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六章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躯体及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以了解异常变化,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按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如皮肤、肌肉、胸腹内脏等,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一、按诊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一)按诊的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运用手的感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中不可缺忽略的一环。
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上三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如温度、干湿度、移动度、压痛以及硬度等,并可补充发现它诊未能察觉的变化,以深入探明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一般通过喜按拒按,判断病邪之虚实;皮肤的凉热润燥来判断疾病之寒热与津液的荣枯;按胸腹之软坚与痞块之有形无形,判断病邪之在气在血;扪虚里以判断正气的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故按诊在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中起重要作用。
清代医家俞根初曾说:“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
”言之有理。
按诊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很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按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
1.按诊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触、摸、按压三类。
触法是医生用一手的手掌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上,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间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及病变局部的情况。
摸法是医生利用手指或指掌关节与腕关节的弹力,轻轻抚摸局部,柔和地进行滑动,以发现局部有无疼痛、搏动、隆起、凹陷、肿物及脏器的肿大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皮肤、淋巴结、关节、肌肉及胸腹的检查。
触、摸法:一般适用于机体较浅表部位的检查。
按压法:通常在浅部触诊后进行。
根据需要,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借以检查腹部深处脏器及病变局部的情况,以了解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
按压法依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深部滑动按压(胃肠病变、腹部肿块的检查)、冲击按压(腹水时肝脾检查)、深插按压(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双手按压(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等方法。
第六章-按诊
部位:
腹部:膈以下。
上腹部:剑突的下方,又称胃脘部。
大腹:脐上。(脾)
脐腹:脐周围部。(小肠)ຫໍສະໝຸດ 小腹:脐下至耻骨上缘。(膀胱)
少腹:小腹两侧。(胞宫附件)
体位:仰卧、侧卧或坐位。
肝脏按诊:仰卧,两腿屈起。医生位于右侧, 左手托右腰,右手四指尖或食指枘侧对着肋缘, 压向深部,病人吸气时手指向肋缘推进。
位置: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梢 内侧为心尖搏动处。
意义 :测知宗气强弱,疾病虚实,预 后吉凶。
正常:搏动不显,按之应手,动而不紧, 缓而不怠,节律清晰,动气聚而不散,一 息4—5至。
主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
虚里摆搏移位动:
心痹、先心病心脏增大;
鼓胀、症积使腹大心位抬高;
气胸、悬饮、肿瘤心位改变;
脊,左手摸腹部。
(1)触:手指或手掌轻触局部皮肤(额部、四肢、胸 腹)。
了解肌肤凉热、润燥、汗出。
分辨外感、内伤、阳气阴津的盈亏。
(2)摸:指掌稍用力寻抚局部。(胸腹、腧穴、肿胀部)
了解局部有无疼痛,肿物形态、大小。
辨别病位、虚实。
(3)按:重手按压或推寻局部(胸腹、肿物)。
了解深部压痛、肿块。肿块的形状、质地、大小、活 动程度、肿胀程度、性质。
正常:锁骨中线第6肋,
腋中线第8肋,
肩胛线第10肋。
肺下界下移:肺胀、腹腔脏器下垂。
肺下界上移:肺痿、悬饮、鼓胀、肿瘤。
前胸高起,叩之膨膨,其音清音:肺胀。 (气胸)
叩之音浊或实音,按之胸痛:
饮停胸膈;肺痨损伤;肺肿瘤;
肺痈,痰热壅肺。
胸部外伤:局部青紫肿胀,拒按。
1、局部压痛:乳痈、乳发、乳疽。
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 气臌:一手轻叩拍腹壁,另手无波动感,叩之如击鼓
中医诊断按诊
