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明月3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案1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评价:(指名3个学生)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鸟鸣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鸟鸣涧北师大版

《鸟鸣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

2、利用文包诗理解诗意。

通过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

再通过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

进行基础诵读,再通过录音示范进行吟唱,理解王维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

4、知道优美的环境需要大家的爱护,明理知耻。

【教学重点】吟诵,吟咏,明理知耻。

【教学难点】学习吟诵【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生反馈:都是描写景色。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歌-----《鸟鸣涧》二、读诗1、孩子们都回家预习过这首诗,谁能来读大家听呢?指名读,请生评价。

相机指导读准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2、齐读全诗,读准字音三、悟诗情,学吟诵1、师出示配画的古诗句,边讲述:其实,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家里做客。

朋友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旁边。

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

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安静下来了。

王维和朋友坐在种了许多桂花树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静,连桂花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仿佛都能听见。

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出示第一句。

(师生齐读)2、学习吟诵。

如果我们用吟诵的腔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A. 我们吟诵得依字行腔指名读,相机范读指导:看看这个“落”,正因为桂花飘落几乎是无声无息的,所以要读得短促,轻柔一些。

人闲静下来,才能有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啊。

所以“闲”字拖长了。

这一行诗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别拖长。

第二行诗主要是讲安静的夜晚,四周围都非常空旷宁静的,所以,吟诵“空”字的时候把声音延长,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份空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优质教案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

优质教案 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
教学目标(请写清总目标、重点课时目标)
总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反馈:“怜、吟、瑟”等字的书写;重点理解“闲、铺、瑟瑟、残阳、可怜”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运用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品读诗人的内心,更深入,更确切的把握诗人的情感,感悟两首诗的意境美。
3.指导学生背诵,鼓励学生尝试默写。
4.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基本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运用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品读诗人的情感,感悟两首诗的意境美。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运用结合注释、借助资料、结合上下文、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方法等明诗意、悟诗情。
多种形式
反复诵读
配乐读,边读边想象
配乐想象,尝试背诵。
板书学法
小组学习
互动交流
引导看图理解这个词: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看上去就像铺在水面上一样。板书:残阳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3.这一轮明月多么可爱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被她吸引,写下了许多赞美她的诗篇。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吧!
(齐读课题《古诗二首》)
二、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1.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你认为读懂一首古诗,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板书:题目、诗人、诗意、诗情)
2.那么我们就试着来读读这两首古诗吧!
三、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资料、注释,尝试着说说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边读边思考: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补充画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二、揭题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③吟是什么意思?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三、新授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范读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6、出示灯片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②可怜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说课稿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说课稿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说课稿北师大版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鸟鸣涧》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内容: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关于这首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

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

不过,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

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

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

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

“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

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

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

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

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

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

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

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

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课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

学生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词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和欣赏还有待提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的诗人、创作背景和意境;2.能够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领略诗人的思想感情;3.能够借鉴古诗的语言、形象等元素,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1.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的诗人、创作背景和意境的了解和理解;2.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利用古诗的语言、形象等元素,进行写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与古诗有关的唐诗、宋词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存在,了解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鸟鸣涧》1.教师朗读古诗《鸟鸣涧》,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语言和意境。

2.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讲述了什么,达到初步理解的目的。

3.教师结合诗歌的意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的活动或者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 学习古诗《暮江吟》1.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朗读古诗《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节奏和音律。

2.教师讲述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

3.教师让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4. 学习反思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这堂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谈到自己对古诗、诗歌的理解和想法,引导学生深入深入地思考和探讨对于古诗、诗歌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这堂古诗的语文课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领悟古诗的能力。

在这堂语文课中,学生学习了古诗《鸟鸣涧》和《暮江吟》,了解了诗人和创作背景,同时理解了古诗的韵律、语言和意境,并且学习了鉴赏古文的方法和技巧。

另外,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学生的爱国情感、人文关怀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结来看,这堂语文课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鸣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鸣涧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鸟鸣涧北师大版【传授目标】1、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

2、利用文包诗理解诗意。

议决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诗歌的意思。

再议决诵读理解诗意。

3、学习吟诵。

举行基础诵读,再议决录音示范举行吟唱,理解王维议决诗歌表达的情绪。

4、知道优美的环境需要大众的恋慕,明理知耻。

【传授重点】吟诵,吟咏,明理知耻。

【传授难点】学习吟诵【传授历程】一、开门见山: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来温习一下这些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生反馈:都是描写风景。

师:本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歌-----《鸟鸣涧》二、读诗1、孩子们都回家预习过这首诗,谁能来读大众听呢?指名读,请生评价。

