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_李绍山
浅谈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心理语言学理论建设应用研究论文摘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O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论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
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我国心理语言学学科建设分为理沦建设和实际具体研究两个方面。
下文将分三个阶段分别研究分析。
一、我国心理语言ele~N-建设理论研究分析l-吸收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囤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
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语言学专著《心理语言学》,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N-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2.起步阶段(8o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囤内学者们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
在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国内学Nqi~F究成果的有桂诗春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彭聆龄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朱曼殊教授主编的《心理语言学》和常宝儒教授的《汉语语言心理学》。
这几部著作都概括了世界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成果,有的是以中国人学习外语的实验材料,有的是以汉语语言事实来丰富心理语言学的内容,表现出中国心理语言学家对本门学科诸问题的系统的理论见解。
3.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
学者们结合了中国本土的特点,基础性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
二是句子的研究。
李志雪简要介绍了句子理解中的几个主要的心理语言学模型及其理论基础。
董燕萍、梁君英考察了动词和沦元构式在二语句子意义理解中的作用,发现受试的分类随语言水平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倾向。
邓玉梅总结了近lO 年来西方心理语言学关于篇章与句-T-加工两大领域的研究成果,多仁简要分折了一B1’-H学研究trl出现的新动向和解决心语学核C.-问题的可能途径。
近十年国内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状况综述和发展趋势探讨
并 不 多见 , 而且 , 这些作品要么是纲领性 的, 如 李
( 3 ) 9 0年 代 中期 至 今 为 研 究 的横 、 纵 双 向发 展 阶 段 。心理 语 言 学研 究 不 再 局 限 于 引进 、 模 仿 西 方 语 言学 的研 究 成 果 , 而 是 倾 向于 对研 究 内 容 的深 化 和研 究范 围 的 拓展 , 原 创 性 的 实证 研 究 也 有 所
范围也更多地 呈现出多维度 、 跨学科 的趋势。此
外, 基 于汉语 母 语 的实 证 性 研 究 也 逐 渐 受 到 国 内 学 者 的关 注 , 就相 关 问题 的探 讨 为 心 理 学 研 究 开
辟 了新 的天地 。
二、 近十 年 国 内心 理语 言学 研究 状况
代 末至 8 0年 代 末 为研 究 的 序 幕 阶段 。 以 桂 世 春 教 授为 主导 的学 者率 先介 绍 了 国外 心 理语 言 学 的 历史 、 流派及 其 观点 , 从 而拉 开 了我 国心理 语 言 学 研究 的序 幕 。 ( 2 ) 9 0年 代 初 至 9 O年 代 中期 为研 究 的起步 阶段 。国 内学 者 继 续 介 绍 、 引 进 西 方 心 理语 言学 的研 究成 果 , 同时 , 基 于 国外 实 验 的 实证
中起 着重 要作 用 ; 张思 武 讨 论 了 1 5 、 , 理 机 理 假设 对第 二语 言教 学途 径和 第 二语 言 学 习 的意 义 。此 外, 还有 一些 研究 侧 重 于对 “ 外语 ” 、 “ 教学” , 以及 语 言 学 习者 , 尤 其 是英 语 学 习 者 的“ 学 习策 略 ” 和 “ 认 知过 程 ” 的研 究 , 例如 , 陈 雪 3 J 对 心 理 语 言 学 在 大学 英语 听力 教 学 中 的应 用 现 状 进行 了 分 析 ; 乐莉 J 对 成功 学 习策 略 的实 质 特征 、 学 习策 略研 究 发展 的脉 络 、 学 习策 略 的分类 和有 效 性 的检 验 、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目标是研究语言使用与思维、情感、个体差异等心理过程的关系。
随着语言和心理学的发展,心理语言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在,我们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心理语言学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结合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阐述心理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及其意义。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心理语言学从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但是其真正迅速发展起来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
当时,Chomsky的生成语法和语音学理论与心理学的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推动了心理语言学的繁荣发展。
此后,心理语言学开始涉及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词汇和句子处理、语言习得和发展、语言认知、言语障碍等。
心理语言学的出现促进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颇有影响力的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理语言学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注意。
实证心理语言学成为了心理语言学的主流方法,这种方法用实验和统计技术研究语言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兴起的原因是它能够提供关于语言加工的清晰细致的信息,同时还能帮助心理学和言语病理学等学科研究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未来展望虽然心理语言学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研究。
未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将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 深层语意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心理语言学研究集中于词汇和句子的处理。
而对于句子中的深层意义,很少有系统性的研究。
未来,心理语言学将更多地关注语言的深层语意和语义加工。
2. 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是未来心理语言学的重点之一。
这种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探讨跨语言和文化的语言处理的机制和神经基础。
这种研究可以深入地探讨人类原有的语言和认知机制与文化环境的关系。
3. 语言治疗、干预和教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治疗、干预和教育能够改善言语障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可以为语言治疗、干预和教育提供指导和支持。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标题】: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内容】:中国历史悠久,历代许多思想家曾对心理问题作过不少有见地的论述。
这些论述丰富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使中国成为世界心理学思想最早的策源地之一。
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缺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条件,所以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这一学科的名称。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1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基督教在明代末期又再次传入中国(在唐代和元代曾传入过两次)。
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入华进行传教活动带来宗教神学和哲学以及一些科学。
