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
【内容提要】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事物、把握规律、开展工作的根本指南,但在实践中出现了“重实事轻求是、重现象轻本质、重偶然轻必然”等背离实事求是的倾向,需要从“坚持实事与求是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三个方面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从“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三个方面去努力实践实事求是。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事物、把握规律、开展工作的根本指南。
历史证明,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进步和发展;什么时候放弃实事求是,甚至背离实事求是,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止和倒退。
历史也证明,从封闭禁锢、困难挫折中走出来要靠实事求是,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要靠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要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考验,战胜“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好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理论武器,全面地理解它,正确地把握它,科学地运用它。
一、为什么重提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对于实事求是的内涵以及为什么必须
坚持实事求是,是一个早已在认识上解决了的问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1]836。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强调:“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2]14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3]1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深刻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4]
有了以上共识,理解和实践实事求是应当不存在问题。
为什么还要提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在实践中存在着对实事求是庸俗化的理解及背离实事求是的倾向。
一是重实事轻求是,即只重视事物本身而忽视了事物的本源。
在目前形形色色的所谓党内潜规则中,在理想信念方面“不认主义认实惠”,在政党认同方面“不认组织认个人”,在决策方面只唯上不唯下,在选人用人方面“唯钱、唯亲、唯顺”,在干部考评方面“唯GDP”和“唯政绩论”,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小团体利益优先”“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等[5],这些潜规则之所以能够存在,甚至在有的地区和单位大行其道,其思想根源就是重视了“实惠”、“个人”“升迁”、“现实利益”、“政绩”、“小团体利益”和“关系”这些“实事”,而轻视了党的本质、党的利益和党的事业这个“是”。
二是重现象轻本质,即只重视事物当下的状态而忽视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要认识和掌握规律,没有对事物的持续观察和研究,没有对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了解把握,仅凭现象就匆忙下结论往往是靠不住的。
比如,农村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农产品难卖和积压现象,就是个别农村干部发现某种农产品紧缺而没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就组织农民进行大规模种植造成的;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按下葫芦起来瓢”的问题不断出现的现象,就是对工作缺乏统筹考虑而头疼医头、脚痛医脚造成的。
其方法论根源就是对事物的规律没有认清认准,把事物的一时表现当成了事物的规律,重视现象这个“实事”,而忽视本质这个“是”。
三是重偶然轻必然,即只重视事物偶发的现象而忽视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偶发的现象最易影响人的判断,必然的方向往往不为人见。
尤其当下,社会急剧转型,国际形势复杂,偶发事件频生,“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把握事物的必然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否则将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坚定的理想。
20世纪90年代苏联、东欧剧变就曾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今年中东、北非乱象也影响到人们对“和平、发展、合作”这个时代主题的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挫折及腐败现象也影响到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党的信任,生活中的偶发挫折也会引发某些人对生命的漠视以致颓废乃至自杀。
究其原因,莫不是重视偶然事件这个“实事”,而忽视了必然性这个“是”。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对实事求是庸俗化片面化实用化的理解及背离实事求是的倾向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对实事求是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把“实事”当成“实事求是”的全部,只顾“实事”不顾“求是”,而实事求是的真谛是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能力和相应理论储备,把表象或偶发的事件当做“实事”,不去探求事物本身的特质和规律,对实事把握不当,而实事求是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实事”;三是过度追求个人利益,
把“实惠”当成“实事”,加之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经常出现让不实事求是的人钻空子、捞好处的情况,影响了全党实事求是氛围的营造,致使实事求是庸俗化,而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化。
这些原因不改进和解决,实事求是就难以得到真正的遵循,实事求是的风气也难以真正树立。
二、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
理论上清醒是行动上坚定的前提。
如果理论上认识不清,实践中必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就实事求是的内涵来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有精辟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801。
但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还必考虑两个因素:一方面,“实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往往并不是事物目前所呈现出的样子,因此必须从事物的发展中去认识事物,把握规律,否则得出的结论难免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认识规律并不是目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求得的规律性认识去改造世界和人类社会,否则实事求是也就失去了意义。
正因为在以上关键问题上认识不清、思想模糊,导致实事求是的认识常常被歪曲,实事求是的做法常常被曲解,实事求是的形象常常被误读。
因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基础上,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还要坚持三个统一。
一要坚持实事与求是的统一。
“实事”是客观存在,“求是”是通过细致艰苦的研究达到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两者从本质上讲是事物发展及其被认识的过程,只有以“求是”的态度、方法和目的去认识“实事”,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但是,认识事物会受到来自事物及认识主体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实事”本身具有发展性甚至隐蔽性,
也就是说,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事物的本质特征暴露的程度是不同的,往往会影响对事物的把握,只有当事物本身处于发展的成熟阶段时才更便于认识,而且事物本身也会故意显示其有利的一面而隐藏其不利的一面。
比如,在看一个地方或者单位的政绩时,其光鲜亮丽的显绩往往被置于突出位置,而问题则被掩盖起来,使人对其真实的政绩难以评判。
