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考点的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 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文言文中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1. 地区名(1)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地理方位的名词。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崤山。
(2)“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江表”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3)“江东子弟”的“江东”是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4)“沛公欲王关中”一句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5)“山东豪杰”中“山东”指的是函谷关或潼关以东的地区。
(6)河内指的是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内,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蓝色部分为五关)以南的地区称为关中。
(8)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把居住在长江以南各地区的民族,统称为百越。
如“南取百越之地”的“百越”,也叫“四夷”、“诸越”。
所谓“四夷”,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9)戎是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汉民族自称夏。
2.政区名(1)八州与八荒,泛指中国。
(2)九州,在古代指天下,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3)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如《过秦论》中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4)汉代诸侯王的封域,称为国,是行政区,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如《张衡传》中的“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5)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宋代的路最初是负责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6)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7)县是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同乡。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有:
1. 中国古代的九州:越、齐、楚、燕、韩、赵、魏、秦和汉。
2. 古代七大郡县:冀州、幽州、兖州、豫章郡县(今河南);雍州(今甘肃);徐州(今安徽);扬州(今江苏)。
3. 六合之内的八个城市: 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 ) 京兆 ( 今北京 ) 洛阳 ( 今河南
省 ) 洪都 ( 今浙江省绍兴市 ) 郢都 ( 今湖北省荆门市 ) 杨村 ( 今天津市天台县 ) 白狮 ( 上海市徐家汇地区 ) 锦城(上海市卢湾区)。
4. 古代五大道: 大道——连通黄泥行到朝歌;太行——连通黄泥行到凤翔;契丹——连通
黄泥行到大同;胡人——连通黄泥行到新野;番人——连通黄泥行到开封。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地理概况1. 中国古代地理环境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
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川西高原、西北草原、西南高山等地形地貌多样。
2.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丰富,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四川盆地、大盆地、大广平原等地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农业区。
3. 中国古代气候中国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中国季风气候明显,南方多雨,北方多干。
二、世界古代地理1. 世界古代主要地理特征世界古代地理主要特征包括河流文明、地中海文明、中东地区沙漠草原、非洲的内陆盆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等。
2. 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世界古代主要自然资源包括黄金、铁矿、石油、原始森林、水资源等。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是河流文明,依赖于河流的水源。
3. 世界古代气候世界古代气候主要包括冰川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季风气候等。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世界古代的冰川区,气候寒冷干燥。
三、中国古代地理学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2.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地理学主要成就包括《山海经》、《大唐西域记》、《元代丹阳归经》等著作,对地球的分布情况、地球的形状等都有一定认识。
3.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要学者有章孝慈、郑和、郭守敬、徐霞客等,他们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世界古代地理学1. 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世界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中古代、近世代。
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和认识,中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图、天文地理的研究,近世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综合性地理研究的发展。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古代地理是指古代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和探索,包括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大小、地理分布、地图绘制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在古代,人们对地理的认识主要通过观察、探索和传统文化的积累来获取,尽管与现代地理学相比存在着不少局限性和错误,但古代地理的发展为人类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多种观点。
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观点在西方文化中影响深远。
然而,古代中国人则认为地球是一个方体。
这种观点主要出自《管子》一书中的言辞,后来广泛流传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人们也对地球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古希腊学者爱拉托逊尼斯通过测量地球上两地之间的距离来估算地球的周长。
他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实际值,显示了古希腊人在地理认识方面的较高水平。
古代中国人也有类似的测量尝试,如《礼经》中记载的“南面而望秦,北面而望燕”,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其周围环绕着其他国家和辽阔的海洋。
古代人们的地图绘制技术也相对简陋。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就开始制作地图,但这些地图主要是基于观察和手绘的,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测量和投影。
古代中国人也制作了一些地图,如《京都图》和《世界地图》,但同样并不完全准确。
尽管古代地图的精确性不如现代地理学中的地图,但它们的制作和使用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古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知识也有所不同。
西方文化中的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等国家在地理研究方面有较为显著的成就。
在东方文化中,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在地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
古代中国人注重地理环境对社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生活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古代地理在对地球形状、大小和地图绘制等方面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对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和地理环境的理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代地理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和科学的进步密不可分,为后来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地理历史: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5、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为圣母之水峰意,海拔8848.13米。
7、我国第一大河流(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400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
8、湖泊: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9、我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冬季气温-40℃左右,我国最北的地方,又称北极村。
10、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平均气温32℃以上。
11、海拔最低地区: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面为-154米。
12、世界河流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13、世界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14、南北分界线:秦岭为我国南北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和农业分界线。
15、年月日:地球绕太阳一圈称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称一月,地球自转一圈称一天。
16、我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开封、西安、杭州17、九大行星: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18、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20、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并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2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2、三大石窟:洛阳龙门、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
23、三大宫殿建筑群:曲阜孔庙、泰山岱庙、北京故宫。
24、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
中国古代地理文化常识考点,太全了!