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如其中最古老的一本书是著名传教士利玛窦(Mathew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于1595年用中文撰写的《西国记法》,全书六篇。
他利用西方记忆术(“地点法”)结合中国古代“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识字特点介绍怎样识记中国文字的方法,成为现今认识汉字的“集中识字法”教学的先声。
他在书中还首次介绍了脑的记忆作用,确定记忆在脑的颅后枕骨下的部位,认为由于脑的硬软和干湿不同而记忆痕迹探浅有所差异。
又如另一本书是传教士艾儒略(Julius Aleni S.J.,1582—1649,意大利人,1613年来华)于1623年用中文著的《性学粗述》(心理学简要),该书采用问答体写的心理学常识,有人认为这本书是“西方最初输入之心理学”。
全书八卷,内容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情欲、意志以及人的发育生长、睡眠、梦和死等。
[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二、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基础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B.F.Skinner,190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C.Shannon,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除了行为主义理论,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也为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
其特点是用行为主义的原则研究意义,在确立语言单位时坚持严格的发展程序,总体上关心语言学的自由地位和科学性。
尽管他的理论受到语义学家里奇(Geoffrey Leech)的批评并成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牺牲品”,然而,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
信息论的研究牵涉到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
在语言的研究方面,信息理论认为语言的输出表现为一系列的信息符号,依次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
信息论的研究成果向语言学家对语言信息分布的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仿照的依据,同时也向心理学家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框架。
自1948年信息论问世以来,信息理论中很多的研究方法都被心理语言学家所采用,用来研究“语言的感知”、“语言的产生”以及“语言信息的统计”和“信息分析”。
特别是在“语言的编码”和“解码”的研究方面,大量语言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均采用了信息论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语言学中期发展的理论基础首先,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 actic Structures)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汪福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摘要:本文从心理语言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初期和中期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最后, 本文从4个方面提出了心理语言学米来研究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言语感知语言产生语言理解语言习得一,心理语言学诞生的历史背景心理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与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既有重叠和交叉.又有其独到研究领域的新学科.是一门综合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重点探索人类心智木质和结构的科学。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基本上可归源于心理学之父-一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一冯特(Wilhelm Wundt: 1832 ) 1920)的研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步{从事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
1874年.他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一书 .探究了人类的心质结构和意识。
在冯特晚年的探索中.他很重视语言问题的研究.发表过很多与语言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和著作。
无论是后来的格式塔心理学还是现在的心理语言学.其研究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冯特研究的影响。
自冯特以后.出现了一大批对大脑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厚兴趣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
旱在20世纪初.人类学家勃斯( Franz T3oas, 1858 1942)就预言.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很可能会促使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
受冯特的影响.勃斯( T3oas)把研究的重心从人类行为转移到文化现象的心理学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心理学描述板等的研究方而。
到了1938年.他出版了《原始人的心质》(T he Mind of Primitive M an).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的语言学”(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和“语言心理学” ( linguistic psychology)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语心理语言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语心理语言学研究现状及趋势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对于那些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心理语言学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梳理二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未来趋势。
一、二语心理语言学的定义二语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习得第二语言者的心理过程、认知机制和语言能力的学科。
与一语心理语言学相比,它致力于探寻第二语言习得者如何将第一语言知识和新的第二语言知识连接起来,以及习得第二语言对于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二语心理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语音和语调语音和语调在二语习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语音的感知和语调的运用,研究者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音认知机制和语调习得的过程。
2. 词汇习得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的习得是至关重要的。
二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如词汇翻译和词汇使用。
3. 语法和句法语法和句法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地,二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者们通过调查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语法和句法的认知和运用情况,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更为实用的理论支持。
4. 语言认知和交流策略语言认知和交流策略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表达和理解语言时的认知过程和策略。
