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瓦安装与刮研
轴瓦的刮研工艺
附录A轴瓦的刮研工艺A.1 轴瓦刮研前准备a)准备好必要的工具量具和材料,如平面、三角刮刀、千分尺、游标卡尺、平板或平尺、研磨轴、机油、红丹粉、白布、毛刷、油石、砂布、直径1.5—2mm保险丝。
b)用适量红丹粉和机油调制显示剂,存放于专用器械中。
c)备好夹持或支持轴瓦的工具,使轴瓦在刮削中保持平稳,不晃动、不滑动,并注意工作放置位置,高低适中,以便于刮削。
d)光线强弱适中,必要时装好照明设施。
e)新轴瓦应测量机械加工尺寸公差,检查刮削余量是否合适,刮削余量为0.20—0.30mm。
f)旧轴瓦应用显示剂在轴上研磨,检查接触点的分布情况,并用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以确定刮削方式。
g)校验刮削瓦口平面,提高瓦口面的严度与加工精度,以便提高压铅丝测量轴瓦间隙准确度,新轴瓦可先用标准平板或平尺校正刮削瓦口平面,然后上、下轴瓦对研刮削。
A.2 刮研的方法及步骤h)检查轴瓦与轴颈配合情况,将轴瓦内表面和轴颈擦干净,在轴颈上涂薄薄一层显示剂,然后把轴瓦和放在轴颈外,用手压住轴瓦,同时周向对轴颈做往复滑动数次后,取下轴瓦,查看瓦面,此时瓦表面有红点、黑点、有的地方呈亮光,无显示剂地方表明轴瓦与轴颈没接触间隙较大,红点表明二得虽无接触,但间隙较小,黑点表明它比红点高,轴瓦与轴略有接触,亮点处表明接触最重,即最高点。
i)根据研磨情况刮削轴瓦,刮削是针对瓦面上的亮点、黑点及红点,无显示剂处无须刮研,对亮点下刀要重而不僵,刮下的乌金厚且呈片状,对黑点下刀要轻,刮下的乌金片薄且细长,对红点则轻轻刮挑,挑下的乌金薄且小,刮刀的刀痕下一遍要与上一遍呈交叉状态,形成网状,使轴瓦运行时润滑油流动不倾向一方,这就完成了轴瓦的第一次刮削。
j)重复上术(1)、(2)过程,直到轴瓦的瓦面符合要求为止。
A.3 轴瓦的刮研质量标准k)在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以60—90°为宜,且接触角边缘沿其接触点应有过渡痕迹。
l)两侧间隙均匀呈楔形。
m)在允许接触范围内,接触点大小一致,沿轴线均匀分布,达2—3点。
轴瓦的刮研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摘要:对矿山大型设备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安装间隙的调整厦润滑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对矿山设备的安装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山设备滑动轴承安装使用剖分式滑动轴承又称对开式滑动轴承,由轴承器、轴承座、对开轴瓦、垫片、螺栓等组成,新桥硫铁矿选矿厂有5台2700×3600型球磨机、2台2100×3600型棒磨机、5台400kW同步电机均使用剖分式滑动轴承。
了解该形式轴承结构、润滑原理及安装工艺,对矿山这些大型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 润滑原理这种轴承润滑形成大致有3个过程,轴静止时由于自身重量而处于最低位置,润滑油被轴颈挤出,轴承与轴颈侧面之间形成楔型油隙,当轴颈旋转时,由于油的粘性在金属表面附着力,油层随轴一起旋转,油层经过楔形油隙时,由于分子受到挤压和本身动能,对轴产生压力将轴向上抬起,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油对轴压力增大,轴与轴承表面完全被油膜隔开,从而形成了液体动压润滑。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条件是:① 轴颈与轴承配合后应有一定间隙,一般等于颈直径的1/1000~3/1000;② 轴颈必须有一定的线速度,以建立足够的油楔压力;③ 两工作面间必须连续充满一定粘度润滑油。
2 剖分式滑动轴承安装(1)轴承座安装。
对开轴瓦、轴承座、轴承盖安装时应使轴瓦背与轴承座孔接触良好,如不符台要求应以轴承座孔为基准刮厚壁轴瓦,轴瓦剖分面应比轴承座剖分面高出△h,一般△ h= 0.O5~ 0.Im m 。
(2)轴承表面与轴承座之间接触面积,上瓦不得小于40 ,下瓦不得小于50 ,并且要求接触面积均匀,不允许下瓦底部与两侧出现间隙,一旦下瓦两侧有间隙,使轴瓦承受到压强增大,就导致很快磨损。
轴瓦和轴承座之间的接触斑点应为1~2点/cm ,过少会导致轴瓦加剧磨损变形破裂。
(3)轴承与轴颈安装。
安装轴承时,必须注意轴瓦与轴颈间接触角和接触点。
轴瓦与轴颈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圆心角称为接触角,此角过大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破坏润滑效果,使轴瓦很快磨损;过小会增加轴瓦压强,也会使轴瓦加剧磨损。
轴瓦修刮
滑动轴承的轴瓦怎样刮研轴瓦的瓦衬一般都需要进行研刮。
轴瓦研刮的目的是为了是瓦衬形成圆的几何形状,使轴瓦与轴劲间存在锲形缝隙,以保证轴经旋转时,摩擦面间能形成锲形油膜,使轴径上升离开瓦衬,在油膜的浮力作用下运转,以减轻与瓦衬的摩擦,降低其磨损与动力的消耗,轴瓦的检查与研刮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用着色法的检查与刮研可采用着色法或干研法,大型电机长用干研法.用着色法检查时,先清扫轴瓦,检查轴瓦应无脱壳,裂纹,硬点以及密集的砂眼等缺陷.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而匀的红丹或铅粉之类的显示剂。
注意不要涂的太浓,否则会影响检查工作的准确性。
因为太浓时将使一些不需要研刮的地方"染色"。
轴颈涂红丹后。
再放到轴瓦的表面上并转动两、三圈。
这样轴瓦上的凸出处将由涂料显示出来。
然后提起转轴,取出轴瓦,检查轴瓦表面上染色点的分布情况。
要求在轴瓦中心60-70度夹角内,每平方厘米有2-3点为合适,不宜过多或过少。
若不符合要求时,须再进行刮瓦,用三角刮刀先将大点刮碎,密点刮稀。
然后沿着一个方向顺次普刮一边,必要时可刮两边。
