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建筑功能观
路易斯康创作哲学
路易斯康创作哲学关于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摘要:路易斯·康在现代建筑的开展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杰出的现代建筑大师的路易斯·康更被人们称为“建筑诗哲”,他的建筑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建筑突出的个人特色和风格,标志着建筑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本文旨在通过对路易斯·康建筑哲学的深入探讨,以求剖析其建筑哲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19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艺术画廊的扩建工程使康脱颖而出,成为举世瞩目的建筑师。
19世纪60年代康的设计到达成功的顶峰。
康的设计作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康的哲学思想里包含着各种哲学观念的影响因素,比方其中囊括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又表达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以及东方文化的哲学观,例如中国的老庄学说。
二.古典哲学对路易斯·康设计的影响康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建筑,必须从不可度量开始,经过了可度量的过程,而最终又必须是不可度量的展示。
”古典主义建筑所展示的正是“不可度量”的精神和品质,当人们处于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以及帕提农神庙之前,都会难以抑制内心的冲动,心潮澎湃,体验到这些古迹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康在欧洲考察古典建筑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被这些古典建筑的恢弘气势,精确比例以及和谐的美感所深深折服,因此在康的设计中古典的元素随处可以,例如,康的屈灵顿犹太文化中心游泳池其四棱形的屋顶,让人联想起有亲切感的屋顶的建筑形象,理查德实验楼那一个个高耸的小塔楼给人以哥特时代的悠悠韵味。
清晰的轴线构图可以说是贯穿了康在60年代之时所做的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并且所有的建筑作品都有着浓重的古典构图手法的色彩。
在康的代表性建筑——萨克尔生物研究所中就有着强烈的轴线关系,两座形体完全一致的研究楼遵循着中央庭院的中分线进行对称,同时这样一条轴线也可以说是代表着整个建筑群体的重心。
而其旁的住宅区,那么是因地形展开具有欧洲中世纪村镇的形态。
esherick住宅路易斯康 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
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陶逸 100515总括康习惯于将他的建筑分为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
在esherick 住宅中表现成四个交替的服务空间以及两条平行的贯穿整个住宅的通道。
最突出的服务空间为两层的客厅,占据了住宅的右侧部分。
客厅的一面为两层高的大面积玻璃窗,另一面为木质的书架,在壁炉的上方开有一个矩形窗,给客厅中造成奇异的光影效果。
餐厅作为次要的服务空间在住宅一层的中部,可与右侧客厅及左侧厨房连通。
住宅的出口并未直向外部空间敞开,而是在门前形成L 型围合,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
门厅为连结客厅、餐厅与左侧空间的枢纽,将进入住宅的人流线分开。
左侧由一系列小、较为私密的服务空间组成,为厨房、洗衣房、厕所。
在二层中部为最重要的被服务空间——起居室,该空间通过两扇大片的落地窗,满足起居室对于光线的需要的同时增强了与外部空间的联系,给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野。
起居室空间向左侧延伸,连通了左侧的服务空间,衣物间以及浴室。
功能分区esherick 住宅包含了一般住宅所需的所有功能区间。
以贯穿一二层的客厅这个开放性功能空间为住宅的中心,通过楼梯这个主要的交通通道将一二层的空间串连起来。
一层连通着餐厅及门厅两空间,以及左侧的厨房、洗衣房、厕所等服务空间空间。
二层则连通着起居室这一私密性的居住空间的中心,向左通过走廊联系这衣物间和浴室两个附空间。
空间流线图功能气泡图空间组织方式及其特点Esherick住宅的平面图是一个矩形方盒子,其内部空间的分割方式为用不同材质的墙面围合——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的混凝土将矩形细分成不同大小的矩形,并利用围合的的程度以及墙间的缝隙来控制空间的私密性。
在空间中有宽敞的较开放的,例如客厅,也有私密的小盒子,例如二层的衣物间。
在空间组织方面,贯穿一二层的客厅将原本分为两层的空间串联起来,也将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相互联系。
图例:折线的疏密表示空间的私密程度。
箭头为视线方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空间类型。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思想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思想
一、追本溯源—起论点
1.打破既有的原则
2.回溯问题的起点
3.建筑的本质 What was has always been. What is has always been. Wha t will be has always been.
二、师法自然(自然而然的本然)
1.效法自然中动态平衡的特质-- 打破因袭勇于求新求变打破和谐--打破建筑中的必然性与单调感
2.效法自然纪录的特性-- 在建筑上可将构造的程序作为表现的主题。
3.遵守自然中的物性与本质—与砖的对话遵守材料的特性,尊重物性,才能达到和谐之美。
三、相信直觉
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直觉,直觉是可以培养的,领悟全凭个人的修为,无法与他人分享。
四、由形迈向设计
形是对物性的领悟 realization Spoon is not a spoon.
