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近况
中药在改善胃肠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中药在改善胃肠功能中的作用研究胃肠功能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不良的饮食习惯、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常常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消化问题。
中药因其天然的特性及其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药在改善胃肠功能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药对胃肠道的保护中药中许多草药成分拥有保护胃肠道的作用。
例如,黄连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黄连中的生物碱和黄连素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保护胃肠黏膜免受损伤。
此外,中药还可以增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有害物质对肠道的刺激。
二、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肠道菌群在胃肠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关。
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来改善胃肠功能。
例如,黄连中的黄连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从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三、中药对胃肠道蠕动的调节胃肠道的顺畅蠕动对于消化和排便过程至关重要。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能够调节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排除。
例如,枳实可以增加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提高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
莱菔子能够增强肠道的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发生。
四、中药对消化酶的调节消化酶在胃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消化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调节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增强消化功能。
举例来说,山楂中的挥发油可以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食物的消化效率。
五、中药对慢性胃肠疾病的改善慢性胃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治疗这些慢性胃肠疾病的潜力。
例如,苦参中的小檗碱可以减轻胃炎的症状,降低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胃壁的刺激。
结论中药在改善胃肠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药可以保护胃肠道、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蠕动、调节消化酶,并对慢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中药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在与西药治疗相结合的情况下更好地改善胃肠功能。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胃肠道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胃肠道是全身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更是体内最大的细菌库,但既往对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比较少,本文探讨其诊断与治疗进展.方法:结合我们已进行的有关研究和参加抢救的临床救治体会,并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着作.结果:使诊断与救治方案更趋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引言.”[2].<107.L-1,随着胃肠道越向下行,细菌数量和种类逐步增加,远端小肠含菌数量达106~1011.L-1,而结肠粪便内细菌数可高达108~1011.g-1[3].肠粘膜屏障功能这是肠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其分解产物经肠壁逸至机体内.现已认识到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肠内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MODS甚至MOF的一个重要因素.①细菌可从消化道逃逸引起致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②细菌内毒素对人肠粘膜的屏障损伤后可导致体循环衰竭;③脓毒症、烧伤、创伤及正常人接收内毒素时,这些因素最终可导致M0DS.有以下方面的证据可证明:细菌可由肠腔中转移到血循环或腹腔中,造成全身性感染或腹膜炎;在创伤或烧伤时,可能发出来自肠道细菌的致命性感染,而找不到感染灶,这是由于病情严重,肠道的5d;②胃肠蠕动消失;③肠鸣音近于消失,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有高度腹胀者;④应激性溃疡,无结石性胆囊炎等.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衰竭的诊断要点:①有引起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前提,如重症感染,休克、黄疸、烧伤、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以及有肺、心、脑、肾、肝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应高度警惕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生;②疑有应激性出血者,24h内失血超过800m1;③经内窥镜检查确定胃粘膜有糜烂、溃疡、出血者;④胃肠道本身的疾病和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胃肠道功能衰竭.如胃肠道炎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高位肠瘘、短肠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创伤,某些药物因素等.另外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衰竭,需要有以下一种或三种病理与生理的改变:①正常生长在肠道内的细菌平衡失调,发生革兰阴性大肠杆菌菌群的扩增;②宿主自身的防卫功能发生障碍;③粘膜屏障22.1损伤.再灌注损伤(膜上皮坏死,粘膜修复能力降低,为致病微生物的入侵敞开大门,进一步加快了SIRS/MODS及MOF的发展.2.2内毒素与肠粘膜损伤内毒素是G—菌胞壁的脂多糖(LPS)部分,其生物学效应及病用是由脂多糖的类脂A部分所致.内毒素可引起肠粘膜一系列病理改变:粘膜下水肿、肠绒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肠粘膜屏障主要有:①粘液屏障:生理状态下肠粘液形成粘弹性胶层,形成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中的化学屏障.粘液主要成分是水,功能成分是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其主要功能为滑润肠粘膜,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通过非特异性的粘性或粘蛋白上的寡糖与细菌特异性结合以阻挡条件致病菌的定植;②生物屏障:肠道细菌在肠腔内形成.肠道33.1.3.d-1;乌贝散3g,3.d-1;乐得胃2片,3~4.d-1;吉福士凝胶3.2g,3.d-1;抗组织胺,常用药物:雷尼替丁150mg,2.d-1口服,或100mg静脉滴注,2~3.d-1;甲氰咪胍200mg,3.d-1,或400mg静脉滴注;4.d-1;法莫替丁20mg静滴,2.d-1;③抑制H+/K+泵: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奥美拉唑(omeprazole),他可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 酶达到抑酸分泌作用.常用剂量40mg静滴,4~6/h;④拮抗氧自由基:SOD、别膘呤醇均能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并阻止肠道细菌移位,还可提高生存率.在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给予别膘呤醇50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E及多种中草药,如小红参酮、复方丹参、大黄等,也有明显拮抗自由基作用;⑤若发现大出血,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血.酌情选用以下止血药.云南白药:每次1g,每日3次.止血芳酸:0.2~0.4g,静脉滴注,2/d.止血敏:0.5~1.0g,静脉滴注,2~4/d.垂体后叶4h后n-180mg.L-1”;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粘膜保护剂可形成特有的粘膜保护层;⑩采用选择性肠道去污染[6],通过给予非肠道吸收药物杀灭肠道内机会致病菌,以减少细菌移位而引起的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等.3.2给于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及免疫营养支持治疗3.2.1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胃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及衰竭时一方面机体处在代谢紊乱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急需给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时,不能有效地利用营养素及排出代谢产物.对此我们提出应采用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7],这证实是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如急于求成,势必要加重病情.我们在常规治疗组中,有两例79,83岁高龄患者在恢复排气功能以后我们就给.另有1.病理3.2.2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近期一系列相关研究表明,某些营养物质不仅能防治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的或过度的炎症的反应,维护肠屏障功能等.人们将这一新概念称之为免疫营养(immuonutrition),以明确其治疗目的.具有免疫药理作用的营养素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n-3脂肪酸、核苷和核苷酸、膳食纤维等.我们应用肠道营养剂益菲佳(ENSURE),他是一种罐装速溶粉剂,能减少患者的呼吸需要,因此可以缩短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时间,血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可减少16%.还应用能全素、安素、爱伦多、益力佳等,经观察效果良好.另外还需要增加外源性胰岛素,必要时给予生长激素,促进蛋白合成.以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这可能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机械屏障,保持粘膜的生物屏障和保持粘膜的3.33.3.1但国“人以水3.3.2.