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案例
产业新城: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分析
•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园区的资金筹集、土地运用、招商引资等 均采用一级政府统一支持
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扁平化的分工模式
• 扁平化、专业化分工模式,实现高效集约化管理 • 集团旗下有三大专业公司负责不同分工项目
4
新
加
裕
坡
廊
贸
集
工
团
部
腾飞 园区开发与招商
裕廊国际 咨询规划与建设服务
裕廊港 港口与物流运作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获得新加坡政 府土地资源、财 嘚嘚
政和税收等多种优惠支持
• 裕廊集团隶属新加坡贸工部,参与国家长远工 业用地需求
土地安排
• 先由政 府通过贷款或提供税收补贴支付,满足 嘚嘚 先期基础设施项目所需资金
•设立科技园和国际商务区
•配套服务提高园区竞争力
•从服务基地向创新型基地 转型
工业转型推动 区域城市化
区域 配套完善
成熟阶段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产业升级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 重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 概况
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化产业新城
中心区(居住、 商业、办公)
新兴工业和 无污染工业区
轻工业和一般 工业区
港口和重工业 区自由贸易区
石化区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1961-1968
•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标准厂房
区域初步发展
居住区 市中心
• 而后再实施资金揉入主题多元化政策,包括银
行贷 款、发放债 券等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
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
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
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
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业园区作为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将对国内外几个典型的产业园区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一、美国硅谷美国硅谷无疑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
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南部,从圣克拉拉谷延伸到圣何塞市。
硅谷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资源。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为硅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
这些高校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积极参与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风险投资在硅谷的发展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同时,硅谷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创业者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技术,即使失败也能迅速重新站起来,继续追求梦想。
此外,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也是硅谷的优势所在。
从芯片设计、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硅谷拥有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同时,法律、金融、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是亚洲著名的工业园区之一。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
新加坡政府在园区建设初期就制定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同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招商引资方面,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服务和高效的审批流程,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此外,政府还注重培育本地企业,促进了本土产业的发展。
裕廊工业园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因素,建设了大量的绿化和环保设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三、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