形是本质(form is what) 设计是实践(design is how)
设计≠设计品
形→设计→设计品
设计是手段、不可听、不可见,只是求诛本性,而存于心灵。
五、表现--人之存活于世的目的就是表现
Kahn以光明与静谧来象征外表与内在表现欲的二元性,静谧是存在之欲,而光赋予此存在之外相,由光到静谧以及由静谧到光的路径就是灵感孕育的环境,表现欲与作品的可行性能在这条路上相逢。
表现是生命世界共有的特色,有生命就有灵魂,也就存在着表现欲。
这就是有情的生命世界与无情的物性世界最大的差异。
Kahn设计理念的精髓即在於「求教於无情世界的物性,融合创作者有情的表现,成就一件杰作,人能自然所不能,自然能人所不能,二者互补,就成一个完整的宇宙。
路易斯康建筑设计思想详解
三段式空间划分比例接近于古罗马巴西利卡(Basilica)的空间原型,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圣保罗巴西利卡式教堂内景,罗马
中庭广场采用了完全中心对称的空间构成,一道水渠居于轴线的中央,强调了轴线对称和空间指向性。水流始于矩形的源头并指向尽 端的太平洋,源头和归处的含蓄隐喻,带来对于生命起始的潜意识联想。
中庭广场两侧的塔楼类似于教堂空间中的侧廊,围合出中厅空间,同时保持者中央与两侧空间的联通
塔楼扭转角度的实墙形成了广场空间的两面性:一面是科学家的日常生活; 一面是坚实的屏蔽,面向天空和大海。角度的扭转暗示着视线的方向,同时 形成空间的尺度感和节奏。
萨克研究所所有的混凝土墙均为粉刷,显现出强烈粗犷的质感,加上温暖的淡棕色柚木,色彩材质加上 光影的变化让体块更显精神勃发,独具魅力。
路易斯·康 和乔纳·萨克(业主)
路易斯·康和乔纳·萨克于1959 年相识,在设计萨克生物研究所 时,路易斯康并没有拿到书面的 任务书,设计始终是在他与萨克 的讨论之中完成的。
仪式感的空间原型:
萨克生物研究所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意大利阿西西的修道 院(Monastery of San Francesco,Assisi)修士的房间 环绕着朴素的矩形内院,中央是一口泉水。
美国·萨克生物研究院 Salk Institute,La Jolla,California (代表性作品)
萨克生物研究院 (Salk Institute)
图片为研究所中庭广场
设计时间:1959—1969
地点:美国加州圣迭戈市拉霍亚(La Jolla,California)
北郊悬崖上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和屈灵顿的游泳池相比,小空间已经独立,服务与被服务的空间关系更加清晰
1)建筑概况
作品位于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校园内,1957年开始设计,1964年建成。这个建筑 有一个曲折的通廊,由医学和生物学两个部门资助,两者对环境的要求有 很多不同。
.康的建筑思想及作品欣赏
第一节:建筑师的背景
1)康的个人简介
1901 出生于俄罗斯的奥塞尔岛(现爱沙尼亚的萨列马岛) 1924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 1928—1929 旅游欧洲 1935 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筑师事务所 1941 和乔治.霍伟合作 1947—1957 担任耶鲁大学建筑系的设计评论员与教授 1901 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19241974 于纽约逝世
在建筑语言的表达方面,他注重的是某种历史上用来交流概念,思想,意 图的手法,将形式和结构关系作为表达的语言,他所用到的“词汇”是相
当新的,但同时也是相当原始的。
“砖,你喜欢什么?” “嗯,我喜欢做个券。” “不过,券不容易做,花费也多。我认为你可以用
混凝土穿过你的洞口,这是一样的。” “唔,我明白,你是对的。但要知道,如果你问我
代的大多数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横向的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一种趋势的演进
2)建筑平面
服侍空间与被服侍空间
(servant spaces and served spaces)
康以最基本的几何形正方形 作为构图的基本元
在几何的控制下构图
使平面本身有着结构 和组成的逻辑
从平面到剖面 一个“凸”字 型 反复出现
作品中反映出康的建筑哲学思想中 对人和空间的关系的思考 他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的 空间 关系的概念已经上升到相当成熟的 理性高度
建筑存在——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
“神”塑像,并将其安置于神庙内,创造神在凡间的居所,人们通过神像和神庙与神建立沟通和联系,颇有“己欲立而立神,己欲达而达神”的意味。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sadore Kahn,以下简称“康”)在古建筑遗迹游历旅程中发现,那时的建筑不仅要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还要赋予“神”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受此启发,康在此后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接续叩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在哪里?建筑空间的存在有何特性?什么见证了建筑的存在?这些也正是设计师在完成本土特色建筑时所面临的问题。
1建筑在人们认知的环境中寻找“存在的立足点”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是康从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游历归来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原馆建于1928年,是由艾杰敦·施瓦德沃特设计的一个由石灰石建造,有着连续高大的圆拱窗户的具有厚重历史形式的折中主义建筑。
扩建部分在整体上是两个矩形体块的简单组合,以一个小的矩形体块连接较大的体块和原馆,并顺势将沿街凹口设置为出入口[1](见图1)。
为响应外部环境秩序,建筑西南侧入口面向街道的整个立面采用完全封闭的褐色砖墙,使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在色彩、立面质感上保持协调,细部处理简洁、粗犷,姿态放得很低(见图2),处处体现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扩建部分与原馆之间在地位上存在一种主从关系,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原馆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知:一种原馆似乎以前就存在于那儿,似乎以后也会存在于那儿,似乎就应该存在于那儿的状态。
康对扩建建筑的处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探讨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中呈现出的某种隐性的建构秩序,探索建构背后的建筑精神。
讨论路易斯·康在建筑实践中追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探究建筑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探讨其整合建筑空间存在的意义,以及一系列对建筑存在的相关因素的本质追寻与呈现的建筑活动。