另一方面,“求是”的过程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什么样的理论去指导认识过程,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得当,认识事物的结论是否会造成某种利害冲突,认识主体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如何,以及认识主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个人的或者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制约人们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在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必须以去除雕饰的真实“实事”为对象,坚持实事与求是的统一,以达到对事物规律的把握。
二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815。
认识规律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坚持已经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按照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取得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加深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三件大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顾党的执政为民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置之脑后,为了个人升迁、一己私利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问题,或打着执政为民的幌子而不顾财政状况肆意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
因而,在推进事物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以追求真理和实现理想的勇气和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实现事物发展的理想状态。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在特定的理论框架和认识水平上实现的,如果所依据的理论已经落后于科学发展和时代特征,那么就必然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作出正确的决策,这就需要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认识主体的理论提升、思想进步。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党逐渐认识到,姓社姓资以及“左”与右等种种阻碍社会发展的争论,只有通过不断解放思想使全党的思想认识从过去的习惯和经验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通过与时俱进使各方面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达到对社会主义本质与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因此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一起来,赋予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了新的深刻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日新月异和勃勃生机。
坚持实事与求是的统一可以探求事物的真实面目和发展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可以推动事物的顺利发展,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探寻新的规律、实现新的突破。
三个统一融为一体,步步递进,互为支撑,这正是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实事求是所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
三、怎样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正确认识事物,科学把握规律,推动事业发展,实现奋斗目标,是个人和政党孜孜以求的理想。
而实事求是则是通向这一理想的桥梁。
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呢?
第一,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自觉实事求是。
实践实事求是的主体是人,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直接影响个人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人,可以自觉抵御各种利益诱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而追求“实惠”也是实事求是庸俗化的主要原因。
因而应在全社会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追求去践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个人发展和事业进步结合起来,把政绩突出和品德高尚结合起来,把做好当前工作和追求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以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追求。
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就会没了市场、无法生存。
第二,要提高实事求是的能力,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素质,能够实事求是。
仅凭一腔热情、一种信念难以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树立实践第一位的观点,树立事物发展有其内在规律的观点,就很容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走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老路。
而缺乏实事求是的能力和理论储备是背离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提高实事求是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要把实事求是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素质去不断完善。
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准确把握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其次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善于与专业领域的专家合作,拥有实事求是的知识保障;最后要具备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实事求是的本领。
第三,要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把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正式制度和规范要求,努力实事求是。
外部环境是实现实事求是的重要保障。
自律和他律从来是共同作
用于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实事求是既建立在较高的主体觉悟和能力上,同时又建立在有力的外在监督保障上,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实现。
他律主要是通过制度实现的,因为制度具有规范化、持续性的效果,制度一旦形成,就不易因为个人的因素而改变,就会促进风气的改善。
应该说,缺乏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也是造成背离实事求是倾向发生蔓延的原因之一。
因而必须完善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实事求是属于思想建设的范畴,而思想建设的制度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健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人们敢讲真话、能讲真话,从而逐步在工作和生活中营造出实事求是的氛围。
各级基层党组织也应该通过出台一些有利于保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讲真话、办实事、解民忧的制度措施,努力让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成为判断干部政绩和决定干部任用的标准,从而引导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和氛围。
总之,必须从端正认识出发,着眼于提高能力和水平,通过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环境,使人们自觉实事求是,能够实事求是,努力实事求是,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本书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1月13日。
[5]鄂璠:《揭开党内潜规则——专访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小康》2011年第11期。
【作者简介】周志成,男,山西绛县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北京100101);侯衍社,男,山东泰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北京100872);韩强,男,山东禹城人,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