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4)

合集下载

《永续美好生活》的读后感10篇

《永续美好生活》的读后感10篇

《永续美好生活》的读后感10篇《永续美好生活》是一本由【日】坂井顺子著作,北京时代儿童图书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8,特编撰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续美好生活》读后感(一):我,认真生活说滥了的“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年纪愈大呼吸作用缓慢,美食会令人发胖,快餐时代漫天说挚爱,审美疲劳,却鲜有人见过寂寞的模样。

被极右的毒鸡汤和解毒极左的社会焦虑浸灌多年,不免逐渐认清各种事实,想要跳出来甩干身体,渴望身心通透。

满足于敦实的精神食欲感,寄托在飘渺的爱恋寄托,萨兰勒班县脚踏实地地生活。

生活往往最听话,你反之亦然怎样的生活,它选择给予你什么样的反馈,选择得当,它不会令你发胖,愈来愈不会让你患得患失,还会让你光芒万丈。

书店里徘徊、纠结《永续美好生活》和《生活良方》五本日式生活方式的书。

书名和封面看上去基本相同大同小异,内容无怨各有倚重。

生活好比是道大型实验题,没有另一半的我再假设两个人的小确幸也只是空有理论的学术型研究,对比之后,我选择这本更贴近我当前社交生活的《永续》。

TBC《永续美好生活》读后感(二):美好生活就是有你、有家、有美食早晨醒来有人为醒来你煮好了红茶,晚上回家有人和你一起吃饭。

周末的时候,一起窝在沙发上可看电影,然后手牵着手下楼去买菜煮饭。

和爱的人一起,不管是下班后的晚餐,还是工作日的早餐,只因有了家人的陪伴,让我们在过夜的时,感受到家的温情和美好。

不仅是餐点,更重要的是吃饭的心情和愉悦。

也许我们对于真善美的所有想象,真的大抵如此。

有爱的人、美味的食物,还有一个凉爽舒服的家。

有一首歌叫“给挚爱的人做个早餐”,里面的词才刚记不得了,只剩了这一句。

这是一个非常愉快的谈起,大凡女子,都会谈及心甘情愿的为心爱失洗手谈羹汤,《永续美好生活》这本书总貌季节料理,坂井清子顺子为我们带来了一年四季时令蔬菜的这种做法,每一道菜就配有高清图片,详细操作步骤供我们阅读,令我们在阅读时充分感受到家庭料理所带来的乐趣。

2022《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2022《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我是一眼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谁能拒绝美好生活呢?那么作为教育人,教育如何与美好生活联系呢?往下翻,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我更加坚定了阅读这本书的信念,也更想弄明白教育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因果联系。

细细读来,原来,在作者罗素的观点下,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以及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不正是刘岚书记一直分享的她的教育心得: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教师应该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能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罗素说,孩子学会美德靠的不是苦难,而是快乐和健康。

那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其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给孩子们送去的每一个信任,都会在他们心底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有勇气的人。

其实,教育和其他人类事物一样,只有一条进步之路,即为爱所支配的科学。

如果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便是充满破坏性的。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心得《教育的美好姿态》是一本描绘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著作,通过对教育的探讨和思考,作者呈现了一种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的教育美好姿态。

读完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核心。

然而,现代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功利化、应试教育、知识传输等。

而《教育的美好姿态》通过对教育目标、方法、评价的重新思考和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情商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独立发现和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这种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的教育观念,使我对教育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育者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

作者认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像倾听者一样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自己。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种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教育态度,使我对教育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再次,书中强调了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同时,教育者还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追求,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发现自己的热爱和目标,为自己的将来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这种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教育观念,使我对教育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最后,书中还强调了教育要弘扬人文精神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与美好生活的书籍,让我在深入思考之后,对教育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

书中指出,教育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格。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道德修养。

而且,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通过阅读此书,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得好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从而为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激发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只有当教育真正发挥了这种作用,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这本书还探讨了教育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为他们提供追求个人梦想的支持和机会。

通过教育,个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成就感。

因此,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生存,更是为了让人们过上有意义、幸福的生活。

在读完《教育和美好生活》之后,我深深地被教育的力量所感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塑造人们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也可以得到持续进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视教育,不仅仅是求学时期,而是将其作为终身的追求和责任。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的梦想,为社会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总结起来,《教育和美好生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

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探讨,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综合素养和品格,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教育问题,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笔记篇一:《教育和美好生活》读后感读《教育与美好生活》有感《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

教育怎样与美好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似乎都说不清楚,教育真会带来美好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好奇读完了这本书。