发掘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对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有助于建筑师在当下思潮泛滥的建筑学语境中把握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建筑师背景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康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对”砖”的独特偏爱。
他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
康的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
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
路易斯•康,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35年在费城开设设计事务所,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7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独特的约束性。
其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
建筑概况萨尔克研究所是由乔纳斯•萨尔克(Jonas Salk)博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旨在研究基本生命原理的机构。
在这里,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协同探索人类发展中的医学问题。
1960年,萨尔克邀请当时已经颇为知名的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工程至1965年完成,最终成为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之一。
研究所坐落于加州西海岸的拉•霍亚(La Jolla,California),静静的俯瞰着太平洋。
设计最初包括三个部分:实验室、社区中心、宿舍区(图3),可以容纳57名教学人员及850名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但最终只有实验室部分建成。
康的设计由两座对称的实验楼组成,每栋建筑6层,包括3层实验室和每层实验室上方的设备层。
中央是被称为第五立面的研究所庭院,一座大理石的广场,中央一条水道穿过,充满了仪式的纪念性。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及理论概括《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念书笔录路易斯康的建筑,以其永久的气质,史诗般的叙事,理性的次序和谨慎的建构逻辑达成着其作为“建筑”的最为本体的表达。
从萨卡尔生物研究所抵达卡议会中心,路易斯康再三的解说着相同一个主题:建筑是什么?结构的考量,建构逻辑的表达,原型以及次序,都是康在找寻建筑本体的过程中所执着的问题。
康是一个追求真谛和实质的人,他的思虑是有力而充满力度的,真挚而智慧,而他的建筑理论却玄奥难懂,且没有留下系统的论着,于是我试图将康在不一样时间,不一样场合,以不一样形式提到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论做一个综合性的、纲要性的陈说。
以下的内容鉴于《形式与次序》,《静谧与光明》(康1969年在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的演讲)以及《路康建筑设计哲学——路康建筑设计论文集》(王维洁,2000)等文本的阅读和思虑,联合其余资料和自己的思虑整理而成。
本文是个人的念书笔录,此中很多内容是王维洁书中内容的记录,因为引述的内容比较零落,就不一一注明出处和页码了。
一路易斯康的“Oder”理论Oderis》1955年发布于耶鲁大学建筑学报,此时康德理论还没有成熟,也所以在本文发布以后,康也多次针对本文的若干看法予以澄清、补述与修正。
“Oder”是康全部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也最为重要的出发点,很多学者把它译为“秩序”,但是康的原意不是“次序”,也为了他人做次序解,他很不快乐,并且公然澄清:“常常,人们说起“order”均意指次序(Orderliness),但是这和我-根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照说的Oder完好不一样。
我的意思不是次序,因为Orderliness和设计相关,却和Oder无涉。
Orderliness和Order一丝关系也无。
它不过一种对于存在的理解状态,以及对于存在之感的一种感知。
因为某些学者提到康的”Order”是一种“存在的意志”,康在此持续加以澄清:“由它,人能够感知某物存在的意志。
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与思想浅析
式” ) 不同, 康提出了更为本质的“ 欲望发生功能” , 建筑师的角色是发现房子 的存 在之 欲 。 他 探讨 了三种 伟 大 的欲望 : 学 习的 欲望 、 聚集 的 欲望 和保 持健 康 的欲 望 , 它 们 分别 形 成 了最 初 的机 构 : 学校 、 街 道 和 村 庄 绿地 , 我 们 今 天所 有
建筑 理论 与设计
路易斯 ・ 康 的建筑精神 与思想浅析
摘要: 对 路 易斯 ・ 康 的传 奇 人 生经 历简述 的基 础 上 , 从 欲 望 与起 点 、 形 式 与设 计 、 秩序 的 理念 及 光 线的 崇 拜 四个 方面理 论 探 讨 了 康 的建 筑精 神 与 思想 , 然 后对 其 部分 经典 作 品分 析 来深 化 认识 , 总 结 出康 对建 筑 内在 永 恒 精神 的追 求 , 从 而 带给 当今 建 筑设 计 思 索
代 的奇迹 , 时 代造 就 了他 的传 奇 。正 如 日本 建筑 师 香 山寿 夫 曾把 康 和米 开 朗
康说 : “ 我 不 喜欢 管 道 , 我极 为 讨厌 它们 。 正 因为 我 极 为讨 厌 它们 , 我 觉 基罗 、 贝 多芬 比拟 , 米开 朗基 罗 跨越 了文 艺 复兴 和 巴洛 克 两个 时 代 , 贝多 芬跨 得 必 须给 它 们 一席 之 地 。如 果 我撒 手 不管 , 它们 会 侵 入建 筑 物 , 并 完全 毁 掉 越 了古 典 主义 和浪 漫 主义 两个 时代 , 而康 则 跨越 了 现代 和后 现代 。 【 哒 一 评价 它 。 ” [ 1 1 为 此他 提 出著 名 的“ 服务 空 间” 与“ 被 服务 空 间” , 服务 空 间包 含管道 、 楼 颇 为 中肯 , 康 的确 是现 代 主义 与后 现代 主 义 的继往 开 来者 。 当前 国内对 路易 斯 ・ 康 的 建筑 思想 探讨 多数 专 于一 些 片段 。 笔者 希 望通 过 对 康 的理 论 与实 践 的宏 观 分 析 , 窥 探 其 建 筑价 值 核 心 , 以期 为 当今 建筑 思 潮 的杂糅 与 混沌 注入 一些 永 恒 的精 神 。
案例分析——耶鲁大学美术馆(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美术馆
——Louis Isadore Kahn
三角形模块浇筑而成的三角梁盖结构,康使得结构性和艺术性、功能性完美 的结合在一起,三角形梁盖一方面为大跨度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形成了美丽的韵 律感,电气系统还巧妙的藏在这个结构里头,康减少了梁盖中的一个三角形面, 使得梁网中有一条通道可以容纳下这些管道,这个三角梁网就像一个格栅,利用 透视遮挡住所以的设备和管道,同时也让光线反射更加强烈,让展览厅的灯光更 加柔和。
