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课件(20200618160642)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五章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4
四、书院
书院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官办的图书收藏机构。 从宋代开始,书院成为私人讲学和学术研究机构。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 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 宋代四大书院:
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长沙的岳麓书院 商丘的睢阳书院(应天府书院) 登封的嵩阳书院
10
二、拓展学习: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金榜题名
考场
11
北京国子监
12
宋代四大书院
13
《朱子童蒙须知》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
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
《童蒙须知》。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 凡相揖,必折腰。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7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学思并重 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 言传身教 尊师爱生
8
第三节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度发展史
1、科举制度的初创:隋代 开皇18年(598),隋文帝“分科举人” 大业3年(607),隋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2、科举的制度化:唐代 明经和进士两科的独盛 常举和制举 殿试制度的初创(武则天时期) 武举
14
考试等级
考生身份
第一名功名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南宋书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
一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二是 教学实行“开放”政策,学生可不受学 派的限制,,允许学生中途易师。三是 建立“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者可 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 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 一定的(争鸣)精神。



汉代:汉代管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中央官学 主要是太学、地方官学识军郭学校,西汉时期的太学规模 宏大,档次较高。 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 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 太学的教师是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叫仆射,学生叫 “博士弟子”。西汉平帝元始四年为太学扩建校舍,能容 纳万人。东汉太学学生最盛时曾达三万多人。 汉代的私学也很发达,又压倒官学之势,学生人数远远超 过太学。汉代凡未从政或罢官还乡或得不到博士机会的经 学大师都从事私人讲学,收徒教授,人数之多曾达数百, 乃至上千人。汉代不管上官学还是上私学,都以儒家经典 为教材,而且不管官学还是私学毕业,都可以求官。



春秋战国: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社会制度的崩溃,赖以生存的官学一度衰落。 社会对新型文化的教育需要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契机。 当时产生了一批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不仅在 《论语》、《孟子》、《墨子》《荀子》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 资料,还出现了象《礼记· 学记》《礼记· 大学》《荀子· 劝学》等教育 专著。 当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广收门徒,只要能交纳“束 ” (干肉)履行入学礼节,不问来者出身贵贱,一律施教。因此,他创 设的私学规模愈来愈大。有“弟子三千,贤士七十有二”之美称。 公室养士制度,官办教育,如稷下学宫。 春秋战国时私学的发达使学校教育开始走上官学、私学并存的二元化 轨道。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年学制的特点: (1)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接受教育的平
等权利; (2)职业教育在新学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3)重视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 众的业余教育。
2、1958年学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发布了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三个结合” “六个并举”的原则。 “三个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 和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六个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 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 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 函授、广播学校)并举;免费与不免费教育并 举。

3、壬戌(ren
xu)学制 (1922年学制) 这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提出的改革方案。 这个学制也称“六、三、三”制。 它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 年),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 年),大学四至六年。 初中可设职业班。 高中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政 科。
其特点是:

4.当前我国实施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有关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
备 (2)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义务教育资金 严重短缺 (3)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同 民族、性别差异) (4)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且流 失严重
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学校系统中的地位 1.义务教育的概念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 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 民教育。



(1)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少年在学龄期接受教 育的义务 (2)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供应教材等便利儿 童入学的义务 (3)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4)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5)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义 务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推荐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推荐课件

学制图.jpg
高等学堂——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经学、法学、文学、商学大学的预科。
第二类为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大学的 预科。
第三类为医科大学的预科。
分科大学堂:
分设八科:经学科、政治科、文学科、医科、
格致科、农科、工科和商科。
2021/8/22
47
③癸卯学制(1904):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 个近代意义的学制。
37
2、国子监的空前发展: ①国子监学生来源多种,导致学生数量空前增
多: 贡监:地方府、州、县学生生员被选贡入监。 举监:会试下第举人入监。 荫监:品官之子入监。 例监:通过纳粟纳马等捐资入监。 夷生:来自领邦高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
2021/8/22
38
②生活待遇较优厚: 日常生活:
“厚给廪饩 、岁时赐布帛文绮、衣巾靴”;
2021/8/22
33
②蒙学教育的细致化发展倾向: 朱熹《蒙学须知》: 1、衣服冠履第一.ppt 2、语言步趋第二.ppt 3、洒扫涓洁第三.ppt 4、读书写文字第四.ppt 5、杂细事宜第五.ppt
2021/8/22
34
十、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
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 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 的依据之一。
“答策随题敷衍,无所发明,实不足以 得人。”(《清史稿》) ④有识之士对官学的失望与反思。
2021/8/22
44
2、书院的衰落 ①大兴文字狱,对意识形态控制得十分严格。 ②书院官学化倾向发展十分严重:
◆赐匾额褒奖 ◆赐学田 ◆赐官职
2021/8/22
45
3、转型
①有识之士的思考: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PPT课件

