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图 通向海洋的先导详解中国古代海洋地图展

合集下载

航海图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是

航海图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是

航海图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是
回答:
《山海经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海图之一,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481年),是由当时的海洋探险家回答皇帝(“子曰:“海远而无山,山远而无海,天下竞以图之。

”)提出的问题创作而成,郑和航行时使用广泛。

这幅海图画面清晰,仔细描绘了当时世界海洋的样子,共分为42个图腾,每一图腾都有精细的航海线,代表当时一种对远洋航行路线的理解。

其中图七中的“五方图腾”是很有名的,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50年中国航海人士的远洋航行路线,是中国古代海外航行最早的记录。

山海经图是中国海军航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国的海上发展积极影响了其他国家。

它把中国海洋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历史融入海洋地图,呈现给世界更多海洋文化的精美。

总之,山海经图是古代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也是中国海军航海技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海洋文明的精英,也为全球海洋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3.1+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3.1+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2.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产生活的例子,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容要点说明【四大洋】1.教材图3.10展示了四大洋的面积、形状轮廓及与大洲的相互位置关系。

2.关于海与海峡的概念,教材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通过教材图3.11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地图上认识海和海峡。

3.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次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

教材课文主要通过实例,重在说明海洋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活动”设计的主题也围绕“认识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新课导入【展示】郑和宝船模型图及郑和远航绘制的局部航海图。

【承转】我国古人对浩瀚无际的海洋充满了幻想和向往,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和诗赋。

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写下了世界航海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海洋,了解海洋。

新课学习【展示】教材图3.11。

【提问】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海和洋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说出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且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它和邻近的海洋大多以海峡相连。

【提问】图中有哪些海、洋和海湾?海有哪些类型?【学生活动】1.读教材图3.11,圈出图中的海、洋和海湾。

2.尝试将海进行分类。

【讲述】波罗的海、亚德里亚海、黑海等深入大陆的内部,被称为内海。

地中海则介于大陆之间,被称为陆间海。

北海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称为边缘海,还有挪威海、巴伦支海也属于边缘海。

从六张地图,看中国古代水系的发达

从六张地图,看中国古代水系的发达

从六张地图,看中国古代⽔系的发达在古代,中国的河流,很多都是单独⼊海的⼤河,只是到了后来,因为黄河肆虐,造成,有的河流消失了,如济⽔;有的河流,则不再能单独⼊海,⽽是变为了黄河长江的⽀流,如淮⽔。

话说,中国古代河流:⾃北向南:桑⼲河、易⽔、滹沱河、漳⽔、河⽔,都是单独⼊海的。

再往南,看城濮之战地图,河⽔,濮⽔、济⽔,睢⽔,其中,河⽔,济⽔是单独⼊海的。

河⽔,济⽔,淮⽔,单独⼊海。

再往南,看淮⽔流域地图:泗⽔、涡⽔、颖⽔,是淮⽔的⽀流。

泗⽔:西侧⽀流,汴⽔、睢⽔;东侧⽀流,沂⽔,沭⽔。

汴⽔即获⽔。

鸿沟,荷⽔,邗沟,是联通各河的。

湖泊,⾃北向南:河⽔有⼤陆泽,濮⽔有雷夏泽,济⽔有⼤野泽,荷⽔有菏泽,获⽔有孟诸泽。

泗⽔⾮常重要,联通了今⼭东、江苏两省。

继续看淮⽔鸿沟地图:泡⽔汇于泗⽔的河⼝,是沛县;获⽔汇于泗⽔的河⼝,是西楚都城彭城。

这四张地图,⼤致反映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的⽔系情况。

具体来看看楚汉相争时期的彭城之战:齐地造反,项⽻率楚军前去镇压。

刘邦趁机在汉中起兵,向北翻越秦岭,进⼊关中,成为关中王,然后出关向东,⼀路汇集诸侯,形成联军五⼗六万⼈,趁虚⽽⼊,攻取西楚都城彭城。

注意,这庞⼤队伍,以步兵为主,能迅速由关中到今江苏,必定是乘船,乘风前进,当时,中国北⽅南⽅,都是⽔系发达,从地图中看,⼀⽬了然,联军是沿着获⽔,⼀路打到位于获⽔泗⽔河⼝的彭城的。