中医理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和鞣质等.用法:每次5g至几十克不等,2~3次/d给药;也可用生大黄粉5g~10g,以温开水调成稀搬注入胃中或灌肠,疗程一般3d~6d.还有用生白芨粉10g~15g来保护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对胃肠道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3.3.3方药的临床应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治则治法以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为最多,配合活血化瘀、通腑清肠之法临床验证有较好的疗效.方药采用大承气汤、大陷胸汤、桃红承气汤等加减.大承气汤能荡涤肠道,使实邪积滞排出,改善肠、肺等脏器血流灌注,则肠蠕动及呼吸功能得以恢复等,减少了内毒素的移位,从而显着减轻肠源性内毒素所造成的肺损伤[9].3.3.4[10.11]根据“剂.35/50分别采例,死亡37肠梗阻、上消化道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的腹腔感染合并SIRS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固本冲剂24g(200mL)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发现解毒固本冲剂可以降低体温、脉搏、白细胞总数,缩短排气排便时间,对于腹腔感染合并SIRS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和对肠屏障的保护,阻断了肠源性感染向MODS及MOF的发展.3.3.5其他①热毒清:该方由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鱼腥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②厌氧灵:该方由黄连、黄芪、木通、大黄、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③藜芦醇甙:是从中药虎杖中提取的纯品,对内毒素休克所致的损伤器官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④休克饮:休克饮以《备急千斤要方》中温脾汤为基础,主要由附子、大黄、黄芪、地榆等组成,实验研究表明休克饮对肠道细菌移位过程肠功[13],但41MODS2;7:1074-10763岳茂兴.消化系统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救治.华人消化杂志1998;6:277-2794岳茂兴.消化系统疾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的救治进展.华人消化杂志1998;6:91-935岳茂兴,李学彪,张连春,王新明,张诗琳,杨建武.70岁以上高龄腹部外科患者196例手术治疗体会.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731-7326杂志789杂志10?.中国危11?25712?姜玉峰,岳茂兴.解毒固本汤对CLP大鼠TNF、IL-2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杂志2000:59:39-4113?岳茂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的研究方法.华人消化杂志1998;6:277-27914?岳茂兴.腹部外科疾病并发MODS时的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创伤外科杂志2000;2:176-17815?刘大为.我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与现状.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31-533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与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现状
物屏 障等屏 障功能 的障碍 。有效的 中医药治疗可 以通过对上述屏障的保护 而对渍 结起到 治疗作 用。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 中医药
中图分 类号 : 2 97 6 2 R 5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9—57 (0 6 1 — 0 2— 3 10 2 6 20 ) 1 2 8 0
收 稿 日期 :0 6—0 2 2o 5— l
作者简介 : 杨莹莹( 9 0一) 女。 18 。 浙江杭 州人 。 士研究生 , 硕 研究方
向: 消化系统疾病。
腔, 具有屏 障作用 。 为化学 屏障 , 称之 主要包 括 胃酸 、 胰液 、 胆汁 、 糖蛋 白和糖脂 等 。其 中 胃酸能够 杀灭经 口入 侵 的细 菌; 胰液 中的胰 蛋白酶能水解 细菌 ; 糖蛋 白和糖 脂由肠黏 膜 中杯状细胞所分泌 , 是细菌黏附受 体的类似物 , 可以改变 细 菌的进攻位点 , 细菌与分 泌物 中糖 蛋 白、 脂结合 , 使 糖 在肠 道液体动力系统作用下随粪便排 出; 有报道指出 , 汁中的 胆 胆盐可与 内毒素结合 , 胆酸 可降解 内毒 索分子 【。溃结患 2 J 者肠黏膜化学 屏 障功 能存 在着 障碍。朱雄 伟 总结 得 出 结肠黏蛋 白是一种 由柱状上皮细胞和结肠杯状细胞 分泌 的 糖蛋 白, 起保护结肠 黏膜 的作用 , 尤以为硫 酸化后 的黏蛋 白 更为重要 , 与胃 、 的黏蛋 白相 比, 黏蛋 白硫 酸化程 小肠 结肠 度明显增高 。在 U C的活动期黏蛋 白经常 发生 一系列特异 性变化 : 黏液胶 体层 变薄 、 杯状细胞数 目减少且 杯状 细胞 中 黏蛋 白合成减少 , 同时黏蛋白硫酸化程 度也 明显下降 。 1 3 免疫屏 障功 能障碍 肠道是人体 内最大 的免 疫器官 , , 其免疫防御系统 由肠相关淋 巴组织构成。肠道免疫 系统 中 起核心作用的 是分泌 型 IA(IA) 是 肠道 分泌物 中含量 g 8 g , 最丰富的免疫球蛋 白。. a能中和酶 、 I g 毒素 、 病菌和其他生 物活性抗原 , 弱细菌表面疏 水性 ; g 削 s A与细菌结合形成抗 I 原抗体复合物 , 并刺 激肠 道黏液 的分泌 , 以及加速黏液在 黏 膜表面的移动 , 而有助于细菌和 内毒素 随粪便 排出 ;l 从 sA g 可溶解细菌 , 阻止细菌复 制和阻碍 细菌与上皮 细胞受体 结 合 。此外还有很多特殊 的细胞参 与肠道 免疫活动 , 如肠 黏 膜 固有层 中弥散分布 的 T细胞 、 巨噬细胞 、 自然杀 伤细胞 、 浆细胞和上 皮 内淋 巴细胞 等 。溃结 患者肠 黏膜存 在 着 免疫功能障碍。邓长生等 研究发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肠黏膜淋 巴细胞分泌 的免疫球蛋 白与正常相 比有较大的差 别, 表现为 I g A分泌减少 , G分泌增 加。林 建韵等 发 现 I g 炎症性肠病 (B 患者肠黏膜 中含 IA细胞 显著减少并 认 I D) r 为黏膜分泌抗 体 水平 降低 可能 与 ID发 病有 关。庞文 斌 B 等L l 通过免疫组化技 术对 l 3例 u c患者结 直肠黏膜标 本 及1 0例正常黏膜进行 I 细胞密度测定 , g 发现 u c患者黏膜 固有层 的 I g A细胞数 量低于正 常黏膜 , I 而 g c细胞数量 则 显著高于正常黏膜 ( < .5 。何 青雯等 研究发 现溃 P 00 ) 结患者结肠 固有膜 中 I g G浆细胞异常增多 。溃结患 者局部 肠黏膜大多存在着 T淋 巴细胞紊 乱状态 。李 琪佳等 ¨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5 0例溃疡性 结肠炎 患者结肠 黏膜活 检 标本 (2例活 动期 ,8例 非活 动期 ) 5例 正常对 照组 进 3 1 及 行 了淋 巴细胞亚型分析 , 结果 发现 T淋 巴细胞及 T辅 助淋 巴细胞 的数量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均高于非活动期及对 照组 (P <0 0 ) 而何 青雯 等 研 究发 现溃结患 者 固有 .1;
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
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4-06-05T10:02:33.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聂苗苗[导读] 对肝硬化的中医方法治疗从古代传承至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中医治疗以加速肠胃蠕动、缓解组织水肿为原理对肝硬化实现了比较好的治疗。
聂苗苗(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123100)【摘要】目的: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62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病人治疗前后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变化和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含量变化。
结果治疗后的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两组均降低(P<0.05);实验组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的降低程度要大(P<0.05)。
实验组的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在治疗前后并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的血浆二胺氧化酶含量升高(P<0.05);治疗后的二胺氧化酶含量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的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肠屏障功能障碍柴芪承气汤肝硬化【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51-01对肝硬化的中医方法治疗从古代传承至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中医治疗以加速肠胃蠕动、缓解组织水肿为原理对肝硬化实现了比较好的治疗。
而柴芪承气汤是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中药方剂,现对柴芪承气汤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共有62例肝硬化病人入住我院。
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62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30例,女性病人有32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54.34±8.99)岁,平均病程为(3.98±0.88)年。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676综述主垦生笪医缝金处整垒盛垫盟至12星笙!§鲞筮查翅肝硬化肠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杨丹红1.一。
叶再元2关键词:肝硬化;肠屏障;细菌移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图分类号:R657.2;R6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48(2009)06—0676—03肠道防御系统包括微生物屏障、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化学屏障,在维护肠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F,肠屏障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其分解产物经肠擘扩散拿机体内。
在肝硬化、严重感染、蓖症急性胰腺炎、创伤、休克、烧伤、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等情况下,肠道细菌及内毒素发生移位,可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
肝脏门静脉系统接受来自肠道的血液,与肠道关系密切,已有学者提f}j“肠J扦轴”概念。
