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香五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统领全文,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这样,整个教学我就围绕这句话来铺展。整堂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朗读感悟为主,感受槐乡槐花的美;第二部分,以师生、生生间的口语交际为主,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两部分的教学中又以第一部分的朗读感悟为主。也许源于课后有一个这样的思考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所以有老师认为本课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部分内容上。可我却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比“五月,是槐乡飘香的季节”难以理解,所以课后才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
我的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槐乡五月》
生:齐读课题。
(反思:一直以为因为已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新课还是直截了当更好。)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五月的槐乡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五月的槐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因为槐乡的槐花很美。
生:因为槐乡的槐花很香。
师:板书:美香
师:是呀,五月的槐乡给作者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生:齐读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生: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师:心中的疑问到哪里去找答案呢?
生:书上找答案。
师:好的。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课文中,作者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时的美景,请你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槐花的美。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告诉大家,让你感受到槐花美的词句。
生: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槐花的美。
生: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槐花的美。
师:很好。那就让我们先来看这句话。
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师:谁愿意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槐花很美。
师:怎么美呢?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说不上来。
师:那请你再一次把你感受到的槐花的美展示出来,好吗?其余同学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
生:(点点头)
(反思:学生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对答如流,顷刻后,看他为难的样子,我想,不会说应该会读。当然,这种想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于是我让他通过朗读把他感受
到的美读出来。听出来了,他的朗读虽然还不是十分到位,但他在努力表现自己,第二遍的朗读比第一遍进步了很多。这就够了。)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槐花像初降的瑞雪那样白。
师:是呀,槐花不仅像初降的瑞雪那样白,还像初降的瑞雪那样多呢!读好这两个词: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师:多美的槐花呀,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
生:美读句子。
师:槐花这么多,这么白,让我们忍不住要好好地欣赏他们了,你们看:
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请你美美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句子。
师:谁来把你欣赏到的美景告诉大家。
生:我欣赏到了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
生:我欣赏到了槐花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让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这玉雕的圆球。(出示:槐花如圆球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槐花挤在一起。
师:是呀,这个同学这个挤字说的好。但作者的这个“抱”字更好呢。一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把槐花写得更美了!这是一种团结美!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是一种充满生命的美!谁愿意读一读这充满生命的美!
(反思:“抱”字的精妙都是我在陈述。说了这么多,我想学生也不一定就能体味到“抱”字的生动。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说的一个“挤”字,把“挤”和“抱”通过比较来体会,如“挤在一起”和“抱在一起”哪个更好?也许学生的体会能更深刻。)
生:读句子。
师:槐花像圆球,可为什么有说他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呢?
生:(只有两三位同学举起了手,我并没有急于让举手的同学来发表意见)
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吗?出示道具。
生:辫子真长啊!
生:辫子真多啊!
师:是呀,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可真多,一条一条地披散在肩头。难怪作者由(点击课件,出示图片)那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联想到了——生: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引读)在作者的眼中,那些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些一条一条挂满枝头的槐花,近看如——。
(反思:这个句子中有“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并不需要像学生明确说明“修辞手法”这一概念。切忌教学中直截了当地问:看看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就有违课标要求了!)
师:在你的眼中,你又觉得槐花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槐花图片)
(反思:孩子是单纯的,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试教时,每当让学生欣赏到图片,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叫出来:“啊——哇——”可是,今天课堂上的孩子显得如此“理性”,面对精美的槐花图片,竟然能做到“正襟危坐”。此时,安静的课堂让我感到可怕。童真哪去了?)
师:在你的眼中,这美丽的槐花像什么?
生:在我的眼中,这美丽的槐花像天上的白云。
生:在我的眼中,这美丽的槐花像仙女。
(反思:学生的想象力是无边的,槐花像仙女,你能说他不恰当吗?在她的眼中仙女是最美的,此时,她眼中的槐花是最美的。)
师:槐花美,同学的想象美,作者的文字更美,让我们一起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字。
生:自由背诵。
师:谁已经记住了!(老师出示提示,学生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