【礼森观点】世界级名园是怎样炼成的——以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为例一、透析世界级名园(一)工业区发展现状描述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离市区约10公里,面积约70平方公里;工业区从1961年10月开始兴建,目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区内约有7000家本土及跨国公司进驻,从初期的出口加工制造等逐步向通讯技术、生命科学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演化,推动了新加坡进入新兴工业国家;工业区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港口(裕廊港),铁路,机场等。
图1 裕廊工业区区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形成了炼油、石油化工、特殊化工等完整的石化产业集群,并以石化产业为核心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联系,形成了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新加坡石油化工产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化学集群”战略,上下游产品链接,产生出许多衍生产品,形成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有辛醇(伊士曼公司)、乙炔(塞拉尼公司)、苯乙烯(壳牌)、苯酚(三井化学)等“化学集群”。
“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裕廊工业园是以新加坡最大的综合现代化、世界第三大石化炼油中心和工业港为主,并辅以城市功能加以支撑的港城一体化的综合产业新城。
港口:裕廊港是典型的商业港,依托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发展而壮大,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园区的发展。
城市: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金融、生活、通讯等服务,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使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图2 裕廊工业区空间布局图产业:裕廊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各主导产业由最初的初加工向深度加工、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使园区经济渐趋成熟。
(二)裕廊工业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原因整个园区的开发过程基本上可分成五个阶段,开发重点也从过去侧重于园区的基本建设和管理转向努力将园区营造成一个创新的源泉。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新加坡裕廊东湖区案例分析
面积:湖区约3.6平方公里。
为工业区提供高端休闲场所。 也是旅游者购物地之一。
的地。
1
新加坡裕廊东湖区(Jurong East Lake District)
通过建设国际商务中心带来总部经济集聚,推动商业配套发展,促进区域发展升级。
中国花园 日本花园 裕廊湖公园lake Park 体育与休闲中心 IMM商业购物中心 Jcube商业购物中心 国际商务中心 IBP
发展历程
1975年 工业园的 生活休闲娱乐配套区
1992年
2008年
商务与商业配套带动区域功能升级, 成为区域性商务与商业中心
深化商业与休闲功能,实现第 二次飞越,成为区域中心与世 界级休闲目的地
廊商业区(Jurong Gateway)和湖畔休闲区(Lakeside)两大 板块,兴建包括世界级的科学馆在内的旅游景点、滨水酒店、公 园和长廊等,将裕廊湖新区发展成为新加坡市区以外最大的商业 中心与世界级休闲目的地。 区位:位于新加坡西南部,距市中心不足10公里。
项目构成:三区、三园、四中心
• 环湖及湖上休闲娱乐区
主要项目:中国花园、日本花园、体育与休闲中心、裕廊湖公园等。
• 商务办公及商业购物区
主要项目:国际商务中心、IMM商业购物中心、JCUBE商业购物与娱乐中心等。
• 住宅及生活配套区
住宅、超市、餐饮、学校等。
住宅及生活配套区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
国际商务中心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
建于1992年,新加坡第一个商务园,集聚了Acer、Sony、M1、德国美施威尔等200多家跨国高科技企业,德国工业与贸易中心、北欧 欧洲中心均将总部设于园区内。
新加坡与国内工业上楼条件解析
新加坡与国内工业上楼条件解析最近研究工业上楼,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一张照片让人眼前一亮:“‘工业上楼’还可以这样??”初看这张照片时,以为是地面,仔细一看,这好像是在楼上!图:新加坡兀兰飞腾工业大厦高层宛若地面,货车客车在高楼穿行,这个令人大开眼界的项目就是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兀兰飞腾项目。
垂直盘道的设计,大大提升企业货运效率,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使得“工业上楼”真正成为制造业公共服务载体。
反观国内很多“工业上楼”项目,“上楼”有余,而“工业”不足,企业买来当办公楼,天天想着资产增值的美梦。
就像当年限超高层一样,工业上楼也应该被适当限制,不能让工业上楼促进地方招商保护主义,从而阻碍符合经济学规律的产业自然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Part.01兀兰飞腾新加坡堆叠式厂房的典型案例兀兰飞腾工业大厦(Woodlands Spectrum)位于新加坡北部第25邮区的兀兰小镇,该项目占地面积16.85万m2,建筑面积42.16万m2,容积率2.5。
图:兀兰飞腾外立面上世纪80年代,为应对城市土地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裕廊集团建设和运营了一批“堆叠式厂房”。
