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泄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泄泻源流
泄泻,脾病也。
脾受湿不能渗泄,致伤阑门元气,不能分别水谷,并入大肠而成泻,故口渴,肠鸣,腹痛,小便赤涩,大便反快,是泄固由於湿矣。
然经曰:春伤於风,夏生飧泄,泄不有由於风者乎。
又曰:暴注下迫,皆属於热,泄不有由於热者乎。
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
泄不有由於寒者乎。
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泄不有由於虚陷者乎。
惟曰,湿盛则飧泄,乃独由於湿耳,不知风寒热虚,虽皆能为病,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乾之,何自成泄。
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末有不原於湿者也。
故为列论之:其湿兼风者,飧泄也,肝受风邪,煽而贼土,至夏湿气蒸郁,故脉弦腹鸣,下利清谷(宜平胃散加羌、独、升、柴;)其湿兼热者,下肠垢也,肠胃有热,传化失常,而火性急速,动湿邪,故脉数溲赤涩,所下皆稠粘垢秽(宜六一散,或胃苓加黄连;)其湿兼寒者,鸭溏也,湿为水气,
又感寒邪,则寒水之气合从而化,故脉沉迟,溲清白,所下澄澈清冷,如鸭屎(宜附子理中汤加肉果,或以二术、陈皮、乾姜、吴萸、砂仁、紫苏主之,挟风者亦可叁用,)
但寒泄必早暮服药,说早服暖药,至暮药力已尽,无以敌一宿阴气,故不效,
故夜必再服;其湿兼虚者,虚泄也,人之清气本上升,虚则陷下,又为湿所侵遏,湿胜气脱,故脉细而濡,困倦少力,遇饮食即泻,或腹不痛,所下不禁,多完谷不化(宜四君子汤加升柴,升阳除湿汤;)
惟濡泄一症,又名洞泄,乃为湿自甚,即脾虚泄也。
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宜四芩汤加二? B胃苓汤加草蔻。
)
士材云:水液去多,甚而转筋,血伤筋急也,据此又濡泄之变症(宜升阳除湿汤。
)
以上,《内经》所言诸泄,可得而审者也。
《难经》又有五泄,实与《内经》之症约略相似,说曰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即风乘湿也(宜胃风汤;)
曰脾泄者,腹胀满,肢体重着,中有妨,面色萎黄,泄注,食即呕逆,即暑乘湿也(宜香茹汤对桂苓甘露饮,大加生姜治之;)
曰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即燥乘湿也(宜五苓散;)
曰小肠泄者,溲而使脓血,小腹痛,即火乘湿也(宜大承气汤下之,再以黄连解毒汤加归、芍治之,次以芍药柏皮丸止之;)
曰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宜八正散加木香、槟榔通之,次以天水散顿服之。
)
是《难经》所言,虽定属六气,而其以湿为主,不与《内经》相合乎。
此外又有风泄,恶风自汗,或带清血,由春伤风,夏感湿,故其泻暴(宜胃风汤,)
或泻而风邪内缩,必汗之(宜桂枝麻黄汤。
)
又有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後痛减(宜治中汤酌加木香、砂仁、枳壳、白术、山楂、麦芽、谷芽、陈皮等味,仍烧所伤之物服。
)
又有痰泄,脉滑类弦,溲少而赤,肺闷食减,久而神瘁,此积湿成痰,留於肺中,故大肠不固也(宜二陈加浮石、青黛、黄芩、神僸、姜汁、竹沥等味,或用吴萸汤温服碗部,探吐痰涎,泄自两日内愈。
)
又有水泄,肠鸣如雷,一泄如注,皆是水(宜石膏、补骨脂、乾姜、草乌等,或车前子汤。
)
又有火泄,即热泄,脉数实,腹痛肠鸣,口乾喜冷烦渴,小便赤涩,後重如滞,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泻後尚觉涩滞,仲景谓之热自利是也(宜黄芩芍药汤。
)
