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码仿真---通信课程设计
信息论编码实验六循环码仿真

实验六循环码仿真一、实验目的1、深刻理解循环码的编码方法2、熟练使用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线性码仿真实现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仪器与软件1、PC机1台2、MATLAB R2008环境三、实验原理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道传输特性的影响,接收端收到的数字信号会发生各种错误。
为了减少比特误码率,可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差错控制。
信道编码是通信系统中采用的一种差错控制措施。
在信道编码过程中,发送端将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监督码元,这些监督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线性码是一种分组码,在编码的过程中,首先将数据每k个比特分为一组,记作m,称为信息组。
然后将长度为k的信息组进行映射运算(编码),得到一个n比特构成的码字c i。
这样得到的分组码称为(n, k)码,定义k/n=R c为编码效率。
循环码是线性码的一个子集,因此它除了具有线性码的一般特性外,还满足下列循环移位特性:如果c=[c n-1c n-2…c1c0]是某循环码的码字,那么由c的元素循环移位得到的[c n-2…c1c0c n ]也是该循环码的一个码字,也就是说,码字c的所有循环移位都是码集合中的码字。
-1循环码的码字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c(x)=α(x)·g(x)其中g(x)是x n+1的n-k次因子,称为生成多项式。
假设二进制循环编码器的输入信号是一个k 列的行矢量,输出的是n列的行矢量,则它产生的是一个(n, k)的循环码,其中n=2m-1,m≥3。
四、实验内容图1 循环码的仿真框图图1所示是信号源是伯努利随机二进制信号发生器,产生采样时间为1的二进制信号,传输环境是二进制平衡信道。
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了循环编码和解码器。
虽然因为信道编码的结果使得传输效率变为4/7。
即发送的7个码元中仅传递了4个码元的有效信息。
但是使得差错率从5%降为2%。
二进制循环码解译码器模块的主要参数如下图所示。
通信原理二--循环码

实验报告学科:通信原理(二)题目: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设备:安有matlab仿真软件的计算机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系别:通信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学习并理解信道编码的根本目的、技术要求与基本目标等基本概念;2. 掌握循环码、miller码的物理涵义、数学基础及检纠错原理;3. 掌握循环码、miller码的码型特点、检纠错能力、编译码方法及基本技术;4. 学会使用MATLAB 实现循环码及miller码的编译码及检纠错模拟与分析。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安装了matlab程序的计算机 1 台三、实验原理(一)循环码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个重要子集,是目前研究得最成熟的一类码,它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例如,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然是许用码。
循环码A= a n−1+a n−2+…+a 1+a 0可以表示为如下的码多项式:1.生成多项式g (x)定义:若一个循环码的所有码字多项式都是一个次数最低的、非零的、首一多项式g (x)的倍式,则称g (x)为生成该码,并称g (x) 为该码的生成元或生成多项式。
可以证明生成多项式g (x)具有以下特性:(1)g (x) 是一个常数项为1 的r=n −k 次多项式;(2)g (x) 是x n+1 的一个因式;(3)该循环码中其它码多项式都是g (x)的倍式。
为了保证构成的生成矩阵G的各行线性不相关,通常用g (x) 来构造生成矩阵。
因此,一旦生成多项式g (x) 确定以后,该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就可以确定。
设则有:2.监督多项式h(x)定义:若g (x) 是(n,k)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则有x n+1= g (x )h (x) 。
其中,h(x) 是k 次多项式,称为监督多项式。
也称校验多项式。
监督矩阵可表示为:其中:3.伴随式发送码C(x) 通过含噪信道时,会因各种扰而产生误码。
例如发送码为:00000000001111111111接收码为:01101001001111001001产生错误序列:01101001000000110110可见,发生了两个长度分别为7和5的突发差错,其错误图样分别为1101001 和11011。
8421码到余三循环码的转换电路仿真课设报告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院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具有数显的数码转换电路(8421码—余3循环码)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学号:4101015 学生姓名:吴玉新设计题目:具有数显的码制转换电路8421码—余3循环码一、设计实验条件高频实验室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 要求输入为8421码。
输出为余三循环码2. 输出要具有数显功能三、设计报告的内容1.前言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是继“数字电路”课后开出的实践环节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独立设计比较复杂的数字电路能力。
设计建立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平台的基础上。
硬件平台是可编程逻辑器件所选器件可保存在一片芯片上设计出题目要求的数字电路。
软件平台是multisim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要掌握使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包括设计输入便宜软件仿真下载及硬件仿真等全过程。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在于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并且了解其实用性知道该门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设计内容及其分析(1)方案一1.设计思路设计8421转余三循环码主要是考虑怎样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
列出真值表后,根据值为1的那些项列出表达式,用最小项之和表示。
然后根据卡诺图进行化简,得出最简表达式。
最后根据表达式,在Multisim上画图仿真,用灯的灭(表示0)和亮(表示1)来表示码制的转换。
即可得到8421码对余三循环码的转换。
真值表:表1 8421转余三循环码真值表根据真值表得出表达式:X4=A——CX3=B——C——+ A——BCD+A——B——D——X2=A B——C——D——+A——B+A——C+A——DX1=A B——C——+A——BD+A——BC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图0 8421码转余3循环码逻辑电路图2.所用主要器件及芯片1.电源;2.导线若干,开关4个;3.白炽灯(5v 1w)4个;4.芯片:74ls04 2片74ls08 1片74ls11 2片74ls20 1片74ls32 2片3.线路运行介绍J1.J2.J3.J4端为输入8421码端,J1端是最高位,依次下排。
通信技术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9---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皇甫晨晖指导教师(签名):张毅
