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农村改革经验”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

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塘约道路心得体会《塘约道路》是著名作家王宏甲撰写的,书中具体写到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2014年一场特大洪水变得更加贫困,在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带领下,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

全村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做到了“七权同确”,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实现了产业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

绝大多数外出务工的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

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体系、一位好的领导,不是看当地出了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消灭贫穷、共同致富。

学习塘约村主要学习两点:一是抓党建促发展,激发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村级发展的主动性,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规范党员行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学习塘约村“大胆创新、穷则思变”的’精神,用好增量、盘居存量、科学合理、配量社会资源,“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责任意识,学习塘约村“建一个好班子、走一条好路子、做一个好样子”大胆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

结合复东村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复东村自2011年土地流转给安徽友源公司经营,截止目前流转土地2600亩,占全村水田面积90%。

虽然友源公司近两年受资金约束,村积极协调好公司、农户之间的关系,让企业走出困境,让群众受益。

结合孔城老街、藻青山旅游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并积极争取农发、土地、水利等项目,为项目区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让群众从农民转为产业工人,改变过去的产业模式。

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的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

要发扬“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扶贫攻坚、文明创建、信访维稳、招商引资、高铁及引江济淮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各项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增加群众幸福指数。

三、强抓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

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努力培养一支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塘约农村改革经验”调研报告

“塘约农村改革经验”调研报告

“塘约农村改革经验”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总结推广“塘约经验”的部署,遵照专题会要求,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多次赴塘约村调研、对相关资料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于4月22日—25日赴塘约村再次集中蹲点调研,同有关领导、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进行了交流座谈,深入了解塘约村改革发展情况。

塘约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1亩,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

2013年塘约村还是全省最贫困的村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收入只有3786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0%,有贫困户138户600人。

“三留守”现象突出,空心化比较严重,最多时候有11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

二是生存环境较差。

由于种地不赚钱,30%以上耕地撂荒,“破石板、烂石墙、泥巴路、水凼凼”是其真实写照,2014年6月一场洪水冲毁了房屋和道路,让塘约村雪上加霜。

三是村级组织较弱。

村级经济基本无积累,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没人愿当村干部。

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

乱办酒席敛财现象严重,村民人情支出不堪重负。

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化解面临的现实问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组织全村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塘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把准群众“拔穷根”的心愿,于2014年7月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做好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2016年与2013年相比,经过3年的努力,全村经济社会、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迹。

一是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

农民收入10030元,增加了6000多元,80%的农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5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林荫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被评为贵州首届“十佳美丽乡村”。

二是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

农村“三变”改革经验总结、问题反思与路径优化——以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为例

农村“三变”改革经验总结、问题反思与路径优化——以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为例

农村“三变”改革:经验总结、问题反思与路径优化——以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为例兰定松摘要:“三变”改革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对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及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发挥多维价值效度引领作用。

“三变”改革地方性探索和实践能激活农村的闲散资产、自然资源、人才资本要素,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做好监督及风险防控机制和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等。

贵州省安顺市的塘约“三变”改革模式,阐明农村应充分发挥“三变”改革的优势及撬动作用,发挥村委党建引领作用,村内能人带动等模式为农村“三变”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实现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增值和解决东西部平衡发展找到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变”改革;塘约模式中图分类号:F12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88(2020)03-0118-10收稿日期:2020-03-13基金项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20年贵州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贵州农村‘三变’改革成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2020QS041);安顺学院公共管理重点支持学科资助。

作者简介:兰定松,安顺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现状(一)研究缘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南。

[1]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现有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村集体资产,增强村内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是新时期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对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等进行规范配置。

因此,紧紧围绕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发展道路和模式,深入思考“三变”改革理论和实践探索,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助推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有着深层次的价值内涵和实践意义。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2017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2017

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2017《塘约道路》一书是由著名作家王宏甲的作品。

该书是由中宣部支持,中国作协组织实施的20XX中国报告文学重点项目之一。

《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

这是我讲的第三个关键词——中国力量。

下面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塘约道路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日前,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连日来,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塘约道路》一书,在社会上尤其是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不小的涟漪。

