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第09章 补体 课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3bBb可使C3裂解为C3a和C3b, C3bBb可使C3裂解为C3a和C3b, H因子置换C3bBb 复合物中的Bb,使C3b和Bb解离, 因子置换C3bBb 复合物中的Bb,使C3b和Bb解离, 解离或游离的C3b立即被I因子灭活。 解离或游离的C3b立即被I因子灭活。 因此,在无激活物质存在的生理情况下, C3bBb保持在 C3bBb保持在 极低的水平,不能大量裂解C3,也不能激活后续补体 极低的水平,不能大量裂解C3,也不能激活后续补体 成分。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从酶原状态转化成具 有酶活性状态的过程。 有酶活性状态的过程。 在某些启动因素作用下, 在某些启动因素作用下,补体固有成分按一定顺 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能启动补体激 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 活过程的物质称补体激活剂 补体激活剂。 活过程的物质称补体激活剂。 经典途径( pathway)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旁路途径( pathway)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pathway)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 pathway)
C4b2b(C42) C3转化酶 C3 C3b C3a
C 4b2b3b(C5转化酶)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 转化酶的形成 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活化阶段 C1s C4 C4a C4b C42 C1s C2 C2b C2a
C4b2b(C42) C3转化酶 C3 C3b C3a
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传统) 经典(传统) 途径 抗体依赖 甘露糖凝集素 途径 非抗体依赖 替代(旁路) 替代(旁路) 途径
激活C3形成 转化酶 激活 形成C5转化酶 形成
激活C5 激活 细胞裂解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自身的衰变失活 某些已活化的补体分子不稳定, 某些已活化的补体分子不稳定,如不及时与靶细 胞膜结合即迅速衰变失活。 胞膜结合即迅速衰变失活。 某些抑制物的灭活 通过抑制物的灭活作用而使那些已经活化的分子 失去活性。 失去活性。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补体受体(complement
补体受体是指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能与补体活性分 子相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 子相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 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具有重要生物 活性的片段, 活性的片段,这些片段可与不同细胞上的特异性补体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分类:CR1、CR2、CR3、CR4、C3a/C4a和 分类:CR1、CR2、CR3、CR4、C3a/C4a和C5a
二、 CR2(C3dR,CD21 ) CR2(C3dR,
配体 iC3b和C3dg iC3b和 单链跨膜糖蛋白 主要分布于B细胞、 主要分布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面 生物学功能 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1)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作为EB病毒受体 与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病毒受体, (2)作为EB病毒受体,与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淋巴瘤、 的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
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1. 激活剂:MBL或MBP(mannan-binding protein) 激活剂:MBL或MBP(mannan-
MBL与微生物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MBL与微生物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2. MBL复合物 MASP-1(MBL-associated MBL复合物 MASPMBLserine protease-1) proteaseMASPMASP-2
C 4b2b3b(C5转化酶)
3. 膜攻击阶段
C4b2b3b C5b678 + C9 C5a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 细胞裂解 (膜攻击复合体 膜攻击复合体)
C5a游离于液相中,具有过敏毒素活性和趋化活性; C5b可吸附于临近的细胞表面,活性不稳定, C5b6复合物较稳定,但无活性; C5b67稳定,使细胞膜受损的关键组分,与细胞膜结合 后插入到磷脂双层结构中。 C5b67吸附C8后,细胞膜出现轻微损伤,细胞内容物开 始渗漏, C8是C9的结合部位,结合C9后加速细胞膜的损伤过程, C9是C8的促进因子。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1.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2.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 3.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 含量最多, 因子最少; 4. 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即可合成补体的各种成分,出生后 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即可合成补体的各种成分, 3-6个月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个月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5.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6. 补体成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补体成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如加热56℃ 30min失活 如加热56℃,30min失活。 失活。
B因子:液相中缓慢产生的C3b在Mg2+存在下,可 因子:液相中缓慢产生的C3b在 与B因子结合形成C3bB; 因子结合形成C3bB; D因子:作用于C3bB,形成C3bBb(旁路途径的C3 因子:作用于C3bB,形成C3bBb(旁路途径的C3 转化酶) Ba(游离于液相中) 转化酶)和Ba(游离于液相中)。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C1q(1): C1q(1):识别作用 C1r(2): C1r(2):催化作用 C1s(2): C1s(2):催化作用 Ag-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s 活化 C1脂酶形成 Ag-Ab复合物 C1r活化 C1脂酶形成
