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有温度的

合集下载

语文在教什么

语文在教什么

语文在教什么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那么,语文在教什么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语文在教习惯语文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组合,更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基本的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去逐渐形成正确使用语言、精益求精的思考和表达的良好习惯。

因此,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在语文教育中,除了教授学生正确的书写、拼音、构建句子等基本技能,还应把语文教育放到更高的层次去考虑,即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意识。

学习语文可以拓展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再通过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的科目,通过语言的表述和情感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性,表达感受,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分享,释放内心的压力,同时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增强情感共鸣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最终,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更是为了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运用好语言,从而增强生命的品味。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和表达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语文在教习惯、素养、情感以及生活。

语文教育应该是一个多角度的教育,同时也是一门有着无限魅力的学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启迪,让他们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和广泛视野的人才。

开学语文组教研组长发言稿

开学语文组教研组长发言稿

开学语文组教研组长发言稿各位语文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也迎来了新的教学工作。

作为语文组的教研组长,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开学的想法和计划。

首先,我想说的是,新学期新气象,让我们怀着一颗激情的心,迈开坚定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每一天的工作都将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

所以,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继续弘扬语文之美,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用语表达上游刃有余,让他们在阅读理解上如鱼得水。

所以,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法,要寻求新的教学手段和路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更多知识。

另外,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和日常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有温度的教学,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走向成熟和健康的人生道路。

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素质,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新的学期里,能够与我一起积极探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祝愿我们在新学期里,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专题讲座
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皇帝轮流坐,明 朝到我家。
当学生在互动展示交流时,教师要紧紧扣住课 文中重点语段、重点语句、重点字词,引导学生反 复品读语言之精准、反复体会人物思想情感之丰富、 反复揣摩作者表达之美妙。
在品读时,教师要善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促使学生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交锋,竟而产生新的 生成,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完成从最近发展区向 潜在发展区的突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突出学 习语言文字运用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将人文性像春风化雨似的融入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的过程之中。
要超越这一局限,突出重围,语文老师必 须用心灵亲近文本,感知文本内容,感受作 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方法。然后,将自己 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诸多要点以及语言上 和表达上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参照教学 参考,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再精心 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上,语文老师要用爱心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需求,想方设法尽力满 足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 欣赏的眼光看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善于发 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以及缓慢地成长, 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为一名优秀的教 师,他的激励词汇一定非常丰富,他的鼓励 语言一定出口成章,他的学生一定充满自信。
语文老师是句读之师,更是传道之师。 我们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学生将来就会 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周围大千世界的人文 状态,从而确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这关乎着学生一生的成功与失败,万 万不可小视。
语文老师若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生搬 硬套、东施效颦,结果只会是枯燥乏味、空 大无用,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生命的课堂”之语文的温度
前言:
“三生”课堂改革实验已经进行两年有余。 在这期间,我时常深入学校,大多是听老师 们讲课,有时也和老师们一道备课,偶尔参 与教研组的研讨活动,从中分享大家在“三 生”课堂改革实验中的成功经验,也和大家 探讨“三生”课堂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其中大家普遍感到困惑的是“生命” 课堂如何实施,怎样操作?今天借此机会, 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希望我这块小小的石 头能够激起一池春潮!

追寻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追寻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追寻有温度的语文课堂作者:李少丽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语文学科是一门融汇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社会性等特点的基础学科。

语文课堂,是爱的播种机,是完善人格、滋养精神生命的沃土。

课前五分钟素材积累,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利用课前五分钟以讲故事的形式在班上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所积累的素材以及由素材内容所激起的思想波澜。

一、巧导入,渲染课堂情境。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讲授《陈情表》一文时,讲述素材的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坚强女孩带脑瘫父亲上大学》,说的是21岁的李春花是河南中医学院大二学生。

