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结构法实例
地下结构的地层结构计算方法

模型建立要点
midas地层结构算例
第七章 地层结构法的适用性
位移清零
模型建立要点
midas地层结构算例
初始地 应力场
计算开挖边界 等效结点力
删除开挖网格 反向施加结点力
确定释放系数
第七章 地层结构法的适用性
荷载分步释放 与围岩特性
岩爆
模型建立要点
midas地层结构算例
高地应 力
0.7m
E砼=23Gpa A砼=0.28m2 I砼=0.00183m4
E钢=210Gpa A钢=39.578×10-4m2 I钢=2500×10-8m4
E A = E砼 A砼+ E钢A钢/S E I = E砼 I砼+ E钢I钢/S
取E = E砼
A = A砼+ E钢A钢/(SE砼) =0.3316 I = I砼+ E钢I钢/(SE砼) =0.002155
岩土材料
• 根据岩土性质和计算目的选择适合的本构模型。 • 定量分析时应注意材料参数的确定,必要时采用反分析。
结构材料
• 弹性或弹塑性 • 初期支护内的钢拱架与喷射砼一般视为整体计算
加固地层材料
• 直接模拟 • 不模拟,作为安全储备 • 提高地层材料参数
第七章 地层结构法的适用性
边界条件
模型建立要点
576个四边形单元
35个梁单元
第七章 地层结构法的适用性
模型建立要点
midas地层结构算例
地层与结构连接
公共节点,变形协调
. . . 1 node . A. B.
不同节点,相互独立
. . .. . 2 nodes . A. B.
摩擦接触,接触单元
换填垫层法工程实例

3 设计及施工要点:
1、换土层垫层设计 人工设计的换土层要以第四层圆砾土层的力学性质
为依据,两者力学指标越接近效果越对第四层圆砾土层组成 结构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如下表:
根据第四层土的情况设计砂砾土的级配方案如下:
根据上表中的级配方案进行压缩试验,分级加压, 其试验结果如下: 最终,根据土工试验规程,该工程采用第六组级配 方案施工。
4)选取若干测点,对换土层进行土工试验和标准 贯入试验,测出其有关物理力学指标,平均指标如 下:
从以上两表的指标比较来看,换土层的物理力学 性质与圆砾层非常接近,这样两层土体结合,较好 的改善了持力土层受力变形特性,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1)该工程投入使用后,使用情况良好,无明显沉降 和其他变形,这说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采用 换填垫层法是解决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有效途 径。
2、如果采用混凝土预制桩,则需要穿过平均厚 度为3.65m 的圆砾层,该圆砾层结构紧密,承载力 较高,进桩十分困难,工期可能受到影响;而且预 制桩穿过圆砾层后,还需继续进桩18.8m 才有可塑 性黏土做持力层。该土层k=200kPa,按摩擦桩设 计,承载力显然偏低,因此预制桩施工造价偏高, 无明显优势。
2 设计方案选择:
1、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高,且在含水层内有 3.95m 的粉土细砂,岩层较深。如果采用人工挖 孔桩,则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初始静力平衡遭到 破坏,很可能会出现管涌现象,甚至会造成邻房 开裂。如果采用水泥幕墙挡水方式来解决高水位 问题,其费用又较高,工期较长,所以人工挖孔 桩基不适合该工程。
换填垫层法工程实例
1 工程概况:
某大楼建筑面积8082.5㎡,地上15层,地下1层, 总高度为51.5m,地下水位3.8m。地层分为8层:
地层间断面研究及实例

陆上侵蚀面
水下侵蚀面
水下硬底面
风化暴露面
形成原因
大陆构造抬升或海平面下降
高密度流、浊流、风暴流等的侵蚀作用
沉积物供给不足
暴露地表接受风化
形成过程
沉积-剥蚀-风化-暴露无沉积间断-沉积
经历多次沉积-剥蚀-风化-暴露无沉积间断-沉积
沉积-水下侵蚀-沉积
沉积-水下无沉积间断-沉积
沉积-风化暴露-沉积
时间结构单元
•
平行不整合
•
嵌入不整合
•
异岩不整合
一 地层间断面的概念及成因
1.3 间断面的类型
• Visher(1984)综合产状、岩性、分布和缺失时间,综合考虑时空型式分类
• 成因意义:
——例如,冲刷成因的不整合
代表的时间间隔100-10000a,
空间范围小于100km2;造山
不整合大于108a,空间
~108km2
间的间断面;嵌入不连续,描述发育于层理基本平行的地层间的一个具有较大
明显起伏的间断面
一 地层间断面的概念及成因
1.3 间断面的类型
• Krumbein&Sloss方案简单:角度不整合、假整合和非整合
• 在Krumbein分类基础上,我国曾采用尹赞勋等人(1978)的分类方案
尹赞勋等(1978)
•
角度不整合
2.2.1 声波时差法研究地层间断面及剥蚀量
(1)应用声波时差曲线识别地层间断面
•
Ⅳ型和Ⅴ型:间断面上下地层的声波时差—
埋深曲线的趋势斜率存在明显差异;
•
Ⅵ型:间断面上下地层的声波时差曲线融合
为一条趋势线,表现出地层连续沉积的“假象”。
泥页岩声波时差—埋深曲线反映地层间断的几种
富水圆砾地层冻结加固施工工法