一、经典(传统) 一、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经典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的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的途径 1. 激活剂 Ag-Ab复合物(IgG1,IgG2,IgG3,IgM) Ag-Ab复合物 复合物(IgG1,IgG2,IgG3,IgM) 2. 参与成分 C1~C9 C1~ 3.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1. 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 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 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成分; 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成分; 2. 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以可溶形式或膜结 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 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分子; 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分子; 3. 补体受体:可与补体片段结合从而调节补 补体受体: 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C1q(1): C1q(1):识别作用 C1r(2): C1r(2):催化作用 C1s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s 活化 C1脂酶形成 Ag-Ab复合物 C1r活化 C1脂酶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 转化酶的形成 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活化阶段 C1s C4 C4a C4b C42 C1s C2 C2b C2a
清、组织液或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 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相关 调节因子和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调节因子和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三、 CR3 (iC3bR、Mac-1、CD11b/CD18) iC3bR、Mac- CD11b/CD18) 配体 iC3b 属于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成员 主要表达于骨髓来源的各种细胞表面 主要生物学功能 介导粘附, (1)介导粘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的 CR3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CR3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使炎性细 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胞聚集于组织损伤部位; 胞聚集于组织损伤部位; 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被iC3b包被的微生 (2)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被iC3b包被的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 物与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 具有凝集素活性。 (3)具有凝集素活性。
一、自身的衰变失活 1. 构成C3转化酶的成分C4b、C2b易被水解失活, 构成C3转化酶的成分 转化酶的成分C4b、C2b易被水解失活 易被水解失活, 从而限制了C3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从而限制了C3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2.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阻断级联反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易衰变, 应。 3. 只有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只有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稳定。
第九章 补 体
1.掌握 补体系统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1.掌握 补体系统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2.熟悉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 2.熟悉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 3.了解 补体系统的调节、调控机制; 3.了解 补体系统的调节、调控机制;
补体(complement)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 (complement):
一、CR1(C3b/C4bR、CD35) CR1(C3b/C4bR、
配体 C3b、C4b C3b、 单链膜结合蛋白 分布于多种类型细胞表面 生物学功能 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 (1)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 C4b 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摄取包被了C3b或 (2)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摄取包被了C3b或C4b 的颗粒或微生物的能力; 的颗粒或微生物的能力; 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 (3)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 红细胞上的CR1结合 被携带至肝、脾等处清楚; 结合, 红细胞上的CR1结合,被携带至肝、脾等处清楚; 免疫调节,可依条件不同激活或抑制B (4)免疫调节,可依条件不同激活或抑制B细胞的活 还可增强ADCC效应 效应。 化,还可增强ADCC效应。
P因子:旧称备解素(properdin), C3bBb半衰期很短, 因子:旧称备解素(properdin), C3bBb半衰期很短, 与P因子结合后成为C3bBbP时,半衰期延长,可以获 因子结合后成为C3bBbP时,半衰期延长,可以获 得更为稳定的、活性更强的C3转化酶。 得更为稳定的、活性更强的C3转化酶。 C3bBb与C3b可以进一步形成多分子复合物C3bBb3b C3bBb与C3b可以进一步形成多分子复合物C3bBb3b (像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使C5裂解。 (像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使C5裂解。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1. 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为C1、C2、 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为C1、C2、 C9,C1由C1q,C1r,C1s亚单位组成。 C9,C1由C1q,C1r,C1s亚单位组成 亚单位组成。 2.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因子、 因子等。 因子等。 3. 调节成分: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 调节成分:以其功能命名, C1抑制物 C4结 抑制物、 合蛋白。 合蛋白。 4. 裂解片段: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 裂解片段: 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C3a, 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3b。 C3b。 5.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灭活的补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 C3b; 体片段在符号前加“ iC3b。 体片段在符号前加“i”, 如iC3b。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旁路(替代)