出生在信阳罗山东铺乡农村,三四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

可祸不单行的是今年春节父亲也病倒了。

为照顾父亲,她拒绝将父亲送入敬老院的提议,决定带父亲来郑州,一边学习一边照顾父亲,善良的春花说:“有父亲的地方才是家”,“没事的,慢慢来”。

简单的故事叙述激起了同学们对“孝情”的深切共鸣,笔者顺势而行,以现代人的孝行导入课堂,从而走进文本,感悟李密忠孝难全,先尽孝后尽忠的人生选择。

课前五分钟素材积累,以故事导入课堂,叩响学生的心灵之门,达到“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论时事,关注社会民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连在一起的,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密不可分,因而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中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要表现,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爱国主义素养。

但我们眼前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又是处在封闭式管理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于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知之甚少,学生几乎成了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的“笼中鸟”。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2

自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2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泸县二中城北分校兰玉平语言是民族的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而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正如古人所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触摸语言的“肌肤”,感受语言,体味语言,使学生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感情,进而把握这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要想引导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教师应做阅读文本的先行者,自己先用心灵触摸文本。

为什么现在一些课堂看似生动活泼,热热闹闹的,但过后却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回味呢?究其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的阅读文本,只潜心于教师用书,对文本的认识基本来自于教师用书,忽视了对文本的品味和探究,极少有自己的体会。

肤浅代替了深刻,形式取代了内容。

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仅仅是对教材与作者的寻找,没有向个性化阅读转化。

只有“师--本”之间的先期对话成功了,教师深入领会并精准把握了文本的重点、难点、亮点,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触摸文本。

用心灵触摸文本,应强调学生的初读。

特级教师于永正提出了“煮书”的阅读理念。

煮书就是要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

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

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

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因为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

要让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用心灵触摸文本,应该引入生活事件,引起学生共鸣。

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S:What is the culture history about it?422023年第1期/A(01)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义务教育阶段(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全面实施,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有温度、高品质的语文学习。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谈语文“色变”,语文学习让他们苦不堪言。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使许多教师都深切体会到:语文课堂必须育人,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语文课堂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

建立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桥梁,则是教好书、育好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既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又能发挥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释放学生天然的向师性、模仿性,让学生不但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乐意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深入学习和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满爱心和教育情怀,能够用自己的温暖和爱点亮学生的心灯、滋润学生的心田,助力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一、“润心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润心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温润心灵的教育。

“润”,形声,从水,闰(r俅n)声。

本义是雨水下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戴颖聪(南安市前锋小学,福建南安362321)摘要: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润心”过程,需要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用一份静水流深的深情和一种见素抱朴的气度,带领学生开启“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在对“润心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的实施途径:精读文本,以读引情;创造情境,以境引情;领略情感,以情引情,以期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植入的生命福祉,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与温润。

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温度和生命的课堂

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温度和生命的课堂

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温度和生命的课堂在“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新课标修订指导思想引领下,对新时代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语文教学被推向了新的阶段,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现代观念:即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

语文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让课堂拥有“围炉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然而,现实却是:一篇篇妙趣横生的文章被肢解,一个个盈盈欲滴的生命被忽视,认知、理性、训练,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词,情感、诗性、建构,却与人的生命和生活渐行渐远。

----语文教育已成为一种生存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

我们只有从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生命的优雅与飞扬,品味人性的丰富和灿烂,语文才能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才因此而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在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富情趣和灵性的学科,“每一个字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

赋予语文课堂温度和生命,就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沟通的过程。

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是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

教师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视界的冲突与融合中变得感觉强健,胸襟开阔,气象和平。

一、关于汉字和语言汉字是承载华夏文化、继承祖先文明的最佳载体。

汉字是藏于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顺着她一点一点探寻回去,我们就能触摸到很多带有体温的中华传统观念。

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温度更有深度 (2)

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温度更有深度 (2)

让小学语文的课堂有温度更有深度从教育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如何掌握知识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态度,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注重营造温暖的课堂氛围和深入的教学内涵,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创建温馨的课堂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多媒体、情境、绘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味,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亲和、耐心、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表达、思考和创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不论学生的提问是否正确,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敢于发言,不怕犯错,不断积累语言能力。

此外,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扩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如游学、讲座、阅读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深度,建立深入的教育内涵在温馨的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学深度,建立深入的教育内涵。