每遍之间刀痕方向应相交形成网络状、鱼鳞状。
刮完后用白布沾酒精或甲苯清洗瓦面等,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要求。
1。
压铅丝检测过盈量;2。
调节好过盈量后再压铅丝检测瓦量,或用塞尺检测;3,根据检测量刮研上下瓦,刮研量各半,刮研过程严格控制刮削量,瓦口处适当放大,刮研要均匀;4。
刮好后统一刮油花;注:如果刮削水平欠佳,每刮研一次必须上轴研磨,剔除高点,保证75度的接触量。
先对轴瓦进行粗刮,将红丹油均匀的涂在轴瓦上,将轴瓦在轴上沿圆周转动数次,转动角度大于300,由于轴瓦制造误差接触点很少,此时可以对轴瓦的全长进行粗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刮研效率,每刮一次用金相砂纸沾上机油或煤油轻轻摩擦瓦面(注意:不可用其他粒度大的砂纸或砂布,也不能用力摩擦瓦面,因为瓦面很软,砂粒容易嵌入瓦面。
),利用刀口尺和手电筒检查轴瓦较大面积的不平处,如此反复待接触面积达到30%左右,粗刮完成。
水轮机导轴瓦和推力瓦的刮研和安装
水轮机导轴瓦和推力瓦的刮研和安装小型水轮机导轴瓦和推力瓦的刮研是小型水电站安装、捡修中的一项关键性工艺。
小型卧式水轮机的轴承大多是无球面结构和推力瓦无抗重螺栓。
如下图:A 为非球面结构;B为无抗重螺栓,推力瓦直接压在瓦架上、下面主若是针对这种结构形式谈谈有关刮瓦和安装的方式、步骤及要求等。
1、预备工具有三角刮刀和双面油石。
刮刀长短可依照自己适应,一样6-8时为宜,用旧三角挫也可改制而成。
若是有条件也可用弹簧钢打一、两把平板括刀,用它刮推力瓦更方便些。
刮刀的粗磨是在砂轮上进行的,磨时要充分水冷却,避免刮刀发烧而退火变软。
细磨是在油石上进行的,以磨掉粗磨时留下的极微细凹痕和毛刺,细磨时应加机油(或透平油)冷却。
预备好钳桌,其高度要适合。
显示剂可用烟墨与透平油调合而成,也可用印红。
清洗剂用无水酒精或苯及汽油。
2、清洗、去锈和去毛刺。
刮瓦前对轴承要去锈去毛刺进行清洗。
专门是对导轴瓦的组合面和轴承的支承结合面和推力瓦支承面要进行认真清洁。
3、轴瓦粗刮。
第一应把水轮机大轴放平固定好、(水平度≤m)即可,避免瓦被刮成锥度形。
用三角括刀光将轴瓦整个瓦面轻轻均匀地刨一层,去掉贴附在瓦面上的砂粒和杂质。
对深陷入轴承合金里的杂质要挑出来,以避免阻碍刮瓦质量。
清洗好轴颈后,把导轴瓦合抱在轴颈上,打好定位销钉,锁紧螺丝,用塞尺测量轴瓦组合面和瓦和轴颈间的间隙,以确信在组合面加铜皮的厚度(加垫是为了以后检修)。
-般铜垫为双层,可加垫~左右。
确信加垫总厚度的原那么是:使轴瓦留有~的刮削余量;一方面要保证刮削质量,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减少刮瓦工作量。
将剪好的铜皮安放在轴瓦的结合面上,两块轴瓦合抱在轴颈上,拧紧固定螺丝,转动轴瓦,进行研磨。
若是不能转动可拆下轴瓦,分半扣在轴颈上,用手压紧,沿切线方向来回研磨,待轴瓦与轴颈之间有间隙时再合抱研磨。
研磨后瓦面最高处将显出黑亮,较高处黑而不亮,用刮刀把黑亮处削掉。
亮黑点不明显时,在轴颈上涂上一层显示剂再磨。
对开式双金属滑动轴承瓦的刮研
对开式双金属滑动轴承瓦的刮研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运输车辆等。
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
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使用性能。
因此,刮削的质量对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
削刮质量不好,机器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
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
滑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刮轴瓦的方法。
一、滑动轴承简介(一) 滑动轴承的材质;轴承合金(通称巴氏合金或白合金)轴承合金是锡、铅、锑、铜的合金,它以锡或铅作基本,中高速场合,价格较贵。
(二)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区别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区别首先表现在结构上,滚动轴承是靠滚动体的转动来支撑轴转动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点,滚动体越多,接触点就越多;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轴转动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
其次是运动方式不同,滚动轴承的运动方式是滚动;滑动轴承的运动方式是滑动,因而摩擦形势上也就完全不相同。
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
滑动轴承工作平稳、可靠、无噪声。
在液体润滑条件下,滑动表面被润滑油分开、而不发生直接接触,还可以大大减小摩擦损失和表面磨损,油膜还具有一定的吸振能力。
但起动摩擦阻力较大。
轴被轴承支承的部分称为轴颈,与轴颈相配的零件称为轴瓦。
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而在其内表面上浇铸的减摩材料层称为轴承衬。
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滑动轴承材料。
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转轴之间要求有一层很薄的油膜起润滑作用。
如果由于润滑不良,轴瓦与转轴之间就存在直接的摩擦,摩擦会产生很高的温度,虽然轴瓦是由于特殊的耐高温合金材料制成,但发生直接摩擦产生的高温仍然足于将轴瓦烧坏。
轴瓦还可能由于负荷过大、温度过高、润滑油存在杂质或黏度异常等因素造成烧瓦。
烧瓦后滑动轴承就损坏了。
整理老师傅30年轴瓦刮研经验之谈
整理老师傅30年轴瓦刮研经验之谈