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按诊一、A11、下列按诊手法中,属于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检查方法是A、叩法B、触法C、按法D、摸法E、寻法2、下列按诊手法中,可辨别病位及病性虚实的是A、触法B、摸法C、按法D、叩法E、以上都不是3、下列不属于按诊手法的是A、触法B、摸法C、按法D、叩法E、循法4、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者属于A、亡阳证B、亡阴证C、实热证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5、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属于A、实热证B、里热证C、身热不扬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6、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者多为A、亡阳证B、亡阴证C、实热证D、真热假寒证E、真寒假热证7、久病肌肤枯涩者多为A、气血两伤B、津液不足C、血虚不荣D、瘀血内停E、以上都不是8、外感发热者,按其手足可见A、手足俱冷B、手足俱热C、手足心热甚D、手足背热甚E、以上均不是9、手足心热甚者多为A、寒证B、实证C、温热证D、外感发热E、内伤发热10、按腧穴中,诊断心病常用的腧穴是A、日月、胆俞B、期门、肝俞、太冲C、巨阙、膻中、大陵D、章门、太白、脾俞E、中府、肺俞、太渊11、按腧穴中,诊断痫病的特定穴位是A、天枢B、定志C、天宗D、中府E、肾俞12、按腧穴中,常用于诊断小肠病的腧穴是A、期门B、天枢C、关元D、日月E、气海13、按腧穴中,中极穴常用于诊断何种脏腑的病变A、心病B、脾病C、小肠病D、大肠病E、膀胱病14、脐部压痛常见于何部位的病变A、小肠B、肝胆C、脾胃D、肾E、膀胱15、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A、宗气内虚B、心阳不足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外感热邪16、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多属于A、宗气内虚B、心阳不足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外感热邪二、B1、A.真热假寒证B.真寒假热证C.表热里寒证D.表热证E.里热证<1>、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是A B C D E<2>、身灼热而肢厥者是A B C D E2、A.血分B.卫分C.营分D.阳分E.气分<1>、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病属A B C D E<2>、腹部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病属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叩法: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按诊
间接叩诊法的正误比较
间接叩诊的姿势
叩诊时手指的方向
三、按诊注意事项
1.按诊的体位及触、摸、按、叩四种手法的选 择应具有针对性。 2. 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 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 3. 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其能准确地反映病 位的感觉。 4.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表情变化, 注意对侧部位以及健康部位与疾病部位的比 较。 5.要边询问是否有压痛及疼痛程度,边通过谈 话了解病情,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3.侧卧位
——右侧位按诊时,病人右下肢伸直,左 下肢屈髋、屈膝; ——左侧位按诊时,病人左下肢伸直,右 下肢屈髋、屈膝,进行触摸推寻。
4.肘膝位
——对腹部肿瘤的按诊,必要时亦可采取 肘膝位,病人用两肘、两膝趴在检查床 上,医生站在病人左侧,用右手稍抚病 人腰背部,左手按摸推寻病人腹部。
二、按诊的手法
4.叩法
—— 叩击法。是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某部, 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 此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的一种检查方法。
(1)直接叩击法
——是医生用中指指尖或并拢的二、三、四、 五指的掌面轻轻地直接叩击或拍打按诊部位, 通过听音响和叩击手指的感觉来判断病变部 位的情况。
2.直接叩诊法
——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 位,借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 情况的方法称为直接叩诊法。 ——适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积较广泛的病变,如胸 膜粘连或增厚,大量的胸水或腹水等。
按诊的内容
一、按胸胁
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肋 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及 内脏病变的情况。 传统上“胸”指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 胸骨体下端尖突谓之“鸠尾”;肌肉部分 谓之“膺”;肋骨下之软肋处谓之“季 肋”;左乳下心尖搏动处为“虚里”。 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胆、乳房等 脏器组织的病变。
中医诊断学—按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按诊细目二按诊的内容要点一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虚里的部位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4~5肋间,乳头下稍内侧。
2.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1)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2)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3)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