从知识层面来说,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渗透和融会贯通,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思维、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打造学生的人格魅力。

在情感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体验。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表达自己对生命、人情、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情感。

在思维方面,小学语文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使学生具备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分析技巧,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态度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语言、尊重他人、感恩生活等良好的人文素养。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

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文本解读的四个层次(庄照岗)很多人认为对文本的解读是有深浅之分的,甚至有人提出“深度语文”的概念,不可否认,文本解读是有深浅的,但这个深浅指的并不是整个文本,而是文本的主题或思想,而对于整个文本,解读是有层次的,语文教师只有在各个层次上解读出符合语文性质和学情的内容,才能真正有效地呈现文本,完成课堂教学。

此外,语文教学的好坏优劣也不只是通过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否来体现,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是给人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解读某一文本时,就不能仅仅将眼光投向某一层面,无限挖掘与生发,而是应关注到整个文本,关注到所有的学生,根据教学实际在多个层面上呈现文本,展开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文本的解读也必然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理解到审美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徜徉,贴近文本、体悟文本,实现从语义层到形象层,再到审美层,最后到思想层的跨越,真正从多个层面,一步步春风化雨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一、语义层语义层即言语的表层意思,也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所应达到的最基本层面:理解。

但我们知道言语具有内隐性和潜在性的特征,所以在解读文本时,就不能满足于语义层的理解,而应指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去品味语义背后的深层内涵。

在实际的讲授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特别是在解读古诗文之类的文本时,往往会停留在语义层,因为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年月的久远以及古今语义的差异,使得当代学生研究起古诗文来就比较吃力,而有些教师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讲解古诗文时仅仅停留在言语的表层意思上。

比如在解读XXX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就仅仅翻译了一遍:在XXX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看到远处的南山;比如在解读《渔父》里面的“游于XXX,行吟泽畔,颜色枯槁,形容枯槁”时,也是间接翻译为:他在沅江边上游荡,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枯槁,模样枯瘦。

语文是有温度的

语文是有温度的

语文是有温度的
杜以菊
【期刊名称】《新校园(学习)》
【年(卷),期】2016(000)004
【总页数】1页(P184)
【作者】杜以菊
【作者单位】沂南县苏村中心小学,山东临沂276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中学语文课堂多些生命温度--浅论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J], 唐杰梅
2.让中学语文课堂多些生命温度—浅论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J], 唐杰梅;
3.莫道语文无真趣情到之处自粘人r——论怎样提升语文课堂的温度 [J], 陈仁龙
4.语言的温度——让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充满“语文味” [J], 梁少英
5."温度语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J], 龙晶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有温度,评价知冷暖——语文课堂三种评价语的运用

语言有温度,评价知冷暖——语文课堂三种评价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用三种不同的评价语来表达对学生的评价,即温度语、评价语和知冷暖语。

温度语是老师用来表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肯定,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你的表现很棒!”“你的努力值得赞赏!”
评价语是老师用来表达对学生的评价,它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但是可以更加细致一些。

”“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但是可以更加生动一些。


知冷暖语是老师用来表达对学生的指导,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知识。

例如:“你的理解有些不够深入,可以多思考一下。

”“你的观点有些片面,可以多查阅一些资料。


总之,温度语、评价语和知冷暖语都是老师用来表达对学生的评价,它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是有温度的

语文是有温度的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的手段传授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欣赏名作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想象不到的惊喜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给学生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体验和认识。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深刻的语言体验能力,灵活的文字表达能力,特别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特殊的敏感,与众不同的修养和超凡脱俗的气质等。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体会。

让学生在语言体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学生只要在语文学习中体悟到了快乐,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有的语文教师缺乏对语文的敬畏之情,语文教学没有了对语言的体验,没有了诗意和美妙,语文的神圣性荡然无存。

语文要回归它的真面目。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的思维方式,语文的语言,语文的味道,语文的色彩,语文的学习、体悟和感受方式。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的意识、语文的眼光、语文的情怀和语文的素养。

