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内控指引解读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在于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该指引的内容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并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和原则: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包括全面性、持续性、科学性和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为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指导。

2.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该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3.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该部分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监督程序等内容,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运行进行评估和监督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4.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该部分详细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改进和完善的方法和程序,为企业持续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6 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性指导作用: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出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要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作用,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

2.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控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有助于企业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

3.促进企业持续改进:该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4.增强投资者信心: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而该指引的实施能够有力地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

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3.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为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的总体监管思路,督促证券公司提高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水平、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压实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风险,证监会于近日发布《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简称《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

目前,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建设主要依据的是《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等业务规则。

经过多年实践,上述规则对促进证券公司加强投行类业务风险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投行类业务快速发展,行业普遍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风险”、“重前端承做、轻后期督导”等现象,亟待从机制上进行整治和规范。

为此,我会起草了《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旨在统一行业认识、明确相关要求、加强实践指导。

2017年9月8日,我会就《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截至9月25日,共收到44家单位(其中,证券公司42家、证券公司资管子公司1家,基金公司子公司1家)、9名个人,合计515条反馈意见。

从公众舆论和反馈意见情况看,各方均认为《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整体已较为成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性地解决了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方面暴露的突出性问题,同时对纠正产生投行类业务风险的根源性问题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行业由传统的松散型管理向现代的平台化、协同管理转型,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引导行业发展稳中求进。

同时,有关各方也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建议。

我会在综合考虑行业现状和监管实际的基础上,对《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相关内容进行了完善。

《投行类业务内控指引》共8章103条,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要求:一是聚焦投行类业务经营管理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通过明确业务承做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健全业务制度体系、规范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要求,着力解决业务活动管控不足,过度激励等导致投行类业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性问题。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分*同订>>:阶段同后评浙股三、合同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一)合同调查合同订立前,企业应当进行合同调查,充分了解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等有关情况,确保对方当事人具备履约能力。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忽视被调查对象的主体资格审查,对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具备特定资质,或与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代理人签订合同,导致合同无效,或引发潜在风险;在合同签订前错误判断被调查对象的信用状况,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资信变化,致使企业蒙受损失;对被调查对象的履约能力给出不当评价,导致合同对方当事人难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审查被调查对象的身份证件、法人登记证书、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等证明原件,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关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充分收集相关证据的基础上评价主体资格是否恰当。

第二,获取调查对象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以往交易记录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分析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评估其财务风险和信用状况,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持续关注其资信变化,建立和及时更新合同对方的商业信用档案。

第三,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实地了解和全面评估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类别和质量等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其合同履约能力。

第四,与被调查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客户、开户银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等沟通,了解其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履约能力等情况。

(二)合同谈判初步确定拟签约对象后,企业内部的合同承办部门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与对方进行合同谈判,按照自愿、公平原则,磋商合同内容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doc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doc

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大量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简称“资金活动指引”),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防范和化解资金活动相关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资金活动管控的意义资金活动指引分为4章,共21条,对企业开展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指出,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资金活动的风险管控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第一,资金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资金活动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总是依赖于一定形式的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也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资金活动体现出来。

因此,资金管理一直被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第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

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

一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定位;二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环境做出客观的、清晰的判断;三是做好企业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相机抉择,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自动对资金活动施以有效控制。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失误,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附件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条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以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七条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八条企业组织开展控制活动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

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高速公路项目注重工程质量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加强投资控制和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词
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详细描述
该水务项目在内部控制方面注重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监控。同时,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民众满意度。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和流程,定期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项目运行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提高风险应对的及时性。
强化风险预警系统
加强风险识别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01
02
03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政府投资项目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04
总结词
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资金安全
详细描述
该市地铁项目在内部控制方面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同时,加强对合同管理、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行为。
总结词
强化工程质量监管,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内部沟通
强化外部沟通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
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需求和建议,提高项目的社会满意度。
03
02
01
03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解读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资金链断裂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以下简称资金活动指引),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防范和化解资金活动相关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一、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资金活动指引分为4章,共21条,对企业开展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指出,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计科学合理、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业务流程,同时还要有针对关键控制点以及主要风险来源的内控措施。

