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手外伤与运动损伤康复
手外伤的康复评定(1)一般评定通过望诊、触诊、动诊及量诊四部分,可对伤肢结构与功能变化有个总体的评价。
在正常情况下,当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内在肌和外在肌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种自然位置称“手的休息位”。
手的休息位是:腕关节背伸10°~15°,并有轻度尺偏;手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成半屈曲状态,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
指腹接近或触及示指远节指间关节的桡侧。
无论在手部损伤的诊断、畸形矫正或肌腱修复手术中,都需要“手的休息位”这一概念作参考。
手的另一个重要姿势是手的“功能位”。
手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很快地作出不同的动作。
手的功能位是腕背伸20°~25°,拇指处于对掌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微屈。
其他手指略微分开,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
了解手的功能位对处理手外伤,特别是骨折外固定和包扎时有用途,包扎固定伤手尽可能使手处于功能位,否则会影响手的功能恢复。
(2)功能评定主要项目有手的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体积和手的灵巧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评定。
手部骨折手部骨关节损伤的治疗原则与人体其他部位骨折相同,即: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与合理的功能锻炼。
康复治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骨折整复后的骨折愈合期和骨折恢复期。
骨折固定时间因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肢体长时间固定和持续性水肿是关节僵硬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愈合期康复重点是控制水肿,促进骨折顺利愈合。
需要经常检查石膏夹板是否固定合适,预防石膏并发症发生。
抬高肢体,减少水肿。
对于稳定性骨折,一旦肿胀和疼痛减轻(一般伤后5~7天),即可开始主动运动。
不稳定性骨折及复合性骨折脱位者,应固定3周以后再开始主动运动练习。
恢复期康复目的完全不同于愈合期,其治疗重点是:①消除残存的肿胀;②软化松解纤维瘢痕组织;③增加关节的ROM;④恢复正常的肌力和耐力;⑤恢复手功能协调性和灵活性。
手外伤肿胀评定方法
手外伤肿胀评定方法
1. 外观观察法呀!你想想,就像看一个苹果有没有坏一样,直接看看手肿起来的样子呗!比如说,受伤的手明显比另一只手大了一圈,那肯定是肿啦!
2. 触摸感觉法呢!你摸摸看,要是感觉手硬邦邦的,和平时软乎乎的感觉不一样,这不就说明肿起来了嘛!像按在一个小气球上一样。
3. 测量对比法知道不?量一量受伤手的周长,再和没受伤的比一比,差距很大那就是肿了呀!这就好比你量自己两条腿的粗细一样。
4. 疼痛程度法也能判断呀!哎呀,如果手疼得厉害,那很可能肿得也不轻呢!就像被小虫子狠狠咬了一口那种疼。
5. 活动受限法得了解哦!当手肿起来后,是不是很多动作都做不了啦,那不就是肿在捣乱嘛!就好像腿肿了走路都费劲一个道理。
6. 颜色变化法呢!看看手有没有发红呀,颜色变得和平时不一样,那大多是肿了呀!好比脸发红一样明显。
7. 温度差异法可别忘啦!手肿的地方温度可能会高一些哦,摸一摸就知道啦!就像发烧时身体会发烫一样。
8. 按压回弹法挺重要呀!按一下受伤的地方,看回弹的速度,慢悠悠的不就是肿了嘛!这和按海绵的感觉有点像。
9. 日常行为影响法也要考虑呀!手肿了连拿东西都不方便了,这还不明显吗?就好像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走路别扭一样。
我觉得这些方法都很实用啊,综合起来用能更准确地评定手外伤肿胀程度呢!。
手外伤损伤的康复评定方法
手外伤损伤的康复评定方法
1. 功能评定法:根据手部损伤对手部功能影响的程度来评定康复情况。
常用的功能评定方法包括手部活动度评定、手握力测试、手指灵活性评定等。
2. 疼痛评定法:根据患者手部疼痛的持续程度和影响程度来评定康复情况。
疼痛评定可通过患者自述疼痛感受的程度、疼痛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程度等来综合评定。
3. 活动能力评定法:根据患者手部损伤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程度来评定康复情况。
评定指标包括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工作或学习能力的恢复情况等。
4. 并发症评定法:根据患者手部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情况来评定康复情况,如感染、创伤后手部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多种评定方法来进行康复评定,以综合评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效果。