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循环冗余校验(CRC)码生成程序设计
二、本次课程设计(论文)应达到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通信新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系列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分析、初步设计和解决与通信需求应用相关的现实技术问题,在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
三、本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1)了解与掌握循环冗余校验(CRC)码的工作原理,掌握工作流程;
2)整体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系统框图和关键模块的说明;
3)介绍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4) 给出关键模块的源代码。
5)编程工具采用VC。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在Internet网上搜集CRC有关技术资料。
在Internet网上搜集图像处理有关技术资料。
●《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黄松岭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LabVIEW帮助文件及范例查找。
●《数字图像处理》,王慧琴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VC++深入详解》,孙鑫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五、审核批准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慧琴。
7,3循环码.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计算机通信课程设计题目:(7,3)循环码编译码软件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摘要随着计算机通信的日益发展,传输数据的场合越来越多。
串行数据的差错检验是保证数据传输正确的必要手段,而循环码是差错码中最常用的一种编码。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最重要的一种子类,它除了具有分组码的线性外,还具有循环性,其码字结构一般用符号(n,k)表示,其中,n是该码组中的码元数,k是信息码元位数,r=n-k是监督码元位数。
循环码具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这些性质有助于按照要求的纠错能力系统地构造这类码,能简化译码算法,并且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线性码与循环码有密切关系。
已有循环码编译码系统大多以标准逻辑器件(如中小规模TTL系列、CMOS系列)按传统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而成,其主要缺点是逻辑规模小、功耗大、可靠性低。
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制约正在被逐渐消除。
本文通过C 语言平台运行所编写的程序,观察了在输入信息码情况下输出对应的编码结果以及相反的译码功能。
通过多组的对比验证了该(7,4)循环码的编译码程序的正确性。
最后,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进步分析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并通过比较仿真模型与理论计算的性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循环码;编码;译码;程序仿真目录前言 (1)1、目的及意义 (2)2、设计原理 (3)2.1循环码的介绍 (3)2.1.1循环码的定义 (3)2.1.2循环码的特点 (3)2.1.3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 (4)2.1.4(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4)2.1.5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6)2.2循环码编码原理 (8)2.2.1多项式除法电路 (8)2.3循环码译码原理 (9)3、设计结果及分析 (11)3.1程序运行结果 (11)3.2运行结果理论分析 (14)3.3软件可行性分析 (15)4、总结 (16)附录 (17)参考文献 (22)前言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码元波形将变坏。
语音信号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仿真——基于PCM编码和循环码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成绩完成日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成绩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评分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课程设计动手能力文字表达学习态度规范要求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综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时间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18~19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曹敦题目语音信号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仿真——基于PCM编码和循环码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仿真通信系统中的信源编码和纠错编码。
录制一段语音信号,对其进行PCM编码后再进行循环编码,送入二进制对称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其进行循环解码和PCM解码以恢复原信号,回放比较传输前后的语音质量,改变信道差错率绘制误码率曲线,观察前后信号波形是否一致,并结合理论进行说明。
要求:(1)本设计开发平台为MATLAB中的Simulink。
(2)模型设计应该符合工程实际,模块参数设置必须与原理相符合。
(3)处理结果和分析结论应该一致,而且应符合理论。
(4)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
应当提交的文件:(1)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2)课程设计附件(主要是模型文件和源程序)。
目录1 引言 (2)2 原理介绍 (3)2.1 PCM编解码原理 (3)2.2循环码编解码原理 (4)2.2.1生成多项式g(x) (5)2.2.2监督多项式h(x) (5)2.2.3伴随式 (6)3 设计步骤 (8)3.1 PCM编码 (8)3.2 并串转换 (12)3.3 循环码编解码 (13)3.4 PCM解码 (15)4 仿真与数据分析 (18)4.1 模拟仿真 (18)4.2 模拟信号波形分析 (20)4.3 语音信号验证与分析 (20)4.4 误码率曲线绘制 (22)5 结束语 (24)6 参考文献 (24)语音信号基带传输通信系统仿真——基于循环码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摘要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仿真通信系统中的信源编码和纠错编码。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循环码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循环码循环码是一种在通信原理中广泛应用的编码技术,用于在数字通信中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循环码通过在发送数据中添加冗余位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循环码的标准格式以及相关内容。