该书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了当下贫困村里普通老百姓的脱贫故事。

我们关注和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看故事的表象,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双重启示。

启示之一:只要同心协力,就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前,各地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艰难。

面对“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到底如何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地都在结合不同实际探索路径、寻找答案。

应该说,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

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启示之二:只要扎根人民,就能够创作出精品力作。

生活是创作的深厚沃土,人民是创作的不绝源泉。

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

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改革发展一直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近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与现代化城市相比,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改革发展,本报告对农村改革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农村发展概况当前,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还相对较低,但是农村经济已经快速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二是农村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企业和招商引资不断增加;三是农村电商、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当前政府对于支持农村、农业、农民保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民收入增长是政府的重要任务。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品牌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现代化农业建设滞后,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生产条件和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不高。

2.农业萎缩和农荒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农业生产技术和人才相对不足,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一些地方很难更好地发展农业。

3.农村电商和物流体系尚未完善。

虽然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从物流和交付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配送范围过窄、配送时间不确定等等。

4.农村交通不畅,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

农村地区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限制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三、改革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改革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改善农村交通和物流配送。

继续加大对农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城乡要素有机衔接。

农村改革进展的调研报告_工作报告

农村改革进展的调研报告_工作报告

农村改革进展的调研报告_工作报告农村改革进展的调研报告_工作报告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提出“生产进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

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需尊重农人意愿,不能弄形式主义。

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人自己的家园,农人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刻:XX年3月---XX年10月三、调研范围: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一)进展意识跟不上进展需要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养不高。

在农村改革进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

但部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掉队于农村改革进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率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进展熟悉不够,对上级的依托思想较为严峻。

农村干军队伍综合素养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养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人群众观念陈腐,市场意识不强。

大部份农人群众文化素养低,进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轻忽久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村上级给农人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效劳,但大伙儿不踊跃、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最近几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转变,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

乡党委、政府尽管踊跃帮忙和引导农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很多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体会,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

加上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养,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肯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同意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肯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

乡村振兴新答卷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属国家二类贫困村, 2014年遭遇两次洪灾后更加贫困,该村党组织以此为契机,抓住深化农村改革机遇,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新路子。

课题组采取蹲点式调研方法,通过交流座谈、访问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塘约经验”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塘约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炼塘约启示,以期为各地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一、基本情况塘约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东北部,总面积5.7平方千米,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944户3505人,辖区内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5个民族。

现有支书、主任、文书等村支两委成员共14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人员设置,第一书记由区农业局质检中心副主任担任,组员为区委组织部远教办综合业务科科长、乐平镇党政办副主任、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农村知识青年等5名同志。

通过近几年发展,塘约村人均年收入呈增长趋势(见图1)。

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3.92万元到现在202.45万元的剧增。

二、塘约经验总结1.加强党建引领和队伍建设。

①村干部管理—驾照式扣分。

考核对象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每年考核一次,实行平时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

通过实地查看、民主测评等形式,由村民组长及2018年度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有创新可借鉴的“塘约经验”——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考察报告图1 2013—2016年塘约村人均年收入变化趋势察期,考察期间内不办理手续、不享受惠民政策,考察期满经村民代表会议测评合格后,才能恢复有关权利。

②构建“三级调解”网络。

实行村民小组议事会、全村村民代表大会、司法终极调解 “三级调解”体系,并聘请法律顾问,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具体如下: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每周任务完成情况占比50%,年底村民组长评分占比30%,村民代表评分比20%,综合得分作为年底干部考核的依据,少一分扣300元。

若半年的工作量未完成,启动“问责”程序;更为严重者,可由村民代表大会进行罢免。

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经验调研报告

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经验调研报告

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经验调研报告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经验调研报告摘要农村综合改革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发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工转移就业、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水平等是农村综合改革脱贫的重要措施。

1. 引言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过去几年,脱贫攻坚得到了重视。

在过去几年的减贫工作中,农村综合改革为农村经济和困难群众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

2. 农村产业化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走过了农村产业化发展地道路。

其产业化水平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农村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在,农村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农村产业化发展中,农民将相对散乱的生产方式转化成为了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等,让农民实现了就业。