I肝硬化与肠屏障功能障碍肝硬化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如免疫细胞数日减少,尤以CD3、CIMT淋巴细胞数馒下降最明显;免疫细胞功能下降,如外周血中分泌IFN—r、IL一211I{I型CD3阳性细胞比例减少;lIIL清中细胞闪子变化使Thl/'l'n2免疫失衡…。
免疫功能紊乱使肝内Kupffer细胞对内毒素清除能力减退,肝功能进行性衰竭。
肝硬化阶段存在门脉高压血症及血流动力学紊乱,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体内的El"一1(血管内皮素)、血管紧张索Ii、抗利尿激素、内毒素水平浓度较正常人高,肠血流缓慢,黏膜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淤血,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削弱了肠道屏障功能,使通透性增加。
肠道微牛态系统失衡,肠道菌群失调,细菌移位,并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由于门静脉回流,肝脏又成为“菌毒”移位的首要受害器官,脂多糖又激活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网子产生炎症反应,引起细胞因子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及病情进展。
两者互为因果,处于互相“促衰”的恶性循环。
2肝硬化阶段肠黏膜屏障病理生理改变2.1肠黏膜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肠道机械屏障由肠道黏液层、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问紧密连接、上皮基底膜、黏液下同有层等构成,肠黏膜细胞问的连接及肠动力是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综 述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失调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张 莉,窦一田,郑亚娜,李博浩,马雷雷(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3)[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机制;中医药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4.029[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4-0573-05[通信作者] 马雷雷,E -mail :maleilei060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043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不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最普遍形式,而且还是全球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ESKD)的主要原因[1]。
尽管现代医学对DN 的发病机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临床治疗仍缺乏有效手段。
肠道菌群作为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易位、产生异常的代谢产物,进而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内毒素积累、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2]。
由于肠道菌群失调在DN 病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成为DN 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而改善DN 临床症状[3]。
本文从中医药治疗DN 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已有研究出发,现拟近年来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DN 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肠道菌群失调参与DN 发生的机制多项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通过尿毒素的产生、与慢性炎症的相互作用和免疫反应调节来影响DN 的进展。
换言之,DN 与异常的肠道微生物群有关[4]。
近年来,来自人类和小鼠实验的新证据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DN 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变化[5],即使在DN 早期[6]。
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率仅次 于 急性 阑尾炎及 胆 道疾 病 ,居第 三位 J 。本病
诊 断 困难 ,发展 快 、病 情 重 ,常需 急诊 处 置 ,是医 学
界一大 难症 , 有 待进 一 步研 究 。目前关 于其 发病 机制 、 病 因 的研究 已经 日趋成 熟 ,但 尚无特 效 的药 物及 满 意
的疗 法 ,而 术后 引起 的肠 梗 阻及 复 发也 是手 术疗 法 的
治之方 法唯 “ 通 ”为主 。《 医学真 传 》 :“ 夫通 则不 痛 ,
性 肠梗 阻 7 8例 。药 物 组成 :炒 莱菔 子 ,枳实 ,桃仁 ,
厚 朴 ,木香 ,香 附 ,赤芍 药 ,大 黄 ( 后下) ,芒硝 ( 冲
理也 ,但通 之之 法 ,各有 不 同 。调气 以和 血 ,调血 以
服) 。随证加 减 ,每剂 煎 服 2 0 0 ml 煎液 , 胃管注入 , 夹管 2 h ,1日 1剂 ,均 于用 药 2 ~4剂 后排 气 、排便 、 腹痛 缓解 ,梗 阻解 除 ,取得 较好 的效 果 。李超 l 1 2 r j 采 用 中西医 结合 的手 段 , 以加 味承 气 汤为 主方 ( 大黄 ,芒 硝 ,枳 实 ,厚朴 ,香 附 ,桃仁 ,赤芍等 )鼻饲 ,配合 针灸 , 治疗粘 连 性肠 梗 阻 5 6例 , 总有 效率 为 : 9 1 . 0 7 %。 2 . 3单 味 中药或 提 取物 治疗 :李俐 3 J 采 用单 味番泻 叶
慢性肾衰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慢性肾衰竭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郭弋凡①赵文景①^王梦迪①刘志强①慢性肾衰l(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胃肠功能紊乱是指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并进行性恶化导致尿毒症毒素排泄障碍,胃肠激素代谢障碍而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出血,产生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32o在CRF 以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器质性消化不良更常见,在透析患者中消化道症状患病率约在43%~ 72%之间33],已对CR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关格”是古代中医对其非常形象的描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在CRF晚期非常常见,然而,研究显示早在终末期肾脏病之前,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较高的慢性肾脏病(ch/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也可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3],且随病情进展而日益突出,这些症状反复发作或急性加重,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甚至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等后果,继而导致肾脏病加重3]。
因此,除传统认为的尿毒症毒素刺激外,应该有其他因素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或肾脏替代治疗为主,而疗效有时并不理想,中医药干预早中期CRF,在改善患者胃肠道不适及全身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9]o本文就CRF胃肠道功能障碍可能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1慢性肾衰竭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长期以来,尿毒症毒素及一些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被认为是CRF出现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原因,CRF患者胃肠道排泄尿素増多,细菌分解为氨和碳酸胺明显增加,引起胃肠黏膜广泛炎症、糜烂34>2]。
肠源性尿毒症毒素如硫酸硫酸盐和对甲苯磺酰基硫酸盐的增加能够激活TGF-內而诱导炎症反应,加速CRF进展4]。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型临床观察张荣;张高峰;陈洁【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0%、对照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
治疗后两组CRP、PCT、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肠功能障碍脾胃虚弱型,可明显改善胃肠道症状,提高胃肠道利用率,降低炎症指标,改善预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3页(P425-426,427)【关键词】胃肠功能障碍;香砂六君子汤;对照治疗观察【作者】张荣;张高峰;陈洁【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江苏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江苏常熟 215500;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新区医院,江苏常熟21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42.2胃肠功能障碍(GIDF)是危重患者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甚至肠源性感染等。
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的场所,更是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是阻碍肠道菌群及其毒素的有效屏障,但作为人体最大的“储菌库”和“内毒素库”,胃肠道同时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触发器和始动器,是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中心器官及发源地[1]。
胃肠功能障碍可分为三类,一是胃肠道手术﹑肠梗阻等肠道疾病引起的解剖结构缺陷,二是炎性肠病﹑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三是创伤﹑休克﹑脓毒症等引起的肠道粘膜屏障破坏。
这些情况均可引起胃肠道缺血缺氧,黏膜水肿﹑糜烂,黏膜屏障功能破坏,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最终导致MODS[2]。
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
200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李妍,杨柳,金铭(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作者简介:李妍(1979-),女,宁夏青铜峡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通讯作者:杨柳(198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摘要: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
