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黄兴镇发展规划(2011-2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兴镇在2007—2008年间经济危机、罕见冰冻灾害中寻找机遇,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新途径。发挥近郊优势和蔬菜、花木产业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抓住市场运行和价格波动规律,播种早春菜、反季菜,抢种大棚蕹菜、苋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镇政府组织成立蔬菜、花卉苗木合作社,实行资源共用、利益共享,较好的解决了花卉苗木的销售问题,实现收入持续增长。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5783元提高到2010年的13188元。
2)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4个精品花木园,促使花木由大路货向高档精品发展。引进春良香味酱食厂、辣之源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了经济农作物种植业的发展。
3)从2006年至2010年,全镇完成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以镇长牵头,各村一把手负责,在仙人市村、蓝田新村、打卦岭村、鹿芝岭村、黄兴新村、高塘村、荣河村、光达村等村建设2400多个人工湿地,推广生态节约型沼气,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总之黄兴镇在十一五期间,镇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高铁的通车、城市三环线的建设以及沪昆高铁的即将建设,黄兴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优势、人文优势将得到极大的发挥,镇域经济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十二五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高铁经济把黄兴镇推到了前沿阵地
高铁、铁路、地铁、城市快速道路在黄兴镇的建设与对接将黄兴镇推上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交通枢纽中心以及长株潭城市群CBD地位。
随着黄兴镇镇域范围内武广高铁的通车、武广新城的投入使用、绕城高速的建设以及长沙市第二号地铁线、沪昆铁路的启动建设,黄兴镇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天独厚。
2、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带来无限商机
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新长沙站启动建设开始,长沙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雄踞长沙的东大门,武广长沙新站所处地理位置的黄兴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黄花机场、京珠高速以及规划中的长沙轨道交通工程,都在这一区域内。黄兴镇,这个昔日的城市边缘乡镇,在一夜之间脱颖而出。
3、新城区、新地标的建设趋势已成雏形
黄兴镇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意味着黄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预示着经济上融合、互惠、多赢的加速,黄兴镇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新城区。
目前长沙市绕城高速(东南段)、地铁二号线、黄兴大道南延线均已启动建设。在项目引进上面,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与黄兴镇正式签约,香港繁荣集团、佳程集团、新奥燃气、湖南双舟药业物流正在洽谈中。已落户的实泰物流家电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已如火如荼。可以说黄兴镇的建设工作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阶段。
二、挑战
1)从宏观区域的角度对黄兴镇重新进行合理定位
长沙市总体规划以及长沙县总体规划已经将黄兴镇纳入城市建设区范围内,作为交通枢纽中心,黄兴镇将承接什么样的城市功能,完成什么样的城市职能将是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从全省、长株潭等区域范围内考虑,借鉴高铁经济开发成功案例才能对黄兴镇提出科学合理的城市定位与职能,也只有在正确的城市定位与职能分工下才能促进黄兴镇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2)面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需要一个高起点、可持续的规划来统筹建设
武广高铁与沪昆高铁交汇于长沙火车南站,将直接带来旺盛的人流和物流,这一巨大的商机,早已让众多商家跃跃欲试,也使紧邻武广高铁的黄兴镇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
目前我们走的每一步、建设的每一栋房子都将成为以后城市的组成部分。前期的统筹规划,站在高起点的位置上提出城市建设控制性与引导性指标,才能确保我们在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的岁月中统筹建设,有的放矢,避免重复建设工程,更避免出现未来城市地标的败笔。
为了一个高起点、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规划,2010年我们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参考国内外城市策划与城市规划的经验教训,邀请了深圳新摩尔策划公司做了黄兴镇总体规划的要点策划,确定镇域总体的空间布局、产业主导等关键性方向,为制定黄兴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了铺垫工作。
3)城市高铁经济与传统经济产业的平衡
集生态、旅游、市场、酒店为一体的高品质服务业将是黄兴镇未来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这也是高铁、地铁、铁路等快速交通枢纽位置赋予黄兴镇的历史使命。但是黄兴镇目前为湖南省…百里万顷花木走廊‟的中心地带,是在长沙市蔬菜供应市场占有三分之一份额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基地。黄兴镇的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蔬菜、苗木、水稻等农作物的种植,且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如何在新兴主导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间平衡,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基本权益将是我们在大批量城市建设开始之前需要统筹考虑与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