(一)科学决策是核心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适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资金管理的及时性。

具体地说,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环保要求等因素,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

(二)制度建设是基础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大力推动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方面,比如,通过资金集中归口管理制度,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关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后评价等制度,跟踪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据以修正制度、改善控制效果。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新版解读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新版解读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新版解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新版解读本文档旨在解读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最新版本,详细介绍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及细化规定。

以下为新版内部控制指引的解读。

第一章:引言本章节介绍了内部控制指引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内部控制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指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第二章:基本原则本章指引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和评价。

第三章:组织结构和职责本章详细说明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和各个职责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顺利运行和协调。

第四章:风险评估与管控本章介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和流程。

第五章:内部控制流程与制度本章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包括业务流程、授权流程、审批流程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本章重点介绍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信息系统与技术支持,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第七章: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本章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流程,包括内部审计监督、风险评估和评价结果的反馈等方面的要求。

第八章:内部控制合规性本章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合规性的重要性,包括合规性审查和合规性培训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第九章:附则本章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补充说明和解释,包括指引的适用范围、解释权和修订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内部控制:指商业银行为了保障资金安全和规范运营而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2.风险管理:指商业银行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

3.内部审计:指商业银行内部的专业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介绍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介绍
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
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即使是设计最好、运行最出色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其执行过程中也可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敞口
固有风险 - 风险管理有效性 =
剩余风险 (风险敞口)
多坏? 多快?
多好? 多快? 预防或 积极准备应对及恢复 提升
可接受?
趋势
财务 声誉 法律法规 健康安全环保 相关利益者
更好 更坏 没变化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时间、环境机遇及风险定影
• 事件有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或两者皆 有 • 具有负面效应的事 件意味着会产生风 险 • 具有正面效应的事 件可以抵消不利的 影响或产生有利机 会
风险因素 环境 影响风险物化可能 性的 环境或状态
“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 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 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 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国资委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负面 - 向下
• 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会抵制价值创造或者侵蚀 已有价值 • 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可能来源于看似存在正面 效应的机会,如:客户需求量超过其生产能力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第5号-企业文化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7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二、配套指引的分类解读
1、关于应用指引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例见P500,8
•根据筹资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全面预算,拟订 筹资方案,并对筹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重大筹资 方案还应当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 序筹集资金。同时,严格按照筹资方案确定的用途 使用资金,防止资金挪用 •加强债务偿还和股利支付环节的管理,对偿还本 息和支付股利等作出适当安排,防止发生违约风险, 导致诉讼 •合理安排资金投放结构,科学确定投资项目,重 点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选择投资项目应当 突出主业 •对于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的企业,要求其严格 控制并购风险 •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并按照规定的权 限和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 •加强投资收回和处置环节的控制 •加强资金营运全过程的管理,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5
第3号-人力资源
内部环
境类 控制活
动类 控制手
段类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 二、配套指引的分类解读
1、关于应用指引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严格的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强化安 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规范生产流程,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 制度,严把质量关,禁止缺乏质量保障、危害人民 生命健康的产品流向社会 •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建立环境 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积 极开发和使用节能产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污染 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依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员工依法享有劳 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工作岗位相对稳定, 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财政部解读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经营行为,帮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企业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企业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内控应用指引解读6---资金活动

内控应用指引解读6---资金活动

2010年05月28日第06版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作者:来源:字数:7578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大量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下称“资金活动指引”),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防范和化解资金活动相关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资金活动管控的意义资金活动指引分为4章,共21条,对企业开展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指出,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资金活动的风险管控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第一,资金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资金活动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总是依赖于一定形式的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也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资金活动体现出来。

因此,资金管理一直被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第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