这类厂房多以3层叠3层、最高为9层的形态组成,每栋楼有8到16个单元,每个单元由3层楼组成,包含中试生产制造区、研发办公区和仓储区三个功能组成部分。
兀兰飞腾便是由裕廊集团建设运营的典型新加坡“堆叠式厂房”。
这座9层高的堆叠式厂房内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工厂,拥有自己的专用装载区和停车场。
每栋建筑由三个三层的企业单元堆叠而成,同一地面叠加三个企业单元,并通过盘道连接每个单元的首层,实现集约土地利用。
图:项目剖面示意图企业可以租也可以买一个单元作为自己完整的运行机构,单元的设计也有多种类型供企业选择。
图:项目平面图为解决高层厂房货运运输问题,项目设置两个垂直盘道,直接抵达垂直空间上第二和第三单元首层,即第4和第7层,实现真正的“多首层”。
项目内的货运从上面看是这样的:图:兀兰飞腾顶层高架从侧面看是这样的:图:兀兰飞腾垂直坡道从底层看是这样的:图:兀兰飞腾首层道路这个垂直盘道的设计也是兀兰飞腾项目与国内“工业上楼”项目的本质区别,目前,国内“工业上楼”项目的货运主要依靠货梯与吊装口,货运效率十分有限,无法解决重型设备不易上楼、生产空间荷载要求高、高层厂房货运效率低等“工业上楼”的核心痛点。
新加坡裕廊及圣克拉拉案例研究
【案例借鉴】对标本项目,未来可借鉴其整体规划思路,人才引进措 施,开发时不仅要考虑整个园区的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更应考虑如 何推动园区发展,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功能分明、结构有致的分区,生态高效的产业“内生 循环系统” 居住、办公、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 ,满足生产、生活各项所需
11
案例借鉴
整体规划思路/ 人才引进措施
案例一:Santa Clara美国圣克拉拉县
1
【圣克拉拉县】毗临圣荷西国际机场和圣克拉拉大学,距离圣荷西市 区4公里,因硅谷位于其中而成为加州的高科技工业集中地
旧金山湾区 斯坦福大学 21公里 客流量:1500人次/天 圣克拉拉周边物业随着硅谷的发 展而发展 人口:圣克拉拉县10.2万 交通便利:毗临圣荷西国际机场 (1965年开放),Caltrain、VTA、 圣荷西 国际机场 1.4公里 圣克拉拉政府 圣克拉拉大学 4公里 圣荷西 ACE等均经过该区域,交通发达 硅谷: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荷
特征 发展模式 物业构成 成功因素
人才公寓32%;办公21%;商业35%;其他配套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发展
完善的产业链,放大经济效益,增加了产业人口,带 动区域城市化发展
人才安居计划实施,合理的生活区规划,吸引了大量 外来高级人才 本项目紧邻一期产业区域,并处长江新城规划区域, 随着先天优势及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及人口 必将集聚 未来可借鉴其整体规划思路及人才引进措施,科学合 理地规划布局,提供片区完善的商业服务与人才居住 配套,推进区域良性发展
修建中的BART
3
【物业构成】圣克拉拉站点凭借硅谷带来的产业及人口,发展人居商 业配套功能,逐步周边区域的发展与成熟
(最新整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案例@产业园区
2021/7/26
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关键字]: 产业园区
[简介]: 裕廊工业区是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三分之二以上,自6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裕廊 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 套完整的综合工业区。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7
通过国际化商务园区的建设吸引电子、生命科学等高 新技术产业
•科技工业 和商务园区
–重点发展电子、生命科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
–主要园区包括:国际商务园区(200余家跨国大公司进驻)、 Changi商务区(主要为软件、研发等知识密集型企业)、Onenorth园区(创新基地)和Start-up中心(服务于新生企业)
– 兴建一批标准厂 房
– 由于当时实行进 口替代战略,加 之政局不稳,起 步阶段仅有150多 家企业入驻,且 多为本国资本
– 1968.6设立裕廊 镇管理局(JTC), 专门负责园区的 开发管理
– 从进口替代策略 全面转向出口加 工策略
– 开发区整体布局 基本形成,投资 环境进一步得到 改善
– 国外资本开始大 量涌入,许多知 名厂商选择这里 作为其海外生产 基地
起步阶段 阶段I:19611968
初具规模 阶段II:19681990
产业转型 阶段III:1990199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理转型 阶段IV: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阶段V:2001-至今
– 起步阶段先开发 土地14.5平方公里
– 政府重点建设港 口、码头、铁路、 公路、电力、供 水等各项基础设 施
– 政府为投资者提 供低息贷款及享 受统一税收的优 惠政策
创意产业园国内外案例研究分析-3新加坡裕廊工业区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可建)
1、商业(包括药店和牙医门诊) 2、办公配套(包括银行和商业学校) 3、餐厅 4、展馆 5、汽车销售、租赁、展示厅 6、住宅(包括职工住所和服务式公寓) 7、宾馆 8、幼儿园、学校 9、文化社区、俱乐部 10、体育休闲设施、健身中心 11、医疗中心
•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其规模最到不超过商 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园总建筑面积的15%