一、引言循环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它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循环码的特点是具有循环性质,即码字中的位可以通过移位运算循环生成。
循环码的设计和分析是通信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循环码的定义循环码可以用生成多项式来定义。
生成多项式是一个二进制多项式,它确定了循环码的结构和性能。
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可以用多项式系数表示,例如G(x) = g0 + g1x + g2x^2 + ... + gkx^k。
三、循环码的编码过程循环码的编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将待发送的数据按照信息位和冗余位的顺序排列。
2. 使用生成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得到校验位。
3. 将校验位添加到数据中,形成循环码。
四、循环码的解码过程循环码的解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接收到循环码后,使用接收到的码字和生成多项式进行除法运算。
2. 如果除法运算的余数为0,则认为接收到的码字没有错误。
3. 如果除法运算的余数不为0,则认为接收到的码字存在错误,并进行纠正。
五、循环码的性能分析循环码的性能可以通过误码率和纠错能力来评估。
误码率是指接收到的码字中错误位的比例,纠错能力是指循环码能够纠正的最大错误位数。
六、循环码的应用循环码在通信原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循环码也可以用于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纠错,例如光盘和硬盘等。
七、循环码的改进为了提高循环码的性能,可以采用一些改进技术。
例如,可以使用更复杂的生成多项式来增加纠错能力;可以采用交织技术来减小错误传播的影响;可以使用迭代译码算法来提高解码的准确性。
八、总结循环码是通信原理中重要的编码技术,用于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最新循环冗余校验码的仿真与实现1

循环冗余校验码的仿真与实现1******************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3年秋季学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题目:(15,11)CRC冗余校验码的编译码仿真实现专业班级:通信工程(4)班姓名:王强学号:10250424指导教师:彭清斌成绩:摘要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在计算机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传输不仅要保证实时,还要保证准确。
因此,数据通信技术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已经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通过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往往会有差错的产生,而且差错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的任务是分析循环码算法的实现原理及研究检查是否出现差错及如何纠正差错。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纠错编码之一。
本次课设论述了循环冗余码的算法及其在数据通信中的作用,研究了纠错码及循环冗余校验码的原理,以及利用MATLAB对其进行了编程和编译仿真,实现了CRC循环冗余校验码的编码及校验,在接收端收到通过校验的码,从而确定传输过程是否出错,得到的结论和理论上是否一致。
关键词:检错码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MATLAB 计算机通信目录前言 (1)一、基本原理 (2)1.1计算机通信与纠错码 (2)1.1.1计算机通信 (2)1.1.2纠错码 (2)1.1.3纠错原理 (3)1.2 CRC循环冗余校验码 (4)1.2.1 CRC的介绍 (4)1.2.2 CRC的基本原理 (5)二、推导过程 (9)三、MATLAB语言编程与运行 (11)3.1 MATLAB语言的介绍 (11)3.2 程序流程图 (13)3.3 MATLAB程序 (14)3.4结果分析 (16)设计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前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数据的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交换量的迅速增加也加重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负担,网络很难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完全正确的传输,网络通信中的实时差错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MATLAB的(15,7)循环码的编译仿真

《纠错码与差错控制》课程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15,7)循环码的编译仿真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届别 2011级班级 11通信B学号 **********姓名刘珩指导老师周林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计算机事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计算机通信信息码中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个重要子集,是目前研究得最成熟的一类码。
它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它使计算机通信以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实现了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与正确地信息传递。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日常生活通信领域被广泛应用。
纠错码(error correcting code),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后能在收端自行发现或纠正的码。
仅用来发现错误的码一般常称为检错码。
为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 ,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见信源编码)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关系的建立称为编码。
码字到达收端后,可以根据编码规则是否满足以判定有无错误。
当不能满足时,按一定规则确定错误所在位置并予以纠正。
纠错并恢复原码字的过程称为译码。
检错码与其他手段结合使用,可以纠错。
纠错编码又称信道编码,它与信源编码是信息传输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对偶的关系。
应用信道译码直接对一些自然信息进行处理,可以去掉剩余度,以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
为了使一种码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必须对原码字增加多余的码元,以扩大码字之间的差别,使一个码字在一定数目内的码元上发生错误时,不致错成另一个码字。
准确地说,即把原码字按某种规则变成有一定剩余度的码字,并使每个码字的码元间有一定的关系。
关系的建立称为编码。
码字到达收端后,用编码时所用的规则去检验。
如果没有错误,则原规则一定满足,否则就不满足。
7,3循环码