(4)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5)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6)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要点二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按脘腹的凉热(1)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属寒证。
(2)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
(3)按诊腹部皮肤温凉,对判断真热假寒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患者四肢温凉与否,只要胸腹灼热,就基本可以断定疾病的实热本质。
2.按腹部的紧张度(1)右下腹紧张,多见于肠痈患者。
(2)湿热蕴结胆腑,胆汁淤滞者,可见右上腹紧张。
3.鼓胀的鉴别(1)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
(2)鉴别鼓胀类别时,医生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则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鼓。
(3)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鼓。
4.癥瘕积聚的鉴别(1)凡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为癥积,病属血分;(2)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
5.腹痛的虚实鉴别(1)腹痛喜按,按之痛减,腹壁柔软者多为虚证;(2)腹痛拒按,按之痛甚,并伴有腹部硬满者,多为实证。
(3)按之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内有瘀血;(4)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联彼者,为病在气分,多为气滞气闭。
要点三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诊寒热(1)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2)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
常兼头身困重,脘痞、苔腻等症。
《中医诊断学》按诊
一手轻轻叩拍腹壁
按之如囊裹水
痞满 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
另一手侧无波动感,气臌 以手叩击如击鼓之 膨膨然 按之较硬疼痛 实证 按之濡软无痛 虚证
中医诊断学
疼痛 上腹部压痛
肝、胆、胃、胰、横结肠病变
中医诊断学
沿革—
《内经》
就早有记载。
《伤寒杂病论》 论述更多,尤其是胸腹部的按诊,已成为诊断和
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清代以后
在一些医书中还列有专门篇章论述,拓宽了应用
范围。近代对中医腹诊及腧穴诊断作了较为深入
的研究,不仅在方法上有些与西医的触诊和叩诊
相沟通,而且在疾病的诊断意义和原理上也进行
了探讨。
摸法 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 胸腹、腧穴、 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疼
局部。
肿胀部位
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
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
虚实。 按法 医生是以重手按压或推 胸腹部、某一 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肿块
寻局部。
肿胀、肿瘤部 的形态、大小,质地的软硬、光
位
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腑虚
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叩法 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 胸部、背部、 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恶候
惊恐、大怒、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 不属病态
肥胖之人,虚里搏动不明显
中医诊断学
乳房按诊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归纳表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乳房局部压痛,伴有红肿、灼热
乳痈
妇女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 乳癖
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
乳房有形如鸡卵的硬结肿块,边界清楚,表面 乳核
光滑,推之活动而不痛
悬饮 疟母
中医诊断学
二、按脘腹
中医诊法之按诊(详细)
寒热 润燥
灼热-阳证热证 清凉-阴证寒证 手足心热甚-虚热 润滑-津液未伤 枯燥/甲错-津液已伤/瘀血
• 3.按手足
手足俱冷-阳虚寒盛 手足俱热-阳盛热炽
• 4.按脘腹
手心热盛-内伤 手背热盛-外感
腹痛柔软喜按-虚证 腹痛坚硬拒按-实证
小 结
• 掌握五色诊,望舌色、苔色,问寒热。 • 熟悉望苔质,望痰,问汗,问疼痛,问
饮食口味,常见病脉与主病,诊脉部位、 方法,正常脉象。 • 了解望神,望舌形、舌态,问月经。
四 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诊法”
-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收集疾病资料的基 本方法。 “司外揣内” ——整体观念 望诊-望全身、望局部 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 切诊-脉诊、按诊 € 西医: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四、切诊