注重与边缘居住组团的联系:正如位臵图中所示,樟 宜商务花园(CBP)和裕廊国际商务花园(IBP)分别设 臵在新加坡东、西两边缘居住组团区域内。这种与居住区 域相复合的规划设臵,有助于完善区域的城市功能,保证 区域的持久活力。区域的繁荣反过来也将促进商务花园的 发展。
2. 在商务花园内部规划中注意地块划分的均好性
新加坡案例介绍:IBP、CBP
在樟宜商务花园(CBP)和裕廊国际商务花园(IBP)的规划图中可以看出,在商务花园内的地 块划分方面,基本上保证每个地块都能临近内部道路。这使每块地都有很好的交通可达性,同时也 保证了地块内的建筑都具有自身的展示面。这种规划方法保证了每个地块都具有很好的商务价值。
3. 注重对商务花园的配套设施的规划
• 写字楼内部的配套设施(如底层商业),其规模可以 为总建筑面积的15—40%
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配套设施(不可建)
1、工业 2、仓库 3、工人宿舍 4、宗教用途的场所 5、加油站 6、停车场
• 工人宿舍:指低层员工的集体居 住场所
• 停车场:指独立于写字楼之外的 配套设施用地中禁止建设停车场。 在写字楼自身的配套中可以建设 适当的地上或地下停车
新加坡案例介绍:IBP、CBP
商务花园作为商务载体,将许多总部企业相对集中在一起,这种聚集使得商务花园可以更为集约地, 同时为多家公司提供各种商务配套服务。这种商务服务不仅包括金融信贷等高级专业配套服务,而且还包 括清洁卫生、快递、餐饮、零售,托幼等等更适合本地居民就业的配套服务。为了避免商务花园建设成为 变相的商业开发。新加坡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城市促进经济发展委员会)在商务花园的开 发调空方针中对商务花园的配套设施的类别及比例做出了详细规定。
城市新区开发案例:新加坡裕廊东湖新区
新加坡裕廊东湖区(Jurong East Lake District)
三园一心构建休闲产品,三心三区完善城市结构,成为区域中心与世界级休闲目的地
1975年
工业园的 生活休闲娱乐配套区
1992年
商务与商业配套带动区域功能升级, 成为区域性商务与商业中心
2008年
深化商业与休闲功能,实现第二次飞越,成为区域中心 与世界级休闲目的地
2002年,凯 德置业开发IMM商业中信, 设两大区域:裕廊商业区域湖畔休闲 嘚嘚
现已成为区域性商业中心,也是旅游者 区,将裕廊东打造成市区以外最大的
购物地之一。
商业中心与世界级休闲目的地。
住宅及生活配套区
中国花园 日 本花园
嘚嘚
裕廊湖公园lake Park 体育与休闲中心
IMM商业购物中心 Jcube商业购物中心 国际商务中心 IBP
新加坡裕廊东湖区(Jurong East Lake District)
旅游休闲与商业发展地
裕
裕廊
廊 东
市中心
概况: 区位:位于新加坡西南部,距市中心10公里。 面积:湖区约3.6平方公里。
裕廊东湖区早期作为工业区的生活配套,沿湖畔发展住宅、休闲及娱乐产业,通过新加坡国际商务园与几大商业中心的建
旅游
产业与旅游 结合
增加区域 活力
产业
导入专项 人群
补充旅游 需求
商业
形成独特 吸引力
满足区域 人群生活需求
居住
区域成为 中心必备条件
导入人群 的方式
特色化居住
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业链、延伸相关产业、完善区域结构
项目构成:三区、三园、四中心 • 环湖及湖上休闲娱乐区
主要项目:中国花园、日 本花园、体育与休闲中心、裕廊湖公园等。 嘚嘚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摘要,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区国园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力。
新加坡裕廊工业是业洲最早成立的业业之一。
二业后~新加坡是一缺乏业源、工业基业区区个落后、失业率高的业丸之地。
业了改业业业面貌~新加坡建立了业业~业业了以吸引跨公司投业极区国业主的业展道路。
其工业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业业了快速工业化~且业至今日依然保持业展活园区力。
其业业模式一直是业洲其他业展中家借业和模的业象。
一、荒业之地到工业中心国仿从裕廊位于新加坡业西南部的海业地业~距市业区10多公里~面业业60平方公里。
此地原本区业荒业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业和丘陵~但是具有建业业代化工业的良好自然地理件。
区条1961年政府业在裕廊定划划6480公业土地业展工业~业出园区并1业新元业行基业建业。
1968年园区内的房~港口、业业、业路、公路、业力、供水等各业基业业施建业基本完成~同年厂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业管理局(JTC)~业业业业业业管理裕廊工业和全其各工业。
区国它区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业已建立了内30多工业~共占地个园区8025公业~已业业5069公业~包含了7000多家跨公司和本地的高技业制造业公司~业国GDP的直接业率业献25%~雇佣国了全1/3以上的业业力。
其中裕廊业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业些工业的主要业业园区者。
二、循序业业的三大业段裕廊工业的业展建业前后分业三业段,园区个1、业业密集型业业主业业段(1961-1979年),此业段的入企业以业业密集型业业业主~主要是业了区解新加坡就业业业~改业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业业业一业段的业展~新加坡的业业业业生了巨大的业业决构~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国际案例分析新加坡OneNorth课件
5.0(1楼),7.5(2~6楼),12.5(7楼)
n.a. 5 n.a. 3~4(客梯)、2(货梯)
13.3*14.3 4.1~6.7(1楼),5.2(2~5楼),7.5(6~7楼) 236(实验室/办公),200(零售) 5
一般甲级写字楼:承重5KN; 建筑层高3.5~4米
CB Richard Ellis | Page 7
8,071 4.6 35,500 1,500 290 n.a. 2 7
9,433 4.4 41,205 300 n.a. 160 n.a. n.a.