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
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菌群;中医;中药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200- 04Recent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Yan,YANG Liu,JIN Ming(Tianji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Tianjin 300120,China)Abstract:Intestinal microecology belongs to a very complex system,which is involved in human metabolism,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anti-tumor,anti-aging and so on.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medication and disease of the nature of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bial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ers. The author just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TCM in the field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TCM theory,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past five years. By summarizing the new concepts and new ideas of TCM theory research,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herbal extract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with intestinal flora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and discussing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cology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the treatment on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study,it show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and practice,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depth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an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and indicates the new direc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s:intestinal microecology;intestinal flor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肠道微生态是由肠道菌群及其生存的肠道环境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主要由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组成,并以不同的比例存在于胃肠道内的不同部位。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摘要】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将近年来现代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法归纳为4种进行综述,即中药内服疗法,如半夏泻心汤、大承气汤、六君子汤、清营汤、鼻饲生大黄粉、桃红四物汤等;穴位敷贴疗法,如芒硝贴敷脐、如意散贴敷神阙穴、消胀贴神阙穴、酒调吴茱萸和丁香敷脐等;中药灌肠疗法,尤其是大承气汤灌肠疗法;针灸疗法,如持续电针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位。
这4种疗法均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的积极临床应用效果,能够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有效减轻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关键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药内服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灌肠疗法;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06-03脓毒症(sepsis)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脓毒症发病时最常、最易累及的器官就是胃肠道,胃肠道不仅具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兼具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地阻止肠道内毒素、细菌以及有害物质的入侵。
可见,胃肠道与脓毒症的关系密切,需要加以研究之,强化胃肠道的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脓毒症的消散,反之,出现了胃肠道障碍则不利于脓毒症的治疗。
一般而言,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急性危重症状态下会出现逐渐或突然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医学临床实践证明,一旦出现高度腹胀,产生中毒性肠麻痹,后果不堪设想,一般预后极差,重者危机生命,死亡率极高。
1.中医关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随着脓毒症发生率的不断提升,现代中医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变机理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
尽管中医古文献中并未出现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这一病疾,但笔者在诸如《伤寒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等多种中医经典古籍中发现了很多相似的论述。
中医药在胃肠功能障碍应用的概况
减少量 明显 大于对照组 ; 排气例数 、 腹胀症状消失例数均显著多
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A ) S P 合并 胃肠功能衰竭。 5 将 4例 S P合 A
并 胃肠 功 能衰 竭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治 疗 组 2 7例 与 对 照 组 各 2 7例 , 对 照组 给予 常 规 治疗 , 治疗 组 加 用 柴 芍 承气 汤 ; 察 胃肠 功 能 的 观 恢 复情 况 , 发 症 的发 生 率 、 死 率 及 平 均 住 院 日。结 果 治 疗 组 并 病 并 发 症 发生 率 、 均 住 院 日均 较 对 照组 降低 ; 死 率 较 对 照 组 显 平 病 著 降低 , 但无 统计 学 意 义 。 向 阳等 “ 察 大 黄 汤 对 S P患 者 胃 观 A 肠 动力 的影 响 , 保 守 治 疗 S P患 者 2 共 A 0例 , 疗 组 常 规 胃肠 减 治 压 加 大 黄 汤 , 照 组 为 仅 常 规 胃肠 减 压 。 疗 3 后 , 疗 组 腹 围 对 治 d 治
胃肠 道 是 MO S的原 动 力 。 年来 的 研 究 进 一 步 表 明 , 道作 为 D 近 肠
体 内最大的“ 菌库 ” 内毒 素库 ” 参与 胃肠内细菌移位 , 储 和“ , 内毒
素 、 菌 、 体 介 质 不 断 进 入 血 液 和 淋 巴液 , 全 身 炎 症 反应 综 细 抗 是 合 征 (I S 和 M D SR ) O S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 目前 认 为 胃肠 道 是 MO S的 枢 纽 器 官 , 炎 症 介 质 的 扩增 器 。 有文 献 证 实 危 重 D 是 病 患 者 胃肠 功 能 障 碍 提 示病 情 加 重 预 后 不 良 。所 以探 讨 对 胃肠 功 能 障 碍 的治 疗 很 有 临 床 意 义 。 医药 治疗 胃肠 病 有 其优 势 , 中 也 取得 了 一 定成 果 。 现将 其 应 用 概 况综 述 如 下 。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吕宾【摘要】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所组成,能够防止肠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
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肠功能障碍。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肠功能障碍的基本措施。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232-234)【关键词】肠黏膜屏障;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谷氨酰胺;肠道微生态【作者】吕宾【作者单位】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而且能够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人体、从而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并且还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它包括:肠黏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一、肠黏膜屏障的组成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1]。
1.机械屏障是指完整的彼此紧密连接的肠黏膜上皮结构;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三者共同构成,防止肠腔内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肠壁固有层物质进入肠腔,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
肠道黏膜是机体中生长最快的组织之一,肠上皮不断更新是保持黏膜屏障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当黏膜受损时,肠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加快,促进黏膜修复。
中医药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
应 ,使肠黏膜对肠道 内物质耐受性降低 ,肠黏膜免疫屏 生态的调节作用 ,但是 以上药物对 UC肠道菌群的调
障被破坏。致病菌增多 ,肠黏膜三种屏障受损 ,即所谓 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UC作为 中医药治疗 的优
的“正气 不足 ,邪气 亢盛 ”,可 能是 UC发病 的重 要环 节 。 势病种 ,单体中药更以其剂量容易控制 、毒副作用容易
—
—
了抑制 机体 免疫 反应 、抗 感染 之外 ,还 有调 整肠 道微 生 态 【8 的作用 ,这 与肠 道微 生 态与 UC关 系 的论 述 不谋 而 合 ,本 文 拟 对 肠 道 微 生 态 影 响 UC的机 制 和 中医 药 通 过 调 整 肠 道 微 生 态 治 疗 UC的研 究 现 状 两 方 面 进 行 论 述 。
