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
溶栓
随着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各种新的生物技术的应用,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除抗感染、抗肿瘤作用以外的其他活性物质的报道日益增多,如酶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和氧化剂等,在微生物药物研究之中溶栓药物是近年来的又一大亮点。
当前血栓症[如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血栓塞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血塞性疾病患者不少于1 500万人[1],又以老年人占大多数。
心脑血管疾病已跃居人类死因的首位,发展高效特异性溶栓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溶栓药物的研究开发也相当活跃。
由于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易于控制,产物提取工艺也较简单,因而微生物作为溶栓药物(纤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微生物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微生物药物是指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及其它生理活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 A. Fleming发现了第1个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巨大的医疗效益促进下,各国的微生物学家就掀起了一个广泛寻找土壤中拮抗性微生物的热潮。
如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 S. Waks man从近104株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疗效显著的链霉素[2],而日本科学家梅译滨夫除了发现卡那霉素等多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生素外,还提出了酶抑制剂的概念,开创了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其它生理活性物质的新时代。
所谓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在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极其微量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生物体往往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作用的一类物质。
近20年来不断发现和开发成功的非抗菌性的特异性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受体拮抗剂等生理活性物质已经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主体。
1980~1999年微生物代谢活性生理物质的大致分布如表1[3]。
作为微生物药物,其作用对象已不是简单的微生物感染或肿瘤细胞,已经迅速向其它生理活性物质拓宽。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溶栓方法
深静脉导管堵塞是指在静脉插管过程中,导管内出现血栓阻塞,导致
导管通路受阻。
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后,不仅会影响药物输注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需
要及时进行溶栓治疗。
一、机械溶栓:
机械溶栓是通过物理力量去除导管内的血栓。
机械溶栓的方法主要有
以下几种:
1.导管反复抽吸法:可通过连续反复地抽吸导管内的血栓,从而清除
血栓阻塞。
此方法适用于血块较小或血栓团较松的情况。
2.导管拔出法:当导管内的血栓较大或血栓团较密集时,可考虑拔除
堵塞的导管,然后用适当大小的导管重新插入,以清除血栓。
二、药物溶栓:
药物溶栓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恢复导
管的通畅。
常用的药物溶栓剂有尿激酶(urokinase)、重组组织型纤溶
酶原激活剂(rt-PA)等。
1.尿激酶溶栓法:尿激酶是一种通过激活自体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
的溶栓剂。
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其作用是使血栓内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达到溶栓的效果。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法:rt-PA是一种可直接激活纤溶
酶原生成纤溶酶的溶栓剂。
与尿激酶相比,rt-PA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和
更短的半衰期。
3.其他溶栓剂:还有一些其他的药物溶栓剂,如安慰血栓酶、链激酶等,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本院制定的溶栓方案
本院制定的溶栓方案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一、选择对象的条件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 V、胸导>0.2m 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二、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3.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三、溶栓步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1.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0.15~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2.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1.溶栓剂选择建议优先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可选择性激活纤溶酶原,对全身纤溶活性影响较小,无抗原性,是目前最常用的溶栓剂。
但其半衰期短,为防止梗死相关动脉再阻塞需联合应用肝素(24~48h)。
其他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还有兰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等。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包括尿激酶和尿激酶原,可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表2)。
表2不同溶栓药物特征的比较2.剂量和用法阿替普酶:全量90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0.75mg/kg在3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继之0.5mg/kg于60min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35mg)。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最新版)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一、原则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二、选择对象的条件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导>0.2m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三、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3.3kPa(160/100mmH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15~0.3g,以后每日0.15~0.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1.尿激酶(UK):150万IU (约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
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rt-PA前先给予肝素5000U 静脉滴注。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久适合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久适合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由于下肢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常见于长时间久坐、体力劳动、妊娠、年龄较大、癌症、手术、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溶栓是DVT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久适合溶栓、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何时适合溶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是在经过药物治疗(如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后仍然存在血栓形成或患者症状严重或恶化而选择的治疗方法。
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包括:1. 血栓威胁生命:如因大面积肺栓塞、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2. 严重症状:如下肢水肿、疼痛、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3. 非急性血栓,但血栓存在时间较长:血栓已经存在时间较长,且在抗凝治疗下未完全吸收,导致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搏动静脉开口闭合功能障碍,增加了患者再次发生DVT的风险。
4. 血栓不适合介入治疗:如由于肿瘤侵犯、脂肪肝等原因,使得介入治疗存在风险。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而言,溶栓治疗应在DVT确诊后24小时内开始。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有出血倾向、手术等特殊情况,溶栓治疗可以推迟。
