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2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 • • • •
二、教育的定义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雅典儿童在学校
古代雅典体育
古代雅典的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
• 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 •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 •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 棋,吟诗
•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 •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是萨莱诺大 学、博洛尼亚大学(11世纪)和巴黎大学(12世纪末) 。继意 大利和法国之后,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168)和剑桥大学(1209) • 剑桥大学 • 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成立于1209年。 • 剑桥大学所处的剑桥(Cambridge)是一个拥有10万居民的英格兰 小镇,距英国首都伦敦不到100千米,这个小镇有一条河流穿过, 被命名为“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早在公元 前43年,古罗马士兵就驻扎在剑河边,后来还在剑河上建起了一 座大桥,这样,河名和桥加住一起,就构成了剑桥这一地名。绝 大多数的学院、研究所、图书馆和实验室都在这个镇上,此外还 有20多所教堂。
• (三)劳动起源论 •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从不同角度揭示 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 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地 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 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教育学第2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本身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高,知识和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越大。
教育的重要性也就越明显。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是渐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接着,党中央又提出来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98年,教育部为落实《纲要》的精神和要求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等基本目标。
这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为国家、为民族有所贡献、有所创造的机会。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和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务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1986年公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的制约。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长江大学教科系
2.西方: 英文是education,法文是education,德文是 erziehung,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Educere 这个词是“e”和“ducere”两个字构成,“e”指 从某个地方出来,“ducere”是引导,二者合起来 就是引导或启发之意。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2.外国: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 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 来世生活作准备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教育是指在学校 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
动, 。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 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 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6种:
1.教育。2.教导;指点。3.告诉。4
.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
“效”,相仿。
长江大学教科系
教育学二讲
• 1)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 2)同一儿童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水平也不相同 • 3)不同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教育学讲稿
11
教育学讲稿
12
用。
• 遗传决定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 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
教育学讲稿
8
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 2、环境
• 广义:包括人们周围所接触的一切事物,概括为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包括教育。
• 狭义:自发的影响人的周围事物,主要指对儿童 影响较大的社会环境,如家庭、亲友、邻居、社 会团体及社会风俗习惯等。
– 2、教育的文化功能
• 1)保存传递文化 • 2)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学讲稿
4
二、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一)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 作用
– 1、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 2、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 1)教育能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并成为连 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纽带。
主要内容
• 第一章 教育基本原理
–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 二、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学讲稿
1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
• (一)教育与生产力
–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1)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目的、结构、内容 •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 •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
– 2、心理发展: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等的发展;意向的发展:如兴趣、 情感、意志的发展。
教育学(二)自考重点
教育学B自考重点一、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1.生产力得到发展,并出现了体脑分工。
2、培养社会的上层建筑。
3、知识的积累与分类,产生了原始文字。
二、捷克的夸美纽斯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三、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名著《爱弥儿》提出实用主义和发现的观念。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四、德国的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并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五、19世纪20世纪初形成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
六、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规律A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B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七、教育的基本着眼于是人的发展。
八、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三个基本方面:个体的先天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九、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十、教育的经济动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A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B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制造政治上的舆论与思潮。
十二、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能传承文化。
A传递和保存文化。
B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十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学第二章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 一段著名的论点可以说明他极端的环 境决定论思想:“给我一打健全的儿 童,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 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 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 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 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在《早期儿童心理学》 一书中提到“心理的发展 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 次显现,也非单纯由于受 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 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 果。”“两种因素同为发 展的不可缺少的成分,虽 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 异”。
2、格赛尔的“成熟论”
格赛尔的成熟论虽然本质上 也是一种遗传决定论,但他并 不否认发展需要环境的促进。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 的因素有二:成熟与学习。
正确认识
差异是存在的,但不能夸大。差异不完全 由先天因素决定,多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4、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体现
• 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 面发展不均衡。
• 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 方面发展不均衡。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 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 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中符合人类整
体运行发展要求的基本特性。人的社会性主 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服从性、 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最终是要两性合一的, 所谓两性“合一”就是两性不能分裂,不能 时而自然性做主导,时而社会性做主导。两 性“合一”就是在大多情况下社会性很好地 统领和制约自然性。
格赛尔认为学习需要一定的 成熟作为基础,某机能的生理 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 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在达到足 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 状态(“成熟状态”)时,训 练才能奏效。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功能
65
33
32
27
26
25
19
19
19
19
1158
1286
5.1
2.6
2.5
2.1
2.0
1.9
1.5
1.5
1.5
1.5
22
35
58
74
90
100
3.3
1.7
1.6
1.4
1.3
1.3
1.0
1.0
1.0
1.0
14
23
37
48
58
65
我国大学2001年发表SCI论文占全国总数的比例
位 次 1 北 京 大 学 2 清 华 大 学 3 南 京 大 学 4 中 国 科 大 5 浙 江 大 学 6 复 旦 大 学 7 上 海 交 大 8 山 东 大 学 9 吉 林 大 学 10 南 开 大 学 110 前 10 名 合 计 120 前 20 名 合 计 150 前 50 名 合 计 所 有 大 学 总 计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名称 影响因素 发生的范围 教育活动内 部 表现 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个体功能 教育内部结 (本体功能、 构决定(师 固有功能) 资、课程设 置、手段) +外部条件
社会功能 社会结构、 (派生功能、 发展规律、 工具功能) 社会性质决 定
教育培养的 人参与社会 生活而发生 的功能
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教 育 的 个 体 功 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 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 价值的实现。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啊!