******************实践教学*******************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计算机通信课程设计题目:(7,3)循环码编译码软件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摘要随着计算机通信的日益发展,传输数据的场合越来越多。
串行数据的差错检验是保证数据传输正确的必要手段,而循环码是差错码中最常用的一种编码。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最重要的一种子类,它除了具有分组码的线性外,还具有循环性,其码字结构一般用符号(n,k)表示,其中,n是该码组中的码元数,k是信息码元位数,r=n-k是监督码元位数。
循环码具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这些性质有助于按照要求的纠错能力系统地构造这类码,能简化译码算法,并且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线性码与循环码有密切关系。
已有循环码编译码系统大多以标准逻辑器件(如中小规模TTL系列、CMOS系列)按传统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而成,其主要缺点是逻辑规模小、功耗大、可靠性低。
随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电子设计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制约正在被逐渐消除。
本文通过C 语言平台运行所编写的程序,观察了在输入信息码情况下输出对应的编码结果以及相反的译码功能。
通过多组的对比验证了该(7,4)循环码的编译码程序的正确性。
最后,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进步分析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并通过比较仿真模型与理论计算的性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循环码;编码;译码;程序仿真目录前言 (1)1、目的及意义 (2)2、设计原理 (3)2.1循环码的介绍 (3)2.1.1循环码的定义 (3)2.1.2循环码的特点 (3)2.1.3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 (4)2.1.4(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4)2.1.5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6)2.2循环码编码原理 (8)2.2.1多项式除法电路 (8)2.3循环码译码原理 (9)3、设计结果及分析 (11)3.1程序运行结果 (11)3.2运行结果理论分析 (14)3.3软件可行性分析 (15)4、总结 (16)附录 (17)参考文献 (22)前言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干扰的影响,码元波形将变坏。
循环码编码产生电路simulink 仿真 课程设计

班级:通信13-3班姓名:王亚飞学号:1306030318 指导教师:杨春玲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目录1循环码简介 (3)2循环码电路设计要求 (3)3循环码编码相关知识 (3)3.1 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 (3)3.2 (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4)3.3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4)3.4 循环码编码原理 (6)4循环码产生电路原理 (7)5 Simulink模型的建立 (9)5.1 在simulink中建立循环码电路模型 (9)5.2 相关模块参数设置 (9)6仿真结果和分析 (11)7循环码的应用 (12)7.1循环码在微机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12)7.2循环码在CDMA中的应用 (13)7.3循环码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 (13)7.4在前向纠错中的应用 (13)7.5循环码在铁路通讯安全中的应用 (14)8心得体会 (15)1循环码简介在计算机通信信息码中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个重要子集,是目前研究得最成熟的一类码。
它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它使计算机通信以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实现了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有效的与正确地信息传递,它使得现代通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在日常生活通信领域、武器控制系统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
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特性,此外还具有循环性。
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复杂,且检(纠)错能力强。
它不但可以检测随机的错误,还可以检错突发的错误。
循环码可以检测长为或更短的任何突发错误,包括首尾相接突发错误。
循环码是一种无权码,循环码编排的特点是相邻两个数码之间符合卡诺图中的邻接条件,即相邻两个数码之间只有一位码元不同,码元就是组成数码的单元。
符合这个特点的有多种方案,但循环码只能是表中的那种。
循环码的优点是没有瞬时错误,因为在数码变换过程中,在速度上会有快有慢,中间经过其它一些数码形式,称它们为瞬时错误。
循环码仿真---通信课程设计

本文主要是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库进行循环码建模仿真,其中包含有循环码的编码,译码和仿真过程中的误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将它们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调用通信系统功能函数进行编程,绘制频谱及误码率关系曲线图。
从而得出一条类似于抛物线的频谱与误码率关系的曲线。
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 提出将MATLAB引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与学中, 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为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增添活力。
关键词:循环码;MATLAB;编码;译码;误码率1 课程设计目的 (1)2 课程设计要求 (1)3 相关知识 (1)4 课程设计分析 (5)5 仿真 (6)6结果分析 (9)7 参考文献 (11)循环码仿真1 课程设计目的(1)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MATLAB 和SIMULINK 软件的使用,并用它们进行建模,了解其设计方法;(3)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4)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1)掌握循环码的编码与译码的相关知识; (2)能够设计程序并建立模型;(3)通过程序调出并运行模型,并产生误码率与频谱的关系曲线图。
3 相关知识 3.1循环码3.1.1 循环码多项式为了利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以将码组用代数多项是来表示,这个多项式被称为码多项式,对于许用循环码)...0121a a a a A n n --=(,可以将它的码多项式表示为:)......(x 012211a x a x a x a x a T i i n n n n ++++++=----)(对于二进制码组,多项式的每个系数不是0就是1,x 仅是码元位置的标志。
因此,这里并不关心x 的取值。
3.1.2. 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全0码字除外)称为生成多项式,用g(x)表示。