第四讲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PPT课件
1
第一节 夏、商、西周的教育制度
❖ 一、夏、商的学校
❖ 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总的发展来看,夏 朝应该已经正式建立学校。
❖ 夏代可能有“庠”“序” “校”三种学校的雏形。 ❖ “序者,射也”, “夏后氏以射造士”,说明夏是用射
箭的技术训练学子。
2
❖ 商代的学校名称有“庠”“序” “学” “瞽 宗”等。
17
❖ 为了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 策,汉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①专置五经博士。建元五年(前136年)专
置五经博士。
❖ 五经博士是一种官名,职责是通古今,备咨询,无实际
职责。
18
❖ 经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发展,到东汉时发 展为极盛 。
❖ 经学分为两派 :今文经学( 小篆;微言大义) 古文经学(古籀文;章句训诂)
❖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实古籍中关于商代 学校的记载大致是可信的。教师由国家职官 担任,教育的内容包括宗教、伦理、军事和一 般文化知识。
3
二、西周的教育制度
❖ (一)官学体系
❖ “学在官府,官师合一” ,学校分为两大系统, 即学校 有国学、乡学之分。
❖ 国学设在天子、诸侯所在的都城。 ❖ 天子所设的大学为辟雍,环绕辟雍在东西南北四方都
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 ←
10
❖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 履大节.周王朝政务有两个重要方面, “国之大 事,在祀与戎” 。因此大学教学以礼乐为重,射 御次之。
❖ 小学教育重在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 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教以“三德” “三行” “六艺” “六仪” 。
21
熹平石经
22
二、汉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4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PPT课件

14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制度PPT课件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有北京、南京两监。学生 统称为“监生”。学制4年。 ▪ 清代:
中央官学—设国子监,仅北京一监,各方学校输 送来的称“贡生”,直接招收的称“监生”。学制 3年。
7
二)、私学制度
中国历代由私人开设的各类学校统称为私学。 ▪ 春秋战国:孔子首开私人讲学,招收不以出身
为限,实现了平民教育的普及,主要讲授儒学。 与儒学并行的还有墨学(生产技能、几何学、力学、光 学),此时期“学在四夷”之风盛行。 ▪ 汉代:启蒙教育、《孝经》学习和巨儒讲经三 种基本形式。汉以后私学成为封建时代学校教 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吟诵实际就是唱诵,使所背之书便于记忆,也是增加 正能量的方法之一
▪ 3、题诗、填词、作赋
➢ 运用灵感思维的实训
▪ 4、打灯迷、对对联
➢ 寓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灵感思维
▪ 5、戒尺
➢ 自由教育与强迫教育,成才与被成才
15
四、科举制度及其发展
▪ 一)、科举制度的形成 ▪ 二)、科举制度的沿革 ▪ 三)、科举的考场管理方法
8
▪ 唐宋:采用经学家私 ▪ 元明清:
人授徒的方式,如韩
愈、颜师古、胡安定
私塾
等学者型官员开展的
私学实践。此外还有
另一高级形态的私学 在宋代蓬勃发展,即
私学
书院,以讲解理学为 义学
专馆
主。
9
三)、家庭教育
▪ 我国的家庭教育最早始于西周,至春秋逐渐 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孔子被视为家庭教育 的鼻祖。
13
三、中国古代教育方法
▪ 1、打坐
➢ 儒家早期也坚持打坐,《大学》曰:知止而后 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件第六章中国古代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件第六章中国古代教育

