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会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边关系的推导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投影:金字塔,斜拉大桥,塔吊,自行车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的身影,我们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请说一说你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至2页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具有什么特征的图形叫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3,3,3)(3)三角形ABC用符号如何表示?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怎样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a,b,c)(4)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展示点评:学生结合图形分别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小组讨论:三角形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及分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图形特征,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边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二: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展示点评:(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如下几条线段.a.从__B____C__b.从__B____A____C__(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__BC__.从B沿边BA到A,从A沿C到C的路线长为__AB+AC__.经过测量可以说__AB+AC__>__BC__,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__不相等__的.小组讨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三边有怎么样的不等关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探究点三三角形有关知识的运用活动三:见教材P3例题小组讨论:等腰三角形中有几个不同的边长?第(2)问中的长4 cm没有明确是腰还是底时应怎么处理?展示点评: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度,不确定时,应分情况予以讨论.反思小结:当题目中的条件不明确时要分类讨论.所有的三角形必须要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概念:三角形,内角,边,顶点2.符号语言.3.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分类.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0 cm和30 cm,若不改变木棒的长度,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应在下列四根木棒中选取( B )A.10 cm的木棒B.20 cm的木棒C.50 cm的木棒D.60 cm 的木棒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 C )A.9 B.12 C.15 D.12或15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整数,且周长为12 cm,则它的最短边长为( B ) A.2 cm B.3 cm C.4 cm D.5 cm4.若五条线段的长分别是1 cm,2 cm,3 cm,4 cm,5 cm,则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可构成__3__个三角形.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则它的周长为__17__;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它的周长为__10或11__.5.如果以5 cm为等腰三角形的一边,另一边为10 cm,则它的周长为__25_cm__.6.工人师傅用35 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铁架.(1)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分别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7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难点课本P1、2、6、7.8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及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等都交于一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三角形的高与垂线的区别.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你还记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在此基础上再提问: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从而引入课题.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高活动一: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AD.展示点评:三角形的高是什么线?三个图形中的高有什么区别?同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他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请分别画出各个三角形的高.小组讨论:三角形的高的交点位置有何特征?反思小结: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探究点二三角形的中线活动二:有一块三角形的草地,要把它平均分给四个牧民,且每个牧民所分得的草地都是三角形,请你探究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展示点评: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中线是什么线?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三角形的中线所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思小结:三角形的中线可以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与一点,这一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这个点是三角形的重心.探究点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活动三:动手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角的角平分线.展示点评:学生分组合作画图,师生共同点评.小组讨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什么线?与角平分线有什么区别?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反思小结:任何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我们把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概念.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是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的画法.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列各组图形中,哪一组图形中AD是△ABC的高( D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B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3.如图,在△ABC中,∠1=∠2,G为AD中点,延长BG交AC于E,F为AB上一点,CF⊥AD于H,判断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边AD上的中线(×)③BE是△ABC边AC上的中线(×)④CH是△ACD边AD上的高(√)4.如图,点D、E、F分别是BC、AD、BE的中点,且S△ABF =2,求S△ABC.(第4题图)●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难点课本P83、4、8.教学反思:第3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形,四边形不具有稳定形.2.能够用三角形稳定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难点:准确使用三角形稳定性于生产生活之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一:见教材P6“探究”部分.展示点评: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小组讨论:从以上活动中,可以分别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各具有什么特点?反思小结: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等其它多边形不具稳定性.探究点二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活动二:如图是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为了使它不变形,小明加了一根木条AE,小明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应怎样做?展示点评:小明可以有几种正确的做法?小组讨论:小明各种做法的依据是什么?反思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生活中各有用途.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2.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是观察与操作.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C )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1根) (2根) (3根)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D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矩形的对称性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4.人站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若你分开两腿站立,则需伸出一只手去抓住栏杆才能站稳,这是利用了__三角形的稳定性__.5.下列设备,没有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是( A )A.活动的四边形衣架B.起重机C.屋顶三角形钢架D.索道支架●布置作业,巩固目标教学难点5、9、10.课本P8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新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新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特点以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表达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作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操作、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及画法.【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的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一块三角形的地,小明的爸爸想种花草,妈妈想种菜.于是想平分三角形的面积,一半种花草,一半种菜,不知如何作,小明说,这还不好办,做一边的中线就行了,聪明的你,能帮他们家把这块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知道小明这样做的原因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三角形的高典例1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E⊥AC,垂足为E,AD,BE相交于点F,连接CF.(1)在△ABC中,AC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2)在△ABD中,AD边上的高为;(3)在△BCE中,CE边上的高为;(4)在△BCF中,BC边上的高为;(5)在△ABF中,AF边上的高为,BF边上的高为.[解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答案](1)BE;AD(2)BD(3)BE(4)FD(5)BD;AE【归纳提升】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变式训练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的是()[答案] D探究点2中线的特性典例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解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答案] B【技巧点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两个等底同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典例3如图,CD,B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I,则:(1)∠ACD=∠=∠ACB,∠ABC=∠ABE.(2)BI是∠的平分线,CI是∠的平分线.(3)若∠ABC=60°,∠ACB=80°,则∠BIC=度.(4)你能画出△ABC的第三条角平分线吗?[解析](1)BCD;;2.(2)ABC;ACB.(3)110°.(4)连接AI并延长,即为∠BAC的角平分线.探究点4三角形的中线与周长典例4如图,AD是△ABC的中线,且AB=10 cm,AC=6 cm,求△ABD与△ACD的周长之差.[解析]∵AD为中线,∴BD=CD,∴△ABD与△ACD的周长之差=(AB+AD+BD)-(AC+AD+CD)=AB-AC,∵AB=10,AC=6,∴△ABD与△ACD的周长之差=10-6=4 cm.变式训练在△ABC中,AB=AC,AD是中线,△ABC的周长为34 cm,△ABD的周长为30 cm,求AD的长.[解析]由题意得AB+AC+BC=34,AB+AD+BD=30,∵AB=AC,BD=BC,∴②×2得2AB+2AD+BC=60,③③-①得2AD=26,∴AD=13 cm.三、板书设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的概念、图形和它们的相关特性,如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都相交于一点的性质,应逐步加强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11.1(1)