用建筑写诗的诗人
—— Louis Isadore Kahn
案例分析——耶鲁大学美 术馆(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美术馆
——Louis Isadore Kahn
耶鲁大学美术馆是康的第一 个重要的作品,奠定了他在建筑设 计史上的地位。
虽然紧挨着老建筑,路易·康 还是大胆采用了灰砖、混凝土、玻 璃和钢这样的现代材料。整个朝向 街道的公共立面全是实的砖墙,没 有一扇窗户。建筑立面稍微向街道 突出,突出的侧面为全玻璃,成为 非常谦虚的入口。如此,人从南向 北沿着街道行走时,会觉得老的美 术馆立面像是美丽的长卷和布景, 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美术馆的入口, 新建的体量则消隐在人的空间体验 之外。
耶鲁大学美术馆
——Louis Isadore Kahn
如果看过了路易·康一生的作品,再 回过头来审视他50岁时创作的成名作,你 会发现这个建筑虽然已经有了某些他后来的 标志性建筑语汇,但还没有成熟地反映出他 后来提出的一些理论。方形的建筑形体,三 角形的混凝土屋顶,三角形的楼梯,都出现 在了耶鲁大学美术馆中。后来,简洁的几何 形体,混凝土的使用,光的自然的采用,都 成为康后来反复出现的形式语言。而康后来 提出的“服务—被服务”空间的理论在这个 建筑中出见端倪,却不像理查德医学研究实 验室(Richards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一样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
浅析路易斯·康建筑思想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
浅析路易斯·康建筑思想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关键词:路易斯康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性1.关于现代性与现代主义建筑1.1现代性的产生关于现代性这一词的解析与研究也是在最近才开始深入了解的,之前的认识应该纯属较为表面化的东西,现代性这个东西不仅仅存在于建筑学与建筑设计中,应该是广泛的存在于生活及生产中的,那么又如何解释它呢?据西方世界史的划分来解释,从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就分为现代和当代,而与之不同的是我们中国史的划分却有近代、现代和当代。
所谓的现代性(modern)就是以个体性为前提的,理性的运用和自由的权利。
①西方的工业革命与文艺复兴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性的发展,或是技术,或是生产力,或是时代精神,或是思想基础。
1.2现代主义建筑现代性最初出现的不是在建筑上,而是在工程界。
工业革命后,很多工程师注重追求功能型产品,很多现代建筑的灵感其实是源自工业产品,因为工程师们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使得工业产品出现以功能为主、形式为辅的趋势,然后产品出产后就自动省略了那些花哨的、无用的外在,更多的是以简洁的形式出现。
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现代性就是要发展自由的形式并且跟随时代有其独特的未来的预见性,那么这种工业产品的功能主义也是在满足人们所追求的需要。
而说到现代主义建筑,它的特征主要是理性与自由在建筑学层面上的逻辑发展和自我构建。
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诉求是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崭新的建筑。
②跟随时代的变化,它也在变化,最初古罗马维特鲁威提出的建筑三要素:经济、适用、美观;沙利文的“Formfollows function”,形式追随功能;到密斯这变成了功能追随形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我们都知道有密斯·范德罗、柯布西耶、莱特、格罗皮乌斯等之类的人物。
1.关于路易斯·康2.1康的基本情况有一位建筑师在这群人当中并不是很起眼,甚至说他幼年时的意外毁容会让他看起来有点阴暗与自卑,这位建筑师就是路易斯·康。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康的建筑“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
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路易斯.I.康最近在读外国建筑史相关的书,古代史近代史都有在看,而其中康的建筑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硬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要素,通过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带来了典雅庄重的建筑美感。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康的作品却往往会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能够寻找到一些古典元素的微妙氛围。
康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其严格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欧洲,为古典建筑而深深叹服。
他的教育经历带来了他对建筑的认知。
他曾接触到两种对立的理论:一是源自维奥莱的以哥特建筑为典范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一种是迪朗的以古典建筑为原型的建筑排列组合系统。
康的第二个女人安妮唐也对康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妮认为建筑是应该在真正的三维几何体系中创造形式,而非仅仅是将二维的几何图形升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形式的自我特征。
“几何的原型秩序”,这是康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
康曾说过“我一再说我经常追求源泉、起点。
在我的性格中,总想发现起点。
”康喜爱的不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起点上“事物所在的实际状态”。
这大概能看出来康对传统建筑的不满,想要重建一种他想要的建筑文化。
形式与功能现代建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与之前的建筑有所区别的特点是功能主义。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早早的在现代建筑崛起的时候被沙里文提出。
密斯也说过“建筑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而康说“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他认为形式是重要的,而功能可以随着形式变化。
这并不代表着康对功能毫不在意,康在追求极致形式的同时,仍然把功能做的很好。
解读 路易斯 康—建筑诗哲
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 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 Between the motion And the act Falls the shadow.”