语文教师要爱语文,懂语文,要时时思考语文。

一个不爱语文的语文教师,真不知他是如何教语文。

只有懂语文,爱语文,才能引领学生去学语文。

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让学生对语文有好感,有兴趣,有期待。

语文教师要做一个驾驭语文的高手,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真经。

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懂得如何品味生活,参透人生,鉴赏世界。

只有懂语文的人,才能感受到语文的多彩,语文的精深,语文的无穷魅力。

只有懂语文的人才会真爱语文。

爱语文,不应说说而已,应对语文有特殊的感情。

一个和语文格格不入的人,是很难走进语文世界的。

一个对语文没有感情的人,也不会和语文产生碰撞,产生爱的火花的。

爱上语文,不需要其他,只需要好好读就行啦。

读书,读好书,天天读书,就能爱上语文。

语文教师不能浮在语文的表面,要钻进去,深下去,潜下去,沉入语文的底部,用心去触摸语文的灵魂。

尽管一些学生在学语文,其实是被迫无奈学语文,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

抱有这种目的的人,他并不是爱语文。

语文学习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要提升素养、丰富内涵、完善人格。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

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教师——让于漪教育思想照进语文教学摘要:“与其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老师将她的经历和经验倾注于《岁月如歌》,几十年如一日,于漪老师用她对语文教育的热爱诠释着她对教育的忠诚,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学艺术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语文教坛。

于老师的思想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学习她是怎么做一名好老师,做一名有温度的语文老师。

关键词:于漪;教育思想;语文教学一、树立正确语文教育观(一)语文教育性质观于漪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年探究、钻研,不断完善,才走向成熟。

于老师曾说:“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

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

”后来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语文学科是具有人文性的,但这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是具有工具性的,自然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

”所以,作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

逐步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语文的本质特点,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的统一。

(二)语文教育目的观“教文育人”,这是于漪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所提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目的。

她认为,“教文”与“育人”应当是统一的,教语文,千万不能只见“文”不见“人”,亦不能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人的培养。

作为语文老师,要实现“教文育人”的目的,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智力,实行“五育”并举培养学生成为“完人”,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语文老师长期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注重因材施教,从每位学生实际出发寻找正确的方式方法,并不断学习和研究具有实际效果的方式方法。

(三)语文教育情感观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诸如过分地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内容的剖析等,却忽视学生情感趣味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杨再隋语文的味道读后感

杨再隋语文的味道读后感

杨再隋语文的味道读后感篇一杨再隋语文的味道读后感读完杨再隋先生关于语文的论述,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这感觉,就像在一场盛大的语文盛宴中,尝遍了酸甜苦辣。

杨先生说语文有着独特的韵味,就像一杯陈酿老酒,越品越有味儿。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不就是那枯燥的字词、生硬的语法吗?嘿,那可大错特错!在杨先生笔下,语文仿佛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时而优雅,时而俏皮。

我觉得吧,语文的味道有时候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芬芳迷人,让你陶醉其中;有时候又像夏天的暴雨,噼里啪啦,打得你措手不及。

就拿古诗词来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能让你仿佛置身于那清冷的月夜,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这难道不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吗?可能有人会反问,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学这些古老的东西有啥用?我想说,这用处可大了去了!语文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

比如说,你想夸一个女孩漂亮,你要是只会说“哇,你好美”,那多没劲儿。

但要是来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那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啦!不过,说实话,有时候学语文也挺让人头疼的。

那些文言文,生僻字,真让人头大!但也许正是这种挑战,才让我们在攻克难关后,更能体会到语文的甜美吧。

总之,读了杨再隋先生的论述,我对语文的认识更深了,也更爱这充满奇妙味道的语文啦!篇二杨再隋语文的味道读后感语文到底是啥味道?读完杨再隋先生的大作,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一开始,我觉得语文可能像巧克力,甜蜜又迷人。

那些优美的散文、动人的故事,不就像巧克力在舌尖融化的感觉吗?可是再想想,不对呀,语文有时候也很苦,比如那些拗口的文言文,背得我是抓耳挠腮,这难道不是苦味儿吗?杨先生说语文是生活的反映,这让我恍然大悟。