项⽻急率三万精锐,沿着泗⽔南下,从今⼭东到今江苏,回师来救彭城。

为了不让联军沿着获⽔西逃,楚军先占了彭城上游的萧县,堵住敌军退路,然后,将联军逐出彭城。

联军南逃,逃往南边的睢⽔,仍然是想乘船,沿睢⽔逃回荥阳⼀带。

楚军出击,⼤破联军,联军⼤败,被杀⼗余万,《史记·项⽻本纪》记载,“睢⽔为之不流。

”彭城之战,刘邦的⽗亲刘太公、妻⼦吕雉,皆被俘。

刘邦张良等⼗⼏⼈,乘坐快艇,沿着获⽔,逃跑,楚军也乘船,在后疯狂追击,刘邦等逃到荥阳,韩信等在荥阳⼀带接应,依仗荥阳⼀带的⼭势河流,才挡住楚军的追击。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 (共24张PPT)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课件 (共24张PPT)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赤潮是局部海域因浮游生物突发性地大量增殖或高密度聚 集,而使海水变色发臭的异常现象。海洋污染是引发赤潮的 主要因素。赤潮发生后,鱼类与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 死亡,并释放出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中国 沿海赤潮频发地区主要是江河入海口海区和大陆近海。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为什么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中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 架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大 黄





黄 鱼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读图,找出中国的四大渔场,结合图例,了解各 大渔场主要的海产品。
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受气候的影响很大。找 出长芦、淮北、布袋、莺歌海盐场,说一说这些地点成为盐场 的有利气候条件。
长芦盐场和淮北盐场地处我 国北方,雨季短,尤其春末 夏初季节,降水稀少,晴天 多,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适合晒盐;
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纬度 较低,气温高,且位于暖湿 气流背风坡,降水少,晴天 多,有利于海水蒸发。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 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海
学习目标 2 洋资源的重要性。
2021/10/10
2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储存库”、 “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你对海洋认识多少?

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

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四大海域、海底地貌、海洋水文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量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基本格局、滩涂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基本类型、海岛资源评价
第一节 海域环境
一、海域范围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 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 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 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
主要油气盆地:
渤海油气盆地
南黄海油气盆地
东海含油气盆地 珠江口油气盆地 莺歌海含油气盆地 北部湾含油气盆地 台湾浅滩盆地 深海区含油气盆地
(二) 滨海砂矿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 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这 些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于海岸 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一 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即来源于滨海砂矿。
中国地理海岸及海域
教学重点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 阐明中国海底地貌和水文特征。 • 评价海洋环境的优势与不利影响。
• 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
• 渤海 (Bohai Sea) • 黄海 (Yellow Sea) • 东海 (East China Sea) • 南海 (South China Sea) • 海洋环境 (sea environment) • 海洋资源 (sea resources)

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 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

明代海防地图——《全海图注》

明代海防地图——《全海图注》

中国古地图赏析《全海图注》浙江沿海部分明代海防地图文/孙靖国《全海图注》有明一代,中国始终面临着“北虏南倭”的边疆问题。

在北方,强大的蒙古游牧势力频频入犯“九边”地区,甚至威胁京师;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连番侵扰,造成沿海州县人民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日本南北朝战争平息,失败一的败将和溃兵开始对中国和朝鲜沿岸进行掠夺。

明朝中期,日本进入战130国时期,诸侯纷纷支持武士、浪人和商人侵扰中国沿海地区。

这股风潮在嘉靖年间达到了高潮,倭寇大规模入侵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攻城破县,使当地损失惨重。

嘉靖后期,在明朝的坚决打击下,倭患最终弭平。

但到了万历年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又挑起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占中国。