此外,康复评定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手外伤损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11-1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手部骨折康复的基本内容
1、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制作手 部夹板以保护骨折,并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
2、减轻骨折部位的肿胀 抬高患肢,采用冷疗(冰疗)、 压力治疗。
3、保持需制动以外的关节活动能力 主动、被动、助 力活动。
4、渐进地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力和手功能 早期透 过主、被动活动,后期可通过治疗性活动。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临床诊断
1、指深屈肌腱止于2-5指的末节指骨底,固定患指中节, 若患指不能屈远端指间关节DIP,考虑此腱断裂。
2、指浅屈肌腱止于2-5指的中节指骨,固定其他手指于伸 直位,若患指不能屈近端指间关节(PIP),考虑此腱断 裂。
3、若上述两种方法检查,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但掌指 关节MP能屈曲,考虑深、浅均断裂。
5、术后第42天:可考虑将原先的夹板改成腕关节中立位(0),并减 少、甚至撤除对掌指关节背伸的限制。
训练活动:(1)主动的轻抗阻性屈曲手部的活动,如抓捏海绵球等。 (2)主动的抗阻性伸展活动。(3)用力地被动屈曲手部的活动。
6、术后第49天:训练活动:(1)主动的重抗阻性屈曲手部的活动, 如抓捏不同力量的橡皮泥等。(2)主动的重抗阻性伸展活动。(3) 用力地被动屈曲和伸展手部。(4)有屈曲挛缩的,可使用抗挛缩的 伸展性夹板。
手的休息位是,腕关节背伸约10°~15°, 并有 轻度尺偏;手指的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呈半屈曲状 态,从示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各指尖端 指向舟骨结节;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或触及示 指远节指 间关节的桡侧。
无论在手部损伤的诊断上、畸形的矫正时或是在 肌腱修复手术中,都需要用“手的休息位”这一概 念作参考。
感觉检查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
常见骨关节疾病评定-手外伤后的评定
第一节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三、感觉功能评定
(一)一般检查 (二)特殊检查
第一节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一)一般检查
1. 感觉 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觉(皮质感觉); 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 ; 评定时注意区分外周神经的感觉分布和感觉神经根分布和皮区。 2. 疼痛 手外伤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需对疼痛进行评估,了解疼痛发生的原 因或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持续时间、 与活动是否相关,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皮疹等。 在此基础上对疼痛的强度、性质、相关心理问题进行评估,选择 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
食指
屈曲30°;
中指
② 近侧指间关节(PIP)占该指总运
环指
动功能的80%,正常可以屈曲90°,
小指
功能位为屈曲30°;
③ 远侧指间关节(DIP)占45%,
正常可以屈曲70°,功能位为屈曲
20°。
×0.4 ×0.2 ×0.1
手
×0.9
上肢
×0.6
人体全部功能
第一节 手外伤后的评 定
(二)关节活动度
(2)拇指关节 ① 拇指的各关节活动占总运动功能的比重
MCP关节的屈伸占10% 指间关节IP屈伸占15% 内收占20% 对掌占40% 外展占10%。 ② MCP关节正常可屈曲到60°,功能位为20° ③ IP关节主要运动方式是屈伸,正常可屈至80°,功能位为屈曲20°。
第一节 手外伤后的评定
第一节 手外伤后的评定
(二)特殊检查
2. 两点分辨试验(two point discrimination,2PD) (1)感觉正常和异常的标准
2PD≤6mm 正常 7~15mm 部分丧失 >15mm 完全丧失。
手外伤患者的康复评定.ppt
第九节 手外伤患者的康复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三、康复评定
1.手与上肢状况: 通过视诊、触诊和患者的主动活动,对伤手情况
应有基本判断,包括手和上肢的完整性、血液循 环、伤口感染、皮肤发汗、瘫痕、畸形、肿胀、 萎缩、疼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
2
手的望诊
一般情况:营养、色泽、纹理、瘢痕、畸形 手的姿势
3
手的休息位
9
三、康复评定
(2)关节活动度(ROM)测定:采用手量角器测定主动 运动和被动运动的ROM,测量关节包括腕关节、掌 指关节、近节指间关节、远节指间关节、拇指腕 掌关节。
手指肌腱功能 TAM =(90°+110°+60°)-(0°+0°+0°)
=260° 评价标准为:优:活动范围正常
良:TAM>健侧75% 尚可:TAM>健侧50% 差:TAM<健侧50%