二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者们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感知、任务和说话、听力、阅读等许多方面的设计与实验,揭示了第二语言认知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同时也为语言教学策略和教科书编写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二语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二语心理语言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任务和处理方法,以检验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和学习成果。
2. 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一种采用自然语言环境和真实场景的方法。
通过面对多种真实场景的刺激,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不同的语言现象。
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趋势
中国心理咨询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趋势心理咨询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进中国的一门心理学应用学科与服务工作,经过 20多年的发展,“心理咨询”在中国已成为一门热点学科,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汉语的“咨询"一词最早见于中国的《书·舜典》中,该书对“咨"和“询”分别有所描述:“咨十有二牧.”这里的“咨”代表商量的意思;“询于四岳”这里的“询”代表询问的意思。
“咨询"一词的英文为“counseling”源自于拉丁语“consultation”,其涵义为商讨、协商。
目前,中国心理学界对“counseling”一词有不同的译法,如译为“咨询"、“咨商”和“辅导”等。
但无论何种解释,“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和为人服务的工作,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心理、教育、医学、法律以及社会工作中。
提到“心理咨询”人们往往将其和心理治疗等同起来,甚至许多心理学家也把心理咨询视同心理治疗。
如罗杰斯认为,最彻底、最有效的咨询与最彻底、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是无法区分的.另一些人如威廉生则认为,心理咨询是协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历程,因此与心理辅导(guidance)的意义颇为类似.中国学者则认为,心理咨商(咨询)是介于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之间的一种协助个人的动力过程。
如果说心理辅导是教育(education)的核心”而心理咨询便是心理辅导的灵魂。
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四者的基本目标和方法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但在其功能与范围方面各有偏重,而此种差异是程度上的而非类别上的,它们彼此之间有其一贯性与连续性。
心理咨询不是指导来访者应该怎样做",不是简单的询问、给一个答案。
心理咨询是倾听和启发,是帮助来访者自己去寻找出答案。
助人自助,是通过语言(符号)帮助他人的过程。
1、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心理咨询的现状心理咨询发起于20世纪初美国的“指导运动”。
19世纪后期,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人们面临着求职就业和职业适应等问题引起了有志之士的热切关注。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心理学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内容提要】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总结。
文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这个时期中国发展心理学总的情况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各个领域的介绍:认知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独生子女研究,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老年心理研究。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他对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国发展心理学【正文】中国大陆的心理学在停顿了十余年后于1978年才得到恢复与新生。
自那时起,中国大陆的心理学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初步总结。
1 概况1.1 发展心理学(以前的儿童心理学)一直是中国心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分支。
在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中,从事发展心理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数较多,学术活动也比较活跃。
中国心理学会在60年代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就是儿童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8年中国心理学会首先重建了这个委员会。
1984年基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学科,同时也由于参加这个委员会活动的人数很多,所以把它分为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两个委员会。
至今,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十一个专业委员会之一。
该委员会除积极组织中国发展心理学工作者参加国内外的心理学学术活动之外,还第一、二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讨论中国发展心理学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此外,中国教育学会下有一个儿童、教育心理学分会,它的工作着重于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相结合。
除了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参加这个研究会外,一些对儿童心理、教育心理感兴趣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也积极参加这个研究会的活动。
1.2 1978年以来,中国心理学会共举办过七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递交给这几届会议的发展心理学论文一直占相当大的比例,1978年举行的第二届学术会议收到的论文中发展心理学占19%,1979年第三届学术会议收到的论文中发展心理学也占19%,递次给1981年第四届会议的论文中发展心理学占15%,1984年第五届会议发展心理学占19%,1987年第六届会议中占13%,1993年第七届和1997年第八届会议上发展心理学都占约16%。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_回顾与展望
收稿日期:2006-09-06作者简介:1.李绍山(1957-),男,河南夏邑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2.李志雪(1968-),男,河北枣强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写作教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李绍山1,李志雪2(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训练部,河南洛阳471003;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以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国内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且不断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国内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关键词:中国;心理语言学;引进;发展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7)022*******The D evelopm en t of Psycholi n gu isti cs i n Ch i n a:Rev i ew and ProspectsL I Shao 2shan 1,L I Zhi 2xue2(1.Depart m ent of Training,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Henan Pr ov .,471003,China;2.Depart m ent of English,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Henan Pr ov .,471003,China )Abstract:The past t w o decades witnessed the boom ing of p 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in China,which can be r oughly divided int o three stages .Des p ite the short hist ory,achieve ments have been made in both basic and app lied research,and contributed t o the i m p r ove ment of f 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p r oble m s still exist as regards the dep th,scope and methodol ogy of p sycholinguistic research,and should be res olv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ina;p sycholinguistics;intr oducti on;devel opment 0.