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高等教育学作为研究高等教育现象的一门学科,具有特殊规定性.高等教育现象相对于一般教育现象而言,具有特殊性/专业性。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2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一般追溯到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3 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
4.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应该始于清末至今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5 .1978年我国第一个专门的高等研究教育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始高等教育研究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6. 1984,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7 一般而言,在学术界比较权威的衡量一门学问是不是学科的标准有三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公认的专门术语和方法论体系。
8.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三个原则: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 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高校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不懂得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做好教学工作。
大学的学科教师,应既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又是教育家。
10 所谓专业化的工作,主要有三条标准:一是专业活动本身的智力性质及其对理论知识的较高要求,使专业人员在获得从业资格之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并且终身接受这种学习。
二是专业活动的复杂性和较高要求标准,使得专业具有市场准入限制,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
三是专业人员拥有专业问题的发言权。
1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概论知识点归纳高等教育学概论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原理、制度、管理和发展等方面的学科。
它帮助人们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提供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以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高等教育学概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之后,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其本质是通过系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个人发展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等。
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但现代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系统。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高等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在20世纪,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和多样化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模式和制度也呈现出差异。
三、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与管理涉及到高等教育的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和政策法规等。
各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但都要围绕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生管理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四、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变得日益重要,它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并促进世界各地的学术合作与文化交流。
五、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与评估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和外部评估机制两个方面。
内部质量保证主要由高校自身实施,包括教务管理、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措施;外部评估主要由独立的评估机构或政府组织进行,以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六、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尝试。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四、论述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3.阐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但是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许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因此,答案选B。
2.B
解析: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亦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到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中。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 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因此,答案为B。
③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高等教育可提高受教育者未来取得收入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为处于社会不利阶层或家庭的子女创造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自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自然科学门类开始逐一地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各自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并逐步加强向大学内部的渗透,目前科学课程已经在大学教育内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中各种学科和专业的形成,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上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科学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高等教育学考试提纲(按题型)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名词解释高等教育(第12页):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校园文化(第24页): 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通才教育(第40页)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第59页)。
也称高等学校教育学。
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方针(第98页)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专业(第120页).专业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教学过程(第129页)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高校教学原则(第136页)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第161页)潜在课程,过去也称为“非官方课程”、“非正式课程”.它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教学大纲(第168页)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组织形式(第174页)教学组织形式,也称教学形式。
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学年制(第206页)学年制是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学分制(第207页)。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狭义教学方法(第211页)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二通常教育学理论提到的就是这个概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一.《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15%-50% 普及化教育>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高等教育本质论
共同认识:(1)文化是个人外化的经验,是 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作 用就是推动和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无 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教育的全部内容 都是文化,离开了文化,教育就无从谈起。 (2)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文化问题,教 育的目的就是文化的目的,教育的价值取 向就是文化的价值取向。 (二)意识形态角度的教育本质论 我国教育界对教育本质的争论集中在意识 形态领域,主要有三种: 1.教育是生产力
2.教育是生产力 教育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 中不仅进行着精神生产,而且进行着劳动 再生产;教育就是生产力,教育变为直接生 产力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培 养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的人;教育 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和永恒性。 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是生产力的再生产过 程,教育能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 生产力;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 事业;生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教育具有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双重属性。 教育的本质是多质的、多层次的、多水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关于教育本质的几种不同观点 1.教育是上层建筑 教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为政治经济所决 定;教育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直接的、无 条件的,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间接的、 有条件的;历史性、阶级性是教育的根本 属性,教育总是存在于一定阶级中,随社 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这一观点强调教育为经济基础 所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教育制 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变革,教育具 有上层建筑的本质特点。
1.大学既是教育机构,又是研究机构; 2.教育过程以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为主; 3.大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大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大学要服务社会;大学要充分依靠社会, 利用社会力量办学) 4.大学教育是时代的反映(英国阿什比“任 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
教育与劳动者的无形收入:
——消费行为的改变; ——理财能力的改善; ——工作环境的改善; ——家居管理方式的改变; ——医疗支出的节省; ——子女学习的收益; ——个人情意特征的转变。
因此,受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 技术水平,改善劳动质量,从而提高受 教育者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
• 1、教育本身也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出现了分化。重点或 名牌学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无疑占有更大优势。在 教育市场化的口号下,教育选择不再以能力为标准,而 是以市场为标准。劳动力市场按等取人。 • 2、社会阶层的教育分野已提升到是否通过教育具备了 知识上的创造力。在社会阶层处于关键位置的教育不是 一般的教育,而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过去高等教育具有 精英性质,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具备进入社会上层的台 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当今教育的分野将主 要看是否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 • 3、教育机会不平等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天赋性因素 (家庭背景、性别、户口区域、经济状况等)成为社会 流动中一种潜规则:个体在出生时就确定的特征对社会 流动的作用更为重要。
• 处于青年中期——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已具备了 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 熟。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
11