3.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近年来,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一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新方案。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为省时、省力、省心、赚钱更有保障的农村创业者提供一个营商环境。

目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模式有:股份合作社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和家庭农场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极大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亮点之一。

4. 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扶贫攻坚的重点之一,通过建立保障机制,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利,消除贫困人口的顾虑,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全面脱贫。

当前,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方面。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加强投入,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和市场力量,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塘约道路调研报告

塘约道路调研报告

塘约道路调研报告塘约道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在塘约道路工程即将开展之前,对于该道路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为工程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式:1. 实地考察:对塘约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走访和记录,包括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状况等方面。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针对周边居民和经过车辆,调查他们对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道路宽度:通过实地考察,塘约道路的宽度在整体上较为合理,为双车道。

但是,在一些拐角处,由于车辆停放等原因,道路宽度显得较为狭窄,车辆相互超车较为困难。

2. 坡度:塘约道路的坡度相对较小,适合车辆行驶。

但是,在部分路段,坡度较大,对于一些小型车辆来说,上下坡时较为困难。

3. 路面状况:塘约道路的路面状况整体上较为良好。

道路平整度较高,没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但是,部分路段出现了少许裂缝和坑洼,可能会对车辆行驶造成些许困扰。

4. 交通情况:塘约道路周边居民较多,道路车流相对较大。

早晚高峰期间,塘约道路上车辆较为拥堵,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5. 存在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部分居民对于塘约道路的慢行道设置不满意,认为影响了路面交通效率;还有居民提到部分道路标线模糊,需要及时重新绘制。

四、建议措施:1. 加强交通管理:针对早晚高峰期间的道路拥堵,可以加强交通管理,合理调整信号灯时间,缓解交通压力。

2. 路面维护:对于部分路面出现的裂缝和坑洼,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补,确保道路平整度。

3. 重新绘制标线:对于模糊的道路标线,应及时重新绘制,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4. 完善慢行道设置:对于居民对慢行道设置不满意的问题,可以重新规划和设置慢行道,既便于行人通行,又不会影响道路交通流畅。

五、结论:根据对塘约道路的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塘约道路的宽度和坡度整体符合交通要求,但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针对道路拥堵和路面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农村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农村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农村改革调研报告下面小编带来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又作了进一步的强调。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舒城调查队以今年掀起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契机,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调研。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改革历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

农村改革近三十年来,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先后实行了三项重要改革: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以完善农村上层建筑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第一步改革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二步改革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第三步改革将使农村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通过正税清费、减免直至彻底取消农业税,进一步理顺了农村分配关系,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局面,迈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步伐。

但是造成农民负担重的一些深层次原因还没有根除,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弊端依然存在,必须不失时机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

对此,我省审时度势,于2005年在18个县(市、区)先行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

2006年下半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会议,至此,全国的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我县相继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农村改革。

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内容的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5年7月又开展了二轮土地承包)。

二是1992年春的撤区并乡,全县的区委区公所全部撤销,合并成30个乡镇,乡镇政府所辖的站、所、办至1997年相继组建最多的已达17个,合并后人口规模最小的乡镇仅有4000余人。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农村“三变”改革是指土地、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三大变革,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三变”改革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团队前往多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农村土地改革情况据调研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在各地得到了有效推进。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了稳定的土地收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市场逐渐规范,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有效防止了乡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土地支持。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保护还不够全面,一些乡村土地流转中出现了权益纠纷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落实,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和服务,为农村土地改革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农田水利改革情况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研情况,农村农田水利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由于政府的不断加大投入,农业灌溉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得到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有效地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存在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的情况,这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力度,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支持。

三、农村基础设施改革情况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调研情况,各地农村基础设施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加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民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便利条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服务水平不够,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为农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条件。

塘约经验推进情况汇报

塘约经验推进情况汇报

塘约经验推进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团队在塘约经验推进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我将在本文中对这些情
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塘约经验推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对当前的工作情况
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塘约经验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其次,针对塘约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和方案。