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

一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定位;二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环境做出客观的、清晰的判断;三是做好企业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相机抉择,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自动对资金活动施以有效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解读名目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的通知1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操纵配套指引的通知11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12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12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15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2 号——进展战略1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进展战略21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3 号——人力资源25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人力资源27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4 号——社会责任31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社会责任35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5 号——企业文化3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企业文化41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6 号——资金活动43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资金活动48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53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采购业务57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8 号——资产治理59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资产治理63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70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销售业务72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74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研究与开发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78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工程项目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2 号——担保业务89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92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94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4 号——财务报告97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100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全面预算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治理10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合同治理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115企业内部操纵应用指引第18 号——信息系统117企业内部操纵评判指引120企业内部操纵审计指引126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中直治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打算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打算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治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截了当治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治理企业:为了加大和规范企业内部操纵,提升企业经营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连续进展,爱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操纵差不多规范》,现予印发,悠闲2009年7月1日起上市公司范畴内施行,鼓舞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企业内控应用指引解读16——合同管理

企业内控应用指引解读16——合同管理

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合同是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加强合同管理,有利于规范、约束市场主体交易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当事人双方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法律风险,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企业需要建立一系列制度体系和机制保障,促进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

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下级单位不得签署。

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

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应当提出申请,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

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管理合同标准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三)明确职责分工公司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

公司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四)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开展合同后评估,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合同管理流程合同管理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合同订立阶段和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包括合同调查、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署等环节;合同履行阶段涉及合同履行、合同补充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环节。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

财政部解读18项企业内控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1)—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1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3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4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4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6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7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8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8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9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1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1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1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2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3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控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37)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资金活动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血液,一直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萧条,大量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裂导致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如何防范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下称“资金活动指引”),为我国企业应对危机、防范和化解资金活动相关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一、加强资金活动管控的意义资金活动指引分为4章,共21条,对企业开展资金筹集、投放和营运等活动的业务流程、主要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措施作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指出,发布资金活动指引的目的,是维护资金的安全与完整、防范资金活动风险、提高资金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资金活动的风险管控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第一,资金活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的资金活动与生产经营过程密不可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总是依赖于一定形式的资金支持;生产经营的过程和结果,也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资金活动体现出来。

因此,资金管理一直被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构成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第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薄弱环节。

由于影响企业资金活动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不确定性很强,企业资金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面临的困难很大。

一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对自身业务活动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定位;二是做好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环境做出客观的、清晰的判断;三是做好企业资金活动的管控,需要企业相机抉择,合理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和矛盾。

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自动对资金活动施以有效控制。

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失误,往往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中航油事件等众多事实表明,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失效,轻则带来巨额损失,重则可能将企业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可见,资金活动及其内部管控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巨大;加强和改进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控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有利于企业防范资金活动风险,维护资金安全。

资金活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资金活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机构和个人出现差错,都可能危及资金安全、导致企业损失。

加强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并化解有关风险。

第二,可以促进企业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效率。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资金所具有的合理存量和流量。

根据资金活动指引开展资金活动内部控制,正确评价企业的资源条件和未来前景,科学地进行筹资和投资,并对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余缺进行合理调剂,有利于资金均衡流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规范企业经营活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资金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根据资金活动指引规范企业的资金活动,实际上是从资金流转的角度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有利于促使企业规范地开展业务活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设计科学合理、重点突出、便于操作的业务流程,同时还要有针对关键控制点以及主要风险来源的内控措施。

第一,科学决策是核心。

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资金预算管理与资金适时监控相结合,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及时性。

具体地说,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环保要求等因素,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

如果目标不明确,决策不正确,控制措施就难以执行到位,资金活动将难以顺利进行。

第二,制度建设是基础。

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大力推动资金运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企业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涉及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方面。

比如,通过资金集中归口管理制度,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关系;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后评价等制度,跟踪资金活动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据以修正制度、改善控制效果。

第三,业务流程是重点。

对资金活动实施内部控制,本质上是对资金业务的控制。

企业在设计资金活动相关内控制度时,应该重点明确各种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确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应该履行的程序,并将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此外,由于很多资金业务是伴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而开展的,两者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因此,在设计资金活动业务流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设计合理的资金控制流程。

反之,也可以根据资金控制流程调整和优化生产经营活动流程,达到通过控制资金活动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

