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点策略
样 ,摆好后让 学生思考 :所摆的长方体 的 “
体 积 是 多 少? 摆 成 的 长方 体 的 体 积 与 它 的
兴趣 盎然 , 脑并 用, 手 积极 思 维操 作 , 剪拼
成 平 行 四 边 形 , 行 四 边 形 的 面积 =底 X 平 高 , 出圆 的 面积 。 样 通 过 操 作 、 得 这 实践 、 探
题 答案的可变性。还要 注意探究性学习的
动情景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 问题情景 。在教学
然科学理论 的实践基础 。 运用实验操作 , 创 设手 、 脑并用的活动情景 , 不仅能激发学生 学 习的能力 ,更能提高学生 自觉思维 的能 力, 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 深化数学知识 。 例 如 , 学“ 、 米的认识 ” , 学 教 米 厘 后 让
种类似科学研 究的情 境和途径 ,让学 生通 过 主动探索 、 现和体验 , 发 培养发展 性 、 创 造性 等综 合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 学 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 识传输 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从注入式的学
习变成开拓式的学习 ,从按部就班式的被
例如: 在教 学圆面积 时, 了按 教材要 除
动学 习走 向富有创 新精神 的主动 学习 , 从
整齐划 一的学 习走 向充分 个性化 的学 习。 针对 以上 目标 ,我在教学 中进行 了一些尝
长 、 高有什 么样的 关系? 在 思考的基础 宽、 ” 上 , 学生互相交 流 , 让 可直接 口述 , 也可 以
边 用实物演 示边讲解 自己探 究的过程 , 最 后达成共识 : 不管摆 成什 么样的长方体 , 长
数学大世界☆ 措 呜 簪 ☆
s u x e d h i h u a si e j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知识获取者。
以下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1. 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开放式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因为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开放式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发现规律、推理证明等,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2. 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探究缺乏兴趣,那么就难以发挥他们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3. 激发学生思辨能力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激发学生思辨能力。
例如,提供问题、鼓励质疑、引导推理、让学生参与讨论等,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尤其是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研究、实际操作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5. 提高学生交流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同时也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和建议。
总之,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践。
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元, 老师如果只买电脑 , 需付 :90— 0 9 8 90= 思 维 总是 由 问题 引起 的 , 生 学 习的 过 9 8 ( )如果老师再买其它 的物品凑满 学 00元 ; 程 就 是发 现 问 题 、 析 问题 、 决 问 题 的 过 100元 , 分 解 00 需付 :00 —10 :9o ( 。 10 0 00 0o 元) 程 ,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 的思维处 于 因为 c商场是购物满 10 00元九折 , 满 主动积 极 、 愉快 地获 取知 识 的活 跃状 态 。因 100元 八八 折 ,在 C商 场购 买 电脑 时 , 00 只 此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 要再多买 2 元物品 , 0 即凑满 10 0 , 00 元 最多 的知 识特 点 ,采 取 恰 当 的方 法 创设 问题 情 需付 :0 0 8%=80 ( 。 10 0 8 X 80 元) 境, 使学 习变被动为主动 。 因 此 ,老 师 去 C商 场 购买 电脑 花 钱 最 如 在教 学 了百 分数 应用 题后 , 出示 了 少 。 我 这样一题 : 老师欲购买一 台笔记本 电脑 , 为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课时, 此我 启 发学 生 ,应 该 充 分 考虑 如 何 才 能做 通 常会 在 黑板 上 写 出一 个方 程 式之 后 停 顿
到尽 可 能 少花 钱 这一 个 特 定 的条 件 去进 行 下来 , 学 生 面前 长 时 间的保 持 沉 默 , 入 在 陷 分析 与 解 答 。学 生进 行 了认 真 的分 析 和讨 沉 思 。殊 不 知 教 学 的 这 种 间 歇 就 是 学 生 论 , 后得 出 如下 的结论 : 最 “ ” 悟 的过程 , 是学 生独 立思 考 的过程 。何 就 如何 提 高学生 主 体参 与 的有 效性 , 们 我 因为 每 台 电脑 的 价 格 均 为 9 8 90元 , 而 况我 们 面对 的是 一群 小学 生 。学生 是 教 学 认 为 关 键 在 于教 师 在教 学 中采 用什 么 样 的 去 A商 场 是全 场 九 折 ,因此 老 师 如果 去 A 活动 的主体 , 学 习 的 主人 , 不仅 仅 应 是 是 这 策略 。 商场 购买 电脑 ,那么老师应该付 :90× 98 从事 教 育 工作 者 的一 种理 念 ,也 是 我 们 教 9 % :88 ( ) o 92元 。 学活 动贯 彻 的一大 原则 。为此 , 学实 践 在教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探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等。
在数学中,学生需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沟通与协作能力,通过与他人讨论、分享和合作解决问题;信息素养,通过有效地搜索、筛选和利用数学信息。
探究性学习策略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探究为主导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策略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中,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思考和探索。
可以通过一个数学游戏或谜题引入数学概念,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相应的提示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数学概念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共同发现。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提供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成长,同时指出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辅导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结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项目探究或数学建模,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数学主题。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乘除法、面积和体积等。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数的比较、数的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为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供学生参与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加法游戏,让学生通过反复尝试和验证,发现加法的规律。
三、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个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困惑,促进集体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教学软件、数学实物、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打破传统的教室边界,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