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11.1(1)
七、忆一忆: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
八、作业课本P8练习1、2
备注
教学重点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资源
教育网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图形见章前图.
教师叙述: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看条件许可,可以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结构……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如P1的图,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处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研究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
三、做一做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
a.从B→Cb.从B→A→C
(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
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
五、想一想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六、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练
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说课稿
2.多媒体资源:PPT、几何画板等,展示动态的几何图形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技术工具:网络资源、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
1.直观展示几何图形和性质,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它是整个课程体系中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对三角形知识的深入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动态PPT或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2.结合实际例题,讲解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和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知识。
3.分步骤演示如何准确地画出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本的画图题目,如画出给定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等。
3.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究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精品教案

随堂练习 1
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解:共有6个三角形,分别是: △ABD,△ABE,△ABC, △ADE,△ADC,△AEC.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 解:第一种情况:当腰长为6cm的时候,底边长为20-6-6=8(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6cm,8cm. 第二种情况:当底边长为6cm的时候,腰长为(20-6)÷2=7(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边分别为7cm,7cm.
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边
边、顶点、角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拓展提升 1
1、已知三条线段的比例分别为1:3:4,3:3:6,3:4:5,其中可以 构成三角形的有几个? 解:1个,序号为.
假设中边长为1,3,4,因为1+3=4,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3,6,因为3+3=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假设中边长为3,4,5,因为3+4>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
归纳: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 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即可.
新新知知探探究 究
例2:用一条长18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为2xcm. 由题可得: x+2x+2x=18, 解得x=3.6.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 C
பைடு நூலகம்

八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八年级数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数学备课组第 1 周供2 周用主备课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角分成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下图中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找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试化简:(1)|c-a-b|-|b-a-c| (2)|a+b-c|-|b-a-c|一、课堂练习:1、教材P65练习第1、2题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厘米,、4厘米,则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7厘米,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找出图中所有的三角形。

