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共49页文档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2、呼吸肌功能不全;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2、呼吸肌功能不全;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二)、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
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PEFR)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L/S(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 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
女:2.887L/S(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
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
" MET"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
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
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弥散量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有: 单次呼吸法(一口气法):易操作、直观、重复 性好,精确性为中等。 稳态法(恒态法):适用于运动实验,精确性最 低。目前应用较少。 重复呼吸法:病人易接受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是 操作较困难不常应用。
意义: 弥散功能减低见于:1 弥散面积减少如肺 气肿、肺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肿、气 胸、脊柱侧弯;2 肺泡膜增厚引起的如肺 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石棉肺。3 其它如 贫血。 弥散功能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左向 右分流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等。
质控标准: 1 快速均匀吸气,吸气容量应>90%VC, 吸气时间<2.5秒,吸气流速过低、时间 过长可使弥散量下降。 2 屏气时间10秒。 3 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 3 均匀中速呼气,无犹豫或中断。
注意:屏气开始呼出的 0.5~1L 为死腔气, 然后采集0.75~1L的肺泡气作为标本气, 分析其中的CO、He浓度。因此当受试者 FVC<1L 时,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供测定 用的肺泡气,因而不能进行DLco测定。
质量控制 一条满意的MEFV曲线应达到以下标准: 1升支陡直 要求吸气达肺总量位后迅速用力快速 呼气,要有一股爆发力,后外推的容量不能超 过 10%FVC 。如果开始时呼气用力不足,则 Vpeak Vmax75会降低。 2 呼气充分 呼气时间应达4s以上,要求MEFV曲 线降支能回复到 0 线水平,如果没有充分呼气, 则FVC变小。 3 呼气要平稳,用力要均匀,呼气过程中务必避 免咳嗽,突然中断和转向吸气。 4 为获得高质量曲线,至少应测定三次,每次间 隔 5 ~ 10 分钟,应保证两次测定最大的 FVC 之 差小于5%或100ml,然后选择其中FVC最大、 曲线光滑、起止点清晰的一条作为测量图形。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肺功能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
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工夫正常范围:男:3.369(升/秒)。
女:2.887(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锐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工夫,一般人0.5秒左右。
意义与(1.0%)不异但更敏锐、准确。
"" 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
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正常范围:男:3.179+0.117L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也称时间肺活量。
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本领。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水平。
每分钟最大通宇量()正常范围:男:104+2.71L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本领实验。
用以权衡胸廓肺构造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
术前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呼吸系统疾病,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能力,为术后护理提供参考。
评估手术风险及预后
术前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 的手术风险,预测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率。
术前肺功能测定 的注意事项
测定前患者准备
患者应停止吸烟2 周以上
避免感冒、咳嗽 等呼吸道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过度劳累等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紧张、焦虑 等情绪波动
测定操作规范
测试前准备:熟悉测试流程,确保设备正常,准备测试用品 测试环境:安静、通风良好,避免干扰 测试对象:选择合适的测试对象,排除禁忌症 测试方法: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试,确保数据准确 测试结果:及时记录测试结果,并与临床医生沟通,制定治疗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