• (一)脉诊
• (二)按诊
(二)按诊
• 1.按虚里• 2.按肌肤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诊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21
辨腹满:
腹胀满,按之充实饱满而有弹性压痛者,为实满; 腹胀满,按之虚软而少弹性,无压痛者,为虚满。 脘胀满,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 中有水饮。 腹胀大如鼓,为臌胀。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水臌;无波动感,击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腹内有水,叩之音浊;腹内有气,叩之音清。二者 分界明显。 肥人腹膨,按之柔软,脐无外突,亦无病症表现, 不属病态。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3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一、按诊的体位
按诊时一般病人取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坐位:用于皮肤、手足、俞穴的按诊。医生面对病人 而坐或站立,左手扶患者,右手触摸按压 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 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 肝脏一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 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 肌松弛,便于切按。 侧卧位:仰卧位触摸不清或难以排除时,用于确诊。 肘膝位:腹部肿瘤。
中医诊断学
2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 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 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 种诊病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 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 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 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 ,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 诊
王 勇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1
目的要求:
1、掌握按诊的手法(触、摸、按、叩), 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2、熟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 的方法、内容与意义;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串讲:按诊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诊断学考点串讲:按诊一、按诊方法与注意事项1.方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2.注意事项:体位与手法的选择、医生举止、病人配合、边检查边观察边询问二、按肌肤手足(一)按肌肤1.诊寒热--辨阴阳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性质肌肤冷、体温偏低-阳气衰少。
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阳气盛,实热证。
汗出如油,四肢肌肤尚温而脉躁疾无力-亡阴身灼热而肢厥-真热假寒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表邪已解。
皮肤无汗而灼热者--热甚。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按肌肤之寒热可辨证之阴阳。
2.诊润燥滑涩--查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皮肤干燥-尚未出汗;干瘪者-津液不足。
肌肤枯涩者-气血不足。
湿润者-身已出汗;新病皮肤多滑润而有光泽-气血未伤之表现。
久病肌肤枯涩者-为气血两伤;肌肤甲错者,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3.诊疼痛--分辨疾病的虚实。
(1)肌肤濡软,按之痛减者,为虚证。
(2)硬痛拒按者,为实证。
(3)轻按即痛者,病在表浅。
(4)重按方痛者,病在深部。
4.诊肿胀(1)按之凹陷,举手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2)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5.诊疮疡--局部的凉热、软硬,来判断证之阴阳寒热。
(1)肿硬不热者,属寒证。
(2)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属热证。
(3)根盘平塌漫肿者,属虚证。
(4)根盘收束而隆起者,属实证。
(5)患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者已成脓。
6.诊尺肤即触摸从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之间的皮肤。
依其缓急、滑涩、寒热,判断病性。
(1)尺肤热甚,其脉象洪滑数盛者多为温热证。
(2)尺肤凉,而脉象细小者,多为泄泻、少气。
(3)按尺肤陷而不起者,多为风水。
(4)尺肤粗糙如枯鱼之鳞者,多为精血不足,或脾阳虚衰、水饮不化之痰饮病。
(二)按手足诊手足寒温,判断阳气存亡,推测疾病预后1.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深重。
