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历次通胀通缩看逃不掉的经济周期
2016-01-13 07:03:14 来源:和讯网作者:宗华烨森德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森德究所高级研究员宗华烨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
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
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这篇文早具有一疋参考意义。
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GDP增速是6.9%,已经跌破了7%虽然比预期要高上0.1%,但是在这新增的
6.9%里,有多少是过剩的产能,有多少是并不能带来任何收益的投资,又有多少是经过展期的债务,都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如果刨去这些部分,那么真实的GDP增速,可能已经令人相当不乐观了。增速下降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令人恐惧的问题
是面对增速的下降我们的政府会不会再次采用像上一届政府的4万亿投资那样误国十年的政策。宽松政策除了为以后的经济埋
下更大的隐患之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新增出来的货币并没有真正流向消费端和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如果印钞票能挽救整个国家的经济,那么津巴布韦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了。
我们一再提醒,经济的运行就像这个星球的春夏秋冬一样,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冬天已经来临。已经到了直面冬天,拿出勇气面对我们这几十年积累下的种种问题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伴随着这个国家成长起来的人,我惊叹这个国家三十年来的奇迹,也坚信我们这个一路咬着牙,含着血和泪走过的民族一定是可以熬过这个冬天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论上,我们将物价普遍持续上涨或下跌认定为通胀或者通缩,经济学界对通胀和通缩还没有一致的界定方法。本文,笔者将CPI物价指数连续上涨或下跌两个季度以上作为通胀或通缩的衡
量,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五次通胀和三次通缩,时间都持续长达一年以上,下图中标记的分别是这几次通胀、通缩达到极值的年份。
i w-"
我国历次通胀分析
(一)1980 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恢复国内经济,自1978年^一届三中全会起,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转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随后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建设导致财政支出激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赤字,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大量发行货币,货币供应量M0从1978年的212亿元扩张到1980年的346.2亿元,上涨了63.3%。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CPI物价指数从1978年的0.7%上涨到1980年的7.5%。
快速上行的通货膨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抑制通胀,1980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
价的通知》,政府采取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等一系列措施,通货膨胀在1981年得到抑制,历时两年多。
(二)1985 年
1984年,中央政府提倡加快改革,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地方政府响应号召,扩大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从1983年的16.2%上涨到1985年的38.8%;而1984年的货币供应量M2比1983年新增1071.3亿元,过快的社会投资引起社会总需求过旺。同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工资改革,使得居民实际收入大幅上扬。社会投资增长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通货膨胀再次出现,CPI价格指数从1984年的2.7%上涨到1985年的9.3%。
为了抑制此次通胀,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紧银根,减少货币发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上扬,本次通胀历时三年。1985年通货膨胀刚刚得到控制,我国马上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通胀。
(三)1988年
中央为了理顺价格机制,1988年上半年放开肉、蛋、菜、糖价格,7月底,又放开名烟、酒价格,名烟酒价格一下上涨5至10倍,社会出现抢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又规划出台物价工资改革方案。改革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为了使经济保持
较高的增速,紧缩的政策开始松动,货币供应M0同比增速从1987年的19.4%上涨至1988年的46.7%,1988年CPI物价指数一
下暴涨至18.8%。
1989年,中央召开会议整顿经济秩序,采取减少社会总需求,控制贷款规模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回笼货币等政策,1990
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年。
(四)1994年
1993年,中央为了进一步理顺价格,先后放开了粮食、钢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价格,调整提高了原木、水泥的出厂价格, 并对部分原油价格实行了议价。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推动企业成本大幅上涨。随后,中央又出台了工资改革制度,进一步添加企
业的成本负担,最终造成物价上涨。与此同时, 1993-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速增长, 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 25.5%;而货币供给量在1992年已经开始上涨,影响滞后到 1994年,加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拉动市场物价的上涨。
1994年,CPI 物价指数上涨到了 24.1%的极高水平。
在抑制通胀方面,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在
年。 (五)2011年
2011年,因内外因的共同影响,造成了此次的通货膨胀。首先,
09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为了对冲巨额的外汇占 款,央行抛出20万亿人民币,导致了当时的流动性过剩。
2010年12月份M2的增长率处于19.72%的较高水平,过多的货币供 应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其次,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于我国对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较高,给中国带来输
入性通胀的压力。再者,当时 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国内总需求过剩,加大了通胀压力。
2011年,CPI 物价指数上涨至5.4%, 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值。
稳定物价成为了当时的首要任务,央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密集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2010年-2011年期间, 上调5次基准利率12次存款准备金率,到 2011年6月20日,存款准备金率高达 21.5%。2011年末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一年
我国历次通缩分析
(一) 1998 年
1996年由于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坏账,加之为了治理 1994年的通胀,银 1996年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状态,为了防范银行风险,政府开始控
1996年通胀得到控制,历时三
1997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经济时期,
行紧缩银根后积累了大批的不良贷款,银行的这种现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