CB Richard Ellis | Page 6
一期 二期 三期
One North
主要业态Biopolis
建筑指标:
标准层面积(平米) 单元分割(平米)
Wessex Estate:占地28公顷,由连排、公寓 及Loft等组成的居住区域
One North Park:占地16公顷,由绿地景观、 绿色步道、儿童游玩广场等组成的休闲场所
Vista Xchange
Fusionopolis --地铁站--
Biopolis
Wessex Estate One North Park
illumina(3F);invitrogen(4F);诺华热带病研究院 (5F);Paradigm Therapeutics Singapore (3F);地区 新兴疾病干涉中心(2F);Vanda制药(3F)
运用生物系统(亚洲)集团(9F);B Square Lab(4F); Bioventure Centre(4F);CombinatoRx新加坡(8F); Davos生命科学(10F);ES Cell International(5F);葛 兰素史克(3F);健康科学局(11F);Helix生命科学; Inventa Technologies(10F);梅里亚亚洲(12F); Moleac(9F);Proligo新加坡(8F);RIKEN (7F); Seiko Instruments(8F);SingVax(4F);Thales技术中( 4F);Valeant制药;Veeco仪器(亚洲);生物伦理咨询委 员会(10F);新加坡生物会社(2F);化学工程学研究院— —化学合成实验室(3F);Waseda-Shibuya(5F)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案例详解(最全)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产业发展 裕廊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初依托自身港口优势以物流及传统制造加工业启动,中期石化重 工产业驱动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后期带动高科技研发和服务业发展
仓储 贸易 维修
物流
出口加工 修造船
制造 加工业
石化重工 产业
油品、燃料制剂 生产石化专业区
世界第三大炼油 中心
全球十大乙烯生 产中心之一
科技工业和商务园区: 电子、生命科学等
技术密集型产业 国际商务园区 Changi商务区(软
件、研发等知识密 集型企业) One-north园区 (创新基地) Start-up中心(服 务于新生企业)
高科技人才 白领 高级管理人员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 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 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 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工业 区
政府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兴建一批标准厂房
初具规模 1968-1990
产业转型 1990-1997
管理转型 1997-2001
创新发展机制 2001-至今
石化区拉动 区域发展
工业和高新区 发展推动区域
城市化
区域配套完善 宜居城市形成
区域城市化 发展成熟
1968.6设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园区的开发管理 国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许多知名厂商选择这里作为其海外生产基地
一般综合工业区: 化学化工园区 电子晶片和显示器
制造园区 食品工业园区和物
流服务园区 三星电子和德国世
创电子晶片生产厂
企业管理层 工业蓝领 产业技术工人
人才公寓: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 高级人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 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 舍;
工业区改造案例
产业新城案例——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优质的住宅和商业配套满足了园区中产业人群的生活需要,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 才。 1、主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 1200间宿舍; 2、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高级人才; 3、提供综合生活、休闲环境,如公园、学校、体育馆、商场等,形成生产和生 活的综合体。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中后期复合型工业区发展,高新产 业园区的成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 套完整的综合工业区
工业园升级转型——苏州工业园
工业旅游 游在苏州工业园:依托两大湖 区,结合工业旅游和丰富的休闲 娱乐配套,发展成为苏州七大旅 游板块之一。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工业旅 游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 最终验收并获得了高度评价。国 家旅游局文件通知,综合保税区 工业旅游项目已被正式批准为全 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工业园升级转型——苏州工业园