也许语文的味道就像我们的生活,酸甜苦辣啥都有。

比如说写作文,有时候灵感来了,文思泉涌,那感觉简直爽歪歪,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但有时候半天憋不出一个字,那心情,比吃了黄连还苦。

我曾经觉得语文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高分。

感悟真实的语文课堂

感悟真实的语文课堂

感悟真实的语文课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感悟真实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

在我心中,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力量,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而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感悟和体会。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注重情感和情绪的交流。

语文是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感受到文字的情感和情绪,而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情感。

我记得有一次上课,我为学生讲解一篇小品文,我特意将文章中的情感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他们在课堂上笑声不断,互动热烈,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只有用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激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布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表达,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作文,结果学生们写的作文各具特色,不拘泥于形式的表达让我感受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而我认为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在我的语文课堂中,我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讨论,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体验来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有温度

努力让我的语文课堂有温度

18岁那年,我毕业于中师,到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教语文;之后到完全中学教高中,连续带了几届高三。

我任教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村校,完全中学则在镇区,后来又到了县城。

我先后担任过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师。

因为当时村镇教师缺编,我也教过数学、英语、历史等学科。

任教的这些年,我深入接触过这不同阶段的不同学科的教师,综合比较一下,感觉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比较低,很多人普遍认为语文科的重要性远不如数理化等。

如果从功利角度来看,短时间内提升语文成绩确实很难,有些语文教师过分地强调考试技巧而缺乏人文关怀,过分地强调高大上而不接地气,导致语文特别令人生厌,语文的多重功能没有得到发挥,缺乏系统构建,没有促进人性成长,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价值判断,甚至丧失了“载道”的功能,语文成了冰冷的工具,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回顾这些年的从教经历,我感觉,语文应该回归土地,构建对学生而言有吸引力的课堂,向有温度的生命教育方向迈进。

一、近思我现在办公的地点不远处有一所寒泉精舍,朱子创办的。

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来到寒泉精舍,两位大师合编了一本《近思录》。

这是中国第一部哲学选辑。

取名“近思”,是因为朱子、吕祖谦意识到当时的学者好高骛远,“厌卑近而骛高远,躐等凌节,流于空虚”,由此,二人以“近思”来倡导学习的循序渐进。

“切问近思,仁在其中”,脚踏实地,关注身边,是儒家重要的治学方法之一。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我曾和一位生物教师到菜地去,见她把玉米认成高粱;我曾和一位语文教师到山中去,见她不认识满山笔直的杉树。

生物教师毕业于师专生物专业,语文教师毕业于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而且,她们都成长于农村。

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习细胞壁了,却不知道教室前种的是什么树;已经熟悉长江、黄河了,却不知道门前的溪流叫什么名字;他们背了许多律诗,可是春联却总是贴反了……这让人反思,从孩提时代就圈养的教育是不是太不接地气了?这些经历和思考,让我反观自己的教学。

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作文

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作文

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作文
《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
哎呀呀,想起那堂特别的语文课,真是让我印象深刻极了!
那天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我们的语文老师就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只是呀,她今天的眼神里好像多了点神秘。

开始上课啦,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

”哇塞,语文课还能玩游戏,这可太新鲜了。

只见老师从讲桌下拿出了一个小盒子,然后告诉我们游戏的内容就是她从盒子里拿出一样东西,让我们通过她的描述来猜。

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兴趣。

老师伸手在盒子里掏啊掏,然后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开始描述了:“它呀,是一种水果,圆滚滚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味道甜甜的。

”同学们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猜起来,“苹果!”“不对,是西瓜!”“哎呀,都不对,再猜!”老师笑嘻嘻地摇头。

这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大喊道:“是葡萄!”老师惊喜地看着我,然后拍手说道:“太棒了,就是葡萄!”哈哈,我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呀。

接着老师又开始拿别的东西让我们猜,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参与着,笑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

整堂课呀,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过去了,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

现在想起来呀,这可真是一堂有温度的语文课呢,它不像平时上课那么严肃,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欢笑。