读罢,最直接的感受是很爽,很受鼓舞,这才是教育,如果我们这样做教育,教师和学生的美好生活都会开启的。

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

罗素认为,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

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教育有考虑过学生的幸福体验吗?教师备课往往只是关注知识的设计与传授,课堂上也很少关注学生求知以外的需求。

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说自己学习是幸福的呢?家长在全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之外,几乎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

试想,如果我们本着“教育带来美好生活”的理念去思考教育,做教育,从孩子的视角,从孩子的层次去设计课堂,传授知识,结果会是多么温暖。

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高中教师为了学生的“大学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付出,教师们喊“累”;孩子们每天在教室坐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喊“累”。

现在有几个孩子能说我因为学习的乐趣而喜欢呢?学习除了考上理想大学,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和能力去思考学习对于自己的真正意义。

他们以及家长,甚至全社会可能就是简单的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最伟大的目的,考上名校的话,这个孩子就是最优秀的。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首先,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育不单纯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才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德育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智育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体育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和体魄,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美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艺术素养,使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美好的情感。

只有注重培养全面素质,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创造力、有责任心的人才。

其次,好的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

教育者应该通过教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讲授生动有趣的故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同时,教育者也应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第三,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知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取和巩固的,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好的教育应该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校中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如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并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育者还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好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好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他们具有开拓进取、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应为学生提供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会,如创新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转化为现实,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

罗素论教育读书笔记【篇一:读后感《罗素论教育》-王松乔】读《罗素论教育》有感王松乔 2013级教育管理因为党组织这次的读书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重温《罗素论教育》中的教育思想。

《罗素论教育》,又名《教育与美好生活》,讲述了作者罗素对儿童出生起涉及到的一系列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对学校、社会教育的看法。

一个儿童自小的教育确实与他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再次拜读后,结合现实生活,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一定要关心爱护孩子,但不能放纵。

关爱孩子的身体,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关爱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快乐地成长;关爱孩子的每一个想法,让他们自信地成长。

但,不能因为爱他们而使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更不能因此而使他们目无尊长。

对于孩子无理的要求要果断拒绝并给予其合理的解释。

同时,从小就应使孩子懂得“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道理。

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年轻的家长们严格要求自己,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榜样。

2.有条件的家庭应多多存放书籍。

许许多多的文人智者,皆因幼时即饱读诗书而才智高于他人,比如我最喜欢的作家三毛。

书中有数不尽的学校中学不来的知识,它教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广阔万千的世界。

环境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除了孩子在学校接触的教科书以外,我们不能保证孩子在家庭以外都会接触到什么,因此,在孩子幼时,即应由家长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儿童读物放于家中,以备儿童随时翻看。

这些书要兼顾扩大孩子的视野,所选书目应广涉人文、地理、科学,另外,正如罗素所言,“最好的儿童读物乃是那些为成人而作,但又碰巧适合于儿童的书籍”,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语言等等。

要让孩子乐于读书,不可逼迫,而应引导,首先父母就要成为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

3、重要的,我想着重说明的是关于学校课程设置。

罗素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了14岁前的学校课程,涉及读写、算术、地理、历史、艺术、文学、语言、数学、科学等相关学科。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教育与美妙生活》是英国闻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几乎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不会被书名所吸引,我也不例外。

教育怎样与美妙生活联系?每天都干着教育工作,自己好像都说不清晰,教育真会带来美妙生活吗?带着疑问与奇怪读完了这本书。

合上书本,想想脑中仍在回荡着书中的话语,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罗素布满了疑心精神和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士气,通过评估现有的各种教育制度,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大局部已被证明是正确的。

他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上观看问题、思索问题;道德教育从婴儿期始终讲到青春期,智育则从幼儿园始终讲到大学毕业。

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和美感培育等详细问题,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到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

这本书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罗素认为,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妙生活中的乐趣。

人们承受教育的过程也应当是一个享受美妙生活的过程。

他始终主见“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赐予儿童个人进展的自由,并根据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这就要求教育工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忙儿童独立思索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供应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

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育。

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赐予儿童个人进展的自由,并根据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育,在开头都要以嬉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承受。

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

教师应当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殊珍贵的东西,并对这些珍贵的东西赐予挖掘与引导,使其到达教育的最美妙境地。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郑英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

”“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郑英老师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词。

在这次讲座中,她饱腹诗书的气质、举手投足的优雅、笑容可掬的态度,都鲜活地向我们诠释着“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郑英老师一定是个内心柔软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她每周都会定一束鲜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门着装都保持清新整洁;每次看书都要将手洗净,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要多花费很多时间,但也正因为需要花时间,才更能体现出对生活的深情。