1 .地区名【江左】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 ,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 ,泛指北方。
朔气指北方的风,也叫朔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
2.政区名【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神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的地理知识主要由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组成。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
地形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从北到南,中国的地形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和从东向西逐渐升高的特点。
中国的地形特征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沿海地带,山地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地势的高低导致。
二是内陆地带,平原和盆地占主导地位,这是由于地势的低洼而形成的。
中国地形的特点为:一是起伏变化,在全球地形图上很容易看出中国地狭长而形状复杂。
二是地势分布不均,山地和高原地区占全国面积的42%,而平原地区仅占7%,地形分布总体上表现为西高东低。
三是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丹霞地貌等。
由于地形的多样性,中国的气候、水文和土地利用等都呈现出多样性。
气候中国古代的气候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大和东西差异大两个特点。
北方气候主要表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南方气候主要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温暖湿润。
中国气候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江河众多,湖泊众多。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中国的主要湖泊有洞庭湖、太湖、鄱阳湖、滇池等。
这些江河湖泊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土地利用中国古代的土地利用主要包括耕地、草地、森林等。
中国古代的耕地面积较大,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中国古代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主要用于畜牧业。
中国古代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主要用于木材和竹子的生产。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一、地理常识高频考点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那么会形成月食。
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时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
按这种方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那么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8.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古代地理
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 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 西行12 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 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 年)于公元627 年西行求 法,用了18 年的时间,经历了110 多个国家,行程5 万 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 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 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 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 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 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 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
►1、州
历代行政区划 —— 元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7.府
►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
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
►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
辖于中央。
►明清改州为府。
历代行政区划 —— 明
历代行政区划 —— 清
北接西伯 利亚 西北达巴 尔喀什湖
东北至黑龙江以 北的外兴安岭和 库页岛
西跨葱 岭
亚洲东部 最大的国家
东临 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 其附属岛屿钓 鱼岛、赤尾屿 等 南包南海诸岛
高考地理备考精选素材:知识轻松记 古代地理常识素材
地理知识轻松记之古代地理常识各省简称来历:山西——晋(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定都今山西翼城)陕西——秦(古咸阳包括今天的西安,咸阳)山东——鲁(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四川——蜀(郡名,国名)甘肃——陇(山名,陇山包括今六盘山和关山)贵州——黔(山名,或称贵山)安徽——皖(山名,今安徽潜山县天柱山)辽宁——辽(河名)黑龙江——黑(江名)吉林——吉(满语:松花江畔)江西——赣(以江命名,取章江贡水合流之意)云南——滇(滇池又名昆明湖)湖南——湘(江名)浙江——浙(取钱塘江在境内蜿蜒曲折之意)福建——闽(江名,门中有虫以蛇为图腾)青海——青(湖名,因大而在古代被认为是西海)北京——京(蓟城)天津——津(渡口港口天=一+大北方第一港)重庆——渝(州名,跨山越水之意)上海——沪(申城,长江之门户)河南——豫(九州名)湖北——鄂(今湖北鄂州曾作楚国首府)江苏——苏(清朝苏州曾作为巡抚驻地)西藏——藏(民族命名)新疆——新(古称西域,清朝时被统一,意为新拓疆土之意)宁夏——宁(取西夏安宁之意)内蒙古——内蒙古(以与外蒙古区别)海南——琼(古代设琼州)广西——桂(盛产桂花树,桂林即取桂树成林)广东——粤(同越,古代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香港——港(国际大港曾广泛种植香料)台湾——台(轮廓如台,濒临海湾)古代地理常识:【中原—今河南一带,是通常划分地区的重要参考点】淮左——淮河以东的地区(古代地图定位与现在的上北下南截然相反)江河——江指长江(南方大河多以江命名)河指黄河(北方大河多以河命名)东北以江为大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阴洛阳衡阳华阴江阴)南山——终南山,属秦岭的一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走西口——山西的商人到杀虎口(古长城关隘)以西(内蒙)去做生意。
闯关东——过山海关到以东的东北地区去谋生。
下南洋——人口向东南亚地区迁徙(自江苏以南的沿海诸地称为“南洋”)辽西:辽河以西关中:函谷关以西即今渭河平原一带陇西:陇山以西(陇山包括今六盘山,关山)西域(北疆):今新疆一带吐蕃:今西藏青海一带。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中地理知识
古代中国的地理知识一直是国人所熟悉的。
远古时期,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就有许多的地理知识。
古代的儒家思想家们对地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他们对地理学的研究开展得非常深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首先,古代文化中存在着关于地形知识的记载。
古人把地形分为“东西南北四山、六州及国界线”。
“六州”是指中国六个主要地理区域: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和浙江。
“四山”是指淮、沂、海和渭这四大河流沿岸的山脉。
这些说法和现代科学记载基本是一致的,说明古人的记载较为准确。
其次,古代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关于世界地理知识的记载。
汉代士人郭沫若在《罗浮图说》中提到:“上枝国在西,下窃国在东,上汉国在北,下楚国在南。
下赤帝国前后横贯,上界黄帝国边际地带”。
古人这一描述其实是对今天的社会概况的描述。
另外,古代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天文地理知识的记载。
古人有关天文地理的记载不少,一般认为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是在秦汉时期逐渐完善的。
古人以天文学为基础,研究天象,观察星象,记录日月变化,地理学也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最后,古代文化中也有关于山水知识的记载,古人的称呼水的方法也比较独特,有“江河、湖泊、溪流,大海”等。
这些表达方式和现代地理学上完全一致,是古人对水的理解。
综上所述,古代文化中关于地理知识的记载非常丰富,古人对地
理学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
