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合集下载

咏史诗(教案)

咏史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4、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学习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师)(二)、阐述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三)、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乌江亭》《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过华清宫》(杜牧)《南朝》《咏史》 (李商隐)《石头城》《乌衣巷》 (刘禹锡)杜牧1、《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刘禹锡1、《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修改

咏史怀古诗鉴赏学案修改

——咏史怀古诗鉴赏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事叹人生【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必修3、必修4课内咏史怀古诗,能说出此类诗歌经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用的艺术手法;2、通过分析归纳,会用所学的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准确解答同类题材的诗歌鉴赏题。

【学习方法】自学法迁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课本复习——必修3、必修4咏史怀古诗词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分析高中教材必修3、必修4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思想情感和常用手法三、分析总结咏史怀古类诗歌的特点1.标题特点:2.结构方式:3.抒发感情:4.常用手法:四、典例引领、导学规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1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万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怀古诗鉴赏学案教案

怀古诗鉴赏学案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已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整理人:余小岚一、怀古咏史诗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已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委婉劝谏等目的。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三、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冠以“咏”、“咏史”、“怀古”、“览古”、“××古”,有的干脆以历史地域或人物为题。

2、内容: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常用手法:以景衬情、用典、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衬托、抑扬、讽刺、含蓄、联想与想象,即事议论。

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

4、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怀古诗主题——临古迹,怀古人,咏古事,抒已志(一)、怀人伤已怀古伤己,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1、对比失落有的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已,还伤同时代的人。

《登幽州台歌》李清照《绝句》2、同病相怜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杜甫《蜀相》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读懂咏史怀古诗》。

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将重点学习第四章“咏史怀古”部分,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让学生解古代诗人在咏史怀古中表达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咏史怀古诗基本特点,能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途径,提高学生对咏史怀古诗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热爱,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中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基本特点及其在具体作品中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兴趣。

(5分钟)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乌衣巷》,分析其咏史怀古特点,解读诗人情感。

(2)学习《登鹳雀楼》,对比分析其与《乌衣巷》异同,深化对咏史怀古诗理解。

(3)学习《赤壁怀古》,探讨古代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对历史感慨。

(20分钟)3.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学习三首咏史怀古诗,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15分钟)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咏史怀古诗写作练习。

(10分钟)(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读懂咏史怀古诗》2. 主要内容:(1)咏史怀古诗特点(2)经典作品分析:《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3)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乌衣巷》中意象,并阐述其在表达诗人情感中作用。

(2)比较《登鹳雀楼》与《乌衣巷》异同,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以“咏史怀古”为主题,创作一首诗。

2. 答案:(1)意象:乌衣巷、燕子、夕阳等。

作用:通过这些意象,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时光流转感慨。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

《咏史怀古诗》教学教案分析导读:【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内容】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一个接点:找对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

(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

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运用了对比伤己手法。

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

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挖掘二者连接点(讨论练习):丞相祠(杜甫——诸葛亮)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亮自况。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

《咏史怀古诗》教案【教学设想】新程必修四第二单元有三首古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另两首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三首诗歌都是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达到伤己、伤今、反思等目的。

用典只是手法、过程,而不是目的。

学生要学会通过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

这一节,就是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找到用典手法到咏史抒怀的通道,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读懂诗歌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时安排】一时【堂内容】一、堂导入:(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什么是怀古诗?(展示)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一个接点:找对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

(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

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运用了对比伤己手法。

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

咏史怀古诗赏析教案教学目标诵读诗歌,说说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二、背诵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诗歌,说说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①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

②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

③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

③黄鹂:黄莺。

④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

⑤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⑥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

⑦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诵读(2)请你说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的情感是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

(3)请同学自由朗读背诵以下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等诗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咏史怀古诗的深入学习,使学生理解诗人的怀古情感,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艺术手法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乌衣巷、华清宫等历史照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诗人的怀古情感及艺术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详细解析,指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读懂咏史怀古诗》2. 内容:诗人:王之涣、杜牧、苏轼等诗篇:《乌衣巷》、《过华清宫绝句》、《赤壁怀古》怀古情感:家国情怀、历史沧桑艺术手法:借古讽今、寓情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鉴赏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2. 答案示例:诗歌:《过华清宫绝句》分析:此诗以华清宫为背景,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唐朝衰败的感慨。

艺术手法主要有寓情于景、对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诗的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诗的鉴赏

无论是杜 甫“ 致君尧舜 上 . 再使风 俗淳 ” 还 是 陆 游
“ 上马 击 狂 胡 。 下马草军书” , 他们 都 希 望建 功 立 业 . 得 遂
时代
诸 葛亮
战 争频 仍 动 荡 不安 才情 两表 酬 三顾 .

