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攻方式。这种冤冤相报在“熟人社会”中有所收敛,但对贸然
闯入的陌生人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在谣言传播中,人们针对的
都是陌生人,而且是社会边缘的陌生人——乞丐和流浪的僧道。
随着被挤出来的人不断增加,全国出现的社会边缘人越多,谣
言也越来越多。
一农夫想惩罚其侄子,要求石匠把有其侄子名字的纸片贴
在木桩的顶部,通过大锤的撞击窃去他的灵魂。石匠怕自己被
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的传播机制 群体内部传播常面临“多数”与“少
数”的对比。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人意见对少
数人意见产生压力,后者往往会服从前者。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并非都基于理性判
断,而是盲从。
阿什的趋同行为试验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50年代的趋同行为试验:
甲、乙两种卡片,卡片甲画有1条标准线段;乙画3条线
结构:
信息流量——互动和交流频度高,合意
基础好的群体中,信息的流量大,覆盖面广。
信息流向——单向与双向;传播机会是否均
等。 群体意识的质量高,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强;合意基 础越好,越是民主的群体,其成员的传播机会越能得到保 障。
2、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 的作用
群体规范: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规则、准则。其功能: 1 协调成员 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职责; 2 通过规范 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 通过指 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
群体对成员的意义:
——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物质、精神;分
工协作;群体能力大于个人简单相加 ;
——个人信息来源、社会安全感的提 供者 心理学:个人在遇到突发性和威胁性事件时,尤其
积极参加群体传播活动;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安全的行为
范例 ;
传播学第七讲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B、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 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案例:卢因“牛杂碎”实验 出租车诈骗案 中坚人物
组织传播
一、组织及其结构特点:组织是个含义很 广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任何由若干不 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组合 而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在狭 义上,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 个人和集体目标的社会集合体”。
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对来自外部的说服活 动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 合,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 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其次,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 场合,后者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 说服效果发生衰减。
2、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 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特点: 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 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内 容。 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 行的。 传播活动有一定规模。
三、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组织传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 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 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1、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两大类: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信息沿着 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及隶属 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 其传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纵向传播和横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两类:描述的和命令的。 描述规范指出在某种情境中人们通常做什 么。命令规范规定社会中通常允许什么。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 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 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思考: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能起到什么 作用呢?
第六讲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资料
二、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一)集合行为
1.定义: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2.集合现象发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Page ▪ 5Biblioteka 传播学教程三、组织传播
Page ▪ 3
传播学教程
(四)群体规范及作用
1.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2.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通过规范来保证群体的合作; (3)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服务。 3.作用 (1)排除偏离性的意见,以保证群体活动的效率; (2)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加强说服效果; (3)唤起“自卫”行为,以保护群体利益。
Page ▪ 6
传播学教程
(二)组织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1)下行传播 (2)上行传播 (3)横向传播 2.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1)传播形式:
a 组织内的人际传播 b 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2)特点:
a 交流的信息广泛 b 交流的双向平等性 c 本意交流与感情交流。 3.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 会议 电话 组织内公共媒体 计算机通信系统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1.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 生的压力。
2.信息压力,指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 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态度。
Page ▪ 4
传播学教程
3.趋同心理:指个人希望与群体中的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2第四讲传播类型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小结:
• 群体的意义在于它是个人生 存的初级环境,是社会结构的基 石。
•
群体认同感是群体给予个人以知识 类的信息。
群体归属感给群体中的成员以感情 上的依据
•
群体规范
•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 遵守的法则和体价值。
群体压力
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 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 趋同心理、信息压力
趋同心理 也叫做遵从性,指的是个人希望与群 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 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产生的原因
•
• •
⑴人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趋向于一定的群体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⑵群体为人们的个体行为提供了参照,人 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他们是信息的来源而 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 的机遇多。
• 特点: • 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和公共 关系。 • 形式:会谈、会议、文件。
组织传播
• 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 • • • •
对组织内的传播有三种: A、思想沟通 B、感情沟通 C、工作沟通 (又称角色沟通,如领导与群众之间的 信息交流)
• • • •
对组织外的传播有三种: 一是主义和宗旨的传播 二是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 三是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
2、组织传播的功能
• • • •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二)组织传播的特点
• 1、信息大多具有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 • 2、组织传播的传播范围总是有限的和有界的 • 3、组织传播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