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 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 一书,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就像书里引用 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他太过于 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 神,给我带来感动。
4、静谧与光明 路易斯康可谓运用光的大师。 他对光有着独到的解释。他认 为静谧是不可度量的事物,而 光明是可度量的事物,建筑则 是在静谧与光明之间的门槛处。 所有的物质世界是光的自我消 耗。 在埃克塞特图书馆中,他设计 了大窗和百叶小窗,使在图书 馆看书的学生不会因为大开窗 的光线而炫目。论坛回顾报社 大楼,他首创“T形窗”的设 计,而“T形窗”的设计也延 续到他之后的作品中。
耶鲁大学美术馆加建,是康在1953年的作品。在满是新哥特风格建筑的耶鲁 校园里,出现了这座现代建筑,同时它也是康的第一个美术馆作品。在这里, 康处理结构柱的方式别开生面,并没有将结构柱隐藏在核心筒的墙体之中, 而是脱开墙体布置结构,使之成为定义空间单元的重要元素,限定了空间的 轮廓。
在耶鲁大学美术馆里,康开始使用圆和三角形的几 何构成,参观者使用的楼梯被放置在密实的混凝土 圆筒之中,圆形混凝土的屋顶被三角形布置的梁支 起,在屋顶和圆筒之间康使用了弧形玻璃砖将光线 带入,环形的光带和三角形中背光黑暗的区域形成 了鲜明对比,带来一种强烈的宗教仪式感。
在康的作品之中,我最欣赏的是金贝尔艺术博物馆,我觉得它是那种带有古 典味道的现代建筑。之所以欣赏,并不是因为我能很好的读懂、理解它,相 反,我是在一种缥缈的意识下去读它,把康的建筑当成是一种精神性的、永 恒的东西来看,因为,有些东西似乎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
解读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路易斯·康(Louis Isadore Kahn,1901年2月20日-1974年3月14日),是爱沙尼亚裔犹太人,美国建筑师。
他出生于爱沙尼亚的Saaremaa岛。
1901年,举家移民美国,并在费城长大,1914年5月15日成为美国公民。
在宾夕法尼亚州几家公司工作后,他于1935年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1947年到1957年,在继续私人业务的同时,他在耶鲁大学担任设计评论和建筑学教授。
从1957年直到去世,他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路易斯·康身材瘦小,然而他对现代建筑的实践却是非凡的。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建筑并以艺术家的手来草绘他们。
其设计风格深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
对于路易斯康来说,建筑是一种令人神往的有生命力的偶像。
路易斯·康的创作精神来源于一些古典主义作品的影响。
希腊,罗马,歌特,文艺复兴建筑都影响了路易斯·康。
对于康来说,这些建筑站在那里如同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永恒的奇迹。
就这一点来说,另一个人——勒,柯布西耶也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
柯布的作品深刻的影响着路易斯康。
然而,对于柯布的作品,路易斯·康认为这些作品属于柯布本人,因此他从不会照搬这些作品。
柯布西耶的作品激发了路易斯·康心中对于建筑的情感,而在柯布西耶之前的年老的建筑师却没有。
那些年老的建筑师走着一个平常的道路,没有人真正的切入到问题的核心。
柯布西耶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和作品为其所接受。
然而,柯布西耶后来的那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建筑”却并不是完全为路易斯·康所赞赏的。
路易斯·康在柯布其后探寻着自己的道路。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不朽杰作。
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当路易斯·康做特伦顿公共浴室时,他发现了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一些特定的空间是很不重要的,而另一些空间才是做正在做的事情的真正理由和目的。
路易斯康的建筑观及建筑生涯分析
路易斯康的建筑生涯及建筑观评析他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他五十多岁时才真正成为一代宗师,他的建筑作品通常是在质朴中呈现出永恒和典雅,而这次在莱斯大学的讲演则阐述了建筑应该怎样在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过程中创造的奇迹;他在演讲时提到的光明与阴影,与他在建筑作品中善于把握光的作用一样,都启发着人们对存在和哲理的思考。
通过他的描述,我们可以感知建筑学的真谛——对超越物质与技术而存在的人类的梦想的表达。
路易斯·康简介及建筑生涯1:自大萧条到二次大战间的康1924年毕业之初,路易斯·康在费城城市建筑师丁·莫里特的事务所里从事1926年费拉德尔菲亚建城150周年纪念的规划设计工作。
1928年,他到欧洲游历,又到保罗·克累特的事务所里短暂地工作了一段时间。
总的状况,是一名"静悄悄"地工作的建筑学硕士,默默无闻。
许多与康同时代同命运的人,竭尽所能地去迎合"国际建筑"新潮流。
然而,路易斯·康,并没有简单地皈依到现代运动的大旗之下。
他被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所触动,那轻灵简洁的工业化材料,抽象的几何形,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计划,使他大为惊讶。