引言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在短短20多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2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研究内容与展望范文1
202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研究内容与展望范文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标志,人们借助语言进行日常交际、交流思想、建立社会关系等。
而人类的心理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心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拥有语言。
心理语言学作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边缘学科,以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然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儿童是怎样学习语言的,人们是怎样理解语言的,语言是怎样产生的。
其中语言理解与产生属于一个领域,叫做实验心理语言学。
语言习得是另一个领域,叫做发展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自上个世纪50 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随着对言语机制的深入探讨和对语言与人脑关系的有效研究,心理语言学产生了一次飞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神经语言学,使语言学研究有了更为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不仅推动了理论语言学的发展,同时也对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使语言学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心理、语言教学、言语缺陷的诊断和治疗、电子计算机的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的领域。
本文简略地谈谈心理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方向。
二、产生与发展 1.语言的早期心理研究心理学家对语言的早期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冯特所发表的《民族心理学》一书,该书是以对言语的分析、对语言的本质研究为基础的。
之后,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首次把个体发展作为发展心理研究的中心,根据每日记载的其儿子头三年的语言发展的材料,于 1881 年编写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继普莱尔之后,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夫妇又发表了《儿童语言》一书,书中详尽记录了他们三个孩子的学话实录。
1924 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对语言学习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此期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从智力发生和发展的角度衡量语言,发表了《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
另一位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于 1934 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版了《语言和思维》一书,提出了内部语言问题。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摘要】心理语言学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心理语言学的历史,探讨了其在认知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当今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现状,指出了一些现存问题和挑战。
然后,展望了心理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其在人工智能、教育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接着,提出了心理语言学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强调了继续深化研究、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结语部分对心理语言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其在理解人类语言能力和心理机制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发展、未来展望、历史回顾、当今现状、未来发展方向、应用前景、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重要性与必要性、结语1. 引言1.1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心理语言学作为研究心理学和语言学相互关系的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初的研究语言对智力的影响,到如今广泛探讨语言对思维、情感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心理语言学在不断探索中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未来,心理语言学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语言与认知、情感、社会之间更为微妙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语言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也将更加便捷,使得研究范围和深度得以拓展。
跨学科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心理语言学将与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有更多的交叉融合。
未来发展的方向包括对语言习得、语言失语症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应用层面探索心理语言学在教育、心理健康、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而在面对挑战时,心理语言学需要不断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同时也需要应对跨学科研究带来的挑战,以更开放的心态迎接机遇,推动心理语言学在未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2. 正文2.1 历史回顾20世纪初,心理学家沃尔特·普林格(Walter B. Pitkin)首次提出“语言暗示”(language suggestion)的概念,带动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的 应 用 均 取 得 了可 喜 的 成 果 , 但 在 运 用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仍 需 我 们 认 真 面对 。
【 关键词 】心理 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外语教 学 心理词汇 脑基础
本 文 系陕 西省教 育厅 科研 计 划 项 目 “ 外语 语 感 获得 的神 经 心理机 制及 其 培养 策略 ” ( 项 目编 号 :
现 在 心 理 词 汇 等 基 础 性 研 究 和 阅读 、 听 写等 应 用研 究 中 。神 经 语 言 学 同 外语 教 学 直接 联 系的研 究 较 少 , 主
要 集 中在 临 界 期 、 大脑 侧 化 、 脑基础和一些具体应用方面。 虽然心理、 神 经 语 言 学的 相 关 理 论 在 外 语教 学 中
桂诗春率先涉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 , 在《 心理