一、轴瓦的刮研:检查瓦是否贴合,轴是否有碰伤、擦伤。
锈斑可用特细砂纸沾油擦磨去掉。
二、操作方法:根据瓦口线用扁铲及砂轮开瓦口油槽,再用半园锉锉平,用刮刀精刮,深度一般为10mm左右。
三、根据研磨的接触点进行判断,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1.瓦口夹邦:
对亮点应特别用力将其挑掉,对黑点或发红色的接触点也要刮掉,然后进行研磨。
按此反复进行,直至使之全部接触。
2.底面接触:
根据接触面弧长与接触角弧长的距离H判断用力大小,距离大的用力刮,距离小的要轻刮,带亮点的地方,要用力刮掉亮口,瓦口处千万不能再刮。
3.斜对角的接触:
要用力刮两对角处,使之逐渐与底面接触,达到接触面弧长线。
4.瓦的接触面不在瓦的中心线附近时:
不要轻易动手刮研,应仔细找出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都是在其对面有1-2个较高的吃力点所造成成的现象,这样必须先除掉这1-2个较高的吃力点,再研磨,看其情况,判断准确后再动手刮研。
四、瓦口间隙刮研,要按照设计要求瓦口间隙大小进行。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全面接角的瓦口间隙刮研量大,可先用半园锉瓦的上瓦口,然后陆续向下沿伸,锉后用塞尺测量间隙,根据间隙的大小,判断用锉刀还是用刮刀刮研;
二是底面接触的在瓦面底部接触角研完后,测量瓦口间隙,再进行刮研。
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办法与应用
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办法与应用摘要:滑动轴承是机械重要零件之一,滑动轴承的间隙质量直接影响着油膜的形成,关系到工作运转的平稳性、旋转精度和吸振能力的强弱,承受冲击载荷的大小、工作温度的高低和抗磨性强度以及轴承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对滑动轴承的刮研、安装和修配非常关键,本文主要是调查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现状,了解其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办法应用有成效。
关键词:滑动轴瓦;刮研;修配办法引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滑动轴瓦的应用,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还是电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滑动轴瓦。
由此可见,滑动轴瓦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
随着电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滑动轴瓦的应用逐渐增多,在电机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会加快滑动轴瓦的损耗。
因此,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办法与应用研究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对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是专业性的操作,需要具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所以,如何能有效的为完成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是每个从业人员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的特点(1)复杂性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就是为保证电机设备的稳定运行的,它使用的刮研和修配工作技术比较复杂。
在近年来,电机的应用逐渐增多,人们对于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业化时代的发展下,滑动轴瓦也随之开始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
因此,需要故障检修人员对于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这项工作内容有一个较全面、清楚的概念认识,能够快速的找到并处理故障。
(2)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的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重视对相关资料的数据进行分析收集和智能化处理,充分积极地发挥我国现有的信息化设备的应用技术知识和智能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出这些现代化设备应有的技术价值和管理作用,相信在我国未来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办法的应用中,这些智能化设备数据的智能化运用程度才会显得越来越高。
(3)技术性和专业性鲜明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滑动轴瓦的刮研和修配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滑动轴瓦的运行故障,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这一切对于有效提高电力的安全运行系数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轴瓦刮研方案