古人记载的地理知识不仅和现代科学记载一致,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明文化。
中国古代地理高考知识点
中国古代地理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地理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个与中国古代地理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环境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广大的平原和丘陵,适宜农业和人口聚居。
西部则有高山和沙漠,对于交通和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古代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选择适宜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二、黄河与长江黄河和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黄土高原最后注入渤海。
黄河的水质浑浊,被称为“中国的悲歌”,因为它经常发生洪水,并且河道容易变化。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汇入东海。
长江沿岸地区是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文化遗产。
三、农业与北方平原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人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北方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孕育了悠久的农业文明。
北方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适宜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古代中国人民通过灌溉系统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北方平原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地区。
四、西南地区与丝绸之路西南地区是中国的山地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幅员辽阔的青藏高原和祖国西南边境的雪山之间沟通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就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连接了欧亚大陆和中国内地。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五、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湿润多雨,适宜种植稻米和水果。
古代中国的南方沿海地区拥有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广州、福建等地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迎来了大批外国商人和文化交流。
六、山川秀美的中国中国古代拥有众多的山脉和河流,这些自然地理景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重要题材。
山川秀美的中国被广泛地描绘在古代文学和绘画作品中。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地理条件对于中国古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时期的地理环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这些古代历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发展轨迹与特点。
一、夏、商、周三大古代王朝夏、商和周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古代王朝,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地理特点。
1. 夏王朝: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在黄河中游地区,其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夏王朝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了黄河流域的灌溉条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
2. 商王朝: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位于黄河流域的中游,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商王朝的发展得益于黄河流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与周边山区的资源勾连起来,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关系。
3. 周王朝: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版图较前两个王朝更加扩大,涵盖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周王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在各个地方设立了诸侯国,均治理着不同的地理区域,逐渐形成了封建时代的政治格局。
二、战国时期的地理分裂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面临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剧烈变化,也带来了地理板块的重新划分。
1.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了七个主要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各国位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地区。
七雄各自有着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特点,也通过互相竞争、战争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互相影响。
2. 各国的地理利益:在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理资源和地缘优势进行了各种军事行动。
秦国以其位于陕西的地理位置,逐渐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三、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与治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概述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和地理描述。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山川河流、国土范围、地域划分以及对古代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一、中国的地理特征中国地理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地理环境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地理特征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海洋和气候等要素。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长城、黄河、长江、西南山脉和东南沿海。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隔里海与中亚相望。
中国周边邻国有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
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一员。
三、中国的山川河流中国的山川河流众多且壮观。
中国的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大兴安岭、秦岭、太行山、华山、黄山等。
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等。
这些山川河流连接了整个中国,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地理景观和资源分布。
四、中国的国土范围中国的国土范围是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国土范围不断扩张和变化,从古代的中原地区逐渐扩展到今天的大陆地域。
古代中国的国土范围包括中原、华北、西南、东北、西北、东南和台湾等地。
五、中国的地域划分中国的地域划分是根据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地域划分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台湾等七大地域。
每个地域都具有自身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六、古代地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的建设保卫了中国的边疆,使中国在古代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国土范围。
黄河和长江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为古代农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结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涵盖了中国的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山川河流、国土范围、地域划分以及对古代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关于中国文化常识古代地理