五、大众传播
• (mass communication)
小结:
群体的功能是将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把 个体集合为有序的整体。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意识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传播
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已经形成的群体意识有修整和制约作
用,从而形成新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对 于群体传播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
第一节、群体传播
(2)群体规范(Group Norms)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在某种情境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的期望。
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 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 行为模式;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规范的影响力: 对群体成员形成压力,迫使他们的反应趋向一
致。如果个体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与群体中其他人的
看法很不一致,他就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驱使他 与其他保持一致。
第一节、群体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功能:社会功能 (1)群体是社会的中观系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即部分社会群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使社会秩序的
连续性得到保证; (2)群体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集中分散的个人力 量,推动社会发展。
第一节、群体传播
(3)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 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 (4)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5)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第一节、群体传播
被试与其他群体成员都围桌子坐下后,实验 者依次呈现50套两张一组的卡片。两张卡片中, 一张画有一条标准真线,另一张画有三条直线, 其中一条同标准线一样长。被试的任务,是在每 呈现一套卡片时,判断三条编号依次为1.2.3的 比较线中,哪一条与标准线一样长。
第一节、群体传播
实验开始后,头两次比较平静无事,群 体的每一个成员都选用同一条比较线。作为 第6号(第6个进行判断)的真被试开始觉得 知觉判断很容易、很快。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一般来说,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 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或管理系统。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组织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第一,专业化的部门分工。组织的部门一 般可分成决策部门、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 等。
第二,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职务是按 照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定并由成员个人承 担的角色位置,通常称为岗位。
后来这个公式几经修正,成为: R=IxAx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x 社会成员的不安感x环境的不确定性)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 异常状态,即“循环反应”:一方的刺激 成为另一方的反应,另一方的反应又反过 来成为这一方的刺激的循环往复过程。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二是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三是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经过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 群的激烈行动。
案例:
传销
邪教如法轮功等
保险培训等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原理
模仿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的概 念,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 象”。
不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 里,还会产生逆反效果。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 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 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在 50 年代进行 的小群体内趋同行为实验:
阿什设计了没有群体压力(个人独立判断) 和有群体压力(与他人一起判断)的两种 实验环境。
第三步,再次就野外登山实施态度测验, 以比较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三、集合行为中传播机制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 集合现象。(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自发游行 集会等)自发的反常现象,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 形态出现,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 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 1、结构性压力(自然灾害/经济萧条/失业/物价 不稳/政治动荡/种族关系恶化引起的不安) 2、触发性事件(如流言可能引起的骚乱) 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传播机制非正 常化
——组织内的群体传播渠道。这一 渠道包括自行组织的小组和团体,以及 聚餐、出游、联谊会中的信息交流等等。
——组织内的网络传播渠道。这一渠 道包括组织内部的Intranet论坛交流 和组织成员在Internet中发布的关于 组织的信息和展开的交流等。
●组织内传播非正式渠道的特点 ——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平行、双向的。 在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中,参加的组织成 员没有地位高低,是平等的,交流多是 面对面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机会阐述自 己的观点。
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三)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 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 从事某种行为。 接受与否,取决于受传者的理性判断。集合行为的 暗示更接近催眠暗示,受传者表现为一味的盲信 与盲从。 群体感染 观念、情绪或者行为在暗示机制下作 用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流言的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 2、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3、流言中伴随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
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案例 分析: 非典中的流言分析
条件:2003年春天非典(紧张) 媒体集体失 语(而后集体爆发)+触发性事件 关于流言的N个版本 特点:一、“神童道出逃避灾难的神喻” 二、重视特殊时间(“立夏”) 三、服用特定食物进行保健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
●去个性化——群体的成员 失去个性感,而淹没于群体之 中,集体行为的这一侧面叫做 去个性化。
▲菲力普·金巴尔多1970年的实验 结果表明,去个性化现象有两个主 要特征:
——群体成员的匿名性,三K党 的成员就是如此;
“三K党”(Ku Klux Klan): 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Ku -Klux二字来源于希腊文KuKloo, 意为集会。Klan是种族。因三个字头都 是K,故称三K党。又称白色联盟和无形帝 国。1865年创建于田纳西州的普拉斯基城。 党旗呈三角形,黄底红边,上有一条黑龙。 党员的制服是白外套和套在头部的白色垂胸 布罩,给人一种神秘恐怖感。党员只限于生 在美国的新教徒中的白种人。
六、集合行为的“信息流”
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 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 式是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 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
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 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如浙江 瑞安戴海静事件
戴海静,女,28岁, 99年从浙江师范大学 毕业后,进入瑞安市 第三中学任英语教师。 2006年8月18日凌晨 “坠楼”身亡。
五、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 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 目的的自觉仿效。
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 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 反射的模仿。
2. “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 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 “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 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 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 同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的人中间迅 速蔓延。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讲义