轴瓦刮研方案春江水泥回转窑轴瓦、球面瓦刮研方案我单位承接的春江水泥二期工程Ф4.5×66m回转窑安装,此项施工将要进入托轮轴瓦、球面瓦的刮研,因在回转窑的安装过程中,瓦的刮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设备安装的质量喝设备的正常运转,现特对对此项施工进编写施工方案,此方案用以指导工程施工与管理,确保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该工程的建设任务。
一、施工准备进入正式施工前,施工计划要完善,人员配备要齐整,各种工器具要齐全,机械要到位,并且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施工期间影响施工计划的顺利完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设备到位后,与甲方、监理、设备厂家共同验收。
要求外观无明显变形、损伤。
数量、规格符合图纸要求。
2、采用25吨吊车将托轮组分拆,分拆后的设备用塑料布覆盖好。
3、检查轴瓦,如没有发现瑕疵,开始对轴瓦进行研磨,达到要求后,通知甲方及监理验收。
4、验收通过后,进行合装。
三、施工要求1、托轮组到现场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工作,特别要将轴承底座内部的铸造型砂彻底清理干净,包括加工中存留的铁屑、毛刺,先用扁铲、锉刀,刮刀等工具清理,再用清理液(煤油、汽油或柴油)仔细清洗。
最后用面粉和成面团粘干净,完成后密封。
2、设备底座划线与组装:在设备钢底座下面要划出十字中心线,在钢底座上面要划出纵横中心线,托轮组中心线,托轮轴瓦座纵横位置线,打上样冲标记。
3、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检查与刮研a、轴瓦与轴瓦的接触角控制度为300-350。
接触点不应小于1-2点/cm2.b、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每侧为2‰D-3‰D。
D为轴的直径,用卷尺检查。
油楔的形状应平稳变化,由大及小形成曲面三角形,要避免出现油楔过大或过小,以及油楔形状不规则。
c、检查轴瓦瓦背与球面瓦接触点不应小于3点/2.5×2.5cm2。
d、检查球面瓦与轴承底座球面接触点,不应小于1点/2.5×2.5cm2,接触包角不大于60°,轴向接触包角为1/3球面座的宽度。
压缩机轴瓦刮研方法
压缩机轴瓦刮研方法匠心独运——揭秘压缩机轴瓦刮研的艺术在机械制造的广阔天地中,有一种技艺犹如雕琢璞玉,那就是压缩机轴瓦刮研。
这项技术深藏不露,却对设备的平稳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交织出的独特乐章。
压缩机轴瓦,作为承载转动轴系的关键部件,其与轴的配合精度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整体性能。
而刮研,便是通过精微的手工操作,使轴瓦表面形成一层理想的微观几何形状,确保轴与瓦之间达到理想接触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仿佛是精密的舞步,每一个动作都关乎到最终的“和谐共舞”。
首先,“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工匠们需精心选取硬度适中、耐磨性优良的轴瓦材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加工。
随后,细致入微地检查轴瓦基面,寻找哪怕最微小的凹凸不平,为后续刮研工作找准“靶心”。
“下笔如有神”,刮研过程是对匠人技艺和经验的双重考验。
他们手持特制的刮刀,宛如挥毫泼墨,每一下触碰,都需要精确的力量掌控和角度拿捏。
在轴瓦表面留下一道道细腻且有规律的纹理,这些看似随意的刮痕实则遵循着严苛的科学原理,它们共同构建起一片理想的承载平台,确保轴在高速旋转下的稳定性和耐用度。
此间,工匠们常以“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和毅力,反复进行刮研与测量,不断调整刮刀的角度、力度,甚至呼吸节奏,直至轴瓦与轴之间的间隙、接触面积以及压力分布均达到设计要求。
每一次金属间的微妙摩擦,都蕴含着工匠们的汗水与智慧,更是他们对极致工艺追求的生动写照。
然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从事轴瓦刮研的技师而言,除了熟练掌握技艺外,更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问题洞察力。
他们深知,任何一处细微的误差,都有可能在机器长期运行后酿成大患,因此,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以严谨的态度和精准的操作,保障每一副轴瓦都能成为压缩机高效运转的坚实基石。
总的来说,压缩机轴瓦刮研不仅仅是一项繁复而精细的技术实践,更是一场工匠与钢铁的对话,一次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演绎。
在这其中,我们既能看到人类智慧之光的熠熠闪烁,也能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份执着与专注,赋予了冰冷的机械以生命,让压缩机的每一次转动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之美。
轴瓦刮研
低速、重载向心滑动轴承轴瓦面的刮研滑动轴承分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过去往往认为象水泥生产机械中的回转窑和球磨机等这些低速、重载设备的向心滑动轴承难于形成完全的液体润滑,而是处于混合润滑状态中,属于非液体摩擦轴承。
根据摩擦学的理论,混合摩擦和液体摩擦可用膜厚比λ值的大小来大致区分:λ=h min /R a Σ式中:h mi n —两粗糙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R a Σ—两表面的综合粗糙度,R a Σ=2a22a1R R +,μm ;R a 1、R a 2—分别为两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μm 。