住宅配套亮点 园区住宅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强调 基础设施与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营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生活居住环境。 亮点一: · 苏州工业园区居住用地按居住分区、居住邻里、小区或组团三级规划设置; · 在园区第二、三区可分为2个分区、每个分区包括几个邻里。每个邻甲约有10000 户,邻里可进一步划分为小区2000-4000户,或者组团300-700户;组团大小约为 3-4公顷; 亮点二:居住用地根据住宅密度分为五种类型,可全面满足不同居住人群需求。
工业园升级转型——苏州工业园
商业配套亮点 独立公司运营园区7个邻里中心,构筑完善的配套体系。 亮点一:三级配套的商业体系 · 商业设施按城市级、分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 · 居住区以邻里中心的方式集中设置社区主要配套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全 方位、多功能的服务; · 工业区以综合性便利中心的形式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集中的宿舍区和商业便利服务 设施。 亮点二:将金鸡湖打造成为最佳公共设施配套 · 围绕金鸡湖的高品质用地都用作生活与商业性用途,不作工业招商之用,金鸡湖环 境的打造大大提升了区域价值; · 金鸡湖环湖4平方公里的地区将成为苏州全市最富现代气息的都市新商圈。
新加坡产城融合案例
新加坡产城融合案例
嘿,今天我要和你好好聊聊新加坡产城融合的厉害案例!
你想想看,新加坡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舞台,产业和城市在上面完美共舞。
在那里,工厂可不是孤立地待在一边哦,它们就像和谐的音符融入城市的旋律中。
比如说裕廊工业区,那可不是一般的工业区!它里面有现代化的工厂,还有各种便利的设施,就像一个小世界。
你走在里面,一边是忙碌的生产场景,一边是漂亮的公园和休闲场所,完全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一切都那么自然。
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工厂和城市相互依赖,相互成就。
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享受着产城融合带来的便利和美好。
政府也积极推动,为这一切的融合助力,多明智呀!“哎呀呀,这发展得多好呀!”
再看看那些高科技园区,满满的都是创新的气息!研发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就像好朋友手挽手前进。
在这里,新的想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仿佛一场永不停息的头脑风暴。
这不就是产城融合的魅力吗?咱们能不惊叹吗?真的能不心动吗?
还有那些生活社区,周边围着各种产业。
居民们走出家门就能上班,下班后又能马上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多惬意啊!这简直就是理想中的生活模式嘛!新加坡真的做到了让产业和城市无缝对接,相互赋能。
我觉得新加坡的产城融合案例就是一个超级棒的典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呀,你说是不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区是亚洲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二战后,新加坡是一个缺乏资源、工业基础落后、失业率极高的弹丸之地。
为了改变这种面貌,新加坡建立了开发区,选择了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
其工业园区的成功建立使新加坡实现了快速工业化,且时至今日依然保持发展活力。
其开发模式一直是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一、从荒芜之地到工业中心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
1961年政府计划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
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新加坡政府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 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
截止到2003年底,新加坡岛内已建立了30多个工业园区,共占地8025公顷,已开发5069公顷,包含了7000多家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5%,雇佣了全国1/3以上的劳动力。
其中裕廊镇管理局公司(JTC Corporation)是这些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发者。
二、循序渐进的三大阶段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前后分为三个阶段:1、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阶段(1961-1979年):此阶段的入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加坡就业问题,改变其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过这一阶段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到70年代末,新加坡失业率从1965年的10%下降到3.3%;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1965年的15%上升到27%。
2、技术与资本主导阶段(1980-1989年):为了吸引高附加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JTC启动了10年的总体规划(1980-1990年),此项规划体现了这个阶段的服务特点,即为高增长型的企业设计和提供具有差异化的设施和厂房,包括将南部的岛屿开发区开发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配售中心,将罗央开发成第一个航空工业中心以及建设新加坡科技园区以容纳科技开发型企业。