可以证明生成多项式g(x)具有以下特性:(1) g(x)是一个常数项为1的r=n-k 次多项式;(2) g(x)是1x+n 的一个因式;(3) 该循环码中其它码多项式都是g(x)的倍式。
课程设计循环码.doc要点

2通信专业课程设计二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循环码编码和译码设计姓名学号班级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2013年 1 月 4日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直属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时间: 2012年12月19日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论文)题目基于MATLAB的循环码编码和译码程序设计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循环码的定义以及由生成多项式求解生成矩阵和系统生成矩阵的过程,并在Matlab环境下写出了循环码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代码,实现了编码和译码功能。
分析和讨论了此码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并讨论了其与线性分组码、Hamming码等信道编码的区别与联系。
研究方法明白循环码的特点,写出循环码的生成矩阵,输出码等。
利用MATLAB 系统,通过MATLAB语言实现循环码的编码译码过程的控制和仿真。
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根据MATLAB中循环码的编码函数和译码函数对循环码进行编码和译码,通过信噪比和误码率的比较得出循环码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教研室意见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基于MATLAB的循环码编码和译码设计摘要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最重要的一种子类,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成熟的一类码。
循环码具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这些性质有助于按照要求的纠错能力系统地构造这类码,并且简化译码算法,并且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线性码与循环码有密切关系。
循环码还有易于实现的特点,很容易用带反馈的移位寄存器实现其硬件。
本文只要是利用MATLAB进行循环码仿真。
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码的性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分析和讨论此码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并讨论了其与线性分组码、Hamming码等信道编码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循环码编码译码检错纠错 Matlab目录摘要............................................................ - I -第1章绪论..................................................... - 1 -1.1引言 (1)1.2循环码定义 (2)第2章设计原理................................................. - 3 -2.1循环码介绍 (3)2.1.1循环码特点........................................... - 3 - 2.1.2 循环码的多项式表示................................... - 3 - 2.1.3 (n,k)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 - 3 - 2.1.4 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和一致校验矩阵...................... - 4 - 2.2循环码编码原理 .. (5)2.3循环码译码原理 (6)2.4循环码的纠错原理 (7)第3章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9 -3.1程序函数介绍 (9)3.2输出结果 (10)3.2.1循环码编码与译码.................................... - 10 - 3.2.2循环码在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 12 -第4章结论.................................................... - 14 - 4.1线性分组码、H AMMING码、循环码的联系与区别 .. (14)第5章课设心得................................................ - 14 - 参考文献....................................................... - 15 - 附录........................................................... - 16 -第1章 绪论1.1引言 MATLAB 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 )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 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 和SIMULINK 两大部分。
循环码仿真---通信课程设计

循环码仿真---通信课程设计本文主要是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库进行循环码建模仿真,其中包含有循环码的编码,译码和仿真过程中的误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将它们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调用通信系统功能函数进行编程,绘制频谱及误码率关系曲线图。
从而得出一条类似于抛物线的频谱与误码率关系的曲线。
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 提出将MATLAB引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与学中, 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为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增添活力。
关键词:循环码;MATLAB;编码;译码;误码率1 课程设计目的 (1)2 课程设计要求 (1)3 相关知识 (1)4 课程设计分析 (5)5 仿真 (6)6结果分析 (9)7 参考文献 (11)循环码仿真1 课程设计目的(1)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MATLAB 和SIMULINK 软件的使用,并用它们进行建模,了解其设计方法;(3)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4)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1)掌握循环码的编码与译码的相关知识; (2)能够设计程序并建立模型;(3)通过程序调出并运行模型,并产生误码率与频谱的关系曲线图。
3 相关知识 3.1循环码3.1.1 循环码多项式为了利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以将码组用代数多项是来表示,这个多项式被称为码多项式,对于许用循环码)...0121a a a a A n n --=(,可以将它的码多项式表示为:)......(x 012211a x a x a x a x a T i i n n n n ++++++=----)(对于二进制码组,多项式的每个系数不是0就是1,x 仅是码元位置的标志。
因此,这里并不关心x 的取值。