最终,明朝派遣大军赴朝作战,击退了日军。

可以说,倭寇是明代东南方向的心腹大患,给明帝国的海疆造成极大的威胁。

明代后期,诸多有识之士痛感倭寇的威胁,力主加强海防,并纷纷著书绘图,以更好地利用沿海的地理情况襄助抗倭战事。

这一时期涌现了郑若曾《筹海图编》等一系列优秀的海防图籍,本文所介绍的《全海图注》亦在精品之列。

《全海图注》为纸本雕版墨印,1幅,纵30.6厘米,横1309.3厘米,折叠成册。

该图并未严格固定方位,按照“海洋在上,陆地在下”的体例,方向随海岸线的变化而转换;未标比例尺,也无画方。

图中描绘了自广东防城营(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至长江口的海洋、岛屿、海岸、港湾、山川、城邑以及军事驻防情况,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原图上并未题写图名,亦未标绘制者,据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化龙《全海图注序》记载系“大中丞宋公所辑”。

“大中丞”是明代对“巡抚”的别称,而这一年巡抚山东的,恰是宋应昌,则此图应为他主持绘制刊印。

宋应昌,字桐冈,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

万历十二年(1584年)起任山东按察使。

万历十七年(1589年),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期间上书论海防事宜,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以防日本侵扰。

【专题】中国古代航海历史时间线

【专题】中国古代航海历史时间线

【专题】中国古代航海历史时间线中国古代能人辈出,部分航海、造船技术一度领先于世界,处于现代中的我们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从古说起,浅观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航海发展。

上古时期从浮具(人是跨着一根树干,或是抱着一个葫芦作为渡水的)到腰舟(数个葫芦用绳子绑到一起,以提高渡具的浮力)到筏(将有浮力的物体绑扎在一起可以加大浮力,足以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漂浮在水中)。

筏的出现是人类摆脱水浸主动创造水上交通工具的一个飞跃标志。

后又借助石斧和火(恩格斯断定)用整块木头制作成了舟(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7000年前的新石器的遗址证明)。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舟夏商周时期出现木板船,是造船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

同样长短的木料,造出容量增大数倍的舟船。

从夏朝就开始航海活动,经证明隅夷(现在的辽宁省北镇县)与山东半岛之间设有一条定点的往返航线。

商代时人们已认识东南西北风。

春秋战国时期气象上——产生了八方风与十二方风的概念。

这一时期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把阴阳、五行、八卦、干支、时令、方向等都相互联系,并和一些政治主张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罗万物的体系。

水文上——开始有所认识,海洋潮汐以及由此而生的潮流对开航海活动影响很大。

天文上——进展表现在对恒星与行星的观察的定量化上。

确立东西方向,对北斗星与北极星的观测与辨认已相当精细了。

出现交通运输通行证——节,水陆交通运输凭证(舟节主要用于水路运输通行;车节主要用于陆路运输通行。

使用时货主与官吏各有相同的节,对核后无误才可通行)。

该时期是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在海上探险、大规模海上运输、海外贸易及频繁的海战中先后出现了海上强国——齐国、吴国和越国。

