无疑就是这一行业所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由于政府的管制政策.中国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有两种:信用产品和服务产品.即包括货币的收付、各种形式的资金借贷和融通.以及种种与货币信用有关和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等,具体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存款、借贷款、结算、信用担保、投融资、代理信托、租赁等及各种形式的表外业务等产品。业内的各种竞争就是围绕着这些产品或服务展开的而这些产品本身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另外纵观这些产品的产出过程无非是业内经营者把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源,信用信誉资源、技术资源以及银行机构的有形载体的整合过程。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可以根据波特经典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的激烈程度

现有的竞争对手以人们熟悉的方式争夺着其产业中的地位。发生这种争夺,或者因为一个或几个竞争者感到有压力,或者他们改善自身处境的机会。在大多数产业中,一个企业的竞争行动对其竞争对手会产生显著影响.因而可能激起竞争对手们对该行动进行报复或设法应付。这说明,各个企业是相互依存的。那么,对同一产业来说,影响其产业内部的竞争激烈程度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产业中是否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2)该产业的市场增长速度怎样:(3)是否存在过高的固定成本或过高的存货成本(4)是否存在重大的战略意义;(5)企业退出壁垒怎样等。就目前来讲,业内主要的竞争力量主要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进入的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他们之间可以划为同一个战略群组.其规模、组织机构和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他们大都拥有强大的经营零售网点和地域文化优势,在客户群体的认可度及信用信誉系数都是不可怀疑的.其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已有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能匹敌的;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机制灵活、历史负轻、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管理理念相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相对先进,而它又熟知中国国情,对国内的文化习俗有很好的把握.这相对外资银行来说又是一个相对优势.外资银行则拥有相对成熟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优厚的人才储备及国际融资和国际信用优势。但其因为进入的时间较短、中国国家政策因素以及其自身相对中国市场的很多不足之处.使其很难在国内银行业占据优势地位。可见任何一方要在本行业内占据绝对优势是不可能的。再加上第二个因素国内银行业市场增长率低另外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对任何一方都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对国内的重要意义自不必说.对国外而言.中国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充斥着大量的商机.一旦

获取这部分市场就相当于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列车对外国商业资本的登陆中国无疑会提供很大的便利。最后就是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及技术贡献率对任何竞争对手而言都不能构成进入障碍.任何一位业内竞争者都面临着巨大的退出成本,所以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不可能缓和。

2.新进入者的威胁

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壁垒和新进入者可能遭遇的现有守成者的反击,如果进入壁垒较高或者新进入者认为严阵以待的守成者会坚决的报复则这种进入威胁就会较大.那么.国内银行业的进入壁垒怎样呢?现有竞争者是否会对新进入者进行全力反扑呢首先看~看国内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问题.除去其他行业不谈,商业银行业的进入壁垒因素主要集中在规模经济和政府政策这两个要素上.尤其是后者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的特殊主体,有其固有属性,比如高负债率和高风险性和强大的社会效应等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要有一定量的资本并且在经营上要有一定的规模。由规模经济所引起的进入壁垒对国内将要注册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新进入者)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新进入者)而言则不在话下。而政府政策这个因素则完全不同+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国内商业银行的进入壁垒,对于国内银行业来说.政策壁垒是主要壁垒。中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的经营开设,设置了严格的业务和地理限制.中国商业银行业真正面临外资银行的强大竞争威胁要在三年以后。政府政策所引起的进入壁垒还表现在另外一些方面,比如国内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限制了国际通行的混业经营模式。而这是与时代潮流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是不符的。解除混业经营的限制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国内银行业因其单纯的经营方式将会受到更多新进入者的冲击。

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方的产业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所有这些都是以产业利润为代价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认为该产业的买方集团是强有力的:(1)相对卖方的销售量而言.购买是大批量和集中进行的:(2)从产业中购买标准或非歧视性产品:(3)买方转换成本低,(4)产品对买方的产品质量及服务无重大影响;(5)购买者掌握着充分的信息.(6)购买者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前向整合,替代卖方某些职能或产品。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商业银行的买方,它们分别是.工商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普通消费者。那么它们的侃价能力怎样呢?下面分别来考察。商业银行的产品从量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的买方一般来说是工商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其在购买商业银行产品的量上是较大和相对集中的.故其侃价能力相对而言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