10
三、康复评定
结果判断: 若ROM评定小于正常ROM,则需鉴别以下3种情况:
主动ROM与被动ROM范围相同,障碍原因在于关节 本身;没有主动ROM,被动ROM正常,障碍原因在于 肌腱断裂;主动或被动ROM受附近关节位置改变而 改变,障碍原因在于手外或内在肌挛缩,或内在 肌挛缩。
11
三、康复评定
休息位:内在肌和外在 肌张力处于相对平衡状 态,腕关节微背伸约 10°-15°,并有轻度 尺偏。4 Nhomakorabea 手的功能位
功能位:腕背伸约
20°~25°,拇指处于
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
节微屈。其他手指略分
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
间关节半屈曲,远侧指
间关节微屈曲。
5
手的触诊
温度 弹性和质地 血液循环 压痛
第一节 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4)功能独立性评定
• 为充分反映脊髓损伤对患者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影 响及评价各种康复治疗措施的实际效果,采用功能独立性 评定(FIM)标准是必要的。
• FIM的运动项目共13项,包括:①自身管理:有进食、梳 洗、洗澡、穿脱上衣、穿脱下衣、上厕所6项;②排泄控 制:有排尿管理、排便管理2项;③转移:有床、椅、轮 椅,入厕,入浴盆、淋浴室3项;④行进:有步行/轮椅、 上下楼2项。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出现的脊髓损伤综合征
• ①脊髓中央综合征:脊髓中央部分损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肢运动障碍 比下肢运动障碍严重,运动障碍比感觉障碍重,鞍区感觉有残留等。
• ②前脊髓损伤综合征:脊髓前柱和侧柱损害为主,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 下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温痛觉障碍,而本体感觉存在。
• ③Brown-Sequard综合征:脊髓半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 同侧的运动及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的温痛觉障碍。
• 1940年以后,由于磺胺类抗菌素及抗生素应用于 临床,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 脊髓损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平均存活时间 延长。
脊 柱 的 结
构
面临新的挑战——康复
• 如何长期护理脊髓损伤患者? • 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如何使他们重返社会?
脊髓损伤类型的识别
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的检查
• 脊髓损伤影响病变部位感觉和运动信息的传导。 • 通过系统地检查皮区和肌节,可以判断脊髓损伤
所影响的脊髓水平,其内容包括神经元损害平面 、感觉损害平面、运动损害平面(左侧和右侧) ,感觉评分(针刺和轻触)、运动评分及部分残 留区域。
感觉检查
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以注意
2.手指伸肌腱 手指伸肌腱
桡侧组2条
拇长伸肌 拇短伸肌
尺侧组6条
(三)手部神经损伤 • 手部神经损伤尤其是神经断裂伤,临床上表现为手部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三方面的障碍
(1)正中神经
• 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部分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 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
• 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
拇指分区
• (Ⅰ区):拇指近节中部至肌腱止点 • (Ⅱ区):掌指关节到近节指骨中段(鞘管部) • (Ⅲ区):拇长屈肌腱鞘近侧至屈肌支持带远侧缘(鱼际部
) • (Ⅳ区):腕管区 (Ⅴ区):从肌肉肌腱交界处至腕管近端,即前臂下1/3处。
(2)屈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
• 指深:固定伤指中节,让病人主动屈远侧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则为指深屈肌腱断伤。 • 指浅:固定除被检查的伤指外的其他三个手指,让病人主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
关节。
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诊断
(二)手部骨折
手部骨折常见的是: 腕骨骨折:Colles骨折、舟骨骨折、月骨骨折(常引起月骨缺血性坏死) 掌骨骨折 指骨骨折:近节、中节、远节骨折
• 手部骨骼:腕骨8块(舟状骨、月骨、 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 骨、头状骨、钩骨),掌骨5块,指骨 14块。
• (2)感觉:桡神经损伤后,手背桡侧半、桡侧两个半指、上臂及前臂后部感觉障碍