关于中国文化常识古代地理中国文化常识——古代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地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理因素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古代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它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地理可以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和西南高原。
这些地理区域的特点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还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面貌。
首先,华北平原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它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这使得华北平原成为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心地带。
在这个地区,农业发展非常迅速,人口聚集,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通常选择在这个地区建都,以便更好地控制国家。
北京、洛阳等城市就是在华北平原上兴起的古代王朝的首都。
其次,长江流域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横贯中国的南北。
长江流域拥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宜农业生产。
这里的农田得天独厚,粮食产量丰富,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古代中国的许多重要文化和学术中心,如南京、苏州等城市,都位于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的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三,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的商业和海洋中心。
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
许多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易所就设立在这个地区的重要港口,如广州、福州等城市。
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和外国商人的交流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中国的艺术、建筑、饮食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西南高原是中国的自然屏障和山区地带。
这个地区地形复杂,山脉连绵,河流纵横。
由于交通不便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西南高原地区相对与其他地区的交流相对较少。
然而,这个地区也孕育了许多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得以繁荣。
西南高原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服饰等传统文化。
古代地理常用知识点总结
古代地理常用知识点总结古代地理学是研究古代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植被、水系、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古代地理学知识对于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农业生产、贸易征战、交通运输和人口迁徙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些古代地理学的常用知识点:1.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括中国、印度、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它们分别分布在中东、亚洲和非洲大陆上。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毗邻太平洋,西临阿尔泰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南隔南海和西沙群岛与东南亚诸国相接,北与蒙古、俄罗斯、朝鲜、韩国接壤。
印度则位于南亚次大陆上,毗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北与尼泊尔、不丹交界,东南濒印度洋,西部毗邻阿拉伯海。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抵红海,南隔苏丹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靠利比亚。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亚洲西南部,北濒黑海,东南毗邻波斯湾。
2. 古地理环境与气候古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于文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为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而成为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而古埃及则因为尼罗河的水源,形成了世界闻名的尼罗文明。
印度次大陆则因为其丰富的河流和季风气候,成为了印度文明的孕育地。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则因为多河流交汇,形成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源地。
3. 古代地形地貌古代的地形地貌对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文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同时也方便交通运输。
长江流域则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丘陵地形,适宜农业发展和居住。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则因为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因为多河流交汇,使得其地形地貌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
4. 古代交通运输古代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陆路和水路两种交通方式。
古代的陆路主要依赖人力、牲畜等动力,主要是步行、牛车、马车等方式。
水路交通则主要依赖江河、湖泊和海洋,主要是船只、筏子等交通工具。
古代中国的交通运输以水路为主,长江和黄河是重要的交通干线,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往。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是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环境和地理观念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知识体系。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以增进对古代中国地理的了解。
1. 考古地理考古地理是研究古代遗址、古代人类活动区域和古代地貌变化的学科。
中国有着丰富的考古遗址和文物,这些遗址和文物可以为我们重构古代的地理环境提供重要的线索。
例如,考古学家在中国发现了许多古代城市和水利工程的遗址,这些遗址证明了古代中国在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方面的杰出成就。
2. 天文地理天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的学科。
古代中国的天文地理观念受到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象和制作天文仪器,建立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
例如,古代中国人使用北斗七星进行导航,利用日晷和水钟观测时间,这些观测方法和仪器为古代中国的航海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 流域地理流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河流和水系的学科。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
古代中国人对这些河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流域地理知识。
例如,中国古代的治水工程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中国人利用遏制洪水和灌溉农田的技术手段,有效地调节了河流的水量,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学科。
中国古代的区域地理知识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划分和描述上。
古代中国根据地理特征和政治行政区域,将中国划分为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等不同地域。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这为古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提供了基础。