杜 甫
安 史之 乱 战争 不 断 读 书破 万卷
( 1 ) 感 受 古 代 文 人强 烈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和 使 命 意 识 , 继 承 其 优 秀 的文 化 传 统 .增 强 为 民族 振 兴 而 努 力 的使
二、 点 击 概 念 鉴 赏方 法
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 、 历 史 人物 、 历 史 陈迹 为题 材 , 借登高望远 、 咏叹 史实、 怀 念 古 迹 来 达 到 感 慨 兴衰 、 寄托哀思、 托 古讽 今 等 目 的 。这 类 诗 由于 多 写 古 人 往事 , 故多用典 故 , 借景抒 情 , 借 古讽今 , 对比 等 , 手
1 . 对 比失 落 型
残 照荒 凉 。以 燕栖 旧巢 唤起 人 们 想 象 . 昔 日的 王 谢 权 门
现 在 已居 住 着寻 常 百姓 之 家 ; 今昔对比. 感慨 沧 海桑 田
2 . 借 古讽 今 劝 诫 世 人 现 实 的 不尽 人 意 让 诗人 触 景 生情 . 追思 古事 . 感 时
命 感 和 社 会 责 任 感
对 足 千秋 。 匡扶 汉 室 .

下 笔 如 有神 致 君 尧 舜上 .
再 使 风 俗 淳
理 想
( 2 ) 感 受诗 歌的魅 力 , 接受文 学艺术 的熏陶 , 培 养
良好 的 审 美 情 趣 。 教学重点 :
探 究 把 握 此 类 诗 歌 主 旨的一所 知。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

《咏史》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咏史》教案《咏史》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2、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3、了解作者敢于批判现实的勇气和魄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引用典故的意义2、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借古讽今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分析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二十七岁为举人,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38岁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1841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主张改革弊政,抵御外辱,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成为他批判现实的武器。

他一生创作,诗、词、文都有建树,议论纵横,想象丰富,豪放瑰丽,被后世称为“近代文学开山作家”。

著有《龚自珍全集》。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二、写作背景道光五年(1825),正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5年。

当时清王朝腐败透顶,官场上或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不学无术,流连声色,放荡奢华;士林或趋炎附势,谄媚帮闲;或苟且偷安,明哲保身。

总之,腐气颓风,笼罩朝野上下;而气节廉耻,荡然沦丧殆尽。

龚自珍当时在杭州守母丧期满,客居江苏昆山。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腐败堕落的世风和仕风,不禁义愤填膺,忧患重重,便托“咏史”之名,写下这首七律,讽刺鞭笞丑恶的现实,以警醒世道人心。

本诗虽名咏史,实为讽今。

三、诵读体会,把握文意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在繁华富庶的东南,那些“名流”在声色场、名利场中彼此勾心斗角,制造许许多多无聊的恩恩怨怨。

这两句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

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读懂咏史怀古诗》教案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郭志飞【教学设想】新课程必修四第二单元有三首古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一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另两首是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三首诗歌都是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典故达到伤己、伤今、反思等目的。

用典只是手法、过程,而不是目的。

学生要学会通过分析表面的典故,理解作者的主旨和用意所在。

这一节课,就是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找到用典手法到咏史抒怀的通道,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感情、读懂诗歌的目的。

【教学目标】一、能够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的古今连接点;二、理解诗歌内容,说出诗歌中“用典怀古”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找到古今连接点,掌握怀古诗的三个作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练习总结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内容】一、课堂导入:(课件展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是啊,多少烟尘历史中,多少历史诗歌里。

今天,让我们一起伴着诗人的心跳,去感受历史的沧桑,聆听诗歌的回音。

二、方法总结:1、什么是怀古诗?(课件展示)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怎样读懂怀古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一个接点、三种线索一个接点:找对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

3、举例分析,寻找连接点。

(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

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运用了对比伤己手法。

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千古兴亡事,思今抒己怀---“怀古诗”群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千古兴亡事,思今抒己怀---“怀古诗”群诗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千古兴亡事,思今抒己怀---“怀古诗”群诗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千古兴亡事,思今抒己怀---“怀古诗"群诗阅读学习目标1. 明确怀古诗的内涵及特点。

2. 感悟怀古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 掌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计: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千古兴亡多少事,登临古地,凭栏远眺,总会引起文人心中的无限感慨。

这节课,让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五首怀古诗,一起探究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初读——临古地从题目来看,有什么发现?《登幽州台歌》《泊秦淮》《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预设:这五首作品虽体裁不同,有杂言古诗、七言绝句、词,但是题目中都包含有地名。

师:同学们敏锐地发现怀古诗的题目中多含有地名,大家知道这些地名有何深意吗?我们来了解一下。

资料链接: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秦淮:即秦淮河。

晚唐时,秦淮河两岸酒家林立,夜晚,灯火闪烁、光影迷离,是豪门士族享乐欢宴的场所。

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

208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在此大破曹操大军。

在赤壁之战中,年仅三十四岁的周瑜,借助东风火攻取胜,成为了头号风云人物。

这场战役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

京口北固亭: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小结:怀古诗中涉及的地点,往往是前代都城、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历史名人的故居、历史古迹等。

