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肝首议敷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议肝主敷和
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刘华宝王雅楠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400021)
摘要《素问·气交变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阐述了风木在自然间的本性,作用等特点,德,本性也。中医将风木与五脏中的肝相对应,《素问·阴阳应相大论》言“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可见风木与中医五脏中的肝同出一源,关系十分密切,二者本性与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故认为,“肝德敷和”。在认识、讨论肝的相关问题时不能离开“敷和”二字。笔者从肝与敷和之起源,肝敷和气血、五脏等三个方面来阐述论肝首议敷和的重要性。
关键词敷和肝黄帝内经疏泄治法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中医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等结构概念生理病理以及特点功能,绝大部分出自于该书。中医认为肝对人体是十分重要。《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岁首为春,万物向荣,生机勃勃,为来年的长化收藏提供足够的动力与支持。否然,则春木不生,夏无所长,出现一派自然凋零之象。肝通于春,其气为人体之蓬勃生气,引动人体气机之变动,其血可养气载气,布输四肢百骸,提供营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之于人的重要作用。肝之发生,则如冉冉初升之少阳,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微破霞云即可无穷光芒,于人体则可调动脏腑生机,除陈布新。“罢极之本”有学派认为,是讲述肝脏“淫气于筋”,使筋力强健,运动灵活,且能耐受疲劳,故曰罢极之本。
《中医基础理论》根据《黄帝内经》部分条文,总结提出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肝为刚脏,肝主升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直至今日仍在指导中医的临床诊疗。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帝内经》第六十九篇、第七十篇中提及“(风木)其德敷和”。依据中医学取向比类的特点,风、木、肝为一源,“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进而以为肝之本性亦为“敷和”,并且“敷和”一词不仅概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肝的功能及特性,而且将之扩展。于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肝与敷和
中医学与《易经》的关系源远流长,《类经图翼》载:“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从年代关系上看,《黄帝内经》诸多理论,如阴阳等均来源于《易经》,“东方生风”“风生木”等说法也来源于该书。巽挂爻辞言:“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象曰:随风,巽”[1]。巽,八卦之一,其象为风,其位在东。刚直中正为巽的秉性;志作为动词,当心之所向讲,行是巽的动作,畅行布达;柔为处事方法,虽然有轻柔缓和的处理方式,但这些方式均是以刚直中正为原则的。由此可以发现,巽为风,有刚有柔,并且隐约看出现今“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思想的雏形。继而《黄帝内经》问世,其中“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脏为肝,在味为酸,在志为怒”,“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等说明了肝之本性为刚,但“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也说明了肝气顺应春时,若想养生应当以温和顺应肝气,否则伤肝。进而,战国扁鹊于《难经》载“肝者,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强调柔肝缓肝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肝与风、木一般,有刚有柔,有阳有阴。其阳刚之生理功能及特性就不单只有疏泄、升发、刚脏,体现肝阴柔一面也不仅仅藏血。因此需要含义更为广阔的词语加以总
结体现。
“敷和”一词也出自于《黄帝内经》,在全篇中总共出现三次。《素问·气交变大论》言:“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此为第一次。此段主要讲述天地五气变动产生的影响。大意是:东方有风,风吹生长树木,秉性敷和,可以变化万物使之生长向荣,它的政令开明,对应的天气时令是风,振动发散是它的变化,违反它就会使万物分散凋落。中医整体观念也好,取象比类也罢,风为天时、木为地物,肝为人体,三者相应,有相似的特性及功能,故不需纠结于该句主语何为,重在理解其阐述的情况,尤以敷和为主。盖“德”本性是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有:“黄帝问曰:五运回薄……愿闻平气?岐伯对曰:木曰敷和……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此段大意为黄帝向岐伯请教五运平、过、不及的状态何如,岐伯回答五运平气,木的状态是敷和。在木气敷和的时代,木的特性能够全部发挥,阳气得以舒达,阴津得以布散,五行制化宣畅平和。何为平气?阴阳五运(行)各司其职,无所偏失。于天地则阴阳五运平调,风调雨顺;与人体则气血五脏和谐,体健心宽;与肝则气得敷、血得和,刚柔相济阴阳两和。敷者,散布,给予;和者,相应也(《说文解字》),调和也。《广韵》又言∶“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敷字为阳,刚直中正,包含疏泄之意;和字为阴,轻柔和顺,纳藏血于其中。肝敷和之性,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2敷和气血
敷为布散、给予之意,气之向上则为升发;向下则为通泄;向下相通则为畅达;左右四方则为布散;推行精血水液与四肢百骸则含给予之意。《张氏医通》曰:“肝脏升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升气阻则五脏留著”,说明肝气升发孕育生升之机,生气和则五化皆平,人体气血运行全身,五脏安定。[2]气机升降相因,人体正常功能进行有赖于肝气之畅达,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肝木之平气为敷和,不及则“木曰委和”,太过则“木曰发生”。《素问·玉机真脏论》言“(肝气)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肝者,将军之官”,其志在怒。肝木太过,如东来疾风,上升冲脑则有肝阳动风的头昏眩晕等症状,甚则“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影响情绪则易急躁愤怒,甚则发狂气闭。反之,“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素问·本病论》)。肝木不及,敷和失常,则气拘于本脏经络之处,产生胁肋乳房胀闷甚至上引胸膈。情绪则多于郁郁寡欢,频频太息。气能行血、行水,运送水液精血于四肢百骸,濡养周身。“肝者,其充在筋,以生血气”(《素问·六节藏象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素问·经脉别论》),即讲述肝在体为筋,经脾胃运化过的水谷精微散布到筋,与他脏精微相合,推行至脏腑周身,保证人体健康活力。若肝不能敷行精津、血液,郁于大腹,轻则局部胀闷,重则水液停聚、血久成瘀,酿生它疾。如发为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肝肾并沉为石水,并虚为死”(《素问·大奇论》)则病情危重。
肝之和性,则较敷为弱,以轻柔处之。在气则为轻灵点拨,随拨随应;在血则和血藏血,濡养为本。“肝者,通于春气”,“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岁首为春,与肝相通,万物向荣,生机勃勃,则如冉冉初升之少阳,朝气蓬勃,蓄势待发,微破霞云即可无穷光芒。肝之本性使然,正如“敷和”一词,敷在前为主,属阳志刚,因而需要以和为调,以柔顺刚。在调和肝之气机时,则需要顺其性、柔其体,用药点拨既可,不可升泄气机太过,否则“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误矣。肝之和血,以和为基,兼以藏之。此处和血,为肝之本性,是肝体本血自然与他脏联系运动最终回归于肝,以达到肝本身阴阳气血调和的目的,不同于肝气敷布血行于周身。肝之和血,自身和畅,才能藏血,如唐容川《血证论》云:“(肝)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