出现了一些固定的诸侯国之间的航线。

以渤海湾口的芝罘(烟台)为中转点,北到辽东半岛,南到琅邪已有了一条南北航线。

最早的海战吴齐黄海海战。

(吴王夫差在西破楚国,南降越国后,经过数年精心准备于公元前485年春,联合鲁、邾、郯等国,正式出兵北伐齐国,但以老牌临海国家齐国的胜利告终。

中国的四大海域及分界线介绍(图)ppt

中国的四大海域及分界线介绍(图)ppt
海底地貌开阔平缓,地势由大陆向东南微倾。
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
(三) 东海——我国的边缘海
海底地貌与组成: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 西北为大陆架。水下的古三角洲、古河道、古海滨 等地貌保存较好; 东南部主要为大陆坡和冲绳海槽。 平面轮廓:开阔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米。 海湾、岛屿:杭州湾、台湾岛、舟山群岛、澎湖列 岛、钓鱼岛
中国的四大海域及分界线介绍
一、海域范围
五个海区: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 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
中国近海四个海域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 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至朝鲜 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 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一)渤海(古称沧海)
五个组成部分: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渤海 海峡(庙岛群岛)
海底地貌:从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及渤海海峡倾斜。
平均水深:18m,是一近封闭的大陆架浅海、是我国内海。 最深处:老铁山水道
(二)黄海
平均水深44米,是一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
组成:南北黄海及其分界线:山东半岛东端成山 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的连线。
几乎大部分南海海域,包括南海诸岛,都存在着 争议。 南海的油气储量高达200亿吨。
目前,南海诸岛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 尼,文莱等周边国家已陆续侵占了我四十多个岛礁。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面积 8*104 ㎞ 2 38*104 ㎞ 2 77*104 ㎞ 2 350*104 ㎞ 2
水深 18 米 44 米 349 米 1212 米
大陆架比重 100 100 2/3 1/2

从四幅古地图看“天下观”的演变

从四幅古地图看“天下观”的演变

2021年1月第37卷第1期Jan.2021Vol.37No.1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历史文化研究】从四幅古地图看“天下观”的演变单长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古地图既可呈现时人的空间视野,亦可传达当时的政治思想观念,二者是“天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禹贡》篇所载随山浚川之图展现出以九州华夏为中心的“中国之中国”,华夷图展现出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亚洲之中国”,坤舆万国全图、地球全图则展现出作为万国之一的“世界之中国”。

四幅古地图分别诠释了先秦、唐宋、明末、晚清四个时期人们的空间视野和政治理念,勾勒出我国古代“天下”观的大致演变历程。

关键词:古地图;天下观;地理空间;政治理念中图分类号:K9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21)01-0083-08收稿日期:2019-03-02作者简介:单长城,男,山东荷泽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经学史、思想史研究。

光绪二十七年(1901),梁启超著《中国史叙论》。

全文分为八节,其中最后一节,他借用西方的历史时段分界之法,将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世,即“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之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

”⑴依据梁启超的这般历史分段之法,可以清楚地窥测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段的时空特点。

每一历史发展时段的时空特点往往影响着时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则决定了思想观念的边界。

因此,特定的历史条件孕育了与之相符的空间视野及隐藏其后的观念意识,空间视野与观念意识共同构建了时人的“天下”观。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所描述的三“世”,展现了中国古代各“世”的空间视野及其政治理念,即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天下”观念。

此观念则由时人之话语和行动投射至历史的诸多角落,而古地图成为诠释这一观念的重要工具。

《海疆洋界形势全图》与利津海上丝绸之路有故事

《海疆洋界形势全图》与利津海上丝绸之路有故事

丨姚震杰(利津博物馆)《海疆洋界形势全图》与利津海上丝绸之路《海疆洋界形势全图》,该图初期形成于清雍正年间,历史上多次修改、完善,有专家研究该图最早应在清乾隆与嘉庆年间成图。

关于该图与利津的关系一直没有发现深入研究的资料。

2020年利津博物馆在建设馆藏文物展厅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把它和利津历史、铁门关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联系了起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撰成此文以抛砖引玉,希望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探讨,进一步挖掘丰富利津及铁门关历史的研究内容。

2020年,利津博物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在省、市、县文旅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始了馆藏文物展厅的建设。

馆藏文物展厅总面积1100平方米,根据馆藏文物特点,展厅共分序厅、陶瓷、玉器、古钱币、铁门关与海上丝绸之路、文房四宝、古籍书画七个展区,于202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有故事《海疆洋界形势全图》标注的利津地理位置及注解106/ TOURISM WORLD/记忆Memory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作为国家的重大项目,2018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24个城市共同签署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联盟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依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国家法律法规及联盟章程,开展海丝保护、管理、监测、展示等方面工作,并保持及时的沟通与协作。

2021年底,联盟城市由最初的24个发展到28个,由于大量史料和考古发掘为利津铁门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东营市也因此位列其中。

我们建设这个展区就是想把这段历史展现出来。

2022年11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在中国澳门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东营市作为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成员参加,利津铁门关作为东营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本次论坛上进行了成果展示。