3.1.2. 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全0码字除外)称为生成多项式,用g(x)表示。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循环码

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原理 (1)2.1通信原理 (1)2.2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调制原理 (2)2.3 解调原理 (4)2.4循环码编码原理 (5)2.4.1循环编码步骤简述如下 (6)2.4.2编码过程流程图 (6)2.5译码原理 (6)2.5.1译码步骤简述 (6)2.5.2解码流程图 (7)2.6纠检错能力 (7)2.7高斯信道 (8)2.8程序调用函数介绍 (8)3、仿真结果及分析 (11)4、课程设计总结 (12)5、参考文献 (13)6、附录 (13)1、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所做的课题是一个以(7,4)循环码为信道编码的2PSK信号调制解调的CDIO项目,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完成信道编码、信号的调制解调以及误码率分析等问题。
通过我们对这次CDIO二级项目的学习和理解,综合运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以香农编码为信源编码、(7,4)循环码为信道编码的2PSK信号调制解调的课程设计。
以及锻炼我们查阅资料、方案比较、团结合作的能力。
学会了运用MA TLAB编程来实现2PSK调制解调过程,并且输出其调制及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并且讨论了其调制和解调效果,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课程设计原理2.1通信原理通信技术,特别是数字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大量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
当今的通信不仅要有效地传递信息,而且还有储存、处理、采集及显示等功能,通信已成为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系统就是传递信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受信者) ,它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
图2-1通信系统一般模型从消息传输角度看,数字通信系统包括了两个重要交换,即消息与数字基带信号之间的交换,数字基带信号与信道信号之间的交换.通常前一种交换由发收端设备完成.而后一种交换则由调制和解调完成.图2-2数字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较模拟通信系统而言,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加密、易于实现集成化、便于与计算机连接等优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循环码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循环码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循环码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循环码是一种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的编码方式。
它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循环码的原理、应用和设计过程。
一、循环码的原理循环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它的编码和解码过程都可以用线性代数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计算。
循环码的编码过程是将数据位序列与生成多项式进行异或者运算,得到编码位序列。
而解码过程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位序列与校验多项式进行异或者运算,通过计算得到的余数来判断是否存在错误并进行纠正。
循环码的核心概念是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
生成多项式是一个二进制多项式,通过它可以生成循环码的编码位序列。
校验多项式是一个用于检测和纠正错误的多项式,通过它可以进行解码操作。
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的选择对循环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设计。
二、循环码的应用循环码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
通过使用循环码,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循环码还可以应用于数字电视、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为这些领域中的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除了错误检测和纠正,循环码还可以用于数据压缩和加密。
通过设计合适的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可以在编码过程中实现数据的压缩,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同时,循环码也可以用于数据的加密,通过添加冗余信息和校验多项式,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三、循环码的设计过程循环码的设计过程包括选择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以及确定编码和解码的算法。
在选择生成多项式和校验多项式时,需要考虑到循环码的性能要求和应用场景。
普通情况下,生成多项式的次数越高,循环码的纠错能力越强,但编码和解码的复杂度也会增加。
确定编码和解码的算法是循环码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编码算法包括直接编码、循环系统编码和移位寄存器编码等。
7.3循环码课程设计

7.3循环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循环码的基本概念,掌握循环码的编码规则及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循环码进行信息编码与解码,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了解循环码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知道其在我国通信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循环码的编码与解码操作;2. 学生能够分析循环码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提高通信质量;3. 学生通过循环码的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循环码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探究通信领域其他编码方法的欲望;2. 学生认识到循环码在保障通信安全、提高通信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课程针对七年级学生,结合循环码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为核心。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循环码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通信领域的技能和素养,为我国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循环码的定义、性质、特点;2. 循环码的编码规则:生成多项式、编码过程;3. 循环码的解码方法:伴随式解码、查表解码;4. 循环码的应用案例分析:通信系统中的循环码应用;5. 循环码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6. 循环码与其他编码方法的比较:汉明码、卷积码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七章第三节,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课时1:循环码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2. 课时2:循环码的编码规则,生成多项式的理解与应用;3. 课时3:循环码的解码方法,伴随式解码和查表解码的实践操作;4. 课时4:循环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了解其在实际通信过程中的作用;5. 课时5:循环码的优势与局限性,与其他编码方法的比较。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循环码的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循环码的编译码设计与仿真