二、作业布置教材P69第1、2、6题;教材P70第7题,三、自我检测(一)选择题1、∆ABC的三边长为a,b,c,且a>b>c,若b=6,c=2,则a的取值范围是( )A、42、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20米B、15米C、10米D、5米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8厘米,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4厘米B、5厘米C、6厘米D、13厘米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 )A、05、如果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 )A、1:2:4B、1:3:4C、3:4:7D、2:3:4(二)填空题6、一个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厘米和70厘米,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的长为x厘米,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如图,在∆ABC中,AB的=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BAC所对的边是_______,AC在∆ABC中是_________的对边。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1章 三角形(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第1课时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培养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数学的美学价值,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等。

学生:三角尺、四边形框架、小木棍、细绳。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三角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回答:房屋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脚架等.教师问:观察下图,将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二)探索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问:如图,在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示课件3)学生讨论,得出各种结论.这样不容易变形.教师问: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出示课件5)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会改变.教师总结:(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出示课件6)教师问: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教师问:经过以上三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可以发现,三角形不会变形,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教师总结讲解:(出示课件7)“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问: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起重机、屋顶架构等.(出示课件8-10)教师问: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回答:衣服挂架、放缩尺等.(出示课件13-15)例:要使四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钉上一根木条,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使它保持形状,那么要使五边形,六边形木架,七边形木架保持稳定该怎么办呢?(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都加上木条,分成三角形即可,如下图:总结点拨:为了使多边形具有稳定性,一般需要用木条将多边形固定成由一个一个的三角形组成的形式.(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8)1.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关于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稳定性总是有益的,而不稳定性总是有害的B.稳定性有利用价值,而不稳定性没有利用价值C.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均有利用价值D.以上说法都不对3. 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三角形的稳定性4. 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A. 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 保持对称C.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D. 美观漂亮5. 如图,用钉子把木棒AB、BC和CD分别在端点B、C处连接起来,用橡皮筋把AD连接起来,设橡皮筋AD的长是x,(1)若AB=5,CD=3,BC=11,试求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在(1)的条件下要围成一个四边形,你能求出x的取值范围吗?(3)AB、BC、CD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参考答案:1.C2.C3.D4.C5. 解:(1)x最大值= AB + BC + CD = 19.x最小值=BC – AB – CD = 3;(2)3 < x < 19;(3)不能.(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1)的相关内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1 三角形的边 (1)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3)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7)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0)11.2.1 三角形的内角 (10)11.2.2 三角形的外角 (14)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9)11.3.1 多边形 (19)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22)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3.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学习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义,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情感态度】通过求三角形的边长时必须注意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画一个三角形,结合图形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问题2 出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探究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定义及概念.问题3 如图,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AB、AC、BC之间的关系.【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在全班同学基本完成的情况下,针对问题3进行重点讲解.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怎样的.3.已知三条线段,怎样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归纳结论】 1.主要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已知三条线段,可用如下简易方法判断它们能否围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则能围成三角形,否则不能.4.已知三角形两边长a,b,第三边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a-b<x<a+b(a≥b).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哪些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哪些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1)6,8,10;(2)3,8,11;(3)3,4,11;(4)三条线长度之比4:6:72.等腰△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连CD,若CD将△ABC周长分成19和8两部分,求△ABC的腰长及底边的长.【教学说明】可由学生抢答完成,再由教师总结归纳.【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若干同学口头小结,之后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定义.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边训练边讲解,然后学以致用.【情感态度】训练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高.问题2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中线.问题3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角平分线.【教学说明】对问题1,对于钝角三角形的作高要给予集体指导、分类指导,甚至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便让绝大部分同学过关.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有何不同之处?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自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归纳结论】1.定义: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以这个顶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有时在形内,有时在直角顶点上,有时在形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F 是△ABC 的高,填空: (1)BD= =21;(2)∠ABE=∠ =21∠ ; (3)∠ =∠ =90°.2.如图,△ABC 中,∠A 是钝角.(1)画出AC 、AB 上的高BD 、CE ; (2)画出∠ABC 的平分线BF ; (3)画出边AB 上的中线CG.3.已知,如图,AB ⊥BD 于B ,AC ⊥CD 于C ,且AC 与BD 交于点E.那么(1)△ADE 的边DE 上的高为,边AE 上的高为 ;(2)若AE=5,DE=2,CD=59,则AB= .4.如图所示,等腰△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5.学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种相等的两部分”.课后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一块三角形的厚薄均匀的蛋糕,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要求只切3刀,请你在图中把你的方案画出来,并说明理由.【教学说明】题1、2、3可让学生自主完成,题4、5教师可给予相应的指导 当已知三角形两条高求其他边长或已知一高与其他边长求另一高时,常用面积作为中间量.涉及等腰三角形边的问题时,常要分情况讨论,然后看它们是否满足三边关系,不满足的要舍去.【答案】1.(1)DCBC (2)CBE ABC (3)CFA CFB 2.图略.3.AB DC29解析:△ADE 是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它有两条高:边DE 上的高AB ,边AE 上的高为DC.又S △ADE=21DE ·AB=21AE ·DC ,即21×2×AB=21×5×95,AB=29.4.解:设AB=AC=2x,则AD=CD=x.(1)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2x=10,BC=6-5=1.(2)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2x=4,所以BC=13.因为4+4<13,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5.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请若干名学生口述小结,老师再利用电子课件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2.能正确作出一个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概念的同时还要掌握它们的画法难点: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及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关系.三、教学用具刻度尺、直尺、量角器四、相关资源三角形三线的动态演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把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BC的顶点A上,再把橡皮筋的另一端从点B沿着BC边移动到点C.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AD,AE,AF,AG…)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积累,找到以下特殊位置的线段(AD,AE,AF).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为下面抽象出它们的概念做准备.(二)探索新知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下表:设计意图:通过完成表格,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有关的概念.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按照三角形高线的定义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线,观察各个图形间的相同或不同点,并要求学生进行归纳.(1)任意画一个锐角△ABC,请你画出BC边上的高.(2)你能画出其他两边上的高吗?(3)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概念图形几何语言表示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段,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AD是△ABC的BC上的高,∴AD⊥BC∠ADB=∠ADC=90°.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AE是△ABC的BC上的中线,∴BE=CE=12BC.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AF是△ABC的∠BAC的角平分线,∴∠BAF=∠CAF=12BA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4)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外部?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5)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直角边BC边上的高是AB;直角边AB边上的高是CB;斜边AC边上的高是BD.(6)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7)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学生操作,观察,交流,归纳.归纳:三角形的三条高的特性: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在三角形内部的数量 3 1 1 高之间是否相交相交相交不相交高所在的直线是否相交相交相交相交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的位置三角形内部直角顶点三角形外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地画出钝角三角形的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讨论掌握三角形高线的画法,通过进一步观察,归纳得出三角形高线的特性.3.类似地,要求学生按照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线的定义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观察各个图形间的相同或不同点,并要求学生进行归纳.结论: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交于一点.设计意图:类比三角形的高的探究,得出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和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三)课堂练习1.三角形的三条高在( ).A .三角形的内部B .三角形的外部C .三角形的边上D .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边上2.如图,BO ,CO 分别平分∠ABC 和∠ACB ,∠A =40°,则∠BOC = .3.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则ABD S △ ACD S △.学生独立完成.答案:1.D.2.110°.3.=.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及它们的画法.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几何表达及简单应用.注意:(1)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也交于三角形内一点.(3)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4)能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部分的线是三角形的中线.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七、板书设计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段,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接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高、中线、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说课稿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说课稿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11.1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展示。