同样,对于慢性血栓或血栓存在时间较长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采取缓慢渐进的方式进行,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后果。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1. 内科溶栓治疗内科溶栓治疗是指使用血栓溶解药物(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直接注射入静脉内,以溶解深静脉内瘤栓的治疗方法。
内科溶栓治疗可以在急诊室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通常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2. 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是指通过皮肤穿刺的方式,将机械旋切装置直接置入深静脉内,将血栓破碎并吸出来的治疗方法。
经皮穿刺机械旋切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需要进行术前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和治疗部位,并在治疗期间配合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静脉溶栓治疗在其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是其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揭示了对此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意义。
本文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出血转化、预后、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综合分析、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静脉溶栓治疗则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转化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出血转化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
对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也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
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出血转化的机制、影响出血转化的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我们希望能够揭示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规律性、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减少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溶栓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生堡囱型盘查!Q竖生!旦筮笪鲞簋!翅堡!堕』!!!!里丛塑:!!塑!Q竖:!丛笪:堕竖!・继续教育园地.关注血栓、减少血管事件系列讲座.溶栓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其评价杨新春温绍君李志忠李家增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中,对于已经形成的动脉血栓,可以通过溶栓药物将其溶解,恢复动脉血管的血流。
一、纤溶系统的调控和溶栓药作用机制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核心是纤维蛋白溶酶原(纤溶酶原),在内源、外源激活剂的作用下活化为纤溶酶;另外纤溶系统还包括一些激活剂和抑制物以及灭活纤溶酶的成分,共同调控纤溶系统的活性水平。
1.内源激活途径:主要通过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有关因子,当凝血因子Ⅻ被激活,Ⅻa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者能激活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
2.外源激活途径:主要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使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t—PA和u-PA又受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的抑制。
纤溶酶原在内源和外源两种途径作用下被激活,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
纤溶酶另一个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通过对凝血因子的灭活、血小板受体的抑制来降低凝血活性,从根源上降低纤维蛋白的产生。
纤溶酶的活性水平受两方面调控,一在活化过程受到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抑制,二为活化的纤溶酶也受到以抗纤溶酶、0【2巨球蛋白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
溶栓药物大都是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结构类似物,可直接将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后者发挥溶解血栓的作用。
二、溶栓药物的分类(一)第一代溶栓药物1.链激酶(sK):是从p一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单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8000。
sK进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PLG)按l:l的比率结合成sK—PLG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的,sK—PLG复合物活性不受抗纤溶酶的抑制,可激活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包括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和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肖明;张化勇;马林;马娜娜;王涛;侯子龙;苏子德【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 reteplase, r-PA)静脉泵注对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us, PE)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符合溶栓指征的急性PE患者76例,根据溶栓用药种类和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r-PA静脉泵注组17例、r-PA静脉推注组32例和尿激酶组27例。
r-PA静脉泵注组应用注射用r-PA 18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 2 h内缓慢静脉泵入;r-PA静脉推注组应用注射用r-PA两次缓慢静脉推注,每次18 mg,推注间隔30 min,每次推注时间≥2 min;尿激酶组予尿激酶20000 U/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2 h内静脉滴注。
溶栓治疗后常规予华法林及低分子肝素抗凝。
观察比较溶栓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肺动脉再通率、动脉血氧分压( PaO2)及肺动脉平均压的变化以评价溶栓治疗效果,并观察各组溶栓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30 d病死率。
结果3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再通率、PaO2及肺动脉平均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r-PA静脉泵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r-PA静脉推注组和尿激酶组(P<0.05);r-PA静脉泵注组30 d病死率为0,低于r-PA静脉推注组的25.00%和尿激酶组的22.22%(P<0.05)。
3组溶栓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缓慢泵注r-PA治疗急性PE的成功率不低于《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规定的传统溶栓治疗方法,且治疗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下降,可能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PE溶栓治疗方法。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s of domestic rete-plase via venous pump in thromboly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Methods 49 patients with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hospitalized in our center during January 2012 and April 2014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nd treated with reteplase. Among them, 17 patients received reteplase at a dose of 18 mg via venous pump in 2 hours;the other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teplas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namely double intravenous injection with an interval of 30 minutes;in addition, 27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who underwent urokinase thrombolysis according to guidelines, and then we observed the recanalization, hemorrhage reaction and 30-day mortality rat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ecanalization rates, PaO2 and the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hre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 01). After treatment, thrombolysis efficient rate of group P was the highest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group T and control group. 