第四,风险控制点是关键。

在资金活动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资金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企业必须识别并关注主要风险来源和主要风险控制点,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具体而言,是明确业务流程以后,企业应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根据不确定性的大小、危害性的严重程度等,明确关键的业务、关键的程序、关键的人员和岗位等,从而确定关键的风险控制点;然后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集中精力管控住关键风险。

第五,资金集中管理是方向。

一般认为,企业规模越大,管理的难度也越大,如果管理技能一定,企业应当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做出适当均衡。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资金管理的能力,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明显扩大,并且日益成为较大规模企业的首选资金管控模式。

另外,集团公司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而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集团公司的资金内部控制,同样首推集中管控模式。

也就是说,无论是企业相对其内部部门和分支机构,还是企业集团相对其子公司,都应该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控。

企业有子公司的,更加应当采取合法有效措施,强化对子公司资金业务的统一监控;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应当探索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集中管控模式。

第六,严格执行是保障。

再好的制度、措施,如果只停留在纸面,不严格执行,就只能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实效。

对资金活动进行内部控制时,虽然找对了业务流程、找准了关键风险控制点,但是如果不采取具体措施,对关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同样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制度的执行到位与否是事关整个内控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实现资金活动决策目标。

为了加强对资金活动的管控,促使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企业财会部门应负责资金活动的日常管理,参与投融资方案等可行性研究;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投融资决策过程。

三、关于筹资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基础。

通过筹资活动,企业取得投资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从而使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的资金需要,确定融资战略目标和规划,结合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安排,拟定筹资方案,明确筹资用途、规模、结构和方式等相关内容,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

如果是境外筹资,还必须考虑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是一个人力资源作用于物质资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资源的运动,一方面表现为有形的货币和实物资产的周转运动,另一方面表现为物质资源运动中蕴藏的无形的资金价值运动。

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物质资源运动过程的内部控制,就是对有形的货币和实务资产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以及对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无形的资金价值周转运动的内部控制。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不仅决定着企业能不能顺利筹集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决定着企业能以什么样的筹资成本筹集资金,能以什么样的筹资风险筹集所需资金,并决定着企业所筹集资金最终的使用效益。

较低的筹资成本、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低的筹资风险,能够使企业应付裕如、进退有据,不至于背负沉重的压力,可以从容地追求长期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较高的筹资成本、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较高的筹资风险,常常使企业经营压力倍增。

企业一方面要保持更高的资金流动性以应付不合理资本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一方面要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以补偿高额的筹资成本。

因此,企业难以追求长期目标,往往过度追求短期利益,饮鸩止渴或者铤而走险,发展战略不能得到很好执行,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经营和发展难以为继,财务风险很大,企业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一)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企业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应该根据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区分不同筹资方式,按照业务流程中不同环节体现出来的风险,结合资金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情况,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控制。

因此,设计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深入分析筹资业务流程。

通常情况下,筹资活动的业务流程包括(如图1):第一,提出筹资方案。

一般由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一个完整的筹资方案应包括筹资金额、筹资形式、利率、筹资期限、资金用途等内容,提出筹资方案的同时还应与其他生产经营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初始筹资方案。

第二,筹资方案论证。

初始筹资方案还应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

企业应组织相关专家对筹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一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一是筹资方案的战略评估。

主要评估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控制企业筹资规模,防止因盲目筹资而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

企业应对筹资方案是否符合企业整体战略方向进行严格审核,只有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筹资方案才具有可行性。

另外,企业在筹资规模上,也不可过于贪多求大。

资金充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有战略考虑,切不可盲目筹集过多的资金,造成资金闲置同时给企业增加财务负担。

二是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

主要分析筹资方案是否符合经济性要求,是否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得了所需的资金,是否还有降低筹资成本的空间以及更好的筹资方式,筹资期限等是否经济合理,利息、股息等水平是否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如筹集相同的资金,选择股票与选择债券方式,就会面临不同的筹资成本;选择不同的债券种类或者期限结构,也会面临不同的成本,所以企业必须认真评估筹资成本,并结合收益与风险进行筹资方案的经济性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