富水圆砾地层冻结加固施工工法富水圆砾地层冻结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富水圆砾地层冻结加固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富水圆砾地层的地下结构加固工法。
该工法通过冻结地下水和土壤,使其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冻结体,以提供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支护和稳定。
二、工法特点1. 高强度加固:冻结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能够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护地下结构。
2. 适应范围广:适用于富水圆砾地层,如河床、水下地形复杂等情况。
3. 施工周期短:通过合理的冷却措施和冷却介质,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4. 施工成本较低:相比于其他加固方法,冻结加固的成本相对较低。
三、适应范围富水圆砾地层冻结加固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水下地形复杂,需要加固地下结构的情况。
2. 富水圆砾地层中存在大量地下水,并且需要进行挖掘或钻探作业时。
3. 需要快速加固地下结构并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理论基础是冻结原理,通过降低地下水和土壤的温度,使其冻结形成冻结体。
冷却介质通过特定的管道和设备进行循环,通过热交换来降低温度,实现冻结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确定冷源方式、控制冷源温度和时间等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如在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采用水平阻挡墙等防渗措施,以保证冻结效果。
五、施工工艺1. 预处理:清理施工区域,并进行地下水位和土壤温度的测定。
2. 建设控制孔: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建设控制孔,用于放置冷却介质管和温度控制设备。
3. 建设冷源: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通过冷却设备将冷却介质送入控制孔中。
4. 控制施工过程:通过监测温度和压力等指标,控制冷源温度和施工阶段。
5. 冷却阶段:根据施工计划和要求,控制冻结体的形成过程,确保冻结效果达到要求。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施工队伍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完整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与实例

820000
840000
860000
880000
3620000
3620000
3600000
3600000
L1
39 3 2
28 1
3580000
3580000
3560000
3560000
3540000
3540000
760000
780000
800000
820000
840000
Scale 1:750000
基底界面起伏推断模型
浅表天然地基、 浅层防污性能等
含水层 浅层地热能开发 工程地质
划分
利用条件分析 条件分析
深部地热找矿等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1层次:槽型钻+DEM构建浅表(3m)第四纪沉积物粒度三维空
间分布模型,服务土地规划利用,浅表地基工程
平原区成果表达创新和应用探索 第2层次:钻探+综合测井构建第四纪地层空间结构模型
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地质填图试点
与加拿大萨省地调局联合填制并公开发表2 幅1:2万地质图 ①查明古元古代表壳岩和侵入体特征 ②查明构造和变质演化 ③研究VMS铜锌矿成矿潜力 ④提供大比例尺填图参考
2015
2016
构建新的区调技术标准体系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当前的主要工作
我国区调已形成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但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一是更新和补充的不够。二是标准繁多,重 复冲突现象突出。
加拿大“能源和矿产地质填图计划(GEM )”
包括:1)GEM-能源地质填图;2)GEM-矿产地质填图
GEM 地质填图目的:应用现代地质方法和标准进 行北极地区地质填图,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潜力 。
填图原则:填图采取多单位、多学科综合研究, 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和环境评价相结合,基 岩地质填图与第四纪地质填图相结合。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