面对社会经济的即将起飞,大量的建设项目将入驻黄兴镇,如何保护母亲河浏阳河、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组团是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思路
第一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在十二五期间,黄兴镇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为继续保持并强化花卉苗木、蔬菜、水稻等传统经济农作物种植业,结合我镇建设长沙东部新城的发展新形势,在黄兴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农民经济水平。
二、“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1、结合发展契机,合理定位
在未来的五年里,黄兴镇面临从城市发展备用地发展成为城郊区的巨大发展机遇,我镇农业发展也需要从新形势出发,从区域发展角度重新定位。突破原有发展思路,立足于长沙未来趋势,借助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建立服务于长株潭地区的新型农业产业。
2、加快产业转型,走城郊农业、休闲农业之路
充分利用浏阳河风光,现有的现代农庄、农家乐、花卉苗木、蔬菜基地等资源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利用长沙城市扩张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和区域转移,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在黄兴镇三环以外的区域,重点扶植发展现代农业和花卉苗木精品园建设。
3、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发展现代农业,走高效农业之路
大力引进科学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配方肥、专用肥推广力度,培养肥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实现科技入户工程,培养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促使农业规模产业化。
4、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引进规模蔬菜配送体系,建设国家级蔬菜重点镇
以黄兴镇蔬菜协会为载体,在我镇光达村、黄兴新村和金凤村创建蔬菜标准园5000亩,辐射带动20000亩,年生产无公害蔬菜2.5万吨;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综合性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群,改变农民培训工作策略,培训1000名蔬菜流通经纪人,促进蔬菜流通现代化;大力引进农作物的新品种,并促进更新和更换。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后劲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做到排灌畅通,旱涝保收;大力推进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6、浏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
1)从严审批新进工业企业对那些环保不达标、单位能耗过高的企业一律不予引进,同时根据我镇“退二进三”的整体产业布局,逐步淘汰对环境有影响的三小企业,引进对环境影响小,效益高的社会服务业。
2)对已有工业企业加强监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企业进行污染物大排查。对那些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取利益的企业给予重罚,直至关闭,取得了极大的震慑。让其它企业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改进生产工艺,增设污染物排放处理设备。
3)严格执行牲猪禁养区、限养区的政策,农户做到禁养区一头不养,限养区按规定头数饲养。饲养牲猪的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用人工湿地的办法加以净化,保证黄兴镇境内的污水达标排放到浏阳河。
4)浏阳河沿河风光带建设即将启动,黄兴镇沿河风光带一旦建成,将成为黄兴镇乃至长沙县的一张生态名片。
第二节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十二五”规划要点
一、“十二五”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方向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主导方向为:培养成规模龙头型工业产业,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和规模。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为:推进黄兴现代市场群建设,逐步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三产业跨越式发展,并依托黄兴镇的秀美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整合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大力推进农家乐旅游、农业旅游的生态旅游业以及黄兴、许光达等革命先烈的红色革命旅游等。
二、“十二五”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措施
1、培养规模化龙头产业、淘汰布局分散、经济效益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企业
根据黄兴镇现有工业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应当壮大以仙达实业、仙旺车身、兴瑞汽配为主体的汽车配件产业,发展以南方钽铌为主体的材料加工工业以及积极稳定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生物、包装材料、机械加工企业。
对集镇规划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企业,在政府主导下,逐步退出,对镇域内较较大的工业企业进行关停、转产。
2、承接长沙市生活性市场转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随着长沙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扩张正在逐步推进。根据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北物流、南市场”的产业发展格局,我镇将以承接长沙市生活性市场转移为重点,打造市场集群和物流基地。“十二五”期间,我镇经济将以此基础,促进现有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镇域经济体系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体系转变,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