在选择学习资源和工具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探讨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评价和反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启发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创造出具有思维冲突的情境,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情境化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化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第四,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可以通过启发性学习、情境化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实施。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数学实践探究性教学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教师展示一组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路程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践探究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2.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三)展示与交流1. 各小组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3.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炼出数学规律和方法。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如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究,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学习理念和方法。
数学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主观建构,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
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的微笑和宽容的态度,可以让学生容易接近,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展现自我,可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师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要多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学生。
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偏差,要耐心的指导学生分析、反思、总结,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的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时,过去教师常常是利用小棒,逐步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概括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这样做忽视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展开教学,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究,因此那天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直接写出了36+35,并问学生:“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学生们可能有用口算的方法:30+30=60,6+5=11,60+11=71;或者用摆小棒的方法;还可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在黑板上列出竖式并讲解。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5+6满10了怎么办?从而概括出进位加的方法。
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让学生们在自主、互动的氛围中探索交流学习数学。
二、创设探究学习的最佳境界探究的最佳境界,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探究成为心理需求。
如果要做到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们想迫切解决的方向。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一些方式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以下是一些促进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1. 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
这样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讨论、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数学探究。
让学生在计量实验室中进行体积的测量实验。
4. 网络资源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实例、模拟实验和数学游戏等,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6. 使用探究性教学材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探究性的教学材料,如数学实验箱、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7. 老师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让学生互相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8. 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测量实验、数据采集和图形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发现数学规律。
9. 数学故事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样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0. 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探究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并在这个过程 中, 形成科 学观点 和科学精 神 。
探 究 性 学 习作 为 一 种 新 的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要
求教师构建 开放 的学 习 环境 , 最大 限度 地 拓
心和积极 性 , 长此下去 , 必将 使学 生敷衍探究
i
学
教 研究与 育 评论・ 中学教 学 育教
2 1 第8 0年 期 1
探究方法 , 关注探究过程 中各层 面之 间的对话 , 而有效 实施 探究 从
性学 习。
关键词 : 探究性学 习
问题
策略
学 习不仅 是人 与人 之 间 的交 互作 用 , 而 且是人与环境之间 的交 互作用 。探 究性学 习 是指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 家科学探 究活 动的 方式 , 在学科 领域 内或 现 实生 活情 境 中选 取 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 , 过质 疑发现 问题 , 通 通
过 调 查 研 究 、 析 研 讨 解 决 问 题 , 过 表 达 与 分 通 交 流获得 知识 、 发 情趣 、 握 程序 与方 法 , 激 掌
展 学 生 的 学 习 空 间 , 领 学 生 主 动 地 参 与 知 引 识 的建 构 , 探 究 中富 有 个 性 地 学 习 。 在
一
、
开始组 问讨论 。其 实 , 学探 究真 正要强 调 科 的是“ 动脑” 而学生肢体 上的“ ” 嘴巴上的 , 动 、
“ , 动” 最终都是为了更好 地 、 更积极地投 入思
学生 只是机 械地按 照教 师 的要求 测量 比较 , 仍然是一步步地 跟着教师走 。
二 、 学 教 学 中 如 何 有 效 实 施 探 究 性 数 学习
或畏惧探究 。
( )探 究性 学 习流 于形 式 二
谈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的解有何关 系?