• 感觉神经损伤: ① 正中神经局限于示指、中指末节皮肤 ② 尺神经局限于小指 ③ 桡神经局限于虎口背侧一小块区域 • 运动神经损伤: ①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②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③ 桡神经损伤(垂腕)
手外伤OT
OT初期康复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0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自理ADL自理程度:0~35分:基本完全辅助35~80分:轮椅生活部分辅助评定结果:75分。
轻度功能缺陷。
穿衣需要完全帮助、修饰需要帮助、吃饭需要部分帮助评定结果分析:患者右上肢部分功能受限。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二.视觉模拟定级(visual analogus scale, V AS)评定法无痛(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剧痛(100)三.现有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 PPI)评定分级0 —无痛; 1 —轻度不适;2 —不适;3 —难受;4 —可怕的痛;5 —极为痛苦评估第一项时,向患者逐项提问,根据患者回答的疼痛程度在相应级别做记号。
评估第二项时,图中线段长为10cm,并按mm定出刻度,让患者用笔根据自己疼痛感受在线段上表明相应的点。
评估第三项时,根据患者主管感受在相应的分值上做记号。
最后对PRI、V AS、PPI进行总评。
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重。
评定结果3+评定结果分析右手抓握时疼痛作业治疗(OT)初期评定记录表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利手:申请医师:申请时间:病情摘要:患者2010-1-25 工作中不慎被啤机压伤右手,本院手外科住院。
1、右腕掌关节开放性挫损伤-头状骨骨折,第1、4 掌腕关节脱位、第 1 掌骨基底骨折;2、右手内在肌、右腕掌软组织严重挫裂伤-血管神经挫伤;3、右桡、尺关节脱位。
急诊行右前臂下桡尺关节、腕掌骨关节脱位内固定,右腕头状骨骨折内固定。
术后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拆除内固定。
现因右腕、右手各指活动障碍收入康复中心住院。
临床诊断:诊断为:右腕、手严重辗压伤。
主要问题:右腕、右手各指活动障碍治疗目标:短期目标:在4周内,提高患者右手活动度范围,日常生活能力逐渐恢复,疼痛度下降长期目标:右手能活动自如,生活能力完全自主独立治疗计划:1、滚筒2、肩梯3、磨砂板4、进食训练治疗师:郭日期: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25~45分:严重功能缺陷50~70分:中度功能缺陷75~90分: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自理ADL自理程度:0~35分:基本完全辅助35~80分:轮椅生活部分辅助评定结果:85分。
手外伤后的评定 教学PPT课件
①手、手指和手臂的一般活动; ②指尖精巧活动(如组装):计分方法分为:右手部分、 左手部分、双手总分、左右及双手总分,以及“组装”部分。 测试要求病人对示指和拇指捏握等微细手功能有良好的控制。 相反,MMDT涉及较粗略的手握功能。
手外伤后的评定
(二)特殊检查
1. Semmes-Weinstein单丝法,简称SW法,是一种精细触觉检 查方法,包括轻触、深压觉以检测皮肤对不同压力的反映和敏感度。 评定标准:
①正常:1.65~2.83 ②轻触觉减退:3.22~3.61 ③保护性感觉减退:4.31~4.56 ④保护性感觉丧失:4.56~6.65 ⑤感觉完全丧失>6.65
90°
0°~80°
90°
0°~90°
-1°
0°
-1°
0°~5°
手外伤后的评定
(二)关节活动度
1. 腕、手各关节正常及功能活动度评定。
指间关节活动度
拇指
其余4指近端指间关节 其余4指端指间关节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正常活动度 功能活动度
屈
80° 0°~80° 100° 0°~100° 70° 0°~70°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三、感觉功能评定
(一)一般检查 (二)特殊检查
手外伤后的评定
(一)一般检查
1. 感觉 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觉(皮质感觉); 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压觉 ; 评定时注意区分外周神经的感觉分布和感觉神经根分布和皮区。 2. 疼痛 手外伤急性期和恢复期均需对疼痛进行评估,了解疼痛发生的原 因或诱因,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持续时间、 与活动是否相关,是否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皮疹等。 在此基础上对疼痛的强度、性质、相关心理问题进行评估,选择 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
第一节 手外伤的评定技术
• 2、掌骨骨折的康复评定 (1)肌力测试 (2)关节活动度评定 (3)肢体体积测量 (4)手功能评定 (5)神经损伤的评定
• 3、手部神经损伤的评定 (1)交感神经功能评定 (2)感觉神经功能检查 (3)运动神经功能检查 (4)神经综合功能评定
