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作业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较多择校现象的影响下,像我校这样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原因形成的薄弱学校,生源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学生进校时的成绩分化很大,在数学学科上表现尤为突出。初中阶段的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以前有明显提高。而学生这个阶段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这一阶段的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得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上的困难也越来越大。若得不到及时帮助引导,这些学生会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后进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创新性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迫切的成为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我是一位数学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些认识。 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导致成绩持久不良,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中我调查过一些已经经常有不良行为的初中生,他们在小学成绩还好时的品行表现并不差。后来学习成绩掉下来了,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家庭、学校的教育工作又有些失当。最常见的就是:家长见学生卷面分数不好轻则责怪,重则打骂;学校则按分数排队,甚至按分数排座位,不是帮助学生解决还不算严重的学习困难,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失去信心,就由成绩差变为品行也差,其中不少学生成绩下降往往从数学开始。其主要原因有: 1、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又存在学习意志薄弱的内在心理因素,在学习内容加深、难度加大时不能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成绩也往往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在不断克服学习困难中延伸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教学方式上也有较大变化,教师“讲透”的课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尤其是思考的独立性增强。在目前情况下,中小学衔接有学习行为、教学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跳跃性差异,有的学生适应性强,能很快适应中学学习;有的学生适应性差,适应过程相对要长,若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
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一些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较好的继续学习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掌握不够量,缺乏连续学习的必要认知基础。 现行的初中学习教材相比小学而言,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更紧密,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一环扣一环;其次还表现在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已学的内容达不到一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或阻隔带,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学习困难增大导致学习成绩掉队。 3、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还有欠缺,不适应主动学习的要求。 初中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是在初二。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二阶段学习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例如数学,从以前以具体的运算为主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性强的推理。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模仿力强,但思维往往要依赖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同样的内容的问题图形位置变化或形状变化了就不知所措的现象。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很不平衡,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因此表现出学习能力的差异,因而导致学习成绩进一步分化。 分析了以上原因,我以为在新课程改革中结合我校的实际要积极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防止产生更多的后进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 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良好师德 我国千百年传统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从来都是只重视培养学业拔尖的、优等的学生。从小开始在教育上就以学习成绩(其实仅仅是考试分数而已)的高低选拔和淘汰。教师往往也以教出了几个尖子,有几个得意门生为教育成功的标志。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先进的教育观念能指导和促进教育的发展,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会贻误教育,甚至使教育产生负面效应。新的教育观认为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背离了这一根本任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具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学校是学生接受正面教育的主要场所。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升学指挥棒”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升学与分数成了家庭、学生和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以分数排名、分班、排座位,在校园里形成了一
种以应试为手段,分数为目标,升学为目的的教育观。学生之间为得分、排名而竞争,忽视与人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应试教育下受害最大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有的教师也往往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做出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违背教育规律、甚至违反师德的事。如为了学生学习上的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长时间违规补课等,还总是说:这是为了学生好!老师是一片好心。其实,在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多年的今天还这样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借口。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有,但已经知道会有坏的结果还去办,还能说是好心吗?因此,教师要继承传统教育中优秀的方面,扬弃落后糟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师德。 第二、运用情感原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情感是具有能量的,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对人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常常看到,情感使后进者激起上进,使失望者燃起希望之火,使悲观者树立起信心,使冷漠者现出热情,使敌视者转为友善。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都有怕遭冷落的心理,渴望老师对自己真诚的帮助。例如,最近南京长江路一名学生就给老师写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这名学生向老师求助:“我的成绩差,所以很多同学就不和我讲话了,这是为什么呢?”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诚挚的爱,要用平等和尊重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同学关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情感上的最好帮助。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是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负有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责任。因此,数学老师不能只关注数学教学,平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接近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把表扬作为常规工具,发现他们的优点包括学习以外的优点加以表扬,必要时加以放大进行表扬,使他们因喜欢这门课的老师而喜欢上这门课。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能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这时的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效果更佳。有这样一堂课例: 一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让同学们给自己认为有优点的同学带上各种鲜花。结果,全班只有两位同学没有戴上花。老师把这两位同学请上讲台,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带上花。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指出他们的不足。这两位同学很不是滋味,低着头。老师问这两位同学:“你们刚才把花送给了谁?为什么送给他们?” 这两位同学回答后,老师接着说:“能够积极发现别
人的优点并认可,算不算他们的优点呢?”同学门都回答:“算!”然后,这位老师又找来班主任,问他这两位学生有那些优点。班主任说:“这两位同学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这时,老师说:“这两位同学有这么多优点,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呢?”马上就有同学把自己身上的花取下戴在这两位学生的身上,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位学生此时已是热泪盈眶。因此,表扬是教师的常规工具,教师要每节课都表扬学生,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过老师的表扬。如果说某个学生没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那一定是老师没有去发现。 第三、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目前,中国的中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什么?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又是什么?研究人员作过调查,在“背诵、实验、考试、参观、听讲、看电视、作业练习、去图书馆、读课外书、运用电脑、与朋友聊天”这十一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但学生评价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却是:“听讲、作业练习、实验”。可见,他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并不一定是他们最喜欢的。其实,他们认为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是应付目前考试和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他们还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学生一味的听讲,课堂会变得乏味,学生还容易养成惰性,尤其数学课。学习困难的学生心情大多处于厌烦的抑制状态,而且认识前提差,思维理解能力差,听课效果自然不佳。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设置学生人人参与的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人人可发表意见的讨论;开辟室外课堂等引导学生用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例如,全国模范教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张思明,他把数学课变成了春游,在大多数学生眼里,数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但跟着张思明老师学数学,北大附中的学生们说“好玩”,而且是丰富多彩的,它渗透在许多生活细节中,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困难。在北京近郊有一条名叫关沟的山谷,张思明把学生带到那里,测量山谷里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的体积、采集中草药,利用数学中的分形知识,找出具有“生物全息现象”的植物……张思明说:“我不企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如果通过我的教学,能使学生有一种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去思维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老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
就是,要让学生多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引导学生建立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