又有暑泄,因受暑邪,烦渴,尿赤,自汗面垢,暴泻如水(宜茹苓汤、桂苓甘露饮,或以生姜炒黄连为君,葛根、升麻佐之;)
若暑邪留伏於中,以致久而成泄,其病更甚(宜玉龙丸;)
若盛暑伤於外,阴冷伤其中,则为内外受迫(宜连理汤。
)
又有伤酒泄,素嗜酒而有积,或一时酒醉而成病,其症骨立,不能食,但饮一二杯,经年不愈(宜葛花解酲汤。
)
又有滑泄,其泄不禁,泻久不止,大孔如竹筒,日夜无度(宜固肠丸,)
其或滑由气虚陷下者(宜补中益气汤,)
或大肠滑泄而小便精出者(宜方全丸,)皆不可忽。
又有飧泄,夕食曰飧,食之难化者尤重於夕,故此之飧泄,专主夕食不化而泄言之,与前所列诸飧泄不同,说此症惟夺其食,则一日可止,再以药滋养元气(宜八仙糕。
)
又有肾泄即五更泄,一名晨泄,又名泄,固由於肾虚失守藏之职(宜补骨脂、五味子、山萸、肉桂、茴香、山药、茯苓等,每日清晨用大栗十枚煮食,神效,)
而亦有由於食者(宜香砂枳? Y,)有由於酒者(宜葛花解酲汤,)
有由於寒者(宜理中汤夜饭前服。
)
又有脾肾泄,由二经并虚,朝泄暮已,久而神瘁肉削(宜四神丸。
)
又有暴泄,太阳传太阴,大肠不能固禁,卒然而下,大便如水,其中有小结粪硬物,欲起又下,欲了不了,小便多清,或身冷自汗,气难布息,脉微呕吐,此寒也,急以重药温之(宜浆水散。
)
又有久泄,厥阴经动,下利不止,脉沉迟,手足厥逆,涕唾脓血,此症不易治,大法以为风邪缩於内,宜汗之是也(宜桂枝麻黄汤。
)亦有由真阴虚损,元气下陷而成者,若非滋其本原,则必胸痞腹胀,小便淋涩,多致不救(宜四神丸、补中益气汤。
)
凡泄泻之病,止於此矣,而治法亦靡有遗者。
士材九种治泄之法,亦当叁看,说升提、淡渗、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皆治泄者所不能外,惟在酌其轻重缓急以用之耳。
总之,此症不论新久,皆太阴受病,不可离白术、白芍、甘草,若四时下利者,於前三药外,春加防风,夏加黄芩,秋加厚朴,冬加附桂。
又必详外症寒热,如手足逆冷,自汗气微,虽暑亦可量投姜桂。
如燥渴烦热,闷乱脉实,虽冬亦可酌用硝黄。
此又当权衡於临时者也。
若老人诸泄,则又不得拘渗泄分利之法,以人生五十後,升气少,降气多,渗泄分利,是降而益降,益其阴而重竭其阴也,必用升提阳气之品(宜升麻、柴胡、独活、防风、甘草,佐以白术、附子、补骨脂,)
所谓湿寒之生,以风平之。
又曰,下者举之是也。
至如饭後即便,乃脾肾交虚之故耳,说人惟脾与肾相济,所以有水谷之分,若脾虽强盛能食,而肾气不足,真火不能上行,为胃腐熟水谷,故饮食下咽,不能消化,留滞大府,因成飧泄,
治之者惟使脾肾之气交通(宜神二神丸空心盐汤送下,)则水谷自然克化,而此患除。
【脉法】《灵枢》曰:病泄脉洪而犬者为逆。
《素问》曰:泄而脱血脉实者难治。
《正传》曰:泄泻脉缓,时小结者生,浮大数者死。
《医鉴》曰:泄泻脉多沉,伤风则浮,伤寒则沉细,伤暑则沉微,伤湿则沉缓。
《回春》曰:泻脉多沉,沉迟寒促,沉数火热,沉虚滑脱,暑湿缓弱,多在夏月。
【泄泻症治】经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
阳受入六府,阴受入五脏。
入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喁吁;入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又曰:大风人中,则为肠风飧泄。
又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
忡景曰:大肠有寒,则多溏,有热则便肠垢。
《入门》曰:肠垢,言湿热滞於肠中,故亦曰滞下。
又曰:凡泄皆兼湿,初宜分利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举,必滑脱不禁,然後用涩药止之。
又曰:治泄补虚,不可纯用甘温,甘则生湿,清热亦不可用太苦,苦则伤脾,惟淡渗利窍为妙。
济生曰:治泻之法,先当分利水谷,车前子煎汤调五苓散,次则理正中焦,理中汤、治中汤治之,二汤不效,然後方可断下,用固肠丸、石脂馀粮丸。
《正传》曰:治泻诸药,多作丸子服之。
《原病》曰:泄症,凡谷肉消化,不论色及他症,便断为热。