•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进步、停滞、 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包 括社会的进步与退步、整和与解体。 •从高等教育导致人们的观念和意识 形态的变化而言,高等教育是社会 变迁的动因。从高等教育对大多数 社会变迁的影响而言,高等教育是 社会变迁的条件。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教育有2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 会发展的规律(外部关系规律),二是教育适应 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内部关系规律)。 •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考试目标本章主要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的关系,高等教育学体系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高等教育学的性质、发展动力和学科体系,考查学习者是否了解并能否运用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
二、考试内容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成长中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雏型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及其特征。
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及其特征。
扩张中的高等教育:规模化。
中心化。
综合化。
国际化。
职业化。
终生化。
多元化。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在相当的阶段,高等教育学萌芽并产生和发展。
个别研究阶段及其特征。
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
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
3.认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
国内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4.高等教育的研究方法哲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一般科学层面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等教育本质一、考试目标本章考查学习者是否认识了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教育的本质,理解了高等教育的概念、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考查是否认识了高等教育价值,理解高等教育外部基本关系和内部基本关系。
二、考试内容1.教育与高等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据有关研究,有28种之多。
人本心理学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性本质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
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就是: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直接打印三栏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概念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P5)2、高等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人力资本理论(P12):所谓的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实例:它不可能降格为一种单一的理论,只是作为标准资本理论在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应用而存在。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
本上给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这一总结尽管并非无懈可击(譬如,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这一结论就值得商榷),但基本上给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
4、中世纪大学(P21) 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为学习本身的概念而存在。
大学在满足专业、教会和政府对各种人才的需要过程中不断发展。
5、柏林大学(P22):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高等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 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
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
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
第1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简述战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案】【解析】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急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战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发展到服务于一般国民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教育。
西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在国家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作用不断加强、国民收入逐步提高以及各国广泛推行高等教育民主化政策而实现的。
(2)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来源渠道多样化由于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各国政府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同时,在财政上对高等教育也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持,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资助高等教育的发展。
(3)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各国高等教育结构层次不断增加和完善,形成多元化局面。
大学型和非大学型高校并存,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存,公立、私立和混合型高校并存,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4)高等教育功能日益扩大,地位和作用更趋重要战后高等教育功能的丰富和扩大,日益加深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增强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依赖性,越来越提高和凸显高等教育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地位。
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案】【解析】自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一三七九章重点一、总论一二三章,研究宏观规律,高等教育目的,每章都是重点二、分论四五六七八章三、课程与教学论九十十一章重点四、教育论十二十三十四章分别研究一个方向单选5*1 多选2*2 简答2*6 论述1*15 判断5*1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识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了解1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3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开始有了新变化,1)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美国形成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2)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这时,高等教育的概念已经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也由英才教育尖子教育变成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二、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995年,胡建华等出版了《高等教育学新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重点简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基本表现: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包括颁布法令、任免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为控制高等教育提供保证;②运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③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等教育学——本质
简答2) 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简答 )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2、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 (l)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 两条基本途径实现的。 两条基本途径实现的。(第9-14页) 页
简答3) 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简答 )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l)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对高等教育系统与教育设施有很 ) 大影响。 大影响。 (3)文化传统对高等学校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文化传统对高等学校特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2、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 、 (l)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17-19页)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页
高等教育学(应考)
第二节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05) 我国有没有统一的高校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确定的几个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那么到底什么样才是全面发展?马克思为 什么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来界定全面 发展? ()和()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唯一途径。 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包括()育、()育、 ()育、()育。 全面发展教育实施途径包括(教学工作) (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高校中教师是中心还是学生是中心?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和()意义 上。 伦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靠()感、() 感来维持巩固的。 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高校师生关系。 (表现形式,主要特点,建立途径)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 专业随着中世纪大学的出现而出现的吗? 专业的出现不需要一定的社会分工。 专业的出现与学科的发展无关。
为什么学校里要升国旗? 我国古代的()传统与()的设立便是把教 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02,04,05)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06) 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丹尼森得出的数据是()。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孔子、柏拉图对教育平等的阐述? 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哪三个部分? 高等教育平等的内涵? 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的三个方面? P52 在效率与公平上,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取 向概括为(),为保证效率,我国的做法? P56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两者为什么是对立的?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资料《教育学》知识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我国第一本《高等教育学》由潘懋元主编。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
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
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高等教育本质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
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6、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7、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8、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9、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即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10、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1)、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a、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
d、政治制约高等教育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
d、经济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善。
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一)、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b、高等教育通过创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一)、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
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