汉代是我国古代官学教育系统完善的时期。秦朝不重视文化的 统治政策,对教育体制破坏极大。与秦不同,汉初统治者非常重视 知识与文化对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汉武帝为了统一思想,采纳了 董仲舒的建议,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政策与学校 制度结合起来,设立“五经”博士,在中央举办太学为国家培养人 才,并逐渐采用察举制度选拔人才。学校制度与选官制度紧密结合 ,为我国古代独特的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开始设置专科学校。例如,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玄学、律学;南朝时期宋的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四馆并立;唐、宋、 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这些都属于为培养某种专门人才 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的学科,如唐朝咒禁科、崇玄学等。清朝还设 翻译科,选拔满蒙语言文字翻译人才;设置俄罗斯文馆,它是清政府为了培养俄语人才而设 立的第一所俄文学校,也是中国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教育内容全面。
“学室”的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教授学生学习文化,书写姓名,认识名物 ,读诵《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二是要让学生明习法令,因为当时学习的目 的是将来入仕当官,而秦朝崇尚“法治”,所以明习法令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也非常严 格。
“学室弟子”学成之后,“弟子”的名字就可以从花名册中除去,表明已经毕业可以为吏了。 不过,在被任用之前,“弟子”还必须进行一定时期的考察和实习,合格以后,才能被任命为官吏 ,最初被任命为“史”这一类较低级的官职。
中国古代教育
Ancient Chinese education
目录/CONTENTS
•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从教育内容来看,古代教育内容以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强调修身正己和忠孝仁义,从氏族公社末期开 始,就将“孝”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夏代重视人伦道德教育,商代则把“孝”作为思想教育内容的中心,西周 则注重孩子们的德行教育。春秋时期,以孔子的思想为主,主张自觉修身养性,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 为最高道德准则,以西周的《诗》《书》《礼》《乐》为学习典籍。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无一不强调道德教育 并注重经学的学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论著是《礼记》。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PPT

第三章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PPT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才的选 用主要通 过3个途径: 怯(窃) 薛入官, 吏员出职 和科举考 试。
一、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的演变
朝代 明 文教政策 专制的文教政策 1、广设学校, 培育人才 2、重视科举, 选拔人才 3、加强思想控 制,实行文化专 制 推崇程朱,删节 《孟子》 严格管理学校, 禁止学生议政 大兴文字狱 中央官学 初盛长衰的官学 主管教育事业的最高 行政机构为“礼部”。 “国子监”与“太学” 在指称的对象上完全 一致。 国学和地方儒学教育 最直接的目标都是为 国家培养未来的官僚。 把培养官员作为学校 教育的唯一目标,不 符合教育的精神。 国子监、宗学、武学 地方官学 1、儒学。 地方儒学与国学教育 规模之间不协调。因 受办学目标的限制, 地方儒学能够为学生 提供的政治出路只有 科举和岁贡。因国学 学生出路的壅滞而导 致地方儒学学生的积 压。 2、专门学校,包括武 学、医学和阴阳学。 3、社学。 选士制度 1、科举必 由学校 2、僵化的 科举考试 童试----院 试----乡试---会试----殿 试
一、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的演变
朝 代 文教政策 中央官学 地方官学 选士 制度 科举 取士 制度 的进 一步 完善 宋 1、“重文抑武”的 由3个部分组成: 1、经过三次兴学,逐步 国策 一是国子监系统的学校, 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学校 2、儒学为主,佛学 包括太学、律学、武学、 网。但还没有形成专门 辅之 广文馆、四门学和小学; 的行政管理系统,虽由 3、重视科举,重用 国子监作为宋代的最高 于提举学事司的出现, 士人 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 使地方政府开始履行教 4、三次兴学,广设 府。 育督导职能,但地方学 学校。均失败。 二是政府专职部门所属 校仍然归一般的行政官 5、中央官学具有多 的专科学校,包括天文 员管辖,还没有专门的 重性、交叉性和突出 学、算学、医学、画学、 行政管理机构。中央政 专业性的特点 书学和道学; 府对于地方教育干预的 6、中央教育行政部 三是大宗正司所属的宗 方法主要是科举、颁布 门仍然具有教学与管 室教育系统,包括宗学、 法令监督和任免学官等。 理合一的结构性特点。诸王宫小学等等。此外 2、学田成为地方教育稳 还有直属朝廷的东宫教 定的经济来源。 育系统。

《中国古代教育》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课件

重视学术
中国古代教育重视学术研究, 尤其是儒家经典的研究,形成
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强化记忆
中国古代教育注重记忆训练, 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经典和文献