上超通常与海平面上升、沉积物供应增加等因素有关,而下超则与海平面下降、沉积物供应减少有关。上超通常 导致层序地层向上翘起,而下超则使地层向下凹陷。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上超和下超的影响, 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地层结构和演化过程。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上超顶超下超-层序地层是一种有效的地层划分方法, 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地层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上超和下超对油气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等领域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对上超和下超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层的形成 和演化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05
实例分析
实例一:某地区上超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总结词
该地区上超现象明显,层序地层结构受到较大影响。
详细描述
该地区上超现象表现为地层向上倾斜,岩性逐渐变新。这种结构对层序地层划分 和对比造成一定困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解释。
环境治理与保护
层序地层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土壤污 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成因 和演化过程,为环境治理和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04
上超、下超与层序地层的 关系
上超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上超是层序地层学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在某一层序地层单元中,较新地层覆盖在 较老地层之上,表现出地层分布的超覆状态。
上超的形成与海平面上升、沉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等因素有关,导致新地层在老地 层之上形成。
气候变化影响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如 气候变化导致河流的发育和沉积物的搬 运方式变化,影响地层的结构和组成。
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对地层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 影响,包括地壳升降、断裂、褶皱等, 导致沉积环境的改变和地层的变形。
层序地层的演化过程
原始地层形成
层序地层

2.地震地层学阶段(75—90) 覆盖区油气勘探的需要,希望由地震信息为主体,含少许钻井和测井信息揭示覆盖
区地下地质体及覆盖地区的分布。
地质家与地球物理家合作形成—边缘学科,地震地层学。 ① Puter . R.Vail (1977):AAPG 第 26 集,地震地层学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Exxon 石油公司,墨西哥湾盆地 ② Brown (1980) . 巴西盆地和北海盆地。 ③ 我国:徐坯大(1980)全文翻译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含油气沉积盆地组成(Sedementary Basin) 1. 概念:是指一定地质历史阶段受构造运动控制,由沉积物沉降堆积而形成的,并在以
后的地质历史中有油气生成和聚集的实体。 2. 组成要素(示意图) 3. 研究内容
● 时间单元充填序列 → 地层学(古生物) → 层序体 ● 物质组成 → 沉积物 → 单元 ● 空间展布 → 构造地质学 ● 资源分布 → 油气地质/煤田地质学
⎧气候纹层理面 岩性差异界面 ⎪⎨岩性粒度
⎪⎩冲刷界面
三 控制层序体形成要素分析
1.构造沉降(沉降速度V沉降) ① 界面—时间连续性,界面性质—层序识别 ② 沉积空间大小(沉积厚度)—层序体规模 ③ 物缘类型及数量—层序体内部结构
2.海平面升降(层序时期及边界) ● 海平面上升(内部结构) ① 海平面稳定 ② 海平面下降
△ Sub+△E-△D=△S ①
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对①式两边对时间微分
ds dt
=
dsub dt + dE dt
− dD dt …
②
↓
古水深,V 沉积=V 沉降+( dE − dD ) dD dT
对式②每个变量都有一个地质求解方法,给出各自参数可建立层序体形成的定量方程。
高渗透性富水地层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 (2)

高渗透性富水地层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扩大,地下隧道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地下隧道建设中,盾构机施工已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方式。
高渗透性富水地层是盾构施工中常见的难题,为解决此问题,针对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二、工法特点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是在盾构洞内向周围土层注浆,形成一层膜状体,使土层与管片形成整体固结的方法。
与传统的封水注浆相比,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适用范围广,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和工程要求。
2.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将施工洞口封闭,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3.注浆材料体积小,成本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和周围建筑物干扰小,具有较高的环保性。
4.注浆后形成的土体与管片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地下隧道结构,能够有效地保证地下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适用于高渗透性富水地层,在城市交通隧道、地铁、水下隧道、排水隧道和矿山巷道等各类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工艺原理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外力作用,将注浆材料注入土体中,利用注浆材料的黏滞性,在土体中形成一层薄膜状体,增加了土层和管片之间的附着力,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盾构洞内径向注浆施工工法中,根据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钻孔注浆法和压缩注浆法两种。
其中,压缩注浆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1. 钻孔注浆法钻孔注浆法是将注浆钻头钻到待固结土层中,再通过泵送注入注浆材料实现土锚体中注浆的过程。
通过对挖进式盾构施工的实际应用数值模拟分析,受洞顶上移的影响,导致固结区受挤后缩短,该方法并不适用于隧道施工中盾构机沿垂直井壁接地施工方式,且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目前已逐渐淘汰。
2. 压缩注浆法压缩注浆法是将注浆材料通过注浆管道喷射到待固结区,利用压缩力将材料挤入土层中。
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