1.2 基 因调控
掌握 、治疗机制容易明确而更具优势 ,未来如何在更加
有研究” 发现 ,细菌 DNA的 CpG基序可 以刺激部 科学严谨 的实验中 ,明确 中药有效成分发挥治疗作用
分 免疫 细 胞 产 生 以 TH1型 为 主 的免 疫 反 应 。 该 研 究 的具体机制 ,并将其标准化和规范化 ,可能是下一步单
以往公认为 UC的发病与遗传 、感染 、免疫 、饮食 、 环境 、精神心理 、肠黏膜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功能障碍等 因素密切相 关 ,近 年来 ,随 着微 生 态学 的发展 ,越 来 越多 研 究证 实 肠 道微 生态 失 衡可 能在 UC的发病 中发 挥 了重 要 的作 用 。 中医药 治疗 uc治 疗 溃疡 性结 肠 炎具 有 复发 率 较 低 且 能长 时 间维 持 缓解 、副 作 用 较 小 的 优 点 。 随 着 近 年来 研 究 的 深 入 ,发 现 中 医药 治疗 uC的机 制 除
中医药对胃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对乙酰胆 碱或 肾上腺 素引起 的离体十二 指肠痉 挛性收缩
或抑制 有拈抗作 用 ,对 寒热 因素引起 的肠 管运 动失常有 明显 的调整作 用 。彭成 等 运用酶组 织化 学 、微循 环测定 、放射 免疫分 析等技术 ,对食 醋大 鼠 、小 鼠、家 兔三种 脾虚动 物模型进 行观察 ,发现 四君子汤 对食醋致 脾虚 大 鼠具有 升高 胃肠 中性 黏液 的趋 势 ,能促 进肠上 皮 细胞更 新 ,提 高 胃肠 细胞线粒 体琥珀 酸脱氢酶 和细胞 膜 N K 一 T 酶活性 ,降低血清L O的含量 ,增强S D a一 A P P O 活 性 ;四君子 汤对食醋 致脾虚 小 鼠能扩 张肠 系膜 微动 脉管 径 ,增加毛 细血管 开放数 ,又能增加 正常小 鼠胃黏 膜血 流量 ;四君 子汤对食 醋致脾 虚家兔有 升高 血清 胃泌 素 、 血浆 及 胃液前 列腺素E 的倾 向。该项研 究表 明四君子汤 2 能促 进 胃肠细胞 更新 ,提高 细胞S DH、N K十 A P a 一 T 酶
并能 中和清 除从 胃腔 弥散人 黏膜 的有害物 质 ,促 进碳酸 氢盐 的分泌 以中和清 除H ,因此 增加 胃肠 黏膜 血流量对 增 强 胃黏 膜的保 护屏 障具 有重要 的意 义 J 。姚希 贤 运用 激光 多普勒血 流仪检查 胃黏膜 血流量 ,观察 益气 活 血 类 方药 ,如人 参 、黄 苠 、丹 参 、川 芎 、赤芍 、甘 草 等 ,治 疗睥 虚 型慢性 胃炎 患 者的疗 效 ,结果 示 治疗 6 周 后临床 证候 明显改善 。采用 氨基 比林 清除法 ,也 观察 到乙醇损 伤 胃肠 黏膜大 鼠 的胃黏膜血 流量增加 。另外 , 四逆散 、复方丹 参注射 液和川 芎嗪注射 液也有 相 同的作 用 。多数活血化 瘀药 ,如丹参 、麦冬 、当归 、川芎 、丹 皮等 ,能明显 降低黏 膜的血管 阻力 ,改善肠 系膜有 效循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与感染2007年筮2鲞筮塑』!垫!丛鉴!!oJ!.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柬弋综述王健伟审校人体肠道内的黏膜总面积约为300m2,是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间直接交流的主要界面.肠道黏膜不仅是营养吸收及水分,矿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许多病原体感染或起始感染的主要位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由肠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的复杂网络,具有完善的免疫反应机制和严格的免疫调控机制.可以说,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第1道防线,同时,也在宿主与外环境间黏膜稳态的建立和维持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并对现今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组成肠道内的黏膜免疫系统由肠相关淋巴组织(t—associatedlymphoidtissue,GALT)组成.GALT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呈弥散分布的淋巴组织(scatteredlymphoidtissue),即在肠道黏膜上皮及固有层(1aminapropria,LP)内散在的淋巴细胞,它们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行使免疫保护功能的效应位点;另一种为组织化的淋巴组织(organizedlymphoidtissue),如派氏结(Payerpatch,PP),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lymphoidnode,MLN)及较小的孤立淋巴滤泡.这些淋巴组织作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诱导位点(inductivesite),负责起始肠道黏膜内的免疫反应.其中,特别要指出的是PP区域的滤泡相关上皮(follicle—associatedepithelium,FAE)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M细胞(microfoldcel1).M细胞表现出高度的跨细胞转运活性,所以一般认为它是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入口",是GALT摄取外界抗原最主要的细胞[11.肠道黏膜免疫反应机制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内最大也是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北京100052通讯作者:王健伟,E-mail:wangjw28@vip.sina.COB最为复杂的部分l2J,这不仅仅是因为肠道的内环境非常复杂,使得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持续地受到包括病原体,食物蛋白和共生菌群在内的信号刺激,同时还因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需要依靠严格的调节机制来区分这些信号中的危险信号和无害信号.对于无害信号刺激,GALT或是保持一种低反应性的免疫监视状态,或是调动免疫耐受机制;而对于危险信号,GALT则及时反应将其清除,从而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正常的食物蛋白,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主要通过由调节性T细胞介导的主动抑制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克隆无反应或缺失(clonalanergyO1"deletion)等机制诱导的口服耐受来防止对食物蛋白的过敏反应_3J.另外,肠道内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定居,肠道生态系统的长期进化最终导致GALT下调针对正常存在的共生菌群的固有炎症反应.概括来讲,GALT对共生菌的低反应性主要是由共生菌自身的特点,小肠上皮细胞(epithelialcell,EC)表面的特性及肠道黏膜LP内免疫细胞的特点3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从共生菌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们与致病菌不同,不能表达黏蛋白酶及黏附,定居和侵入因子,因此不能分解肠道内保护性的黏液层.小肠蠕动形成的黏液层流可以将共生菌冲离肠道表面,使其不能黏附EC,破坏上皮屏障.另外,可能由于共生菌具有五聚化的类脂A(pentacylatedlipidA),比致病菌的六聚化类脂A(hexacylatedlipidA)要短_4J,所以它们只表现低的内毒素毒性(endotoxicity),不会引发强的炎症反应.从黏膜上皮细胞的角度来看,首先,EC表面缺少识别共生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PAMP)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如TLR2,TLR4,MD2和CD14t;其次,这些固有免疫的传感分子被阻隔和"隐藏"起来,如]rIB5在基底侧表达,使其不能与EC顶侧的共生菌接触_6J,因此不能有效地识别共生菌的PAMP;最后,GALT在共生菌群存在的压力下,诱导永久活化的抗炎症反应系统.研究发现,诱导活化细胞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7(pemxisome—ofMicrobesandIrffeetion,M—arch2007—,Yol2,No.D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y,PPAR一)可抑制TLR 诱导的NF-信号传导通路l,从而抑制了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肠道黏膜LP的特点来看,LP内含有特殊的耐受性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产生许多抗炎症的细胞因子,从而下调针对共生菌的固有炎症反应,维持了肠道内环境的稳定J.与共生菌群相反,肠道内病原体则可被GALT识别并引起免疫保护反应.然而准确地说,GALT识别的是一种危险信号,不仅包括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分子,也同样包括肠道内过量存在,甚至侵入EC的共生菌群.GALT针对病原体引发的危险信号的反应起始于PP,MLN或小肠黏膜中的孤立淋巴滤泡8.以PP为例,病原体主要是通过FAE中的M细胞进行摄取,并呈递到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APC继而将抗原呈递到黏膜内的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在归巢受体的介导下到达效应组织.在效应位点处,抗原起始的免疫球蛋白A(Ign)B细胞分化成为IgA浆细胞,并向肠腔内分泌大量的抗原特异性的二聚化或多聚化的IgA,以捕获和清除腔内的抗原.另外,效应组织中还含有多种T细胞亚型,表现出辅助,调节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等活性,以完成和调节黏膜表面保护性的免疫反应.同时,黏膜组织摄取的抗原还可以进入淋巴循环,诱导全身陛免疫反应的发生. 而GALT针对过量增生的共生菌群所引发的反应则是在小肠的隐窝处起始的E8J.正常情况下,小肠的隐窝处于相对无菌环境,一旦上皮层表面共生的微生物体生长过量,那么隐窝处的菌体密度就会升高, 这种危险信号可以被隐窝内上皮细胞表面的TLR 和NOD2/CARD15分子识别L9J,继而引发固有免疫反应,诱导潘氏细胞(panethcel1)分泌抗菌多肽,清除过量存在的微生物体.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M细胞不是唯一的抗原摄取位点尽管FAE相关的M细胞被认为是吸收腔内抗原并起始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主要位点,但是,M细胞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I1类分子_2],因此,M细胞可能并不是肠黏膜唯一的抗原摄取位点.现今的研究认为,肠黏膜摄入抗原至少还有另外3种可选择的方式:首先,在小肠PP附近的微绒毛上皮中存在另一种微绒毛M细胞(viUousMcel1)[m],它可能是一个小肠摄入抗原的新入口,并且也可能是新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位点.另外,肠黏膜Dc参与一个摄入抗原的M细胞非依赖途径(Mcell—independent pathway).DC表达一些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如occludin,claudin1和zonulaoccludens1),可与紧密连接的某些结构成分相互作用,使DC能够将其突起伸入上皮细胞间隙.通过这些伸向外界腔体的突起,DC可以收集抗原,并将这些抗原呈递到T和(或)B细胞.还有报道指出,表达CD18分子的巨噬细胞也参与这种M细胞非依赖途径来呈递入侵的细菌抗原【11』.第3种抗原摄入的途径是通过EC本身.一些实验证明,EC可以加工抗原并通过MHCI类和Ⅱ类分子向T细胞和B细胞呈递抗原L】. 2.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功能GALT内存在一类黏膜免疫系统内特有的T细胞群,即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IEL),它们在黏膜的免疫防御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黏膜内的IEL分为两类,一类为CD8a~3IEL,另一类为CD8aa IEL,如T细胞.