摘要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种,它具有线性分组码的一般性质,当然它还具有循环性。
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的设备都不太复杂而且检纠错能力较强。
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学习使用计算及建立通信系统信道编码的原理与意义,纠错码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使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学习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 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该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用MATLAB 设计一个循环码的编码器和译码器;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实现方法;根据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原理给出编译码流程;利用MATLAB 软件仿真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过程,该线性分组码为一(7,3)循环码,其生成多项式为1)(234+++=x x x x g ,在编码器中要求输入一个3位的信息码,能产生一个7位的编译码;在译码器部分,根据输入的7位编码,能判断出有无错误码,若有错误码指出错误码的位置并恢复出原始的信息码。
关键字:循环码 编码 译码 检错 纠错 Matlab一.引言 (1)二.基本原理 (2)2.1、循环码的定义 (2)2.2、循环码的特点 (2)2.3、码多项式 (3)2.4、生成多项式 (4)2.5、生成矩阵 (5)2.6、监督多项式与监督矩阵 (6)2.7、系统循环码 (7)三.循环码的编译码 (8)3.1、循环码的编码 (8)3.2、循环码的译码 (11)3.3、循环码检错与纠错能力 (13)四、总结 (15)五、参考文献 (16)一.引言信道编码又称差错控制编码或纠错编码,它是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类信道编码是对传输信号的码型进行变换,使之更适合于信道特性或满足接收端对恢复信号的要求,从而减少信息的损失;另一类信道编码是在信息序列中人为的增加冗余位,使之具有相关特性,在接收端利用相关性进行检错或纠错,从而达到可靠通信的目的。
信息论与编码之(9,3)循环码课程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设计循环(9,3)码姓名:屈未炳、戴皓学号:201220101109、201220101117系别: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专业:信息工程班级:2012级1班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编码器原理图 (3)二、译码器原理图 (3)三、生成多项式求解生成矩阵 (4)四、生成矩阵求系统码的生成矩阵 (4)五、发现错误的能力 (5)六、纠正错误的能力 (5)七、和线性码、Haming码等的区别、联系 (6)(一)、循环码 (二)、线性分组码(三)、Haming码八、调用内嵌函数完成编解码 (6)九、利用Simulink完成仿真 (7)十、不调用内嵌函数完成编解码 (8)(一)、完成编码器的Matlab编写 (8)(二)、完成解码器的Matlab 编写 (10)(三)、用循环序列完成编译码的MATLAB编写(完成联合调试Demo编写)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3)循环码(9,3)码课程设计[摘要]:本报告详细给出了编码器、解码器原理图以及由生成多项式求解生成矩阵的过程和由生成矩阵求系统码的生成矩阵,讨论发现错误的能力纠正错误的能力,讨论和线性分组码、Hamming码等的区别、联系等;调用内嵌函数完成编解码;利用Simulink完成仿真;不调用内嵌函数完成编解码,完成编码器的Matlab编写;完成解码器的Matlab编写;完成联合调试Demo的编写。
[关键字]:循环码编码译码检错纠错 Matlab Simulink63循环(9,3)码生成多项式=++()1G x x x一、编码器原理图631,因为生成矩阵G(x)=x所以可得编码器原理图为:++x二、译码器原理图译码表(需用到长除法):伴随式译码框图:三、 生成多项式求解生成矩阵由生成多项式:63(1)(2)()1,,g x x x w =++得w,w(1)(2)(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w w w === 经过移位可得生成矩阵: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G ⎡⎤⎢⎥⎢⎥⎢⎥⎣⎦, 四、 生成矩阵求系统码的生成矩阵由生成多项式:63()1g x x x =++,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G ⎡⎤⎢⎥⎢⎥⎢⎥⎣⎦由生成矩阵,由长除法可知,6300741185222/()()mod ()()1/()()mod ()()/()()mod ()()x g x r x g x r x x x g x r x g x r x x x x g x r x g x r x x x =→=+=→=+=→=+ 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s ⎡⎤⎢⎥=⎢⎥⎢⎥⎣⎦可得系统码生成矩阵G , 五、 发现错误的能力100100100=010010010001001001G ⎡⎤⎢⎥⎢⎥⎢⎥⎣⎦由生成矩阵 , 信息码组000001010011m=100101110111⎛⎫ ⎪ ⎪ ⎪⎪ ⎪ ⎪ ⎪ ⎪ ⎪ ⎪ ⎪⎝⎭因为c=m G ,可得码字000000000001001001010010010011011011c=100100100101101101110110110111111111⎛⎫ ⎪ ⎪ ⎪ ⎪ ⎪ ⎪ ⎪ ⎪ ⎪ ⎪ ⎪⎝⎭求任意两行码字的最小(汉明)距离min 3d =,则: 可以检测出任意小于等于l =2个差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主要是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通信系统仿真模型库进行循环码建模仿真,其中包含有循环码的编码,译码和仿真过程中的误码率的计算和分析,并将它们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调用通信系统功能函数进行编程,绘制频谱及误码率关系曲线图。
从而得出一条类似于抛物线的频谱与误码率关系的曲线。
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及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 提出将MATLAB引入到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与学中, 既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能为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增添活力。
关键词:循环码;MATLAB;编码;译码;误码率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1)