推崇科举
中国古代教育推崇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使得
教育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02
中国古代的学校和教育制度
太学和国子监
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创立于汉武帝时期。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 养官员和学者,学生通过考试合格后可进入仕途。太学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 、考试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国子监
国子监是隋唐以后设立的中央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太学和其他官办学校。 国子监的学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官员选拔的重要来源。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始于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 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官职。科举制 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ppt课件
目录
• 中国古代教育概述 • 中国古代的学校和教育制度 •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 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 中国古代教育的评价和影响
01
中国古代教育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演变
起源
中国古代教育起源于夏、商、周 时期,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 育。
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从家 庭教育走向学校教育,从官学到 私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 系。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注重德才兼备、人文素 养等,对中国现代教育理念产生
了积极影响。
教育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六章中国教育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六章中国教育制度


封建官学教育的完善——唐代儒家经学教 育 1、官学制度完备:多种形式办学,开设专 科培养专门人才。师生管理制度较为严格。 2、统一经术。唐太宗诏国子祭酒孔颖达编 写《五经正义》,作为统一的经学颁行天 下。 唐文宗开成二年又把儒学十二经刻成 石经,称为《开成石经》,这套石经至今 还保存在西安碑林中。
封建官学制的兴起-----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所谓“稷下”乃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 淄博市)的稷门附近地区。齐国君王在此设 立学宫,遂有“稷下学宫”之名。稷下学宫 是一所官方主办但又具有私学特点的学校。 教学研究结合,不同学派兼容,形成百家争 鸣的局面。
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 建太学、设儒家五经博士 ;汉代官学分为 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包括太学、 鸿都门学、宫邸学等,地方官学包括郡国 学、庠序等。 汉代地方官学——文翁兴学 汉代在地方郡、国也设立了学习儒家经典 的官学。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为了改 变本区文化落后状况,选了十个小官到京 师做博士弟子,学成后,回到本地予以重 任。同时文翁又在成都修建校舍立学宫, 招县下子弟为学宫弟子,依其学习成绩, 分派官职。


封建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官学
官学的入学资格 国子生须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 以上子孙,四门学须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人之俊 异者,书学、算学、律学须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 通其学者。崇文馆和弘文馆则招收的是皇族子孙和 勋戚子弟。
修业年限
唐代官学一般的入学年龄以十四岁至十九岁为限, 学习年限九年。律学入学年龄为十八岁至二十五岁, 学习六年。
宇宙洪荒 秋收冬藏 露结为霜 珠称夜光 鳞潜羽翔 乃服衣裳 周发殷汤 臣伏戎羌 白驹食场 四大五常 男效才良 靡恃己长 诗赞羔羊 形端表正 福缘善庆 曰严与敬

第一章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PPT课件

第一章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PPT课件
(五)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贯穿着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并重的精神。
(六)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强调教育工作者应以道德教 育为中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学
一、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汉代官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正式确立。 (一)汉代的中央官学
1、太学
(1)太学的教师和学生 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地位相当 于今之教授。博士首领在西汉 称仆射,在东汉则改称为祭酒。
第三节 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
大汶口陶器
成均之学
虞庠之学
第四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和发展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殷商的学校教育 庠”、“序”、“校”和“瞽宗
二、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西周的学校教育 官师不分
(一)西周的“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二)西周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 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 “大艺”、“小艺”之分,礼、乐、 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 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太学的学生,最初称“博士 弟子”,或简称“弟子”,东 汉多称“诸生”或太学生。
(2)太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太学教学以经书为主要内容,儒家经典是主要的教材。
汉代太学的教学,还有注重“师法”和“家法”的传 统。所谓“师法”一般是指汉初立为博士或著名经学大师的 经说。如果大师的弟子,其后能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 一家之言,被学术界和朝廷承认,便形成家法。
(二)汉代的地方官学
二、封建官学制度的完备——唐代官学
(一)官学的学校类型
(二)官学的入学资格与学额规定
国子生须文武三品以上子孙,太学须文武五品 以上子孙,四门学须文武七品以上子弟及庶人之俊 异者,书学、算学、律学须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 通其学者。崇文馆和弘文馆则招收的是皇族子孙和 勋戚子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