评估手术风险: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指导治疗方案:根据肺功能结果调整麻醉和呼吸管理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评估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指导术后康复治疗 预测康复进程:根据肺功能结果预测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和生活质量
肺功能测定在手 术科室的应用
胸外科
术前肺功能测定: 评估患者手术风 险,制定手术方 案
指导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提 高肺功能储备
评估患者肺功能状况,预测 术后并发症风险
调整麻醉方案,降低麻醉风 险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 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
术前肺功能测定有助于预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肺功能低下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前肺功能测定有助于制定术后呼吸管理策略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评估术后康复时间和预后情况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讲课文档
MVV的分级和应用
1 MVV%Pred<50胸科手术应慎重考虑或列为禁忌
≥80%预计值—— 正常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 ——重度降低
2 计算通气储备量百分比VR,是反映肺通气储备能力的
指标
<70%为胸科手术禁忌
VR= MVV-VE ×100% ≥93正常
现在十三页,总共六十一页。
3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补呼气量反映了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在正常人中变动 较大,体位对其有显著影响。
仰卧位因膈肌上抬、肺血容量增加,补呼气量较立位明显 减少。妊娠、肥胖、腹水和肠胀气等都可减少补呼气量。
细支气管在呼气相关闭使气体陷闭时,补呼气量降低, 见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
现在二十二页,总共六十一页。
肺泡通气量(VA)的临床意义
肺泡通气量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为3—5.5 升。 肺泡通气量反映了有效通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降低或者死腔比例增加都可导致肺泡通气量不 足,从而可使肺泡PaO2 PaCO2
深慢呼吸的死腔比例较浅速呼吸为小,因此潮气量大, 呼吸频率小,对提高肺泡通气量有利。
四、肺功能评价、图形判读
五、气道反应性、气道阻力及临床意义 六、肺功能在外科领域的应用
现在六页,总共六十一页。
一、肺容量及其临床意义
肺容量(Lung volumes)是指肺内容 纳的气量,是呼吸道与肺泡的总容量,反 映了外呼吸的空间。
现在七页,总共六十一页。
肺容量的组成
肺容量共有四个基础容积,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六十一页。
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判断及其临床意义一、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分析和临床意义1 .判断肺功能测定指标是否异常肺功能指标的正常值受到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又与人种、民族、职业、营养和生活环境有关。
不同仪器测得值也有差异因此各实验室最好使用适合于本地区人群的,使用本实验室仪器的正常值。
如本实验室无正常值,也可参考我国各大区报告的正常值。
2 .通气功能障碍的分型通气功能障碍可分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的肺功能改变见表3。
阻塞性见于COPD 和支气管哮喘等,限制性见于胸廓畸形、胸膜肥厚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者同时存在阻塞和限制性病变,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引起气道狭窄同时伴有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或见于石棉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表3通气功能障碍的肺功能变化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肺VC N或J J J容FRC J不一量TLC N或f J不一RV/TLC f N或f不一FVC N或J J J通FEV i J J JFEV i/FVC J N或f J气MMEF J J JMVV J J Jf增高J降低N正常气速指数对于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一定帮助,气速指数<1为阻塞性,>1为限制性。
气速指数=最大通气量的实测值/预计值十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3 .换气功能障碍的原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换气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由于通气或血液分布不均匀,引起肺泡水平上通气过度或肺血流过多,造成死腔通气增高或静脉血掺杂。
而静脉血分流则是肺血流过多的极端表现,见于肺血流经过没有通气的肺泡,如肺不张即是典型。
弥散功能障碍也是换气功能障碍的一个原因。
4 .气道阻塞性改变的可逆性一般做支气管扩张试验,先测基础FEV i或峰流速(PEF),然后,吸入支氧管解痉剂,15分钟后重复测定FEV i或PEF。
改善率=(吸药后值-吸药前值)十1/2 (吸药前值+吸药后值)X 100%改善率》15%为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
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上气道梗阻(UAO)
上气道梗阻(UAO) 是阻塞性通气障碍的一种 特殊类型,上气道是指气管隆突以上的气道,气 管异物、肿瘤、肉芽肿、淀粉样变、气管内膜结 核、喉头水肿、声门狭窄等均可发生。 依位于胸廓入口以内或胸外而分为胸内型和 胸外型,依梗阻时受吸气或呼气流速影响与否分 为可变型和固定型。
(一) 胸内型UAO
5.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判断吸气代偿能力.(=潮气量+补吸气量)
6.肺活量(VC):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判断肺扩张能力的主要指标(=深吸气+补呼气) 7.功能残气量(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含有的气 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8.肺总量(TLC): 深吸气后肺内含有的总气量(= 肺活量+残气量)