结构性压力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
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
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
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 体意识越薄弱。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 为的制约作用上。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随着媒体变化及传播技术发展,流言也出现了新的 形态。
网络言论主体多样化以及匿名性特点,使人们更难 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数字化电子传播使得流言传播速度达到实时程度;
同时,网络论坛、博客、跟帖等发布平台的媒介性, 也改变了过去的主要经由人际渠道传播的特点,使 流言有了同时大面积传播的可能。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于理性判断做出的。 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
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 态度 。 二是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
1.流言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
触发性事件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二、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
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 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
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群体感情——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群体归属意识
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 体意识越薄弱。
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 为的制约作用上。
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随着媒体变化及传播技术发展,流言也出现了新的 形态。
网络言论主体多样化以及匿名性特点,使人们更难 判断信息的可靠性;
数字化电子传播使得流言传播速度达到实时程度;
同时,网络论坛、博客、跟帖等发布平台的媒介性, 也改变了过去的主要经由人际渠道传播的特点,使 流言有了同时大面积传播的可能。
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对多数意见的服从决定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基于理性判断做出的。 在不少场合,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其原因有两个: 一是信息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
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信任的 态度 。 二是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 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
1.流言的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
传播学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 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下,依据共同的 价值观和信仰而聚合到一起的人群。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 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 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 社会秩序的维持。
调和整体运作的过程,可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
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 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一般来说,横 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 性质,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 渠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 交谈、私人交往等等;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 兴趣小组或联谊会等等。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 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 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企业为例:如 调查室、计划部、市场调查部或营销部等等。还有 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 (销售数据系统)等等。
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把集合行为中 的传播看作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
群体:是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下,依据共同的 价值观和信仰而聚合到一起的人群。
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接的桥梁和中间纽带。群 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 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有助于 社会秩序的维持。
调和整体运作的过程,可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
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其传 播形式可分为两种,即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一般来说,横 向传播双向性强,互动渠道畅通;纵向传播则有单向流动的 性质,可分为下行传播和上行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息传播 渠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如 交谈、私人交往等等;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如 兴趣小组或联谊会等等。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组织外传播的过程,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 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个方面。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 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以企业为例:如 调查室、计划部、市场调查部或营销部等等。还有 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 (销售数据系统)等等。
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把集合行为中 的传播看作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 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
第6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题的感受和想法。 • 9、行动一旦开始,就会有明确的分工。 • 10、群体的领导者并不是在“统治”群体,群体也不会
特别地反对领导。 • 11、群体对其自身的运作十分清楚。
二、群体群传体播意及识包其含内关部于群机体制目标
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
1.群体意情识;群体归属信意息识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体成群员体间的互成动员和所交流共频有率的高意,群识体。意识 ●它是在群体信息中传的播合意和基互础动好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 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向解释。
共有的顶点; 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
变为行动; 第五步,对局势的重新)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 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2)“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 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 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 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 到另一个参加者。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 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1961年提出五个步骤以解释 群众行为的机制
第一步,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激烈地互动; 第二步,群众的形成是某种特殊鼓动的结果; 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 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3.群体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 少数服从多数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 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