30 d mortality rate of r-PA venous pump group was ze-ro,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groups (25. 00% and 22. 22%, P<0. 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morrhag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0. 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under-going treatment with domestic reteplase by pumping r-PA slowly can achieve similar effect with the traditional thrombolytic method and the hemorrhage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t is a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method in treating PE.【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肺栓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输注泵【作者】肖明;张化勇;马林;马娜娜;王涛;侯子龙;苏子德【作者单位】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5作者单位:252200 山东聊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Different Administrat ions of Reteplase Via Venous Pump in Treat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 olismXIAO Ming, ZHANG Hua-yong, MA Lin, MA Na-na, WANG Tao, HOU Zi-long, SU Zi-de (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ocheng C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200, China)[Key words] Reteplase; Pulmonary embolism;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fusion pump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及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 PE)认识的深入,更多的急性期PE患者被早期发现并及时予溶栓治疗。
CT室急救药品
CT室急救药品引言概述:CT室急救药品是指在CT检查过程中,浮现紧急情况时使用的药品。
这些药品的快速反应和有效性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CT室急救药品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急救药品的认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一、静脉溶栓药物1.1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
在CT室急救中,tPA可以用于溶解急性大血管脑梗死或者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血栓,以恢复血液供应,减轻组织缺血。
1.2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肝素和低份子肝素,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在CT室急救中,抗凝药物可以匡助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血栓的风险。
这对于需要长期保持体位不动的患者尤其重要,如CT扫描中需要保持固定姿式的患者。
1.3 抗心绞痛药物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用于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减少心肌缺血。
在CT室急救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其他心脏疾病患者,以缓解疼痛和保护心肌。
二、抗过敏药物2.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和氯雷他定,可以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在CT室急救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应对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2.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和氢化可的松,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
在CT室急救中,糖皮质激素可以用于治疗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和支气管痉挛。
2.3 快速作用抗组胺药物快速作用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和异丙嗪,可以用于急性过敏反应的治疗。
在CT室急救中,这些药物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如呼吸难点和荨麻疹。
三、镇痛药物3.1 阿片类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可以用于缓解剧烈疼痛。
在CT室急救中,这些药物可以用于急性剧痛的患者,如严重创伤或者肿瘤疼痛。
3.2 非阿片类镇痛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和酮洛芬,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
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多年内治疗AMI最主要手段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梗死血管相通。
溶栓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溶栓的成功非常重要。
现就与溶栓有关的护理问题作简要综述如下。
一、溶栓的基本药物及其疗效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 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等,溶栓的机理为以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完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UK及SK均为第一代溶栓药物,SK为最早使用的溶栓药物,是C链B溶血链球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常用剂量为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45 min内静脉输入。
SK由于可引起致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目前已较少使用,逐步被r SK代替,r SK较SK纯度高,溶栓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欧美使用较为广泛,国内则较少使用。
尿激酶是我国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为自然的溶酶原激活剂,从成人的新鲜尿液中提取,经30余年的临床治疗评价,认为具有作用快,强度高,无变态反应,血栓复发率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AMI患者。
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接受的剂量和方法是将尿激酶1.5×106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 min内静脉输入,前10 min进入总量的2/3,后20 min进入总量1/3。
于娜娜等[1]报道按Blus法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47例高龄AMI患者,体重≤50 kg 者使用200万~250万IU,50 kg者使用300万IU,先半量20 ml 生理盐水稀释,5 min内静脉滴注,另半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于25 min内滴完,用后辅以肝素治疗,结果完全及部分再通为33例(71%)。
不同静脉溶栓药物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的效果分析
[ ] 邓 丽菁 , 1 毕津莲 , 湘斌 , 南华大学 附一医院抗菌 药物利用与细菌 李 等. 耐药性趋势分析 [ ] 湖南省 药学会 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 c. 文 集 ,o 99 2 0 :7—1o o. [ ] 沈波 , 2 许琴芬 , 荣菊芬 , 2 0 等.07~20 0 9年某 医院抗菌 药物使 用与 医院 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药学 实践杂志,0 0,8 5 :7 3 0 J. 2 1 2 ( )3 8— 8 [ ] 崔兰贵, 3 张磊, 朱铁梁 , 抗菌药物滥用 与医院感染 管理[ ] 中华 医 等 J. 院感染学杂志,0 9 1 (5 :0 0—2 1 . 20 ,9 1 )2 1 0 1
3 结 论 .