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线段、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另一方面,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对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

希望通过本节课对三角形的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分类。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的探究过程,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的应用。

二、说教法基于我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理论的认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诱思探究、生成体验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展示,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并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牙签和糖果搭建三角形,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和定理;
3.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4.三角形内角和与外角的关系;
5.三角形内角和与周长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基础,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三角形在桥梁建筑中的应用,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探究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及其特征,形成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
2.提升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三角形内角和、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使学生掌握逻辑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数学抽象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与周长关系中,学会从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数学模型;
-针对内角和与外角的关系,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逐步突破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11.1.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11.1.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会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将涵盖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础知识和拓展应用,包括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计算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等。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以便他们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7.教学评价,关注个体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的学习。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包含三角形的日常物品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屋顶尖、三角尺等,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三角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三角形无处不在,并激发他们对三角形性质的好奇心。
3.拓展题:
(1)结合教材第11章11.1节内容,思考三角形三边关系在桥梁建筑、房屋结构等方面的应用。
(2)尝试解决以下问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如何确定第三边的可能长度范围?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必做题,确保掌握基础知识。
2.选做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选择,可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拓展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几何思维能力。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知识,如线段、角的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授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边关系。首先,我会给出三角形的定义,并强调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所围成的图形。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回顾角度和的性质。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教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教案