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 ( 1 9 7 9 )一文 中对国外心理语言学 的一些研 究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了介绍。 在这之后 的时间里 , 多位学 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理论进行 了介
对 词汇项进行认 知, 帮助学习者提 高语言接受 的理解与语言产 出 的精确性 ( 2 0 1 0 : 1 6 3 ) 。高慧敏( 2 0 1 1 ) 借 助心理词汇联想实验对俄 英 双语 心理词汇进行 了分析 , 研究发现 : 中 国俄语专业学生俄语 的联想受汉语思维影 响很 大 ,而他 们的汉语 联想没有受俄语思 维 的影 响 ; 俄英双语之间的迁移是确实存在 的。她建议在教学 中 学 生用 俄语解 释俄语 , 用英语学习英语 。在新时代下 网络语料库 对 心理词汇构成所起 到的积极作用是吴华佳( 2 O l 1 ) 探讨 的内容 。 除 了基础研究 , 外语教学 的应用研究在广度上有所增加 , 但 专 门进行 口语 、 听力 、 写作 、 阅读等的研究新成果并不 多见 。 在外 语 阅读方 面 , 徐思煌 ( 2 0 l 0 ) 引用 T r e i s m a n , K r a s h e n , R u m e l h a r t 等 人 的相关论述 ,以心理语 言学理论为基础分析 了英语 阅读 的心
我国应用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_陈雪
在心理语言学具体实际应用方面, 桂诗春又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 特别值得提出地是桂诗春教授主持编 写 的 中 国 人 学 习 英 语 的 心 理 语 言 学 研 究 (《中 国 学 生 英 语学习心理》, 国家七五计划哲学社科重点研究课题, 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和佟乐泉教授结合汉语语言文 字教学所作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1995 年,王初明主编的 《应用心理语言学》通过系统地研究西方心理语言学的
讨会的文件和报告汇编成专集:《心理语言学: 理论与 研究问题的概述 》(Psycholinguistics: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 这 一 集 体 专 著 , 表 示 psycholinguistics 这一术语获得正式承认,标志着一个正 在形成的新的理论学科的正式诞生。 [4]
64
2008.10
FUJ IANTRIBUNE
理论探索
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探索 了心理语言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并提出 建议。 之后,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更加具 体化。
(三)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当前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心理语言学无论在理论深度还是方法 的多样性上都已有了快速提高。 为了进一步 赶 上 西 方心理语言学的步伐, 我国的心理语言学将进一步 与认知科学合流, 将其理 论 与 研 究 成 果 应 用 于 其 他 学 科 ;与 此 同 时 也 借 鉴 其 它 学 科 理论成果,共同探索 汉语使用的心理过程与外语教学。 然而,由于学科的跨 学科发展, 很难精确地概括出当前我国心理语言学发 展的深度和广度。 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心理语言学的 研究主要分为 :1)心理语言学更加与认知科学结合 ,借 鉴计算机科学、哲学、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成 为认知科学的分支科学。 2)从研究句法的心理过程转 向研究语言的其它方面,如言语理解,语篇产生,心理 词汇等,并具体应用和验证。 3)加强儿童语言习得的研 究以及二语习得的研究, 主要研究语言课在言语习得 中的作用。 由于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时间较短,尽管快速地奋 起直追,其理论与实践应用仍然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于 2002 年 12 月 21 日至 22 日在广东外贸大学外 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了全国第一届心 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讨会, 会议主要探讨解决中国 学者和教师们如何具体应用心理语言学理论, 并尽快 赶上世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学者董燕萍 2005 年出版 的《心理语 言 学 与 外 语 教 学 》,[7]可 视 为 国 内 介 绍 心 理 语 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的指导手册。 总之,我们应了解, 我国的心理语言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理论与应用还 要完善和发展。 四、展望和建议 当前,鉴于世界 50%以上的人口使用一种以上的语 言, 因而国内心理语言学将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研 究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问题,探讨其心理过程。 其次, 进一步关注研究大脑受损后所引起的言语失序问题。 再次,关注探讨在非典型、非正常规则语言环境下,言 语失序 (部分失序是与其它认知引起的失序同时发生 的)及言语进展问题。 许多言语失序及阅读失序产生的 原因远远超出言语产生与理解失序的解释范围之内。 最后,尽管还有不计其数的问题有待研究,但最重要的 是加深研究大脑与语言之间的神经学问题。 当前,已有 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方法不仅可用于探索研究认知 过程的神经学, 而且更加使用于探索大脑神经功能解 剖学。 也许下个世纪,心理语言学的最大挑战将会是探 讨理论学习与可理解的具体实践方法之间的关系,生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与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它旨在揭示语言对心理过程的影响以及心理过程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影响。
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研究方法到学科构建逐渐完善。
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语言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融合程度较低。
学者们主要关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对语言与心理过程的关系较为被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心理语言学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心理过程与语言互动的方式。
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成立,为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到来,心理语言学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与认知、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们利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探索语言在认知理论、情感加工、行为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在这一时期,心理语言学的研究重点逐渐从语言结构转向了语言功能和语言使用。
21世纪初,中国的心理语言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
学者们开始将心理语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例如语言障碍、教育和人机交互等领域。
他们关注语言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探索心理过程对语言理解和使用的调节作用。
此外,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更具定量化和复制的特点。
目前,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正朝着更加跨学科和应用性的方向发展。
学者们开始关注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语言心理研究,将心理语言学方法应用于多语种和多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此外,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心理语言学的教育应用,探索如何通过培养语言意识和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心理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研究到积极探索的过程。