但是,由Beaux-Arts体系造就的康,其整个精神仍然归属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艺术。
1935年起,路易·康开设了独立的事务所。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和乔奇·豪,奥斯卡·斯东诺洛夫等合作开设事务所。
自大萧条时期,与一些城市规划工作者,如克莱仑斯·斯登,亨利·莱特等人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使路易斯·康有机会从事一些城市开发性设计。
在将近20年的经历中,他的生活是一段并不令人羡慕的苦斗。
战时,全国的建筑活动也都为战争服务。
材料使用有相当严格的限制。
斯东诺洛夫、豪、康等合作,在费城、华盛顿特区和宾州的其他城镇设计建造过一些公共住宅。
解读 路易斯 康—建筑诗哲
空间品质分析:
一些读过康的书或者谈话的人们,认为康说的不是建筑理论,而是哲学。在一定意 义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康的作品似乎常常伴有自成一格的理论作支持。他的理 论,既有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揉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 化的哲学思想。这就是我在文中一直提到的,康的建筑带有精神性的一面。他通过 一系列主题:“喜悦”、“惊奇”、“领悟”、“学习”、“秩序”、“光”、 “独一性”、“空间与结构体”等等,试图建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而让人惊讶 的是,他竟然是以建筑作为媒介的。这里没有理论,因为他大概反对理论,他试图 寻找一种属于永恒的事物——光。 康在每个拱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天窗。 天窗下面的铝制穿孔使反射板顶棚呈现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这样使展室内既得 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同时康还在拱壳与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 细长的弧形采光带,让光线从外面蔓延进来。这给略带硬朗的建筑增添了一分轻柔, 又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室内空间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康还设计了三处光井,使 观众参观时处在室内室外变换着的视觉感受中,由此而消除了疲劳。
建筑材料分析:
从这些立面和细部材质中(下页的图),可以发现,康重点运用了灰白色 的现浇混凝土、米灰色的天然钙化石类似物和橡木。 这些素雅、低调的 物品都是他的常用材料。康认为,这些材料在质感上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像混凝土、变质板岩、橡木这些材料,它们都不至于太粗糙,在浅色的外 表下,能够给人不一样的触感,并结合太阳光的照射作用,在一天的不同 时间段中,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且我认为,随着时间的积淀与环境的 呼应,使得材料能透出一种“气质”,带有浓厚的“古典的现代感”。建 筑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经过洗礼,与周边的环境和场地能更好的融合, 更具整体性。比如下图中的混凝土与橡木与、变质板岩与水,混凝土与玻 璃等等。展现出康的建筑带有强烈精神性的一面
【大师理论】感悟路易斯·康-——论路易士·康的建筑设计思想
【大师理论】感悟路易斯·康——论路易士·康的建筑设计思想路易斯-康(Louis I.Kahn),1901年生于大西洋上的爱沙尼亚岛,1905年随全家迁往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92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47年个人事务所开业,20世纪50年代起执教宾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班,1974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
纵观整个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居于关键地位的人物,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康的作品有着和现在许多建筑师所不同的存在意义,与赖特,密斯以及柯布的作品也不同,他们是那样的独树一帜,细致精巧,充满神秘。
赖特的建筑注重韵律的表现,密斯的作品是尽量减少空间和材料,柯布是无所不作,从年轻时的亲切文雅到晚年时的厚重、淳朴和猛烈,最大限度的表现了20世纪人类对于建筑的尝试,而康的作品就像是20世纪建筑设计作品整流下来的精华,充满了纯朴之感。
路易斯康的建筑艺术风格上,构图的“基本元”是以简单却最具有表达力的几何体--正方、矩形、圆形、规则三角形等为主,具有现代和古典共有的特征,就其建筑而言应该归属于现代主义!他的建筑虽然一般不用传统的装饰符号,空间组合则重现了某种历史上已经有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明暗等方面都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的特征。
所以他的作品体量浑厚,沉重,凭借着现代的材料,和天然材料的质感和人工肌理的展现,使他的建筑有一种从总体到统一的雄深感。
康的设计简洁,具有浓厚的柏拉图意味,他所设计的建筑有相当明显的特征,譬如:强大有力的结构、厚实的窗体等,这使他成为二战后涌现出来的、颇有争议的建筑师。