当λ<0.4时为边界摩擦,载荷完全由微凸体承担;当0.4≤λ≤3.0时为混合摩擦,载荷由微凸体与油膜共同承担,油膜承担载荷的比例随λ值的增大而增大,在λ=1时,油膜所承担的载荷可达到70%;当λ>3~5后则为液体摩擦。
低速、重载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R a 1一般为0.8μm ;轴瓦经过较认真的刮削后,其表面粗糙度可认为达到∇5以上,R a 2=3.2μm ,适当跑合后光洁度还要更高些。
虽然刮削后的轴瓦表面不平度和表面形状误差还较大,但由于轴瓦材料是白合金或青铜,对轴颈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不考虑它们的影响。
于是,综合粗糙度R a Σ=222.38.0+=3.3(μm)如果最小油膜厚度能达到0.01~0.02mm ,膜厚比λ就会大于3~5,形成液体润滑。
不论是要建立液体润滑还是混合润滑都要使轴承滑动表面间形成动压油膜。
为形成流体动压润滑,应当把轴承合金瓦或铜瓦面刮研成一略大于轴颈的圆柱体,使两表面间自然形成一弯曲的楔形空间,这是我们研刮向心滑动轴承轴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 轴瓦面形状研刮低速、重载轴承的轴瓦通常是180°或120°瓦。
把已研刮好球面瓦背的轴瓦倒扣在轴颈上进行对研。
对研时,沿着圆周方向来回运动轴瓦,幅度要大;刮削时,着重刮削在宽度上不对称的接触斑点。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测量
滑动轴承的刮研与测量一.轴瓦安装与检测瓦背的接触要求:首先将机体瓦座与轴瓦瓦背的贴面清理干净,并在机体瓦座中涂红丹显示剂(厚度小于0.003),然后把两下瓦安装在瓦座中,使两者相对往复转动一定角度(30°-45°),最后吊起下瓦,检查与瓦座的接触率与角度(表一)。
如接触率与角度低于要求,在减速机运行时,轴瓦就会产生角度位移,研点分布应保证在接触角的两侧较中间多。
刮研上瓦同样,测量时用塞尺测量。
二、轴瓦地刮研刮研轴瓦应以轴为基准,两者对研后利用曲面刮刀进行刮削。
刮研良好的轴瓦,不但能使轴瓦受力均匀,而且还为轴瓦的润滑创造条件。
轴瓦的刮研一般分粗刮、细刮和精刮三个过程。
在粗刮阶段刮刀可采用正前角刮削,刀迹宽,行程长,刀迹要连成一片,不可重复;细刮阶段宜采用小前角刮刀刮削,刮去粗刮的高点,按一定方向依次刮削,两次刮削交叉45°—60°,点越疏刮削面积越大;在精刮阶段最好用负前角刮刀刮削,为检查轴瓦的刮削情况,所涂的显示剂一定要薄而均匀,以便观察。
在刮研轴瓦时,不仅要使接触点、接触角符合技术要求,而且还要使顶隙,侧隙达到允许的数值。
通常刮研方法是:先刮研接触点(表二),同时照顾接触角,最后再刮侧隙。
刮瓦的程序是:先粗、细刮下瓦,再粗、细刮上瓦。
尔后精刮整个瓦,最后刮侧隙和存油点。
上、下轴瓦与轴颈的接触点要求表二:接触角αα角范围内接触点(点数/25x25mm)α=120°(稀油)转速轴瓦内径r/min≤180>180-360>360-500≤300432>300-500543>500-1000654>10008651、下瓦的粗、细刮研:首先把两下瓦安装机体瓦座上,并使下瓦在横向保持基本水平,然后将齿轮轴放入两下瓦中,并沿其正常运转方向转动2---3圈。
然后测量轮轴的水平度并作记录。
最后将齿轮轴吊走,这时应根据轴颈和两瓦的接触情况及两瓦的相对标高开始对两瓦同时进行粗刮。
电机轴瓦刮研技术
摘要:介绍大型电机滑动轴承刮研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实施,矿山、水泥、钢铁和电力等行业的设备都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大型电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大型电机轴承选用的大多是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
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研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
因此,刮研的质量对电机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并直接影响着电机的使用寿命。
刮研质量不好,电机在试车时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轴瓦由局部粘损发展到大部分粘损,直至抱轴烧瓦不能使用。
所以在刮研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
下面介绍剖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的刮研方法。
1轴瓦与轴承座和轴承盖的配合要求(1)下轴瓦的瓦背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不大于0.05mm。
(2)上轴瓦的瓦背与轴承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应不大于0.05mm。
2轴瓦刮研的技术要求2.1接触角与接触斑点要求轴瓦的接触角在60°~120°范围内,轻载选小值,重载选大值;一般要求在60°(或120°)圆弧内,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均布的接触点数,下轴瓦应有两个以上,上轴瓦应有一个以上。
2.2油槽与瓦口油槽带(1)剖分式滑动轴承,油槽一般都开在受力较小的上瓦上。
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分布,由机械加工而成。
由于上瓦有间隙量存在,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能将润滑油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2)瓦口油槽带分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侧)。