当前,中国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日益向跨学科和应用性发展,不断为理解和改善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做出贡献。
相信在未来,心理语言学在中国将继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回顾与展望: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相关原理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吴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我国学者对心理语言学的先进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引进,近年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心理词汇等基础性研究和阅读、听写等应用研究中。
神经语言学同外语教学直接联系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临界期、大脑侧化、脑基础和一些具体应用方面。
虽然心理、神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认真面对。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外语教学心理词汇脑基础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外语语感获得的神经心理机制及其培养策略”(项目编号:11JK0399)的阶段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和60年代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分别被引进我国学术界,此后,两者的相关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同时,两者在同我国外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仍需我们认真面对,以期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加全面和深入。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言语产生、言语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与心理过程。
心理语言学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在影响着外语教学(戴瑞亮,1996:67),为外语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薛燕华等,2004:61)。
除了对国外先进心理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心理语言学相关原理同我国外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
1.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介绍桂诗春率先涉及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相关理论,在《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1979)一文中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的一些研究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多位学者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引进。
在诸多介绍性文献中,Stephen Krashen的输入假设模式是论说的一个热点,其中,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在胡秀琴(1988:54)、许常凯(1990:51)、项金枝(2005:110)、魏春蓉(2011:178)等人的文章中有全面的介绍,谢晋轩(1986:29)、许常凯(1990:51)、项金枝(2005:110)、贾冠杰(1997:39)、管群(2010b:89)对监控假进行了详细说明,情感过滤说是贾冠杰(1997:39)、许常凯(1990:52)、项金枝(2005:111)探讨的重点。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最后,未来的模糊语言学研究也将会更加注重实证研究。通过设计和进行一 系列的实验和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模糊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验证和发展 有关模糊语言的理论和模型。同时,通过实证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不同观点和 方法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三、结语
回顾过去,模糊语言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对模糊语 言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模糊性,为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和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内容
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 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 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 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神经语言学研究回顾与 展望
6、跨学科合作:神经语言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 合作和研究。例如,与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 领域进行合作,可以促进跨学科研究的开展,推动神经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神经语言学将在各个领域 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模糊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回顾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的语言学家开始语言中的模糊现象。 自那时以来,模糊语言学的研究主题、方法、成果和不足都得到了广泛。
在研究主题方面,模糊语言学主要语言中模糊现象的成因、特征及运用。例 如,一些学者研究了语言的模糊性与其演变过程的关系,探讨了模糊语言在文学、 广告和法律等领域中的应用。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七十年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七十年一、概述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在过去的七十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强大的历程,这既是中国心理学界几代学者努力的结果,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这七十年,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始终立足于国内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紧跟世界心理学发展潮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心理学体系。
从建国初期开始,中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研究领域逐渐扩展,涵盖了婴儿、青少年、成年乃至老年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
同时,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也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在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等实践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七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心理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也在发生变化,这对发展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回顾这七十年的历程,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充满挑战。