2.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寒盛,属寒证。
[医学]《中医诊断学》——06按诊
一. 按胸胁
Pressing the chest and the hypochondrium
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 肋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 及内脏病变的情况。 胸胁按诊除排除局部皮肤、经络、骨骼 之病变外,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 胆等脏腑的病变。
水臌与气臌的鉴别: 水臌 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 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有波动感,按之如囊 裹水者。 气臌 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 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 生理 肥胖之人,腹大如鼓,按之柔软,无 脐突,无病证表现者,不属病态。
检查腹部肿块要注意 肿块的部位、形态、 大小、硬度、 压痛、移动等 癥积 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病在血分 瘕聚 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聚散不定 病在气分 虫积 腹中结块,聚散不定,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 宿粪 左少腹痛,按之累累有硬块 肠痈 右少腹痛而拒按,按之有包块应手 病深 肿块大 病重 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恶候 坚硬如石
三. 按肌肤
Pressing the skin
按肌肤 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了解肌肤的 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疡等不同情况, 分析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 (一)按肌肤的方法 (二)按肌肤的内容
(二)按肌肤的内容
1. 诊寒热 2. 诊润燥滑涩 3. 诊疼痛 4. 按肿胀 5. 诊疮疡
1.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 病邪的性质等。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 热在表 久按其热反甚 热在里 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 阴证 皮肤灼热,红肿疼痛 阳证
一.按诊的体位
Postures for palpation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检查部位的不同,采 取不同的体位和手法。 一般采用: 坐位、仰卧位、侧卧位 皮肤、手足、腧穴 仰卧位 胸腹
中医辨证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中医辨证学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躯体及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以了解异常变化,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按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如皮肤、肌肉、胸腹内脏等,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一、按诊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一)按诊的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运用手的感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中不可缺忽略的一环。
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上三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如温度、干湿度、移动度、压痛以及硬度等,并可补充发现它诊未能察觉的变化,以深入探明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一般通过喜按拒按,判断病邪之虚实;皮肤的凉热润燥来判断疾病之寒热与津液的荣枯;按胸腹之软坚与痞块之有形无形,判断病邪之在气在血;扪虚里以判断正气的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故按诊在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中起重要作用。
清代医家俞根初曾说:“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
”言之有理。
按诊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很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按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
1.按诊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触、摸、按压三类。
触法是医生用一手的手掌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上,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间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及病变局部的情况。
摸法是医生利用手指或指掌关节与腕关节的弹力,轻轻抚摸局部,柔和地进行滑动,以发现局部有无疼痛、搏动、隆起、凹陷、肿物及脏器的肿大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皮肤、淋巴结、关节、肌肉及胸腹的检查。