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mm~3mm,油槽带宽度一般为8m m~40m m,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一般为8mm~25mm。
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
轴瓦刮研
低速、重载向心滑动轴承轴瓦面的刮研滑动轴承分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和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过去往往认为象水泥生产机械中的回转窑和球磨机等这些低速、重载设备的向心滑动轴承难于形成完全的液体润滑,而是处于混合润滑状态中,属于非液体摩擦轴承。
根据摩擦学的理论,混合摩擦和液体摩擦可用膜厚比λ值的大小来大致区分:λ=h min /R a Σ式中:h mi n —两粗糙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R a Σ—两表面的综合粗糙度,R a Σ=2a22a1R R +,μm ;R a 1、R a 2—分别为两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μm 。
当λ<0.4时为边界摩擦,载荷完全由微凸体承担;当0.4≤λ≤3.0时为混合摩擦,载荷由微凸体与油膜共同承担,油膜承担载荷的比例随λ值的增大而增大,在λ=1时,油膜所承担的载荷可达到70%;当λ>3~5后则为液体摩擦。
低速、重载滑动轴承轴颈表面粗糙度R a 1一般为0.8μm ;轴瓦经过较认真的刮削后,其表面粗糙度可认为达到∇5以上,R a 2=3.2μm ,适当跑合后光洁度还要更高些。
虽然刮削后的轴瓦表面不平度和表面形状误差还较大,但由于轴瓦材料是白合金或青铜,对轴颈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不考虑它们的影响。
于是,综合粗糙度R a Σ=222.38.0+=3.3(μm)如果最小油膜厚度能达到0.01~0.02mm ,膜厚比λ就会大于3~5,形成液体润滑。
不论是要建立液体润滑还是混合润滑都要使轴承滑动表面间形成动压油膜。
为形成流体动压润滑,应当把轴承合金瓦或铜瓦面刮研成一略大于轴颈的圆柱体,使两表面间自然形成一弯曲的楔形空间,这是我们研刮向心滑动轴承轴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1) 轴瓦面形状研刮低速、重载轴承的轴瓦通常是180°或120°瓦。
把已研刮好球面瓦背的轴瓦倒扣在轴颈上进行对研。
对研时,沿着圆周方向来回运动轴瓦,幅度要大;刮削时,着重刮削在宽度上不对称的接触斑点。
最新滑动轴承的刮研与安装课件PPT
100以下
3~5 1000~2000 20~25
100~500
10~15 2000以上 25以上
500~1000
15~20
8、检查轴承和轴承座的接触情况: 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 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50 °,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 间隙b不大于0.05mm。
9、油槽和油楔的检查标准:
二、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 (一)、剖分式滑动轴承拆卸 • 1、拆卸 • ①、拆除轴承盖螺栓,分2—3次拆完,卸下轴承盖。 • ②、将轴吊出。 • ③、卸下上瓦盖与 • 下瓦座内的轴瓦。
二、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2、拆下轴承后,用煤油,汽油或其他清洗剂,将轴瓦 彻底清洗干净。
二、剖分式滑动轴承的检查
4、油孔及油槽
• 轴承中分面,常布置成与载荷垂直或接近垂直。 • 大型液体滑动轴承常设计成两边供油的形式,既有利 • 于形成动压油膜,又起冷却作用。
一、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油孔及油槽
• 宽径比B/d----轴瓦宽度与轴颈直径之比。 • 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B/d=0.5 ~1 • 非液体润滑摩擦的滑动轴承:B/d=0.8 ~1. 5
凸耳(定位唇)定位
一、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油孔及油槽
为了把润滑油导入整个摩擦面间,轴瓦或轴颈上须开 设油孔或油槽。
对于液体动压径向轴承,有轴向油槽和周向油槽两种 形式可供选择。
轴向油槽
一、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4、油孔及油槽
• 作用:把润滑油导入轴颈和轴承所构成的运动副表面。
一、滑动轴承的基础知识
• (一)、剖分式滑动轴承的应用
• (二)、剖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刮削 轴瓦的方法。
轴瓦的刮研的要求
轴瓦的刮研的要求轴瓦是直接支撑轴的。
当轴在轴瓦内旋转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必然要产生热量。
如果轴和轴瓦的接触面不良好接触是保证在某几个小点或某一块面积上,这样破坏了油膜,该处所受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必然比接触均匀的地方大得多,因而在运转时,发出的热量就大,轴承温度就必然高。
相反,如果轴和轴瓦接触的很好,各处受力均匀摩擦面油膜完整,运转时,虽然也发出热量,但热量较小,而且分布在整个轴承上,这部分热量很容易散失,因此轴承不会产生高热。
为了保证轴和轴瓦能很好的接触,对轴瓦要进行细致的刮研。
刮瓦一般先刮下瓦(因下瓦是受压的)后刮上瓦。