我们将继续秉承“立足国内、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的原则,努力推动中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1.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在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七十年中,发展心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发展心理学,简言之,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这一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差异的心理学科学。
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生命周期内认知、情感和社会化方面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如何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广泛而深入,从婴儿期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到青少年期的物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再到成人期的工作、家庭和精神健康等,都涵盖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语言学的重要性 (3)1.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二、我国语言学研究现状 (5)2.1 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 (6)2.1.1 音韵学 (7)2.1.2 句法学 (8)2.1.3 语义学 (10)2.1.4 语用学 (11)2.1.5 社会语言学 (12)2.1.6 心理语言学 (13)2.1.7 计算语言学 (15)2.2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与贡献 (15)2.2.1 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 (17)2.2.2 学术论文与专著 (18)2.2.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9)三、我国语言学研究趋势 (21)3.1 科技创新与语言学研究融合 (22)3.2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23)3.3 语言资源保护与利用 (24)3.4 语言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 (25)3.5 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研究 (26)四、我国语言学研究展望 (27)4.1 未来语言学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29)4.2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前景 (30)4.3 语言学研究的社会服务功能与应用 (32)五、结论 (33)5.1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总结 (34)5.2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36)一、内容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语言学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深化探讨。
应用研究方面,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跨学科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
人才培养方面,我国语言学界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9-06作者简介:1.李绍山(1957-),男,河南夏邑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语言测试;2.李志雪(1968-),男,河北枣强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和写作教学。
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李绍山1,李志雪2(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训练部,河南洛阳471003;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以来,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起步和快速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国内学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并且不断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目前国内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在深度、广度和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关键词:中国;心理语言学;引进;发展中图分类号:H 0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 722X (2007)02 0027 07The D evel op m ent of Psycholinguistics i n Chi na :R evie w and ProspectsL I Shao shan 1,L I Zh i xue 2(1.D epart m ent of T ra i n i ng,PLA U n i ve rs i ty o f F ore i gn Languag es ,Luoy ang ,H enan Prov .,471003,Chi na ;2.D epart ment o f Eng li sh ,PLA U niversity of Fo re i gn L anguages ,Luoyang ,H enan P rov .,471003,Ch i na)Abstrac t :The past t w o decades w itnessed the boo m i ng of psycho lingu i sti c resea rch i n China ,wh i ch can be roughly div i ded i nto three stages .D espite the s hort h istory ,ach i eve m ents have been m ade i n both basic and appli ed research ,and contr i bu ted to thei m provement o f fore i gn l anguage teach i ng and learn i ng .H o w ever ,prob l e m s still ex ist as reg ards t he depth ,scope and m ethodology of psycho li ngu i stic research ,and shou l d be resolved i n t he f uture .K ey word s :Ch i na ;psycho li ngu i sti cs ;i ntroduction ;develop m ent0.引言心理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介绍到中国后,在短短20多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些成果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过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今后逐渐加以改进和克服,使这个年轻的学科在中国不断向纵深发展。
1.心理语言学的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语言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
当时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的同时,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关注人与语言的关系,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心理因素。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也开始把语言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课题。
两个学科的专家都注意到,语言与人的心理活动、思维、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杜桂枝,2004:92)1946年,美国学者Pronko 发表了题为 语言与心理语言学 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 psycho li n guistics (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
1953年,在印第安纳州布卢明敦市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正式使用了这一术语。
一年后,在美国出版了名为 心理语言学:理论和探索问题概观 的专题论文集,标志着这一术语获得了具体的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对象、范围和方法等根本问题。