关于利津铁门关,在《中国古今大辞典》、宋元方志《齐乘》、明朝《广舆记》、《武定府志》、《利津县志》等多种史料中均有记载,现代对铁门关研究的文章也层出不穷。

中外海图识图手册_随笔

中外海图识图手册_随笔

《中外海图识图手册》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书籍简介 (3)1.2 编写目的和意义 (4)二、海图基础知识 (5)2.1 海图的起源与发展 (6)2.2 海图的基本要素 (7)2.3 不同类型的海图及其应用 (8)三、世界海图概览 (10)3.1 世界海图的分类 (11)3.2 主要海域的划分与特点 (12)3.3 世界重要港口和航线 (14)四、中国海图专题 (15)4.1 中国海图的独特性 (16)4.2 中国海图的发展历程 (17)4.3 中国海图的主要特点与使用技巧 (19)五、海图识读与运用 (20)5.1 海图的基本读法 (22)5.2 海图上的方位与距离判断 (23)5.3 利用海图进行航海规划与导航 (24)六、海图应用实例分析 (25)6.1 航行中如何利用海图进行定位与导航 (27)6.2 海图在海洋科研和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28)6.3 海图在海上搜救和应急响应中的重要性 (29)七、海图制作与更新技术 (31)7.1 现代海图制作的技术手段 (32)7.2 海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更新 (34)7.3 新技术在海图制作中的应用前景 (35)八、结语 (37)8.1 读书体会与收获 (38)8.2 对未来海图发展的展望 (39)一、内容简述《中外海图识图手册》是一本关于海洋地图识别和解读的权威指南。

本读书札记旨在简要概述该手册的核心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览。

该手册的内容涵盖了海洋地理学、航海技术、海洋地图制作等多个领域。

介绍了海洋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包括纸质海图、电子海图等。

详细解析了海图的符号、标记和标注的含义,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海图上的信息。

还介绍了海洋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定位、航向确定等关键技术。

该手册还重点阐述了中外海图之间的差异和共性,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图制作标准和规范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于海洋地图的识别和使用技巧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如何根据海图进行航线规划、如何判断海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在古代,海洋一直是人们神秘而神秘的地方。

中国自古就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许多著名的古代航海家都曾探索过大海,开拓了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历史。

这些探险旅程不仅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也推动了中外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

1. 郑和下西洋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他率领七次下西洋的航行,开拓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的舰队曾深入到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非洲等地,进行了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他的航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一大亮点。

2. 汉朝的五马温在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五马温的航海家,他曾率领一支舰队出征日本。

据史书记载,五马温的舰队侵入倭国,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实力,让倭国人闻风丧胆。

五马温的航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又一杰作。

3. 宋代的林则徐宋代的林则徐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曾多次率领海上舰队出访日本和海南等地,开辟了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通道。

林则徐利用他的海上能力,成为宋代探索海洋的重要人物,他的航行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贸易繁荣。

4. 唐代的李世民唐代的李世民也是一位知名的海洋探险家,他曾率领一支舰队远征日本,推动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合作。

李世民的航行不仅让中国人开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也为中国的海外活动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又一重要篇章。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有很多,这些航海家们不仅开辟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通道,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

他们的航行不仅扩展了中国人的视野,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一大盛举。

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长按可取消】第二篇示例: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中国古代曾经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海上强国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海洋具有特殊的情感和热爱,他们不仅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更是利用海洋航行,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目录
CONTENTS
01. 从天然到人工: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02. 从区域到全球:对海洋事业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03. 从落后到发奋: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04. 路与时代:交通与社会变迁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积极:①有利于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②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有利
于信息的传递④有重要的军事价值⑤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⑥促进文化的交流。
消极: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激发社会矛盾,导致秦的速亡。
思考与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探讨秦朝修的道路与罗马帝国修的道路有何异同? 材料: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
2、人工道路
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代:全国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 向全国及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元朝时,疆域辽阔,为了维持庞大的帝国,于是强 化了驿站制度。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记 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或 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 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 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 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
塔斯曼
1642-1643 塔斯曼(荷)→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二)近现代全球航路的建立与拓展
(1)全球航路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 (2)全球航路的拓展:国际运河开凿
运河 通航 名称 时间
位置
意义
苏伊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
士运 1869 埃及境内 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视海洋的国家,自古就有探索海洋的悠久历史。