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一、前言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富水圆砾地层中打设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它在地下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对这种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富水圆砾地层的情况,具有较强的适用范围。
2. 施工效率高:采用机械设备施工,工期较短,施工效率高。
3. 墙体质量可靠:采用专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墙体的质量稳定可靠。
4. 施工灵活性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满足各种施工要求。
5. 经济性好:相对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够节约施工成本。
三、适应范围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渗透性较大的地区。
2. 地层为富含圆砾的砂土或黏土地层。
3. 工程要求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围护结构施工的情况。
4. 对施工周期有较高要求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法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在地下将预制的墙板依次插入地下形成连续的围护结构。
其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先制作墙板:根据设计要求,预先制作好墙板,包括墙板的尺寸、形状和材料的选择。
2. 施工机具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机械设备,包括挖土机、气动钻机等。
3. 地下连续墙施工:挖土机先挖出一段墙板长度的土方,然后使用气动钻机将墙板嵌入地下,逐渐形成连续的围护结构。
4. 固结和加固:根据需要,对墙体进行固结和加固处理,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五、施工工艺富水圆砾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设计,确定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
2. 地下连续墙打设: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使用挖土机挖土,然后使用气动钻机将墙板依次嵌入地下形成连续墙体。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2.2--构造地貌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1.板块: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
(图片导入)全球六大板块图
2.板块运动
这些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圈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5.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来源
(1)大陆漂移学说概况
(2).海底扩张学说
6.板块运动与构造地貌的形成
(1)板块相对运动
(2)板块相背运动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交通合理布局重要性
2、最合理方式
3、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对山地交通的影响
板书。
楼层和地层构造汇总课件

合理选择楼层材料和结构类型
选择轻质高强材料
优化楼层结构布置
减轻楼层自重,降低地震作用,如使用轻 质砌块、轻质板材等。
确保楼层平面规则、对称,减少地震作用 下的扭转效应。
选择合适楼层结构类型
加强楼层连接构造
根据楼层使用功能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 的结构类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
确保楼层之间可靠连接,传递地震作用。
土壤液化引发基础失稳案例
唐山地震土壤液化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中,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导致建筑物基础失稳、倒塌。
日本关东大地震土壤液化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东京湾地区大量建筑物因地基土壤液化而损毁,震后修复过程中加强了对地基液化的 研究和防范。
06
优化楼层和地层设计策略与建议
优缺点分析
优点在于结构稳定、安全 可靠、使用寿命长;缺点 在于自重大、施工周期长 、成本较高。
砖混结构楼层
结构特点
采用砖和混凝土混合使用,承重 墙采用砖砌,楼板采用钢筋混凝 土浇注,具有较好的承重和抗震
性能。
构造组成
包括承重墙、楼板、梁等构件,通 过钢筋连接和混凝土浇注而成。
优缺点分析
优点在于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成本适中;缺点在于施工周期长、 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地基液化与防灾减灾
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地层可能 发生液化现象,导致楼层失稳 。因此,需加强地基液化监测 和防灾减灾措施。
04
不同类型楼层构造详解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
01
02
03
结构特点
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 的承重和抗震材料,具有 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 方便等优点。
构造组成
包括楼板、梁、柱、墙等 构件,通过钢筋连接和混 凝土浇注而成。
楼地层的基本构造

预制装配式工艺——花篮梁的运用
预制多孔板搁置在十字梁上
相关规范规定,预制板在墙上的搁置宽度应不小于100mm,在梁上的搁置宽 度应不小于80mm。此外,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在楼板与墙体之间以及楼 板与楼板之间,常用锚固钢筋予以锚固。锚固筋又称拉结钢筋,配置后浇入 楼面整筑层内
各种锚固钢筋的配置方法
结构层底部平整可以得到最大的使用净高梁板式楼盖井格梁曲梁肋形梁梁板式楼盖在板底增加梁不单单具有结构方面的意义经过对楼板的传力路线的设计还可以重新分配传到梁上的荷载的大小从而控制其断面尺寸这样对争取某些结构梁底的净高以及在平面上按照建筑设计的需要局部增加或者取消某些楼层的支座都很有用处某建筑楼层结构梁板布置实例无梁楼盖无梁楼盖无梁楼盖形式上是以结构柱与楼板组合取消了柱间及板底的梁在预制柱子间将每跨一块楼板先用临时支架搁起来待一层楼板全部就位后在柱间的板缝中纵横铺设通长的预应力钢筋钢丝束或钢索并通过张拉使楼板与柱之间相互挤紧
■基本构成方式 ■钢筋混凝土楼层的施工工艺及细部构造
现浇整体式 施工工艺
预制装配式
装配整体式
钢筋混凝土楼层现浇整体式施工工艺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支模与钢筋的绑扎
预制装配式工艺
预制空心板
预制槽形板
预制装配式工艺——预制槽形板源自预制装配式工艺——预制多孔板
预制装配式工艺——预制多孔板
预制多孔板支承端的两端孔内应填塞 注意预制多孔板的搁置方式 短边搁置,不能三面搁置
● 采用梭形板和接近正方形的板的搭配,则梭形板相当于梭形的扁梁,其受
力原理与普通梁板式楼盖并无太大的区别
预应力索板无梁楼盖
2.1 楼地层的基本构造 2.1.1 楼层的基本构造
●楼板——沿水平方向分隔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除承受并传递垂直荷载和水
建筑概论 楼地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设计要求