我们通过与相关部门的讨论和协商,确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将其逐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对塘约经验的使用方法和流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塘约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通过内部会议、培训
等形式,向全体员工介绍了塘约经验的优势和使用方法,增强了员工对塘约经验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我们还积极与外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扩大了塘约经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断收集和整理了塘约经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经验,
形成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

这些案例和经验的积累,不仅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也可以为其他部门和单位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总的来说,我们在塘约经验推进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塘约经验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塘约经验的研究和推进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塘约经验的使用方法和流程,为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而努力奋斗。

希望全体同事能够继续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共同推动塘约经验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的工作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谢谢大家!。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一、报告摘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三变”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

本次调研主要对农村“三变”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调研发现,农村“三变”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农村干部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和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农村“三变”改革的认知和评价,通过访谈了解了农村干部和相关部门对农村“三变”改革的看法和体会。

三、调研结果1. 农村居民对农村“三变”改革的认知和评价较为一致,认为改革对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农村干部普遍认为农村“三变”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3. 相关部门普遍认为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四、问题与挑战1. 改革宣传不到位,农村居民对改革的认知和理解有限。

2. 改革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和具体,导致实施效果不佳。

3. 农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改革的推进和实施。

4.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不足也制约了改革的进展。

五、建议与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三变”改革的认知和理解。

2. 制定科学、具体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的实施效果。

3. 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4.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发展的条件。

六、结论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科学具体的改革方案、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和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进展,促进农村发展。

“塘约道路”的启示

“塘约道路”的启示

“塘约道路”的启示作者:刘新梅来源:《新丝路(下旬)》2019年第11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以下简称塘约村)从2014年至今,短短数年间,发生了巨变。

“塘约之变”推动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步伐,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范本。

2017年9月28日,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与村主任彭远科登上央视《榜样》专题节目现场为全国观众讲述“塘约之变”始末,将塘约村按照“‘三权’+党建+扶贫+产业+金融”的发展路子,抓牢“确权”基础,抓好“赋权”关键,抓实“易权”核心的“七权同确”农村深化改革,探索实施“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推动全村三年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塘约经验向全国观众进行讲述。

左文学讲道,“一个人你要活出精神来,一个村庄也要活出精神来,一个国家才有希望。

” 由“塘约之变”到“塘约道路”再到“塘约精神”,这个村庄的故事具有什么启发意义呢?一、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塘约道路”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新型集体化道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共产党宣言》所主张的共产党人是为绝大多数人奋斗和工作的,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同时党的事业的取得要紧紧依靠绝大多数人不分民族、不分国家、联合的力量。

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革命年代,共产党人是依靠广大穷苦人民,依靠土改使农村广大农民得到了翻身做主人的机会,因而能得到千百万群众的真诚支持和热心帮助,使中国共产党能一步步壮大发展、拥有号召力、组织力、领导力,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建党时的初心是要根本改变中国贫穷落后挨打的面貌,推翻“三座大山”,消灭一切阻碍中国发展的因素,是要为广大贫雇农、中农、无产阶级甚至小资产阶级摆脱悲惨命运,谋求阳光幸福大道。

正如王宏甲所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为穷人谋利益,一个村庄最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没有贫困户。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道路与共产主义社会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城乡差别和脑体对立,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坑塘整治调研报告

坑塘整治调研报告

坑塘整治调研报告坑塘整治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坑塘是指农村地区常见的小型人工水体,通常用于储存雨水、供养家畜以及种植水稻等作物。

然而,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整治,坑塘普遍存在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亟需进行整治和改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农村坑塘整治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部门制定整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准备一份针对农村居民的问卷,并对样本进行随机抽样,了解其对坑塘问题的认知以及对整治的期望。

2. 实地考察:选择几个典型的坑塘进行实地调研,包括观察水质情况、调查附近居民的意见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问卷和实地调研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调研结果经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居民对坑塘的污染状况日益关注,其主要担心水质污染对饮用水安全和家畜生长的影响。

2. 坑塘整治方面,农村居民普遍希望能够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坑塘的利用价值。

3. 坑塘整治存在的主要困难包括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不强、农民参与意识不足等。