在我国, 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也 十分 普遍 , 计结果 表明在住 院患者 中 , 统 抗 生素应用率为 7 % ; 9 同时耐药菌引起 的医院内感染人数 , 已占到住院感染 患者总人数 的 3 %左右_J解决细菌耐药性 问题 已经是当务之急 。自2 o 0 ], o9 年我院在检验科 、 药剂科及全体 临床 医师的共 同努 力下实 施综合 干预抗 菌 药物的使用后 , 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有 了较为显著的改善 。因此 , 通 过行政干预、 知识讲座、 信息定期 回馈等 综合干 预措施 , 全体 l 使 临床医师能 够更 加合理科 学地选 择药物并 且根据 细菌耐药性质及病人经济 能力做相应 调整。但 同时还不能忽视可能更严峻 的形势 。应 当加强新 型抗 生素的研制 与解决细菌耐药性的共同开展 , 同时不仅是 医院还需要 社会的关注 , 才能够 达到抗 菌类药物更加合理规范使用的 目的。
1 资 料 与 方 法 . i 1 一 般 资料 : 取 我 院 自 2o 选 o 8年 5月 ~ 0 0年 3月 收 治 10例 急 性 21 5
护士静脉溶栓流程培训计划
护士静脉溶栓流程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和低龄化趋势,急性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
对于急性脑血管梗死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轻患者的残疾率,但是溶栓治疗的窗口期非常短暂,所以及时和准确的护理尤为重要。
因此,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脑血管梗死患者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护士在静脉溶栓流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作业流程,提高静脉溶栓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二、培训内容和要求1. 静脉溶栓治疗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2.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 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4. 静脉溶栓预案及急救准备工作5. 静脉溶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6. 静脉溶栓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要求:1. 参训护士掌握静脉溶栓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3. 强调团队协作和风险防范意识三、培训对象和时间安排1. 培训对象:全院相关科室的护士,特别是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等2. 培训时间:预计为期7天,每天8小时(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四、培训方法和教学手段1. 课堂教学2. 案例讨论3. 模拟操作4. 视频教学5. 专家讲座五、培训要求和考核方式1. 培训要求:全程参与培训,认真学习并能熟练掌握静脉溶栓的操作步骤2.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3. 考核内容: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操作流程和风险防范措施六、培训计划详细安排第一天:静脉溶栓治疗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1. 历史回顾和发展现状2. 静脉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优势3. 静脉溶栓在急性脑血管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第二天: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概念及分类2. 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筛选和评估标准3.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控制第三天: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常见不良反应1. 不同静脉溶栓药物的特点和用法2. 静脉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3. 静脉溶栓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第四天:静脉溶栓预案及急救准备工作1. 静脉溶栓治疗的预案和程序2. 静脉溶栓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工作3. 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救流程和措施第五天:静脉溶栓的操作流程和步骤1. 静脉溶栓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步骤2. 静脉溶栓治疗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3. 静脉溶栓治疗的实际操作演练第六天:静脉溶栓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1. 静脉溶栓治疗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评估2. 静脉溶栓治疗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3. 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团队合作和应急准备第七天: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1. 理论考试2. 实际操作考核3. 结业典礼和颁发结业证书七、培训效果评估和总结1. 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估,了解护士静脉溶栓操作技能的提高情况2. 总结培训经验,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3. 持续跟踪培训对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以上为护士静脉溶栓流程培训计划,贯彻执行该培训计划,能提高护士在静脉溶栓流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作业流程,提高静脉溶栓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溶栓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联合治疗策略:与其他心血管药 物联合使用,提高溶栓治疗效果, 降低复发风险。
溶栓药物的靶向输送:利用纳米 技术等手段,实现溶栓药物的靶 向输送,提高药物利用率和安全 性。
溶栓药物在互联网医疗和远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作用机制和特点
作用机制:溶栓 药物通过激活纤 溶酶原,使其转 化为纤溶酶,从
而溶解血栓
药物种类:尿激 酶、链激酶、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 剂 ( t- PA ) 等
特点:溶栓药物 具有快速溶解血 栓,恢复血流的 作用,对于急性 心肌梗死、急性 脑卒中等疾病的 治疗具有重要意
义
临床应用:溶栓 药物在临床上广 泛应用于急性血 栓栓塞性疾病的
稻壳公司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 用进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溶栓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02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
03
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4
溶栓药物的研发进展
05
溶栓药物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展望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溶栓药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第一代溶栓药物
链激酶
尿激酶பைடு நூலகம்
组织型纤溶酶原 激活剂
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大面积或次大面积肺栓塞 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溶栓药物:尿激酶、链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时间窗:发病后2周内
其他血管栓塞疾病的溶栓治疗
肺栓塞:溶栓治疗可快速溶解肺 动脉内的血栓,恢复肺组织正常 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最新版)(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一、原则应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争分夺秒,尽力缩短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目的是使梗塞相关血管得到早期、充分、持续再开通。