四、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是利用截面为凹凸相间的压型钢 板做衬板与现浇混凝土面层浇筑在一起支承在钢 梁上的板成为整体性很强的一种楼板[如图]。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4.2.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系指在构件预制加工厂 或施工现场外预先制作,然后运到工地现场 进行安装的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板的长度 一般与房屋的开间或进深一致,为3M的倍数; 板的宽度一般为1M的倍数;板的截面尺寸须 经结构计算确定。
二、吊顶的构造组成 1、吊顶龙骨 吊顶龙骨分为主龙骨与次龙骨,主龙骨为吊顶的承重结构, 次龙骨则是吊顶的基层。主龙骨通过吊筋或吊件固定在 楼板结构上,次龙骨用同样的方法固定在主龙骨上。龙 骨可用木材、轻钢、铝合金等材料制作,其断面大小视 其材料品种、是否上人和面层构造做法等因素而定。主 龙骨断面比次龙骨大,间距约为2m。悬吊主龙骨的吊筋 为φ8~φ10钢筋,间距也是不超过2m。次龙骨间距视面 层材料而定,间距一般不超过600mm。 2、吊顶面层 吊顶面层分为抹灰面层和板材面层两大类。抹灰面层为湿作 业施工,费工费时;板材面层,既可加快施工速度,又 容易保证施工质量。板材吊顶有植物板材、矿物板材和 金属板材等。
5. 1 楼地层的构造组成、类型及 设计要求
5.1.1 楼地层的构造组成(如图)
1、面层 位于楼板层的最上层,起着保护楼板层、分 布荷载和绝缘的作用,同时对室内起美化 装饰作用。 2、结构层 主要功能在于承受楼板层上的全部荷载并将 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还对墙身起水 平支撑作用,以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
单向板
双向板
二、肋梁楼板 1、单向肋梁楼板[单向肋梁楼板布置图、单向肋梁楼板透视图] 单向肋梁楼板布置图
单向肋梁楼板透视图
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的分类
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两种。 正花状构造是由向上扩展的一束多数为逆离距的走滑断 层所限定的浅层背形(图1),它是聚合型扭动产物,表现为线 性背形,两翼大多以逆断层为界。正花状构造又称棕榈树构造, 它是由一条陡立主体断层的走滑断层和一组向上分叉撒开的背 冲逆断层组成, 被错断地层整体背景呈“上凸”形的背冲构造。 正花状构造在剖面上断块往往呈地垒型 ,是由收敛性的走滑断 层在压扭性应力状态中形成。正花状构造是地壳内一种构造组 合样式,其基本结构要素有两个,一是高角度主干走滑断层或剪 切带,二是呈背冲形式的登瓦状逆冲断联双向变形带 .地球上大 多数追山带均有正花状构造的发育 , 且具尺度不变性、不对称 性和多层次性,并以走滑及缩短位移场的联合或受加为特征 ,反 映了剪切及挤压作用的场合变形场,是陆-陆或硅铝壳块体间斜 向会聚、碰撞地球动力学体制的必然结果。
花状构造的典型实例-以武当山正花状构造为例
地球上许多巨型造山带整体或其中的一些段落,如何尔 卑斯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科迪勒拉造山带和阿巴拉 契亚造山带等,都具有正花状构造的几何特征。著名的北 美西部圣安得列斯走滑断裂带,近年来的深震反射资料解 释及地表地质研究也证实是一个典型正花状构造。我国的 哀牢山、天山、东祁连山、秦岭-大别山、雪峰山等造山 带或构造带,都已有较充分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展示,具 有地壳尺度的正花状构造组合样式。武当山属于秦岭-大 别造山带一部分,地质上构成南秦岭构造带的主体。许志 琴等、张国伟等、王寿琼及张子才等曾从不同侧面讨论过 武当山区的变质岩层序列、地壳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九 十年代开始的大规模1/5万区域地质测量结果进一步揭示, 整个武当山区是一个大型正花状构造(图2)。
花状构造的特征
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的典型构造样式,在同一走 滑断裂带中 , 可以同时出现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 造,在平面上,花状构造的断裂线呈丝带状 ,断层走 向在一定角度内变化。在组合特征上 , 花状构造由 于次生断裂的存在 , 往往导致形成规模较大的断裂 带。
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2)