11.1与三角形的关的线段(第2课时)
2.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
1、如图,教师给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把
B,C重合对折,折痕与BC交于点D.
问题:(1)D点有什么特殊性?
(2)连接线段AD人。

把厶ABC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3)请归纳线段AD的特点.
并用语言描述中线定义.
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表示方法:1.AE是厶ABC的BC上的中线.
1
2.BE=EC= BC.
2
问题:你认为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线?并分别作出来,你有什么发现?结论:三条
定义: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概念
如图,教师再给出一个三角形纸片,对折,使AC与AB
所在直线重合,折痕与BC交于D.
问题:(1)通过这个操作你认为AD有什么位置特点?
(2)请给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角的平分线
表示方法:1.AM是厶ABC的/ BAC的平分线.
1
2. / 仁/ 2= —/ BAC.
2
思考: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代表线段还是代
通过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概念,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规律
让学生能感知并有一种意识去动手实践,主动探究。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案

教案设计课题与三角形有关线段课程类型新课学生基础基础较弱教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旧知回顾:三角形是我们熟悉的图形,观察下列图片,你能说一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吗?(引出课题:讨论中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二、教学过程三角形基础知识1.师生合作探究:提问:(1)观察这些三角形,说一说什么叫三角形?(2)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有几个角?(3)你认识有什么类型的三角形?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基本元素:三条线段,三个角记法: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ABC,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和BC,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c,a,b顶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角:∠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辩一辩】下面图形符合三角形的定义吗?要点诠释:(1)①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联接方式:首尾顺次2. 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要点诠释: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②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课堂练习】3分钟例1:如图所示:1.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2.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3.以E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4.以∠D 为角的三角形有哪些?5.说出△BCD 的三个角和三个顶点所对的边?【思路点拨】在(1)问中数三角形的个数时,应按一定规律去找,这样才会不重、不漏地找出所有的三角形;在(2)问中,突破口在于由三角形定义知,除了A 、E 再找一个第三点,使这点不在AB 上,便可得到以AE 为边的三角形;(3)问的突破口是∠E 一定是以E 为一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中.【答案与解析】解:(1)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E,△ABC, △BEC,△BCD,△ECD.(2)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ABC 、△ABE.(3)以E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 ABE 、△BCE 、 △CDE.(4)△ BCD 、 △DEC.⎧⎪⎧⎨⎨⎪⎩⎩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5)△BCD的三个角是∠BCD、∠BDC、∠CBD.顶点B所对应的边为DC,顶点C所对应的边为BD,顶点D 所对应的边为BC.【总结升华】在数三角形的个数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做到不重不漏.【变式训练】5分钟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师生合作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1)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大小关系?(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引出课题:引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归纳】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课堂练习】3分钟例2:例1:判断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拼成三角形?为什么?(1)3cm、8cm、4cm;(2)5cm、6cm、11cm;(3)5cm、6cm、10cm.【答案】(1)不能,因为3cm+4cm<8cm;(2)不能,因为5cm+6cm=11cm;(3)能,因为5cm+6cm>10cm.【解析】要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运用时习惯于检查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总结升华】判断以三条线段为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简易方法是:①判断出较长的一边;②看较短的两边之和是否大于较长的一边,大于则能够成三角形,不大于则不能够成三角形.【变式训练】5分钟【课堂检测】10分钟(5题)课后作业:与三角形有关线段作业标准:1、认真完成作业2、按照训练标准进行3、利用通讯设备提前询问情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设计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学本节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以及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现在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就有了更为充实的基础和准备。