其实我在学校里接触过很多老师,觉得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对生活的深情。

比如胡铁城校长,前不久在我裹着羽绒服去上早读的路上,看见他穿着运动短袖在跑步;还有胡自强部长、邱勇兵和汤军老师,他们经常结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骑行;还有汪正文老师,每个月都坚持跑步;还有当时被戏称是“祁门陶渊明”的汪文峰老师,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养的生机勃勃;还有现在办公室的“多肉达人”杨军师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这种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无关年纪、无关学识、无关金钱,只关乎对人、对己、对物的深爱。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过好自己的生活,会为教育注入新鲜美好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以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新的笺注和眉批。

所以说,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再者,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还应当是一个诗人。

昨天上公开课《夜归鹿门歌》的时候,我就发现拥有一颗诗心真的很重要,我们讲缘景明情,如果没有一颗诗心,又怎么去领会那些意象,置身那样的诗境,与诗人达到共情呢?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热爱生活,富有诗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2前段时间非常有幸聆听了郑英老师的讲座,跟着郑英老师一起感受我们教育事业当中这么多的`“美”,然后回来拜读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通过阅读此书,或许可以揭开郑英“从容淡定工作,幸福快乐生活”的秘密。

教育与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

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罗素这段话让我有诸多感慨,幸福是什么?幸福在于自我满足,在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学生的幸福在于教师给学生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从内心感到满足,幸福。

作为教书育人者,我们不能苛求学生千人一面,要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尽可能帮助他,给他们一片自主发展的土壤,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流淌潺潺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硕果累累的果园里,芳香四溢的花园中,……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多么激发灵感的地方,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精心选用的“课堂”。

我也向往这样的课堂,假如我也能每天带着我的学生徜徉在那种“课堂”,那么,我和我的学生将会品得出愉悦的滋味。

善待每一个儿童,发挥每个儿童的优点,让他们自豪地说:“我是最棒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都拿满分,但我们可以给学生播种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愉悦。

其实真实、平凡的课堂,作为教育只要动一番脑筋,努力让孩子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打开他们愉悦的源泉,让他们在感到自尊的前提下自愿创造劳动,那么这愉悦的滋味将一直陪伴孩子们成长。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让孩子经常感觉到新鲜、兴奋。

那么引人入胜的中队活动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绪的波澜,因为自主、自信、自强而使学习生活充满神奇的魅力,进而辨得出心跳的节律。

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怎会不从学校飞向自己生命的梦想?怎么不会辨得出心跳的节律呢?看到孩子们收获成功幸福的笑脸,我会欣慰,似乎看到一朵朵向着阳光绽放的花朵,听到他们花开的声音!“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的品格
和思维能力。

一个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人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和成功。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习惯。

在家庭中,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导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

在社会中,人们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教育,比如阅读、旅行、交友等等。

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品格和能力。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更能够在生活中更加从容
和自信。

他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而这些都是美好生活的基础。

美好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满足。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仅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更能够体会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他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艺术、享受生活,更能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因此,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才能够拥
有更加丰富和充实的生活。

让我们珍惜教育,让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国家的未来。

《教育与
人生》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揭示了教育对个
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是人格的塑造。

教育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有智慧,更有修养,更有担当。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潜能,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是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命运,还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一个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质量。

优质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低劣的教育则会导致人才匮乏,阻碍社会的发展。

除了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教
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

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明白了教育对人生的
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重视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启发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教育和
美好生活的探讨,呼吁人们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个人品德、人文
素养和情感发展。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更应该是培养一个有理性思维、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和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卓越并在社会中有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谈到了教育的方法和方式。

他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单向传授、机械记忆等。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
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边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
实践能力。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应该是
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

同时,学校也
应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

总的来说,《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教育不
只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创造力,才能
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
的启示,也是对每个家长和社会成员的提醒和思考。

(3篇)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心得

(3篇)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心得

(3篇)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心得心得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主题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时常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

而正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追求应该与之紧密相连。

首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普遍的人性。

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每个人都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这种向往能够推动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只有当一个社会大多数人群体的需求和向往得到实现,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个人内心的需求。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和纷争,人们常常迷失在物质欲望和功利主义中。

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一种回归本心的力量,它让我感到自己的追求应该更加着眼于对内心真正需求的满足,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

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理念对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应该与社会的进步相结合,更让我明白到实现个人幸福需要回归内心需求的基础。

因此,我将以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为动力,努力奋斗,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功。

心得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主题让我深受启发。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首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当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时,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就会得到进步和发展,推动社会变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因此,我们应该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促使个人成长的激励。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

《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教育与美好生活》读书笔记6篇语言类读书笔记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读后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读后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读后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个人成长方面,人们都期望过上更加幸福、健康、有尊严的生活。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个体都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个人,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远见,同时注重创新和实践。