触、摸法:一般适用于机体较浅表部位的检查。
按压法:通常在浅部触诊后进行。
根据需要,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借以检查腹部深处脏器及病变局部的情况,以了解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
按压法依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深部滑动按压(胃肠病变、腹部肿块的检查)、冲击按压(腹水时肝脾检查)、深插按压(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双手按压(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等方法。
中诊6按诊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 相关专业知识第1页 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 按诊一、按诊方法与意义1、方法:主要有触、摸、按、叩四法。
2、意义:进一步确定望诊之所见,补充望诊之不足,而且亦可为问诊提示重点。
(一)按肌肤1.诊寒热---辨阴阳盛衰、表里虚实和邪气的性质。
肌肤冷、体温偏低---阳气衰少。
肌肤冷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
肌肤灼热,体温升高---阳气盛,实热证。
二、按诊内容1、虚里(1)虚里的部位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当心脏收缩时,心尖向胸壁冲击而引起的局部胸壁的向外搏动,可用手指指尖触到。
(2)正常表现虚里为诸脉之所宗。
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是心气充盛,宗气积于胸中的正常征象。
(3)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属于危候。
孕妇胎前产后,虚里动高者为恶候。
虚损劳瘵之病,虚里日渐动高者为病进。
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因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片刻之后即能平复如常不属病态;肥胖之人因胸壁较厚,虚里搏动不明显,亦属生理现象。
2.脘腹(1)脘腹凉热(2)脘腹紧张度(3)腹满虚实(4)鼓胀(5)癥瘕(6)腹痛(7)腹部压痛。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 按诊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按诊
[目的要求]
掌握按诊的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和意义;熟悉按诊的意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按诊的体位、方法、注意事项。
按诊触、摸、按、叩等法的操作方法,按
诊的意义。
2.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方法、内容与临床意义。
[教学要求]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熟悉按诊的含义和意义;按诊的体位、手法、顺序。
了解按诊的注意事项。
二、按诊的内容
1.熟悉诊虚里的部位、方法和临床意义;按胸部、按乳房、按胁部的一般临
床意义。
2.掌握腹部按诊的一般方法;脘腹部位的划分;按脘腹异常变化的意义;腹满、腹水、腹部肿块的按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3.熟悉肌肤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疮疡的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尺
肤的部位和诊尺肤的临床意义。
4.熟悉按手足寒热变化的临床意义。
5.了解按腧穴诊病的理论依据;诊断各脏腑病变常用的腧穴名称。
按诊
肾脏按诊 正常时一般不能触及,瘦人或 触及右肾下极,触及肾时有恶心不 适 感。如于吸气时触及½ 以上肾 脏,为肾下垂;肾脏肿大,常提示 肾痈、肾盂积水、肾脏肿瘤。肾病 患者,肾区常有叩击痛。
三、按肌肤
(一)、按肌肤方法 充分暴露诊察部位,以手掌触压肌 肤;有结节、肿胀时用手指按压,以确 定其大小、形态、软硬度、活动度,以 及肿胀范围、性质等。
五、按腧穴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也是内 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 腧穴反应:按之有酸、麻、胀、痛感或有 结节、或有条索状物。 常用腧穴:包括背俞穴(膀胱经)、募穴 (在胸腹部)、五俞穴(井、原、腧、经、合) 中的腧穴。
肺病: 心病: 肝病: 脾病: 肾病: 大肠病: 小肠病: 胆病: 胃病: 膀胱病:
募穴 中府 巨阙、膻中 期门 章门 天枢 关元 日月 中极
四、按手足
察其冷热程度,以辨病情之寒热虚实及表里内外顺逆。 手足寒温:可判断阳气的存亡,从而推断病情预后。 阳虚之证,四肢犹温,为阳气尚存;若四肢厥冷,多病情 深重。手足俱冷者,为阳虚寒盛,属寒证;手足俱热者, 为阳盛热炽,属热证。热证见手足热者为顺候;热证见手 足冷者属逆候,为阳气内闭而不能外达,所谓热深厥亦深。 比较诊法:手足背热甚于手足心者,多为外感发热;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多为内伤发热。额上热甚于手心 热者,为表热;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里热。
(三)、脘腹按诊内容
主要了解凉热、软硬、胀满、肿块、 压痛、脏器大小等,以推断脏腑病变及证 候性质。正常情况下,除结肠、膀胱在充 盈时可触及外,其他脏器一般不能触及。 察寒热: 一般规律是,触之腹部肌肤凉而喜温 者,属寒证;腹部肌肤热而喜凉者,属热 证。腹部凉温与四肢比较,腹部所反映者 为病之真(一)、脘腹分区及所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可让病人屈膝,使腹肌松弛或做深呼吸,
以便于切按。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6
