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专题练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词语解释
课件PPT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 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 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 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 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也指吹口哨。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档案
课件PPT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 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 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 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 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 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 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政治家。
课件PPT
词语解释
(1)久不归:即将结束。 (2)杨花:指柳絮。 (3)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 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4)才思:才华和能力。 (5)惟解:只知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竹里馆
王维
课件PPT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档案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 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 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 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 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 字摩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一、理解型默写(16分)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看似求贤若渴、赞美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形式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道路犹如行走在万山深处,充满困难,奋斗要放眼长远。
7.赵师秀在《约客》中“闲敲棋子”等待,客却“有约不来”,原因很可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约客》中写主人约客不至的失落、无奈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古诗赏析(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9题。
(5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1)赏析古诗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下列对《泊秦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画面,具有朦胧、孤寂、悲凉的特点。
B.诗中所影射的真正的“不知亡国恨”的人并不是“商女”,而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词背诵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幽篁()平姜()渝州()涧边()....岐王()杳杳()荷笠()风骚()....二.文学常识填空1.《山中杂诗》的作者是南朝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作者,是朝著名诗人。
3.李白,字,唐代著名诗人,有“ ”的美称。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册语文书中我们又接触了两首,它们分别是《》和《》,两诗均出自《》。
4.《逢入京使》是(填朝代)著名(填派别)诗人(填名字)的思乡怀亲之作。
5.韦应物,唐代诗人。
《滁州西涧》是他诗中的佳作。
其中末两句“ ,”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
6.素有“ ”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有《》、《》、《》等,本学年我们又学了一首《》。
7.赵翼,字,号,阳糊人,朝著名史学家,着有《》。
本次我们学的《论诗》出自《》。
三.完成诗词填空山际见来烟,。
《山中杂诗》(吴均)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半轮秋,。
《峨眉山月歌》(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韦应物)有约不来过夜半,。
《约客》(赵师秀)江山代有人才出,。
《论诗》(赵翼)四.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Ο”,错误的打“×”1.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其中最有趣的诗句“云从窗里出”说的是云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王维的诗《竹里馆》是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全诗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峨眉山月歌》是杜甫的作品,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峨眉、平姜、清溪、三峡和渝州,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4.《春夜洛城闻笛》是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而作。
部编版语文七下全册古诗文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题(附答案)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4.双兔傍地走,?(《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0.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1.,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2.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13.,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4.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15.,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6.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17.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18.,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19.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20.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三、整体默写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诗歌赏析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 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 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 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 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 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 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 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档案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南 阳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三十岁举进士 ,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 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 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 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 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 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 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 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 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 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 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 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 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写人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 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 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 古佳品。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同步练习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2、《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行军神速两句:3、《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4、《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7、《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8、《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二、选择题: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下期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1.(2023北京一O一中学期中改编)阅读王维的《竹里馆》,完成(1)—(3)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恬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的无限惆怅之情。
(2)【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动衬静,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请调动你的积累,再写出两句运用此种手法的诗句。
答:2.(2023山东临沂河东期中改编)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完成(1)—(2)题。
(1)全诗紧扣标题中的“”字,抒写诗人独特的感受。
悠扬的笛声,勾起了诗人的之情。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请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的意蕴。
答:3.(2023河北石家庄正定期中改编)阅读岑参的《逢入京使》,完成(1)—(2)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园东望路漫漫”描绘出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向东遥望长安故园的情景。
B.第二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眷念之深。
C.“马上相逢无纸笔”表明诗人马上就要回到故乡,与亲人相逢。
D.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好似信手拈来,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
(2)本诗借诗人与返京使者相逢这一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4.(2023湖北恩施中考改编)阅读韩愈的《晚春》,完成(1)—(2)题。
(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诗中“知”“斗”二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断续、隐终酌含义琢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
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期中课外古诗词专项练一、语句达标训练1.韩愈,字____,____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李白,字 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唐朝诗人。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
有“______________”之美誉,与杜甫并称“__________”。