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技能,才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只有通过诚实守信、勤劳奋斗、助人为乐,才能够建立起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物质条件的改善,还需要关注人民的精神层面。

人们对于文化、教育、艺术、健康等方面也有着更高的追求。

因此,在实现物质幸福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文化建设、教育改革、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发展。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进步,人民才能够真正感受到美好生活的价值。

同时,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机会和待遇。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发挥各自的力量和优势,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中,共同努
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共同的奋斗,才能够实现人民的期望,建设起一个幸福、进步的社会。

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实现这一目标的行动中,为人民创造更好的明天。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读后感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读后感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读后感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读后感1劳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劳动能让人民不再挨饿,也让生命多一份价值。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便诠释了这一道理。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袁隆平的故事。

在1953年,袁隆平目睹人们饿死的情形时,心中很难受。

于是,他想提高粮食产量,让大家吃饱饭。

于是他开始研究怎样提高粮食产量。

他直到一次遇见了一位去挑产量高农田稻种的农民。

这让袁隆平受到启发,他决定要改良品种。

一次袁隆平发现了杂交水稻,他可高兴了,决定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他历尽千辛万苦,和各种阻挠,终于完成了试验。

袁隆平至此让人民免于饥荒之苦,他也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非常努力。

他一年跑三个位置,因为水稻可以种三季。

当外国一位学者预计达到16亿时的中国人口会让全世界粮食短缺,可袁隆平却说:“我不仅能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还能解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

”他没有失信,他做到了。

这让我感受到劳动的伟大。

没有劳动,美好生活就是空想,美好生活,劳动创造。

记得有一次,我在树上看到一个大大的红苹果,我便想去摘,我一开始不想爬树,后来我为了吃到它,还是爬上树摘到了苹果,我内心非常自豪。

劳动能创造什么?有劳动就有美好生活。

袁隆平用劳动解决人民的温饱;潘建伟用劳动创造量子卫星;南仁东用劳动建成“天眼”劳动是劳动者们的宝藏,因为劳动在他们手里能创造一切。

袁隆平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要将这一点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们一定要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件事,切忌半途而废。

要像袁隆平一样,用持之以恒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热爱劳动,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读后感2在这个特殊的五一劳动节里,我阅读了《美好生活劳动创造》,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启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劳动,是一种美好品质,它让我们拥有幸福生活;劳动,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不畏艰难、坚持不懈都是用来赞美它的;劳动,是国泰民安的源头,让我们先从自我做起,努力奋斗,不负青春!20xx年初,港珠澳大桥开始建设。

美好生活读后感400字

美好生活读后感400字

《美好生活》读后感篇1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因为在水上写字,无论多么费力,那水都不能永恒,甚至是不能成型的。

如果我们企图要停驻在过去的快乐里,那真是自寻烦恼,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反而使苦难加倍,生命历程中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写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就流到远方。

爱,也是流水上写字,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爱之念已流到远方。

美丽的爱是写在水上的诗,平凡的爱是写在水上的公文,爱的誓言是流水上偶尔漂过的树叶,落下时总是无声的流走。

既然是生活在水上,且我们顺着水的因缘自然的流下去。

看见花开,知道花的因缘足了,花朵才得以绽放;看见叶落,知道是叶的因缘尽了,树叶才会掉下。

在一群陌生人之间,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些有缘的人,等到缘尽了,我们就会如梦一样忘记他的名字和脸孔,他也如写在水上的一个字,在因缘中散灭了。

我们生活着为什么会感觉到恐惧,愤怒,忧伤或苦恼,那是因为我们只注视写下的字句,却忘记字是写在一条源源不断的水上。

水上的草木一排列,它们互相并不顾望,顺势流去。

人的痛苦是前面的浮草思念着后面的浮木,后面的水泡又想着前面的浮枢。

只要我们认清字是写在水上,就能够心无挂碍,没有恐惧,原离颠倒梦想。

在汹涌的波涛与急速的漩涡中,顺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尔抬起头来,发现自己原来只是水上的一个字呢?《美好生活》读后感篇2在G20峰会放假期间,在我外出旅行途中,的《开学第一课》开播了。

本次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分四节课讲述: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饶,坚持不懈。

今年的节目主要讲述长征路上的艰苦,革命先辈的后代讲述自己父母当年革命生活的情形。

每个节目都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胡老先生,梁老先生,秦老先生三名长征时期的抗争者。

距今大约1的长征战略转移,现代的人无法体会到当时的艰苦,碰巧的是这次的假期我去了延安革命根据地,了解了一些长征时期的故事,使我对节目中的每个故事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读书笔记200字教师(精品8篇)