与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1amina proprialymphocyte,LPL)相比,IEL中含有少量的℃RCD8offl"细胞(一10%).大多数(一50%)的CD8IEL为℃RCD8eaT细胞或TaTCRCD8aaT细胞_】引.CD8a~3IEL在胸腺中发育,并且通过选择性地表达CCR9和a4』37整合素而迁移到黏膜区域¨.而对于CD8aaIEL,之前的研究认为其发生是非胸腺依赖的,该类T细胞亚群主要在肠相关的隐窝结节(cryptopatches,CP)处发育.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小肠内的T细胞,不论是表达同源二聚体(呶)的CD8分子,还是表达异源二聚体(a8)的CD8分子,都是来源于CD4,CD8胸腺细胞[15J.此外,CD8actIEL与CD8a~3IEL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即TCRCD8a~3IEL为MHCI类分子依赖的,而CD8actIEL则是MHCI类分子非依赖的【].因此,rI℃RCD8IEL在MHCI类分子的限制下,对细胞质内的抗原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而CD8actIEL则不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表现低水平的细胞毒性.一些非经典的MHC分子,如胸腺白血病抗原(thymusleukeITliaantigen,TL),Qa一1,Qa,2,CD1和MHCI类相关分子(MHCclassI—relatedmolecule,如MICA和MICB)等,可能具有向CD8aaIEL呈递非蛋白抗原的能力[17-19].例如,当细菌或病毒感染EC后,EC随即表达MICA这种非经典的MHC分子,胞内抗原进而被MICA呈递给TCRCD8~aIEL,诱导其细胞毒性作用,从而杀死感染的EC,阻止病毒和细菌在机体内继续扩散.另外,有2OO7年3月第2卷第1期Jo—urnalofMicro—besandInfection,March2007,V ol2,No.1研究发现,小肠EC表面还持续表达另一种非经典的MHC分子——11L[驯.11L与IEL的CD8aa相互作用促进了某些细胞因子的生成,但不造成CD8aalEL 的增殖和细胞毒性反应,因此不会造成对肠道上皮的破坏当然,对于IEL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但是,以上的种种发现至少可以说明,在黏膜IgA型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与CTL介导的细胞免疫之外,IEL又可为肠道黏膜提供另一层免疫保护. 3.PP中的DC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的作用DC是一类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摄取抗原,并将其呈递到免疫效应细胞表面的功能.同时,DC还是黏膜获得性免疫的调节因子,特别是在小肠的PP,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在PP中,DC主要分布于FAE下的上皮下穹隆(subepithelialdome,sED)区域[21].PP内的DC通常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亚型,并且各个亚型的功能也存在差异J.第1个亚型的DClCD8a—CD1lb(髓样DC)]特异性定居在PP的SED区域,在表达CD1lb分子的同时主要分泌IL-10.第2个亚型的DC[CD8aCD1lb一(淋巴样DC)]表达CD8aa分子并定位于PP中T细胞富集的滤泡间区域(Tcell—richinterfollicularregion,IFR).第3个亚型的DC(CD8a—CD1lb一)既不表达CD1lb,也不表达CD8ct,因此被定义为双阴性DC(double negative(DN)DC].DNDC位于SED,WR和FAE内,与CD8a+CD11b-DC有一些相似的功能特点l引. 例如:两类DC在受到细菌刺激后都分泌IL-12p70.在黏膜淋巴组织中,DNDC占有很高的比例(占PP的29%,占MLN的30%)J.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DNDC可以从呼肠孤病毒感染引发凋亡的肠细胞内摄取病毒抗原【24J.PP中的DC担负着多种重要的职责:首先,DC调节CD4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111)的多样性反应.当CD4T细胞暴露于抗原后,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分化反应,最终可在特定的细胞因子调节下分化成为Thl(分泌7一IFN),Th2(分泌IL4和IL-13), 1h3(分泌TGF.13),Tr.1(分泌ILdO)或Treg细胞并导致GALT趋向不同的免疫反应结果.而PP中存在的不同DC直接介导了这种CD4T细胞反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CD8a—CD1lbDC分泌IL-10,TGF-13和IL-6,诱导抗原特异性的CD4幼稚T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并引起口服耐受,同时还刺激CD4T细胞高水平地分泌IL-10和IL广4,并与IIJ- 6L22J一起作用于B细胞以调节IgA的生成;而CD8aCD1lb一和DNDC则分泌IL-12,可诱导T细胞分化成为辅助性T细胞,进而引发CTL反应,并诱导B细胞产生I抗体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J.其次,PP和MLN中的DC可调节T细胞归巢至肠黏膜.因为PP的DCE]和MLN中的DC【26J可以增强CD8+T细胞表面a4岛整合素和CCR9的表达,从而调节T细胞在黏膜组织中的迁移.最后,PP内的DC还具有诱导IgA产生的能力.这种诱导IgA生成的反应既针对病原体,同时也选择性地针对共生菌群[引.结语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内部一个结构独立,功能复杂的免疫网络.它的存在确保了GALT在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与针对非病原体诱导的耐受之间,在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动态的平衡,以维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有待阐明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GALT摄取肠腔内抗原的机制;(2)GALT趋向耐受或是趋向保护性免疫反应的调节机制;(3)DC在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这些机制的阐明将会为口服黏膜疫苗的开发及过敏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1.BraydenDJ,JepsonMA.BairdAW.Keynotem~ew:intestinal Peyer'SpatchMcellsandoralvaccinetargeting.DrugDiseovToday,2005,10:l145~11572.Mowat,AM.Anatomicalbasisoftoleranceandimmunityto intestinalantigens.NatRevImmuno1.2oo3.3:33l一34l3.StrobelS,MowatAM.Oraltolelanceandallergicresponsesto foodproteins.CurtOpinAllergyClinImmunol,2006,6:207~2l34.GolenbockDT,HamptonRY,QureshiN,eta1.LipidA?like moleculesthatantagonizetheeffectsofendotoxinsonhuman monocytes.JBiolChem.1991.266:19490一l94985.NaikS,KellyEJ,MeijerL,eta1.AbsenceofToU—likereceptor- 4explainsendotoxinhyporesponsivenessinhumanintestinal epithelium.JPediau"GastroenterolNun-,2001,32:449~4536.GewirtzAT,NavasTA,LyonS,eta1.Cuttingedge:bacterial flage~nactivatesbaso-laterallyexpressed田l』I5toinduce epithelialpminflammatorygeneexpression.JImmunol,2001, 167:1882—18857.SansonettiPJ.Warandpeaceatmucosalsurfaces.NatRev lmmunol,20o4,4:953—9648.HamadaH,HiroiT,NishiyamaY.eta1.Identification0f multipleisolatedlymphoidfolliclesontheantimesentericwalloftheinou$esmallintestine.JImmunol,2002.168:576462微生物与感染0生旦筮鲞笙塑』婴堂!!:塑j互9.Onega-CavaCF,IshiharaS,RmniMA,eta1.Strategic compartmentalizationofToll-likereceptor4inthemousegut.J Immunol.20o3.170:3977~398510.JangMH.KweonMN,1wataniK,eta1.IntestinalvillousM cells:anantigenentrysiteinthemucosalepithelium.ProcNail AcadSciUSA.2004,101:6110~6ll5l1.Vazquez-TortesA.Jones-CarsonJ,BatmflerAJ,etaI. ExtraintestinaldisseminationofSalmonellabyCD18一expressing phagocytes.Nature.1999,401:804~80812.HershbergRM,MayerLF.Antigenprocessingmadpresentation byintestinalepithelialcells—polarityandcomplexity.Irnmunol Today,2000,21:123~12813.Guy—GrandD,Cerf-BensussanN,MalissenB,eta1.Twogut intraeplthehalCD8lymphocytepopulationswithdifferentT cellreceptors:aroleforthegutepitheliuminTcell differentiation.JExpMed,199l,173:47l一48l14.SvenssonM.MarsalJ,EricssonA,L25mediatest}le localizationofrecentlyactivatedCD8alphabeta(+) lymphocytestothesmall—intestinalmucosa.JClinInvest,20o2,l10:lll3~l12115.EberlG,HttmanDR.ThymicoriginofintestinalalphabetaT cellsrevealedbyfatemappingofRORgammaTcells.Seience2004,305:248~25l16.DasG,JanewayCAJr.DevelopmentofCD8alpha/alphaandCD8alpha/betaTcellsinmajorhistocompatibiiltycomplexclassI-deficientmice.JExpMed,1999,190:88188417.FujiuraY,KawaguchiM,KondoY,eta1.DevelopmentofCD8alphaalpha+intestinalintraepithelialTcellsinbeta2一microglobulin—and/orTAP1一deficientmice.JInmmnol,1996, 156:2710~2715l8.SydoraBC,BrossayL,HagenbaughA.eta1.TAP-independent selectionofCD8intestinal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s.J Irmntmol,l996,156:~42l6(上接第55页)24.BumsukH,TrifiloMJ,ZunigaEI,eta1.Virusesevadethe immunesystemthroughtypeIinterferon..mediatedSTAT2.. dependent,butSTAT1一independent,signaling.Immunity,2005, 