夫寒泄而谷肉消化者,末之有也;
或火性急速,传化失常,完谷不化,而为飧泄者,间亦有之。
仲景谓邪热不杀谷,然热得湿,则为飧泄也。
《医鉴》曰:暴泻非阳,久泻非阴,通治用三白汤及燥湿汤、辰砂益元散。
【泄泻宜升阳】东垣曰:暑月淋雨,人多泄泻,乃湿多成五泄也。
经云:在下者引而竭之。
又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法当以淡渗之剂利之。
然客邪寒湿之生,自外入里而甚暴,若用利小便药,则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也,滋以升阳之药,是为宜耳,羌活、独活、升麻各一钱半,防风、炙甘草各一钱,煎服,即愈也。
【泻与痢不同】丹溪曰:泄泻之症,水谷或化或不化,并无努责,惟觉困倦,若痢不然,或脓或血,或脓血相杂,或肠垢,或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殊,而皆里急後重,逼迫懔懔,赤白交下为异。
【久泄成痢】《集咯》曰:太阴受湿而为水泄,虚滑身重微满,不知谷味,久则传变而为脓为血,是脾传肾,谓之贼邪,故难愈。
若先痢後泄,是肾传脾,谓之微邪,故易愈。
《灵枢》曰:腹鸣而满,四肢清而泄,脉大,是逆也,不过十五日死。
又曰:腹大而胀。
四末清,脱形泄甚。
是逆也,不及一时死。
《脉经》曰:飧泄脉大,手足冷,难已;脉小,手足温,易已。
【便色】《灵枢》曰:肠中寒,则肠鸣飧泄,热则出黄如靡。
东垣曰:泻白为寒,青黄红赤色皆热也,或以青为寒者误也。
伤寒少阴病了利纯青水者热在里也,利色红者为热,心火之色或赤者热之甚也,色黑火热亢极,反兼水化也。
《入门》曰:湿多成五泄,如水倾下也。
治泄泻方三十四
平胃散"风泄〔苍? @厚朴陈皮甘草六一散"热泄〔滑石甘草
胃苓汤"又〔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
附子理中汤"寒泄〔附子人叁白术甘草乾姜
闪君子汤"虚泄〔人叁茯苓白术炙甘草
四苓汤"濡泄〔茯苓白术猪苓泽泻
升阴除湿汤"又〔苍术柴胡防风羌活神僸陈皮猪苓泽泻麦芽升麻炙甘草
胃风汤" 泄〔人叁白? @茯苓当归白芍肉桂
香茹汤"脾泄〔香茹厚朴黄连扁豆子桂苓
甘露饮"暑泄〔滑石二两赤苓泽泻石膏寒水石甘草各一两白术肉桂猪苓各五钱每末一钱加蜜汤下。
浆水散"暴泄〔半夏二两炮姜肉桂附子炙甘草各五钱良姜二钱半每末五钱,煎服。
大承气汤"小肠泄〔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去芒硝,即小承气汤。
黄连解毒汤"又〔黄连黄柏黄芩山栀芍药
柏皮丸"又〔黄连黄柏当归白芍
八正散"大瘕泄〔瞿麦扁畜木通山栀车前子大黄滑石甘草灯心
治中汤"食泄〔人叁白术甘草生姜青皮陈皮
二陈汤"痰泄〔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吴茱萸汤"又〔吴萸生姜人叁大枣
车前子汤"水泄〔厚朴泽泻车前子
黄芩芍药汤"火泄〔黄芩芍药甘草
玉龙丸"暑泄〔硫黄硝石滑石明矾
连理汤"又〔人叁白术甘草乾姜黄连茯苓
茹苓汤"又〔泽泻二钱二分猪苓赤苓白术扁豆子姜黄连香茹厚朴各一钱甘草三分
八仙糕"飧泄〔枳实白术山药各四两楂肉三两茯苓陈皮莲肉各二两人叁一两粳米五升糯米一升半共为末,蜜三斤各蒸作糕,焙乾。
万全丸"滑泄〔赤石腊炮姜各一两胡椒五钱醋糊丸,空心,米饮下五七丸。
补中益气汤"久泄〔
葛花解酲汤"酒泄〔葛花青皮木香橘红人叁茯苓猪苓神僸泽泻白术乾姜
香砂枳? Y "肾泄〔木香砂仁枳壳白术四神丸"脾肾泄〔肉果补骨脂吴萸五味子
石脂馀粮丸"断下〔固肠丸"滑泄〔龙骨附子诃子活矾丁香石脂良姜蔻仁砂仁木香糊丸。
三白汤"通治〔白术白芍茯苓炙草此为治泻要药。
燥湿汤"又〔白术白芍茯苓陈皮炙草此即三白汤加陈皮一味也。
二神丸"饭後便〔补骨脂四两肉豆蔻生二两共为禾,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片,同枣煮,去姜,枣肉丸,空心盐汤下三五十丸。
一方肉蔻煨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