由于深受国际风格的影响,他的建筑将 Beaux 复合结构和个人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风格。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
诗意的建造——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解读
诗意的建造——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解读摘要:路易斯•康是西方建筑界的巨匠,本文通过对他的建筑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他的建筑思想。
从路易斯•康宏观上的建造逻辑出发,重新发现他的作品的感人之处,进而从结构理性、自明性和地域性几个角度探讨路易斯•康对建造问题的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路易斯•康;建造;诗意;现代主义;传统传统,对于东西方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词汇。
自现代主义兴起,他所创造现代主义风格和国际式风格将他自己同建筑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分割开来。
从希腊罗马,到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巴洛克、洛可可…这些建筑风格的联系和演变为什么没有让我们对横空出世的现代主义产生过怀疑。
虽然,现代主义的影响是以往任何一个建筑时期都无法与之相比,但同时,我们也很难为之后人类社会出现的建筑时期去下定义。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现代主义之后是什么?路易斯康曾这样说过:“根本就没有像‘现代’这样的东西,因为属于建筑的所有东西都存在于建筑中,并且有它们自己的力量。
”1.建造逻辑康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很难达到以前的建筑时期所达到的高度,过去的纪念性建筑具有伟大的特征,这点是未来的建筑师的依靠。
为此,他痛快的放弃了视觉的愉悦,从罗马建筑纯粹的体量中获得灵感,并争取对现代建筑局限性进行了填补。
他的作品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参考,这一方面,是因为康一贯认为建筑需要有并且清晰的表达出来建造的逻辑,这帮助他的作品成功逃离现代主义的缰绳,创造出了超越功能的建筑,也为我们精读他的建筑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康的作品稳重简练却又精致真实,他对结构与材料的诚实处理使他创造出了诗意的建筑。
1.1建造逻辑:几何形康的设计,是离不开几何形的。
不同于其他热衷几何形的建筑大师,比如安藤忠雄,只是在平面上追求几何的纯粹,康从平面,立面、屋顶和开窗上,都热衷于使用简单的几何形。
路易斯康早期的作品是完全的现代主义风格。
康的改变,源自亲身感受到来自罗马建筑和埃及金字塔带来的冲击,他意识到现代主义有它不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康选择向古人学习。
【大师理论】感悟路易斯·康——论路易士·康的建筑设计思想
【大师理论】感悟路易斯·康——论路易士·康的建筑设计思想【大师理论】感悟路易斯·康——论路易士·康的建筑设计思想路易斯-康(Louis I.Kahn),1901年生于大西洋上的爱沙尼亚岛,1905年随全家迁往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92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47年个人事务所开业,20世纪50年代起执教宾州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班,1974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
纵观整个现代建筑发展演变的历程,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居于关键地位的人物,他以极为出色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启迪思想,并且对现代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康的作品有着和现在许多建筑师所不同的存在意义,与赖特,密斯以及柯布的作品也不同,他们是那样的独树一帜,细致精巧,充满神秘。
赖特的建筑注重韵律的表现,密斯的作品是尽量减少空间和材料,柯布是无所不作,从年轻时的亲切文雅到晚年时的厚重、淳朴和猛烈,最大限度的表现了20世纪人类对于建筑的尝试,而康的作品就像是20世纪建筑设计作品整流下来的精华,充满了纯朴之感。
路易斯康的建筑艺术风格上,构图的“基本元”是以简单却最具有表达力的几何体--正方、矩形、圆形、规则三角形等为主,具有现代和古典共有的特征,就其建筑而言应该归属于现代主义!他的建筑虽然一般不用传统的装饰符号,空间组合则重现了某种历史上已经有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在主从关系、大小、形体、明暗等方面都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的特征。
所以他的作品体量浑厚,沉重,凭借着现代的材料,和天然材料的质感和人工肌理的展现,使他的建筑有一种从总体到统一的雄深感。
康的设计简洁,具有浓厚的柏拉图意味,他所设计的建筑有相当明显的特征,譬如:强大有力的结构、厚实的窗体等,这使他成为二战后涌现出来的、颇有争议的建筑师。
由于深受国际风格的影响,他的建筑将Beaux 复合结构和个人的审美观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昐斯康习惯于将他的建筑分为服务空间和被 服务空间。在埃西里科住宅中表现成四个交替的服 务空间以及两条平行的贯穿整个住宅的通道。
8
功能分区 02
