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哲学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研究・

禅宗哲学象征

3

吴 言 生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主持人)王鲁湘: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如果大家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就会经常在有些城市里头看到有些酒吧、有些茶馆里头会挂着一些字,比如说禅悟,比如说茶禅一味。那么什么是禅?禅是怎么来的?它在我们生活中间和我们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准确地理解禅?禅到底可不可说?怎么去说?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请到了一位教授,他叫吴言生。

吴教授曾出版《佛缘丛书》、《临济大师传》等禅文学著作20余种。博士论文《禅诗研究》在《哲学研究》、《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中国佛学》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引起文学研究界、佛学研究界的好评。2001年6月,吴教授出版了禅学三书———《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对禅学、诗学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获2003年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我们经常现在到外头随随便便玩,经常听到很多的人像我一样,拿一个这样的珠子戴在手上,然后和人动不动就在生活中间谈禅。现在很普遍,特别在城市里这种现象很普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成为“小资”的一种时尚。您觉得“小资”为什么

会对禅学的东西这么感兴趣?

(主讲人)吴言生: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禅学它是象征着人类的一个纯真的精神的本原,在解决了温饱之余之后的“小资”阶级,他如果想让他的精神、让他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他肯定要寻找超越物质之外的、超越世俗之外的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兴趣,而禅学以它的圆润、玲珑剔透、澄明的智慧,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慰籍。

王鲁湘: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禅宗的东西对“小资”来说只不过是茶余饭后一种谈资的东西。

吴言生:目前也许是这样,但是我相信随着“小资”的自我提升,它有朝一日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表面的层次上,而是在内心、在信仰、在生命的底层,对它有个真正的认识,乃至于皈依。

王鲁湘:我很感兴趣的就是像您这样,我们佛学一般都说有缘,那么您和禅宗的结缘,您觉得这个缘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您开始对这个东西感兴趣?

吴言生:这个正好是应了一句套话,叫做“诗禅合一”。大家知道历史上从唐代的王维开始,王维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有佛教信仰的家庭,字摩诘,维摩诘就是佛教里面最著名的大居士。从王维开始到宋代的苏轼、王安石,到以后的各朝各代的

3本文系作者于2004年10月9日在凤凰卫视第191期《大红鹰・世纪大讲堂》中的演讲录。收稿日期:2005-03-20

作者简介:吴言生(1964- 

),男,安徽庐江人,西安外事学院副校长,河北禅学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大型佛教学术杂志《中国禅学》的主编。

5

6— 2005年第3期

民办教育研究

(双月刊)

N o 13,2005第4卷第3期(总第18期)Private Education R esearch (A Bim onthly Journal )

Serial N o 118

一流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里面都表现了对禅宗哲学的深切的体悟。我本身兴趣点、学术背景,在博士阶段还是文学,当我在阅读古代的大师的作品的时候,我就发现他们作品的底层,他们作品里面很多的意象、情趣,都是流漾着禅宗的情韵。因此,久而久之,通过研究,慢慢地就感受到它的品位、格调,慢慢地对这个产生了兴趣,以至于我后来做博士后研究的时候,我不再做文学的,而是直接去的是人民大学的哲学系。

王鲁湘:就开始“直截本原”了。吴言生:还是由诗入禅。

王鲁湘:由诗入禅了。好,今天吴言生教授要给我们讲的题目就是这本书的标题《禅宗哲学象征》,大家欢迎。吴言生:非常高兴来到“世纪大讲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对禅宗哲学象征的体会。鲁湘老师说了,禅是不可说的。一提起禅宗,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观念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留意一下禅宗历史、中国佛教的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禅宗在佛教所有的宗派之中,它留下的语录是比任何一个宗派都多。那就说禅不可说又要说,那么它肯定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的东西来定义它,而是通过一个个的比喻、象征来做一个呈现。当我在研究禅宗哲学的时候,我发现在不可说的禅宗里面,实际上是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它是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个部分组成。它主要探讨的就是,什么是我们本来的心,就是本心论;这个本来的心又是怎样迷失了,这是迷失论;我们应当通过怎样的渠道和途径、方法来重新地显现这个本来的心,这是开悟论;当我们获得开悟、回归本心的时候,我们的体验、我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就是境界论。禅宗为了表现这个哲学体系,它大量地用了象征性的语言。今天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的学理性的解析,因为那是非常抽象的,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今天我们主要从哲学象征这一个角度,来对禅宗哲学基本的内涵做一个剖析。

第一个方面就是禅宗哲学的本心论。禅宗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禅宗认为,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一颗觉悟的、纯净的心,只不过是后来由于我们生起了相对的观念,沉迷于世俗的欲望,我们才迷失了这个本心。那么本心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它的超越性。它超越有无、超越小大、超越美丑、超越尊卑。禅宗在表达这个本心的时候,它用了一系列的诗学象征。主要的有“本来面目”、“无位真人”、“父母未生的时候”、“心月”、“心珠”、“寸丝不挂”等等一系列的比喻。我们具体言之吧。

第一个是“本来面目”意象群。“本来面目”意象群是禅宗对本心的典型的象征,它侧重于本心的纯净性、原真性。参禅的终极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要看到这个本来面目。当年六祖慧能得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之后,根据禅宗史的一些记载,他就连夜往南边去,走到大庾岭头,被后面来的一帮五祖弘忍的老弟子追上了,其中有一个慧明,慧明本来是要来抢夺这个传法袈裟、衣钵的,但是他怎么提都提不起来衣钵,这时候他就跪下求法了,转而求法,他就说:“我并非为衣钵而来,我是为法而来,请大师开示我佛法。””这时候慧能大师就告诉他,“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个时候,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句话可以说是成为禅宗的最根本的思想之一。这里所说的“善、恶”,它代表的是所有的分别的、二元的、相对的意识。禅宗指出,只有你将一切相对的、分别的观点去掉,你才能够见到“本来面目”,才能见到你内心的纯真的、不染的自己。因为人们的心本来是纯净无染的,随着分别智、相对意识的生起,我们迷失了“本来面目”,在情天欲海中沉沦流转。只有我们将精神中的杂质污染彻底地去掉,才能够重新的见到本来面目。

第二是“无位真人”。这是临济禅师提出的一个概念。“无位真人”是临济禅的思想精髓,根据著名的禅宗语录《临济录》的记载,临济禅师在上堂说法的时候告诫学人:“在你们每个人的肉质生命,在你们的臭皮囊上,都有一无位真人,都有一个没有方位处所的、纯真的佛性。”这个“一”它不是数量的一,而是指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绝对的“一”,有这种绝对的、纯真的佛性在出现。如果你“未得证据者”,如果你还没有见到你生命的本原、见到佛性的话,那么你要向内用功,要回光返照,要“看、看!”,不是用肉眼来看,是用般若的智慧之眼来凝视你的内心,与你内心的纯真的佛性来相会。这是无位真人所揭示的禅宗的真谛。

第三组是“父母未生时”,父母未生的时候。禅宗史上有一位沩山禅师,他是后来禅宗五家七宗

6

6—第4卷

吴言生:禅宗哲学象征

第3期

 P R I V A T E E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M I N B A N

 J

I A

O

Y U

 Y A N J I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