问 题 2 :能 否 把 你 的 发 现 用 数 学 语 言 表 达 出 来 ?
问 题 3 :证 明 你 的 猜 想 .
四 、 在选择和 组 织 恰 当的学 习 材 料 中进 行探 究性学 习
探究性学 习离不开大量 的学 习材料 , 在选择或补 充恰 当
的学
习材
料
时
要 ,
使其
内容能适
●
磷 .
.
.- I , ●
●
交流 平 台
探究性学 习 是指在教 师的指导 下 .学 生运 用探 究的方法
进
行学
习
,是主动获取
知识
发
,
展
能力
培
,
养创新
精神
的活
动.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教 师 帮 助 学 生 “ 在 自主 探 索 和 合 作 交 流
的过程
中 ,真正
理解 和掌握 基本 的数学知识
当三
,
角形翻滚
一
周时 其中心 .
0
经 过的路程是
多少 ?
问 题 l :如 果 是 半 径 为 R 的 正 方 形 呢 ?
问 题 2 :是 否 把 任 意 正 多 边 形 翻 滚 一 周 时 . 其 中 心 0 所 经 过 的 路 程 也 为 2 "rrR (R 为 正 多边 形 的 半 径 ) ?
问 题 3 :能 否 进 一 步 猜 想 :将 任 意 圆 内 接 多 边 形 翻 滚 一 周
时
其外心
,
所经过
的路 程 都 为
2 叮r 尺 ( R
为多边 形外接圆半径 ).
问题
4
:经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性课堂实施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同时指导方法让学生善于探究。
1 创设情境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
如教学“分一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与学具入手提出问题:“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放在文具盒里?”这样设计比较符合低年级刚入学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动手摆弄进行分类。
再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教师马上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老师连看也没有看到我的这个三角形,怎么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学生心中充满好奇和疑问,都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法宝”,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
2 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1 创设悬念。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产生疑问,引发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策略法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具体操作环节和实施策略可桉以下五步进行。
一、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智慧与思维的开端,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使教学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
那么如何创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呢?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体现层次性,满足每位学生。
实践表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设置难易适度、科学的、有梯度的、有层次的问题链,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塘湖小学* * *(本文获该县2004-2005学年论文一等奖)【内容提要】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和合作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层的情感体验。
本文试图从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以开放学习空间,创建探究平台;重视合作交流,提高探究效率等方面进行论述,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实践、发展、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学习数学信心与动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愿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前提。
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容易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起学习愿望。
教学中教师创设出某种问题情境,引发出探究的问题,使学生面临欲罢不能的“愤”、“悱”的状态,能促使其去探究、思考。
1、创设轻松、愉快的问题情境我在教学中经常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作为认识背景,能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
并以此作为生长点,能引发新的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同学们,我们见到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如果把它们改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不行呢?”我把画面情景用幻灯机放给学生看,说:“这样的车子,我们能坐得舒服吗?”学生回答:“不行,这样的车子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数学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是指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和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专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探究性学习,要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探究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它的学习内容既可以是数学学科的,又可以是多学科综合交叉;既可以侧重于社会实践,又可以侧重于某些公式,法则等研究。
即使是在确立同一主题后,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口的选择,资料的搜集,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应用,以及结果的表达,都有较大的灵活性,留有展示学生和老师个性特点和发挥才能的足够空间,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既有老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个体学生的独立研究,又有小组相互探讨;既有文字说明表述,又有口头交流,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
数学探究性学习,所注重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个性创造,由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产生的体验,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评价标准也应具有开放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谈谈认识。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有效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冲突,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及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策略和方法:1. 分组策略:小组组成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进行平衡。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或者是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建立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2. 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
给学生一些举一反三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规律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方法。
3. 信息共享: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和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
4. 规划和组织:在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任务的目标和步骤,并告诉学生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任务。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组织工具,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帮助学生组织和整理他们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5. 引导和激励:在小组实施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
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和赞扬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6. 总结和评价:在合作探究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和学习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和提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可以建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探究时要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教学中促进探究性学习策略