特别地反对领导。 • 11、群体对其自身的运作十分清楚。
二、群体群传体播意及识包其含内关部于群机体制目标
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
1.群体意情识;群体归属信意息识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 群体意识,就是参加体成群员体间的互成动员和所交流共频有率的高意,群识体。意识 ●它是在群体信息中传的播合意和基互础动好过。程中形成的。 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 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向解释。
共有的顶点; 第四步,当有关的人重新估计局势时,群众的情绪便转
变为行动; 第五步,对局势的重新)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 ●无意识模仿:个人在不自觉状态下对他人行为的反 射性仿效; ●有意识模仿:基于一定动机或目的的自觉仿效。
(2)“匿名性”
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 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 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 是感情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 到另一个参加者。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 到他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克特·兰和格莱迪斯·兰1961年提出五个步骤以解释 群众行为的机制
第一步,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激烈地互动; 第二步,群众的形成是某种特殊鼓动的结果; 第三步,这种强烈的感情必须达到一个为全体参与者所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 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3.群体压力
个人服从集体 少数服从多数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中的多 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
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 范的合意。
群体意识的形成对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它形成以后, 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 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 方式。
群体传播决定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不仅与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它还对群 体意识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
群体意识的形成就是群体传播作用下的结果,可 以说,离开了群体传播,群体意识就不可能存在。
群体传播对群体意思的具体影响
群体都具有其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从信息流量与 流向两方面来理解
信息流量大意味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互动交流 频度高,群体合意基础好。
信息的流向是单向还是双向,传播者是特定少数 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 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群体与组织区别
1、从形成途径看,群体自然形成;组织基于某种 社会需要按照社会契约人为加以建立的。 初级群体中,无论是邻居、儿童游戏群体,还是朋 友圈子,都在地缘、或共同兴趣、共同爱好的基础上, 经过持续不断的交往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众、暴众、观 众、公众等简单的人类聚合更是如此,往往由于一个偶 然的突发事件而形成。
说服观点与 群体规范
一致 不一致
群体规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 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效果的作用
群体规范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 使说服效果发生衰减,唤起“自卫”行为
三、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
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 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第一节: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 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
这个群体的概念不仅包括你家庭、朋友、近邻街 坊、娱乐伙伴等这些初级群体,而且也包括了有某种 共同社会属性的间接社会集合体,如性别、年龄层、 职业、阶层等等;既包括联系松散、自发形成的社会 群体,也包括存在着制度化的严密分工和严格纪律的 智能群体(组织),如政党、军队、团体、企业等等。
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群体与组织相比,虽然行为规范较为宽松,但群体
规范仍然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群体 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 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 断标准。
群体规范的功能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 群体目标的形成;
他让几名学生坐在暗室中,观察一个小亮点。亮点实际是 固定的, 由于没有任何固定的背景做参考,人脑将没法稳定 它处理的图像,人们会觉得那个亮点在移动。分别问每个人看 到的情形,他们描述该亮点移动的方向、距离都各不相同, 因为本来就是出于想象。谢里夫发现,如果让这些学生对他 们看到的情形进行一番讨论,他们的意见会逐渐变得一致, 最后他们全都报告看到了向同一方向、距离移动的亮点。即 使是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错觉也会在经过讨论之后变得一致。
趋同心理,心理学中又称“从众”心理。
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 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 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 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 向变化的现象。
两个著名的实验
1: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所作的自动移动光效果研 究(1936,1937),研究的生理基础是人的神经系统 对昏暗灯光会过度补偿,从而对静止的灯光产生移动 错觉的心理现象,对此,被试并不知晓。研究人员让 被试分别在个人和群体两种情境下对移动的距离作出 判断。
(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 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群体规范与群体传播的关系
群体规范对群体传播的影响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表现在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 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2、从成员的互动来看,在群体中,其成员的互 动虽然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 是很严格,活动的余地较大。在组织中,成员的互 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 都很严格,并且往往是形成文字的。
3、从结构以及层次来看,群体在结构上显得松 散,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层级,是非结构性的;而 组织则具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形成系统的阶层 制或等级制,部门有上级部门、同级部门和下级部 门,职务也有上司、同僚和下属之分。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 群体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①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群体规 范可以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接受,起到加强和扩大说服 效果的作用。
②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不相容的场合,后者 则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明效果发生衰减。不 仅如此,在群体归属意识较强的成员那里,它还会唤 起一种“自卫”行为,使对立观点的说服活动出现逆 反效果。
双向性强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进 而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 体感情和对群体传播产生重 要的影响。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认为,群体 意识虽然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 总体上仍然属于一种集合意识,这种集合意识往 往对群体传播的结构和流程发生重要作用。
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这就是说,参与群体活动的个人都是带着某
种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利益、关心、兴趣等等而 集合到一起的。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例如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我们消费者”
“我们青年人”等, “我们”体现了一种主体共 同性。
功能和意义 1、充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2、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3、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4、群体是个人表现与自我实现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