新加坡裕廊
东方产业地产经典范本:新加坡裕廊之道不夸张地说,裕廊集团(JTC)的案例,是每一位中国产业地产参与者的必修教材。
创建于1968年的裕廊集团是新加坡最大的高级工业园和商业园区的规划、发展和管理商,迄今为止已经建设了7000公顷的工业园区和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工业厂房。
裕廊集团现在还掌管着39个工业园和专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包括两个芯片园区、两个商业园、一个坐落于裕廊岛的化学工业中心和一个位于大士的生物工业园。
裕廊集团总共为近7000家本地公司及外国公司提供了办公场所。
这些数字显然会令国内的同行瞠目结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实际上,国内三个比较著名的工业园区,即深圳蛇口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浦东金桥[简介最新动态]园区,都是直接以裕廊集团的案例为范本进行复制的。
前两者裕廊集团更是直接参与其中,与中国政府合作打造的。
与美国硅谷这种自下而上的、创新研发型中小企业聚集的模式截然不同,裕廊集团是典型的东方模式——政府自上而下的大手笔规划,同时借助企业化运作进行强有力的推动。
在“亚洲四小龙”的奇迹中,裕廊集团在新加坡模式中是绝对的亮点,也赢得了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仿效。
特色的成长之路20世纪60年代之前,新加坡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更无工业区和工业布局可言。
当时,所有行政、金融、商业中心,包括一些小型工业和手工业都集中在仅占全国面积1.2%的约8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区。
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再无工业发展空间。
为此,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在市中心区外开辟新的工业区,这就是所谓“卫星镇”的由来。
1961年前,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是武吉知马,后来相继开辟了23个工业区,其中最大、最重要、最成功的当属举世闻名的裕廊工业园。
裕廊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滨海地区,这里原是一片丘陵沼泽,住有2000多户人家。
当时,以原财政部长韩瑞生为代表的新加坡工业的奠基者们敏锐地认识到,裕廊具有建设现代工业园区的良好条件:这里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路、公路干线;裕廊河流经区内,可提供工业用水;土地大部分是国有,征用费用低廉;多山丘砂石,可用于平整沼泽,填海造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经历基础建设、石化带动、复合工业、产业升级转型、成熟的宜居城市五阶段
1、启动期:10年,基础设施建设 及行业工人,产生临时低层次居住 性需求;
2~3、建设初期: 20年,核心项目 建设期,大量专业性的蓝领建设者, 产生中高层次的居住需求。外地资 本开始涌入,选此为生产基地;
案例研究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3以上
成立 时间 区位
规模
1961年
位于新加坡岛西南 部滨海地带
面积约70平方公里; 目前已发展成为新 加坡最大的现代化 工业基地,工业产 值占全国的2/3以上;
交通
功能 定位
距离市区约10公里, 具有建设现代化工 业区的自然地理条 件,和海陆空交通 条件;
案例研究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优质的住宅和商业配套满足了园区中产业人群的生活需要,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 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 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综合服务业支撑,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
成熟阶段
4
工业区高新产业发展直 接推动区域城市化
5
区域城市化发展成熟( 平稳发展期)
工业区发展及转型推动城 市化(全面建设期)
3
化工簇群完善区域产业链并带来2更多人口1
石化区拉动区域发展
区域基础建设
石化区拉动区域发展( 建设初期)
区域初步发展(启动期) 时间
裕廊工业区最终发展为产业多元,功能完备成熟的城市化区域,不仅靠石化拉动和产业链补强,更多依靠 复合工业区,特别是高新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对居住和配套等的城市化生活要求。
4、全面建设期: 10年;
产业转型后高收入技术蓝领、白领 与管理者成为长期固定工作人员, 对商业与写字楼的需求开始呈现;
5、平稳发展期: 10年大项目基本 建成投产, 产业布局基本完成,产能 不断增长,区域发展成为集工业\居 住于一体综合性城区。
发展程度
在大量一般综合工业进驻后,进驻企业 发生产业转型(升级后)才对房地产产 生了急速推动作用
− 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住宅服务,区内有5000间公寓、300间独立住宅和1200间宿舍;实施国外人才安居计划,吸引外来高级人 才。
利用最初石化的带动,中期石化产业链形成,中后期复合型 工业区发展,高新产业园区的成熟,裕廊工业园已经发展成 为集科技工业、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的配套完整的综合 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