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昼出耘田”、“夜绩麻”等;(4)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词语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通过古诗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劳动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原文及译文;2.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平仄、韵律、意象等;3. 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4. 拓展相关知识,如作者背景、其他作品的欣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2)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3)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词语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片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生活的印象;(2)介绍诗人背景:介绍范成大,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3)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学习古诗(1)解析诗句: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平仄、韵律、意象等;(2)探讨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翻译诗句: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2.教学难点
-意象的想象与联想:学生往往难以从简单的文字中构建出生动的画面,需要教师引导,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诗句的意境。
-诗人情感的理解: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诗人对农民劳作的同情和赞美,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和引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分析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中意象相关的田园场景。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集体朗读和小组朗读,体验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重点讲解了诗句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然而,我发现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格律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用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古诗的格律特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朗读体验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仍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领悟诗人范成大通过对田园四季景象的描绘,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5.了解古诗的格律知识,如平仄、韵脚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感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意境,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杂兴、耘田、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童真童趣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思。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也傍桑阴学种瓜”等。
2.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将诗歌与田园生活相结合,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田园生活的特点。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2.提问:你们喜欢田园生活吗?田园生活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请大家想一想,这首诗可能会描绘哪些田园生活的场景?4.提出学习任务: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童真童趣。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古诗,正音。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4.多种方式理解重点词语:杂兴、耘田、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等。
5.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6.质疑探究:读到这首诗,你有什么疑问或感想?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教师小结:通过交流讨论,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丽,以及童真童趣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三)细读古诗,品读感悟1.自主研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结合诗意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语言朴实,形象生动。
教学这首诗,可以使学生了解田园生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和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诗句的含义。
2.难点: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句、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田园生活和农民劳作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气。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的景色,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同情。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采用了平仄韵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农村四时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如“昼出耘田”、“夜绩麻”等。
2.诗句的翻译: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诗句的赏析:分析诗句的韵律、修辞等文学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作业:提前准备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春、夏、秋、冬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的景色,用诗文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要求学生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学情分析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会根据书上的注释、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
但在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时,由于对诗人的历史背景和对诗人的情感因素了解太少,在这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3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田园诗的资料。
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课后学生可以将搜集到的古诗词共同分享对比了解更多的关于田园诗的信息感受诗人创作时的意境。
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桑”三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能通过看注释、组词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3、能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难点:能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补白、讲授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回忆古诗引诗题。
师: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而深受人们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曾经学过的几首古诗,请看大屏幕。
一起读《宿新市徐公店》、《牧童》男生读、《小儿垂钓》女生读、《村居》齐读。
刚刚读的这些诗大家发现他们有什么特点了吗?谁来说?生:都是与儿童有关的诗。
生:都是描写乡下景色的诗。
师:像这些以描写乡村景色为题材的诗,我们把它叫做田园诗。
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请看老师写诗题。
(板书课题)2、读诗题,解题意。
师:谁能读读这诗题?(指名生读)师:声音真洪亮,注意“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瞧,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看来以后在学习其他古诗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抓住重点词突破”的方式来理解诗题。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古代农村的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田园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学习古诗背景知识:诗人范成大,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耕时节的繁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2. 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多媒体课件;(2)古诗文本;(3)黑板、粉笔。
2. 学具:(1)学习手册;(2)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春耕时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注意停顿和韵律;(2)学生结合学习手册,自主翻译古诗,理解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创作背景;(2)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讲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在本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时存在一定难度,如“麦陇”、“桑阴”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词语的解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其次,诗歌意境的把握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场景。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有待提高。我考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描绘他们心中的田园风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意境。
此外,诗歌朗读环节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朗读时节奏把握不准,情感表达不够到位。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朗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多加模仿和实践,以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对于分组讨论和绘画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想法有时较为零散,缺乏深度。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5.社会参与与责任: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作,培养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掌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句内容,如“麦陇风来翠浪摇,桑阴阴里蜜蜂娇。”等,理解诗句描绘的田园景色和农民劳作情景。
2.教学难点
-词语含义理解:学生对于一些生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桑阴阴里”中的“阴阴”表现了桑树阴凉的特点。
-诗歌意境把握:对于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辛勤劳作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
第1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此外,对于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吃力,更不用说在写作实践中运用了。我意识到,在这方面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这些技巧。
第1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章节。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昼”、“耘”、“绩”等,并理解其意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构成和修辞手法。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范成大对农耕生活的生动描绘,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中如何运用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作情景。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基本构成、修辞手法和诗意解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描绘自然景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完整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二。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