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学考试的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 高等教育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3. 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发展趋势
1.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2. 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 高等教育的国际比较和交流
三、高等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1. 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2.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估
3. 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和监督管理
四、高等教育的教学与学生发展
1.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2. 高等教育的学生发展和生涯规划
3. 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五、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1. 高等教育的师资培养和评价
2. 高等教育的师德建设和教师发展
3. 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与培训
六、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
2.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战略
3. 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可能会根据不同高校和学科的要求略有差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和相关学术文献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评价目标】1.在把握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所作出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高等教育的基本概念。
2.从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本质。
3.掌握高等学校三大社会职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线索,理解不同职能的内涵、意义及其社会作用。
第一节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概念应从两方面进行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
其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了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始终处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
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是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和教育机构,并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它的许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
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来指代。
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科,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在具备了文科的基础上学习。
因此,中世纪大学围绕学科、专业来组织教育活动,是一种进行专业教育的机构。
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欧洲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教育的预备机构,中等教育开始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
至此,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并且不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内容也有所扩展,由于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随着产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又开始有了新变化,从而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外延和内涵。
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
各种形式的专科层次教育也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特别是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短期专科教育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并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其规模也蔚为可观。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在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之外,又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如“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
这些非正规大学也被许多国家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
显然,高等教育的概念已不能用中世纪“大学教育”的概念来指称了,于是,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post-second education)和“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高等教育概念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
二、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不同国家由于在政治、历史文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传统上的差异,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
如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在欧洲一些有着高等教育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相对严格,更为突出较为正规化的高等教育。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
该百科全书引用了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召开的44国高教会议上对高等教育的解释,并认为由于“各国对各级教育机构命名不一,教育体制各不相同,这个解释必然不够全面”而“世界各国除建立高等教育机构外,又以各种不同方式对那些不能或不拟进入高校,但又愿意继续受教育的年满18岁的成年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一般来说,这种学习与正式大学相比,其学程较短,学习要求也不严格,这种学习已归入成人教育为宜。
”显然,这一理解较为强调正规的高等教育。
《苏联百科词典》中将高等教育概念界定为“高等教育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是国民经济、科学和文化各部门中具有高等技能的专家所必备的教育。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我国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界定是:“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
程度上一般分为专修科、本科和研究生班。
教学组织和形式有全日制和业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的和非学校形式的等等。
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
按各国的传统习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是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
”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条对高等教育概念的表述是:“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广泛开展以来,已相继出版了一批《高等教育学》教材和专著,其中都对高等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反映了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理解,但在总体上还是较一致和接近的。
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高等教育学》中,潘懋(mào)元认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一般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的年龄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已趋成熟。
”1995年,胡建华等出版了《高等教育学新论》一书,书中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胡建华等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是:“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具体来说,①中等教育毕业水平为起点是衡量是否属于高等教育的基本尺度;②只要是在中等教育毕业水平之上的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属于高等教育的概念范畴;③高等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教育,还是一种学术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由于专门人才的类型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因而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为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为此,高等教育的概念可界定为: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一)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具体来说,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1.政治决定的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治的性质。
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按照自己的阶级要求来进行,就要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其基本表现为: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包括颁布法令、任免高等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为控制高等教育提供保证;运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等等。
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导致的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如在传统社会中,享受高等教育始终是少数上流社会成员的特权。
随着政治领域民主化进程的深入,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也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各国所不遗余力追求的政治思想。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利。
虽然目前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不仅在制度上规定了工农子弟享有教育优先权,并采取种种措施和办法力求使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有同等的入学竞争机会。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美国政治上高度分权的联邦制决定了其高等教育的分权管理模式,而法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集权模式又是其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其实在本质上就反映了传统的中央集权的政体性质,近些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中地方权力的扩大,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模式以基本形成。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高校应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通过什么途径来培养等方面,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
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在国家中最高体现为宪法,宪法中的政治理想、政治准则和要求反映到教育上,就是规定教育方针,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宗旨。
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教育服务于这两个方面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巩固我国社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反映了特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特征。
作为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社会希望高等教育展现如下功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中国古代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也被看作是教育的理想,是教育活动的最终要求。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从而使受教育者理解特定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并形成维护现行政治体制的政治行为。
在高等学校中,政治教育或者以直接开设有关政治课程形式来进行。
或者是以非直接的形式,如渗透到具体学科教学当中来进行。
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相应的政治、文化、科学素养,如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2.培养政治法律的专门人才为维护既有的社会秩序,巩固阶级的统治地位,各个社会总是利用高等教育来为其培养代表本阶级意志、维护其阶级利益的统治人才。
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