五、解决方案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增加资金投入:相关部门应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坑塘整治工作,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强化技术指导:培训和派遣专业人员,为农民提供坑塘管理和整治的相关技术指导,提升技术力量。

3. 提高农民参与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坑塘整治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使其成为整治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六、结论农村坑塘整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整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坑塘整治的效果。

希望本报告能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塘约 调研报告

塘约 调研报告

塘约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塘约一、引言塘约是一种传统的农村集体组织形式,在中国农村广泛存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塘约的作用逐渐弱化。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塘约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农村塘约的定义、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和范围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塘约进行,涵盖了四个省份及其附近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从问卷和访谈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如下调查结果:1. 农村居民对于塘约的认识: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于塘约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对于其具体功能和作用的了解。

仅有少数农村居民仍然积极参与塘约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 塘约的历史文化背景:塘约作为一种传统的农村集体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它体现了农民之间互帮互助的传统价值观念,也是凝聚当地乡亲情感的重要纽带。

3. 塘约的现代发展状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塘约的作用逐渐弱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以个体户、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业经营活动,而不再依赖塘约。

一些塘约也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4. 塘约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塘约存在以下问题:(1)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塘约的管理机制过于官僚、权力集中,导致决策缺乏参与性和透明度。

(2)资源分配不公平:一些塘约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少数人获得了过多的资源,而广大农民得到的资源有限。

(3)缺乏创新和发展活力:由于塘约的组织形式相对固化,缺乏创新和发展的活力,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对策建议针对塘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改革塘约的管理机制:建立民主、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增加居民参与的机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2)促进资源公平分配:加强对于塘约资源分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每个农户。

(3)鼓励塘约的创新和发展:鼓励塘约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提高其在社会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深化农村发展改革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深化农村发展改革经验交流总结报告

深化农村发展改革经验交流总结报告介绍本次深化农村发展改革经验交流活动旨在总结近年来农村发展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活动中,参与者积极分享各地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深入探讨了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主要成果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通过活动交流,我们了解到各地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新举措和经验。

一些地区尝试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有效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

同时,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政府投资、农民自筹和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特别是在交通、通信和水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3.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为了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通过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经验与启示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村发展改革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

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同时,我们应当注重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发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注重创新和试点,通过小范围的试验和实践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到更大范围。

农村发展改革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为农民提供公正的发展环境。

结论通过本次深化农村发展改革经验交流活动,我们汇总了各地在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

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今后的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能够吸取经验,加强合作,推动农村发展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农村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改革调研报告当前,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农村改革的实际情况,笔者对一些农村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农村改革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土地流转在农村改革中,土地流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革领域。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由于土地流转市场的不成熟,土地流转价格往往是由少数人垄断,造成价格过高或者低于市场价。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利益,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2.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充分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不够充分,农民的权益往往受到侵害,导致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房屋等财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维护农民的权益,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确保土地流转市场的顺利运转。

二、扶贫政策扶贫政策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政府通过各种手段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1.扶贫政策不够精准由于扶贫资金的来源和分配方式的不科学,导致不少政府的扶贫资金流向了一些未经认证的地区或是行业,而这些资金并没有被用在扶贫上,形成了浪费。

2.贫困地区的专业人才不足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了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特别是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应用这些关键的领域,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应该进一步调整扶贫政策,确保资金的精准使用,同时也应该注重发展专业人才,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三、农村环境保护在农村改革过程中,环境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1.绿化覆盖率较低由于缺少投入和科学管理,一些农村地区的绿化覆盖率比较低,导致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对农村经济和民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2.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缺少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导致了垃圾随意倾倒、堆放等现象,对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word范文资料

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word范文资料

农村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

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

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XX年3月---XX年10月三、调研范围: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四、调研内容:农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

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

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

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

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塘约农村改革经验”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总结推广“塘约经验”的部署,遵照专题会要求,由省委政研室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多次赴塘约村调研、对相关资料进行研判的基础上,于4月22日—25日赴塘约村再次集中蹲点调研,同有关领导、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进行了交流座谈,深入了解塘约村改革发展情况。

塘约村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81亩,辖11个村民组,总人口921户3393人。