与经典激活途径不同:越过C1、C4、C2成分,直 接激活C3继而完成C5-C9各种成分的连锁反应。 1. 激活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多糖、肽 激活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多糖、 聚糖、磷壁酸) IgA、IgG4等 聚糖、磷壁酸)、聚合的 IgA、IgG4等。 2. 参与成分:B、 D、 H、I、P因子、C3、C5~ 因子、C3、C5~ 参与成分: C9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 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从酶原状态转化成具 有酶活性状态的过程。 有酶活性状态的过程。 在某些启动因素作用下, 在某些启动因素作用下,补体固有成分按一定顺 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能启动补体激 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依次活化, 活过程的物质称补体激活剂 补体激活剂。 活过程的物质称补体激活剂。 经典途径( pathway)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旁路途径( pathway)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pathway)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 pathway)
C4b2b(C42) C3转化酶 C3 C3b C3a
C 4b2b3b(C5转化酶)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 转化酶的形成 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活化阶段 C1s C4 C4a C4b C42 C1s C2 C2b C2a
C4b2b(C42) C3转化酶 C3 C3b C3a
补体激活途径
经典(传统) 经典(传统) 途径 抗体依赖 甘露糖凝集素 途径 非抗体依赖 替代(旁路) 替代(旁路) 途径
激活C3形成 转化酶 激活 形成C5转化酶 形成
激活C5 激活 细胞裂解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自身的衰变失活 某些已活化的补体分子不稳定, 某些已活化的补体分子不稳定,如不及时与靶细 胞膜结合即迅速衰变失活。 胞膜结合即迅速衰变失活。 某些抑制物的灭活 通过抑制物的灭活作用而使那些已经活化的分子 失去活性。 失去活性。
二、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
第四节 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补体受体(complement
补体受体是指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能与补体活性分 子相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 子相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 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的具有重要生物 活性的片段, 活性的片段,这些片段可与不同细胞上的特异性补体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分类:CR1、CR2、CR3、CR4、C3a/C4a和 分类:CR1、CR2、CR3、CR4、C3a/C4a和C5a
二、 CR2(C3dR,CD21 ) CR2(C3dR,
配体 iC3b和C3dg iC3b和 单链跨膜糖蛋白 主要分布于B细胞、 主要分布于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表面 生物学功能 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1)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记忆和抗体的产生; 作为EB病毒受体 与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病毒受体, (2)作为EB病毒受体,与和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Burkitt淋巴瘤 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淋巴瘤、 的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b
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1. 激活剂:MBL或MBP(mannan-binding protein) 激活剂:MBL或MBP(mannan-
MBL与微生物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MBL与微生物的甘露糖残基结合 2. MBL复合物 MASP-1(MBL-associated MBL复合物 MASPMBLserine protease-1) proteaseMASPMASP-2
C 4b2b3b(C5转化酶)
3. 膜攻击阶段
C4b2b3b C5b678 + C9 C5a C5 C5b + C6 + C7 C5b67+C8 C5b6789n (膜攻击复合体) 细胞裂解 (膜攻击复合体 膜攻击复合体)
C5a游离于液相中,具有过敏毒素活性和趋化活性; C5b可吸附于临近的细胞表面,活性不稳定, C5b6复合物较稳定,但无活性; C5b67稳定,使细胞膜受损的关键组分,与细胞膜结合 后插入到磷脂双层结构中。 C5b67吸附C8后,细胞膜出现轻微损伤,细胞内容物开 始渗漏, C8是C9的结合部位,结合C9后加速细胞膜的损伤过程, C9是C8的促进因子。
三、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1.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 2.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 多数组分为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 3.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 含量最多, 因子最少; 4. 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即可合成补体的各种成分,出生后 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即可合成补体的各种成分, 3-6个月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个月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5.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6. 补体成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补体成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 如加热56℃ 30min失活 如加热56℃,30min失活。 失活。
B因子:液相中缓慢产生的C3b在Mg2+存在下,可 因子:液相中缓慢产生的C3b在 与B因子结合形成C3bB; 因子结合形成C3bB; D因子:作用于C3bB,形成C3bBb(旁路途径的C3 因子:作用于C3bB,形成C3bBb(旁路途径的C3 转化酶) Ba(游离于液相中) 转化酶)和Ba(游离于液相中)。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C1q(1): C1q(1):识别作用 C1r(2): C1r(2):催化作用 C1s(2): C1s(2):催化作用 Ag-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s 活化 C1脂酶形成 Ag-Ab复合物 C1r活化 C1脂酶形成
一、经典(传统) 一、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经典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的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的途径 1. 激活剂 Ag-Ab复合物(IgG1,IgG2,IgG3,IgM) Ag-Ab复合物 复合物(IgG1,IgG2,IgG3,IgM) 2. 参与成分 C1~C9 C1~ 3.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1. 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 补体固有成分:存在于体液中, 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成分; 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成分; 2. 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以可溶形式或膜结 补体激活的调节蛋白: 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分子; 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分子; 3. 补体受体:可与补体片段结合从而调节补 补体受体: 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1. 识别阶段(C1) 识别阶段(C1)