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一、前言深基坑施工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技术,用于建设高层建筑、地下设施等工程。
特别是在复杂地层条件下,如软弱土层、岩溶地区等,传统的基坑施工方法无法满足需求。
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则是一项应对于此类问题的新型施工技术。
二、工法特点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有以下特点:1. 结构合理:该工法采用圆形大型锚碇基础结构形式,具有高承载能力、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小的变形。
2.适应性强:该工法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施工,能够克服软弱土层、岩溶地区等地质问题。
3. 施工效率高:该工法采用机械化施工方式,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4. 成本控制好:该工法采用节约原材料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并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适应范围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工程领域:1. 高层建筑施工:该工法可为高层建筑提供稳定的基础,满足其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2. 地下设施施工:该工法可以在软弱土层或岩溶地区建设地下设施,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3. 深基坑工程施工:该工法适用于深基坑施工,可以克服复杂地层条件带来的困难。
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解决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工程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1. 土体处理:根据地层情况,采取合适的土体处理技术,如加固处理、排水处理等,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和地下水情况,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3. 锚碇技术:基于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和基坑大小等因素,采用适当的锚碇技术提供基坑侧面的支护和稳定。
4. 施工工艺优化:综合考虑施工效率和经济性,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复杂地层圆形大型锚碇基础深基坑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地质勘察与设计: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基坑设计,确定基坑的大小、形状和锚碇布设位置。
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2)

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一、前言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先进技术,它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工法通过在硬岩地层中采用顶管的方式进行挖掘,能够有效地解决硬岩地层开挖困难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种硬岩地层,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等,适应性强。
2. 施工效率高:采用顶管开挖方式,工序清晰明确,施工效率高。
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3. 施工质量可控: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 环境影响小:相比传统开挖方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施工噪音和震动。
5. 施工安全性高:配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适用于硬岩地层的隧道施工,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质条件较稳定,硬岩地层的含水量较低。
2. 隧道长度大,直径较大,需要提高施工效率。
3. 要求隧道施工质量较高,需要减少施工风险。
四、工艺原理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的原理是将推进工作面依次向前推进,通过顶管的方式进行开挖。
具体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施工工艺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隧道工程的需求和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工艺流程。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如顶管的选择、支护方式的确定、掌子面的设计等,都是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特点来确定的。
五、施工工艺硬岩地层敞开式顶管综合开挖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勘察设计、选址、施工方案确定等。
2. 顶管制作:制作顶管,根据隧道的直径、长度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顶管型号和材料。
3. 硬岩地层开挖:根据预定的施工计划和工艺流程,依次开挖隧道的各个部分,同时进行支护和排水工作。
软土地层格栅式水泥土墙围护结构施工工法

软土地层格栅式水泥土墙围护结构施工工法软土地层格栅式水泥土墙围护结构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软土地层的利用和开发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软土地层的特性使得在工程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层的有效围护结构施工工法,以保障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二、工法特点格栅式水泥土墙围护结构是一种采用格栅与软土筑造而成的围护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 结构刚度大:通过设置格栅,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和抗弯能力;2. 施工速度快: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3. 工艺简单:施工过程简单易行,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投入;4. 灵活性好:可根据不同软土地层特点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
三、适应范围该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软土地层:1. 水分含量高的软土地层;2. 可压缩性较大的软土地层;3. 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层;4. 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土地层。
四、工艺原理格栅式水泥土墙围护结构施工工法的原理是通过格栅的支撑和软土的固结来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软土的扰动和加固,然后将格栅嵌入软土中,形成一道与软土相连接的墙体结构。
五、施工工艺1. 地面处理:清理施工场地,并进行地面平整处理;2. 扰动软土:使用挖掘机等设备对软土进行扰动和加固,提高软土的稳定性;3. 格栅安装:将格栅插入软土中,使其与软土形成稳定的连接;4. 注浆加固:在格栅与软土的连接处进行注浆加固,增加墙体的稳定性;5. 筑墙:在格栅与软土的加固层之上,进行水泥土的筑墙,形成围护结构。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电工、泥水工等专业人员。
七、机具设备1. 挖掘机:用于扰动和加固软土;2. 格栅安装机:用于将格栅插入软土中;3. 注浆设备:用于注浆加固;4. 水泥土搅拌机:用于制备水泥土;5. 建筑工具:包括铁锹、铲子、扫帚等。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进行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 材料检验:对水泥、格栅等施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2. 注浆加固质量控制:对注浆加固的浆液进行监测,确保注浆均匀、充实;3. 施工工艺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
构造模式---讲课