第二节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
• 一、疼痛测定 • 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测定 • 三、ADL能力评定 • 四、Constant-Murley法
2. 神经功能分类 92’ASIA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 (1)脊髓损伤的水平 • (2)脊髓损伤的程度 • (3)ASIA残损指数 • (4)功能独立性评定
(1)脊髓损伤的水平
脊髓神经解剖结构的节段性特点决定了脊髓损伤的节段性 表现,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反映了脊髓损伤的严重性脊髓 损伤水平是确定患者康复目标的主要依据,对完全性脊髓 损伤患者来说,脊髓损伤水平一旦确定,其康复目标基本 确定;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应具体确定脊髓损 伤水平以下的肌力评分。 • 1)运动水平 • 2)感觉水平 • 3)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损 伤水平以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约1-3个脊髓节段中仍有可能保留部分感觉 或运动功能,脊髓损伤水平与脊髓功能完全消失的水平之 间的脊髓节段,称为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不完全性脊髓 损伤患者不存在脊髓功能部分保留区。 • 4)脊髓损伤水平与康复目标
第三节 颈椎病的评定技术
• 一、运动功能评定 • 二、疼痛评定 •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四、社会心理学评定
第四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定技术
• 一、下腰痛评价表 • 二、疼痛程度的评定 • 三、关节活动度评定 • 四、肌力和肌耐力评定
第五节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评定技术
第16章 第1节 手外伤评定
70
80 90
11
6 0
71
85 100
82
91 100
60
70 80 90 100
24
18 12 6 0
36
47 58 69 80
60
65 70 7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0
60
70
5
0
37
45
42
45
2.关于拇指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拇指的各类运动占总运动功能的比重:IP关 节的伸屈占15%;MP关节的伸屈占10%; 内收占20%;外展占10%;对掌占40%。 • MP关节的屈和伸:正常可屈曲到60°,功 能位为20°;具体测量方法见相关章节。 根据实际测量的角度(V°)通过查GEPI 提供的表(表16-2)可以求出IF%、IE%、 IA%。
40(+) 30(+) 20(+) 10(+) 0
拇指的MP、IP关节的V°与IF%、 IE%、IA%的关系
掌指关节MP 指间关节IP
V° IF% 10 9 8 7 6 IE% 0 0 0 0 0 IA% 10 9 8 7 6 V° IF% 15 13 11 8 6 IE% 0 0 0 1 2 IA% 15 13 11 9 8 30(+) 20(+) 10(+) 0 10
(一)手指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关于示、中、环、小指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参照美 国《永久病损评定指南》(guides to the evaluation of permanent impairment, GEPI),示、中、环、 小指的掌指关节(MP)占该指总运动功能的100%, 正常可以屈曲90°,功能位为屈曲30°;近侧指间 关节(PIP)占该指总运动功能的80%,正常可以屈 曲90°,功能位为屈曲30°;远侧指间关节(DIP) 占45%,正常可以屈曲70°,功能位为屈曲20°。 具体测量方法见相关章节。
医院手外伤康复诊疗常规
医院手外伤康复诊疗常规一、康复评定(一) 感觉评定:包括痛温觉与触觉、压觉、两点觉、立体觉和主体觉等,其检查方法和一般神经病学检查方法基本相同。
但是应当考虑到手各部感觉的丧失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不同。
一般说来手背的感觉丧失不算残疾,手的掌侧各部感觉丧失的重要性如下:拇指桡侧8%,尺侧12%;示指与中指桡侧各6%,尺侧各4%;环指与小指桡侧3%,尺侧各2%;以上合计50%,手掌的重要性占50%。
(二) 肌力检查:按国际徒手肌力测定分为0-5级,见脊髓损伤康复。
(三) 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测量方法:见四肢骨折康复。
2.测量标准:比较实用的标准化测量方法是使用握拳,测量指尖距中或远掌横纹的距离,在手外伤以后,该距离达0.5~1.5 cm即可以疗效满意。
伸指时则使手背贴于桌面,测量指尖距桌面的距离。
拇指外展或对掌能力则测量拇指尖至示指或小指根的距离。
3.关节总活动度测量:掌指、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屈曲之和减去伸直(0。
)受限之和,即为总活动度。
达健侧75%为良,达50%以上为可,50%以下为差,主要反映肌腱的功能。
(四) 灵巧性评定:可采用九孔柱测验与MDberg拾物试验。
二、康复治疗(一)手夹板:有动态与静态之分。
1.动态夹板:其作用多半是为了矫正挛缩,牵伸挛缩的组织,使之伸长。