2013年塘约村还是全省最贫困的村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收入只有3786元,只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0%,有贫困户138户600人。

“三留守”现象突出,空心化比较严重,最多时候有1100多人外出打工,其中70%以上是年轻人。

二是生存环境较差。

由于种地不赚钱,30%以上耕地撂荒,“破石板、烂石墙、泥巴路、水凼凼”是其真实写照,2014年6月一场洪水冲毁了房屋和道路,让塘约村雪上加霜。

三是村级组织较弱。

村级经济基本无积累,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做事没人跟,没人愿当村干部。

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人人争当低保户、户户争要救济粮。

乱办酒席敛财现象严重,村民人情支出不堪重负。

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化解面临的现实问题?塘约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组织全村党员和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讨论。

塘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把准群众“拔穷根”的心愿,于2014年7月成立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做好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2016年与2013年相比,经过3年的努力,全村经济社会、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创造了贫困地区追赶跨越、全面小康的奇迹。

一是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转变。

农民收入10030元,增加了6000多元,80%的农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5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林荫小道、健康步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被评为贵州首届“十佳美丽乡村”。

二是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先进村的转变。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45万元,增加了198.53万元,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社会风气变好了,人心变齐了。

如今的塘约村被誉为“精神焕发的村庄”,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是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在合作社内部组建的运输公司、旅游公司、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保障了全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到50余人,农村“三留守”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通过调研,我们总的感受是:“塘约经验”的核心要义是改革创新、艰苦创业,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这个牛鼻子,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

目前看,“塘约经验”的基本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是狠抓农村产权制度这个基础性改革。

围绕“地”的问题开展七权同确,让分散的资源聚集化、模糊的产权清晰化、集体的资产市场化,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狠抓农业经营这个关键性改革。

围绕“钱”的问题开展合股联营,丰富和完善双层经营“统”的功能,推进农民由“分”到更高层次的“合”,让农民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

三是狠抓乡村治理这个保障性改革。

围绕“人”的问题推进抱团发展,优化党总支+支部+党小组的乡村治理结构,组织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艰苦奋斗,抱团致富、抱团发展。

塘约村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结合实际念好了“改革经”,归纳起来就是“三改三提三起来”,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提高产业化规模,让钱包鼓起来;推进村级治理制度改革,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力量聚起来。

一、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提高市场化水平,让资源活起来(一)摸清家底。

一是同步推进、精准丈量。

在平坝区和乐平镇国土、住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指导下,成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七权”确权工作,采用GPS、航拍等高科技手段对全村土地精准测量。

二是收集民意、化解矛盾。

成立“确权议事会”,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对于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和无证无地,以及实际测量面积偏大等问题进行汇总,梳理积累下来的问题共有17种。

积极推进村民小组、村调解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三级调解”制度,有效化解了矛盾纷争。

三是厘清权责、确保公平。

在确权过程中,对于占用集体资产的,由村干部、党员带动全村群众,采取交还或购买的方式处理,经过指界、退出、村民按手印三个程序确认。

村民耕种的集体坡地、占用的公房,完全归还集体;村民占用集体坡地建房的,村集体按每平方米50元收费,把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给当事人。

这样既维护了农户权益,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分清了集体和个人产权,促进产权管理公平有序。

(二)确权颁证。

一是公示认可。

公示结果无异议的,由农户签字认可;有异议的重新核查,核查结果再次张榜公示,直至绝大部分农户签字认可。

二是产权建档。

为每块土地的面积、形状、位置等信息建立档案,建立“七权”同确数据库,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对确权成果进行动态管理和使用。

三是颁发证件。

目前,全村耕地经过精准测量确权后从1572亩增加到4881亩,入库林地确权面积2616亩、颁发林权证60本,房屋957宗,集体所有水利工程19宗、颁发水权证32本。

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实测宗数957宗;集体土地所有权实测面积8251亩;集体财产权(学校、村办公室、卫生室等)共计7处。

通过确权颁证,明确了权利归属,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确保“三权分置”得以实施。