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 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等奖教案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1)课时备课日期月日课型执教人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自主预学】课前搜搜:1.课前搜搜田园诗,并将诗句记下来。
2.预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熟读并能背诵。
3.搜搜作者资料:了解诗人。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
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晚年回到苏州石湖开始过隐居生活,根据自己的农村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
诗中反映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民生疾苦。
【自主展学】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2.掌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的文学意义;4.提高学生朗诵、鉴赏、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三、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2.掌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基本内容;3.分析诗歌的文学意义。
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古诗意境;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方法朗诵、解读、合作学习、讨论。
六、教学准备录音机、诗集、PPT、教案。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七绝·人月圆》的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整首诗朗诵,之后再进行逐句讲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
2. 诗歌鉴赏让学生朗诵整首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所饱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文学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逐句翻译人月皎皎还,其庭实空虚。
灯花无处影,井梧有馀清。
四时虽有变,永贞常在胸。
助明喜隐景,芳羽不得名。
2. 诗歌意境在这首《七绝·人月圆》中,作者运用了月亮、灯光和井梧等元素进行描绘,使人感受到了一种幽静、典雅、清澈、朦胧的意境。
诗人以人月相伴,古人庭院空虚,无人打扰,景色清冷、幽静;而井梧与灯花则营造了静谧欣欣向荣的情境。
在四时长久永贞之中,助明喜隐景,芳羽一叶未知,这种间接的表述方式,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又让人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3. 诗歌表达这首古诗以叙事为主,运用了平淡、宁静的叙述方式,表达了诗人相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这首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清静、雅致、贞固、自然的崇尚和追求,体现了古人的高雅情趣和生活哲学。
3. 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在鉴赏古诗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启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以比较的方式,探究几组学生针对同一古诗的不同体会和感受,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使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难点:通过诗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科书、多媒体教具、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农村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大意。
5.3 分析与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解释诗中的难点。
5.4 品味与欣赏让学生品味诗中的优美词句,欣赏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5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春、夏、秋、冬景色、生活田园、美好、宁静七、作业设计根据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短文,内容包括诗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等。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学生对诗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和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赞美。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需要学生仔细品味和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和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具:PPT或者教学视频;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农村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引出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理解诗歌的大意。
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标记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0分钟)a. 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b. 诗歌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c. 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些景物?d. 诗歌的语言有哪些特点?4. 诗歌解析(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诗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朗读与背诵(5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然后让学生尝试背诵诗歌,鼓励他们回家后向家长展示。
6. 作业布置(5分钟)板书设计:板书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和作者,并在黑板上书写生字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
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三2. 作者简介题目的意思我们清楚了,是谁写的呢?他就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出示ppt(介绍诗人),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三)、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师生共读。
4.小组合作。
(四)、诗意解读,赏析诗句1.学习第一、二句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识字解词:“昼”:白天。
指导书写生字“昼”。
“耘田”是指锄草。
“指导书写生字耘”。
“麻”是指搓麻线。
诗意: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搓麻线。
(2)诗意解读:村庄儿女各当家。
“各当家”是指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诗意: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本事。
师小结: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3)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第三、四句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 不懂得,不会。
“供”:做,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的树荫下面。
指导书写生字“桑”。
诗意: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提问: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4. 品读感悟: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
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程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
3. 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
教学难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原文、生字词、田园风光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 提问:你们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3.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出示古诗原文,学生自由朗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3.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学习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1. 出示生字词,学生自读并注音。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3. 学生逐句朗读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如:农民在田间劳作、儿童在桑树荫下学种瓜等。
2. 学生分享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描述其中的细节。
3. 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场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淳朴。
五、体会情感,领悟诗意1. 提问: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1.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2. 组织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秀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晓”;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要求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古诗,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尤其注意读准“昼、耘”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供”([ gōng ]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给(jǐ)、供求、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 góng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3.把古诗反复多读几遍,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记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4.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 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
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6. 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 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
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
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
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
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 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 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玉带清辉风骚传——浅尝中秋经典诗词文学是最古老的传情方式
之一,中秋在传统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这些描述常常成为最能打动人心的篇章。
早在汉魏时期,《古诗十九首》中之七《明月皎夜光》就有中秋夜里“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的感伤。
而后,在唐诗之中,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脍炙人口,短短四句诗,让多少游子魂牵梦绕。
而同为李白所作的《月下独酌》,又全然另一番味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极尽苍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对联是汉语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种类,中秋赏月时它又常成为取乐娱情的简便方式。
在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名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重庆巫峡上的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写巫山秀色的下联相对,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上海豫园得月楼之联,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简单道理。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台湾阿里山古月亭,全联对仗既工整且含无穷韵味。
“弄”、“窥”两字深得“推敲”之神。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杭州西湖水月亭上的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