读书笔记200字教师(精品8篇)

读书笔记200字教师(精品8篇)读书笔记200字教师篇1《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一书,作者罗素为我们所熟知大多因其在数理和哲学领域的才能,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比较好奇,这位数学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

读完这本书后很是钦佩,也读懂了一些: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

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纪律的培养,在开始都要以游戏的形式,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这是罗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复强调的。

教师应该“主要从孩子身上感觉到一些神圣、模糊、无限的东西,一些个别的特别宝贵的东西”,并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给予挖掘与引导,使其达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课都认真地、巧妙地设计,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文中有一些话语我记得尤其深刻:(1)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上占有其地位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

(2)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关问题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

有两条规则须贯彻其中:第一,永远要真实地回答问题;第二,要完全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

(4)缺乏科学,爱是软弱无力的;缺乏爱,科学是充满破坏性的。

读这本书,就象是找了个指南针,认准了努力方向。

实现教育和生活完美的结合,我们着实要为这一天的最终到来而不懈努力!读书笔记200字教师篇2读一本好书,能够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而我,也爱读书,我这个好习惯****于妈妈的培养,以前妈妈限定我每一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务必阅读半小时的书,起初,我把它当作是一种任务似的在完成,到了之后,我把它看成是一种乐趣,妈妈不限定我读什么样的书,只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都能够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孩子幸福与健康的教育
——读《教育与美好生活》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罗素的教育学名著。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下面摘抄一二,略谈感想。

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教育的四种品质: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

他认为这四个要素只要通过合理的教育,就应该能让所有儿童都获得并形成必须的品格。

用这四个要素去审视身边的人,我发现在人们心目中最有魅力的人通常是同时具备这四点的全部或绝大部分。

他们充满阳光活力并追逐光明的一面;他们理性,无畏生活中的困境;他们有发自内心的敏感和同情,他们的智慧表现,不在于聪明“绝顶”,却在于那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宽容的理解力和纯朴的心。

在第一种教育品质——“活力”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活力能帮人承担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忧郁。

无知的人从来不想去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已经将自己形成了一种僵化的难以改变的行为态度。

他们不仅对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是轻信的,而且在许多应该接受的地方却是固执的。

这句话告诉我,作为一名老教师,更不应该固守自己的老一套,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反思自己和改变自己。

每上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特别应该注重反思自己,诸如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出的灵感和火花。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失误,疏漏之处,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课堂教学面临着很多新课题,上一堂留下些遗憾在所难免,所以我应直面缺点,认真对待,善于剖析,善于改变,不怕这种改变,通过反思让自己的课更完善,使今后教学在改进中不断创新。

书中提到的勇气,站在老师的角度就是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自信。

如何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的错误之前,首先表扬他好的方面。

当学生出现了错误,不应
一味地责骂,而应该告诉他们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其次,老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学生总喜欢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因此老师不要轻率地加以拒绝或制止,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学生的行动。

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教育离不开奖励和惩罚,但在具体实施中,书中写到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无论是奖励和惩罚都不应该采用比较的方式。

例如:不应对一个孩子说:“你做得比某某好。

”或者说:“某某表现很好。

”因为前者产生藐视,后者产生怨恨。

第二,多夸奖,少惩罚。

惩罚要谨慎,要因人而异,不宜体罚。

第三,对于普通的事不宜夸奖,只有经过努力,在勇气或技能上有所进步,或克服私欲,表现美德时,才可予以奖励。

罗素说,由于战胜困难、取得成绩而受到夸奖,不失为青少年时期最令人愉快的经验之一。

教育最根本的指向在哪里,教育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罗素的话真是非常深刻! 那就是:教育应当激发学生对生活本身的兴趣,对事物本身的兴趣。

记得居里夫人的名言,她说,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位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中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身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了外人并不理解的事业而甘愿献出自己全部的生命。

这种热情超越了喜爱本身,它更是一种深入了本质的生命冲动。

因为无欲而刚,所以它才有能力支撑人们超越人生的诸多苦难而进入生命的至高境界。

教育如果能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这种“本身的兴趣”,便有了“以一当十”的风帆,被教育者也就获得了一往无前的勇气。

(英语入门的学习)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

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

这便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

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提倡素质的教育下,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

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

“求全心理”已成为教师和家长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

通过对孩子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

书中写到孩子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这是促使他们上进的动力之一。

但是,如果总告诉孩子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就会令孩子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门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

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

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在斥责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在我们的教育中,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学生记住并养成好的品德,如: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

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学生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书中写到:孩子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

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应该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