先来说说教育目的这一块吧!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往哪儿走。
比如说一个国家制定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那学校、老师、家长不就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嘛!就像你想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得知道怎么走呀!
然后呢,是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就像一个大框架,把整个教育体系都给框起来了。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制度,这可太重要啦!好比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结构,咱得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不是嘛!咱国家的教育制度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呢,这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呀!
再讲讲课程这部分呀!课程不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嘛。
就像你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得有各种不同的菜呀!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我们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呢!看看那些学霸们,不就是把这些课程都学得透透的嘛!
哎呀呀,这教育学第二章的知识点真的很有意思呢!教育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嘛!我们要好好理解这些知识点,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呢!
我觉得呀,教育学的这些知识点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通向知识和成长的大门。
我们得好好珍惜,用心去体会,才能真正从中受益呀!所以呀,大家都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哦!。
教育学2
(2)教师应正视自己为一个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合作是核心,同时也是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和学校进步的标志。教师以合作者和学习者身份出现,是教学民主的表现,其实质是强调师生人格平等。
(3)、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教学用具的开发和使用要因地制宜、简便实用,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安排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最终都要运用于实践,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一向非常复杂的活动,由于各种因素的可变性,教师要不断的总结和思考,借助他人的反馈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教学的水平。
3、评价的来源应该是学生的活动。多元智理论认为,只有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的联系中,在问题情景或特色文化背景中,才会有某种智能的体现。
4、评价的核心是“全人观”。
5、评价的方式尽量采用档案袋和活动法。
11.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呈现出哪些特点?(P214)
4 课程设计:是按照育人的目的要求和课程内部个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制定一定学校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编制各类教材的过程,是课程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5 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学校培养目标、各科科目的性质和作用,有教育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
3.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强调课程的发展功能,首先确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赋予新的内涵,其次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三是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思想品德、性格意志、态度、价值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实现课程设置的整合性,体现为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课程内容的整合性;第三,关注实施过程与科学评价,课程改革不再仅仅是重视设计与编制,而且改革的著力点还要放在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反馈与评价中;第四,进一步加大课程管理的弹性化,制定有关政策实现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P87(答出要点4分,阐述2分)
教育学第二章
(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 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定引起产业结构、行业结构、 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 应,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会发生变 化,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包括专业 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另外,社会生产力也是制约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更新,从而也要求课程设置与教育内 容的不断调整与更新。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 和深化。
(四)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虽然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是由该国的政体所决定的, 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有密切的关 系。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因为只有具有民主意 识的公民,才能建立民主的社会和民主的政体。 教育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民主化是 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它表现为教育权力的平等和教育机 会的均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实践运动,是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作为教 育民主化重要体现的全民教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 提高国民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通过提高领导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践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使 他们在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使民主在一代人的心 中开花、结果。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和手等所应用的物质 技术设备和形式、方法,都是一定生产工具和科 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性质与水平、范围 均是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改善 了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化教育手段的 出现和迅速发展,如广播、电视、电影、电子计 算机教学等。
自考教育学二试题及答案
自考教育学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学者主张“实质需求决定形式需求”的教育原则?A.杜威B.齐泽克C.皮亚杰D.瓦尔多·埃松2.下列哪个心理学学派强调对个体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和研究?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社会文化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3.下列属于我国现行义务教育起止年限的是:A.小学五年制B.小学六年制C.初中三年制D.中学三年制4.下列哪个人的教育思想属于社会学派?A.康德B.斯宾塞C.洛克D.孟德斯鸠5.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特点是:A.个别性B.创新性C.历史性D.正当性二、填空题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____为中心。
2.心理学家____是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3.独立自主的学习中心是由____在60年代提出的。
4.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教与学的核心是____。
5.父母对儿童教育有着____的职责。
三、问答题1.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教育的特点有哪些?2.什么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相互作用的理论?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是一项人生活动?5.解释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D5. C二、填空题1. 学生2. 爱德华·索隆斯3. 傅柯4. 学习5. 共同三、问答题1. 答案各异,可以根据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的特点进行解答,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内容偏重应试导向,教育体制僵化等。
2. 社会发展与教育相互作用的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来培养人才,而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受到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影响,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3.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主要包括知识传授、品德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教育是指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形式。
四川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2022.04)