用力肺活量示意图
容 量 用 力 肺 活 量
一秒量
时间
呼气流速容量指标
PF(峰流速)用力呼气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流速,是反映气道 通畅性及呼吸肌力量的重要指标,与FEV1呈高度直线相关。 V75 用力肺活量25%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早期流速。 V50用力肺活量50%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中期流速。 V25用力肺活量75%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末期流速.。 V75、V50、V25为峰流速以下的各级气道流速,用以检测各 级气道阻塞情况。
支气管激发试验
常用药物为组胺和乙酰甲胆碱,其应用方法在成人已经标 准化。 激发前先作基础肺功能测定,然后吸入激发剂稀释液(常
用生理盐水,进行吸入方法的训练与适应),再测定肺功能 值,有些气道高反应性病人此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应终止 试验。余者接着吸入起始浓度激发剂(乙酰甲胆碱 0.075mg/ml, 组胺0.03mg/ml, ) 再测定肺功能值,,继续吸入 下一浓度激发剂(吸入药物浓度按倍数递增), 每次吸药间 隔5min, 直至FEV1.0 下降值 >= 20% 为止 。试验完毕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肺功能检测及意义讲课文档
(2001年GOLD方案)
级别
分级标准
0级
具有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
(高危) 肺功能在正常范围
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级
FEV1/FVC<70%
(轻度) 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六十五页。
II 级
FEV1/FVC<70%
(中度)
30%≤FEV1<80%预计值
( II A级 50%≤FEV1<80%预计值) ( II B级 30%≤FEV1<50%预计值)
目前最常用的指标为:
FVC、FEV1 、PEF
(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 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之最大 气量。
现在九页,总共六十五页。
(2)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 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第一秒钟呼出的 气量。 临床常用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 肺活量比值(FEV1%)或一秒钟用力呼气 容积实测值/预计值比值(FEV1实/预%) 来评价。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六十五页。
哮喘病人(未用药) 严重度分级诊断标准
夜间症状
肺功能
一级
≤2次/月
间歇发作
PEF或FEV1≥预计值的80% PEF或FEV1变异率<20%
二级
>2次/月
轻度持续
PEF或FEV1≥预计值的80%
PEF或FEV1变异率20%~30%
三级
>1次/周 PEF或FEV1为预计值的60%~80%
现在三十页,总共六十五页。
4. COPD诊断及分度的依据
肺功能检测对确定气流受限有重
要意义。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VC(%)<70%,且FEV1实测值/预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2、呼吸肌功能不全;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2、呼吸肌功能不全;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二)、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蔡映云肺功能是建立在临床生理学基础上的呼吸功能的测定。
其实肺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具有防御、代谢和免疫等功能,但本节仅涉及肺的呼吸功能。
在少数情况下,肺功能对疾病的病理和病因诊断可提供有力依据,如肺动静脉瘘患者作静脉血分流测定,职业性哮喘患者作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及睡眠一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睡眠生理监测。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功能测定仅仅提供了呼吸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
肺功能测定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
②了解胸部或胸外疾患所引起的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③协助疾病的诊断。
④胸部或胸外疾患治疗的的疗效评估。
⑤分娩或手术的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预测。
⑥指导疾病的康复。
⑦重症抢救的监测。
⑧劳动力鉴定。
呼吸过程主要由呼吸系统、血液和循环系统密切配合而完成的。
肺循环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称为外呼吸,而体循环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则称为内呼吸。
肺功能只研究外呼吸过程。
外呼吸包括通气和换气两个过程。
所谓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而换气则是肺泡与肺循环的气体交换。
现将常规肺功能测定的项目简述于下一.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一)肺容量1.肺容量的组成(图1)。
图1肺容量及其组成肺容量的组成有八项,其中潮气量、补呼气量和残气量是不能再分割的容量,称为基础容积(basal lung volume);另四项为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均由二项或二项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称为基础肺容量(basal lung capacity)。
潮气量(tidal volume,VT):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最大气量。
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最大呼气后肺内的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