刮瓦要在设备精评以后进行。
首先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薄的红铅油,然后盘动轴使轴在轴瓦内正反各转一周,使瓦与轴颈摩擦后,将轴吊起,结果在瓦面较高的地方。
在刮削时,每刮一遍应改变一次方向,使刮痕之间成60°—90°交角。
继续数次接触点逐渐增加,最后色斑均匀分布,达到规定的标准为止。
一般下瓦与轴成60°—90°的接触角,在此范围内,接触点应该中间密,两边逐渐变疏,不应该使接触面与非接触面间间有明显的界限。
接触角还不能过大或过小,当角度过大会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因而得不到良好的润滑,轴瓦会很快磨损,若角度过小,则增加轴瓦的压强,这样也会增加轴瓦磨损。
在刮下瓦的同时,还要找正轴的水平度。
轴和瓦的接触点要求规定:重负荷和高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3—4点中等负荷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2—3点低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1—2点上瓦德刮研法与下瓦相同在瓦上着色时,一定要装上轴,将轴承盖用螺丝紧固好,并撤掉瓦口上的垫片,保证上瓦能够很好的与轴颈接触。
轴瓦间隙的检查方法滑动轴承的间隙有两种:一种是径向间隙,另一种是轴向间隙。
径向间隙主要作用是积聚和冷却润滑油,以利于形成油膜,保持液体摩擦。
径向间隙在一般情况下顶间隙为—,侧间隙为顶间隙一半,在水平面上越往下越小。
压铅法:这种方法比塞尺检查法准确,但比较费时间。
轴瓦的刮研的要求
轴瓦得刮研得要求轴瓦就是直接支撑轴得。
当轴在轴瓦内旋转时,由于摩擦力得原因,必然要产生热量。
如果轴与轴瓦得接触面不良好接触就是保证在某几个小点或某一块面积上,这样破坏了油膜,该处所受得压力所产生得摩擦力必然比接触均匀得地方大得多,因而在运转时,发出得热量就大,轴承温度就必然高。
相反,如果轴与轴瓦接触得很好,各处受力均匀摩擦面油膜完整,运转时,虽然也发出热量,但热量较小,而且分布在整个轴承上,这部分热量很容易散失,因此轴承不会产生高热。
为了保证轴与轴瓦能很好得接触,对轴瓦要进行细致得刮研。
刮瓦一般先刮下瓦(因下瓦就是受压得)后刮上瓦。
刮瓦要在设备精评以后进行。
首先在轴颈上涂一层薄薄得红铅油,然后盘动轴使轴在轴瓦内正反各转一周,使瓦与轴颈摩擦后,将轴吊起,结果在瓦面较高得地方。
在刮削时,每刮一遍应改变一次方向,使刮痕之间成60°—90°交角。
继续数次接触点逐渐增加,最后色斑均匀分布,达到规定得标准为止。
一般下瓦与轴成60°—90°得接触角,在此范围内,接触点应该中间密,两边逐渐变疏,不应该使接触面与非接触面间间有明显得界限。
接触角还不能过大或过小,当角度过大会影响润滑油膜得形成,因而得不到良好得润滑,轴瓦会很快磨损,若角度过小,则增加轴瓦得压强,这样也会增加轴瓦磨损。
在刮下瓦得同时,还要找正轴得水平度。
轴与瓦得接触点要求规定:重负荷与高速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3—4点中等负荷运转设备:每平方厘米2—3点低速运转设备: 每平方厘米1—2点上瓦德刮研法与下瓦相同在瓦上着色时,一定要装上轴,将轴承盖用螺丝紧固好,并撤掉瓦口上得垫片,保证上瓦能够很好得与轴颈接触。
轴瓦间隙得检查方法滑动轴承得间隙有两种:一种就是径向间隙,另一种就是轴向间隙。
径向间隙主要作用就是积聚与冷却润滑油,以利于形成油膜,保持液体摩擦。
径向间隙在一般情况下顶间隙为0、001—0、002,侧间隙为顶间隙一半,在水平面上越往下越小。
水泥磨主电机轴瓦研刮方案
水泥磨主电机轴瓦研刮方案水泥磨主电机轴瓦研刮方案一、研刮原因:电机轴承运行中突然温升至85~90℃,检查发现滑动轴承下轴瓦已烧损,轴有不同程度拉伤。
二、施工步骤:1、将电机联轴器螺栓和油管拆卸测量转子气隙并记录,打开电机两轴承上压盖后测量轴瓦顶隙和侧隙并记录,将转子两端同时顶起将下轴取出,检查损伤情况,检查甩油圈磨损情况,定位销良好状态。
2、对损伤较轻的轴用金相砂纸沾油打磨,将金属屑清除,最后用麻绳和机油绕轴来回搓动打磨抛光,至表面手感无伤痕感,光滑自然为止。
如轴表面起毛严重,可先用油石沿轴曲面来回打磨后再用600目的砂布和麻绳绕轴打磨抛光。
处理过程对轴径测量记录,有针对性地打磨,轴径误差控制在0.01-0.02内。
3、将上下瓦和甩油圈上的毛刺金属屑剔除,对拉伤的轴瓦进行研刮。
甩油圈接合处不得有棱角,上下瓦的接合处四个角主要起左右定位作用,不得刮削。
将下瓦两边0~100mm区域内刮出油契,油契深度可在30丝左右,一般最深部位刮四至五轮,油契与轴瓦承压工作面交界处要自然过渡,油契深度应由轴瓦接口处向中间逐步过渡变浅,下刀力度逐步变轻。
4、油契刮好后在轴瓦工作面上涂上薄薄的红丹油,将轴瓦放在处理好的轴面上来回滑动几次,将轴瓦上的高点逐步刮除。
刮削过程注意刀口工作面不宜过宽,约1/4刀口即可,刮削方向尽可能与轴线成45°并且前后两轮刮削方向要错开,交叉成90°避免产生刀痕。
因考虑到轴瓦损伤后刮削余量不足,过多追求接触面接合精度会导致刮削量过大,造成轴瓦顶隙过大,转子下沉气隙误差大,振动加剧,容易发生转子扫膛,所以当轴瓦工作面接触面达60%时即可进行网纹刮削。
最后阶段研刮时可以把轴瓦放入瓦座内手动盘车,轴瓦接合面高低点则更明显,效果更佳,轴瓦边缘不的有棱角变形。
5、网纹方向要与轴中心线成45°前后交叉成90°,便于形成油膜。
网纹交叉点间距约25*25mm分布要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轴瓦装配)剖分式向心滑动轴承,主要用在重载大中型机器上,如冶金矿山机械,大型发电机,球磨机,活塞式压缩机及运输车辆等。
其材料主要为巴氏合金,少数情况下采用铜基轴承合金。
在装配时,一般都采用刮削的方法来达到其精度要求,保证其使用性能。
因此,刮削的质量对机器的运转至关重要。
削刮质量不好,机器在试车时就会很容易地在极短的时间内是轴瓦由局部粘损而达到大部分粘损,直至轴被粘着咬死,轴瓦损坏不能使用。
所以在刮削轴瓦时都由技术经验丰富的钳工操作。
下面详细介绍泵房式滑动轴承(轴瓦)的装配要求及削刮轴瓦的方法。
1、轴瓦与瓦座和瓦盖的接触要求
(1)受力轴瓦。