我都盼着下一次再有这样特别的语文课啦!真希望以后的语文课都能像这堂课一样有趣又温暖呀!。

语文使我泪流满面作文

语文使我泪流满面作文

语文使我泪流满面作文提起语文,我这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儿一股脑儿地涌上来。

说真的,语文这玩意儿,有时候真能让我泪流满面。

记得那还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

这题目看起来普普通通,没啥特别的,对吧?可就是这看似平常的题目,把我折腾得够呛。

我当时坐在书桌前,咬着笔头,苦思冥想。

我妈在客厅里看电视,声音开得老大,我心里那个烦躁啊!“妈,你能不能小声点!”我扯着嗓子喊。

我妈倒好,回了我一句:“写你的作文去,别管我!”得,我还是老老实实写吧。

我开始回忆我妈平日里的点点滴滴,想着从哪儿入手。

我妈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妇女,每天就是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照顾我和我爸的生活起居。

这些事儿太平常了,写出来也没啥意思啊。

我想得脑袋都大了,还是没啥头绪。

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作文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我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这可咋办呀?就在这时,我妈进来给我送水果,看到我这副模样,她问:“咋啦,儿子?一个字还没写呢?”我带着哭腔说:“妈,我不知道咋写你,感觉没啥可写的。

”我妈一听,笑了:“傻孩子,妈做的那些事儿不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嘛。

你就写妈每天早上给你做早饭,送你上学,晚上又在校门口等你,这些不都是爱吗?”我妈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对啊,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不正是母爱的体现吗?我赶紧拿起笔,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就轻手轻脚地起床,为我准备早餐。

厨房里传来的切菜声、炒菜声,就像一首动听的交响曲,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妈妈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早餐,有时候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有时候是香喷喷的煎饼,还有时候是营养丰富的粥和小菜。

她总是看着我把早餐吃得干干净净,脸上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傍晚时分,妈妈早早地就站在校门口,眼巴巴地望着我出来的方向。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从来没有迟到过。

看到我走出校门,她总是快步迎上来,接过我的书包,问我这一天过得怎么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是有温度的
——赴郑学习心得
焦作市马村区九里山小学卢长海
我总以为语文是冷冰冰的,冷冰的文字、冷冰冰的符号;我更以为语文教学也是冰冷的,冷冰的语言、冷冰的读写训练;语文优质课更是事先彩排过的,表面轰轰烈烈其内涵冰冷至极。

而当我随着都相枝老师参加《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聆听着专家们悦耳动听的声音,沐浴着课程改革的阳光气息,拨动着心灵、情感的旋律。

我才惊喜地发现——语文是有温度的!
文本是有温度的
也许是教学生涯有时,对文本的熟识,导致对文本的熟视无睹;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日复一日终究迎来职业倦怠,导致对文本的冷漠冷淡。

而武凤霞老师工作室对文本的情有独钟,对文本与众不同见解。

让我发现文本原来如此有魅力,文本是有温度的。

文本的温度首先在于解读,而今又多少语文教师仔细认真研读推敲过文本,恐怕离开了教参,离开标准答案,我们语文教师就如瘸子没有了拐杖,飞机没有了导航一样。

喜欢只能被喜欢所传染,如果一名语文教师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感情,对文字所传递的喜怒哀乐,反应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恐怕很难让孩子喜欢上语文。

武凤霞老师要求自己学校的语文老师——文本纯净解读。

拿到一篇文章,抛开一切教学资料、教参、教案……教师自己静下心来阅读文本:不懂的字词查阅工具书,不理解的语句想法设法理解。

重点语段想让学生质疑的,自己先质疑。

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篇到标点,一处都不放过,直到弄通弄懂。

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以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

如果我是学生在学这个字时,会在哪出错?理解这些词时,从字面怎样解释?放到语言环境中怎样理解?体会重点语句,我会关注那些字词?我会想到些什么?联系实际我又会想到些什么?这几段让我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地方?我准备怎样活学活用?
第三步,借鉴——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只凭自己的理解感悟容易走极端,要么闭门造车,要么夜郎自大。