前陆冲断构造带建模方法及在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应用实例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实验中心盆地构造室二OO四十月二十六日一、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目的、意义前陆冲断带(Foreland thrust belt or foreland fold-thrust belt)即是处于造山带与盆地之间的过渡部位,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大规模掩冲推覆所形成的冲断系统。
我国中西部的前陆冲断带一直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主战场,并将继续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自从Suppe于1983年发表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及其在构造解释在石油工业应用的划时代文章以来,油气工业界与构造地质学家的专家提出并逐渐修正了众多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石油工业地质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陆续成为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在复杂构造区确定圈闭落实储层及开发和设计的基本技术。
AAPG杂志在2000年6月出版了石油构造地质学专辑,并在2003年出版地震解释图集《挤压断层相关褶皱的地震解释》,旨在为挤压地区复杂构造的解释提供理论指导和解释上可以参考的范例。
此外,AAPG,SEC,GSA等国际会议多次举行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与复杂构造解释的专题讨论会与短训班,为该理论的提高与实际应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大量研究成果和勘探实践表明,我国中西部的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并已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玉门的青西油田、塔里木的克拉2气田等。
但由于前陆冲断带地面的复杂山地条件,山地地震攻关难度大,地震成像差;复杂的构造变形导致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成图的难度大;异常高压的存在给钻探带来了很大风险。
因此,勘探研究人员需要分析每个前陆冲断带具体的地面地质条件,建立适合该前陆冲断带的有效勘探方法,例如采集方案,处理流程,成像方法与钻井设计等。
在这一过程中,构造模型往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此所说的构造模型,是对前陆冲断带地层系统及其变形形成的复杂地质体的总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GSIZ---The division arc (in degrees) spanned by the element edge (except for straight lines, which always result in one division). The number of divisions is
wpoffs,,,-4
asbw,all
wpoffs,,,-20
asbw,all
wpoffs,,,46
asbw,all
wpoffs,,,-20.995
wprota,,90
wpoffs,,,-13.821
asel,s,,,24,29,5
asbw,all
wpoffs,,,-0.562
!LESIZE, NL1, SIZE, ANGSIZ, NDIV, SPACE, KFORC, LAYER1, LAYER2, KYNDIV
!NL1---Number of the line to be modified. If ALL, modify all selected lines [LSEL]. If NL1 = P, graphical
!置,此时编号不变(即ITIME、KINC和NOELEM均无效),且单元和节点一并移动。
!该命令要求当前坐标系为直角坐标系,线可以在任意象限。同KSYMM相同,可通过设定当前坐标系为工作平面或局部坐标系而改变镜像位置。
nummrg,all !粘接
!nummrg是一个使用率极高的命令,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它通常用来实现“粘接”的效果,即,合并坐标完全一致的两个图素,具体做法就是
!命令:WPOFFS, XOFF, YOFF, ZOFF
!其中XOFF, YOFF, ZOFF为工作平面坐标系内沿其X轴、Y轴和Z轴的偏移增量。
asbw,all !用工作面切分面
wpoffs,,,-40
asbw,all
wpoffs,,2.139
wprota,,90
asbw,all
! KEEP=1则保留线及其公共关键点,但公共关键点不依附于新创建的线。
!该命令可以合并独立线或依附于同面上的线,合并后便于网格划分。
!可合并的线可为直线或曲线,以及直线与曲线,可共线或不共线。
!当为多条时,应为多条首尾相连的线。
!无论在何种坐标系下执行合并,合并后的线不改变合并前的空间位置。
alls
!-------------------------------------------------------------------------------------------------------------------------------------
! 建立地层范围
blc4,-40,-40,80,90