3 相关知识 (1)
4 课程设计分析 (5)
5 仿真 (6)
6结果分析 (9)
7 参考文献 (11)
循环码仿真
1 课程设计目的
(1)巩固并扩展通信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2)学习和掌握MATLAB 和SIMULINK 软件的使用,并用它们进行建模,了解其设计方法;
(3)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4)增强软件编程实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
(1)掌握循环码的编码与译码的相关知识; (2)能够设计程序并建立模型;
(3)通过程序调出并运行模型,并产生误码率与频谱的关系曲线图。
3 相关知识 3.1循环码
3.1.1 循环码多项式
为了利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以将码组用代数多项是来表示,这个多项
式被称为码多项式,对于许用循环码)...0121a a a a A n n --=
(,可以将它的码多项式表示为:)......(x 012211a x a x a x a x a T i i n n n n ++++++=----)
(对于二进制码组,多项式的每个系数不是0就是1,x 仅是码元位置的标志。
因此,这里并不关心x 的取值。
3.1.2. 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全0码字除外)称为生成多项式,用g(x)表示。
可以证明生成多项式g(x)具有以下特性:
(1) g(x)是一个常数项为1的r=n-k 次多项式; (2) g(x)是
1
x
+n 的一个因式;
(3) 该循环码中其它码多项式都是g(x)的倍式。
为了保证构成的生成矩阵G 的各行线性不相关,通常用g(x)来构造生成矩阵,这时,生成矩阵G 可以表示为:
其中)...(x 011
a x a x a x g r r r ++++=-)
(,因此,一旦生成多项式g(x)确
定以后,该循环码的生成矩阵就可以确定,进而该循环码的所有码字就可以确
定。
例如,一种(7,3)循环码的全部码元:
码元编号
信息位
456a a a
监督位 123a a a
码元编号
信息位
456a a a
监督位
123a a a
1 0000 000 5 1000 111
2 0001 011 6 1001 100
3 0010 101 7 1010 010 4
0111
000
8
1111
111
表3.1 一种(7,3)循环码的全部码元
在编码时,首先需要根据给定循环码的参数确定生成多项式g(x),也就是从1+n
x 的因子中选一个(n-k )次多项式作为g(x);然后,利用循环码的编码特点,即所有循环码多项式A(x)都可以被g(x)整除,来定义生成多项式g(x)。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得到一个较简单的系统循环码编码方法:设要产生(n,k )循环码,m(x)表示信息多项式,则其次数必小于k ,而)(*x m x k n -的次数必小于n ,用)(*x m x k n -除以g(x),可得余数r(x),r(x)的次数必小于(n-k ),将r(x)加到信息位后作监督位,就得到了系统循环码。
下面就将以上各步处理加以解释。
(1) 用)(*x m x k n -。
这一运算实际上是把信息码后附加上(n-k )个“0”。
例如,信息码为110,它相当于x x m(x )2+=。
当n-k =7-3=4时,
56)(*x x x m x k n +=-,它相当于1100000。
而希望的到得系统循环码多项式应当
是)()(*x x r x m x A k n +=-)
(。
(2) 求r(x)。
由于循环码多项式A(x)都可以被g(x)整除,也就是:
)
()
()()()()()()()()(x g x r x g x m x x g x r x m x x Q x g x A k n k n +•=+•==-- 因此,用)(*x m X k n -除以g(x),就得到商Q(x)和余式r(x),即
)
()
()()()(x g x r x Q x g x m x k n +
=•- 这样就得到了r(x)。
(3) 编码输出系统循环码多项式A(x)为:
)()(*x x r x m X A k
n +=-)(
例如,对于(7,3)循环码,若选用信息码110时,则:1)(24+++=x x x x g
1
1)1(1)()(2422
2
456+++++++=++++=•-x x x x x x x x x x x x g x m x k n 就相当于
10111
101
111101111100000+
= 这时的编码输出为:1100101
在译码时,对于接收端译码的要求通常有两个:检错与纠错。
达到检错目的的译码十分简单,通过判断接收到的码组多项式T(x)是否能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来确定。
当传输中未发生错误时,也就是接收的码组与发送的码组相同,即A(x)=T(x),则接收的码组T(x)必能被g(x)整除;若传输中发生了错误,则A(x)
4 课程设计分析
4.1设计思想
4.2原理图
图4.2 循环码实现原理图
5仿真
5.1分模块参数设置
5.1.1 Bernoulli Random Binary Generator模块
(1)功能:伯努力随机二进制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二进制随机信号并将它输出
(2)主要参数设置图
图5.1 信号发生器参数设置图
5.1.2 Binary Cyclic Encoder模块
(1)功能:二进制循环码编码器,用于将产生的二进制信号进行编码
(2)主要参数设置图
图5.2 编码器参数设置图
5.1.3 Binary Symmertric Channel 模块
(1)功能:二进制循环码均衡信道模块
(2)主要参数设置图
图5.3 均衡信道参数设置图
5.1.4 Binary Cyclic Dncoder模块
(1)功能:二进制循环码译码器,用于将产生的二进制信号进行译码(2)主要参数设置图
图5.4 译码器参数设置图
5.1.5 Error Rate Calculation模块和 Display 模块
(1)功能:误码率显示模块,用于计算和显示此配置参数情况下的误码率(2)主要参数设置图
图5.5 误码率参数显示模块参数设置图
图5.6误码率参数计算模块参数设置图6结果分析
6.1仿真结果
图6.1误码显示图
图6.2 误码率与频谱关系曲线图
(1)误码部分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Error Rate Calculation(误码率计算),它可以设定输出To workspace(到工作空间)。
输出的数据是一个n 行(与输入数据数目相等)3列的矩阵。
第1列是误码率,第2列是误码的数量,第3列是码元的总数就是前面所说的n。
所以Display模块的三行分别表示误码率为0.02059,误码的数量为206,码元的总量是1e+004。
(1)结果所示的是一个误码率与频谱关系曲线图,它的横坐标表示的是二进制均衡信道的误码概率,范围在[0 , 0.05],步长为0.01;纵坐标表示的是经过差错控制后仿真系统的误码率,范围在[0 , 0.05],步长为0.01。
6.2小结
在这次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对MATLAB软件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simulink仿真板块的运用,更加熟练,此外,对循环码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刚拿到题目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困难,当时通信原理的理论学习并没有学习到循环码的章节,并且在网上并没能找到很多资源,但是通过查找了大量的循环
码理论知识和MATLAB仿真应用的书籍之后,开始调试程序,并进一步了解MATLAB编程的关键字的运用,并且熟悉运用软件simulink、建模仿真、分析,在调试过程中不断出错,查阅资料之后进行不断的修正和更改,得出最终的结果。
这次MATLAB课程设计不仅仅加深了对课程理论知识的了解,并更加熟悉了计算机语言,软件的应用。
并让我了解,学习知识不仅仅只在课本上,还有更多更广的渠道获得更宽广的知识。
7 参考文献
[2]于润伟朱晓慧编.MATLAB基础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
[3]樊昌信著.通信原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2):340-347
[8]吴伶达著.计算机通信原理与技术[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3):256-258
[9]徐明远邵玉斌著.MA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