对海洋的探索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新的地理领域,更是为了开拓贸易路线、扩大国土版图以及拓宽国家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例子层出不穷,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意识根植于对外贸易的需求。

早在古代的丝绸之路时期,中国就通过陆路与西方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往来。

然而,这一路线存在风险,国家开始意识到通过海洋贸易的重要性。

于是,中国的古代航海家开始积极探索海洋,寻找新的贸易航线。

中国古代著名的海洋探险活动之一是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率领中国舰队多次下西洋,探索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

他的船队曾到达过印度、东非、阿拉伯半岛以及红海等地,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

郑和的航海活动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往来,还为中国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遗产。

另一个重要的海洋探索活动是明代丘处机的北洋舰队。

丘处机是明代末年的将领,他率领北洋舰队多次出海,探索东海、黄海和南海等海域。

丘处机的舰队不仅发掘了许多海上资源和贸易物品,还在地理探索和地图绘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些古代中国海洋探索的例子表明,中国古代文明对海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是资源的宝库,也是因为通过探索海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推动。

这些探索还培养了中国古代航海家的勇气和创新精神,为后世的海洋事业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探索海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发现新的地理领域,更是为了开拓贸易路线、扩大国土以及推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古代中国探索海洋的例子众多,郑和下西洋和丘处机的北洋舰队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这些探索不仅丰富了中国海洋文化,还为后世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重视海洋的探索和发展,在全球海洋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包括文章的分段和组织方式,以及每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中国最早的海运专图——《海道指南图》

中国最早的海运专图——《海道指南图》

中国最早的海运专图——《海道指南图》蒙元一朝文化水平不高,但还是给汉学精劲的大明王朝留下了一点文化遗产。

比如《海道经》。

这部明朝的书原书就没有注明作者与出版时间,后世专家考证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明永乐年间。

其书中所载的《海道指南图》,原图也没有注明作者与出版时间,专家推断可能也是绘于明永乐年间刻书之时,但其图是明人根据元人底稿绘制的。

《海道指南图》是迄今所能见到中国最早的航海专图。

它描绘了北起辽河支流柳河,南至宁波府的海上运输航线。

虽然,图上有黑水洋等标注,但基本上以近岸航行为主,属于国内海上航运,不具越洋航海的意味。

据学者周运中考,《海道经》为沿海船民世传之书,书中记有闽浙航路、长江航路,但只有放洋航线,而没有记载沿苏鲁海岸路线,而且有两段较详细,可见其书海运的特色。

其《海道指南图》同样也经历了船民传承之手,所以图上保留了南江船民的原始印迹。

比如,图上地名有很多错别字,定海卫北边的虎存山,应是宁波甬江口的虎蹲山,北面的洪水洋应为舟山、宁波间的横水洋,雠山应为衢山岛,杨山即今大小洋山岛(宋代作杨山),金山寺东面的礁山门的礁山即今镇江焦山,丁高县应为如皋县,西海州北面的林洪应为海州(今连云港市)北面的临洪镇(今新浦区新海街道),滴水为荻水镇(今日照市南端荻水村),雄岳应是旧熊岳县(今盖县南),濯州应为旧耀州(今营口市北)。

从这些错别字来看,最初的作者应该是普通船民。

从读音通假来看(存为蹲、横为洪、滴为荻),作者应是南方人。

图上的拦头(今日照市南端岚山头)、安东卫(今日照市安东卫)、滴水、林洪、西海州被刻在淮河北岸,这显然不对。

究其原因,拦头北面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地名太多,把日照、连云港的5个地名“挤”到南面去了。