22:247~25725.ZunigaEI,McGavemDB,Pruneda—Paz儿,eta1Bone啪w 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candifferentiateintomyeloid dendriticcellsuponvirusinfection.Natlmmunol,2004,5:1227 123419.DasG,JanewayCAJr.MHCspecificityof讧EIJs.Trends Immuno1.20o3,24:88~9320.WeberDA,AttingerA,KeⅡlballCC,eta1.Peptide-independent foldingandCD8alphaalphabindingbythenonclassicalclass Imolecule,thy~cleukemiaantigen.JImmunol,2002,169: 5708~57l421.ShreedharVK,KelsallBL,NeutraMR.Choleratoxininduces migrationofdendriticcellsfromthesubepithelialdomeregiontoT-andB-cellareasofPeyer'spatches.InfectImmun,2003.71:504—50922.1wasakiA,KelsallBL.UniquefunctionsofCDllb+,CD8 alpha+,anddouble-negativePeyer'spatchdendriticcells.J~nlinuno1.20Ol,l66:4884一删23.SatoA,1wasakiA.Peyer'spatchdendriticcellsasregulators ofmucosaladaptiveimmunity.CellMolLifeSei,2005.62:l333~133824.HeetonMN,ContractorN,LeonF,eta1.Peyer'spatch dendriticceilsprocessviralantigenfromapoptoticepithelial cellsin山eintestineofreovirus—inf~tedmice.JExpMed, 2004.20o:235~24525.MoraJR,BonoMR,MatmathN,eta1.Selectiveimprintingof guthomingTcellsbyPeyer'spatchdendriticcells.Nature20D3,424:88~9326.Johansson-LindbomB,SvenssonM,WurbelMA,eta1.Selective generationofguttropicTcellsingut—associatedlymphoidtissue(GAIJT):requirementforGAdendriticcellsand adjuvant.JExpMedEpub,2003.198:963~96927.MacphersonAJ,UhrT.InductionofprotectiveIgibyintestinal dendriticcellscarryingcormnensalbacteria.Seience,2004,303:l662~l665(收稿日期:2006.09.05)26.SchlenderJ,HornungV,StefanF,eta1.Inhibitionoftol1.1ike receptor7一and9-mediatedalpha/betainterferonproductionin humanplasmacytoiddendriticcellsbyrespiratorysyncytial virusandmeaslesvil'US.JViml,20Ol5,79:5507~55l527.BaslerCF,WangX,MuhlbergerE.eta1.eEbolavirusVP35 proteinfunctionsasatypeIIFNantagonist.ProcNatlAcadSei USA.20oo,97:12289~】2294(收稿日期:2006.01.13)。
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
肠黏膜pH测定
监测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状况是诊断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直接观察肠黏膜屏障功能仍较困难,多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监测。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
Hale Waihona Puke 血浆内毒素检测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血二胺氧化酶测定
胃肠功能障碍/衰竭的诊断
01.
AGIⅠ级(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风险)
02.
AGIⅡ级(胃肠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厌氧菌、需氧菌与兼性厌氧菌,绝大多数都是厌氧菌。
01
功能:具有定植性、繁殖性、排他性以防止外籍菌侵入和定植;增强免疫;营养作用。
02
生物屏障
化学屏障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组成:胃酸、胆汁、溶菌酶、粘多糖、水解酶等。
1
功能:灭活病原微生物;润滑作用以保护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B
D
AGI逐步进展,MODS和休克进行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A
E
AGI Ⅳ级:
AGI Ⅳ级处理: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急诊剖腹手术或其他急救处理(如结肠镜减压)(1D)。
中医学对AGI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肠功能障碍/衰竭”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胃肠功能障碍当属中医“反胃”、“胃痛” 、“泄泻”、“痞满”、“腹痛”、“关格”等范畴,在许多医籍中均有论述。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受纳、腐熟水谷;生理特性为主通降,喜润恶燥。
脾胃属土,位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既主运化水谷精微,又主气机升降,所以既有坤静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可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常,故脾胃有升清降浊,通上达下之功。
中药防治肠粘膜损伤作用机理研究近况
1 调节 免疫
在 机 体 与 胃 肠 道 细 菌 、 毒 、 生 虫 、 物 和 其 它 化 学 物 质 病 寄 药
的 相 互 作 用 中 , 肠 道 免 疫 系 统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 其 是 粘 膜 免 胃 尤
高凝 状 态[ 。健 运 冲剂 对受 损肠 粘 膜 的修 复 可能 是其 健脾 助 运 3 3
如下 。
使 肠 道 产 生 缺 血 缺 氧 , 产 生 大 量 活 性 氧 、 种 炎 症 介 质 , 终 可 各 最
导 致 肠 粘 膜 损 伤 。中 药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七 具 有 扩 张 血 管 、 低 三 降
血 液 粘 稠 度 、 善 微 循 环 等 多 种 作 用 , 验 证 明 清 肠 栓 ( 三 改 实 含 七 ) 能 降 低 血 小 板 粘 附 性 , 而 改 善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模 型 血 液 确 从
维普资讯
TCM . u y 2 0 Vo . 3, . J l . 0 2, 14 No 7
・ 550 ・
综
述
中药 防治 肠 粘 膜 损 伤 作 用 机 理 研 究近 况
陈艳 芬
主题词 肠 粘 膜 / 物 作 用 肠 / 伤 药 损
指 导 : 蔚 文 陈
短 暂 的 肠 血 循 环 紊 乱 , 会 导 致 肠 粘 膜 损 害 。如 肠 粘 膜 低 灌 流 也
个 十 分 复 杂 的 过 程 。因 此 如 何 防 治 肠 粘 膜 损 伤 , 持 肠 屏 障 维
功 能 的 完 整 成 为 研 究 的 热 点 。近 年 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随 着 细 胞 生 物 学 和 分 子
免 疫 , 作 用 位 点 也 是 多 方 面 的 : 能 使 小 鼠 肠 粘 膜 固 有 层 中 其 它 浆 细 胞 增 多 , 进 sg 分 泌 , 强 肠 道 局 部 免 疫 能 力 [ ; 黄 促 IA 增 7 大 ]
中医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雷露;吕沛然;张宁;梁越;赵耀;赵娴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24(52)2
【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疾病,是直肠癌的高发因素之一,且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现临床治疗IBD以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为主,具有一定局限性,治疗手段亟待提升,而中医在改善体质、预防复发、减少副作用等方面独具优势。
本文从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平衡、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保护肠道黏膜、抑制氧化应激等方面阐述中医治疗IBD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提升中医治疗IBD的证据质量,为中医治疗IBD提供更严谨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6页(P116-120)
【作者】雷露;吕沛然;张宁;梁越;赵耀;赵娴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制与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免疫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3.中医对炎症性肠病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
4.多酚化合物治疗炎症性肠病及肠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中医药保护肠黏膜屏障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肠黏膜肠屏障功能障碍中医药疗法综述文献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ysfunction)是指各种诱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道通透性增加及菌群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ibf)受损,肠道细菌可通过肠黏膜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并进一步侵犯远处脏器,导致内毒素易位和肠道细菌移位(bt),诱发和加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2]。
完整的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与免疫屏障四方面共同构成。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为主,多伴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部胀气、发热及营养不良等症状,目前尚未有公认的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治疗主要有营养支持、促进肠黏膜修复、补充益生菌及益生素、抗内毒素、抗氧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等方法,其治疗费用较高,副作用大,不易被接受。
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现就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常在一些原发疾病基础上诱发产生,这些原发疾病包括有炎症性肠病、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梗阻性黄疸、严重烧伤、创伤、危重病休克、肠道肿瘤、长期应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及食物过敏等。