再读——忆古事(人)诗人来到古地,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呢?(提示:结合作品中的写景句或叙事句来分析。

古今多少兴亡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古今多少兴亡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古今多少兴亡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咏史诗鉴赏学案河北阜城中学石洪新一、考点解读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解读要求:(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归纳总结:(一)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具体内容1.从描写的时间朝代看主要写春秋时期的吴国,六朝(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隋朝,南唐--------写丧国的国君来谨劝当朝。

2.从地点看(1)都城:卞京,金陵,姑苏,洛阳,长安(2)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赤壁,骊山,马嵬,华清池,隋堤,汴河,新亭(3)历代帝王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堂:武侯祠,湘妃祠,乌江亭,三闾庙,秦始皇陵3.涉及的人物孔明,项羽,昭君,秦始皇,贾生,西施,荆轲4.经常出现的意象春草、秋风、黄昏、斜阳、流水、杨柳、月亮、杜鹃、鹧鸪、烟雨云雾等(一般的景象色调不是明亮的,否则也是以乐景写哀情。

)5.写作目的:借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伤己6.关键信息:诗题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古”等字眼,有的甚至干脆以历史地或人物为题。

(二)、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及其抒发的感情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

如: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咏史怀古诗鉴赏的教案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

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

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

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千古兴亡千古情—“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教学设计

千古兴亡千古情—“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教学设计

千古兴亡千古情—“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教学设计(共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千古兴亡千古情——“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初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并能应用到此类型诗歌的鉴赏阅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此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刚刚结束的必修三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唐诗,可以说唐代的四位诗人带领我们用诗歌领略、见证了大唐的由盛到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唐朝,走近诗人们笔下的“咏史怀古诗”。

(二)、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时,为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并对知识进行初步感知。

具体过程如下:1、“咏史怀古诗”的涵义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类型;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概念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咏史怀古诗”这种类型的鉴赏方法。

并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2、“咏史怀古诗”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①内容:以吟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主。

②情感:对于不同诗歌创作内容,作者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或褒或贬,或讽刺批判,或同情歌颂。

具体来说,可以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仰慕,或惋惜同情;对“历史事件”的赞扬、或批判;对“历史遗迹”的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历史兴替的感慨。

③表达技巧:常使用对比、用典,写景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手法。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探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探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探析发布时间:2022-06-21T03:29:43.09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4期第56卷作者:陈芳[导读] 古诗词鉴赏在高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是高考的难点。

陈芳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摘要:古诗词鉴赏在高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是高考的难点。

笔者将根据怀古诗的不同类型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析:一、全面认知历史典故;二、多了解诗歌作者;三把握诗歌重要意象和情语。

以王安石和刘禹锡的怀古诗歌为范例作为鉴赏范例,对古诗思想感情进行探析。

关键词:怀古咏史诗思想感情鉴赏方法历史典故古诗词鉴赏在高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是高考的难点。

作为高三复习课,应对古诗词鉴赏应有基本类别区分,对古诗词分门别类。

作为这几年各地常考场的怀古诗又可以分为几类:1.怀人伤己;2.怀古伤今;3.理性反思。

这些诗词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较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在鉴赏时的难度。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教师平时在讲授诗词鉴赏的时候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归类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鉴赏的技巧。

那么,笔者将根据怀古诗的不同类型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析:第一,对历史典故应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首先,应了解诗人由于篇幅及格律的限制,历史典故的故事往往并不是全面且真实的历史,而是选取一点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某个侧面。

其次,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有时候运用某个典故只是为了抒发某种感慨。

第二,尽可能更多地了解诗歌的作者,因为“知人论世”是读懂诗歌的重要方法。

历史的车辙滚滚驶过,常常会出现惊人相似的史实,对于诗人而言,看到历史人物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以杜甫的《咏怀古迹(三)》为例,诗人和诗歌主人公的相似点是什么呢?相似地充满才情抑或美貌,最后的结局都很不美满。

苏轼也是年少即中进士,并且是榜眼,到中年却沦落至赤壁之处的黄州。

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能创作出《念奴娇·赤壁怀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教学设想」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

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一。

导入: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

点击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

知识链接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

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

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⑷晚唐咏史怀古诗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㈢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

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㈣咏史怀古诗特点: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⒋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四。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㈠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

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

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

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这种怀人有时不仅仅伤己,还伤同时代的人,如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之所以追念项羽,不仅仅是作者有那种巾帼豪杰之气,还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这让作者想起英雄项羽。

这是一个声明,是一种讥刺,更是一种呐喊。

对比之下,诗作的含义自然比较明白:竖子苟且偷安,时代呼唤英雄。

过陈琳墓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首咏怀古迹之作。

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

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其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

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

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这首词三问三答,自相呼应,跌宕起伏,层次分明。

诗人从大处落笔,视野十分开阔,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词中融经铸史,借古讽今,表面上是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实际上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虽为曹操之言,也代表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对当权者无抗金复国之志的遗憾和愤慨。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