! automatically calculated from the line length (rounded upward to next integer).
mp,prxy,5,0.4
mp,dens,5,2000
tb,dp,5
tbdata,1,0.15e6,25
!----------------------------------------------------------------------------------------------------------------------------------------------
k,1001,,,
k,1002,0,2.217
k,1,0,10.258
k,2,-5.832,6.629
larc,1,2,1001,6.5 !创建圆弧,第一端点,第二端点,圆心所在一侧任一关键点,半径
k,3,-6.5,3.758
larc,2,3,1001,6.5
k,4,-6.429,2.629
!设置实体单元类型
ET,1,PLANE42
KEYOPT,1,1,0 !参见Elements Reference部分的Element Library中的plane42
KEYOPT,1,2,0
KEYOPT,1,3,2 !设置为平面应变模式
!KINC---要创建的关键点编号增量,缺省时由系统自动指定(不会覆盖)。
!NOELEM---是否创建单元和节点控制参数。NOELEM=0(缺省)如果存在单元和节点则生成;NOELEM=1不生成单元和节点。
!IMOVE---线是否被移动或重新创建。IMOVE=0(缺省)原来的线不动,重新创建新线;当IMOVE=1不创建新线,原来的线移动到新位
!命令:BLC4, XCORNER, YCORNER, WIDTH, HEIGHT, DEPTH 通过一角点坐标和尺寸创建矩形面
!XCORNER,YCORNER---矩形面或块体第1个角点在工作平面上的X和Y坐标。
!WIDTH---平行于工作平面X轴方向离XCORNER的距离。
!HEIGHT---平行于工作平面Y轴方向离YCORNER的距离
!!!初次划分单元网格
lsel,s,,,1,3,2
lsel,a,,,11,13,2
lsel,a,,,4
lesize,all,,,12 !确定划分指定线的网格数和网格尺寸
alls
asel,s,,,10,17,7
asel,a,,,13
asbw,all
wpoffs,,,-11.234
asel,s,,,23,30,7
asel,a,,,14
asbw,all
wpoffs,,,-0.562
asel,s,,,35,37,2
asbw,all
wprota,,90
asel,s,,,18,38,20
larc,3,4,1001,9
k,5,-6.367,2.217
larc,4,5,1001,9
k,6,-6.179,1.134
l,5,6
k,7,-5.617,1.134
l,6,7
k,8,-5.174,0.874
larc,7,8,1001,1.802
larc,8,1001,1002,15.75
lcomb,2,3 !合并线
! LCOMB, NL1, NL2, KEEP--------其中:NL1,NL2---拟合并的两条线号。NL1可为ALL,或元件名。
! KEEP---是否保留输入的线及其公共关键点控制参数。
! KEEP=0则删除NL1和NL2及其公共关键点,如果已经划分网格则不能删除,或者依附于其它图素也不能删除
tbdata,1,0.15e6,25 !定义tb数据表中的数据
et,2,beam3
*set,th1,0.25
r,2,th1,th1*th1*th1/12,th1
mp,ex,2,2.555e10 !!初期支护
mp,prxy,2,0.2
mp,dens,2,2500
mp,ex,3,1.5e9 !!上台阶内部土体
!DEPTH---离工作平面的垂直距离,即平行于Z轴。
!DEPTH=0(缺省)则生成面。如WIDTH或HEIGHT或DEPTH为负值,则为反方向距离。
asbl,all,all !从面中减去线
nummrg,all
numcmp,all
alls
!-----------------------------------------------------------------------------------------------------------------------------
KEYOPT,1,5ຫໍສະໝຸດ 0 KEYOPT,1,6,0
mp,ex,1,1.5e9 !!地层!!加固地层 mp--定义线性材料属性
mp,prxy,1,0.4
mp,dens,1,2000
tb,dp,1 !激活非线性材料的数据表
lcomb,4,5
lcomb,7,8
lsymm,x,all !对称,镜像
!LSYMM, Ncomp, NL1, NL2, NINC, KINC, NOELEM, IMOVE
!Ncomp---对称控制选项,可选X(缺省),Y,Z值。
!NL1,NL2,NINC---按增量NINC从NL1到NL2定义关键点的范围(缺省为NL1),NINC缺省为1。NL1也可为ALL或元件名,此时NP2和NINC将被忽略。
!删除编号大的图素,并用编号小的图素占据原来的位置。这样操作以后,会实现在不同图素之间形成共用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Vglue命令。
!但是,对于复杂模型,在进行图素合并命令之前,对操作结果的预期不明朗之时,还是尽量使用vglue为好,因为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有限元模型的连续性。
numcmp,all !压缩编号
finish
/clear
/prep7
!-----------------------------------------------------------------------------------------------------------------------------
!隧道轮廓
!KCN 是坐标系号,默认为当前激活的坐标系。如果 KCN 是直角坐标系,工作平面与其 X-Y 平面一致;如果是圆柱或球坐标系,则与 R-θ 平面一致。
alls
nummrg,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