5. 地图制作地图制作是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以图形方式表现出来的技术活动。
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古代中国人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地图,记录了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例如,北宋时期的《重修水经注》是一部详细记录中国水系的地图,它为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为您整理“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国古代关于地理的文学常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考点的常考古代文化常识之地理常识
古代地理知识,包括地区名、政区名、山川关隘名、城市村镇名等。
(一)地区名
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
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例:亮兄瑾也,避乱江东。
(《赤壁之战》)
3.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例: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群英会蒋干中计》)
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
5.三秦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
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
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山东指崤(Xiáo)山以东的地区。
例: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鸿门宴》)
有时“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例: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
(《货殖列传》)
7.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
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8.中国指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9.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例: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
10.岭南“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以南地区,约今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相对中原地区来说,该地在五岭以外,故又称“岭表”。
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
(二)政区名
1.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
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
八州、八荒:泛指中国。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2.六合上、下、东、西、南、北,泛指天下或宇宙。
例: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
3.四海古以中国四周有海环绕。
四海,等于说“天下”,泛指全国各地。
例: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中州古地区名。
即中土、中原。
狭义的中州指今河南省一带,因其地在古九州之中得名。
例: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永遇乐·落日熔金》) 5.郡行政区域。
秦分天下为36郡。
例: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
6.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
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张衡传》)
7.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
唐代先分天下为10道,后又分为15道。
例: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
(《阎典史传》)
8.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
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省本是官署名称。
元代始设行省。
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例:以此省此府此县而憎彼省彼府彼县。
(《原道醒世训》)
10.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
例: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海瑞传》)
(三)山川关隘名
1.江指长江。
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2.河指黄河。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过秦论》)
3.殽指殽山。
例:殽有二陵焉。
(《殽之战》)
4.函指函谷关。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5.岱指泰山。
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
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7.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8.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9.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
后来淤为陆地,今洪湖等是其遗迹)。
10.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涌湖)、彭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11.玉门关又称玉门,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北。
汉代置关,是古代出塞的必经之路。
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之四)
12.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因在玉门关的南边,故称阳关。
汉代置关,也是出塞的必经之路。
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四)城市村镇名
1.有古称、别称的地名
(1)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
例: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桂枝香·金陵怀古》)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石头城》)
(2)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
例: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3)福州又称三山。
例: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指南录〉后序》)
(4)镇江又称京口。
例: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
(《〈指南录〉后序》)
(5)开封又称东京。
例: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
(《柳敬亭传》)
(6)扬州又称广陵、淮上、江都、维扬。
例: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扬州慢·淮左名都》)
(7)苏州又称姑苏、吴郡。
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8)武汉又称夏口、江夏。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
2.三都、两都、三辅
(1)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
(2)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
又叫“两京”。
(3)三辅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pínɡ yì)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3.畿
古代王都所在的千里地面。
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
(五)其他
阴阳阴,指山岭的北面,河流的南面;阳,指山岭的南面,河流的北面。
例: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
一般来说,在由两个字构成的地名中,如果第一个字是山、水名,第二个字是“阴”或“阳”,“阴”或“阳”就表明该地的方位。
如“华阴”在华山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衡阳”在衡山的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