船民用的手绘图因为可以卷放,所以不会出现版面不够的难题,也有可能分页拼装,总之不会把海边的地名标到淮河边上。

但是刻本的字体不能太小而版面又不够大,所以才会错刻。

图上的西海州即今连云港市,东海州即古代郁州岛(今云台山,清代中期连上陆地)上的东海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地图通向海洋的先导——详解中国古代海洋地图展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舟山晚报》作者:袁甲中国古代海洋地图展正在市行政中心二楼进行展出,这是2011年“中国航海日”配套活动之一,展出74幅曾经对我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古代海洋地图的图板。

舟山人对海有着不解之缘,但你了解古代的海洋地图吗?和现代的海图有关系吗?这次展出的看点、亮点又在哪里?本报记者采访了本次策展人,深圳晚报副总编梁二平先生,他是国内研究中国古代海洋地图的翘楚。

本次展出将在7月18日移师舟山博物馆。

展现大陆国家的古代海洋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大陆文化占据主流的国家,海洋文化一直未被重视,因此描绘海的地图本来就属于“偏门”。

梁二平说:“中国的海岸线很长,但却不是航海大国。

原本就不多的古代海图,历经战乱与朝代更替,能够传世的作品就更少,加之史学界、地理学界与出版界对这一领域鲜有关注,使得普通读者不仅看不到古代海洋地图的真迹,甚至连影印的古代海图都见不到。


因此,本次海图展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展览,是普通市民更加了解身边的海洋及海洋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渠道,也是热爱海洋的舟山人一次非常好的学习研究的机会。

“通过观赏中国古代海洋地图,人们可以体味到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与对世界的认知,在中世纪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与海图绘制技术,并不比西方差。

但进入大航海时代,到了讲究经纬度的时代,中国的海洋实践与对海洋的描绘都大大落后了。

举办这个展览,希望这个简约版的中国古代海图史和中国古海洋思想发展史,能给大家带来的一点启迪。

”梁二平说。

展出的古代海图来源
据了解,本次展出的古代海图是深圳市盐田区海洋文献馆,经过多年的努力,从发行量很少的古代地图集中和民间收藏家的手里,搜集和整理出来的一批古代地图,并以海洋的名义把它们编辑整理出来,借此形象地反映中国人两千年来的海上探索。

而梁二平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圳海洋文献馆特约馆员,本次展出也是在梁二平先生的积极推动下,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深圳市盐田区委宣传部联合承办的。

深圳市盐田区海洋文献馆在筹建时,也遭到过质疑:本身没有什么历史文献的积累,即使要收集已经出版的海洋论著也会相当困难。

而一些珍稀的海洋文献大多又已为其他公私藏家收藏,
文献馆的馆藏究竟如何获得呢?
梁二平的介绍或许对我市筹建海洋专业的博物馆或图书馆亦有帮助:“盐田区图书馆独辟蹊径,从复制展览世界各国的著名海图开始,从扩充公众的海洋知识,增强公众的海洋意识着手,以普及为主,逐步积累馆藏文献。


古代海图与现代海图
“古代海图与现代海图是有区别的,这里所讲的“古代海图”,一是指广义的涉及海洋的古代地图;二是指以航海为目的绘制的航海专图;三是指用于筹海的海防地图。

它们与现代海图有着很大的区别。

”梁二平指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航海技术专业的李永广老师和记者一同观展以后,也有一样的论断:“我国古代的海图多以建筑物、象形的东西来标注,而现代的海图都有专门的统一符号标注,其精度更是不能同日而语,古代的海图更多的是以记录航海历程为主,就像《郑和航海图》。

而现代海图,要起到描绘海洋、描绘海陆关系、拟定航行计划、在航行中航迹推算、定位、导航、避险,航行后总结经验、判明事故责任等非常多的作用。


“我国是航海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13世纪就用海图了,不过在现代航海中,都是使用一种叫墨卡托投影海图的标准海图,是1569年由荷兰人发明的。

”李永广说,“要航海,海图就必不可少,每条船都要配备海图。

在中国有15个航海图书专销站可以买到海图,其中一个就在舟山。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海图也正在进入现代海图的领域。