这还需要借鉴。

武凤霞老师的读课和查资料,让与会一线老师柳暗花明。

读课有两种,一是实录还原法,一种是情境填空法。

实录还原法,把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案,在比较中学习,这对刚踏入课堂的一线教师受益匪浅,更对一些青年教师的成长如虎添翼。

情境填空法是设计几个填空题:和名家比一比,这个知识点我会怎样教?那里还想不到?那里如何纠正?这是和教师比一比,还有和学生比一比。

我们的学生缺什么?如何纠正?
其次除了读课让一线教师眼前一亮,查资料更是让一线教师境界提升。

武凤霞老师的查资料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不同凡响,武老师要求教师四查:一查名师的切入点,点燃自己的智慧;二查原文,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三查影视作品,增长见识点;四查有关图片,丰富文本积累。

这样的解读文本,孩子怎能不喜欢语文?堂堂这样解读文本的语文教师引领孩子,孩子怎能会不手不释卷?业余生活又怎能会被游戏、黄毒所诱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不是才有可能传承下去?
课堂是有温度的
语文课堂我亲自经历两次,一次是大纲指导下的课堂,记得有一节全国优质观摩课《静夜思》,当时全体教师看的是录像课,看完之后我很是惭愧。

人家的二年级的学生出口成章,胸中锦绣让我望尘莫及。

后来才明白这样的课堂如戏,剧本是教案,教师是主角,学生是会说话的道具,课堂是戏场。

你方唱罢,我方粉墨登场。

表面轰轰烈烈,其内心寒冷非一日之寒。

第二次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一些课堂,虽然有所改进,可依然冷冰如昨。

而当我沐浴着名师的课堂,看到一张张纸的“书”,才明白这是师生第一次见面。

就要面临成百上千的全省语文教师上公开课,那种震撼如翻江倒海一般冲击着我的心灵。

为了说明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涌动,我摘录江苏武凤霞名家教学片断如下。

武凤霞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片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师生合作读:祖父浇菜
生:我也过来浇……
师:水落在什么地方?
生:身上。

师:还落在什么地方?
生:头上。

师:祖父会说,疯丫头!萧红说什么?
没有生回答(冷场)
师: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课文原话)
师:祖父吭吭的咳。

生:我也吭吭的咳。

师:祖父去晒太阳。

生:我也去晒太阳。

师:祖父停下来,捶捶腰。

生;我也捶捶腰。

师:祖父抽两袋烟。

生(个别):我也抽两袋烟。

(其他生、听课教师笑)
生:我也赶紧假吸两口。

师:爷爷笑着说,疯丫头!
生:疯老头!
师:行吗?
生:长辈不能这样说,应该是……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武老师找准文本和生活的连接点,“水可能祖父身上”,让学生还原生活对话。

可是也许因为学生由文本跳跃到生活,思维跟不上;也许是因为学生不能够把文本还原成生活,思维短路。

出现了冷场,武老师没有一点犹豫,从零度开始,由文本到生活,层层升温,最终达到自己教学目的。

没有冷冰冰的呵斥,没有庖丁解牛、越俎代庖,自然而然。

孩子们沐浴在这样的课堂,既感温暖,又能学到货真价实的语文。

教师们沐浴在这样的课堂,既感温馨,又能发现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润物无声。

目前全国都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小学语文将会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就不难发现孩子对语文已经是冷冰冰了:一说写作文就怕得要命,一说记住好词佳句就难受得想生病,一所上语文课就烦得像见了敌人,一说要考试了就吓得老鼠见猫。

带着这样的悲情学习语文,怀着这样的悲壮上语文,拥着这样的逆反心灵对待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什么时候才能在孩子身上
发芽?我也曾对以上困惑茫茫然、惶惶恐,可是面对应试的压力,不得不让语文枯燥起来:大量的机械反复字词,逼着哄着抄抄记记写写,十八般武艺样样使用在孩子身上,最终就是为了考高分!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这条路上,曾经不止一次告诫自己不要徘徊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奢望,可事与愿违。

而今感受着语文的温度,氤氲着名家的暖风,我想要大喊:语文——是有——温度的!但愿温度语文天长地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