相机指导读准后鼻韵“静、惊、明”,翘舌音“春、山、时、中”,边音“落”,鼻声母“鸟”2、齐读全诗,读准字音三、悟诗情,学吟诵1、师出示配画的古诗句,边讲述:本来,诗是心灵的语言,一首诗便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这个故事产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诗人王维来到好友家里做客。

朋友的云溪别墅坐落在一条山涧左右。

白天,王维看到了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朵,听到了阵阵小鸟的啼鸣,觉得很快乐。

夜幕降临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黑暗的夜色,小鸟们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平静下来了。

王维和朋友坐在种了许多木樨树的天井里,四周特殊平静,连木樨飘落到衣服上的声音好像都能听见。

嗅着阵阵花香,感受着这里宁静的美,王维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诗:出示第一句。

(师生齐读)2、学习吟诵。

要是我们用吟诵的音调来读,可以怎么读呢?A. 我们吟诵得依字行腔指名读,相机范读指导:看看这个“落”,正因为木樨飘落险些是无声无息的,所以要读得短促,柔柔一些。

人闲静下来,才华有心思欣赏周围的美景啊。

所以“闲”字拖长了。

这一行诗最美的是木樨,所以“花”字可以特殊拖长。

第二行诗主要是讲平静的夜晚,四周围都特殊空旷宁静的,所以,吟诵“空”字的时候把声音延长,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份空旷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3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3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1一、学生分析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

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

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

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古朗月行》古诗。

2.《古诗二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板书“暮江吟”。

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

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

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

最新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评价:(指名3个学生)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读出了古诗的韵味;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溧阳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明月 3 古诗二首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2

溧阳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明月 3 古诗二首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2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古诗二首》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首篇,安排了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鸟鸣涧》则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以及内心宁静的闲适.【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

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

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

【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

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教师: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三、分步解读,体察诗韵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教学过程】14 母鸡1.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知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尊敬的情感变化原因,感受鸡母亲伟大的母爱。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明月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_4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明月  古诗二首》公开课教案_4

四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四年级课型展示课授课教师编号2-4 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9.6 《古诗二首》导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鸟鸣涧》。

2、能学会诗中生字。

3、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4、能根据诗句描写的景象,用心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2、能根据诗句描写的景象,用心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导案 (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了,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新山水诗《鸟鸣涧》。

二、初读古诗,导学探究1、自主朗读这首古诗。

2、自学生字词。

3、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4、再读古诗(1)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小组讨论交流。

(2)再把这首诗认真读一遍,根据插图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3)本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运用了哪些动词?1、学生自主大声读古诗了两遍,找出容易读错的字:。

2、学生试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闲:惊:时鸣:3、指名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1、对这首古诗不理解的地方。

1、概括本首诗的大意。

2、本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从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1、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2、小组组长引导组员解答疑问。

3、小组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4、其他组员补充。

教学过程一、给下列句子中斜体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闲桂花落,夜静空山落。

()A.闲静,也可理解为人内心的安闲。

B.没有工作的人,整天无所事事。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时时、不停地鸣叫。

B.偶尔、不时地鸣叫。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鸟鸣涧》的作者是()朝诗人()。

这首诗构思精巧,以()、()、()等动的景物,映衬春山的()、春涧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之情。

三、背诵这首古诗。

1、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练习一二题。

2、指名学生背诵这首古诗。

3.全班集体背诵这首古诗。

语文四年级上北师大版《暮江吟》同步教案-1

语文四年级上北师大版《暮江吟》同步教案-1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Βιβλιοθήκη 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舟山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明月3古诗二首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舟山市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明月3古诗二首备课教案北师大版

古诗二首【教材分析】《古诗二首》这一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首篇,安排了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鸟鸣涧》则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以及内心宁静的闲适。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包括如何分工、如何有序的表达、如何在讨论时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如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等.所以,在本堂课我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分一个课时来授课.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力求体现“初读解题知作者—细读讨论明诗意―诵读想像悟诗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授之以渔”的过程.【教学目标】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教师: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活动导入,引出课题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三、分步解读,体察诗韵四、整体回顾,感悟诗情【教学过程】重阳节的传说教学目标:1。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暮江吟》教学设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二、揭题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② 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③ 吟是什么意思?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三、新授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范读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6、出示灯片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 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语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要求: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字1个,会写个生字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板书课题。

《暮江吟》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板书:唐代:白居易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

(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时间:傍望—夜晚(深秋)地点:江边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

(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
教学内容:
两首唐诗——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你们看!(演示课件——
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

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

我这里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五、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鸟鸣涧
残阳
江边美静山中月夜
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