(三)盘活资产。

一是折价入股。

开展土地入股,全村4881亩土地全部入股,募集股东921户,股权总数5230股。

开展水权入股,全村28处小型水利工程评估1542万元,作价入股到塘约村水务公司,该公司通过经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农田灌溉工程获取水费,所获收益与村集体分享。

二是抵押贷款。

按照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金土地合作社与农村信用社共同构建“3+X”(“3”指农村信用社、村委会、金土地合作社,“X”指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等主体)支农扶农信贷新模式,提供抵押贷款。

405.8亩林地抵押贷款200万元,3处小型水利工程抵押贷款305万元。

三是担保贷款。

由村集体提供担保贷款,经营主体申请贷款时授信额度最高可达缴纳担保基金的10倍,利率在同期同档次基础上下浮10%。

目前,全村累计从平坝区农信社获得“金土地贷”等贷款307笔1725万元,“沉睡资源”变成了“鲜活资产”。

二、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提高产业化规模,让钱包鼓起来(一)股份合作。

一是带股入社。

成立以党支部为引领、村集体所有的“金土地合作社”,村支两委与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对全村土地资源进行统计,以田每亩700元、地每亩500元、坡耕地每亩300元计算,按500元一股入股,实现户户入社、户户带股。

合作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集体资产,平均量化到成员,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通过带股入社打造股份农民。

二是设立机构。

成立成员大会,由全体成员组成,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每年召开一次成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

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初步建立起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三是建立制度。

初步建立股权管理制度,建立股东个人档案,发放股权证书。

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可依法、自愿实行转让、继承。

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入社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不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外流转。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核定成本与费用,由执行监事对合作社资产运行、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实行监督,有效保障社员收益。

建立利润分红制度,土地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成。

2016年,村集体及合作社分红121.47万元,社员分红80.98万元,最高分红达8960元,最低也有1840元。

水务公司所获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水务公司按6:4进行分红,村集体收益的50%再量化给全体村民,20%用于贫困户帮扶,30%用作村水利发展基金。

(二)集体经营。

一是建经营服务平台。

合作社下设土地流转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务中心、营销信息中心、综合培训中心、权益保障中心,形成“1+6”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零散低效、贫困户资金难以筹集、市场风险难以抵御、村民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

二是建创业就业平台。

在合作社内部组建运输公司、劳动输出公司、妇女创业联合会和建筑公司等经营实体,加强对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了200多名驾驶员、800多名其他技术人员,大都在村合作社下设公司就业。

三是建“七统一”发展机制。

全村实行资金统一核算、土地统一规划、村干部统一使用、财务村务统一核算、农产品统一销售、美丽乡村统一建设、红白喜事统一操办“七统一”,更好配置资源,提高发展效率。

(三)调优结构。

一是做精品农业。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全村种植芹菜600亩、韭黄700亩、辣椒150亩、香葱200亩、浅水莲藕300亩、晚熟脆红李520亩、核桃500亩、羊肚菌160亩,农业效益大幅提升。

围绕“水果上山、苗木下田、科技进园”,建设青岛—安顺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后将带动蔬菜种植3万亩,带动周边5000户农户增收。

二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山东寿光市龙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塘约村,为村里无偿提供700万帮扶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园,并以470万元作为技术入股。

目前,占地300多亩的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新建成的育苗中心区、高科技展示区、采摘体验区和示范种植高产高效区,每年可产生近600万元的经济效益。

组建荷塘月色旅游发展公司,以农耕文化为基础,打造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体验、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是加强产业风险防范。

村集体从每年的利润分红中抽取20%作为村级金融担保基金,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权等抵押提供担保贷款。

借款人违约时,先从村级金融担保基金扣还金融机构,再由合作社及村委会对借款人事先抵押的产权进行处置,有效化解了抵押物处置难、贷款人逃贷、银行“惜贷”的难题。

三、改革村级治理制度,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力量聚起来(一)“网格化”服务。

一是完善网格。

由乐平镇党委批准塘约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村党总支将1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4个网格,在网格建立党支部,在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形成党总支领导下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二是强化服务。

党总支定期交流沟通、定题研判,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党小组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党的声音和力量传递至村组农户,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