四川00442《教育学(二)》真题及(2022.04)四川00442《教育学(二)》真题解析(2022.04)1.[单选题] 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由A.学生自学和共同完成作业B.学生轮流担任教师教授教材C.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D.学生分成小组学习2.[单选题]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A.手段B.桥梁C.中介D.依据3.[单选题] 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是A.“教员”角色B.“研究者”角色C.“心理医生”角色D.“领导者”角色4.[单选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A.复杂性B.创造性C.艺术性5.[单选题] 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教育目的,是在A.1957年B.1958年C.1979年D.1982年6.[单选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7.[单选题]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A.赞可夫B.乌申斯基C.维果茨基D.巴班斯基8.[单选题] 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是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策略D.教学原则9.[单选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于B.无意识的模仿C.竞争的本能D.生存的本能10.[单选题] 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A.信念领域B.价值观领域C.情意领域D.道德规范领域11.[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是A.以社会科学为中心B.以数学为中心C.以自然科学为中心D.以“新三艺”为中心12.[单选题] 远距离播放教学法有现场直播法和A.程序教学法B.录制播放法C.演播法D.插播法13.[单选题] 隐性课程的最早提出者是A.杰克森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14.[单选题] 班级上课制萌芽于A.15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B.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C.18世纪美洲的一些国家D.19世纪美洲的一些国家15.[单选题]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2
(3)微观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必修专业课程的教育 学):教育学是以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 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课程和教科书的教育学 是“规范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应当是什么”、 “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这样的教育知识和学 校教育的实践规范问题。
苏联教育家皮斯库诺夫认为:“教育学是关于专门组织的、 有目的和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的科学,关于教育、教养和教 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科学。”他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 解为教育活动及其要素。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35 年—96年)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由于认定学科形成的标准不同,人们对教育学作为一 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个标志,有的人认 为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问世,有人认为是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也有人把他推迟到将智力测量等定 量研究手段运用到教育研究中的20世纪初期,甚至有人认为 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学的出现。我们认为,教 育学的学科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 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 纯粹的思辨概念来进行,也不能依靠实验教育学的数量统计来进行,而必须采 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 A. Comenius,1592—1670)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 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 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 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 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 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川2022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
四川2022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四川2022年10月自考00442《教育学(二)》真题1.(单选题,1 分)教育目标一般分为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A、情意领域B、审美知识领域C、方法领域D、适应性领域2.(单选题,1 分)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的是()A、教育目标B、教育环境C、受教育者D、教育内容3.(单选题,1 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中国儒家学说B、中国道家学说C、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学说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单选题,1 分)教师最突出的角色是()A、领导者B、教员C、心理医生D、父母代言人5.(单选题,1 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教师角色的文化传统的是()A、重视争取自我权益B、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C、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D、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教育6.(单选题,1 分)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A、教学实践B、班主任工作C、教育研究D、班会活动7.(单选题,1 分)就教师与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来讲,起调节作用的是()A、道德B、认知C、心态D、情感8.(单选题,1 分)加拿大学者柏恩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三态,即()A、狂躁态、安静态和无常态B、外向态、内向态和中间态C、父母态、成人态和儿童态D、攻击态、退缩态和自我中心态9.(单选题,1 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目前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的是()A、举办家长学校B、召开家长会C、通讯联系D、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10.(单选题,1 分)下面选项中属于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是()A、学科设置B、说明C、本文D、课程目标11.(单选题,1 分)核心课程是()A、以书本为核心B、以教师为核心C、以可题为核心D、以学生为核心12.(单选题,1 分)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A、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B、形式与实质统一C、理论与实践统一D、内在逻辑与方法要求统一13.(单选题,1 分)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是()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C、教学目标D、预期效果14.(单选题,1 分)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读书指导法B、讨论法C、讲授法D、谈话法15.(单选题,1 分)中国最早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A、京师同文馆B、北京大学C、清华大学D、京师大学堂16.(单选题,1 分)“产婆术”的提出者是()A、智者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7.(单选题,1 分)《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可接受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18.(单选题,1 分)学生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A、领会B、选择C、运用D、保持19.(单选题,1 分)“教会学生做人”属于()A、美育B、体育C、德育D、劳动教育20.(单选题,1 分)最早提出“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是()A、马卡连柯B、赞科夫C、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21.(名词解释题,2 分)智育22.(名词解释题,2 分)隐性课程23.(名词解释题,2 分)教学大纲24.(名词解释题,2 分)发现法25.(名词解释题,2 分)教学策略26.(判断题,4 分)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有: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具有完全独立性)、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冲突、自我探索中的迷惑和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教育学(2)
教育学绪论(6分)教育叙事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的科学。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就一直是教育学的一个十分特殊而重要的研究对象。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学界通常视之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科学化时期,学术界一般也把这本书作为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
公元前5世纪中叶,智者作为最早的职业教师就出现在古希腊,智者与苏格拉底等着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辩论,散见于他们的著述之中。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著述中更是包含了许多有关教育的内容。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诸子百家的论著中也有很多有关教育的论述。
这些有关教育的论述,作为中外思想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第一章(6分)一、教育学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论(二)心里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教育的特征: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了生产劳动服务的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一)教育全民化(二)教育现代化(三)教育国际化(四)教育终身化(五)教育信息化教育的概念1.广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学》第二版第七章课程(2024)
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政策、科技 进步、家庭背景、学校文化等。
20
学生评价体系建设原则和方法
2024/1/29
建设原则
科学性、公正性、发展性、可操 作性。
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21
多元化、综合性评价体系构建
多元化评价