3.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是()A.《孙权劝学》——司马光——南宋B.《说和做》——臧克家——当代作家C.《逢入京使》——岑参——唐代D.《竹里馆》——王维——唐代二.语用能力提升4.“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就经常在讨论。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无论外国民族、中华民族。
(1)请写出一句关于爱国的名言或诗句。
请结合前半学期所学课文及人物,谈谈你对这一话题的看法。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内容回顾6.名句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2),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4)《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表达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6)《逢入京使》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
课内精彩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专题一古诗词阅读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答:。
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答:。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答:。
10.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理解性默写【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理解【答案】1.①幽篁:幽深的竹林②啸:长常的口哨2.弹琴长啸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阅读赏析】1.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2.如何理解“隔江”二字?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参考译文】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无与伦比。
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之事。
【阅读赏析】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参考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阅读赏析】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四)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参考译文】黄梅时节,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的朋友却没有如约来下棋,他无聊地敲着棋子。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木兰诗》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XXX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XXX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D.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4、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二、竹里馆/XXXXXX的《竹里馆》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竹林、泉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歌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描写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竹林清幽、泉水潺潺、花草香浓、鸟兽欢腾的自然景象,具有浓郁的山水田园风情。
5、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竹林清幽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泉水潺潺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花草香浓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8、下列哪句诗句最能表现出鸟兽欢腾的特点?A.疏影横斜水清浅B.远上寒山石径斜C.人闲桂花落,XXX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XXX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豪放洒脱、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诗歌。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一、古诗文默写1.此夜曲中闻折柳,。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王维在《竹里馆》中写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4.故园东望路漫漫,。
5.,百般红紫斗芳菲。
6.王维在《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7.《竹里馆》中表达诗人隐居却并不孤独的诗句是,。
8.《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
9.《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
10.《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跟踪测试及答案(内含2课时)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一课时)跟踪测试题及答案【跟踪测试题】一、基础训练1.独坐幽篁里,。
2. ,明月来相照。
3. 。
散入春风满洛城。
4.此夜曲中闻折柳,。
二、思考探究(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幽篁:啸: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请简单作一下分析。
三、小作文将《竹里馆》改写成散文。
【参考答案】一、1.弹琴复长啸2.深林人不知3.谁家玉笛暗飞声4.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一)1.解释词语:幽深的竹林长常的口哨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3.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念家乡2.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例文一缕缕清风拂过,茂密的竹林被风吹的飒飒轻响。
在一片片竹叶的沙沙中,一条绿叶铺就的弯弯小径延伸至竹林深处……夜晚静悄悄的,似乎一切都沉睡入梦,幽静的空谷一片寂静。
“咚”…“咚”…一声声悠扬的古琴音婉转回荡。
这琴声时而高昂,时而欢快,时而悠长。
乐曲令人陶醉。
循着音乐深入这片深深浅浅的“绿海”,走的越深,林中越发神秘而美丽。
清凉的空气容易了鼻息,令人心旷神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 ,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 。
, 。
(岑参《逢入京使》)二、阅读理解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风景?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①李益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身在江淮。
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1)从《春夜洛城闻笛》这个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一、积累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
(1)杜牧,字,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朝代)文学家。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合称为“小李杜”。
(2)《贾生》的作者李商隐是(朝代)诗人。
诗中的“贾生”指的是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3)杨万里,字,世称“”,南宋诗人。
(4)赵师秀,南宋诗人,“”之一。
2.默写。
(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3)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5)杜牧的《泊秦淮》中,“,”两句表面上是在批评商女,实际上是在批评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晚唐统治者。
(6)李商隐的《贾生》中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国事民生的两句诗是:,。
(7)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论题,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人们往往会“上当受骗”,空自欢喜的句子是:,。
(8)《约客》中,诗人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两句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9)《约客》一诗中“”一句,通过一个小小的动作描写,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泊秦淮》,回答问题。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此诗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B.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奔放直接,语言精当锤炼。
C.这首诗是即景感怀之作。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享乐游宴的场所,繁华一时。
诗人夜泊于此,目睹当朝统治者的昏庸荒淫,认为他们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此无限感伤。
D.诗歌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虑。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歌诵读练习及答案 甄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歌诵读练习及答案(优选.) rd课文古诗诵读练习(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11、《竹里馆》(31分)12、《春夜洛城闻笛》(24分)(1)首句中的“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2)古人离别常用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
(113、《逢入京使》(25分)(1)有同学在赏析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3分)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解释词语(5分)龙钟:凭:传语:(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3分)(5)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分)(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14、《晚春》(20分)(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分)(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3)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4分)(4)请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分)(5)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图。
(2分)(6)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4分)课文古诗诵读练习参考答案11【答案】(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弹琴、长啸、明月(3)表达了(或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4)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1.幽篁、深林、明月 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三)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阅读赏析】
1.“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晚春
(二)1.(1)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2)游子思乡之苦。
2.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人教部编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专题练习(答案)
(一)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参考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阅读赏析】
1.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阅读赏析】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三)1.“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2.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1.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参考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阅读赏析】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