(1)夹板的材料:有金属弹簧和弹性橡皮筋两类。
(2)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动态夹板的力多加于指的末端,利用杠杆原理使作用于关节周围挛缩组织的力最大。
但是骨折愈合欠佳而有近侧关节挛缩时牵引带应置于骨折线的近侧而非远侧,否则有导致骨折移位的可能,力要直作用于骨。
如指掌关节屈曲而屈指动作不受限时,应将力作用于近端指节掌侧,使掌指关节向背侧牵伸。
但是,如掌指关节各方向运动均受限时,表明有关节囊挛缩,此时持续的屈曲牵引将加重屈曲挛缩,持续的伸展牵引将加重伸展挛缩,故此种情况不宜用动态夹板,而只能鼓励积极的各方向主动和被动运动,以使关节全面松弛。
手外伤后评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手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之一,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为了评估手外伤后的恢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一组手外伤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定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手外伤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
2. 评估手外伤后康复治疗的疗效。
3. 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手外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10)岁。
2. 评定方法:1. 初期评定:患者在入院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期评定,包括:a.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营养、色泽、纹理、瘢痕、畸形等。
b. 功能评定:采用感觉评定、疼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测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方法。
2. 中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每隔2周进行一次中期评定。
3. 末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包括:a.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营养、色泽、纹理、瘢痕、畸形等。
b. 功能评定:采用感觉评定、疼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肌力测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方法。
3. 数据收集与分析:1.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四、实验结果1. 初期评定结果:1. 一般情况: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色泽、纹理正常,瘢痕、畸形不明显。
2. 功能评定:a. 感觉评定:60%的患者存在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
b. 疼痛评定:80%的患者存在疼痛。
c. 关节活动度评定:90%的患者关节活动度受限。
d. 肌力测试:80%的患者肌力下降。
e.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50%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
2. 中期评定结果:1. 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色泽、纹理正常,瘢痕、畸形逐渐减轻。
2. 功能评定:a. 感觉评定:50%的患者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
手伤残鉴定标准
手伤残鉴定标准手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功能对于人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可能会遭受手部损伤,导致手部功能受损,甚至残疾。
因此,手伤残鉴定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手伤残鉴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手伤残鉴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手部的功能、活动度、疼痛程度、外观等。
在鉴定手部功能时,需要考虑手指的灵活性、握力、抓取能力等,以及手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功能是否完整。
此外,手部的活动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定指标,包括手腕、手指、拇指等关节的活动度。
疼痛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疼痛会严重影响手部的正常功能。