..。
..文档交流二、选择对象的条件1。
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V、胸导>0。
2mV。
3.发病≤6小时者.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
文档交流三、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
...。
文档交流2。
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3/13.3kPa(160/100mmHg)者.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史。
5。
有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6。
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7.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患者。
四、溶栓步骤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
(一)即刻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
15~0.3g,以后每日0.15~0。
3g,3~5日后改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
.。
文档交流(二)静脉用药种类及方法:1.尿激酶(UK):150万IU (约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肝素7500U,每12小时一次,持续3~5天。
.。
文档交流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U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l 5%~10%葡萄糖液体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
静脉溶栓护理常规1.明确静脉溶栓护理的目的和适应症:静脉溶栓护理的目的是溶解或缩小血栓,恢复血流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适应症包括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2.病人的评估与监测:护士需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意识、疼痛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判断病情变化。
还需密切观察病人的静脉通路情况,如有出血、药物泄漏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3.静脉通路的评估与护理:确保静脉通路的通畅和安全,选择适当的通路进行溶栓治疗。
护理中要注意血液凝固功能监测,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避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4.药物管理与监测:掌握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用药途径与剂量等,按照医嘱正确给药。
护士需密切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如出血、过敏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出血风险评估与护理:静脉溶栓治疗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如创伤史、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同时,给予患者定期的出血观察与评估,及时处理出血并做好补液与抗凝治疗。
6.心电图监测:对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观察心律变化及异常情况。
同时还需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电图异常,如心律失常等。
7.精神心理护理: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长期严密的治疗过程,患者在此期间可能面临各种痛苦和不适,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引导和支持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
8.康复指导与教育: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需要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功能。
护士需提供相关康复指导与教育,包括运动锻炼、饮食调控、药物使用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起来,静脉溶栓护理常规涉及到病人的评估与监测、静脉通路的评估与护理、药物管理与监测、出血风险评估与护理、心电图监测、精神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与教育等内容。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静脉溶栓药物的种类
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溶栓剂也由第1代发展到第3代。
(一)第1代溶栓剂①尿激酶(Urokinasl,UK),为肾脏产生的一种活性蛋白酶。
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人体内无相关抗体存在,不存在失效问题。
国外生产的价格较昂贵,国内生产的价格较便宜,故为当前首选溶栓药。
但其半衰期较短(18—22分钟)。
②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是国外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溶栓剂。
它从链球菌中分离出来,具有一定抗原性,人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因此可发生变态反应或失效。
重复静脉注射须间隔60分钟以上,以免引起低血压反应;第2次用链激酶溶栓治疗须间隔10天以上,以免引起变态反应。
第1代溶栓剂均为外源纤溶系统的激活剂,均直接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酶和消耗凝血因子(V)、凝血酶厥和纤维蛋白。
大剂量尿激酶或链激酶进入血循环后,可造成新鲜血栓溶解,使上述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积聚为特征的全身性血凝溶解状态。
尿激酶和链激酶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平均50%左右。
(二)第2代溶栓剂以组织型纤溶酶厥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为代表,存在于血管内皮、血液和组织中。
它属于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从而溶解血栓。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生产大量的重组组织型纤镕酶原激活剂(rt—PA),也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作用,但机制与t—PA不同,不影响血循环中纤溶系统,
因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
其半衰期短,仅3—5分钟。
血管再通效果亦优于尿激酶和链激酶,平均再通率70%左右。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应用于临床,缺点是血管早期再闭塞率高(12%)。
另外,主要受价格昂豪及药源等因素制约,其应用不如第1代溶栓剂普遍。
(三)第3代溶栓剂以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厥徽活剂(Single—chain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SCUPA)和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nisoylat—edplasminogenstrePtokinaseactivatorcomplex,APSAC)为代表。
其中乙酰化纤溶酶厥—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于、99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
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对血栓具有高度选择性溶解作用,可轻度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厥水平。
其血管再通率可达75%左右。
最近报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联用,剂量仅为各自的1/5—1/6,效果理想。
而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溶解血栓的同时,也会出现全身性纤溶激活状态,且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并具有抗原性。
但其最大特点是半衰期较上述几种溶栓剂都长,约2小时,一次注射其作用可持续4—6小时,因此具有缓释效应,所需剂量1次静注即可。
冠状动脉再通率与尿激酶、链激酶相近,但冠状动脉再通时间短(约45分钟),再闭塞率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