(二)基本手法
1、触──用手掌轻轻接触病人局部皮肤以 了解体表的冷热、干湿等情况。
2、摸──用手掌轻柔抚摸病人浅部组织, 以了解皮下组织的形态、质地等情况
3、按──用手掌重力按压病人深部组织以 了解腔内脏器的形、质等情况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3
二、按诊的意义
1、直接触及病体,体征客观可靠。 2、突出反映形质是判定器质病变的
重要依据。 3、对内脏气血与邪气之虚实状况具
有重要意义。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4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通过按诊不 仅可以进一步探明疾病的部位、性质和 程度,同时也使一些病证表现进一步客 观化,它是对望、闻、问诊所获资料的 补充和完善,为全面分析病情、判断疾 病提供重要的指征和依据。因此至今按 诊仍是临床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一环, 应努力挖掘与提高。
4、叩(包括拍、振等)──用掌面叩击、 拍打、振动胸、腹腔部,以了解腔内容 物的质地与性质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7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一、按胸胁 (一)胸膺──候肺与上焦
辨前胸高起(突) 按之不痛,叩之臌臌然(清音)
──无形之气聚:肺胀、气胸 按之胸痛,叩之音实浊──有形
之邪聚:痰热壅肺、饮热结胸
〈分析〉虚里动高除宗气外泄所致外, 惊恐、剧烈运动后及高热均可见虚里 动高。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0
• 胸胁即前胸和侧 胸部的统称。前 胸部即缺盆(锁 骨上窝)至横膈 以上。侧胸部又 称胁部,即胸部 两则,由腋下至 十一、十二肋骨
端的区域。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1
二、按脘腹
(一)心下、胃脘──候胃、中焦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3
辨臌胀 气臌──叩之如鼓,拍之无波动感 水臌──叩之声浊,拍之有液波感 辨积聚包块 按之有定形位置,固定不移──积,病属
血分 按之无定形,聚散不定──聚,病属气分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4
三、按肌肤
(一)诊寒热
肌肤热──阳热偏亢
灼热汗多如蒸──邪热亢盛
温热汗出如油──亡阴
2020/12/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诊断学
5
三、按诊的方法
(一)基本姿势
病人取坐位时,医生可面对病人而坐或站立 进行。用左手稍扶病体 ,右手触摸按压某一 局部,多用于皮肤、手足、腧穴的按诊。
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
两腿自然伸直,两手臂放在身旁。医生站在
病人右侧,用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胸腹某些部
位进行切按。在切按腹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
辨心下痞满、疼痛
按之自软,喜按──无形之气虚
按之自软,不喜按──无形之气滞
按之硬满,不舒,但不痛──有形之邪 阻 (痰、饮、水湿)
按之硬满而痛──有形之邪与寒热相搏 (痰热、水热互结食滞、瘀血)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2
(二)腹部
辨腹痛 ♣ 喜按为虚,拒按属实 ♣ 腹凉喜温属寒,腹热喜凉属热 辨腹满 按之充实饱满不舒──实满 按之虚软反适──虚满
辨滑涩
肌肤滑润──气血充实或痰湿有余
肌肤枯涩──气血久虚或血瘀阴枯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6
(三)诊其他──肿、痛、疮
➢肿胀
气肿──按之虽陷,举手即起
水肿──按之凹陷,举之不能即起疼痛
➢痛
身痛按之益甚──营卫阻滞,邪阻经络
身痛按之反减──气血久虚,肌络失养
➢疮疡
局部灼热,压之痛剧,根盘紧束─阳痈
中医诊断学
18
五、按腧穴 (略)
The end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9
大家好
1
第六章 按 诊
【目的要求】 1. 掌握按诊的方法,按脘腹的内容和意 义。 2. 熟悉按诊的意义,按胸胁、按肌肤、 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 了解按诊的研究进展。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2
第一节 按诊概说
一、概念: 医生用手直接触及病人躯体的
一定部位,以了解其局部组织 形质改变的诊察方法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8
(二)虚里──候心与宗气
辨虚里搏动(心脏跳动)
动微难测(不及)──宗气内陷
动急应衣(太过)──宗气外泄
动甚弹手,洪大弥散──宗气欲绝
(三)按胸胁——候肝胆
辨胸胁痛肿
胁痛喜按,肋下按之空虚──肝虚
胁痛拒按,肋下按有肿块──肝实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9
疑难点: 理解按诊中,虚里动高的 原因并非仅为宗气外泄。
局部不热,压之痛微,根盘平坦─阴疽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7
四、按手足
手足心背比较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内伤发热 手足背热甚于手足心──外感发热 手足端与躯体比较 手足厥冷──阴盛阳衰 肤厥身热──阳盛格阴于外(真热假寒) 手足厥热──热盛伤阴 肤热身冷──阴盛格阳于外(真寒假热)
2020/12/12
初按热甚,久按反轻──热郁在表
初按热不剧,久按反甚──热伏于里
肌肤凉──阳气偏衰
身凉无汗──阴盛阳衰
身冷而大汗──亡阳
汗出热退身凉──热透邪退病从表解
2020/12/12
中医诊断学
15
(二)诊干湿滑涩
辨干湿
皮肤干——身热者为表邪郁闭(风 寒、风燥);不热者为津液不足
皮 肤 湿 润 — — 伴 身 热 为 里 热 重 蒸 (燥热、湿热);不热者风湿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