通过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三角形边角关系是平面几何中的几何形态问题。

在突出重点时,主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猜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实验和归纳的过程,加深对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学中还可辅以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对实验过程进行直观的演示.教师在学生小组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个别的指导,在动画演示过程中进行讲解,以明确学生的认识.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不仅涉及到几何的重要内容,而且同不等式有机结合,这给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往往能够记住这些结论,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缺乏灵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通过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际例子的分析和操作,实现对三边关系的判断过程的把握,从而提高利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引入)在小学,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用处.一起来欣赏图片(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图片欣赏完后,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什么物体上有三角形?(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学生有熟悉感,随后提出问题,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人教初中数学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初中数学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二课时) 教案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二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内容解析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三角形内部的三条重要线段,也是“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

既是对前面学过的线段的中点、垂线及角平分线等知识的内化,又为后面学习全等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到用几何语言精确表述,这是学生在几何学习上的一个深入.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会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通过画图操作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用几何语言表述;通过教具展示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在具体的图形中利用工具作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时,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对于图形的这种特点学生不太适应,教学时可结合过线段外一点画已知线段的垂线(垂足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1.质疑展示,操作验证问题1.通过画三角形的中线,你有什么发现?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追问1.教材中以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为例介绍了三角形的中线,结合作图你能用语言描述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概括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教师加以完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作图,先从形象上认识三角形中线的定义,然后用语言归纳出中线定义,这样做,不仅容易理解定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追问2.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追问3.在作图过程中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交于一点吗?师生活动:学生交流,提出质疑,教师提供技术帮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教案(12页,含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教案(12页,含反思)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1.1 三角形的边1.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小学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么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老师出示教具,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教具,然后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1.三角形的顶点及符号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内角. 3.三角形的边.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 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 教师再出示另外剪好的三角形,各顶点字母与原来不同,然后通过新三角形让学生巩固刚才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问题1:小学中已经学过,如何将三角形进行分类?问题2:如何将三角形按边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有两边相等和有三边相等,以及三条边均不相等.教师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并进一步讲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然后给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方法: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后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点,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C路线最短.然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线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师提问:(1)由不等式①②③移项,你能得到怎样的不等式?(2)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 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 cm?三、练习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练习第1,2题.老师布置练习,学生举手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让学生说明理由.解决完以后,教师利用投影出示补充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补充练习: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 cm,一条边长是6 cm,求其他两条边长.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主要从对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边关系的认识方面进行小结.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教学内容: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
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特别注意钝角三
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三角形的三条中线,角平分线、高分别交于一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位于三角形的外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及其画法;
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准备:尺子、铅笔
(学生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是处于青春期,有厌学的情况,所有以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其从根本上理解定理、定义,搞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
一、动脑筋(导入)
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是怎么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且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三角形中线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1, 三角形的高
a 高的概念: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AH⊥BC,垂足为点H,则线段AH是△ABC的BC边上的高。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自己学着画)
B 做一做:如图试画出图中△ABC的BC边上的高。

(学生一般对锐角的高容易画出,让其做一做钝角三角形的高,小组讨论,,教师在旁边进行辅导)
多训练几个特殊三角形的高,试问学生钝角三角形的高有几条在外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 角平分线的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BAD=∠CAD,则线段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

b 思考角平分线所带来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和高的区别是什么,(讨论),教师指导完成,学会画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中线
a 三角形中线的概念: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BE=EC,则线段AE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

b 学习怎么画中线,中线带来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教师演示,学生一起操作并讨论得出结果)
c 做一做,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画出三边上的中线,你会发现了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重心,让学生记住,重心是三条什么线的交点)
3、例1 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是△ABC的高。

(1)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列举出来?
(2)其中哪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1)图中有6个三角形,
它们分别是:
△ABD、△ADE、△AEC、△ABE
△ADC、△ABC。

[来源:Z&xx&]
(2)因为AD是△ABC的中线,
所以BD=DC。

因为AE是△ABC的高,也是△ABD和△ADC的高,
又S△ABD =1/2*(BD*AE)
S△ADC=1/2*(DC*AE)
所以S△ABD = S△ADC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1、三角形的三种线段——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的画法,
3、三角形的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的区别是什么,各隐含的已知条件
是什么。

五、作业:
课后作业第3题
六、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