1961年,Saporta 主编的 心理语言学读本 出版,心理语言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地位正式确立,一个独立的新兴学科逐渐形成(俞约法,1994;沈家煊,1988)。
心理语言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语言学、心理学、计算语言学、神经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其研究重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记忆过程(统称语言理解);(2)语言的产生过程(即用词语表达意思的过程);(3)儿童学会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过程(儿童语言习得)。
第30卷 第2期2007年3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 l o f PLA U n i ve rsity o f F oreign L anguages V o.l 30 N o .2M ar .200720世纪50年代,心理语言学研究受到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信息论的影响。
(俞如珍,1994)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对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70年代,心理语言学开始倾向于使用认知的方法,从而割断了其与语言学的联系。
80年代,心理语言学的一个明显发展趋势是利用语言理论提供的语法规则进行语法分析。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先进的实验手段的使用,如计算机模拟人脑思维方法,人们越来越接近语言习得、产生和理解过程的真相。
2.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心理语言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为介绍、引进和吸收阶段,学者们主要向国内介绍了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初步探讨了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为研究起步阶段,在继续介绍西方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基础性研究有所加强,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增大,研究成果不断应用到外语教学的不同方面。
90年代中期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心理语言学研究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期,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都得到了发展,应用范围涉及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应该指出的是,这三个阶段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不是彼此替代更新,而是同步发展,相互依存的。
有些研究,比如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新成果的介绍,贯穿于各个阶段。
2 1第一阶段:介绍、引进和吸收阶段最早在公开刊物上正式向国内学界介绍国外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桂诗春教授。
他在1979年开历史之先河,率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心理语言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研究成果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从此拉开了我国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桂诗春,1979)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很多学者(游辛,1979;陈平,1982;刘润清,1983;沈家煊,1983,1987,1988;吴冠仁,1984;张健纯,1984;严长信,1987;廖菲,1989)也从不同侧面介绍了国外心理语言学的流派及其观点,并初步探讨了如何利用心理语言学理论来指导和改进国内外语教学。
1985年,桂诗春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语言学专著 心理语言学 ,全面阐述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2000年该书经过补充和修订,改名为 新编心理语言学 出版)。
在这个阶段,由于国内学者刚刚接触心理语言学,所以主要的工作是介绍和引进,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范畴、基本特点和研究方法,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原创性。
2 2第二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开始起步。
学者们不再满足于对国外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介绍和吸收,而是开始展开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断将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现实教学实践中。
在这些研究中,集中反映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是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桂诗春,1992a)。
在这本论文集中,既有基础研究,也有针对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桂诗春(1992b)研究了心理词汇问题,他通过视觉词汇辨认实验证明,英语学习者的英汉语共享统一的心理词汇,激活扩散可以在两种语言中交叉进行。
桂诗春和李崴(1992a)在另一项研究中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词汇检索中遵循多数实验所揭示的规律,英语字母或汉字的回述率较高一些;对中国学生而言,两种语言的词汇检索是不同的。
桂诗春和李崴(1992b)还研究了句子的短时记忆功能和特性。
他们的实验表明,汉语句子加汉语词表的回述率与外国学者在操英语的受试中所获得的数据大致相同。
李绍山(1992)使用快速系列视觉显示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了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要因素,发现命题和熟悉程度是影响阅读的最重要变量,难度和频率的重要性次之;包括命题和难度在一起的语言变量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大于背景知识所起的作用。
李崴(1992)利用PDP模型中的交互激活和竞争对记忆的提取和概括进行了模拟,初见成效。
应用研究着重考察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过程。
王初明(1992)调查了六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方式是反映外语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的主要方面;学习方式的不同与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与性别无太大关系;中国学生最不喜欢集体学习方式。
陈思清(1992b)从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角度考察了学生使用的交际策略,发现学生总共运用了五大类220个交际策略。
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数量成反比,学生的语言水平决定他们所选择的交际策略的类型。
王初明、亓鲁霞(1992)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对学生的听力策略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策略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频率和类型的统计上,需要深入探讨学习者在不同场合、时间、情景下所使用的不同的策略;学习策略能否运用得当,受语言学能(language eptitude)和外语水平的限制。
陈思清(1992a)对图式理论的研究进一2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步验证了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的关系。
季刚孟(1992)从阅读时间参数的角度考察对理解能力的评估。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答对题的平均时间存在差异,而答错题的平均时间不存在差异。
在这个阶段,其他研究仍然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凯斯,1992;俞如珍,1994;俞约法,1994;莫大伟,1994),也包括一些对心理语言学理论用于外语教学的思考(陆群英,1990;许常凯,1990;朱瑜珊,1995;朱利华,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