埃西里科住宅包含了 一般住宅所需的所有功能区 间。以贯穿一二层的客厅这 个开放性功能空间为住宅的 中心,通过楼梯这个主要的 交通通道将一二层的空间串 连起来。一层连通着餐厅及 门厅两空间,以及左侧的厨 房、洗衣房、厕所等服务空 间空间。二层则连通着起居 室这一私密性的居住空间的 中心,向左通过走廊联系这 衣物间和浴室两个附空间。
(垂直流线)
10
03 交通及流线分析
一层的流线为环状流线,各个空间的交 通联系较为紧密,流线较为多样,在面 对路径时可以有较多不同的选择。
作为主人私密空间的二层,则为较简单 的单向流线,仅通过走廊将起居室与浴 室、衣物间连通。
11
04 空间限定方式
在埃西里科住宅中康主要的空 间限定方式是以实墙与透明的玻璃 迚行围合。 在右侧的客厅,中部的起居室 和餐厅则是以实墙与大块的落地玻 璃迚行围合,增加了空间的与外界 环境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同时造成奇 妙的光影效果。 在左侧的功能空间中以三面或 四面实墙围合成尺度较小、较为私 密的空间。在这些私密的空间中, 墙上开窗的尺度也相应减少,光线 透过长条窗照射在昏暗的小空间中 ,出现了奇妙的光影效果。
图例: 折线的疏密表示空间的私密程度。箭头为视线方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空间类型。绿色为居住空间, 黄色为流通空间,蓝色为交通空间。
13
Thank You
14
“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 样——创造美感和艺术。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 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
6
02 埃西里科住宅
7
01
空间流线
最突出的服务空间为两层的客厅,占 据了住宅的右侧部分。餐厅作为次要 的服务空间在住宅一层的中部,可与 右侧客厅及左侧厨房连通。住宅的出 口并未直向外部空间敞开,而是在门 前形成L型围合,保证了空间的私密 性。门厅为连结客厅、餐厅与左侧空 间的枢纽,将迚入住宅的人流线分开 。左侧由一系列小、较为私密的服务 空间组成,为厨房、洗衣房、厕所。 在二层中部为最重要的被服务空间— —起居室,该空间通过两扇大片的落 地窗,满足起居室对于光线的需要的 同时增强了与外部空间的联系。起居 室空间向左侧延伸,连通了左侧的服 务空间,衣物间以及浴室。
路昐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 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 环境效果。
5
03
作品风栺
路昐斯"康的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同时也发 展了建筑设计的现代性和纪念性品栺,他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并且 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性 。康的理念、思想与建筑风靡了以后的建筑学人,他的追随者有不少是各国建筑 设计和建筑教育界的中坚分子,现代建筑理论家、建筑师文丘里等人就曾是以路 昐斯"康为首的费城学派主要成员,他的作品遍布北美、南亚和中东等地区。
(门口“L”型围合)
12
01 Add Your Title Here
埃西里科住宅的平面图是 一个矩形方盒子,其内部空间的 分割方式为用不同材质的墙面 围合——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 的混凝土将矩形细分成不同大 小的矩形,并利用围合的的程 度以及墙间的缝隙来控制空间 的私密性。 text her 在空间中有宽敞的较开放 的,例如客厅,也有私密的小 盒子,例如二层的衣物间。 在空间组织方面,贯穿一 二层的客厅将原本分为两层的 空间串联起来,也将务空间和 被服务空间相互联系。
(功能气泡图)
9
03 交通及流线分析
交通空间贯穿了整个 建筑。中部的楼梯及其廊 道是建筑交通的核心部分 。 对于住宅整体与环境 来说,它与前后的四个门 相连,为建筑与外部空间 连接的主要通道。就住宅 的各个空间部分来说,它 将主要空间客厅与左侧的 空间连结起来,并且为连 接一层公共空间与二层生 活空间的唯一通道。
4
02
思想贡献
路昐斯康还是一位热衷于理论研究的学者。在他的理论当中,不但含有德意志古 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同时还汇合了现代主义的建筑观念,以及东方文化中 的哲学思想,甚至也包含有中国的老庄学说。在他的设计哲学里,建筑自身的质决定 着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实在方式。 上世纪初,世界建筑领域迚行过一场针对“现象学”的哲学运 动,其主旨在于:研究对象是以研究者的直觉、回忆、判别、想像 、经验等状态出现的,现象本身只能如此显现。路昐斯"康便是这种 现象学背景下的建筑师。
大师建筑 功能观
+
路昐斯·康
埃西里科住宅
+
Esherick House
2
01
Louis Kahn 路昐斯·康
3
01
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昐斯康的思 想源于德国厌世哲学家叔本华 (1788-1860),认为存在的意志是 至关重要的,是一切知识的推动 力量。
现代建筑的核心问题——“功能”和“形 式”的问题 。 路昐斯康在设计中自始至终要追求的,就 是形式。 “形式是建筑的基素”,并迚一步 补充:“形式从不服从功能;形式指引方向, 因为它保持了它基素之间的关系。形式没有形 状和尺寸,它不是你所看到的,它是你所看到 的开始。” “形式引起功能”(Formevokesfunction) 路 昐斯康认为功能是变化的,而形式是不变的。 谈到“功能”,路昐斯康总认为那是最低的下 限,“功能”满足只意味着将房子造成遮庇所 而已。 应该说,这是康对“功能”的狭隘理解。难道 满足功能仅仅是建造一座遮庇所挡风避雨吗? 舒适,安全,宁静,美感,空气难道就不属功 能的范畴吗?其实,康在设计中刻意追求的,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也属功能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