C1q(1): C1q(1):识别作用 C1r(2): C1r(2):催化作用 C1s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s 活化 C1脂酶形成 Ag-Ab复合物 C1r活化 C1脂酶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2.活化阶段(C3转化酶和 转化酶的形成 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 活化阶段 C1s C4 C4a C4b C42 C1s C2 C2b C2a
清、组织液或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 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酶样活性的蛋白质。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补体及其相关 调节因子和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调节因子和膜蛋白共同组成的一个反应系统。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三、 CR3 (iC3bR、Mac-1、CD11b/CD18) iC3bR、Mac- CD11b/CD18) 配体 iC3b 属于粘附分子整合素家族成员 主要表达于骨髓来源的各种细胞表面 主要生物学功能 介导粘附, (1)介导粘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的 CR3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CR3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使炎性细 可促进这些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胞聚集于组织损伤部位; 胞聚集于组织损伤部位; 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被iC3b包被的微生 (2)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被iC3b包被的微生 物与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 物与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 具有凝集素活性。 (3)具有凝集素活性。
一、自身的衰变失活 1. 构成C3转化酶的成分C4b、C2b易被水解失活, 构成C3转化酶的成分 转化酶的成分C4b、C2b易被水解失活 易被水解失活, 从而限制了C3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从而限制了C3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的裂解及其后的酶促反应; 2.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阻断级联反 与细胞膜结合的C4b、C3b易衰变 易衰变, 应。 3. 只有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只有与病原体结合的C4b、C3b稳定 稳定。
第九章 补 体
1.掌握 补体系统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1.掌握 补体系统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2.熟悉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 2.熟悉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 3.了解 补体系统的调节、调控机制; 3.了解 补体系统的调节、调控机制;
补体(complement)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 (complement):
一、CR1(C3b/C4bR、CD35) CR1(C3b/C4bR、
配体 C3b、C4b C3b、 单链膜结合蛋白 分布于多种类型细胞表面 生物学功能 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 (1)抑制补体激活,协助I因子裂解C3b和 C4b 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摄取包被了C3b或 (2)调理作用,增强吞噬细胞摄取包被了C3b或C4b 的颗粒或微生物的能力; 的颗粒或微生物的能力; 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 (3)促进免疫复合物清除,带有C3b的免疫复合物与 红细胞上的CR1结合 被携带至肝、脾等处清楚; 结合, 红细胞上的CR1结合,被携带至肝、脾等处清楚; 免疫调节,可依条件不同激活或抑制B (4)免疫调节,可依条件不同激活或抑制B细胞的活 还可增强ADCC效应 效应。 化,还可增强ADCC效应。
P因子:旧称备解素(properdin), C3bBb半衰期很短, 因子:旧称备解素(properdin), C3bBb半衰期很短, 与P因子结合后成为C3bBbP时,半衰期延长,可以获 因子结合后成为C3bBbP时,半衰期延长,可以获 得更为稳定的、活性更强的C3转化酶。 得更为稳定的、活性更强的C3转化酶。 C3bBb与C3b可以进一步形成多分子复合物C3bBb3b C3bBb与C3b可以进一步形成多分子复合物C3bBb3b (像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使C5裂解。 (像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使C5裂解。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1. 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为C1、C2、 固有成分:按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为C1、C2、 C9,C1由C1q,C1r,C1s亚单位组成。 C9,C1由C1q,C1r,C1s亚单位组成 亚单位组成。 2.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因子、 因子等。 因子等。 3. 调节成分: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 调节成分:以其功能命名, C1抑制物 C4结 抑制物、 合蛋白。 合蛋白。 4. 裂解片段: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 裂解片段: 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C3a, 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3b。 C3b。 5.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灭活的补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 C3b; 体片段在符号前加“ iC3b。 体片段在符号前加“i”, 如iC3b。
二、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旁路(替代)
与经典激活途径不同:越过C1、C4、C2成分,直 接激活C3继而完成C5-C9各种成分的连锁反应。 1. 激活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多糖、肽 激活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脂多糖、多糖、 聚糖、磷壁酸) IgA、IgG4等 聚糖、磷壁酸)、聚合的 IgA、IgG4等。 2. 参与成分:B、 D、 H、I、P因子、C3、C5~ 因子、C3、C5~ 参与成分: 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