这些病理因素均可导致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质营养不良、肠上皮细胞及局部免疫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动力障碍等病理性改变,使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从而诱发bt 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3]。
中医学虽没有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之名,但根据其主要症状可归属于泄泻、腹痛、便血等疾病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肾有关。
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因,外感病邪是诱因,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它提出本病发病的原因是“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诱因是“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病机是“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
因此,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多因外感病邪、情志刺激、饮食不节、湿热内蕴等诱因,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湿浊不化,湿从热化,湿热互结,侵及肠道,传导失职,肠腑不利,湿热郁蒸,络脉破损,血败肉腐,久病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糟粕之物可以走清气之道,从肠道而入侵人体,弥散全身,变生疾病,病久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失去营养和激发作用,导致全身功能低下,甚至重要脏器功能
衰竭[1]。
其中以脾肾虚衰为本虚,湿热瘀毒为标实,而脾气虚弱、气滞血瘀则贯穿于整个发病过程中。
临证时常辨有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弱型、气滞血瘀型、脾肾阳虚型等,然而病情是复杂的,往往见有复合证型或兼证型。
2 中药复方研究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施治,对于病情复杂、复合证型的治法应灵活变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联合现代医学,做到准确辨证用药,并且已有大量资料表明早期给予肠内中药可对肠黏膜屏障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有文献报道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 维持肠道运动功能,保护肠黏膜;② 调节免疫,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力;③ 减轻肠组织缺血—再灌注损害,改善肠道微循环及肠上皮细胞功能;④ 调整化学物质,减轻黏膜损伤;⑤ 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内毒素水平。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常采用清热解毒、通腑泻浊、健脾益气及活血化瘀等治法[4,5]。
2.1 清热解毒法袁玉峰等[6]研究表明中药胰必清(黄芩、大黄、芒硝、厚朴等)可促进胃肠运动和肠内容物的排出,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保护肠屏障功能,有效防止bt 发生。
吕永慧等[7]自拟方肠炎清(黄连、黄芪、蒲黄、白及、延胡索、赤石脂按2:5 : 3 : 4 : 3 : 3组成)对受损肠黏膜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损伤,促进溃疡修复,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调节紊乱的免疫功能有关。
朱培庭等[8]应用锦红片(红藤、蒲公英、大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清热解毒法能显著地对抗细菌内毒素的侵袭,增强机体对内毒素的解毒作用,改善脏器血流及肠道微循环,可减少实验动物bt 的数量,还有较强的抑制肠道细菌和提高免疫调节功能以及调节炎症介质的作用。
2.2通腑泻浊法王友清等[9]报道通腑清下汤(生大黄、芒硝、生白芍药、柴胡、蒲公英、红藤、牡丹皮、桃仁、冬瓜仁、木香)能够有效降低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a (tnf- a)、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解基良等[10]使用承气方剂通过保护细胞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等对降低肠道通透性,保护肠黏膜,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具有明显作用。
李军茹[11]报道大柴胡汤可排除胃肠积滞、清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内毒素,从而起到改善脏器血流,保护肠黏膜屏障和防治bt 的作用。
陈海龙等[12]应用通里攻下法明显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血中内毒素水平,并可直接中和和降解内毒素,减少血液和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
量,降低血和肠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过氧化脂质(Ipo)水平,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显著提高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dao)的含量,并能降低模型动物肠黏膜和肠细胞膜通透性,减轻肠黏膜组织的病理损害。
2.3 健脾益气法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因此,健脾益
气、顾护胃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张仁岭等[13]研究表明,四
君子汤加大黄能有效减轻肠源性感染的肠黏膜炎症病理损伤,降低脓毒症大鼠肠黏膜通透性,防止bt,对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于庆生等[14]报道芪黄煎剂(黄芪、
白术、党参、大黄、丹参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
蒋灵芝等[15]报道四君子汤煎
剂具明显修复早期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的形态结构,恢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强肠黏膜局部抵抗各种有害致病因子的侵袭之作用。
2.4 活血化瘀法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降低血液黏稠
度、抗血小板凝聚、改善机体微循环、抗缺血缺氧、抗氧自由基等多种作用。
王万铁等[16]报道川芎嗪可改善肠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肠黏膜供血或抑制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度,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可以有效减轻肠道黏膜缺血缺氧状态,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刘日煊等[17]
在研究中发现经滋阴活血润肠中药治疗后可增加cd
4、cd8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a浆细胞数量,减少血浆内毒素含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的防护免疫细胞的损伤,激活t 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浆细胞分泌性iga(siga),能够预防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引发的sirs和内毒素血症。
2.5 其他治法孟庆涛等[18]在参附注射液对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凋
亡的抑制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tnf- a的含量、降低半胱氨酸
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同时上调bcl-2基因而抑制缺血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加肠黏膜血流量灌注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肠黏膜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刘克玄等[19]研究发现对于肠
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四逆汤预处理,小肠绒毛、线粒体受损状况明显减轻,表明四逆汤能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具有抗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谢肄聪等[20]报道藿香正气软胶囊能够明显降低血清tnf 水平,降低血浆中dao 活性,并显著提高小肠上皮细胞膜流动性,从而有益于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维持肠黏膜机械性屏障功能的正常。
3 单味中药研究
3.1 大黄是“通里攻下”的代表药,有“将军”之称,具有清热、泻下、通便之功。
陈江等[5]报道大黄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 通过调节血管和微循环状态,改善胃肠道的血液灌注及肠道微循环,防止缺血缺氧
所致黏膜损伤;② 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促进肠道蠕动,清除细菌和内毒素,减少bt 和内毒素对肠道的损伤,维持跨肠黏膜电位差;③ 降低肠道黏膜通透性,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④ 抗炎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和炎性介质,不仅可以直接杀灭微生物,而且可刺激小肠分泌高效广谱的抗生素肽;⑤ 免疫调节作用:
刺激杯状细胞大量增生,从而促进siga 黏液分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能力;⑥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
3.2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等功效,主要含有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等。
阎勇等[21]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丹参可以增加肠系膜循环血流量,促进肠黏膜上皮的微循环,提高上皮细胞的耐氧能力,延长肠黏膜屏障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耐受时间,保护肠黏膜屏障。
张建新等[22]报道发现丹参能够抑制氧自由基、解除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炎性介质的代谢、减少血栓素a2(txa2)产生及扩张血管外,更重要的是阻止细胞外钙内流所致的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阻断细胞内钙超载这一引起再灌注及组织细胞损伤的重要环节,使磷脂酶a2(pla2)活力及txa2/前列环素(pgi2)降低,改善肠黏膜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