海图展看点之最
梁二平为晚报的读者点出了这次海图展的几个看点,其中的几幅海图和郑和航海图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也都有“最”的意义。

最早绘出大海的地图——马王堆帛书《地形图》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形图》,绘制时间约为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墓主入葬之前。

虽然,它只是一幅“湖广两省”的地图,但在图的上部,却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因此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绘有海岸线的地图,亦是中国海洋第一图。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最早绘出中国海疆的海疆地图——《禹跡图》
此图是在唐贾耽《海内华夷图》的基础上编绘而成,大约绘制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至元符三年(1100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用网格法绘制的地图,也是现存最早的描述中国海疆的地图。

此图较全面地描述了中国的海岸线:东至黄海、西至北部湾、南至海南岛、北至渤海北岸,但没有绘出辽东半岛。

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最早的海疆陆界国防图——《华夷图》
此图刻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华夷图》近于世界的图景,以华对夷,突显了国家和国防意识。

所以,此图上人们首次看到了长城的符号,此图还比《禹跡图》多画出了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有着宽阔的国际视野。

它所描绘与标注的地域与海域远远超出了唐代的疆域,具有明显的国防用途。

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最早绘出海上航线的地图——《舆地图》
此图原为南宋石刻地图,仅存拓本,原图约为宋度宗(公元1265年—1274年)初年所制。

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首次绘出了多条海上航线。

不仅有阴刻的海上航线,还以方框标注出“过沙路”;通往日本的航线,以方框标注“大洋路”;同时,在“东海”水域,还用方框标注出“海道舟舡路”。

在崇明岛和台湾一线,还以阴刻的白线描绘出几条海路,是最早绘出海上航线的地图。

现藏于日本京都栗棘庵。

郑和下西洋的唯一航海图——《郑和航海图》
此图原刊于茅元仪所撰的兵书《武备志》,于天启元年(1621年)印刻。

录图46幅,呈“一”字展开,此图绘制了南京以下长江段、东海和南海至印度洋波斯湾,直到终点“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的航路以及沿海地形,陆上详细注记地名、国名共500多个,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远洋航海图。

与宁波、舟山有关的古代海图
梁二平说:“今天的宁波、舟山都是古代交往的重镇,宋以来,有许多重要的海洋地图都与这一带有着重要的关联,这次展出的有4幅海图与宁波、舟山有关。


《定海县境图》
此图原刊于南宋《宝庆四明志》。

宋代是海上开放的时代,也是海防观初立的时代。

定海县即今天宁波的镇海区,比之鄞县,这里与大海更亲近,是当时的海防重镇,其城东、南、北三面环海。

图上海防标志突出,注明了江水的入海口、码头、临海城防与城门,还有“水军船场”等
《昌国县境图》
此图原刊于南宋《宝庆四明志》。

熙宁六年(1073),鄞县县令的王安石,奏请建立昌国县(今舟山)。

此图是建县一百多年后的昌国县境图,也是中国少有的岛屿专图。

在描绘县境的同时,也描绘了周边的岛屿与陆地,如南边的“象山”、西边的“招宝山”、西北边的“滩山”、北边的“岱山”……并且在地图四边及四角都注明了“四至”,明确了昌国县与周边的地理关系。

《鄞县县境图》
此图原刊于南宋《宝庆四明志》,地图详尽地描绘了宋代的明州城(今宁波)。

如果用这幅图来“套”现在宁波市中心鄞州区,仍然会完全重合。

明州城内北有余姚江、中有奉化江、东有涌江;在“三江口”以东注明了“海口”;江水、河水、海口构成天然的码头商埠。

明州人借通海连江之优势发展了与朝鲜、日本等国的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

《广舆疆理图》
此图中至少标注了三条航线,杭州湾至成山角和天津的航线;中南半岛至西域天竺各国的航线,孟加拉湾东部“江头城(今缅甸北部八莫)”;还有泉州至爪哇、马八儿(今印度半岛西南“马拉巴尔”海岸)和忽鲁没思的航线。

此图,不仅佐证了元代海上贸易的繁盛,或可看作是郑和下西洋航线图的一个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