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 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
德育与美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 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 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 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 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024/1/29
28
拓展延伸: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预测
2024/1/29
25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式
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平台开发等。
2024/1/29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优势
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 教学;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估。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保持与 传统教学手段的平衡。
2024/1/29
24
创新性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1 2
创新性教学方法定义
指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学方法举例
包括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探究式 教学等。
高校教师教育学2
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来进行教案设计。
1)学期备课。
①学以及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措施;②课序、课题、教学目的、教学周次和教学时数、课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③教学参考书和教具准备。
(2)单元备课。
①课题名称、目的及课题重点;②课时划分以及备课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③备课时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必要的教具等。
(3)课时备课。
①明确课的主题和课的任务;②教学进程(包括教学内容安排、师生双边活动及设计教学方法);③设计如何提问、举例、演示实验等;④准备预习;⑤板书设计;⑥教具准备。
压力也较大⑥心理成熟度还不够高一、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 A:促进社会政B:推进社会政治生活,首先,高等教育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其次,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从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C: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A: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本是与物质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它主要包括①用于教育的支出②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③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④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B: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三、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 A: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四、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A:大学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
亚文化则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B: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传承文化②改造文化,高等教育在选择和改造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第一:高等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文化选择与改造能力,他们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能够掌握文化本身的特点,经过选择与改造,易于被人们接受;第二:高等学校在选择和改造文化的同时,能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以更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③改造新的文化,首先,高等教育通过自身的活动表现文化创造的价值;其次,高等教育培养出大量具有制造活力的人,实现着文化的创新;第三,高等学校集聚了各类高级人才,直接进行科学文化研究,从而产生新的文明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简述题:
家庭教育的功能:⑴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⑵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⑶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⑷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有独特的作用⑸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⑴政治对教育的作用①通过一定组织手段对教育进行控制②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③法律④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⑵教育对政治的作用①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③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④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对象。
“教师本人是学校里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法指导知道的基本要求:⑴要有整体观⑵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⑶激发自觉性主动性⑷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程现代化的特点:⑴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⑵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⑶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⑷重视个别差异⑸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⑹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系统的继承,加强对国家化的了解与交流。
课堂管理原则:⑴了解学生的需要⑵建立积极的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⑶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⑷建立教室常规学生不同气质特点教师如何教育:⑴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特点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⑵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和方法⑶根据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⑷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对于搞好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的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疏导、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⑴理解学生①心胸豁达:所含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②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对他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能够及时作出情绪反应的能力③移情作用:在情绪和理智上都处于别人的地位④客观性:指能够就事物本来的面目来看待它⑵与学生和谐相处①真诚: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②非权势: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应出于帮助的热情来追求想往的成效③积极相待④交往技能⑶积极的自我意识:具有了…,他就有信心,能明确地正视自己,可能使已具有的教育技术得到积极的发挥⑷教育的期待:是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热切盼望。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的重要性:⑴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⑵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⑶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⑴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⑵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⑶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⑷自我探索中的迷惑⑸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⑴是否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⑵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⑶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⑷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⑸为此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教学过程的规律:⑴教学认识过程简约型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要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
这一组织的认识要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它同样也要遵循人类认识的基本路线⑵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⑶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发展包括身体方面的发展、智力的发展与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它们与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进行教学活动,一方面受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
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极大影响⑷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孤立地简单地产生的,而是在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