最后,手部的外观也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包括手部的畸形程度、瘢痕情况等。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手伤,鉴定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手指的截断伤,鉴定标准会主要考虑手指的功能、外观以及握力等;对于手腕的骨折或软组织损伤,鉴定标准则会更加注重手腕的活动度和疼痛程度。
因此,在进行手伤残鉴定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手伤残鉴定需要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进行。
鉴定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客观地对手伤进行评估和鉴定。
此外,鉴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被鉴定者的权益,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手伤残鉴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量手部功能、活动度、疼痛程度、外观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手伤进行具体的鉴定标准,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或鉴定机构进行。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手伤残鉴定标准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神经损伤:
①
②
③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桡神经损伤(垂腕)
休息位:半握拳笔状
腕关节背伸10~15度 轻度尺偏,手指半屈曲 拇指轻度外展 临床意义: 分析手部创伤的基础 包扎的原则 最稳定的姿势 骨折复位后稳定 肌腱修复确定张力的位置
手的功能位:
握小球或茶杯的姿势
运动功能的评定
(一)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使用量角器测量) 正常范围:掌指关节(MP) 90° 近侧指间关节(PIP) 80~90 ° 远侧指间关节(DIP) 70~90 °
(二) 肌力测试
① 手的握力 ② 拇指分别与示、中、环、小指的捏力 ③ 拇指与示、中指同时的捏力 ④ 拇指与示指挠侧的侧捏力 1.握力的检查 握力测定仪,也可用血压计 2.捏力的检查 拇指分别与示、中、环、小指相捏 拇指与示、中指同时相捏 拇指与示指桡侧的侧捏
手外伤的评定
手外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损伤,即使经过一个成 功的外科治疗后也常常引起手的功能损失,轻者 影响生活和工作,重者则会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 的能力。在外科医生对其进行功能修复后,患者 进入康复治疗;与此同时,对手功能的评定贯穿 于康复治疗的过程中。
临床上常见的手外伤有: ① 手部肌腱损伤 ② 手部骨折 ③ 手部神经损伤 ④ 手部的多发伤
SEMMES-WEINSTEIN 单纤维感觉测定器
这是一种精细的触觉检查方法,可以测定从轻触觉到深
压的感觉。测定器是由20根不同编号的尼龙丝组成,编 号最小的是1.65号,最大的是6.65号。检查时患者闭眼, 用不同的编号尼龙单丝触碰检查部位,让患者回答是否 有感觉,以最小的有感觉的尼龙丝编号为评定结果。评 定标准:①正常1.65~2.83;②轻触觉减退3.22~3.61; ③保护性感觉减退4.31~4.56;④保护性感觉丧失 4.56~6.65;⑤感觉完全丧失>6.65。
腕背伸15-25度, 拇指外展,对掌, 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
手的功能:按压、捏夹、握持
二、康复评定技术
一、一般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动诊、量诊 四部 分 (一) 望诊 1、一般情况 皮肤营养情况,色泽、纹理 瘢痕及瘢痕的类型 伤口,红、肿、溃疡及窦道 手及手指有无成角、短缩、旋转及其他畸形 上肢有无萎缩,指甲有无畸形,色泽改变
(三) 肢体体积测量(阿基米德定律)
(四) 灵巧性、协调性的测试
① Jebson手功能测试 写字、翻卡片、捡起小物品放入容器内、 模仿进食、堆放棋子 移动大而轻的物体、移动大而重的物品 ② 测定手指协调的9孔插板试验
感觉功能的评定
关于使用大头针检查痛觉、用棉签轻触
皮肤测试触觉、用试管测试温度觉、震 动的音叉测试振动觉等具体检查方法参 见感觉功能评定相关内容,此处仅介绍 常用于手部感觉功能评定的方法。
(二) 触诊 皮肤的温度、弹性、软组织质地 皮肤毛细血管反应,判断手指的血液循环 压痛的性质、范围,疼痛缓解情况 (三) 动诊 手部关节活动的检查(主动及被动活动) 通过关节活动可以估计关节的情况 关节僵硬说明关节囊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关节破坏并融合 屈指肌腱粘连,出现屈曲畸形、伸指障碍
(四) 量诊 1、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主动及被动活动度 关节强直或畸形的角度 2、肢体周径的测量 肌肉萎缩、肿胀程度 双侧肢体同一水平的周径 3、肢体长度测量 远近部位找出两点标志并测量之间的距离 4、肢体体积的测量 萎缩、肿胀、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