数学教学中促进探究性学习策略摘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教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扮演的是“顾问”的角色,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在学生多角度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中心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数学学习探究活动学习策略有效教学探究是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初步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探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来体验,获取数学知识,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一、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即在探究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习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一个未知的教学知识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等策化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提出问题,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性。
二、开放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问题1.大胆猜想。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探究活动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通过探究,把要学的未知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筛选出关键的问题:①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不变?②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③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谁能大胆猜想一下,到底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也就是说被除数和除数怎么变,商才不变呢?学生大胆地猜想出四种可能:①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它们的商不变,加上不相同的数商肯定会变;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③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策略探析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总结一些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指导策略。
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幅图片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并主动学习。
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助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引导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挑战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梳理思路,并逐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提高。
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错误和不足,并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反馈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创建情境、组织合作学习、引导问题解决和及时反馈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适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授“乘法”这一概念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动物园游玩,门票每张 5 元,我们班有 30 个同学,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探究如何计算总价的兴趣。
再比如,在学习“周长”的概念时,可以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问学生:如果要给这些图形围上一圈彩带,需要多长的彩带呢?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如何测量和计算周长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方向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
问题的提出既要紧扣教学目标,又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
比如,在教授“除法”时,可以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把 12 个苹果平均分给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平均分?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在学习“面积”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室的地面和黑板,哪个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去探究。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比如,在学习“时间”的知识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天有24 小时,而不是30 小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通过探究来寻找答案。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刍议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则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学习的探究者。
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就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实践性。
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欲望。
例如:在进行《乘加乘减》教学时,我用故事引入,创设情景:
星期天,小狗家来了三位客人(依次出示动物图片),有小猴、小熊、小兔,小狗很热情地招待这些朋友,拿出一筐最好吃的桃子请它们吃(出示桃子图片),每人分到3个桃子,朋友们看到这么多既好吃又好看的桃子都舍不得吃。
正在说说笑笑,外面传来敲门声,谁来了?哦!是聪明的小猪。
小狗把筐里的桃子拿给小猪,只有2个桃子,但是小猪没有生气,并想出一个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通过故事的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四(二)班有男同学32人,女同学24人。
体育课上,李老师要把28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让他们分成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样分?学生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平均分,另一种是按男女同学的人数来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哪一种分法更合理,在学生的讨论分析中产生了探究的问题。
2.鼓励质疑问难,促进主动探究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这就是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创设生“疑”的情境,鼓励学生在“疑境”质疑,在“疑境”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使学生经历一个从“生疑――质疑――议疑――解疑――无疑――应用与创新”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且提出这节课你要学习的知识,课本中有哪些问题不理解。
结果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怎样测量圆的周长?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3.用什么方法来检验你的猜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
现实,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思考,作出各种猜想,并进行动手实验,自己主动探究、发现、总结求圆的周长的方法。
3.开展合作交流,培养集体探究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培养集体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
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一张表格上,再研究:1.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2.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每个图
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发现了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于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
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复习课时,以火柴盒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归纳整理长方体的知识,同时学会用观察、测量、计算等数学学习方法。
4.重视实践应用,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究,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探究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动手实践,在探究学习中创新。
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在实验、探究、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让学生计算校园的圆形花坛、圆形水池的面积,圆形的钟面、圆形桌面等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学生在计算中,没有圆心标示,没有现成直径、半径,学生只有实践动手操作才能获得。
通过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再次探究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