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摘要: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面来,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独特感受价值导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对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显著效果,有效地改变了语文教学的面貌;但同时也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固然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但这种通过甜言蜜语,不择手段而骗取食物的行为,教师如不加以“手段甚高明、品质却低下”的价值引导,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学生,教育他们要明辨真伪,分清善恶呢?
在阅读训练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体验必须是与文本相联系的,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归依,否则就丧失了“阅读对话”的品格,把阅读蜕变为读者个人的纯主观反应,使阅读课上成了学生的“自由交谈课”。所以撇开文本或远离文本的阅读理想,教师不敢
扣文“讲解”、不敢扣文“分析”、不敢扣文“训练”,忘记自己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甘当“伙伴”的时尚做法,实际上违背了“阅读对话理论”是不能自觉用阅读学指导阅读教学的表现。阅读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读”,又要坚持教师的“教”,要避免“独立篡位”,纠正“读误”,补充“读漏”,使阅读沿着正轨方向健康地发展。
二、问题的研究
每个文体,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蒙眬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蒙眬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
《新课题》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在指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个性化阅读呢?怎样较好地处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呢?
杨再隋教授在《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一文中,《猫》的教例可以给我们启示:
一位老师教学《猫》,学生发言踊跃。
学生甲说:我知道猫会抓老鼠,我很喜欢它。
学生乙说:我看见猫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很光滑,也很好看,
我很喜欢它。
学生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我们都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说,谢谢你!我和猫是好朋友。
第一个学生是从猫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猫是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
第二个学生是从猫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猫是通过感知获得的经验。
第三个学生是从“我”和“猫”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猫,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杨教授举此教例,意在说明第三个学生讲的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值得珍惜;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三、策略研究
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比较注重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终结性的唯一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那么,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发展将没有可能变为现实。而《新课标》评价理念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文本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把握好下述实践性原则:
第一,情感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同法官裁断那
样超然于对象的情感之外,而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大脑思索的独特判断,尤要珍视其中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价值意蕴,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情意能量。
第二,前瞻性原则。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是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我们的年轻一代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存和发展,主要在于他们通过文本撷取了文化精髓,并相应地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及实践能力。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文本是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是离不开文本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要在不同文本中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四、成效与反思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清晰的。因此,要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教师自己首先要正确理解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反应与指导;如果一味地稀里糊涂肯定与断然否定,其本质
相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珍视,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会,是教师在准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开放的思维、积极的心态来倾听、来理解。甄选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燃起学生思维情感之火,点石成金,使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奏出更加动听的乐章。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遵循三个实践性原则和强化两个意识,就能处理好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当然,在强调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时候不要忘了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强调文本,在文章读懂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孩子的个性,孩子的主观体验。这样,我们才能充分落实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才能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才能正确认识基础知识与创新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语文研究》2008年第7期
[2]《语文研究》2008年第8期
[3]《语文研究》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