受力轴瓦的瓦背与瓦座的接触面积应大于7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50°,其余允许有间隙部分的间隙b不大于0.05mm。
如图1所示。
(2)不受力轴瓦与瓦盖的接触面积应大于60%,而且分布均匀,其接触范围角a应大于120°,允许有间隙部位的间隙量b,应不大于0.05mm。
如图1所示。
图一轴瓦与瓦座、瓦盖的接触要求
(3)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应以瓦座与瓦盖为基准,用着色法,涂以红丹粉检查接触情况,用细锉锉削瓦背进行修研,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接触斑点达到每25mm23~4点即可。
(4)轴瓦与瓦座、瓦盖装配时,固定滑动轴承的固定销(或螺钉)端头应埋入轴承体内2~3mm,两半瓦合缝处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轴承内侧1mm,垫片应平整无棱刺,瓦口两端垫片厚度应一致。
瓦座、瓦盖的连接螺栓应紧固而受力均匀。
所有件应清洗干净。
2、轴瓦刮削面使用性能要求的几大要素
(1)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接触斑点要求。
轴瓦的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要求见表1。
表1轴瓦的接触范围角a与接触面要求
图示名
称
通用技
术要求
重载及
其它要求
接触面要求
如下图接触面积要求分布均
匀
轴瓦上瓦下瓦上瓦下瓦
a120°120°90°90°
在特殊情况下,接触范围角a也有要求为60°的。
对于接触范围角a的大小和接触斑点要求,通常由图样明确地给出。
如无标注,也无技术文件要求的,可通用技术标准规定执行。
(参照表1)轴瓦的接触斑点要求,可参照表2中数值要求,对轴瓦进行刮削和检验。
表2滑动轴承的研点数
(2)油线与瓦口油槽带
a、半开式滑动轴承,都是采用强力润滑,油槽一般都开在不受力的上瓦上(上瓦受力较小)。
截面为半圆弧形,沿上瓦内周180°分布,由机械加工而成。
油槽中间位置与上瓦中心位置的油孔相通,两端连接瓦口油槽带,由于上瓦有间隙量存在,润滑油很容易进入上瓦面与轴上,其主要作用是能将润滑油畅通地注入轴瓦内侧(径向)的瓦口油槽带。
b、油槽带分布在上、下轴瓦结合部位处(两侧)。
如图2所示。
油槽带成圆弧楔形,瓦口结合面处向外侧深度一般在1~3mm。
视轴瓦的大小,油槽带宽度h一般为8~40mm。
油槽带单边距轴瓦端面的尺寸b一般为8~25mm。
上述要求通常在图样上明确标出。
油槽带的长度为轴瓦轴向长度的85%左右,是一个能存较大量的润滑油的带状油槽,便于轴瓦与轴的润滑与冷却,油槽带通常由机械加工而成,也有钳工手工加工的。
图二轴瓦的油槽带与润滑油楔分布
(3)润滑油楔。
润滑油楔位于接触范围角a值之内油槽带与轴瓦的连接处,由手工刮削而成(俗称刮瓦口)。
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存油冷却轴瓦与轴,二是利用其圆弧楔角,在轴旋转的带动下,将润滑油,由轴向宽度的面,连接不断地吸向承载部分,使轴瓦与轴有充分良好的润滑。
润滑油楔部分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一个圆弧楔角,它将油槽带和轴瓦工作接触面光滑地连接起来,其形状如图3所示。
与油槽带连接部分要刮得多一些,并将油槽带连接处加工棱角刮掉,在润滑楔角中部至接触面过渡处,刮成圆弧楔角形。
图中b的尺寸为油槽带与润滑楔角连接处尺寸,视轴瓦的大小,一般在0.10~0.40mm之间。
刮削润滑楔角,要在轴瓦精刮基本结束时进行,不易提前刮削。
图三润滑楔角示意图
(4)轴瓦的顶间隙与侧间隙
a、轴瓦的顶间隙,在图样无规定时,根据经验可取轴直径的1‰~2‰,应按转速。
载荷和润滑油粘度在这个范围内选择。
对高质量。
高精度加工的轴颈,其值可降到5/10000。
b、侧间隙在图样上无规定时,每面为顶间隙的1/2。
侧间隙需根据需要刮削出来。
但在刮削轴瓦时不可留侧间隙,因刮轴瓦时,需确定轴在180°范围内的正确位置,此时需有侧间隙的部位应暂时作为轴的定位用,要在轴瓦基本刮削完毕时,将侧间隙轻轻刮出。
侧隙部位由瓦口的结合面处延伸到规定的工作接触角度区,轴向与油槽带、润滑楔角相接,此部位是不应与轴有接触的,刮削时应注意这点。
留侧隙的目的,是为了散失热量,润滑油由此流出一部分并将热量带走。
侧隙不可开得过大,这样会使润滑油大量地从侧隙流走而减少轴与轴瓦所需用的润滑油量,这点应特别注意。
侧隙如图4所示,最
宽处b为瓦口计划面处,尺寸为规定侧间隙的最大值。
侧隙与瓦口平面处的尖角应倒角,视轴瓦大小,一般为1×45°~3×45°。
侧隙基本上是由两段不规则的圆弧组成的。
图四侧间隙示意图
3、分式轴瓦的刮削过程
(1)粗刮轴瓦。
如图5 a所示
图5剖分式滑动轴承(轴瓦)的刮削
a上、下瓦的机械加工刀痕轻刮一遍,要求瓦面应全部刮到,刮削均匀,将加工痕迹刮掉。
b轴上涂色,与上瓦、下瓦研点粗刮几遍,然后将上、下瓦分别镶入瓦座与瓦盖上,瓦上涂色,用轴研点粗刮,待接触面积与研点分布均匀后,可转入细刮。
粗刮时应注意,不可将瓦口部分刮亏了,要求180°范围全面接触。
(2)细刮轴瓦。
如图5b所示。
细刮轴瓦时,上、下瓦应加垫(瓦口结合面)装配后刮削两端轴瓦,在瓦上涂色,用轴研点。
开始压紧装配时,压紧力应均匀,轴不要压得过紧,能转动即可,随刮随撤垫,随压紧。
此时也应注意不要将瓦口刮亏了,经多次削刮后,瓦接触面斑点分布均匀、较密即可。
(3)精刮轴瓦。
如图5c所示。
加精刮的目的是要将接
触斑点及接触面积刮削达到图样规定的要求,研点方法与粗刮相同,点子由大到小,由深到浅,由疏到密,大的点子在削刮过程中,可用刮刀破开变成密集的小点子,经过多次削刮,逐渐刮至要求为止。
在精刮将要结束时,将润滑油楔(开瓦口)、侧间隙刮削出来,使其达到轴瓦的使用性能,这一点非常重要。
削刮轴瓦,在粗刮与细刮时要同时考虑与轴相关件的情况,如中心距偏差、步轮齿面的接触状况等,以便使轴的位置准确。
由机械加工造成的微小积累误差,可通过刮削得到进一步的消除。
较大误差,刮削是无法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